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连蔓儿心里偷笑。
“爹、娘,我是这么想的。”连蔓儿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她的想法,说起来也很简单他们都为这个早点铺子付出了劳动,虽然都是自家人,工资,也就是工钱,还是要算的。这是奖赏、激励大家的劳动积极性。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每个人每天挣多少钱,都记在这个账册上。按日子发给大家。”连蔓儿就拿起册子给大家看,每一页纸上分别是他们一家人的名字。“干活拿工钱以后谁要是自己想买东西,就花他自己的钱。
一家人都不说话对这个形式,他们太陌生了。
“这个钱也可以不领就存在账上。”连蔓儿看大家是这个反应,又继续解释道,“娘,以后你就可以不给我们零花钱了。
连守信和张氏对视了一眼,说心里话,他们对连蔓儿的这个提议,是不以为然的。一家人,还领什么工钱。可是听到连蔓儿说到最后,夫妻两个心里都猜,这是连蔓儿几个孩子要存零花钱。
家里有了钱了,张氏心疼孩子,又手松,几个孩子要买什么,她都很痛快地掏钱。
“那行,我和你爹的不算,就给你们四个发工钱。”张氏和连守信商量了一下,就点了头。孩子们大了,手里是该有几个钱。而且孩子们都懂事,也不怕他们会乱花钱。
“要发工钱,当然大家都发。”连蔓儿就道,“那咱每个人的工钱咋算?”
这个问题也不难,首先张氏和连守信是两个主要的劳动力,然后是连枝儿和五郎,再然后是连蔓儿,最后是小七。
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张氏和连守信的工钱是每人每天五文钱,连枝儿、五郎和连蔓儿是四文钱,小七最小能干的活最少,在征求了他自己的意见后,决定给他每天三文钱。
“那、那等我再长大点,要给我加工钱。”小七忽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自己爹娘和哥哥、姐姐。
大家伙就都笑了。
“行。”连蔓儿忍笑,“你每天多吃饭、多干活,很快就能长大的。”
小七重重地点头。
连蔓儿提起笔,在账册上记下了第一笔。
“今天这两文钱,咋扣好?”连蔓儿又问。
小七就有些紧张,他只有三文钱,如果扣了,就更少了。
“就扣我的吧。”连守信道。
“别光扣爹的,扣我的吧。”五郎道。
“……”小七哭丧着脸,“扣、扣我的吧。”
“爹,哥,那就每人扣你们一文钱。”连蔓儿在账册上写了几笔。她目前能写的字不多,因为早就打算要记账,所以针对性地学了一些字。“小七今天就算了,明天可要注意。再亏钱,连你的也要扣。”
“嗯,嗯。”小七逃过一劫,欢喜地点头,表示他记住了。
“那,现在发工钱。”连蔓儿先数了三枚铜钱,递给小七。
小七接过钱,在手心里握了一会,又递还给连蔓儿。
“二姐,我的钱你帮着存着,行不?”小七和连蔓儿商量。
“行。”连蔓儿答应道,“你存了多少,我都给你记着,你要是用钱,就来我这领。”
“嗯,嗯。”小七连连点头,钱存在连蔓儿那,他放心。
连枝儿和五郎也没接钱,他们也让连蔓儿帮他们存着,连蔓儿都答应了。连守信和张氏就说他们还是不要工钱。
“爹,娘,工钱还是算给你们,也存在我这。”连蔓儿道,“以后谁要是没来干活,打坏东西什么的,就从工钱里扣钱。”
连蔓儿将他们几个人的工钱单独放起来,又将账本和钱匣子都收拾好。
“那现在咱们每个人都有工钱了,剩下每天挣的钱,除了每天的花销,就是咱公中的钱。这个钱咱都存起来,以后好买地。”连蔓儿就道。
大家当然都没有异议。
“那以后,咱们每个人要自己有花销,只能花自己个的钱。”连蔓儿又道,“公中的钱没有大事,不能动。就是动,也得咱一家人都同意,才能动。”
连蔓儿准备了三本帐,一本是早点铺子的进出账目,一本是他们的日常开销账目,另外一本就是每个人的收入账目。她记这些帐,说这些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以后的事情也表明,她这么做,真是非常英明的决定。
“爹、娘、姐、哥、小七,你们都同意不?”连蔓儿挨个问大家伙的意见。
每个人都点头。
“咱蔓儿是个过日子的人。”张氏很欣慰。
连蔓儿又再问了一次张氏和连守信。
“爹、娘,你俩不反对吧?”
