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与佛低语-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长山
(。。)

第一章(一)

孙悟空自出世以来,师从菩提老祖,习得七十二般变化,闹得天宫,会过如来,后来又不得不屈辱于如来之术,压于王指山下,南海观音也是一翻慈悲心怀,化了悟空。化便化了,却又以一箍箍了悟空的头,以一咒遥遥相控,就令唐僧这般无才之人也控得悟空。悟空在其面前不敢以言语相犯,还得尽心尽力,鞍前马后的奔波。

西行路虽险,但全赖悟空细心打理,历千辛,经万苦,这一翻磨难,终于入得九九之数。如来观其于路途之中,不吝力气,便赐了他一个闲散之职,名曰:斗战胜佛。自此世人皆以为悟空修身养性,再无事端。

单道如来。如来于西方圣土,位高权重,更于天庭联系密切。下方香火日盛,一干香众尽心照拂如来座下众弟子。按说如来本不应烦恼。

但忽一日,如来无端端的烦闷起来。如来也自感诧异,自修得真身正果,从无有此等迹象。这烦闷也是蹊跷。如来静下心来,细细思量,这烦闷因由。却又一时寻它不到。不经意间,它又便自心中升起。众弟子,诸菩萨,于如来讲经说法之时,也有心细者时见如来忽的就皱起眉来,便转瞬即逝。但总觉佛祖慈悲心怀,为下界一干生众忧心劳烦,也不在意。又兼如来佛法无边,自己无法望其项背,众弟子更觉俯仰之间,愧疚得紧,愈发加紧修炼。以期为师分忧解烦。

如来自修得真身成得正果,从未曾有过此等烦恼。俗话说:乱自心生,而心自感应。如来岂有不知此间道理之理。如来便闭目凝神,虔心盘算,事出何因。

但见云雾缭绕,影影绰绰之中,或有马匹穿梭其间,或有棍棒刀枪挥舞,或有美女逡巡,或有天雨如注。。。。。。

如来暗自惊心。一般而言,倘有事端,如来只需如此虔心揣磨,必可发现事情端倪。而向来只是转瞬间事,便知事情来龙去脉,在其心中自有一块心镜,垂目闭眼之间,事情原委,早就一目了然。如来能于西方世界独自统领众位仙佛,绝不是凭虚而来的。

可是今日,如来观其心镜,也只是见到如此缥缈幻像。一切一切尽皆掩于云雾之后。时隐时现。如来催动佛心慈念,意欲扫却遮掩物事之云雾。不成想,不扫还倒罢了。这一扫倒扫出另一翻景象来。

随着佛心慈念的驱动,这云雾却是逐渐变了颜色,血色浓愈。普天之下,慧眼所至,尽皆赤红。内有仙人翻腾,疾疾如电闪。如来凝重观看,但见光芒闪闪,血色当前,似是一个猴形物体。物事愈来愈近,如来正要看到细处。猴开物体突的又已不见。

血雾似又幻作一人形,身着道冠,手执拂尘,身形瘦肖,竟是极为熟捻。芒然间,如来竟然未能参透此位是谁。却再细看,老者却是以背示人,后向而行,直向如来逼近,看看将近,右手后拂,尘须一根根散了开,如利予,似快剑,直击如来面部。如来不动。堪堪将近,随又化作人形,转为观音,又变似玉帝。。。。。。

如来于心中捻了个决,暗说:咄!

早见心镜之中已是现了一面大网,大网直迎血雾。说来也怪,这血雾竟然透不过这网眼,大网如墙,立而不动,血雾冲撞,犹如海水扑岸,却是一来一回,却是再也冲不过来。

冲撞之中,血雾早已依次幻化;东海,南天门,雷音寺,伽蓝院,兜率宫,阎罗殿,落伽山。。。。。。

如来念动六字真言,催动玄索网,网进雾退,愈行愈远,心镜之中如来始又见得一片清澈天地。

随即如来发现玄索网是再也推行不动。如来暗自变幻数种神术,血雾与玄索网也只是相持之态。血雾犹若一座高山耸立于如来慧眼之前,如来只见得山前景象,此处再远之地那是什么也看不到了。

如来见此,心下已是凉了。你道为何。

不管他是佛家道家仙家也不管他是大鬼小鬼,若要修炼出一翻成果,心镜之修炼是第一关。仙家若要想知道千里外之事,实是全赖这心镜。

懵懂世人,自入得世来,心镜早已被封。就像是外面被挂了一层面糊,想看得清物事,那真是难上加难。一碗王婆汤便是原因。

人死之后,魂魄化鬼。必入冥界,阴阳之界唤作奈河桥。奈河之上独有此一桥,系阎罗王集了数万万情种的感情铺就。新鬼入界,须得以情感相换,否则入不得冥界,只能孤凄凄地于人界和冥界之外,不得轮回转世。

