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候陛下怪罪下来,你们吃罪的起吗?”

    衙役头子眼冒金星,摔了一个踉跄,“爷,您是爷,小人服了,但是我们大理寺真的没有太干净的牢房,我让人给您收拾一下可以不?”

    武大矜持的点了点头,“我也不想难为你,既如此,那我也只能将就一下了。”

    您这还叫将就?衙役头子想死的心都有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见了大理寺还各种挑剔的妖孽。

    “来人,快来人,给武大官人仔细收拾一下!”

    一番清扫之后,又换了一张崭新的草席,武大满意的点了点头,一屁股坐在草席上,又淡淡的说道:

    “我累了,要睡一觉,等我睡醒,我要见到可以入口的酒菜,也无需多,一荤一素再配上一壶酒,就够了。”

    说罢,武大躺在草席上开始酣睡。

    真没见过这么欺负人的,进了大理寺还要喝酒吃肉。

    衙役头子跟吃了大便似地,满脸悻悻。

    武大在大理寺的所作所为,相信很快就会传出去,落到有心人的耳中。

    ……

    衙役刚走,武大就睁开了双眼,满脸凝重。

    今天这件事,其实是武大刻意为之,但事情的发展好像并不尽如人意。

    众所周知,武大一直想远离朝堂那个大粪坑,更想赶紧离开汴京,回到阳谷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去,他不想跟朝堂上的任何势力有过多的牵扯,所以他初入京师,在城门口就把韩栋给逼疯了。

    韩家家主韩木吕是堂堂户部侍郎,很大的官了,武大本以为韩家势必会大张旗鼓前来兴师问罪,或者直接利用他韩家的势力把武大扔进大狱,没成想,等了一夜,韩家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事不闹大,还有什么效果呢?只有些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舆论是无法达到武大想要的预期目标的。

    武大对此只能表示很无奈,便只能先忙活自己的马桶大业了。

    童路一出现,武大就知道自己终于找到更好的切入点了,真真是出门遇“贵人”呐!

    或许,其他人以为武大非要惩治那个狗眼看人低的奴才是在杀鸡儆猴,其实武大的目标一直很明确,那就是童路。

    以武大如今的身份地位,他需要跟一个狗奴才多做计较吗?太丢份,而且那也不是武大的为人,何况他一向不热衷于那种低俗的装逼打脸,他之所以还是坚持那样去做了,就是为了彻底激怒童路。

    既然打了户部侍郎的儿子没能真正引起那些所谓的上层人物的骚乱,那么现在打了童大将军的儿子,总该恶名远扬,让人避之不及了吧?

    不错,武大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所有人都以为他人傻钱多易冲动,让所有达官贵人都瞧不起他,只有这样,武大才不会在朝堂这个大泥坑里越陷越深,也只有这样,武大才能扮猪吃虎,继续闷声大发财。

    可是,临了临了,黄杰那句话,让武大心头一惊。

    难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都被人给看透了?

    (大家周末愉快~)



198。第198章 峰回路转

    汴京身为大宋帝都,虽花边新闻不断,但总体来说一直都是一潭死水,极其安稳。

    毕竟,这里是天子脚下,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什么爆炸性的新闻骚乱。

    但现在,随着武大官人横空出世,沉寂已久的汴京城,彻底沸腾了。

    “喂,你听说了吗?刚进京的那位武大官人又作妖了!”

    “就是把户部侍郎韩大人韩家那个小子给逼疯了的那位武大官人?”

    “切,的确是武大官人,但你的消息太不灵通了。”

    “哦?兄台此言怎讲?”

    “韩家那个小子是装疯,武大官人刚下狱,他立马就不药而愈了,正到处喊冤,听说要趁机让武大官人把牢底坐穿。”

    “下狱?武大官人为何下狱了?”

    “这你都不知道?武大官人把童家的二少爷童路给揍成猪头啦!”

    “唔……就是那个童家?这可是大事件啊!”

    “对呀对呀,你懂的呀。”

    市井之中,流言四起。

    一开始还比较靠谱一些,后来愈演愈烈,这事传来传去也就越来越不对味了。

    传言之中,初次入京的土豹子武大官人,为了争夺一位美姬,与童家的童路大打出手,最后武大官人恶向胆边生,冲冠一怒为红颜,亲自动手,把童路给打成了个白痴。

    总而言之一句话,武植此人,土豹子一个,没见过市面,没见过美女,人傻钱多易冲动,这次得罪了童家,恐怕不死也要被扒层皮,相信很快就会灰溜溜的滚出京城。

    当真是见面不如闻名,不外如是呀!

    这是百姓的心理阴暗面在作祟,他们常常以京城人自居,看不起一切外地人,猛地听说武大这样一个旮旯里的小人物混的风生水起,说不嫉妒,那是假的,于是在他们刻意抹黑之下,武大的形象彻底毁了。

    武植,人送外号“傻大胆”!

