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多少年(下)-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先道:“他欲查只让他查罢了,十万八千里跑的是刑部的官司。”
罗副将愣了愣呵呵笑了:“大将军说得是!随他们折腾去。”看看吕先风雪中平如静水的侧脸,喉咙里小声道:“跑得越远越好哩。”
程适今生逃难无数,此回最是凶险。寒风如刀雪片乱舞,荒郊野岭中一脚深一脚浅蹚着雪跑过,幸亏黄当家路面很熟,领着他只在灌木矮树堆里钻来钻去。一面跑一面留神竖起耳朵,听远处可有什么动静。荒郊地里雪积得厚,一脚下去没过近半个腿去,雪沾了身子的暖气化成水,半截裤腿与鞋越来越沉,湿潮麻木,针扎似的疼,头上却腾腾冒着热气。
程适日后想及这次逃命,自觉此回脱险,一要感谢老天,连日大雪,马不能行,朝廷的人只能靠两条腿追。程适说:“他们的两条腿,怎么比得上程爷爷的两条飞腿!”二当感谢刑部,将缉拿程适的大任交由王经训大人。王大人在吕先军中仔细盘查,各个营帐,各个兵卒都一一看过。等到看完,程适虽未跑出十万八千里,却已到了尚川城门外。
此时天已黑了,程适与黄信趁着夜色,大摇大摆进了尚川城。
黄信引着程适,进了城西一条旧巷,行至一扇半旧的朱漆门前。黄信握着门环先敲两下,再敲三下,门内有人道:“哪个?”
黄信道:“夫人嘱咐的药材寻回来了。”
门嘎吱闪开一条缝。程适跟着黄信进门,穿过前庭,远远见一间屋内灯火明亮,像是正厅模样。风里隐约有腊梅花香。到了廊下,程适跺跺脚,拍掉身上积雪,黄信推门领他进屋。果然是间大厅,燃着火盆,暖意洋洋。厅里七、八个人在,主座上的两个人起身迎过来。一位是玉凤凰,一位是凤凰的新相公段雁行。
段雁行笑容满面拱手道:“程兄总算平安到了,可喜可喜!”玉凤凰在相公身边嫣然道:“到了便好,厨房里预备了热酒热菜,等着替程公子洗尘。”
程适这时候还不知道自己究竟犯了什么大事,但明白是玉凤凰和段雁行救了自家一条命。双手抱拳,先重重一揖:“兄弟这条命仰仗两位搭救,感激涕零。大恩如山,不知如何言谢。。。。。。”段雁行迎头截住他话头,“在下诚心与程兄相交,不过举手之劳,客套话何必在自家人面前说。”
玉凤凰美目弯弯,含笑道:“程公子在蓼山上屡次相助,大恩再现。我相公钦佩公子豪气,意欲结交,从今后都是自己人,何必再多客气。”
程适正乐得从命,玉凤凰吩咐摆上酒菜,热腾腾入席。玉凤凰和段雁行又蓼山寨的几位寨主和洞庭山庄的两位副庄主向程适一一引见。程适见玉凤凰与段雁行夫唱妇随,一副琴瑟合鸣的大好形容。想那日招亲时,玉凤凰还一脸不情不愿。玉凤凰言语举止,比之以前多了些娇媚,看段雁行的眼波脉脉含情,可见不管是什么样的娘儿,都要男人来滋润一下。段雁行对付女人有两把刷子,值得钦佩。
一巡酒后,程适端着杯子开口道:“不怕各位笑话,兄弟到这时候,还不大明白到底怎么犯了事,犯的到底是什么罪名。”段雁行道:“程兄,你可记得蓼山县衙门里有个黄师爷?”
程适将黄师爷引为此生的知音,想起那把鲇鱼须子就亲切,“怎么不记得,年三十那天他还跟我讨了一副春联哩。”
段雁行道:“正是那副春联,黄师爷拿着那副对联进京告状,刑部里有位主事官是他远亲。告程兄的对联有谋逆之意。幸亏有人将此事告之与我。说起来,其实程兄要谢,第一当谢此人。”
玉凤凰道:“这人程公子再想不到,连我也没想到,程公子与他有这样好的交情。”引得程适一问,“谁?”
