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大后方-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大勇说着,便就看向荆天明道:“嗨兄弟,你一个当兵,咋就和关主任在一起?”
荆天明见郭大勇这么来问,便就呵呵笑道:“缘分,缘分呀!”
说着振振有词道:“关主任从北大毕业后就去英伦半岛留学,学成归来后在华北平原的十家楼试种高产棉花;去年十家楼大户白胖子的棉花亩产已经达到600斤,关主任正要向亩产1000斤迈进,卢沟桥事变后小日本打过来啦!关主任上保定去接自己的未婚妻,半道上碰上我大哥昏死路边;便就抬上马车打算拉到保定抢救,半道上却遭遇鬼子飞机!”
郭大勇听荆天明絮絮叨叨说完,便把他的胳膊一拽道:“天明兄弟,我们马上去小树林见关主任!”
荆天明和郭大勇向树林走过去时,关锦璘正在凝视着公路上死去的枣红马和炸裂的马车发熬煎:马车没有了,枣红马没了,要把涂营长弄到保定去;只能靠荆天明和瘦猴儿的骑的那两匹马;可是这两人此刻不知跑哪儿去了。
关锦璘这么想着,便从身上又取出一粒七宝鱼精丹来,用手指头碾碎给凃镇山喂进嘴里,把耳朵贴在凃镇山的胸部听了听,觉得呼吸还算平稳,便就站起身子四下观望。
疯狂嚣张一气的日军飞机已经不见踪影,通向保定的公路上重新恢复了喧闹。
那些在日军轰炸时钻进树林,趴在沟渠,躲过一劫的**伤兵重新走上公路,嘴里骂骂咧咧嘀咕着,相互说着粗话,向保定方向走去。
关锦璘正看得真切,却见瘦猴儿急急慌慌跑过来,见树林的阴凉处躺着凃镇山,身边却不见马车和枣红马,便就诧异不解地问:“关主任,咋不见枣红马和马车哪?”
关锦璘幽怨地把手往公路上一指道:“刚才敌机轰炸,马车和枣红马全没啦!要不是关某抢先把涂营长背到这里来,我们两人恐怕也就没啦!”
瘦猴儿听说马车和枣红马全被敌机炸毁,愣怔一会,便就“嘤嘤呜呜”啼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马车没了,枣红马没了,小子如何向东家交代呀!”
关锦璘见瘦猴儿啼哭起来,便就呵呵一笑说:“天寿小兄弟你放心,关某会向你们东家说明白的;还会赔偿他一笔钱弥补失去枣红马和马车的损失!”
关锦璘这么说着时便就看了瘦猴儿一眼问:“你骑的那匹马咋不见哪?”
瘦猴儿止了哭声说:“小日本飞机轰炸时我的马惊跑啦,刚才四处寻找没找到;路过小树林见您在这里才跑过来的!”
关锦璘长叹一声道:“马车没啦,枣红马没啦,还指望你和荆天明的马驮载涂营长哩;现在你的马也没了,只能等候荆天明那一匹马!”
关锦璘和瘦猴儿正在这边说着马匹,便见荆天明和郭大勇急急呼呼向这边赶来;荆天明奔跑嘴里一边喊叫:“关主任,荆某还以为我大哥没啦,没想到你把他背到小树林里来了!”
关锦璘见荆天明也是空人一个跑回来,便就老远里问道:“荆连长,你的马哪?”
荆天明不屑一顾地说:“小鬼子轰炸时,我去找马,追了大半天也没看见它的踪影,只好一个人回来啦!”
瘦猴儿听荆天明这么来说,便就急不可耐地说:“我的马跑了,荆大哥的马也跑了;涂营长如何弄到保定去呀!”
“抬!抬到保定去!”跟在荆天明身后的郭大勇插上话说:“这地方距离保定已经不远,我们一定要把涂兄弟抬过去!”
关锦璘听郭大勇这么来说,便就迎上去双手抱拳躬身施礼道:“郭兄说得太对啦,没有车没有马,我们不是还有人吗!”
说话间,郭大勇和荆天明已经走到跟前;郭大勇一见关锦璘,便就紧紧抓住他的手道:“关主任,刚才郭某听天明兄弟讲了,说您是中央政府的高官,从国外学成后到十家楼试种高产棉花获得亩产600斤的骄人成果;这可是我们老家棉花产量的十倍呀!”
郭大勇这么说着振振精神道:“我当兵前我爹种的棉花一亩地收了70多斤,便说是少有的丰收!关主任要是能去我们老家指导老百姓种棉花,那就阿弥陀佛了!”
