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话三国-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恭敬不如从命。”
刘辩似笑非笑的看了蒯越一眼:“诸卿,你们也别闲着,就在山下静思作文,总不能让远道而来的客人独擅其美吧。等我们看完风景,也好评个高下。”
蒯越有些无语,却又不好拒绝,只好给身边的众人使了眼色,示意他们用心点,别给荆州丢脸。
刘辩热情的邀请祢衡同行,蔡琰、董白带着笔墨,紧随其后,刘协、诸葛亮也跟在后面,刘备、黄忠带着数十名禁卫郎官散在四周,执行警戒。
刘辩与祢衡并肩而行,面带笑容。祢衡很满意,他觉得刘辩虽然不够聪明,但是这个态度还是不错的,属于孺子可教的那一类。他心情虽然不错,嘴上却没有饶人,侃侃而谈,开始指责刘辩的过错。
“陛下身为万乘之尊,无至尊之重,一则亲征龙渊,二则亲征草原,三则亲征巴蜀,此乃君臣不分,头脚倒悬之过也……”
跟在后面的蔡琰听了,嘴一张,就准备反驳,却看到刘辩回过头,不动声色的摇了摇头,只好又闭上了嘴巴。落后十余步的刘协听了,轻轻的哼了一声,不予置评。他已经听说过祢衡的名声,据说这位和孔融一起赶到洛阳的青州士子辞锋如刀,犀利异常,骂遍洛阳无敌手,连儒门领袖荀彧都被他骂得灰头土脸。刘协非常好奇,他不知道刘辩将怎么应对这样的狂生,难道他要和他对骂吗?那可有失王者风范。
通常来说,对于这类狂生有两种应对办法:一是礼敬有加,骂得越狠,越是尊敬,这样可以树立礼贤下士的好名声,当面受罪,背后得利。前提是要有这样的忍量,能够被人当面斥责而不至于恼羞成怒。另一种则比较简单,干脆一刀杀了,落得耳根干净,当然免不了落个恶名。那些士人到时候可不会说是狂生自取其咎,而是站在狂生一边,为他鸣不平,指责君主没有容人之量。
刘协暗自想,如果自己遇到这个情况,该如何处理?他落后两步,和诸葛亮几乎并肩而行,用眼神询问了一下诸葛亮。诸葛亮微微一笑,摇了摇头。“殿下,这正是学习的好机会,何不静观其变?”
刘协不解,不过还是听取了诸葛亮的意见,坚起耳朵,睁大眼睛,看刘辩怎么应付。
他很快听到了一个与他有关的话题:祢衡指责刘辩对他太过纵容,家国不分,有失为君之道,有郑庄公欲擒故纵之嫌。
刘协吃了一惊,后背惊出了一身冷汗,连大气都不出。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甚至可以说是取死之道。刘协竖起了耳朵,凝神倾听刘辩的反应。
刘辩依然没什么反应,步履从容的继续向上走。
祢衡还在喋喋不息,不过他的气息有些不太匀了。脚下的路越来越险,越来越陡,很多地方几乎是直上直下,他要手脚并用才能保证自己不会摔下去。可是刘辩却没有停下来等他的意思,他还是不停的向前走,如履平地。
“陛下……”祢衡抬头看看,有些担心起来。刘辩不会要一直走到山顶吧?
“嗯?”
祢衡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说道:“这里的风光已经够好了,不用再往上走了吧?”
“这里的风光不错吗?”刘辩摇摇头:“你还没看到更美的风光,怎么能止步呢。会当临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登山如果不到最顶锋,如果能体会俯视天下的快感?祢卿,莫要退却,拿出点勇气来。你看,那两个女子都没有喊累呢,你这个大丈夫怎么能先退。”
祢衡回头看了一眼一脸不屑的蔡琰和董白,咬了咬牙,继续攀登。这一次,他没有精力再说话了,必须全神贯注的爬山。山势越来越陡,脚下就是滚滚长江,他可不想一失足成千古恨。
刘辩越爬越高,登上了大禹授书台。站在台边,他看了看更高处的峰顶,提议道:“祢卿,我们再爬一段?”
祢衡两腿发颤,后背紧紧的贴着岩壁,脸色苍白,连连摇头。这里壁立千尺,台边无依无靠,台下就是翻腾的江水,能立足处不过三五尺宽。登高望远,景色当然秀美,可是山风呼啸,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吹落,他哪里还敢再爬一段。
“祢卿,这里是大禹授书之台,先贤在前,我们不妨效颦一回。”刘辩负手站在台边,山风吹乱了他鬓边的一缕长发,随风狂舞,矫若游龙。衣襟如旗,猎猎作响。他含笑说道:“你刚才说的意见,我觉得有点意思,只是听得不太清楚,要不你再说一遍?”