段雁行道:“蓝恋花。”
话说那日黄师爷在衙门中见了程适的对子,觉得有文章可做,升官发财在望。讨到手后年也不过了,回家揣了盘缠赶去京城。刑部主事官王经训是黄师爷远亲,黄师爷日夜兼程,年初三便赶到了京城,到王经训府上拿出对联,如此这般一分析。王大人也觉得有文章,揣着对子去见刑部尚书。刑部尚书与工部尚书是亲兄弟,都姓娄,都是太后的侄儿。朝中私下称呼刑部大娄尚书,工部小娄尚书。
大娄尚书听了原委,拿出对联细细琢磨后,道不要声张,拟公文一道,令王经训先去吕先军中缉拿程适。
事有凑巧,那日小娄尚书也在大娄尚书府上。小娄尚书新结交了一位江湖异人,懂得许多妙方增添房趣。大娄尚书刚纳了两房美妾,小娄尚书便将异士引见与兄长,共研趣事。刚厮见完事,未起话头,王经训携联来报要事,小娄尚书与异士暂避内室。异士内功精湛,耳目不同常人,将外间言语一一听得分明。这位异士便是蝴蝶公子蓝恋花。
玉凤凰成亲后,初二进京探望外公。初六到了京城。段雁行带玉凤凰到逍遥居吃醉蟹,雅间门尚未进,忽然身后有人道:“段庄主与凤凰寨主双宿双飞,好生快活的神仙日子。”回头看却是蓝恋花。
蓝恋花摇头道:“只是两位这里逍遥快活,寨主的那位恩人却要大祸临头,性命不保。”
玉凤凰自然一问:“不晓得蓝门主说的是哪位恩人?”
蓝恋花晃一晃扇子:“吕先军中那个叫程适的掌书,不是寨主恩人么。他被人告了谋逆,刑部已发公文去军中拿他,昨日就上路了。”
恒爰在行宫待了数日,初一到宗庙祭祀,初二圣驾回宫,初三再开祭天大典。
宫中事物纷乱,密禁卫迟迟未报司徒暮归的消息,恒爰心中愤恨难平烦躁又增,幸亏恒商有平安奏折回京,圣心稍悦。
年初四,吕先的奏折到了御前,蓼山之事已平。恒爰想着恒商不日可回京城,暂时将心中恨意难消事放了放。
年初五,刑部大娄尚书进宫向太后请安。
皇帝这些日子形容清减脾性浮躁,太后暗忧在心头,日日思忖如何从后宫中寻出良方来替皇上宽解。大娄尚书进宫时太后正在细问小太监皇上这几日晚上的动静,听见传报后心里倒喜了一喜。来个娘家人说说话,且松半日的心。
不过来的是大侄儿不是小娄尚书,太后略有遗憾。
太后的两个侄儿大娄尚书娄予省和小娄尚书娄予明,一个城府一个轻浮。太后和天下的长辈异曲同工,嘴上总夸那个稳重的,心里却向着滑头的。两位侄儿去向太后请安时,大娄尚书从来矩礼进退,恭谨有度,不像小娄尚书时常说个逸闻趣事给太后解闷。太后闲话时曾与其兄如是说:“予明年少,难免浮了些,等几年一过年岁大了自然稳重。倒是予省,年纪轻轻就锁着眉头满面劳牍,衙门里哪有这么事情要他操心,官未二品便此副模样,三公宰相可还怎么活。”
果然,太后道了允见,小太监去传话,片刻后,大娄尚书进殿,凤椅前数尺循礼跪拜,太后尚未开口问娘家一切可都安好,大娄尚书抬起一张心忧天下的面孔道:“娘娘,臣有要事,需单独向娘娘禀报。”
太后屏退左右,垂问何事,大娄尚书从袖子里拿出一副对联恭敬呈上。太后抖开看了看,道:“哦,当是什么事儿呢,一些笔墨小事。读书人偶尔发酸写些牢骚句子,睁只眼闭只眼粗粗一罚就算了,别在这上头太较真,当真要造反的就不会这样写了。”
大娄尚书道:“娘娘凤察细微宽厚仁慈,但娘娘可知道,写此对的人是哪个?”太后道:“难道此人还有些来历?”
