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金手指-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后金依然完成了他们最初的战略目标,说穿了就是阻止了大凌河城的修建,不过从战报可以看出,这似乎是这次南下的附带目标;
第二,祖大寿如同历史一样投靠了后金,这对辽东边军来说是一个打击,而且榜样的力量是可怕的,更别说祖大寿在辽东经营那么久,哪里没有一些门生旧部的,以后说不得这批人也不会安生了。
第三,大规模的火器投入使用,同时获得了奇迹一般的战果,这无疑会让后金和大明把更多的经历放在火器的研究这方面上,要么就是想方设法从自己这里弄到图纸仿制。说到底,就是华夏地区的战争史,会自这场战役之后,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冷兵器的落幕会被加速,热武器的上台时间会缩短。
但不能忽视的是,骑兵在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在重机枪被发明以前,骑兵依然具备一定的战斗力,尤其是游斗。这次大凌河之战,关宁铁骑这个建制没有被毁,使得大明依然保留了足够的元气,这就使得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明军甚至不必担心后金会大规模南下。
辽东安分了,那么自然就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时候。换言之,大明会加大对流寇的围剿,前提是国库有钱或者崇祯那厮又在內帑里面拿出了一笔银子。
“夫君,还在看大凌河之战的战报呢?”柳如是幽怨的看着他。
“抱歉抱歉,是我太专注了,都忽视我身边还有一位美娇娘。”张弘斌笑眯眯的站了起来,将柳如是搂在怀里。
“若是关心人家,好歹早点圆房嘛……如今我走在外面,总觉得老是被人指指点点的。”柳如是埋怨到。
“时间还早着呢,这里都还没有发育起来。”张弘斌在柳如是的胸前抓了一把。
“人家,人家这里已经长大了说!”柳如是挺了挺胸,只是依然没有什么效果。
“哈哈,知道知道,我们的如是以后绝对会是一个大美人的。先不说这些了,科举的事情进展的还顺利吧?”张弘斌笑着抚摸着她的脑袋。
这种被当成小孩,而不是侍妾的感觉,让柳如是很郁闷,≮更多好书请访问:。。≯但却无可奈何。
“已经妥当,再过三天便可召开科举。说起来,这次参加的人,可比之前多了好多,少说也是上次科考的三倍以上!”柳如是只能把话题转移到工作上来。
“这就说明了,我们已经开始被人所认可,这也算是一件好事。”张弘斌靠着背嘀咕道。
第一百零七章 对外族的奸诈
这次科举距离上次不过一年多一些,但盛况却是比上一次还要隆重一些。
参加考试的考生超过三十万人,不少更是拖家带口的,那已经不是来参加科考,而是移民来了。和以前一样,这批人或许是走了自己的关系,或许是依托张弘武的关系,悄悄的进入了陕西,来到了这个国中国。
当然,张弘斌此刻还没有建立任何政权,说是国还有些勉强。
这次科考如此盛重,有一定的原因,自然是考生们认可了救世军这个势力,觉得在这里混也可以混出个样子。二则想来也通过亲朋故交知道了救世军的行政模式,知道有更多的机遇在等待着他们。就好比原本千军万马过的独木桥,突然变成了加宽版的通天大桥,傻瓜才会看都不看就走开。
只是根据内卫调查的最新结果,这个盛况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那些离开陕西,在外面混日子的义军们。
他们在外面风流快活,却是苦了各地的老百姓。再加上他们大部分都没有文化,说话也是粗俗难耐,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在发迹前面对文人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发家之后同样看不起文人,故而能够被他们接纳的文人其实很少。
这不,在这些义军麾下活不下去,功名完全没有效果,日子本来就不好如今可是真的过不下去了。
那好吧,好歹也要找条活路,哪怕是故土难离,人死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于是乎拖家带口的,穿越了重重障碍,千里跋涉的来到了传说中的陕西,救世军的地盘。他们知道,救世军并不反感文人,相对还欠却不少的文人帮他们干活,在这里,他们饿不死,而且这里是救世军的地盘,没有别的势力插手这里,在这里至少不必担心兵灾。
基于这个理由,所以人数算是来得多了一些,只是这文化水平自然也是晨参差不齐。
无所谓,只要有心学习,有心研究,有心为百姓干实事的,张弘斌给他们机会历练!三十万人就三十万人,如今陕西这块,自己还嫌这里的人口太少了!