关锦璘听郭大勇说得真恳,便就呵呵笑道:“郭团长家在什么地方?”
郭大勇听关锦璘呼他团长,不禁一怔,看着他问:“关主任认识郭某?”
关锦璘扬声大笑道:“没见你的胸牌上写得明明白白吗?”
郭大勇见说,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胸牌,便就讪笑道:“还真是哟!”
荆天明趁机插上话说:“关主任,郭团长和鄙人是老乡,都是积石原的人,我们家和他们家就隔一条湋河!”
关锦璘一怔,看看荆天明又看看郭大勇,不禁一笑道:“原来你俩是乡党,可刚才还打得不可开交哩!”
荆天明道:“这叫不打不成交,当然还有我大哥,他家也在积石原,他们的村庄叫涂家窑!”
郭大勇听荆天明说涂振山是积石原涂家寨人,不禁一怔,插上话道:“你大哥是涂家寨人?是不是关中道有名的土匪呀!”
荆天明“嗨”了一声说:“郭大哥说错啦,我大哥叫涂镇山,土匪叫涂横山嘛!”
荆天明说着,长叹一声道:“不过关中道那个闻名遐迩的土匪涂横山和我大哥涂镇山是伯叔兄弟……”
关锦璘见荆天明和郭大勇说得兴起,便就作个打住的手势道:“不能耽搁时间啦,我们立即抬上涂营长赶往保定……”
正文 第008章 容家二小姐(1)
火车的长笛刺破暗夜的寂静,缓缓驶出上海车站;依窗而坐的容诗棉把脑袋伸出窗外,向站在月台上的父亲挥手告别。
父亲容天尊六十多岁了,这个毕生投身于民族工业建设中的老人鬓角已经斑白;但说起话依旧铿锵有力,他一边向二闺女容诗棉挥手一边吩咐道:“棉儿,这一路可要小心,听说北平和天津已经被日本人占领,锦璘蹲点的十家楼属于保定地区,离北京、天津不远,有没有日本人还不知道;你一个人独往,爸爸实在担心呀!”
这么说着声音哽噎着道:“女儿,到了十家楼后尽快给爸爸回信报个平安!”
容诗棉见父亲声音哽噎,知道他为自己的安全操心,便就强忍着忧伤道:“爸爸您放心,诗棉英伦半岛也敢闯,小小十家楼算什么?更可况这事我们的国土,有那么多的同胞兄弟在身后!爸爸不要为女儿操心,保证身体才是大事;诗棉一到保定,就给您老人家回信!”
火车加快了速度,父亲的身影越来越模糊;容诗棉依旧把脑袋伸在窗外凝视着父亲消失在暗夜中的身影,禁不住热泪盈眶。
父亲是一个强大严谨的人,可是这时候却是那样的脆弱;送女儿上了火车竟然哽噎起来;这使容诗棉更加尊敬父亲的人格!
父亲的这种脆弱是对儿女的疼爱,这种疼爱只有离别时彰显得那么明确;可在平时,父亲对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以及容诗棉的教育却是极其严酷的。
腰缠万贯的民族资本家容天尊,从创业那一天开始便就不敢奢侈,成年累月保持着艰苦朴实的习惯。
荣天尊吃饭的标准是:早晨咸菜伴馒头;上午一荤一素两个菜蔬就米饭;晚上面条或者稀饭。
什么燕窝、鸭掌、猴脑、海参、鱿鱼,对容天尊来说都是奢侈品,基本上不去接触。
容天尊自己在生活上节俭朴实,对儿女的要求也是一切从俭,不允许任何奢侈浪费的行为发生。
容天尊深信:宠出来的孩子危险,捧出来的孩子霸道;惯出来的孩子任性;娇出来的孩子脆弱;打出来的孩子叛逆;骂出来的孩子糊涂;逼出来的孩子出格;磨出来的孩子坚强;苦出来的孩子懂事;闯出来的孩子勇敢;搏出来的孩子成功。
容天尊对几个孩子的教育采取的就是这个四字方针——磨、苦、闯、搏。
在容天尊四字方针的熏陶下,容诗棉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最终都成为国家的栋梁,而容诗棉自己也走上实业救国的途径。
容天尊那个时代,是中国各种思潮混杂不堪的年月;各种爱国的政治口号甚嚣尘上空喊不休;容天尊只认一个理——实业救国。
容天尊实业救国的目标是人的吃和穿,他先后兴办了面粉厂和纺纱厂;将外国人垄断中国的面粉销售权和布匹销售权逐渐争夺过来。
到卢沟桥事变前,容家在全国已有十几家面粉厂、纺纱厂、炼铁厂、发电厂、造纸厂、制造厂。
为了使纺纱的原料——棉花真正实现国内供应,容天尊不得不动员自己正在学习医学的二女儿容诗棉上英国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
这种作法看似陈旧老套,但却是容天尊向国外垄断资本发起的进攻的号声——中国要富强,就得有自己的科研人才;而容诗棉就是第一批被父亲派向国外的科研人才。
无可置疑,华夏民族古代的种植技术绝对世界一流,可那毕竟是古代;进入近代,华夏民族远远落在西方人的后头,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还要抱着华夏天下第一的观念招摇过市,只能是白痴索做的事情!