“不反对,我们赞成。”连守信道。
“那大家伙都听见了,就这么定了,以后可谁都不能破例。”连蔓儿又钉准了一句。
“这就是咱家的规矩,谁也不能坏了规矩。”连守信道,颇有一家之主的气势。
“对,家规。”连蔓儿点头。
晌午饭,连蔓儿一家也没回老宅子,就在早点铺子里吃的。有现成的三和面馒头、灌汤包子,还有汤,张氏又炒了一个土豆丝,大家围坐在桌子旁,饱餐了一顿。
吃过晌午饭,他们就将铺子的门窗都关好,上了锁,这才回老宅子来。
连老爷子正在院子当间站着,手里拿着旱烟袋,一口接一口地抽,似乎有什么烦心的事情,看到他们回来了,就问生意怎么样。
“今个儿是第一天,还行。”连守信道,他以为连老爷子是担心他们的生意。“爹,你放心。有山上的工程,这铺子就是辛苦点,亏不了钱。以后山上人多了,就更好了。”
“那就好,那就好。”连老爷子似乎有些心不在焉,“你们都回来了,铺子里没留人?”
“门窗都关好了,我还让小坛子帮着留心些。没事的,过一会,我们还得去。”张氏就道。
“爷,外面冷,你还是回屋歇着吧。”连蔓儿就道。
“嗯,我就是出来走走,这就回去。老四啊,你们开个铺子不容易,要是需要帮忙,尽管说。”连老爷子扭过身,又停下来对连守信道。

第一百七十六章 蒸蒸日上

在连守信眼中,连老爷子是个热心的人,对连老爷子这样的问话,他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爹,暂时还忙的开。孩子们都懂事,啥话都能帮着干点。爹,你就歇着去吧,等我那真要帮忙了,我再和你说。”连守信道。
“那……好。”连老爷子迟疑了一下,就没再说什么,迈步回上房去了。
连蔓儿一家人回了西厢房。
“咱爹好像有啥心事。”连守信后知后觉地道。
连蔓儿爬到炕上,感觉炕是温热的。连蔓儿觉得有些奇怪,他们天还没亮就去了早点铺子,家里根本就没烧火,炕怎么会是热的?
张氏也发觉了异样,就转身去了外屋,这才发现,自家灶里的灰还有没完全熄灭的火星,再揭开锅盖,里面是冒着热气的水。
“肯定是你三伯娘她们。”张氏满脸的笑意走回来,“怕咱回来屋子里冷,还替咱烧了一锅的热水。”
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两好并作一好,这才是人与人相处的正道啊。连蔓儿叹了口气,与周氏相处久了,真的会让人忘记,正常人之间是应该怎么样相处的。
母子几个就说连守信、赵氏和连叶儿好,无意识地将连守信的感叹给忽略了。
“咳咳,”连守信干咳了两声,将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他身上,这才又说道,“咱爹是不是放心不下咱,刚才特意等咱回来?”
“老爷子是好人,怕咱做买卖亏钱,还怕咱忙不过来……”张氏说到忙不过来,似乎想到了什么,一下子卡了壳,没再往下说。
连蔓儿眼珠转了转,也想到了上次他们开作坊,周氏想让何氏和连秀儿进作坊干活的事。
连蔓儿没那么天真。她不会认为开一个早点铺子就是简单的做早点,然后等着人来买。比如说,昨天写合约,还要请里正和村里的村老们来吃饭。他们自己开的早点铺子,似乎不关别人的事,但是现实中,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请了里正和村老们过来,就是获得他们的认可。获得了他们的认可,也就等于获得了村中大多数人的认可。
这样,即便有人想生事,他要挑衅的就不仅仅是连守信这一家人。
请连老爷子。这也不仅仅是因为孝道。连老爷子在村子里有人缘,而且还有一定的威信,虽然是孤姓,却也算是村老中的一员。他还是连家的大家长,将事情和他沟通好了,就表示连记获得了整个连家的支持。
连蔓儿并没有奢望连家会如何如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只要表面上大家和气,暗地里少搞小动作,就足够了。