这三十万人的到来,副作用也不是没有,也不知道是找到了主心骨还是什么的,各地的难民也跟着他们一起来到了这里,前前后后超过了五百多万人。这可是百分百的难民,吃饭都成了问题,想要吸收他们,没粮食或者粮食不够的话,那说不定他们反而会成为不安定因素,一个不好就如同火药桶,在内部爆炸开来,炸不死人也恶心人。
还好,张弘斌不缺食物,按照他的权限要购买食物太容易了。只是这笔钱自然不可能是他自己支付,他可以支付一部分,但如同沈万三犒军一样,可不能够随便带这个坏头。粮食直接在系统超市里面购买,系统的优势在这里完全被体现了出来,各种肉食和米面那是绝对不缺的,若是不考虑最大购买额的问题,以及付款的问题,张弘斌可以让大明所有的百姓,都过上不再会饥饿的日子。
经费不必担心,最近张弘斌可赚了不少的钱。
这笔钱来自异族,说穿了就是**、中东地区、阿拉伯地区、蒙古地区、倭国和后金这几个地区。张大奸商的算盘打得劈啪作响,却是狠狠的在这些异族身上割了不少肉。
对于**、蒙古和后金这几个偏游牧民族,收购牛羊马匹,进而出售茶叶、食盐、烈酒却是最赚钱的买卖。当然,这些其实都是日常用品,利润没办法达到最大化。真正的来源依然是奢侈品,高档的手表、华贵的珠宝首饰、通透宽大的镜子等等,都是主要的财源,利润最少也达到300%,最高达到了1500%。
奢侈品,无论是中东地区的商人,还是倭商来说都是有着很高利润的商品。每一个国家都不缺有钱人,每一个有钱人都希望有些什么东西,来衬托自己有钱人的身份。奢侈品,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
这类商品,通过总商会,也就是张弘斌整合之后的商会联盟体进行转售,小心翼翼的打点之后,转卖到全国各地。不过内销这一块最近已经开始收缩,主要的交易对象改为外国商人。
这是张弘斌的意思,这类可以最大限度赚钱的商品,交易对象就应该是看似没什么钱的异族。
腐化他们,搜刮他们!最大限度的壮大自己,同时最大限度的削弱对方,张弘斌很喜欢看到这样的场面。
商会联盟说穿了,就是把陕西商业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一致对外赚取最大利润的一个松散组织。不过在张弘斌系统超市各种商品的带动下,这个松散机构向心力达到了最高。
基本的商品,他们也出售,但真正赚钱的依然是张弘斌提供的各种商品。
这些商品经由各个商会的人脉,运输出去,甚至要动用救世军的护卫,这也就意味着救世军也可以从中抽取一定的手续费,同时在贩卖完毕之后,按季度收取交易税和所得税。
运出去的系统商品,按照张弘斌的意思,第一时间把最大比例的商品,按照正常物品价值出售给外国商人。面对这些新奇且实用,甚至不少让人眼红的商品,外国商人给予了200%的重视,并且第一时间完成了交易。
交易完毕之后,他们才悲催的发现,在本土上面,这些商品的出售价格很便宜,至少比他们交易的成本价还便宜。奈何他们没办法在本土的零售店,大批的买进这类商品,主要是张弘斌让所有的专门店签订了协议,禁止大规模转让给外国商人,否则取消其经营资格。
这世界上,除非是傻子,才会放弃经营资格。如今谁不知道,这些来自陕西的商品,那是真是下金蛋的鸡,傻子才会把这只鸡给炖了或者丢了。
外国商人没办法廉价购买这些商品,而张弘斌也咬定了价格,使得他们根本没有说价的余地。张弘斌这是在垄断,这些商品大部分都是系统超市出品,属于这个时代的独有物资,这就意味着张弘斌并不比担心竞争问题。爱买不买,反正买了之后拿回去卖,自然也是可以卖出一个好价钱的,若是不买,不过是便宜了别人。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傻子,到头来这些明显比本土零售价还要贵出许多的商品,还是被各地的商人抢购一空。随即,他们踏上了回家的路途,把这些商品以更高的借钱,出售给本地需要它们的人。
这样的交易,至今已经是第三次,商人们依然来收货,换言之他们的商品,总算是得到了本土实力的认可。从他们笑脸,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只怕把利润为400%的镜子,提高到了600%之后再出售出去的。
问了问内卫,结果才知道是1000%,张弘斌不由得感慨,自己的道行还是差了一些。
