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大懒得理会这些,直视着胡大少,冷冷说道:“你也无需整日打着你姐夫吴刚的旗号在外面招摇撞骗,信不信,就你的这种所作所为,你姐夫知道后,会亲自把你的双腿打断,下手绝对会比我要重的多。你无非就是借着你姐夫的名号,狐假虎威,唆使一些地方官员为虎作伥罢了,说到底,你算个什么东西?”

    胡大少脸色一黑,呐呐失语。

    武大扫了地上的其他纨绔子弟一眼,毫不留情的讥讽道:“还有你们这群白痴,以为攀上胡大少就等于攀上了一棵大树?用你们的猪脑子想一下,吴刚什么时候动用过自己手里的权势谋求私利了?就连他的岳丈大人胡县令,都只能一直担任一个小小七品县令苦熬资历,胡大少又算个什么东西?”

    尔后,武大扫视一圈,对附近的行人以及那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伤兵,满脸诚恳的说道:

    “燕云被辽国霸占百年之久,如今好不容易回到了我们汉人的手中,北燕王府强势入驻燕云的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让我们燕云百姓衣食无忧,且安居乐业,这也是北燕王承诺永不加赋的原因所在。既然北燕王府不愿亏待百姓,又何况是你们这些曾经为了燕云浴血奋战的军卒?请记住我的话,我燕云军士,不可轻辱,谁都不行!”

    “北燕王府,永远不会让将士们在战场上流血,下了战场还要流泪,这是北燕王府对兄弟们的承诺,永世不改!”



第536章 所见所得

    “北燕王府,永远不会让将士们在战场上流血,下了战场还要流泪,这是北燕王府对兄弟们的承诺,永世不改!”

    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任何人知晓武大的真实身份,所以,他们也就不知晓,这是武大这位北燕王,对整个燕云将士的承诺。

    说到底,武大是以武称王,他不是被朝廷册封的异姓王,而是众多兄弟们凭借手里的强大武力,拥护武大自立为王。

    而眼前这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伤兵,武大仔细推敲了一二之后,已经可以大体确认他们的真实身份。

    想当初,武大被辽国掳至上京城,兄弟们将他救出来,一路南下,但是却在葫芦口被辽国大军围困。

    武大能够在葫芦口逃脱大难,且亲自杀死了辽国南院大王,除了其本身实力,兄弟们的舍生忘死,以及隐族的出现之外,最为重要的是,燕云有许多百姓,自发的汇聚在一起,手持铁锨、木棍甚至是菜刀,堵住了辽国从四面八方调来意图合围武大的大批府兵,(忘了的书友,可以回看第三六七章)。

    毫不谦虚的说,如果不是这数万万之重的百姓,将遍布燕云各地的府兵拦住,武大麾下的各大势力,即使全都生有三头六臂,也会被如潮水般涌来的辽兵所吞噬。

    寡不敌众,即使武大一系的嫡系人马再如何骁勇善战,但人力有时穷,一旦被几十倍的敌方人马围困,他们必然也会落得一个惨败的下场。

    武大成功自立为王已经一年有余,在这前后,曾经在燕云境内大规模招募新兵,除了给他们发放他们应得的薪水之外,武大还承诺,一人当兵,全家免税。

    注意,不是那种狗屁“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光荣不能换饭吃,燕云大多数百姓食不果腹,所以武大给的承诺很实在,直接免除他们全家的苛捐杂税。

    再加上武大原本承诺的永不加赋(这个是指的农税),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一个百姓之家有一人去当兵,他们几乎就不用缴纳任何税务,赚多赚少,全部都可以留下来自用。

    这个诱惑,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燕云的募兵很成功,这也是燕云的军力从原本的二十多万迅速增长为三十万有余的最大原因所在。

    而眼前这些伤兵,便是其中之一,而且他们原本就是最早那一批,主动集结起来,去对抗辽国府兵的那一批百姓,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家在良乡县。

    良乡县,不只是十三鹰的发源地,也是当初武大沦落燕云的发源地,在良乡县,武大有着绝对的人望,这里自愿参军的百姓也最多。

    而这也是,武大之所以带着金莲与圆圆姑娘以及小武哲,出了燕京城便直奔良乡县城的原因所在。

    可如今,良乡县城还没到,在路上便碰到良乡县县令胡不归的儿子,吴刚的小舅子胡大少,在此打着吴刚的旗号,狐假虎威,欺辱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伤兵,武大如何能不怒?