连守信看着张氏和几个孩子都露出了“原来是这么回事”的表情。他也猜到了大家现在都在想什么,就有些尴尬。
“爹不能那样,咱别多想……”连守信道。
“可万一那,要是娘,还有他二伯他们……”张氏有些忧虑。
连蔓儿沉思起来,她认为张氏的忧虑是有道理的。他们的早点铺子肯定会越来越兴旺,到时候就会有看着眼红的人。包括家里人和外人。
外人还是比较好处理的,他们的铺子有了村里里正和村老们的支持,王幼恒为他们剪彩,那么王举人家也不好站到别人的背后去。只要他们自己行的端、坐的正,这村中,没人能把他们怎么样。
反而是“家里人”比较难处理。血缘的牵绊,连守信和张氏厚道、心软的个性,还有舆论。这些都是非理性的,处理不好,会很糟心。
开早点铺子和开酸菜作坊还不一样,在人情的处理上,应该更加圆融,才能做到和气生财。
“爹。娘,要是爷和奶他们想让人进早点铺子帮忙,咱也别硬往外挡。”连蔓儿想了想,就说道,“实在不行,咱就让三伯、三伯娘来吧。”
连守礼和赵氏手脚勤快,人老实,和他们的关系最好,确实是最好的人选。
“这个行,咱也能多拉巴他们一把。”张氏立刻就同意了。
连蔓儿笑了笑,三房还没分出来过,就是他们想拉巴,能做的也不多。比如说,不管是连守礼还是赵氏来铺子里干活,所得的工钱,那周氏必须是得要过去的。连蔓儿他们能做的,也就是让连叶儿、赵氏能吃饱饭。
“娘还有二哥他们能同意?”连守信脸上露出愁容。
连蔓儿就笑了起来,小声嘟哝了一句:“皇帝的新装。”
“蔓儿,你笑啥?”连守信被连蔓儿笑的有些不自在。
“没啥,我没笑啥。”连蔓儿连忙道。
她在笑连守信。听连守信这样说话,分明是对周氏、连守义等人的脾性是了解的,可他嘴上还要时时地替他们掩饰,为他们披上一件漂亮的纱衣,虽然这纱衣是透明的,根本就骗不了人。
“爹,你放心,奶他们肯定能答应。”连蔓儿就道,“早点铺子的活起五更爬半夜的,不能吃苦的人干不了。也就三伯一家还能干。不管家里谁来干活,工钱又不能自己拿着,也就三伯他们肯来,别人不会愿意的。”
“那是咱多想了。”张氏就道。
不,一点都没多想。不想来铺子里干活,不代表不想来铺子里吃饭。
一家人在家里歇了半晌,简单地吃了个晚饭,天擦黑的时候,就又往早点铺子来的。他们要把明天开铺子要用的东西提前准备好。
张氏和连守信负责准备面坯。不论是馒头还是包子,都要发面。这个时候,还没有发酵粉,发面用的是面肥,也就是老面。
老面,就是每次将发好的面留下一块,下次发面放进去,让面发的更好。这就好比在一杯牛奶里,加入一勺原味酸奶,在适当的温度下,过一段时间,原味酸奶里的乳酸菌发育繁殖,将一整杯牛奶发酵成了酸奶,是一样的道理。
就是有老面,发面的时间也很长,所以晚上将面和好,明天一早面发好了,切成馒头面坯,就可以直接上锅蒸了。
包子的面也一样,不过为了新鲜,馅料要明天早上准备,包子也要明天早上现包。
大骨汤,也要先熬好。然后装在木桶里,明天倒进锅里热一热,就可以卖了。
还有赠送的咸菜,也要提前切好。
“咱该准备多少馒头明天卖?”张氏问道。
今天蒸了八十个馒头,卖掉六十个,包子蒸了五十,卖掉四十个。
“馒头做九十个吧,包子就做四十个。”连蔓儿想了想,就道。
“今天八十个馒头,剩了二十个,明天准备九十个,是不是多了?”张氏就道。
“应该不多。”连蔓儿道,“今天没人知道咱开早点铺子,有这种馒头卖。现在知道了,明天买的人肯定多。”
张氏想了想,是这个理。
“那就预备九十个,就是剩下,咱自己个吃,也不浪费。”张氏道。
“那包子不多准备点?”五郎道。
“不,就四十个。”连蔓儿对这件事态度比较坚决。包子和三和面的馒头不一样,那些最大目的是吃饱,稍微兼顾吃好的人是不会买他们的包子的。买包子的人,都是想吃好的。
所以包子用的销售方法也应该和三和面的馒头不一样。
每天就四十个,先到先得,来晚了就没得吃。物以稀为贵,提高包子的身价,慢慢地做出口碑,再增加产量。
一家人听着连蔓儿说话,有的地方不是很懂,但是这些日子以来,在做生意方面连蔓儿几乎没有错过,大家已经习惯了听她的。只有五郎和小七听的分外认真。