承认落后才是明智之举,而只有承认落后才能迎头赶上。
弹丸之地大不列颠能像早晨**点钟的太阳,引领世界几个世纪;使殖民地遍布地球的角角落落,这与他们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重视科学研究是分不开的。
因此,容天尊让自己的闺女弃医学农前往英国不失一种明智的选择。
当然了,容诗棉对父亲的决定是抱抵制态度的,这是因为她马上就要成为一个醍醐灌顶的医生,还是专长外科的医生;可是父亲却固执己见,让自己上大不列颠岛学习棉花种植新技术。
容诗棉当时痛父亲,说他是山旮旯的老棒子不识时务,可父亲却振振有词:“学习种植并不耽误你做医生呀,更可况大不列颠是世界上西医技术最好的国家,那里的医疗器械,领先中国一个世纪!”
在父亲窃窃不休叨扰下,凝视着父亲已经斑白了鬓角;容诗棉屈从了,心想父亲这样的决定,全是为了民族工业的兴旺。
思想顾虑打消后,容诗棉才登上前往英伦半岛的渡轮。
英国的城市、乡村自然有自己的独特的地方;到那里后很快进入棉花种植新技术的学习阶段;还在伦敦几家大医院观看了影像演示,外科手术体验;容诗棉可谓春风得意马蹄镝;但异国他乡的饮食容诗棉却适应不了,有时候一整天就不吃饭。
这时候,容诗棉和关锦璘相遇了,关锦璘是国民政府公派的留学生,比容诗棉早一年到达英国;见容诗棉身体消瘦,面容憔悴,才知道她不习惯英国的饮食导致面黄肌瘦。
关锦璘心疼容诗棉,便就循循善诱从讲述英国的衣食住行开始而灌输更多的饮食常识。
关锦璘和容诗棉行走在大不列颠岛的北海岸上,脚底下是喧嚣腾闹的海水。
两人选择一个浅滩处坐下去,**着双脚轮番拍打时近时远的浪花;容诗棉便像百灵鸟一样释放出银铃般的笑声。
关锦璘见容诗棉笑得可爱,便就款款说道:“容姑娘,来英国了就得随乡就俗,逐步熟悉这里的生活习惯!”
容诗棉听关锦璘这么来讲,便就勾着脑袋看了他一眼道:“英国人有什么生活习惯?”
关锦璘笑道:“我们重点说吃吧,英国人的饮食习惯是早晨起床前要喝一杯较浓的红茶,俗称‘被窝茶’;早餐以熏咸肉、烩水果、麦片、咖啡、鸡蛋、面包等为主;午饭较为简单,有时只吃三明治;晚饭则比较讲究,习惯吃些烤鸭、烤羊腿、牛排等菜肴和口味比较甜的点心。
容诗棉咯咯咯笑道:“这个我一时半刻还真接受不了,诗棉的饮食习惯是大米兼面粉;早餐吃粥或泡饭,中午吃米饭,晚上既吃米饭又吃粥或泡饭。面粉多数用以调剂,品种有面条、馄饨、面饼,简单的是吃面疙瘩;佐餐品除蔬菜外,荤菜有鸡、鸭、鱼、肉等!”
关锦璘道:“我们的生活习惯当然也很好,可是含淀粉的食品吃得多就容易生病!而英国人从这一方面似乎比我们科学!”
关锦璘说着振振精神道:“英国人烹调菜肴用油较少,清淡,调料很少用酒;盐、醋、胡椒粉、色拉油、各种酸果等都放在餐桌上由客人自己选用;烹调方式上以清煮为主,蒸、炸、烩为辅!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英国人的饮食理念虽利弊兼有,但利多于弊,比如爱饮茶、饮食清淡以及清煮的烹调方式等就值得我们借鉴!”