一面等身的镜子,装饰有一定的人造珠宝,这样的货物在系统超市里面出售价是五两银子,张弘斌以两千两的‘成本价’出售给了外国商人。而这些商人以五千两的价格,在他们的本土把镜子出售了出去。就这个价钱,听说本地的贵族,还眼睛都不眨一下,这些穷乡僻野,没想到贵族居然也那么有钱。
后来询问了一下才发现,这五千两银子,有二千两是实实在在的银钱,剩下的都被商人换成了毛皮、牛羊马和各种物资,然后又运到了陕西进行抛售。或许利润不高,但本来就是顺路,却是又赚了一笔。
奸商,张弘斌除了大呼奸商,也只能说声“我服了你!”
“夫君,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这些商品,卖给大明是那么的便宜,但卖给外国客商,却是如此的昂贵?”徐慧一般不过问政务,但这件事实在是让人好奇。
“无他,大明是华夏子民,是我们同根同源的族人。今天我有了好东西,自然应该照顾一下我们的族人;外国人就不同,我和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或者说他们还是我们华夏的潜在侵略者。这个侵略或许不是今天,而是在未来,但任何对华夏有威胁的,或者说与华夏不同心的,我都没有理由便宜他们!
再则,通过一次次的交易,我可以最有效的控制他们势力的经济,时间久了就会造成经济依赖,到时候我们要他们死,或者要他们活,都不过是我们心里的一个念头而已。当然,这个过程,或许不会太短。”张弘斌自然是知无不言。
“妾身不同商事,却是听得不太懂。”徐慧只听明白了七分。
“大概知道是那么一回事就好,没必要深入了解得那么透彻,如果天下的人都那么透彻,那我们还怎么玩?现在可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了,我们的科考可要开始了啊!”是的,今天就是科考的日子,张弘斌可等了好久好久。
领地人才缺乏,就是不知道,这一次科考,可以带来怎么样的惊喜?
第一百零八章 钓到条大鱼
科考,依然是如约进行,和以往一样,考生已经了解到了考场的各种规矩,甚至已经查看过一次考场。
和上一次一样,这些考生依然得在露天进行考试,视野宽阔不说,最重要的是一切一览无遗,上百名监考老师来回走动,可比大明的传统科考要更能够杜绝作弊。
当然最绝的还是考卷简单,考试时间只有两个小时这点,让不少人有点适应不了。同时,从三天前就开始适应的水性笔,在让他们感到好奇的同时,硬笔字同样让他们很难适应。
古人科考,一字一句都必须要百般斟酌,生怕有错字和错句,这是很致命的。同时语句是否通顺,字迹是否清晰华美也是关键,由不得他们不认真对待,故而一天下来洋洋洒洒数千字,那也是极限了。
可以说,若非考前考官已经明确表示,写字好不好看,已经在评分规则之中剔除,这就使得大家对使用硬笔少了许多怨言。毕竟谁也不希望因为字写的不漂亮,平白无故的搞得自己落榜了。
考试当天,考生鱼贯而出,来到了各地的考场。
和第一次考试不同,张弘斌没有指定某地为唯一考场,而是在各州各县各府都设立了考场。相关的录取信息已经发到了每一个考生的手中,选择去哪个考场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考场可以容纳一万人的同时考试,超过了就取消继续报名的资格。
饶是这样,长安这边的考场一万人爆满,这帮家伙瞄准了长安这个天子近所。说穿了,就是张弘斌的办公所在。
在他们的眼里,在救赎的身边工作,运气好分分钟可以获得升迁,傻子才会去外地报考。奈何名次只有一万人,报名慢的都是捶胸顿足,不甘心的一步三回头的看着长安的城墙,到他乡报名去了。
也有一些聪明人,取到了平凉府甚至延安府比较偏远的地区进行报考,结果整个考场就那么十几个人。根据当地的录取政策,这帮家伙很有可能大部分被录取。至于长安考场,哪怕才子的比例或许达到了99%,但录取的只有那么几个人,其他的除了落榜也没什么好考虑的。
当然张弘斌为了公平,好歹给这些自作聪明的才子们一个机会,只要地方没有招满的,会在这些落榜的考生之中,选择成绩最好的那一批录取。只是这个名额,相信不会太多,同时那些落榜的学子,发现那些被录取的考生居然才华比自己还要烂的情况下,也不知道会是怎么样的感想?