等将东西都准备妥当,天早就黑了下来。
“我今天晚上就在这睡了,你带孩子们回去吧,明天早上再来。”连守信就对张氏道。
“我也留下吧。”五郎也道。
店里确实需要人守夜,张氏也就没有反对,自己带着连蔓儿、连枝儿和小七回老宅睡觉。第二天依旧是天没亮,一家人就起来了,稍微梳洗了一下,直奔早点铺子。
又是一上午的忙碌,这次关店的时间比昨天早。
九十个三和面的馒头,卖了八十个,大骨汤卖了四锅,稀饭卖了一锅,四十个灌汤包子全部卖光。
第三天、第四天,一家人做的越来越顺手,连记早点铺子的生意也稳步增长。
这一天,又是关店盘点的时候。连蔓儿算了算,这一天的流水是二百八十文钱,比前两天又这几天都是这样,每天能比前一天多十几文二十文的,去掉全部的本钱,利润是一百七十九文钱。这两天的馒头的量在增加,却和包子一样,几乎都能卖光,所以不仅总数,连利润率也提高了。
“再减去咱们大家伙今天的工钱,二十五文,今天净赚一百五十四文钱。”连蔓儿宣布道。
“再累也值了。”张氏拍了拍自己酸疼的手臂,满足地道。

第一百七十七章 主动

“等过完年,说是人至少还会翻一番,那时候,咱这生意就更红火了。”连守信笑道,“蔓儿,灌汤包不多准备点?”
这两天每天四十个灌汤包,都卖光了。老黄,就是那个粗嗓门的监工,已经成了熟客,每天就会来吃几个包子,有时候是他自己来,有的时候还带别的人一起来。四十个包子不够卖,有的时候来客人要包子吃,包子已经卖光了。
连蔓儿想了想,按照这几天的客流量来计算,可以再增加一些包子的供应量。
“那就再多蒸十个,每天五十个,正好一笼屉。”连蔓儿道。
他们用的是超大号的铁锅,配套的笼屉也大,一笼屉正好可以蒸五十个包子。这五十个包子,按照她的计算,每天都能卖光,还会有人想吃而吃不到。
灌汤包的利润不错,这样每天又能增加几文钱的收入了。
连蔓儿晃了晃钱匣子,这是他们用勤劳和汗水赚来的钱。
只是,美中总有不足。
“二伯娘今天来坐了半天,瓜子皮嗑了一地。”五郎抱怨道。
“她先上里间来了,瓜子皮差点吐进锅里,那咱的吃食还咋卖?”张氏也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我把她给撵出去了。”
“她不走,还占了条凳子坐着。我把凳子给抢过来了。”小七气呼呼地道。
“就这样,她也没走,就站在那,可碍事了。”五郎道。
说到这,大家就都停下来,看着连守信。
“看、看我干啥?”连守信忙道,“我也不愿意她来,可是她是嫂子,我不好咋地她。……你们撵她。我不也没说话吗。”
连守信说着话,有些悲哀起来。最近他发觉,他在家里的地位越来越低了。这是怎么发生的那,应该就是那次,因为包饽饽,张氏对他说了一声“滚”之后。孩子们就开始迁怒到他身上。
他招谁惹谁了。连守信觉得有点冤。不过,仔细想想,谁让他是周氏的儿子。连守义的弟弟那。他又要维护自己亲娘和哥哥的颜面,在孩子们面前,可不就成了不分是非的坏人了吗?
不仅如此,就是在周氏那边。他也没讨着好。昨天他回了老宅一趟,无缘无故地,就被周氏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说他是软瓤子,没男人的刚性,当不起家来。
他辛辛苦苦,两面和稀泥,最后是两面不是人。
“我咋觉得我这眼皮子直跳,”张氏摸了摸自己的眼皮,“好像要出啥事似地。”
何氏来了。其他人还会远吗?
“二伯娘不就是想吃咱的馒头和包子,没让她吃,她肯定不痛快,还不知道要咋闹腾。”连枝儿道。
“给她吃了一次,她就会想第二次,以后就没玩没了。”连蔓儿道。她并不心疼几个馒头或者包子,但是这个口子不能开。
“对。”一家人都点头。
今天来的是何氏。大家对她都没好印象,撵走就撵走了。但是明天如果来的是连守义,是四郎或者六郎那?
连蔓儿想到这,就看了连守信一眼。或许连守信能拒绝连守义,但是如果四郎或者六郎跟他要吃的,他那样心软的人,能够拒绝吗?