    处理好胡大少这件事,武大便再次登上马车,缓缓前行。

    小武哲虽然只有五岁,但却是一个小机灵鬼,刚才看到自己的爹爹大发神威,自然是激动兴奋非常,哪个小孩子不希望自己的父亲如此强大呢?

    武大抱着小武哲,揉着他的小脑袋,笑呵呵的柔声说道:“哲儿,爹爹要教给你的第一个做人的道理,那便是知恩图报。就像外面那些身患残疾的伤兵,他们当初曾经在爹爹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爹爹,前一段时日又为了我们燕云立了大功,如今却被人欺辱,于情于理,我们都应该帮助他们,记住了吗?”

    小武哲似懂非懂,他毕竟还太小,但却咧了咧小嘴,露出两个小酒窝,重重的点了点头。

    没多久,小武哲睡着了,武大望着马车外亦步亦趋的那些伤兵,感慨万千。

    其实武大本想邀他们当中走路已经极为困难的人上马车,但他们死活不同意,武大心里头很清楚,他们是看出了自己恐怕有一定的来头,有些自卑,这才不愿上车。

    但是即使如此,他们却并没有就此离去。

    他们全都是粗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都是傻子,他们心知武大之前打了胡大少,这件事恐怕无法善了,他们怕武大被胡大少派人前来报复,所以他们自发的选择了跟随着武大的马车缓缓前行。

    即使他们知道,一旦胡大少真的动用了关系来打击报复武大,他们势必也脱不了干系,但他们依旧选择紧紧“护卫”在武大马车的周围,知恩图报的不只是武大,这些淳朴百姓出身的伤兵,或许大多数人都没有读过书,但他们却同样知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便是当下这个年月最为淳朴的民风。

    说穿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件事还是武大对不住这些伤兵,毕竟,他是燕云之王。

    思索了片刻之后,武大让天邪把小武哲抱到后面金莲那辆马车之内,提笔,思索了片刻,奋笔疾书。

    “西门大官人,愚兄不告而别,实属无奈,勿怪,勿恼,更无需大惊小怪,大张旗鼓的来寻吾,吾,一切甚好,勿念。”

    “缓行三日,路遇,感慨良多,有几件小事,需要你立刻去办。”

    “第一,要致富,先修路。传书各大州府刺史,发动百姓,在秋收完成之后,大规模整修官道,道路不通,无法顺利通商,这会严重阻碍各大作坊大规模兴建之后的运送。何况如今燕云的官道,一旦遇到雨雪天气,根本无法通行。百姓的酬劳,分工期,按照作坊工人薪水发放,不得拖欠。”

    “第二,公告整个燕云,所有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伤兵,以及战死的军卒,为其以及其家人发放抚恤的同时,在各大作坊或者其他门路,为其谋一条生计,不得怠慢。此外,严令整个燕云,凡我燕云将士,不得轻辱,尤其是伤兵,他们是我们燕云的根本,没有他们的付出,何来燕云百姓的安居乐业?我不想让将士们在战场上流血,下了战场还流泪,这件事立刻去做。”

    “另外,还有一件小事,让吴刚管管他的小舅子,飞扬跋扈,狐假虎威,成何体统?如若不然,我便将其扒皮抽筋,别说我不给面子。”



第537章 善后

    武大带着妻儿老小,只带了天邪与李信当做护卫,除此之外,便是一直在高空之中徘徊的那一只雄鹰。

    当初武大自海上南下,接金莲母子入燕云时,这只雄鹰便一直跟着武大,作为传讯之用,此时,它自然也是一直在跟着武大的。

    武大写完书信之后,自马车车窗探出脑袋去,打了一声呼啸,伸出右臂,雄鹰便呼啸而至,落在了武大的手臂上。

    飞鹰走马这个词,在一般情况下的释义是指打猎,但是在古代,身旁伴有飞鹰与骏马的,一般都是纨绔子弟的代名词。

    紧跟在马车附近的那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伤兵,看到武大手臂上这只神骏的雄鹰,微怔。

