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学-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7 8 2

神的宗教观念所强加于人的最高的忍让,这种忍让要人不去 认识神和掌握神。但是按照真正的基督教观点,忍让只是中 介作用和转捩点的一个因素,通过它来消除一般纯是自然的, 感性的和有限的事物之中不适合的因素,以便使精神达到更 高的自由以及自己与自己的和解 ① ,这是希腊人所不曾知道 的一种自由和幸福的境界。所以基督教并不宣扬要礼赞一个 孤独的神,脱离世界而自禁于自我的小天地的神,因为神正 是内在于上述精神的自由与和解之中的。从这个观点来看,下 面的席勒的名句就是完全错误的:
  “神们既然比人还更富于人性,   人们也就比神更富于神性。”
因此我们要把他谈到希腊神们的结尾部分中所持的较晚的改 正过的观点看成更重要的,把它引在这里:
  “从时间的潮流中抽身出来,   解放了,他们飘荡在品都斯高峰 ② ;   不朽者在诗歌中必然要活下去,
  在实际生活中却必然要消亡。”
这几句诗完全证实了我们在上文所说的话:希腊神们的 宝座是在人的观念和想象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地位, 也不能使有限的精神获得最高的满足。
凭一些成功的挽歌而获得“法国的提布路斯”称号的巴

即没有自我分裂,亦即灵与肉的统一。
① ② 品都斯(Pindus),古希腊北部的一座山,是文艺神阿波罗和九女诗神的
圣地。

……………………………………………………………………………………………………………………………
8 8 2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尼 ① 在一部用史诗体写的分成十章的长诗《神们的战争》里, 用另一种方式攻击基督教,用滑稽和调侃的口吻,猥琐的巧 智,幽默而有才华的笔调,拿一些基督教观念来开玩笑。但 是这种戏谑没有超过轻松伶巧的限度,还没有亵渎神圣和最 卓越的事物,象在许莱格尔的《路辛德》时代所常见的那样 ② 。 圣玛利在《神们的战争》里当然写得很刻薄,多米尼克和方 济各两派僧侣都成了一些酒徒,而尼姑们也成了一些荡妇,总 之,一切都很恶劣。但是到了最后,古代的神们都被征服了, 他们从奥林普退到巴那斯。 ③
   最后的例子是歌德的《柯林特的新娘》。 ④ 他在这幅生动 的画面里更深刻地描绘了爱情的抛弃。这种抛弃并不是根据 真正的基督教义,而是根据对忍让和牺牲精神的要求所作的 曲解。歌德拿人类的自然感情和这种虚伪的禁欲主义作了对 比,这种禁欲主义诋毁女子结婚,认为强迫的独身生活比结 婚更为神圣。正如在席勒的诗里,我们看到希腊幻想与近代

巴尼(Parney,1753—1814),法国诗人,伏尔太写信给他时称他为“亲 爱的提布路斯”,提布路斯 (Tibullus)是公元前一世纪罗马诗人,以挽 诗著名。 《路辛德》(Lucinde)是德国浪漫派作家许莱格尔(F.Schlegel)的一部 小说,写他自己和一位女子的恋爱生活和婚姻生活。 奥林普山峰是宙斯和其他天神的居所,巴那斯山峰是阿波罗和九女诗神 的居所。这句话的意思是放弃宗教的统治权,走到文艺领域。
④ 《柯林特的新娘》(Braut von Korinth),歌德晚年写的一首著名的民歌
体抒情诗,写一位少女已订了婚,她母亲因信基督教,要把她献给上帝, 她从坟墓里逃出和未婚夫结了婚,结果断送了他的性命。