大娄尚书道:“此人叫程适,太后约莫听说过。当年在民间救出睿王且同住了一年的两个孩童,其中一个就是他。他与当年的另一人顾况去年明经科同中了末榜,曾在秘书监做过楷字。后来约莫因睿王举荐,皇上将顾况赐封为蓼山知县,赐程适为吕先军中掌书。”太后的一双蛾眉微蹙了蹙:“你这副对子,竟是从蓼山县得的?”
大娄尚书躬身,“正是。此对是蓼山县衙的师爷献来,臣已派人取程适在楷书阁的笔迹核对过,确实无误,吕先将程适派至县衙做知会文书。”太后沉吟,娄予省上前一步,低声道:“而且据臣所知,吕先去蓼山县时,睿王殿下亦化名随在军中。蓼山县衙内新近住着位窦公子,据说与睿王殿下形容相仿。”太后默声不语,片刻道:“你已在查着了?”
娄予省再躬身:“是,臣已派人去军中拿程适回刑部。”
太后道:“也罢,你就先查着吧。此事哀家去和皇上说。”
大娄尚书奉命告退,继续撤查。
一日后,查到了程适和顾况的两位师父刘铁嘴和宋诸葛,得知两人一个说书,一个算命。
再一日后,娄予省禀报太后,近日京城小儿游戏时常唱一首歌谣,“新年初,月弯弯,弯弯待十五,十五话团圆。灯笼满城挂,烟火天明前。”
又一日,娄予省再禀报太后,程适与顾况与程太师和吕太傅分别同乡且同村。
等到了正月初十,太后方才觉得该让皇上知道。再传娄予省进宫,将对联与卷宗同时呈到恒爰面前。恒爰听着娄予省与太后陈述,一面将对联卷宗一一打开,御书房外天已尽黑,雪落如絮。程适正在尚川城内的火炉边喝小酒,顾况在县衙内看卷宗,司徒暮归陪着恒商在蓼山县的客栈里小酌。
司徒暮归道,韩湘子诗赠韩昌黎,言他雪拥蓝关马不前。行不得退不得,踯躅难进,当是最无奈时。
恒商便握着酒杯道,其行一路,漫漫迢迢,一夜风雪阻却蓝关,半生皆过,望雪但醉又如何。
仰头又灌了数杯,再看窗外。司徒暮归瞧着他,良心微现,有些自责。司徒大人平生有个小毛病儿,自己也管不大住。看见某人有个小疮疤,总忍不住伸手去揭一揭。
恒商那日求他陪自己出了县衙,不想见顾况,又舍不得离开蓼山县,只在客栈里住着,饮些伤情小酒,再遥望蓼山县衙,聊以度日。他喝酒司徒暮归必要作陪,陪酒的时候总忍不住放些应景的话出来,引得恒商触情一醉。于是乎一揭一醉再一醉一揭,数天就这么过了。
赵禁卫长带着密禁卫们潜伏在客栈中,将这几日的情形一一详记:睿王殿下和司徒大人同进同出,饮酒谈诗,司徒大人每每服侍殿下安歇。
娄予省将这几日查探一一详述完毕,恒爰阖上卷宗,大娄尚书叩头道:“此事干系社稷,皇上明鉴。”
太后道:“皇儿,此事当谨慎处置。”
恒爰将卷宗拢在手中,道:“朕都已经明白了。”望着娄予省,一字字道:“卿说了这一堆,又拿了这些东西,无非是想告诉朕,睿王要谋反,抢朕的龙椅。吕先是合谋,太师和太傅都是幕后主使。睿王是太师太傅十几年前就留下的一颗棋子,布局数年,这次去蓼山乃是去勾结江湖帮派和草寇。程适的这个对儿是造反的暗语。造反的时间就在正月十五半夜。朕说得对不对?”