    武大逗弄了一会儿鹰儿,将书信绑在它的腿上,手臂微微一震,鹰儿便展翅高飞,鹰击长空,在高空中徘徊了一会儿之后,发出一声响亮的鹰啼,急促往汴京方向飞去。

    “诸位,天色不早了,找个地方吃些东西,休息一夜,明日再赶路如何?”武大笑吟吟的对众人问道。

    ……

    鹰儿的速度很快,武大慢慢悠悠赶着马车走了好几天的路程,鹰儿没有费太多力气,便已经飞回北燕王府。

    北燕王府秘密圈养的鹰儿,一雄一雌,一只跟着武大,一只留在王府,皆是由专人饲养和看护的。

    雄鹰刚刚回府,家将便取下绑在其腿上的书信,前去交到家将大统领张平手中。

    张平接过书信,扫了一眼,确定是武大的笔迹,便精神大振,也没仔细看书信里的内容,直接便到书房找西门庆议事。

    西门庆将书信看完,皱着眉头沉吟了许久,才缓缓说道:“老大既然给我们传书了,又指名道姓的说吴刚的小舅子嚣张跋扈,看来老大势必碰到过他,甚至与他发生过冲突。既然如此,想必老大也没有再刻意瞒着行踪的意思了,我相信,以你的能力,借吴刚小舅子这件事为突破口,很快便能找到老大的踪迹。这件事,不要对外声张,你亲自带人去做吧,小心一些,不要被人发现。”

    张平点了点头,扭身就走。

    他是家将大统领,第一职责便是保证武大的安全。

    尔后,西门庆按照武大的吩咐,开始给燕云境内各大州府下令,秋收后,组织百姓修路。

    除此之外,严令不得欺辱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伤兵。

    至于给他们寻找一门生计,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实则需要一份极为详细且全面的计划,且需要极为漫长的时间来实行。

    毕竟,一旦日后再有战事,燕云的伤兵会越来越大,所以燕云给伤兵的待遇,需要仔细斟酌。

    这种军务不是小事,最为忌讳朝令夕改,必须要尽量做到面面俱到,尽善尽美。

    然后,西门庆思索了许久,淡淡吩咐道:“去把吴刚请来。”

    “是。”

    吴刚来的速度很快,没多久就到了。

    “西门大官人,有何吩咐?”

    吴刚与西门庆是武府同一期的老人,俩人极为熟稔。

    西门庆轻抿了一口茶,对吴刚玩味说道:

    “吴大头领最近春风得意,我怎么敢吩咐你?”

    吴刚一屁股坐到座位上,抢过茶壶,自己斟了一杯茶,牛饮一杯,大咧咧说道:“少扯淡,有屁就放,我还有事要忙。”

    西门庆伸了个懒腰,缓缓说道:“没什么大事,我只是提醒你一下,春风得意也就罢了,但一定要小心老马失前蹄,如若像上次张良那样,被绑在树上,胖揍一顿,那可就不好看了,堂堂武府家将三统领,颜面无存啊。”

    吴刚顿时就急了。

    熟悉西门庆的人都知道,西门庆从来都不是无的放矢之人,他说的话虽然看起来很随意,但吴刚却知道,西门庆一定是收到了什么情报了。

    “西门大官人,你厉害,你是爷,成不?赶紧告诉我,到底怎么了?”

    西门庆眯着眼,手指头轻轻敲打着桌面,淡淡说道:“在你岳丈大人,胡县令家,你是不是有个小舅子?”

    吴刚微愣。

    吴刚的媳妇胡小月,乃是胡县令的闺女,除此之外,胡县令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有些痴呆,整日里呆呆傻傻,倒是二儿子一向是聪明伶俐,不过似乎也没听到过他有什么劣迹啊?

    不过,西门庆明显意有所指,吴刚便不得不问道:“我的确是有俩小舅子,一个痴呆,另外一个一直在读书,一向是循规蹈矩,知书达理,深得岳丈大人喜爱,怎么了?”

    西门庆呵呵一笑,嘴角微翘,毫不留情的讥讽道:

    “循规蹈矩?知书达理?啧啧啧,好一个循规蹈矩,知书达理啊,佩服,佩服!”