祢衡定了定神,大声说道:“陛下,臣以为……”
“你说什么?”刘辩竖起手掌,挡在耳边,大声说道:“朕听不清,你走近点。”
“陛下……”祢衡咬了咬牙,松开石壁,向前走了两步,刚要说话,一股山风吹来,顿时灌了他满口,险些将他吹得摔倒。他连忙向后退了一步,重新抓紧石壁。
刘辩转过身,一脸戏谑的笑容:“怕了?”
“臣……”
“你连两个女子都不如,还怎么横行天下?”刘辩眉毛一挑,看向亭亭玉立的蔡琰和董白。
“臣……”
“袁氏起兵两年,也没看到你去骂袁绍、袁术一句。朕颁诏求贤之前,也没见你到洛阳来劝谏一言半语。现在你跳出来了,真是勇敢啊。”刘辩耸了耸肩:“我知道你不怕死,你恨不得朕现在杀了你,好让你千古留名。不过,你高估了自己,朕腰间这口刀,不斩无能之辈。”
刘辩拍了拍腰间的玄刀,轻笑一声:“来,要想与朕对话,先与朕站在一起。”
祢衡瞪圆了眼睛,怒视着刘辩。他现在知道刘辩的阴谋了,可是事已至此,他要想回头却是不能了。他深吸了一口气,一步步的走到台边,眼睛不看远处,却死死的盯着刘辩。
山风更劲,扯动着他的衣衫,吹干了他额角的冷汗,吹白了他的面庞。
“臣……现在……与陛下……站在一起了。”他鼓足了勇气,大声说道。只是话音原本就有些发颤,被山风一吹,更是断断续续,全无气势。
刘辩赞赏的看着祢衡,这厮嘴虽然臭,却还是真有脾气。虽然怕得两腿发颤,却依然不肯认输,比起那些只能打嘴炮的伪君子,他虽然狼狈,却还算是个汉子。
“阿琰,铺纸,研墨,请祢卿作赋。”
“唯!”蔡琰心知肚明,立刻答应。董白也知道了刘辩的用意,抢上一步,从郎官手中接过笔墨案几,摆在祢衡面前,一边滴水研墨,一边笑道:“祢君,你可得写一篇好文章,山下的荆州俊杰们可都等着看呢。以祢君的大才,这篇文章一定会传播四方,你可得写得认真点。”
她说着,双手将笔递到祢衡的面前,笑盈盈的看着祢衡。
祢衡没有接。他知道自己的处境。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可以压制自己的恐惧与刘辩站在一起,可是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手不抖,就算拿起笔,他也写不出像样的字,写不出满意的文章。勉强写出来,也只会沦为笑柄,被山下的荆楚人嗤笑。
“祢卿,一路走来,有没有感觉到四周的景色有何变化?”对祢衡的恼怒,刘辩恍然不觉,指着远处的山峦,又指指脚下的长江:“你现在看这山这水,是不是和刚才看这山这水有所不同?”
祢衡皱起了眉头,心中一动,若有所思。
“同一个事物,看的人不同,看的角度不同,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巫山真面目,只缘身上此山中。井底之蛙,不知天下之大,要想俯瞰全局,先得登到最高层,方能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祢卿,此时此刻,你难道不应该文思如涌吗?”
祢衡看看远处的山,又看看脚下的水,忽然间泪流满面。
第440章 不战而胜
刘协站在远处,看着呆若木难,涕泪横流的祢衡,大惑不解。
“孔明,他这是怎么了?”
“在陛下面前,他发现了自己的鄙陋。”诸葛亮轻叹一声,话语中透着说不出的感慨。“殿下,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祢衡辩才无碍,若想以词锋折服他,恐怕要费一番周折,甚至可能自取其辱。陛下避而不战,引其登高,先挫其锐,又在他面前打开另一个世界,一个他不熟悉的世界,正如领兵作战,避实击虚,引敌入彀,自然无往而不胜。”
“打开另一个世界?”刘协茫然四顾:“哪里有不同的世界?”
诸葛亮眉心轻蹙,随即又恢复了平静,耐心的说道:“殿下在此处所见的山水,难道和山下所见的一样吗?”
刘协恍然大悟,一拍额头:“的确有所不同。”
“这里虽然高,却还是山中,却已经与山脚下大有不同。如果登到最高峰,殿下将看到一副什么样的景象?再推而广之,如果能象陛下的大鹰一样翱翔九天,俯瞰大地,这曲折险峻的天险在殿下的眼中,又算得了什么?”