容诗棉道:“关子你没说错(容诗棉和关锦璘相识相知后便就唤他关子),英国人爱饮茶,可我们中国人是茶的故乡更爱喝茶!不过在饮食习惯上,东北同胞喜欢咸,西北酷爱酸;东南沿海人重视甜,湖南四川一代珍爱辣,这就有点极端;还真要像英国人学习!”
关锦璘呵呵笑道:“中国有句古语叫少吃多餐,百病不染;而英国家庭一天通常四餐:早餐、午餐、午茶点和晚餐,这似乎很符合少吃多餐的营养观念!”
容诗棉道:“这个有道理,从医学角度讲,人吃个七八成饱才合适,暴斟饱餐都不利于健康!”
关锦璘看向容诗棉道:“容姑娘说对呀,英国人似乎早就懂得这个道理;他们讲究口味清淡,菜肴要求质好量精,花样多变,注意营养成分!英国人喜欢吃牛肉、羊肉、蛋类、禽类、甜点、水果等食品。夏天喜欢吃各种水果冻、冰淇淋,冬天喜欢吃各种热布丁;进餐时一般先喝啤酒,还喜欢喝威士忌等烈性酒!”
关锦璘说着顿了一下接着道:“英国最流行的早餐是一碗玉米片加牛奶,一些新鲜水果及土司涂果酱;通常在早餐时喝茶、喝咖啡或果汁!英国人的午餐很简单只吃三明治,晚餐才是一天中的主餐,且通常有两道菜!”
容诗棉道:“晚餐为正餐好像不大合理,因为人的肠胃在晚上7点钟是休息的时刻,如果这个时间进食会促使肠胃不停地工作而造成损伤!”
关锦璘道:“这个有道理,这一点我们似乎比他们讲究,我们一直提倡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不吃更好!”
容诗棉道:“看来各国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不能说那一国的饮食科学,那一国的饮食就不科学;还是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促进发展的好!”
“对对对,我们来这里留学就是要学习人家先进的东西!”关锦璘慷慨激昂道:“当然饮食是第一位的,容姑娘现在不熟悉的英国生活过上一段自然就会熟悉;不过你还是要吃食物的,不吃食物就没有营养,身体会垮下去的……”
容诗棉正在醉心地回味着和关锦璘在英国的生活,火车已经使上渡轮……
正文 第009章 容家二小姐(2)
容诗棉这趟出行也真不容易,说是回上海看望父母;可在家中没住几天,大多时间是在江南的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度过。
容诗棉之所以这样来做,是因为关锦璘在华北平原试种出高产丰产的棉花亩产达到600斤后;把他父亲容天尊高兴坏了,是父亲催促她这么做的。
容诗棉从十家楼赶回上海的家中见到父亲容天尊,便将自己在华北平原十家楼和恋人关锦璘试种的棉花亩产达到600斤,正向1000斤目标努力的消息告诉他。
容天尊听到这个消息,当下兴奋得像个小孩又蹦又跳。
可这个当初让二姑娘容诗棉停下学医的行当,专程上英国学习种植棉技术的民族企业家兴奋一阵后,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容诗棉给他讲了好几遍,最后还把嘴巴附在他的耳畔上喊叫起来,容天尊才相信自己的闺女和女婿做出了骄人成绩。
久盼春雨的老人嘴里不住地念道着:“我闺女和姑爷试种出高产丰产的棉花啦!闺女和姑爷在自己的国土上试种成功高产棉花,亩产达到600斤,还要向1000斤的目标努力,这是破天荒的事情呀!…”
容天尊絮絮叨叨叙说着时,便就忘情地抱住闺女,在她光洁的面容上狂吻几下,手舞足蹈道:“闺女呀,你和锦璘能试种出亩产超过600斤的棉花,说明爸爸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在这之前你知道国内的棉花产量是多少?一亩产四五十斤还说是好收成;爸爸在国内搞不到棉花资源,只能上国外去购买;人家要黄金白银想怎么抬价就怎么抬价,把爸爸当做傻瓜来宰;可是为了工厂不停产,即便是黄浦江爸爸也得跳呀!现在有了亩产高出过去十倍的棉田,我们就不给洋人奴颜婢膝啦!如果高产稳产棉田能在全国推广开来,那以后的亚洲市场、欧洲市场乃至拉丁美洲市场都会是中国人的天下!”