……………………………………………………………………………………………………………………………
第三章 古典型艺术的解体
9 8 2

启蒙运动的知解力的抽象产品之间的矛盾对立,在歌德的这 首诗里,我们也看到希腊人从伦理与感官两方面要求出发的 对于恋爱和婚姻的辩护和从片面的不真实的基督教观点出发 所得到的一些错误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对立。歌德用很高明 的艺术手法使一种恐怖气氛笼罩着全诗,主要的原因在于当 事人究竟是一个实在的女子,一个死人,一个活人,还是一 个阴魂,始终叫人摸不着底细。在运用诗律上他也显出巨匠 的手腕,把轻浮和严肃的音调杂糅在一起,这就加强了诗中 的恐怖气氛。

c)古典型艺术在它自己领域里解体

   在试图深入研究新的艺术类型,(它与旧的艺术类型的矛 盾对立目前还不属于我们在这里按照其主要阶段来讨论的艺 术发展过程之内) ① 之前,我们首先须对古典型艺术本身所经 历的转变获得一种较明确的认识。这个转变的原则就在于在 现阶段以前精神个性是被看作与自然和人类生活中的真正的 实体和谐一致的,而精神在它的生活、意志和活动中自己认 识到这种和谐一致,但是到了现阶段,精神却开始返回到内 心生活的无限,但是所达到的并不是真正的无限,还只是一 种形式的甚至于有限的回返到本身。 ②
如果细看一下与上述原则相对应的具体情况,我们就可

新的艺术类型指浪漫型艺术,这里专论古典型艺术的发展阶段。
① ② 脱离外在世界,收心内视。

……………………………………………………………………………………………………………………………
0 9 2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看出我们已经说过的道理:希腊的神们是以现实中人的生活 和行动所依据的实体性为内容的。除掉在观念中看到神们,我 们还看到最高的定性和普遍旨趣是作为一种现成的事实而存 在的。正如对希腊的精神的艺术形象来说,精神显现为外在 现实事物是基本的要求,人类的绝对精神的定性也要经过加 工,成为一种起显现精神作用的真正的现实事物,要求个别 的人与这种现实事物中的实体性和普遍性和谐一致。这种最 高的目的在希腊就是国家生活,公民社会以及它的伦理观念 和活的爱国思想,此外就别无更高更真实的旨趣。象一般的 尘世的外在现象一样,这种国家生活也要终于变成过去。不 难指出,象享受希腊的那种自由的一个国家是和全体公民处 于统一体的,全体公民把一切公众事务中的最高的活动都掌 握在自己手里,这样一个国家只能是又小又弱的,有时由于 内部原因而遭覆灭,有时由于外部原因在世界史的进程中被 消灭掉。—— 由于个人与国家生活的普遍性之间的这种紧密 的结合,一方面的结果是主体的特性和私人的特殊情况还不 能实现它们的权利,找不到一种对集体无害的尽量发展的机 会。这种主体的特性既然有别于实体而没有纳入实体,它就 只是狭隘的服从自然本能的自私,走自己的道路,追求自己 的不符合公众利益的利益,因而变成毁坏国家的原因,因为 它拿主体方面的力量来对抗国家。另一方面的结果是上述那 种自由还引起对一种更高的自由的要求。这就是主体本身的

……………………………………………………………………………………………………………………………
第三章 古典型艺术的解体
1 9 2

自由,主体不仅要求在具有实体性的整体,即国家里,在既 定的道德和法律的范围里享受自由,而且还要求在他自己的 内心生活里享受到自由,要使他凭主体的知识从他本身中产 生好的正当的东西,并且要使这种好的正当的东西得到承认。 主体要求意识本身成为具有实体性的主体,因此在这种自由 里又产生了国家的目的与本身自由的个人的目的之间的一种 新的失调。这样一种矛盾在苏格拉底时代就已开始出现了,而 在另一方面,民主制度和暴民政治制度下所流行的虚荣心,自 私自利和漫无法纪的情况,使现成的国家受到动摇,以至象 克塞诺芬和柏拉图这样的人对于他们的城邦实况都感到伤 心,因为其中公众事务都落在一批自私自利和轻浮放荡的人 们手里。
   所以这种转变的实质首先在于独立自在的精神与外在事 物之间的分裂。精神既然与现实割裂开来了,在现实中就再 找不着精神了,精神就变成抽象的精神了,但是还不象东方 的太一神那样抽象,而是自觉的实在的主体,在他的主体的 内心生活里见出一切在思维中具有普遍性的东西,例如真实 的、美好的和道德的东西,把它们牢固地掌握住,而真正获 得的并不是对当前现实的认识,而只是他自己的思想和信念。 这种情况既然停留在矛盾对立上面,既然对立双方还仅仅是 对立的,就只会是散文性的情况。不过在现阶段还没有出现 这种散文情况。这就是说,从一方面看,这时固然出现了一