刘协皱起了眉头,眼中充满了向往。他明白了诸葛亮的了意思,也明白了刘辩的意思。
祢衡战意盎然而来,欲作口舌之争。刘辩如果与他唇枪舌剑,争一长短,胜固不易,败更丢脸。论战这种事情,从来没有真正的胜负。可是刘辩引祢衡登山,让在这种让人胆战心惊的场所与祢衡交手,先将祢衡置于不利之地,然后再向他展示高人一等的眼界,胜利自然是水到渠成。
在兵法上,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刘辩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与祢衡正面交锋,他只是向祢衡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就让祢衡自己不战而退。
在草丛里刨草籽吃的土鸡怎么和九天之上的雄鹰争雄?你喋喋不休,自以为得计,可是在我的眼里,那不过是无知之人的梦呓罢了,根本不屑得听,更遑论与你争辩。
这是实力的碾压,境界的碾压,根本不是势均力敌的战斗。
刘协忽然感到一种无力感。在刘辩的面前,祢衡固然没有任何反击的机会,他又何尝有反抗的力量?正如诸葛亮所说,他还没有充分领略到山间的风景,而刘辩却已经翱翔在九天之上。双方境界差得太远,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难怪皇兄一直没有任何反应,原来在他的眼中,我根本不够资格做对手。
诸葛亮将刘协的神情看在眼里,有些失望,却还是不动声色的提醒道:“殿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山峰虽高,却也是一步步的登上来的,殿下陪伴在陛下身边,朝夕揣摩,就算赶不上陛下的境界,也比普通人高明,将来坐镇一方,藩卫皇室,还是绰绰有余的。”
刘协笑了笑,看了诸葛亮一眼。“孔明,你说得对,孤的确太迟钝了,未能真正领悟陛下的良苦用心。”
……
刘辩留下刘备和两个禁卫郎中守护祢衡,自己下了山。
蒯越等人在山下等候,没看到祢衡的影子,不免有些惊讶。
难道刘辩辩不过祢衡,直接把他推下山,摔死了?
“祢衡看到荆楚的美妙风景,忽然有所领悟,正在山上静思。我们就不等他了,回营商讨战事要紧。”刘辩微笑着说道:“你们的文章写得如何了?”
蒯越尴尬的说道:“陛下,臣等是统兵的将领,文章本非所长,恐怕……”
“哈哈,看来异度也颇为文采不足而自苦。”
“正是如此。”蒯越听出了刘辩的言外之意,立刻紧贴了上来。“陛下,人莫不想富贵当世,留名青史。富贵当世者,乃陛下恩典,臣等自强。唯留名青史却非自己所能掌控,以孝武皇帝之功业,亦不免为司马迁、班固所谤。这作史的权力,可是掌握在书生手中啊。正如乡论能够左右名声一般,月旦评天下闻名,谁敢轻易说个不字?”
“月旦评啊。”刘辩想起了许劭,不禁笑出声来。“对了,你们谁和许家兄弟相熟?朕想见见他们,当初许子将曾经说朕有一劫,快则三五月,慢则一两年,唯有清心自守,亲贤臣,远小人,方能度过此劫。现在两年之期已过,朕好象也没看出有什么劫,不知道是不是朕亲贤臣,远小人的原因。朕很想当面问问他,你能找到他么?”
蒯越听了,心领神会。这是要当面打许劭的脸啊。许劭是汝南人,和袁家走得非常近,当初说这话,很可能是指责刘辩与袁家不睦——四世三公的袁家不是君子,谁是君子——现在情况与许劭所说的不同,袁家日薄西山,刘辩却活得非常自在,岂不是说明许劭说错了——或者换句话说,刘辩亲近的他们就是贤臣,远斥的袁家就是小人?
哈哈,有趣。蒯越笑容满面的说道:“陛下放心,臣这就安排人去请。若许子将(许劭)无颜露面,许文休(许靖)也一定会闻诏即至。”
“那好,争取在许靖到之前,拿下扞关,攻进益州。”
蒯越大吃一惊:“陛下要强攻扞关?”
“为什么不可以?”刘辩泰然自若。“益州虽固,也不是没有被攻破过。在你们看来,扞关固若金汤,那是因为你们还不够强。异度,如果朕有三百个黄忠,你觉得能否攻下扞关?”