新鬼入了冥界,经过锤炼,方出得冥界重新入世轮回。但出冥界也仅此一路,说不得再来一碗孟婆汤,方忘得了冥界日月,轻身为人。来回之间,全仗情感相换,故而奈河桥时时更新。

这奈河之水最是毒辣,纵是仙家法器宝物不慎落入其中,一时三刻之间也给他化了。更别说寻常鬼魂,若沾得此水,立时便化了,再也入不得轮回。

但奈河之水,于这尘世间的情感却颇有无可奈何之势。人间冥界,时有情难痴女,以情相织,织却之物最是韧性十足,寻常刀剑也好,仙家法宝也好要想切它得断也是不能。阎罗王颖慧,见诸物皆可被奈河之水相溶,便突发奇想,以此至情之物铺垫了,便成为桥。鬼神魂魄方过得此桥,到得另岸。有此贡献,阎罗始能成为冥界之首。

奈河水于情感之桥颇有无可奈何之势,故而世人呼之为奈何桥。不过奈何河之水于此桥并非丝毫奈何不得,只是比寻常物事溶得慢了。

后阎罗又专使孟婆子于此桥上做了一项营生,那就是卖汤,其余桥之两侧鬼魄商贩尽皆驱逐了,仅留孟婆一人。为何仅留孟婆一人?这里也有个缘由。

话说孟婆子最是爱财,偏又性情毒辣,与谁也不讲情分,又闲不得,若是闲了,便到处惹事端。阎罗也头疼于她。便差了她这份公事。

孟婆子自接了这份差事,每日里忙个不停,来往鬼魄携钱的多,时不时便多赠了些于她,她是照收不误,可是事情却是不给办,汤那是任谁也得喝的,喝了情感便被孟婆子收了,谁还会来记恨她?

收来情感却用来修补之奈河桥,真可谓是功德无量!

也多有痴男怨女不肯便喝了此汤,硬闯了去,孟婆子也由得他去。孟婆子知道这奈河桥委实太长,中途不喝得一碗孟婆汤那是绝计过不得桥的。待饿得晕了,她便把这些痴男怨女一发扔到河里溶了,溶剩了的便是上好的补桥材料,这种情感之物纵是浸在了奈河水中,千万年也溶它不得。

第一章(二)

不过,于这上好材料,孟婆子实在不想用来补桥,一是资质太好,二是材料也实还太少,一万年怕也碰不到一个,故而孟婆子于此等物品看得比她的命也还要珍贵得多。

孟婆子做汤之时,必加少许奈河之水,这奈河之水于人之心镜有蒙敝之用,晃如一个好好的物事被蒙了一层尘垢。故而入得阳世,先要磨砺心镜,终其一生。倘若磨得巧了,这层尘垢便会于某处显出明亮心镜,有这一丝光亮也足够了,足够这一生明事理辩事非的了。倘能磨砺出更多光亮,这一生光彩耀人,那自是不须说的了。

寻常人等喝了孟婆汤,心镜迷糊,可说为不入品。这就是世间疯癫之人。倘能磨砺出些许光亮,略通事理,可入一品。若能亮些许,入得二品。世间圣人,只能称为三品。

佛仙神道不入冥界,不入轮回,于这孟婆汤自是没有干系。心镜明亮,修炼起来,事半功倍。

佛仙神道,修炼目的,皆是为了能够得到一个足够明亮的心镜。佛家心镜,可用界来说,一界可分为九九之数。修炼之途,历艰度辛,每过一翻磨难,心镜入得一品。待得过了九九之数,心镜当也是九九之数,此可谓为满一界。

但凡能成佛之神辈,必得先经了这九九之数,入得了一界,方有资格谈论佛的问题。运气不佳者,如因人成事者,也还未能入得佛之列。像唐僧师徒四人,也仅有唐僧与那弼马温有些机缘。沙和尚与猪八戒那就差了一些,因人成事么,那种待遇当然不能与美猴王相比,至于唐僧,那是佛祖至亲,是早有定数的,不说也罢。

不过,也有视佛如粪土者,比如那南海观音,以本身所历劫难,那又岂是一界的问题,心镜之亮,别说是菩萨,就是诸佛之中,也鲜有其亮者,但南海偏就不入佛之虚名,一心为下届造福,故而就是如来于她也是极为偏重的。

于界而又有九九之数。此乃如来之定论。如来于西天讲经说法之时,面向诸位菩萨和弟子一时失言,口吐此语。当时便有座下弟子金禅子起立请教,曰:既入得一界,可有佛家身份功力,那此后又哪有如此诸般劫难?又哪有如此高强妖怪,设置劫难和障碍?如来曰:不可说,不可说。金禅子又曰:不知恩师,已是几界圣身?