    吴刚顿时就火了,也懒得再跟西门庆啰嗦,直接上前掐住西门庆的脖子,“王八蛋,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说不说?再不说信不信我掐死你?”

    西门庆推开吴刚,懒洋洋的说道:“粗俗!你如今好歹也是燕云出了名的大人物了,能不能不要动不动就动手?简直是斯文扫地!”

    吴刚撇了撇嘴,“老子一向是用拳头说话,谁跟你讲斯文?赶紧的,到底啥事?”

    西门庆起身,背着手走到窗前,淡淡说道:“如今我们武府大了,变成了王府,手底下的兄弟也越来越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都是一起上阵杀敌的兄弟,老大的为人你是知道的,一般的小事他不会计较。但是,你那个在你面前一向谨言慎行的小舅子,在外面可是嚣张跋扈的很呐!”

    “有人给我传书了,说你的小舅子打着你的旗号,在外面招摇过市,欺压百姓也就罢了,居然胆大到在官道上赛马!赛马也就罢了,还敢欺辱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伤兵?谁给他的这个胆子?他有几个脑袋可以砍?你是知道的,如今我们燕云百废待兴,花钱的地方很多,官道上商队络绎不绝,既然他连伤兵都敢欺负,那你猜猜他冲撞过,或者说是欺压过商贾,又该有多少?”

    吴刚脸色铁青,扭身就走了。

    “王八蛋!小兔崽子!这件事交给我了!我不把他扒皮抽筋,这件事情就没完!”



第538章 封城

    俗话说,蛇有蛇道,鼠有鼠道,各自有各自的名堂。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自古以来,真正的纨绔子弟,向来都没有外界描述的那般不堪。

    其他的暂且不论,最起码有一条,他们懂得如何趋吉避凶,他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要清楚哪些人自己惹得起,哪些人是自己绝对惹不起,甚至要巴结的。

    比如,对于胡大少而言,他的姐夫吴刚,就是以前高不可攀的大人物。

    如今这样的大人物好不容易成了自己的姐夫,他自然会在吴刚面前好好表现,谨言慎行,最大限度的给自己姐夫留下一个好印象。

    事实上,大多数的纨绔子弟全都是这么干的。

    在外面蛮横不讲理,在家里就一副好孩子乖宝宝的德行。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纨绔子弟一旦在外面出了事,家里人往往都措手不及,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做出那般无理取闹,为非作歹的事情的原因所在。

    甚至,有许多父母,会“单纯”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人污蔑的。

    然而,此时此刻,吴刚虽然还不知晓他的小舅子胡大少,冲撞的是武大,但哪怕是西门庆将这件事挑明了,吴刚都绝对不会反驳。

    因为,西门庆很忙很忙,他是燕云经略使,如若不是自己的小舅子实在是太过分,西门庆绝对不至于会关心这种小事。

    何况,以吴刚的身份,他若铁了心真要去严查自己小舅子胡大少在外面的德行,轻而易举的便能将一切查明,且绝对是铁证如山。

    武大那日对胡大少说的没错,胡大少的所作所为,也就是吴刚不知道,如若吴刚知道了之后,一定会亲自出手把他的双腿打断,而且出手一定会比武大更重。

    事实上,吴刚还没来得及亲自派人去查,闻讯而来的张青,已经将他小舅子胡大少的详细资料送了过来。

    张青是蛛网首脑,手握燕云最大的情报系统来源,除了关注燕云以及天下各国的风吹草动之外,蛛网还遵循武大的吩咐,秘密成立了一个分支,专门用来监管燕云各大权贵的亲眷。

    武大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在创业阶段,兄弟们都是普通人,但是在自立为王之后,兄弟们的身份全都水涨船高,摇身一变,成为燕云最为尊贵的上层人物。

    穷人乍富,共患难容易,同富贵就难了。

    未免有些性子乖张的兄弟,权势滔天之后无恶不作,武大这才命张青麾下的蛛网,专门成立了这样一个分支。

    结果很明显,的确有些兄弟做了一些出格的事情,但只要不是非常过分,武大都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都是自己人。