“三百个黄忠?”蒯越略一思索,恍然大悟。“陛下,何必三百个黄忠,再有十个黄忠,扞关必破。”
……
睢阳。
城下战鼓喧天,厮杀正酣。
袁绍坐在中军台上,闭目沉思。对面前的战场,他有些兴趣怏怏。
曹操派出了一队队的人来骚乱,但是在他的八阵面前,都不过是嗡嗡乱飞的苍蝇,根本不可能撼动他的大营。开始的时候,他还有一些兴趣,现在,他觉得曹操太无聊了。八阵演练得也差不多了,是不是该发起真正的进攻了?
可是,拿下睢阳之后,该怎么和袁术相处?比起这个问题,攻克睢阳显然没那么重要。
袁绍有些头疼,因为他太清楚袁术的臭脾气了。以前有曹操挡在中间,两人井水不犯河水,还算是相安无事。一旦击败曹操,他们将直接面对,能不能和睦共处,袁绍一点把握也没有。
城墙后,曹操站了起来,两眼炯炯有神,湛然有光。
“奉孝,我好像明白了这个阵势。”
郭嘉苍白的脸上有些潮红。“将军明白了什么?”
“处处无破绽,处处皆破绽。”曹操抬起头,握紧拳头,轻轻的捶击着城墙。“欲破此阵,必先跳出此阵。一旦被他卷入阵中,我就无路可逃了。”
郭嘉笑了,咳嗽了两声。“将军所言甚是,敌强我寡,只有出奇制胜。既然将军已经体会到了这个阵势的变化之妙,就避实击虚,打他个措手不及吧。”
曹操回过头:“我若出击,必然全力以赴,若背后的袁术趁机抢城,奈何?”
“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郭嘉眯起了眼睛:“将军别忘了,袁术的身后也有一头龙,一头应龙。”
曹操笑了。“好,就让徐晃去对付袁术,我来对付袁绍。希望这个功劳足够大,能保我曹家富贵,能保全军将士的前程。召众将议事,准备全军出击。”
郭嘉满意的点了点头。他最欣赏的就是曹操这种一旦做出了决定,就不顾一切,全力以赴的狠劲。
“笔墨侍候,我给应龙将军写封信。”
……
徐晃看完曹操签名,郭嘉代笔的书信,无声的笑了笑,转手递给了张燕。张燕看后,又递给了文聘,然后三个人不约而同的笑了。
“这个阉竖遗丑,能活到今天,果然有他的独到之处。”
文聘点点头,赞道:“不错,他不仅要我们为他拖住袁术,还要我们去救他一条命,这个局可真是不小啊。以小搏大,他是个真正的赌徒。”
“他已经赌输了一次,这次不赌也得赌了。”张燕漫不经心的说道:“当年颍川之战,皇甫太傅被波才困在长社,是他与率领五千骑突然出现,逆转了战局。那是他第一次上阵,就已有名将之姿,如今他有了龙,实力更是强大,袁氏兄弟这么久都没能制服他,可见实力不凡啊。”
徐晃看着张燕,淡淡的说道:“镇南将军,睢阳重要,不可有失。曹操虽然有龙,却不过是疥癣小疾,:wrshū。不足为虑。”
张燕闭上了嘴巴,沉默以对。徐晃的官职比他高,又比他更受刘辩信任,是当仁不让的主将。徐晃要留曹操一条命,他虽然不甘心,也只能服从命令。
“与管大帅联系,让他准备渡河作战,将战线推到冀州。”徐晃轻轻的拍了拍大腿。“太平道从冀州而起,如今又要杀回冀州了。大贤良师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欣慰的。”
张燕精神一振,躬身领命。
文聘看着徐晃和张燕,暗自点头。能这么不动声色的解开张燕心结,徐晃虽然话不多,却不木讷。刘辩越级提拔他,真是慧眼识人。
第441章 龙行于泽
徐晃指挥大军,挺进汝南郡。袁术闻讯大惊失色,顾不上睢阳,径直将大军撤回了汝南,迎战徐晃。
等袁绍知道消息的时候,袁术的大营已经撤得干干净净,气得袁绍破口大骂。
一通发泄之后,袁绍咬牙切齿,发誓就算没有袁术的支援,他也要拿下睢阳城。他设下重赏,谁能攻进睢阳城,就成为睢阳城新的守将。
五万袁军随即发起了对睢阳城的猛攻。
得知徐晃出手,袁术撤退,曹操大喜。他一面命令夏侯惇守城,一面带着三千步骑悄悄的出了营,绕了一个大圈,出现在袁绍的身后,睢阳城北二十余里的蒙泽。
据郭嘉的情报,袁绍的后勤辎重就放在这里,由他的亲信将领淳于琼负责看守。曹操和淳于琼也不陌生,他们曾经同为西园校尉,一起为袁绍摇旗呐喊。今天,他们成了对手。