“得想个法子。”连蔓儿自言自语地道。
“是得想个法子。”小七坐在连蔓儿身边,学着连蔓儿的样子。露出思考的表情。
连蔓儿扭头就看见小七的怪样子,不由得扑哧一声笑了,抬手去捏小七红扑扑的脸蛋,又捏捏小七的胳膊,这小家伙这段日子长了不少肉!
“二姐,别咯吱我。”被碰到了痒痒肉。小七扭着身子咯咯地笑。
“爹、娘,你看咱们这样行不行?”连蔓儿心中一动,说出一个法子来。既然料到了事情的发展方向,那就首先出手,抓住主动。
“这法子行。”连守信和张氏都笑了,“要不,等过完年,我也打算这么办。”
“等过完年,就晚了,咱现在就回去说。”连蔓儿道。
……
一家人将铺子收拾了一下,就锁上门窗回了老宅子。
进了连家的大门,他们先回了西厢房,正好连守礼、赵氏和连叶儿都在。
“蔓儿姐,你们小心点。”连叶儿忙不迭地向连蔓儿报告消息,“二伯娘说了你们好多坏话,奶好像听进去了。”
“嗯,我知道了。”连蔓儿点了点头。
连守信就连守礼、赵氏商量了一会,赵氏点了头,连蔓儿一家这才往上房来。
还不到晌午,阳光透过纸糊的窗户照进屋子里来。连老爷子正坐在炕头,背靠着行李卷闭着眼打瞌睡。周氏拿着一束棉线,连秀儿手里拿着一个线辊子,娘两个正在缠线。
周氏听见动静,抬起头,看见是连守信一家来了,冷哼了一声,就耷拉下眼皮子,好像没看见他们一样。
“娘。”连守信和张氏赶着招呼周氏。
周氏又哼了一声,眼皮子还是耷拉着。
“哎呀妈呀,大财主回来了。”连秀儿撇了撇嘴,说了一句。
“爹睡着了?”连守信笑了笑,就在炕沿上坐下。
张氏、连蔓儿几个也挨个在炕沿上坐了。
连老爷子睁开了眼睛,看见是连守信几个,就坐直了身子。
“回来了?”连老爷子问了一声,“生意咋样?”
“还行。”连守信道。
“能不好吗,人都长那了。”周氏冷哼了一声道,“你们有住的地方了,这房子不要了吧,趁早搬走,省得看着我们老妈咔哧眼地生气!”
老妈咔哧眼,这是周氏常用来形容她自己和连老爷子的话。意思大约就是很老,样子很丑,不招人待见。连蔓儿还听见村里另外一个老太太也这么说话,但是她一直不知道这几个字到底怎么写,看来应该是很古老的土话,在她的词汇里找不到对应的字。
连守信的脸一下子就灰暗了下来。
连蔓儿忍不住嘴角抽了抽。这个周氏,一开口总是这样夹枪带棒,让人无法和她心平气和,友善地说话。这也就是连守信和张氏老实厚道,换做一个泼辣的,一开口,就得吵架。
“你说啥玩意儿那?”连老爷子冲着周氏沉下脸,“孩子们起早贪晚的,多辛苦你知道不?你不说点好话,扯什么王八犊子?”
连老爷子很少这样骂人,他这是真生气了,因为周氏开口要撵连守信一家。平常她做亲娘的,不顺心骂儿子媳妇们几句也就算了,这种话怎么能说出口那。他必须得狠一些骂周氏,不然如果连守信和张氏因此吃了心,那他可对不起自己这四儿子和儿媳妇一家。
吃心,也是他们这里的土话,在这里的意思,就将周氏说的话听进了心里,认了真。
周氏被连老爷子骂了,一张脸立刻就涨红了。她一把将手上的棉线狠狠摔在炕上。
“你个老王八犊子,我伺候的你吃饱喝足了,没事你就骂人玩……”周氏指着连老爷子骂道。
还真是一点亏都不吃,眼看着连老爷子和周氏就要开始对骂。面对周氏,永远无法按照常理来估算事情的发展。如果任由事情这样发展,他们来这里的目的就耽误了。
“爷,我奶她说的不是坏话。”连蔓儿连忙笑道,“我爹这些天要看店,我奶这是想我爹了,想让我爹多陪陪她说话那。”
尼玛,这是她两辈子说的最假的一句话了,假的让她自己想吐。
“我想他,我想谁也不想他,谁管他死外边,永远别回来……”周氏骂道,气却平了,又拿起棉线,跟连秀儿一起缠线。
周氏没有继续纠缠,连老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