    但,众多兄弟的亲眷就不行了,尤其是在燕云大婚前后,功成名就的兄弟们,全都开始安家立业,成亲生子,如此一来,兄弟们的亲眷一下子便突然暴增,裙带关系之下,许多纨绔子弟都在为非作歹,张青这里全部都有详细记录,只不过武大一直留而不发而已。

    他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一个总爆发的机会,给这些纨绔子弟迎头痛击,给他们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让他们长点记性,收敛些性子,不要太嚣张。

    很明显,胡大少撞到枪口上了,他就是武大一直在等待的契机。

    以胡大少这件事为引子,接下来,都无需武大亲自张口,西门庆这位燕云经略使,势必会借机发难。

    而看完胡大少所作所为的吴刚,气急败坏之下,直接就出了王府,翻身上马,亲自带领一队十三鹰,直奔良乡县,找胡大少算账去了。

    以吴刚的性子,我们完全可以预期,嚣张跋扈的胡大少……这次势必会被吴刚收拾的惨不忍睹。

    至于吴刚的岳父大人胡县令,恐怕即使心里头无比心疼爱子,但也绝对不会阻拦,至多嘴里会唠叨几句,“贤婿……别打死了,剩下的你随便整!”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胡县令再心疼儿子,但他也知晓,他胡家如若不是因为祖坟上冒青烟,得了吴刚这样一位女婿,想要出头,简直比登天还难。

    而只要有吴刚一日在,即使他胡家暂时还不至于成长为大型家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日,他胡家终会成为高门大户。

    在儿子与女婿之间如何取舍,胡县令自会做出应有的决断。

    ……

    胡大少的下场如何,武大一点儿都不关心,事实上,如若不是因为吴刚的关系,武大都懒得理会这种毛都还没长齐的小屁孩,他有绝对的信心,西门庆会处理好这件事。

    再次经历了一个日夜之后,武大一行人,终于遥遥望见了良乡县城。

    再次来到这里,武大感慨万千的同时,马车附近那些伤兵,更是热泪盈眶。

    虽然他们各自皆已经有残疾在身,但无论如何,他们终究是活着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还有什么是比这个更加让人欣慰的吗?

    但是,进城的时候却出现了一点小麻烦。

    原因很简单,良乡县县城封了,似乎正在全力搜捕一名歹人,只准进,不准出,而且即使是要进城,也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排查。

    好在,那些伤兵原本大多数都是良乡县县城百姓,何况尽人皆知他们去参军了,此时他们回来了,亮明身份后,再加上守城的府兵与捕快,很多都认识他们,便也没有刻意为难他们,稍微做了个样子,便放他们进去了。

    倒是武大一家,反而有些麻烦了。

    那些伤兵根本无法为武大解释,怎么解释?难道说武大是敢揍胡大少的大人物?别逗了,良乡县县令是胡大少的亲爹,这句话一说出来,别说进城了,恐怕武大会立刻被捕快拿下。

    武大倒是不在乎,安心排队等待入城,只是对几名去而复返,陪他一起入城的伤兵,问道:

    “几位老哥,有没有打听到,城里到底出了什么事?何至于如此大动干戈?”



第539章 翻天覆地

    “几位老哥,有没有打听到,城里到底出了什么事?何至于如此大动干戈?”

    那名四十多岁的中年老兵,笑呵呵的回道:“这事刚才我还真问了几句,听说是城里头最近突然冒出来一名武功极高的年轻人,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打了城里头不少为非作歹的权贵子弟。这不,捅了马蜂窝了,城里头许多大户人家,联手给县令大人施压,胡县令扛不住压力,正在全城搜捕。”

    武大点了点头,满脸不可置否,“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自然是极好的,但是我们燕云是讲究律法的地方,如若太过出格,衙门的确应该出面制止。”

    侠,以武乱禁,虽然武大已经也同样向往行侠仗义,麾下各大势力也全都是江湖出身,但如今武大的身份不一样了,他是北燕王,即使他赞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他也不可能公开支持,只能讲律法。

    虽然这上去有些“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味,但这也是无奈之举,如若不然,一旦武大公开支持这种行为,整个燕云恐怕很快就乱套了,到处都是打着行侠仗义旗号,为非作歹的江湖人士。

    “对了,老哥,良乡县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