容天尊兴奋不已地叨扰半天,便就促使容诗棉不要呆在家中浪费时间,应该在江南的乡下农村做个调查研究,把种植新技术推广开来。
容诗棉听父亲说得有理,便上珠江三角州、长江三角洲跑了一圈。
等他从把这些地方跑完回到上海,已经是五个月之后了;卢沟桥事变已经发生,北平、天津相继沦陷,难民南下的每天都是络绎不绝。
容诗棉挂念关锦璘,打算立即返回十家楼,容天尊却显露出焦急不安的情绪。
日本人侵占了北平、天津后,北方的难民都往南方跑;自己的闺女却要会北方去;容天尊知道阻拦是拦不住闺女的,便想派几个人护送闺女到保定,却被容诗棉拒绝。
容诗棉振振有词道:“爸爸从小就对我们说:磨出来的孩子坚强,苦出来的孩子懂事;闯出来的孩子勇敢;搏出来的孩子成功!磨、苦、闯、搏四字是您教育我们兄弟姐妹的法宝,可是现在女儿要闯天下,你却要食言?如何是好!”
容天尊被闺女说得哑口无言,只好依了容诗棉让她独行。
容诗棉说服爸爸后算了算时间,感到兵荒马乱之中要从上海赶回保定,至少要用十天时间,便就叮咛父亲,等她走后第九天或者第十天,再给关锦璘发电报,让他在保定的三皇庙街128号大院去接自己。
容诗棉咋就算出十天时间才能到保定?要是搁二十一世纪乘坐高铁,上海到保定也就半天时间;可那是二十世纪30年代,国家的交通运输还是相当落后的。
更加上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天津相继失守;从上海到保定要经过转车、倒车、火车、汽车、轮船几道程序;沿途要是再遇上群众毁路拆轨,恐怕时间会更长,弄不好还得坐牛车抑或步行呢!
现在,容诗棉遇上第一道关口——坐火车上渡轮;就是交通落后的真实写照。
因为那时候的首都在南京,南京简称宁,从上海到南京的铁路叫“沪宁铁路”,但火车从上海到达南京后要过长江,由于长江上没有铁路大桥就得靠渡轮摆渡。
容诗棉乘坐的火车开到渡轮上后被摆渡到长江北岸的浦口,浦口是津浦线最南端的第一站;也是南京的一个区,但被长江隔在北岸。
火车驶出渡轮后到了浦口车站,上了几十个旅客,便像老牛车一样向北而去。
车厢里空落落的,容诗棉乘坐的8号车厢稀稀拉拉只有十几个旅客。
来了一个身着铁路制服的乘警,不是来查票,而是坐在容诗棉不远的地方和旅客拉闲话。
乘警30多岁很是健谈,谈话时面带笑容,十几个旅客便就感到亲切。
容诗棉也感到这个乘警很平民,便就挪动了几个座位距离乘警近了一些,想听他说些什么话。
乘警把眼睛在车厢中扫视一番嘿嘿笑道:“只有13个人,全列车开通了十节车厢最多也就一百来号人;钥匙算经济账,那铁路局准是亏大啦!”
乘警说着又把眼睛四处看看说:“也难怪,谁让***日本人打过呢!”
乘警这么骂了一句,便就站起身子说:“老少爷儿们,鄙人叫于得水是天津人,此前一直在津浦线上跑车;可这趟车开到济南就不走了,老少爷儿要提前安排好自己的行程!”
于得水乘警这么说着,便就振振有词道:“大家能在兵荒马乱的日子里坐我们的火车,于得水在这里感谢诸位;可是实在对不起,列车不能把老少爷儿送到目的地!”
于得水说着清清嗓音道:“人荒马乱的日子里能开动火车,铁路局做出最大牺牲!比如说随时随地都要躲避鬼子的飞机轰炸;当然北平和天津沦陷大家已经知道,这是走到济南不能再向前的主要原因!”
于得水乘警还在絮絮叨叨说着,容诗棉心中便就犯了嘀咕:火车只开到济南,哪怎么办?如何去保定!
容诗棉原来打算乘火车到天津,再坐汽车到保定;到了保定先住在三皇庙街128号大院,等候关锦璘来接。
三皇庙街128号大院那套房子是关锦璘和容诗棉二人试验成功高产棉花后,保定市政府奖励他们的。
当时关锦璘便对保定市长讲,说他和容诗棉还没结婚,房子用不上;要市长把房子收回去。
保定市长见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