如来曰:七万年之前已入七界之列。金禅子又问:那现在呢?如来面色一沉,曰:不可说,不可说

此之后,金禅子又曾有过更为激进的言语,不久金禅子便入得轮回,投胎转世,化身为唐三奘,肉身复回西方取得真经,方能重列仙班。

也因有了此翻波折,诸位菩萨,五百罗汉,自此再不敢于如来面前莽言莽语。一时,如来地位愈尊。

其时,金禅子之语,恰就击中如来软肋。自那七万年前,如来入得七界之列,自此心镜再无长进,其时他之九界之论也纯是随口出,也是一时戏言。想他如来此般修为,方自称为七界,又能有谁在其之上,入得八界,九界? 金禅子之问,如来内心恼甚,决定以微细手段对其教训,但最初并不想让他入了轮回,毕竟金禅子是其嫡传弟子,在其座下多年,也曾效力不少,且六道轮回对于修炼之人最是毒辣不过,一旦入了轮回,前世之事尽皆忘了,所有修行尽皆付诸流水。不过金禅子后来言语让释迦牟尼如来实是不能接受,若是纵容了金禅子那简直就可以说是对佛家现有根基的否定,释迦牟尼如来虽说于心不忍,但还是痛下决心。故方有轮回之事。又怕伤了人心,座下众位弟子、菩萨心下不服,就差观音点化那个无父无母的无知猴子,护了唐僧,来取真经,把一个私心降罪之事转为为天下仓生谋福之事,做的巧妙,方遮得众弟子之眼。又因心下稍有不忍,自觉于金禅子有愧咎,故而分封之时,赐他一个佛位。那猴子,玩劣得紧,没有心机,如来怕他经人指点,指出如来于此事之私心,故而也算是破例封了一个佛位。

猪八戒,不知长短,也来讨要佛位,真个是不知天高地厚了。

如来身为诸神之首,本应有为天下仓生着想的无上胸怀,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在慈心善怀上,比那观音,自是差得多了。观音不能为佛,这也是原因之一。不过观音自己坏了成佛的时机,坏了规矩,如来不开恩典,这也怪不得别人。观音也自知坏了规矩,于如来之私心未有丝毫察觉,只管尽心于如来座前聆听佛音,听其差遣。

修心之仙,最是讲究没有私心杂念,修炼之时方有一日千里之神效,也才有步步长高之能力。但如来自从位列首位,于不觉之中常掺入私心,而自己尚不能察觉。

可心镜最是灵验。历经劫数,办事磊落,心镜方能愈加明亮。如来屡犯私心杂念,故而导致心镜有血雾相扰。

如来,已陷浑沌之态,是以心镜有雾相锁。如来一时未明其理,害怕之极,想要拂去白雾,又致血雾相逼,此其所以,皆因心态迥变所致。

如来潜心深处,心魔已种,,心魔是磨炼心镜的最大障碍,心乱则心镜乱,雾锁心镜,实皆因此也。

以如来此时至高无上法力,此点私心原不足以令心镜雾锁。但却另有引子,就因有这一引子,方致有如来此翻劫难。

这引子就是那奈河之水。

无所不蚀的奈河水。

第一章(三)

世间变幻,悲苦离合。神佛有道,得享安宁。天理循环,何是正果?法囿心中,反是篱藩。

如来心镜为雾所锁,很是烦闷。心下黯然。想当年师从燃灯古佛,历经万劫,方修得无上正果。燃灯,准其于灵山之上自建佛殿,收授弟子。自己则悄然隐退,不再过问诸事。如来慧根深植,更加潜心修炼,法力日深,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自揣法力已是天下无双。尤其是修得心镜,可观世间万物因果,可道众生万象根由。此法也是燃灯于其从未提有之事。有此法事,于燃灯之退位,已之接位也是心安理得。

自后,如来游历四大洲,以无上法力降伏众妖,以无边德行令天下德者顺从。天下莫有逆者。诚如悟空者,于如来此生也是罕见。如来喜其猴性可爱,但又恼其玩劣,故而以山相压五百载,磨其劣性,方暗示观音点化,辅助转世二弟子金禅子再历磨难,以功劳示于天下佛神,而后封化为佛。此只是表观,如来于心深处自有盘算,想那大乘佛法,是如来首创,莫得传于世人,以此机会传入东土,以验其效,以证其德,此如来私心也。