……………………………………………………………………………………………………………………………
2 9 2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种意识,它有坚决的意志要实现善,并且认为要实现自己的 这种意志,就只有通过表现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服从古代的神 们以及古代的道德和法律。但是与此同时,这种意识对当前 的现实和实际政治生活感到不满,对古代思想,以及过去的 爱国主义和政治智慧的解体都感到惋惜,因而当然处在主体 的内心生活和外在现实之间的矛盾对立中。因为那些真正道 德的单纯概念并不能充分满足它内心的要求,于是它就转向 它所否定和仇视的外在世界,目的在对它进行改造。总之,这 种意识,如上面所说的,一方面当然具有一种由自己确定的 急待表现的内在的内容意蕴,而它所要应付的摆在面前的世 界却是和这种内容意蕴相矛盾的,它所接受的任务就是表现 这种现实,把它的违背善与真的腐朽情况的形形色色都描绘 出来;但是另一方面这种矛盾却要在艺术本身上找到解决。这 就是说,有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了,其中对立面的斗争不 是通过思想来进行,不是停留在分裂中,而是用这样一种方 式把现实中腐朽愚蠢的实况描绘出来,要使它 (现实)象是 自己毁灭自己,就通过这种自毁灭来反映出真正正确的东西 毕竟是坚固耐久的力量,而愚蠢和无理性那一方面并没有力 量来构成本身真实的东西的对立面。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就是 喜剧,象亚理斯托芬就在希腊人中间运用这种形式来处理当 时现实的一些重要领域,不带忿恨,而带一种明快爽朗的笑

……………………………………………………………………………………………………………………………
第三章 古典型艺术的解体
3 9 2

谑。 ①

3.讽刺 ②

   但是上述喜剧式的解决虽符合艺术,却终于站不住,因 为对立还是保持着对抗的形式,因而所带来的不是一种诗的 和解,而是在对立双方之间建立一种散文性的关系,这就显 然要使古典型艺术遭到消灭了,因为它使造形艺术的神们和 优美的人类世界都消失掉了。我们在这里须看一看有什么艺 术形式能在这个转变阶段提供和实现一种较高的表现方式。 在讨论象征型艺术时,我们见到过它的终结表现于形象和意

以上继续论古典型艺术的解体。(1)希腊神们是用拟人的方式来想象和 表现的,他们还缺乏人的精神所应有的自觉性,因而缺乏主体性、个性 和现实性;神与人,无限与有限,都没有真正统一起来,在这方面古典 型艺术比不上基督教的浪漫型艺术,这种缺陷导致它的解体;(2)说明 由希腊的神们到基督教的神的转变以及两种神之间的斗争向近代艺术 提供了题材,希腊神们在实际生活中已让位给基督教的神,有些诗人对 此表示惋惜,认为他们在文艺领域还可以活下去,特别是启蒙运动时期 在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里;(3)在古典型艺术到浪漫型艺术的转变之 间,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喜剧;转变的特点在于精神不满足于客 观现实而退回到它本身,内心的理想与外在的现实发生了矛盾,喜剧的 任务就在解决这种矛盾,解决的办法是尽量描绘现实的腐朽方面,显出 这方面无力对抗普遍的真实的和善的东西。在下一节中我们将会看到, 矛盾并没有真正解决,喜剧已由古典型艺术的领域转入散文的领域。所 以本节标题是 “古典型艺术的解体”。