其实按照张弘斌的意思,这年头的才子其实都是不合格的公务员。所以不管才华如何,不能够在基层历练出来,那就没什么真才实学。在这个基础上,才华好也罢,烂也罢,数年的考核期好好工作学习,不错的获得晋升,差的予以辞退。
“李兄,看样子和我们一样聪明的,其实没几个嘛!”有考生对身边的同乡开起了玩笑。
“大家都瞄准了长安和长安附近的考场,哪里会像我们这样到比较偏远的地方报考?可笑考试规则考官已经明确发放到了我们每个人的手中,却还有人以为,当天子近臣,才有更高的升迁可能性。”李姓考生笑道。
“只是说真的,这官不官吏不吏的,还真的叫人很不习惯。而且行政机构那么多,原本县太爷的权力都被分了出去,就算可以当县令,这和大明那边的县令,也是云壤之别啊!”同乡有点幽怨的说道。
“县令依然是县令,难道他就没有话事权了不成?其他的部门,只要还是协助县令办事的存在,实际上我也觉得,若是县令大权总揽,那结果就是根本没办法平均的把心思放在每一个地方上面。人力毕竟有限,一个人根本没办法把所有的事务都给处理妥当,若是出现某些疏漏,那才是对治下百姓的不负责任。再说,空闲一些不好么?”李姓考生耸了耸肩回答到。
“你们也别太高兴,实际上我有内部消息!”旁边的一位考生这个时候凑了过来,“据说这次科考之后,之后的所谓的公务员考试,考出来的其实都是以前的小吏,再也没有什么局长县令给当了。以后想要升官,只能够在任上干出成绩来,经考核通过,才能够一步步升迁上去。好处是升迁变得容易,而且不需要再走后门,但缺点就是不管你考得多好,都得从以前小吏一样的地位开始做起,再也没有什么一下放就是七品县令,或者进入翰林院当编修什么的情况了。”
“哦,那么说来,我们来得还真是时候啊!”李姓考生笑道。
“静一静,现在开始考试,谁再吵的,小心被取消考试资格!”考官终于是走了进来,随之备考钟声响了起来。
考试按时进行,在这两天四个小时的考试时间里,将决定这三十万考生的未来。那可真的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能够走到对面的,那都是时代的精英。至少在张弘斌的眼里,他们绝对当之无愧。
十天后,考试成绩在各地张贴了出来。
考中者欢欣鼓舞,落榜者捶胸顿足,悔恨不已。这仿佛就是天堂和地狱同时出现在了人世间,分得非常的清楚。
“为什么,我楚天雄居然落榜了?”
“哈哈,老子考中了,谁说商人就出不了人才的?!”
“这狗屁的考试,乱七八糟的根本不知所谓,看看,苏州的陈才子都落榜了,我落榜也不过是理所当然的。”
“爹啊,娘啊,你们看到了吗?儿寒窗苦读十数载,终于考上了!”
…………
………………
高兴也好,难过也罢,还是说不服气的也无所谓,反正考试结束了,刚刚被录取的考生们,也开始到各自的岗位上,开始了他们的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原本的人马全部获得了晋升,当然都是经过考核的,不合格的早已被辞退。
第一批参加科考的,如今都是在感慨:老子就是有先见之明,看看,才一年多就升官了!