蒙泽是一片沼泽地,中间是一块高地,只有一条狭窄的小道与外界相通。淳于琼在这条小道上安排了重兵,又在高地旁设立了两重栅木城。曹操清楚他,他同样清楚曹操,特别是知道曹操有龙,沼泽对普通人来说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却有可能成为龙偷潜的通道。
淳于琼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却没有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在他看来,曹操困守睢阳,面对袁绍兄弟八万大军的围攻,根本不可能腾出手来攻击蒙泽,就算曹操把所有的大军都带来攻击蒙泽,他也不可能在袁绍来援之前得手。因此,他的任务万无一失,大可高枕无忧。
他没想到,袁术突然撤走了,而曹操在第一时间亲自赶到了蒙泽。
站在蒙泽旁,看着远处那座安静的大营,曹操冷笑了一声,挥了挥手,下令开始出击。
许禇和典韦同时冲了出去,身后各跟着十个重甲虎士。他们将两艘平底船推进了沼泽地,跳了上去,然后撑着船,向前划去。普通人也许无法在这种沼泽地里撑船,可是在他们熊虎一般的巨力之下,平底船前进得非常顺利,即使是在草皮上也能顺利的滑行,并不比在水里慢多少。
一顿饭的时间后,两艘船先后靠近了淳于琼设立的栅墙。栅墙上的袁军将士看到有船靠近,立刻拉弓射箭,进行阻击,同时发出警报。密集的箭矢射来,许禇却毫不在意,他挺立在船头,挥动着手中的战刀,信手拨打着箭矢,就像赶走一拨拨苍蝇。
在他的保护下,虎士们奋力撑动小船,如飞般赶到栅墙前。袁军将士隔着栅墙,不断的射箭,用长矛捅刺,却无法阻挡许褚的前进。许禇挥起手中的战刀,连砍数刀,在栅墙上砍出一个数尺宽的缺口。缺口刚刚形成,虎士们就将小船推了进去。
“哗啦”一声响,一条五六丈长的庞然大物突然跃出水面,迅速爬过小船,冲向奔过来堵截的袁军将士,张开血盆大口,一下子叼住一个手持圆盾的士卒,一扬脖子,就咬进去半截。那个士卒惊恐万丈,挥舞着双手,发出凄厉的惨叫,鲜血泉涌,迅速染红了水面。
袁军将士目瞪口呆,惊慌失措,“轰”的一声,连连后退。
龙冲入阵地,连咬数人,如船舵般的尾巴左右一摆,将栅墙扫得哗哗作响,粗大的原木也承受不住它巨大的力量,如朽木一般的折断,那些架在空中的浮桥被它扫断,上面的袁军士卒纷纷落水,哭喊声一片。龙在沼泽中来回穿梭,将袁军阵地搅得大乱。
趁着龙大展神威的空当,许禇带着虎士奔上了浮桥,奋力杀进,冲向那条唯一的通道。后面一条船上的典韦见状,跳下沼泽地,大吼一声,举起小船,拔步飞奔,越过已经搁浅的小船,再次将小船扔进沼泽中,用力撑动,杀向下一道栅墙。
许禇、典韦一先一后,各破一道栅墙,帮助龙突破了袁军的阻碍,冲进了袁军大营。
一头龙,两名破境猛将,二十名虎士,轻而易举的击破了淳于琼的防线。
大营里顿时乱成一团,袁军将士纷纷赶过来堵截,可是他们能挡得住许禇、典韦,却挡不住龙。在沼泽地中,龙来去自如,袁军将士却寸步难行,根本追不上龙,就算追上了,他们也不是龙的对手,手中的刀枪砍不破龙坚硬的皮肤,而他们的甲胄却挡不住龙匕首般的牙齿,一旦被咬中,就是死路一条,哪怕是被龙尾扫中,也会腿断臂折。
等淳于琼意识到形势不对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回天之力了。许禇、典韦守住了唯一的通道,打开了大营,曹操率领三千步骑如风杀入,往来纵横,杀人放火,倾刻间就将整个大营付之一炬。
淳于琼被擒到了曹操的面前,满脸是血,狼狈不堪。
曹操端坐在马背上,俯视着淳于琼,哈哈一笑:“仲简,没想到吧?”
淳于琼战战兢兢,无言以对。
曹操叹了一口气。“颍川淳于家居然出了你这样的废物,岂有不亡之理。本当杀了你,又担心淳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