② 主要指讽刺诗。

……………………………………………………………………………………………………………………………
4 9 2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义的分裂,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比喻,寓言,隐射 之类。如果在现阶段,同样的分裂也是古典理想解体的根源, 我们就要追问现阶段的转变和过去象征阶段的转变有什么区 别。下面就谈这个问题。

a)古典型艺术解体和象征型艺术解体的区别

   在真正的象征和比喻的艺术形式里,形象和意义本来就 是分开的,互相生疏的,尽管它们也有些接近和联系;它们 所处的关系却不是对抗的而是友好的,因为一旦双方显出某 种·类·似·点,这就成为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比喻的基础了。 所以在这样结合之后,如果双方仍不免显出分裂和互相生疏, 那就不是由于双方是互相敌对的,也不是由于本来是一种自 在自为的紧密的团结而后来遭到拆散。古典型艺术的理想却 不然,它一开始就显出意义与形象,内在的精神个性与它的 躯体,都完全融成一片。所以这种完整的统一体中的对立双 方如果又分裂开了,那就只能由于双方不能再共处下去,原 来的和平的和解关系要变成不团结和敌对的关系了。

b)讽刺

   由于古典阶段的对立双方的关系采取了不同于象征阶段 的形式,双方的内容也就改变了,双方现在是互相对抗的了。 这就是说,在象征型艺术里,通过象征的艺术形象而获得一 种寓意式的感性表现的是些抽象概念,一般性的思想,或采 取一般性的感想形式而意义明确的格言;而在由古典型艺术

……………………………………………………………………………………………………………………………
第三章 古典型艺术的解体
5 9 2

到浪漫型艺术过渡阶段中所采取的形式里,内容虽然仍是类 似象征型艺术所用的那些一般性的思想的抽象概念,意见和 出自知解力的格言,但是向对立双方中意义那一方提供内容 的却不是这些抽象概念本身,而是在主体意识里,亦即在独 立自足的自我意识里存在的那种抽象概念。因为这个中间阶 段的基本要求是已达到了理想的精神性的东西,要以本身独 立的姿态出现。在古典型艺术里精神个性本来就是主要的因 素,尽管在它的现实方面,这种精神个性还是和它的直接的 客观存在结合在一起的 ① 。现在这个过渡阶段所要表现的主 体性却在力求驾御对它已不适合的形象和外在现实。因此,精 神世界就变成独立自由的已脱离了感性世界,因而就通过这 种回返到精神本身的过程,而使主体变成了自觉的,只满足 于自己内心生活的了。但是这种脱离外在界的主体在精神方 面还不是以绝对为内容,以自觉的精神性为形式的真正的整 体,而是还不免和现实对立的一种纯然抽象的、有限的、没 有得到满足的主体 ② 。—— 与这种主体对立的有限的现实, 也变成自由的或独立的了,也正因为真正的精神的东西已离 开它而退回到主体的内心世界,它既不想也不能把这种精神 的东西再找回来,它就变成了一种无神性的现实,一种无生 命的东西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艺术带来了一种从事思 维的精神,一种单凭主体自身的主体,在带有善与道德的认

精神个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在具体的人物身上体现的。
① ② 在这个过渡阶段,浪漫型艺术阶段的那种个人脱离现实生活而陶醉于自
己的内心生活的情况,已开始出现。

……………………………………………………………………………………………………………………………
6 9 2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识与意志的抽象智慧中,对当前现实的腐朽持着敌对的态度。 这种矛盾不得解决,内在界与外在界处于更尖锐的失调,就 是这种情况造成了对立双方关系的散文性。一种高尚的精神 和道德的情操无法在一个罪恶和愚蠢的世界里实现它的自觉 的理想,于是带着一腔火热的愤怒或是微妙的巧智和冷酷辛 辣的语调去反对当前的事物,对和他的关于道德与真理的抽 象概念起直接冲突的那个世界不是痛恨,就是鄙视。
   以描绘这种有限的主体与腐化堕落的外在世界之间矛盾 为任务的艺术形式就是讽刺。一般关于讽刺的学说都站不住, 因为它们根本就不知道把讽刺摆在哪里。讽刺和史诗不相干, 也不属于抒情诗,因为讽刺所表现的不是情感生活而是关于 善和本身必要的品质的一般概念。这种概念固然结合到主体 的特殊性格,显现为这个或那个主体的道德品质,但是讽刺 不能令人享受到表现所应有的自由的无拘无碍的美,而是以 不满的心情保持着作者自己的主体性和抽象原则与经验的现 实世界之间的失调。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讽刺既不是真正的 诗,也不是真正的艺术品。因此,讽刺的观点不能从史诗和 抒情诗的观点来理解,而是一般应当作古典理想的一种转变 的形式来理解。