世间所传皆为小乘佛法,缘何如来以诸般手段遮尽天下耳目?此中深意,实鲜有知者。如来有师燃灯,燃灯有师阿弥佗。阿弥佗以已之修为悟得小乘佛法,自此小乘佛法得传天下,天下莫有不尊者。小乘佛法为世造就福祉,为神铺就修炼之路。佛男信女,莫不感念阿弥佗,自此,后来者莫不口占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功成身退,自到西方建了极乐世界。却把位子传了弟子燃灯。

燃灯深得小乘佛法之精髓,功力虽深,悟性却是不佳。没能于小乘佛法之外,再予以延伸。燃灯深为所困。后觅得释迦牟尼,观其根器奇佳,悟性超然。便导为弟子,待其小有有成就,则欣然隐退,入得西方极乐世界,追随其师阿弥陀佛,享受无尽欢乐。燃灯自有其自知之明,深之自己短处,飘然隐去,不失高雅。燃灯慧眼识人,释迦牟尼果不负重望,悟得大乘佛法,着其弟子金禅子转世传于世人。

释迦牟尼创得大乘佛法,麾下弟子敬服,呼其为如来以示与阿弥陀佛之区别。如来者,自也是佛佗之意了。释迦牟尼馨享‘如来‘美誉,心下却时有过意不去。却是为何?

释迦牟尼师自燃灯,燃灯师自阿弥佗。阿弥佗立佛之后,又入西方建了极乐世界。后来者予以无上地位,修炼之人必呼阿弥陀佛。

现而今因自己悟得大乘佛法,而被誉为“如来”佛之称,此其间独冷落了燃灯是也。释迦牟尼感念燃灯以位相授,心下歉然。自此便有悟,心知自己现虽处挲婆世界之首,但终是要退出的。

一日讲经说法之时,释迦牟尼便说:“古来之世,我师燃灯曾谓我曰:汝当必于未来替我之位也,望当勤加修炼,悟得正果,以不负我望。现而今,我于今世已获正果,果应师言。昔日,师知我必能成得正果,我却不知他日谁能接掌我位,我诚不如师也。未来之世谁堪入得掌教之位也?”

有了此翻言论,弟子自此提到燃灯之时,便呼为古佛。释迦牟尼见弟子颖悟,心中甚喜。

一日,释迦牟尼如来又说:“想我娑婆世界之未,必当同于西方极乐世界,诸佛无忧无虑,笑口常开,心畅胸怡……”

众弟子听得此言,心中似有所悟。心道此必如来暗示,未来世界掌教所属也。怀想四周,独弥勒笑口常开,心胸敞亮。故而诸弟子于弥勒青眼有加,心中已把其呼为弥勒佛。

弥勒本性随意,于释迦牟尼如来之言,并不在意,但众弟子却是敬之有加。弥勒不能习惯,便自向释迦牟尼如来请了个闲散之职,一向不入灵山。也甚是舒心。

释迦牟尼如来诸日来一直为血雾所困挠,却是不明为何。暗自试运各项法力,似乎没有多少变化,这才放下心来。一面照常与诸位弟子讲经说法,一面寻找对策,设法破解血雾。这于如来不啻度日如年,心镜不得运用,诸多事情无法端详根底。虽说一直还未出现很为棘手的事,不过,这只不过是迟早的事。

释迦牟尼的神情恍惚早已被南海观音暗暗看在眼里,心下不由纳闷。观音暗自揣测,始终不得要领。南海观音见如来连日如此,疑心愈炽。

这一日,观音菩萨回到落伽山,莲座上坐了,潜心思索,想如来的一举一动,实是异常,已是二十日有余。知道其中必有诀窍。良久,观音长身而呼:善财童子何在!呼声未毕,那湘边早已转过一个童子,两髻犄角,发浓乌黑,目似朗星,面若满月,一身红衣赛火,不是红孩儿是谁?红孩儿曲身拜倒:“不知尊者不何吩咐?”