三天后,各地的考试情况陆陆续续汇总过来,知道地方不少才华比不上自己,却因为没什么人报考而被录取的情况居然存在,更多的落榜士子表示不服,甚至开始有组织的组织起来,在长安府衙门前示威静坐。
只是这种来自民间,而且根本伤及不了救世军根本的抗议,仿佛是一场笑话。
那些脑子还清醒的,根本不会参加这次静坐,毕竟他们是明白的,救世军是救世军,大明是大明。救世军未必会吃他们这一套,这招在大明百试百灵的手段,在这里说不定反而会得到反效果。
实际上,曹文诏已经申请调兵武装镇压这群士子。
张弘斌表示没必要,毕竟这种情况太好对付了。只需要当众把考场纪律和要点宣读一遍,同时告诉他们哪里哪里还有空缺,即日将统计成绩最好的一批考生,在里面选拔人手破格录取。
最后附上一条,参加静坐且在得知这条消息后依然没有离开的,将剥夺这项资格。
于是,士子们轰然而散,所谓的静坐还真的变成了一场笑话。
各地的考生情况,也是陆陆续续被送到了张弘斌这边。或许是想要知道,里面有没有历史大能的关系,张弘斌可是小心翼翼的查看了成绩还不错的那批考生的考卷。
奈何,不少人的确有才华,却不是历史大能。可见,所谓的历史大能,都是因为对历史造成了影响,扣除这点,我神州大地其实根本就不缺少这样级别的人才。同时也没办法否认,若非救世军科考制度的与众不同,报考标准和招收标准的与众不同,只怕更多的人才,也是会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慢慢的沉寂下去。
最后,他看到了一个人的名字,籍贯是河南开封杞县人,名字叫做李岩。招来内卫问了问,才知道这位还有一个原名,叫做李信。得知这点之后,张弘斌大笑:“又一个历史大能落网!”
第一百零九章 成就陕西王
都说人多好办事,科考结束,各个州府城镇的政府机构得到了最大的补充,开始正常运转。早些时候被迫实行的军管,总算是可以告一段落了。
至于新的公务员业务不熟练的问题,这点倒还不需要太担心,毕竟各部门主事的都是有经验的前任考生。
而且他们面对的不是已经自成规则的老城镇,乃是刚刚饱经灾祸兵乱的白地。在空白之中重建,比在原有规则之中徐徐修改要容易得多了。经验差一点也无所谓,毕竟能够造成的损失也不会太大。
预备公务员学校又堆满了将近三万名新生,他们都是在落榜的考生之中选出来的预备役公务员。原本张弘斌是打算过两年再举办一次公务员考试的,奈何如今征服整个陕西已经开始拉上议程,那么新占据的土地自然也需要新一批的官员,这可是时不我待的东西,故而事先准备一下,省得到时候又得大规模军管。
大凌河之战,让张弘斌对后金多有不满,但同时也发现了一条新的财路,那就是军火买卖。
后金在火器方面吃亏,提出用物资或者金钱交换一批火铳,张弘斌同意了。按照初级型号的自产火铳,配合最原始的铅弹和比较落后的火药配方进行搭售,价钱比正规途径的成本价还要便宜三成,真正的良心价。
其实只有火器作坊的人,才知道这玩意的价钱,通过统一标尺和流水线装配工艺加速之后,这样的初级产品,其成本不超过十两银子,但却以二十两的银子出售。当然,这样质量过关而且威力不俗的火铳,在大明没有三四十两银子只怕都打造不出来,后金那边就更不用说了。
五千杆这样的火铳直接卖了出去,换回二万匹马,奈何合格的军马只有五千多匹,后金也不是傻子……不过没关系,反正这种自产火铳,尤其还是初型的,救世军的士卒那是看都不看一眼的。
目前张弘斌手中最先进的自然是系统出产的鲁秘铳,其次是‘沐氏崇祯三年式五型’。前者主要装备在主战部队,后者则是装备给地方武装民兵,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回炉报废的存在,甚至报废都属于亏本的范围。
自第一批火铳出售之后,拿破仑炮也卖了出去,用的是落后的火药和实心弹,开花弹自然是不会出售的。拿破仑炮或许威力比不上红夷大炮,但优势在于便于携带,对于后金来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