c)罗马世界是讽刺的土壤

   按照它的内容意义来说,讽刺的作品所揭示出来的既然 只是古典理想在散文情况里的解体,我们就不能从希腊那样 的美的国度里替讽刺找到真正的土壤。按照上文所描绘的那

……………………………………………………………………………………………………………………………
第三章 古典型艺术的解体
7 9 2

种讽刺是罗马人所特有的。罗马世界的精神特点是抽象概念 和死板法律的统治,是美和爽朗的道德生活的破灭,作为直 接的自然道德发源地的家庭遭到了轻视,个性一般遭到了牺 牲,完全听国家政权摆布,只能在服从抽象的法律之中才能 见到冰冷的尊严和知解力方面的满足。这种政治道德的原则 迫使各民族都要服从它的冷酷的统治,而在罗马内部,拘形 式的法律也一样严峻,繁文琐节,多如牛毛。这种政治道德 的原则是和真正的艺术不相容的。所以我们在罗马看不见美 的、自由的、伟大的艺术。雕刻、绘画,史诗、抒情诗和戏 剧体诗,都是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继承下来学习的。值得注 意的是:可以看作在罗马土生土长的只有喜剧性的滑稽剧,庆 丰收和结婚的地方歌之类,而比较文明的喜剧,包括普劳图 斯和特伦斯 ① 的作品在内,都是从希腊借来的,其中摹仿多 于独立的创造。就连爱尼乌斯 ② 也是根据希腊的资料来源写 作,把神话变成了散文的。罗马人所特有的艺术方式基本上 是散文的方式,例如他们的教训诗就是如此,特别是在它的 内容是道德的时候,总是借音律、意象、比喻、华词丽藻之 类外在的雕饰来装扮一些空泛的感想。但是最突出的是讽刺。 这里往往是一种对周围世界起义愤的精神力求从空洞的宣言 里得到发泄。这种在本质上是散文性的艺术形式只有在一个 意义上才能成为诗的,那就是它把现实界的腐朽形象摆到我

两位著名的拉丁喜剧家。
① ② 爱尼乌斯 (Ennius),公元前三世纪诗人,有“拉丁诗的始祖”之称,但
实际上是一个归顺罗马的希腊人。

……………………………………………………………………………………………………………………………
8 9 2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们眼前,使这种腐朽由于它自己的空虚而陷于总崩溃。姑举 贺拉斯为例。作为抒情诗人,他完全接受了希腊的艺术形式 和表达方式的教养,但是在他所特别擅长的书信体诗和讽刺 体诗里,却对当时罗马习俗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揭示出 一些愚蠢荒唐的人物,由于所采取的手段不恰当,结果就是 自毁灭。但是他的笑谑尽管是隽妙的,见出文化教养的,却 不能说是诗的,它只满足于使坏人坏事成为笑柄。在其他罗 马诗人的作品里,正义与德行的抽象观念和流行的罪恶形成 尖锐的对照,时而是愤怒、烦恼、痛恨之类心情发泄于谈论 道德和智慧的空洞词藻,时而是带着高贵心灵的义愤向当时 的腐朽和奴颜婢膝进行攻击,或是拿当时的罪恶和古代的习 俗、自由以及过去的世界情况中的道德进行对比,但并不抱 什么真正的希望或信仰,只是显示出人们对这可耻的时代中 的摇摆不定,变化无常,困苦和危险所能采取的态度不过是 斯多噶派的恬静冷漠和高尚灵魂的内心的贞固。这种不满的 情绪也部分地反映在罗马的历史著作和哲学里。莎路斯特 ① 攻击道德的败坏,而他自己却也在所不免;李维 ② 尽管在修 词上显得秀雅,只是从描绘过去的好时代中去求安慰与满足; 特别重要的是塔西陀 ③ ,他怀着宽弘而深刻的忧世心情,用没 有枯燥毛病的笔调和生动鲜明的描绘,痛心地揭露当时的恶

莎路斯特 (Sallustus),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史学家。 李维 (T.Livius),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史学家,以 《罗马史》著名。
① ② ③ 塔西陀 (Tacitus,公元55—120),罗马史学家,写过《日尔曼民族的历
史和风俗》。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