南海略一沉吟:“……,我今日闭关,参悟佛法,不得有何打扰,但有来者,只说闭关,休勿打扰,切记。”

红孩儿道:“不知尊者闭关几时?倘有劣客访时,我怎生答复。”

观音心里暗叹,知红孩儿所指劣客实乃斗战胜佛孙悟空。也知悟空难缠。当初以一个玩劣之身,红孩儿都胜他不得,现而已悟空已是佛位加身,身份还在已之上,红孩儿又怎挡得了?一想到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观音不由得气向上冲,她倒不是因了悟空位置高于自己,只是气如来坏了向来规矩。

不由南海气生,佛位之身向来没有加封之理。成佛与否,一则自身所经劫难,历万劫而修为日深,忽一日便自有金光护体,万物不侵。再则纵是身经万劫,倘是悟性浅了,不得佛家真谛,也是枉然。倘是悟性上上,某一日忽就明了此中真谛所在,立有佛光上身,在佛界也是有的。

但观那猴头悟空,有何悟性?除却玩劣,就是受了罪端,经了些风霜于佛家理数悟得几何?偏就封了个斗战胜佛。功力上虽不若南海,但位置却是显贵,南海见了他也要礼数有加。

就是唐三奘,虽说宏扬大乘佛法有功,也仅历的八十一难,这最后一难也还是勉强凑上。劫数上少得多了,悟性这一关也还有欠火侯。如来分封之前,身边又哪有金光加身。此二位实全赖如来分封方得有佛光护体。

想到这,南海不由得醍醐贯顶,莫不是因为分封,这如来自身佛光便弱了,再加外邪入侵,方有此等现象出现?

想到这,南海更不怠慢,说:“若是那猴头来了,你只教他等我十二个时辰,我想他身为斗战胜佛,想来绝不会为难于你。”

红孩儿口中称是,转身退了。

娑婆世界,虽有天界、地界、人界,但这三界之中出不得佛,毕竟心镜朦胧,处于似有实无境界,就是修为深了,心镜略明,也只是个智者。最多也就是个修仙之体。能有佛的修为的,也就都集在了灵山圣地。纵是灵山,佛家也是了了。更比不得西方极乐世界,阿弥佗座下佛家比比。故而就是于灵山真正知道如何方为佛身的,也是鲜有的。可这观音却是鲜有中的一个。

观音出身非比别个,她原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身边两大菩萨之一,另一为大势至菩萨。她二人于极乐世界潜心侍奉阿弥陀佛。于佛法真谛实已是悟的透了的,于西方已是佛光护体的身子。阿弥佗见她实是颖慧,便帮她隐了佛光,让她到娑婆世界跟随释迦牟尼历练修习。顺便也做一做接引之事,就是接引了有缘的成佛者入了极乐世界修心养

故而于这佛光加身之事她是早已深谙的。此时经红孩儿于不经意间一问,立时便知其中因果。

南海跟随释迦牟尼日久,如来修为之深,实不可以想象,以南海之修为尚不能窥其深浅。以南海的眼光看来就是极乐世界的阿弥佗,其修为也不能说就高了如来一筹。南海已知晓,悟空与唐三奘实已分了如来护体佛光。一想到这一层南海不由得错颚非凡,此之前还对悟空和唐三奘心不满,现在看来实是轻视不得。此二佛身之尊已是等同于释迦牟尼的了。

想到这一层,南海心情愈加郁闷。难道真的要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么?以如来之修为纵是分得部分佛光给予他们,也还不至于就使如来神情恍惚,这其中定有他故。

想到这儿,南海再不迟缓。

左手玉净瓶轻托胸前,探右手捉了杨柳枝,沾了瓶中玉露,沿着紫竹林外围点点洒洒。完毕,踏足入林,暗念真言,无形玄壁生成。入得此林,就是释迦牟尼来了也怕一时觅她不得,更别说猴头悟空了。她于林内却看得外部清清楚。右手指尖轻弹,一滴玉露早已落在林外莲花座上,又一白衣大士悄然坐在莲花宝座之上。

自此,南海,安心怡性,以竹叶铺地,端坐于上。南海敛神内视,早已窥见心镜,

当年,阿弥陀佛于观音临入灵山之时,曾有言曰:"以汝之身,虽已入佛之境,但佛法无边.汝之心镜已有小成,可达五界之数,想那释迦牟尼如来也不过七界之数.虽说相差仅为二界,但慧根深浅还靠个人.数慧根虽深,但也难说能够超越释迦牟尼如来,在阅历和修为上,你与他更是差的远了,这一点上,他可为汝师.你侍奉我多年,按说燃灯是汝师兄,你也可算得释迦牟尼师叔.但你我之间并无师徒名份.到那以后,可对他以师相称.可学得无上佛法,与汝大有好处.我心镜虽已达至高境界,但在佛法修为上,某些方面我倒是与释迦牟尼如来有些差距.学他之长补我所授之短,汝当有作为.不过以你现在的修为,释迦牟尼必不以你为弟子.毕竟汝身已现佛光,已入佛家境界.走之前我要为你隐去佛光,这一点上,以你的修为尚难办到.汝心镜之高在灵山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