大娄尚书再叩头:“皇上英明睿智。”
恒爰道,“只是那首小儿唱的歌谣,朕没瞧出什么啊。”
大娄尚书道:“皇上,那支分明就是逆谋歌谣。据查将那程适和顾况养大的两人,一个在京城说书,一个在京城算命,歌谣之源可想而知。弯弯待十五,是说等到十五那天。灯笼满城挂,元宵的灯笼就是逆贼的暗号。烟火天明前,时辰就在天明之前。而且。。。。。。”
恒爰含笑点头:“而且睿王昔年在皇子中行十五。解得好,朕竟一向疏忽了,卿是如此一个妙人。依卿的意思,此事当如何处置?”
娄予省道:“虽证据尚不确凿,但事关社稷,依臣愚见,可让吕先带军先在京城二十里外驻留,只让吕先单骑入宫,再派人代掌其军。元宵那日且看城中动静。臣听说太傅府上有人从江南松了几盏花灯,太师与睿王殿下府中俱有此灯。”
恒爰道:“睿王府和太师府太傅府门前一挂起那灯笼便抓?”娄予省不言。
恒爰含笑再点头:“计献得妙。那灯笼,吕先也呈给了朕两盏,朕正准备元宵晚上在干清宫里挂一挂。娄尚书是不是连朕一起抓了?”
娄予省顿时大惊叩头不迭:“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恒爰将卷宗往桌上一丢,冷笑道:“不敢!?娄尚书的胆子不小,怎么还道不敢。区区一个对联,穿凿附会,将太师太傅大将军连朕的亲弟弟一遭都扣成了逆贼!你既当此是大事,查了这些时日,怎得到今天才来禀报朕!刑部的无头案堆塌了房梁,你倒在此事上下工夫!”
娄予省脸色蜡白,只管磕头。
太后开口道:“皇上这是在训斥娄尚书还是训斥哀家?此事是哀家让娄尚书去查的,也是哀家吩咐过几日再告诉皇上。皇上若要撒气,只管拿哀家撒,别怪错了主儿。”
恒爰这些日子心中火气正炽,娄予省恰在此时撞在箭靶前,太后一句话却将恒爰一堵,只得按捺火气道:“母后怎的这样说?只是太师太傅吕先,皆为重臣,一干证据,尽是攀附。睿王是朕唯一的手足,单凭此就定罪谋逆,委实可笑。”
太后道:“哀家知道皇上宽厚仁慈,哀家也望此事乃是附会,但如今娄尚书这些证据,皇上说当不得真,又能说它是假么?所谓宁信其有不信其无,防患未然,何妨一查。清者自清,若真不幸中了那万分之一二的可能,便关系社稷安危。这样吧,皇上只将此事情算在哀家身上,若娄尚书查错了,哀家愿代他受罚,太师太傅睿王处,一一请罪。”
恒爰被噎得血气翻涌,一时又无可奈何,只得苦笑。太后得偿所愿,回寝宫安歇。
娄尚书领旨继续彻查,有太后做保,越发要将证物收集齐备,人证物证两确凿。一面等王经训的消息,一面下密令将刘铁嘴和宋诸葛缉拿归案。
但娄尚书此案抓人颇为不顺,明明行事严密,偏偏刘铁嘴和宋诸葛不知从哪里得了消息,竟然跑得无影无踪。查来查去,最后得知乐风观外摆面摊的桂花嫂与宋诸葛关系不寻常,于是将桂花嫂抓进刑部大牢,开堂审问,桂花嫂只说不知道,动刑,依然不知道,再动刑,还是不知道。审了三四日,年过半百的老妇人哪能禁得住这样折腾,挣扎着最后两口薄气骂道:“你们这些狗官,除了剥皮就只会冤枉好人,朝廷若垮了,也是被你们弄跨的!皇帝瞎了才让你这种人做官!老天有眼,早晚给你报应,天雷轰死你,天火烧死你,阎王的油锅滚你,你家代代生女做婊子生儿子没把!”
大娄尚书脸色青绿:“兀那妇人,满口秽语,大逆不道!”一拍惊堂木,“上刑!”
桂花嫂一句话也喊不出了,残着半口没咽完的气被拖到城门口绑在柱子上示众,干瘪老太太变成干尸,寒风一吹,动来动去,玩耍看热闹或路过的孩童颇有几个被吓出了失惊症,尿了好几年床。从此后大人吓唬孩子多了花样“闹,再闹,干尸老太婆半夜来抓你!”
刘铁嘴和宋诸葛此时已到了京城数里外的小山村里,刘铁嘴还在打趣宋诸葛,老树碰见的老桃花还是朵救命的花。若不是寡妇的面摊有个老主顾在刑部当差,两条老命就只要喀嚓了。宋诸葛摇头晃脑道,那个当然,她说卖完再一天的面,算算也该赶过来了,到时候老夫天天吃面,偶尔也分你一碗儿。
王经训没拿到程适,猜测程适回蓼山投奔同党,于是快马加鞭,赶向蓼山县。
恒爰身边尚有密禁卫可以差遣,命其携带密旨连夜赶往蓼山县,再飞书传旨赵谨吕先,务必护送睿王殿下回京,刑部人等不得随近。
蓼山寨的探子也赶在去蓼山县衙报信的路上。
段雁行及玉凤凰替程适安排流亡江湖路,程适道:“多谢,但兄弟非再回趟蓼山县不可,我和顾况从小就是一条绳上栓的两只蚂蚱,我出事一定牵连他。劳烦段兄快去京城救我的两位师父。”
第二十一章
正月十三,蓼山县的小县衙很热闹。
顾知县开堂审理上任来第一桩大案。县城大户卢员外家儿子女婿过年吃酒不和,陡生间隙,吵嚷数日,闹至要分家。卢员外劝解不成,急且气,气且堵,终将一块痰堵在喉咙,一口老气没上来,呜呼了。卢员外共有一妻一妾一女一婿一子,一窝蜂闹到县衙来,抢着击鼓喊冤枉。
妾和子扯住婿,说他图谋卢家家财害死丈人。
卢夫人与女婿揪住卢家儿子,要告他忤逆不孝气死亲父。在大堂上打成一团,又吵嚷着要分家产。都请青天大老爷明断。
青天顾大老爷被吵得头晕眼花,两位卢夫人吊起嗓子,哭得跌宕起伏,顾况双耳嗡嗡做响,一拍惊堂木,“肃静!”两位卢夫人且住了一住,将嗓子压了一压,继续抽噎,“顾大人,您要为民妇做主,老爷他走得冤”
顾况瞧着堂下,十分没有主意,耳中正轰鸣时,侧旁忽然有人道:“出了要紧事,快随我到后堂。”
顾况被这句话吓了一跳,侧抬头一望,眼前的人竟是恒商,情不自禁傻了。
恒商神色急促道:“快退堂!”
顾况懵懵回身坐正,道:“卢府一案干系重大疑点甚多,待详查两日后开堂再审。”再一拍惊堂木,“退堂!”
卢家人头还未磕下去,知县大人便被人扯住袖子,迅速向后堂去。
顾况又见到恒商,心中五味杂陈,尚未来得及想恒商神色焦急所为何事,为何能径直闯到堂上来,人已出了角门,一干衙役都对着院中的一人跪在地上,顾况大惑望去,那人正向这边望来,却是司徒大人,甚是反常地神色凝重。
恒商道:“什么也莫问,到书房再说。”迳自向后院去,司徒暮归向地上的衙役们道了声“都起来吧”,随着恒商向后院。
顾况一肚子疑水翻江倒海,匆匆进了内院。一路上未看见丫鬟小厮,到书房门前,顾况在先,伸手去推房门,刚推开一条缝,门内伸出一只手来,扣住顾况手腕,将他一把扯进门去。恒商大惊,一掌挥出,闪身进门,门后一人正笑嘻嘻对着顾况咧嘴:“小幺,是我。”
司徒暮归也进书房来,反手将门扣上,恒商道:“程适,出了如此大的事情,你还敢回蓼山县。”
程适露着牙齿道:“没办法,我若跑了顾况一定遭殃,怎么着也不能留他一个,大家要跑路一起跑。”扒住顾况肩头,“谁让咱俩从小到大,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恒商冷然不做声,顾况终于得以问道:“究竟出了什么事情。”恒商望了一眼程适,程适低下罪魁祸首的头,“说起来。。。。。。”
司徒大人轻声道:“此事紧迫,还是简略一说吧。”看了看程适又看顾况:“程掌书写的那幅对联‘天地云开共祥瑞,江山日晓待盛妍’
,被人以有逆谋之意告到刑部。刑部派人来拿程兄,恐怕顾知县也脱不了干系。”
恒商冷冷向程适道:“房梁上的两位和你是一道来的吧。”程适抬头看了看顶梁,心道睿王的眼倒尖:“是,两位江湖上的兄弟。都是好身手。”
恒商道:“那便好,不拘哪帮哪派,先在江湖上找个安身之处,避开一时风头。千万。。。。。。”话说到一半,踌躇了一下,却咽了,转眼去看顾况。
顾况陡然听到这件惊天事,正在木然中。恒商望着他,想携他手,终还是缩了回去,取出一张纸放进顾况手中,“刑部的人可能一时三刻便到,你同程适快走。”
程适拧着眉毛斜眼看去,觉得有些不对劲。顾况将手抬起来瞧了瞧,那纸原来是张银票,便折了一折,道:“你让我和程适走,要替程适顶缸么?”
恒商神色微动,顾况苦笑:“殿下把我顾况当傻子么,告程小六谋反,他一条光棍无权无势,拿什么造反。一定告他背后有人主使。”
程适晃头道:“不错不错,小幺,果然你我心有灵犀所见略同,都一眼就瞧出来了。我本以为告我背后的主谋是吕小面瓜。刚才见殿下对顾小幺那场相送戏才晓得,原来攀上了殿下。哈,我这个靠山不小!”向房梁上抱一抱拳头:“两位老兄对不住,请你们先回寨中去吧。”围着顾况踱了个圈儿,“顾知县,我人在这里,你喊人来绑吧。”
顾况瞅着他沉默片刻,转身向房门去,恒商的神色已是变了又变,道:“这是做什么!”
程适叉起膀子,“殿下,我程适虽不算个好人,好歹也是个爷们,一人做事一人当。若殿下小吕因为我一副对子给牵连了,千古罪人的名声我可担不起。”
顾况木着脸道:“自作自受,如今也只好绑了你,道是殿下拿的,一应麻烦都没了。”抬手去开门,一直做壁上观的司徒大人忽然伸出一臂,将顾况拦住。
司徒暮归笑道:“两位的作为在下佩服得紧,但此事若能这么容易了解,办事的也不叫朝廷了。这桩事到如今说不上谁因谁果,其实并不是对联的错。对联不过是个引子。即使没有对联,天长日久,也会另生出个把柄来。此事既然起了,自有一番动荡,程掌书能不能拿到,却是小事情了。”
程适与顾况皆对朝廷政事一窍不通,听司徒暮归的话都云雾重重。恒商再向顾况道:“慕远说得已很明白了,趁刑部的人未到,你与程适快走!”顾况心中火燎油烹,若走了,不仁不义。不走,可能反做累赘。
程适道:“怎么能走!司徒大人说得再有道理也不能走!”耸一耸肩头,“我总是主因吧,连累旁人上刑堂我跑路自在这事我做不出。”恒商再叹气,司徒暮归轻叹道:“现在想走也走不了了。”
只听一阵嘈杂由远及近,脚步纷乱,兵器哗然。有人大声道:“本官乃刑部主事官王经训,奉命缉拿逆谋疑犯。本官已布下天罗地网,逆贼速从房中出来投案!”显然衙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