    也不知是否是有心人故意为之,总之最后传着传着,武大就被套上了这样一个傲娇的外号,风头一时无两。

    其他人暂且不论,武松听到这个外号之后,勃然大怒,非要出去把那些以讹传讹的王八蛋一个个捏死,后来被林冲给拦住了。

    但林冲为了拦住他也付出了代价,俩人恶斗了两百多回合不分胜负,累虚脱了都。

    ……

    大理寺最近很热闹,确切的说,是头大如斗,想死的心都有了。

    蔡太师之子,蔡保钠扌郑Р渴汤珊韭赖闹抖埃焯齑死春霸且盐浯笾林糜谒赖兀

    童大将军府里某位管家,也天天来为难大理寺,说是他们二少爷童路脑部遭遇重创,如若大理寺不严惩凶手,他们就要拆了大理寺。

    蔡系与童系两大势力同时对大理寺施压,大理寺顿觉压力山大,堂堂正三品大员大理寺卿,已经“抱病”多日,既不上朝,也不来大理寺点卯,整天憋在自家府中养病。

    市井之中有“尿遁”之说,看势不妙,打着撒尿的幌子跑路;而在官场上,面临左右为难的抉择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病遁”。

    不病不行呀,蔡家与童家联手施压,可大理寺卿真的不敢处置武大,原因很简单,人家武大官人是奉旨进京的,有圣旨在身,皇帝陛下不发话,谁敢多言?

    其实大理寺卿之所以装病,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武大。

    别人进了大理寺监牢,都是颤颤惊惊,老老实实的等候处置,可武大呢?自从他进了大理寺,大理寺就从来都没有安稳过。

    武大不仅要喝酒吃肉,晚上还要洗澡,过的比大爷还舒服,不给就要自戕于大理寺,好吧,您现在是爷,局势未明之前咱惹不起,咱忍,照办!

    这些都还好说,都是小事,可或许是因为武大官人无事可做闲得蛋疼了,他居然要听曲!

    在大理寺监牢听曲?难不成老子还得去青楼请个艺伎来献唱?堂堂大理寺,成何体统!?如果真的照办了,御史言官不把大理寺弹劾成筛子才是怪事。

    武大官人心地善良,似乎觉得这样做的确有些与法理不合,于是乎,武大官人开始自己唱歌,唱的还都是一些闻所未闻的歌曲,大伙儿都听不懂。

    然也,武大唱的是后世流行歌曲,您如果真能听懂那才是见鬼了,要是真听懂了,武大一定会以为您也是穿越来的,说不定会跟您要电话号码。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后来估计是武大官人嫌自己一个人唱歌没意思,那些衙役又都是些粗汉也学不会唱歌,于是乎,武大官人又出新花样了,他居然要衙役伴舞……

    一时间,整个大理寺监牢鬼哭狼嚎(武大在唱),群魔乱舞(衙役在跳)。

    最让人崩溃的是,武大官人似乎喜欢上在大理寺的生活了,人家武大官人说了,在冬至之前,在皇帝陛下召见之前,他不打算出狱了,就在大理寺待着,哪儿都不去!

    您说说,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形之下,作为大理寺的一号长官,大理寺卿能不“生病”吗?他敢不“生病”吗?

    大理寺卿为官这么多年,首次发出了哀鸣:

    这年头,当官真特么的不容易!

    ……

    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高俅高太尉府,最近一直都很安静。

    自从蔡府十八颗人头滚滚落地,当年曾经调戏林冲夫人的那位高衙内就被高俅给秘密送走了,没有命令,绝对不准回京。

    如今的太尉府,只有高俅的另外一位义子,那就是黄杰。

    书房内,刚刚下值的高俅高太尉正在与黄杰叙话。

    “依你看,武植此举,到底有何深意?”

    前文曾经说过,历史总是偏颇的,大奸大恶之徒,必是大智大勇之辈,高俅能从一个小小书童,一步一步混上”太尉“之职,绝对不像历史上说的那般一无是处,恰恰相反,高俅是极为聪慧之人,所以无论外界如何传言,他都不相信武大真的像传言之中那般不堪,他相信武大这一系列的动作应该是另有所图。

    黄杰沉吟了许久,淡淡说道:

    “义父,如若孩儿推测的没错,武植应该是在装疯卖傻!”



199。第199章 联手打压

    太尉这个官职,可以说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个职位是却一向是由文官担任的,跟丞相是一样的地位,为三公之一(太尉、司徒、司空),正二品,大约相当于后世的“国,防,部,长”,甚至是“军,委,主,席”。

    在两宋历史了,除了高俅之外,还有另外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担任过“太尉”之职,那就是岳飞。

    但因为在宋徽宗这个时期,由于有手握兵权多年的童贯存在,所以高俅这个太尉当的很憋屈,他根本就调不动军队。

    其实,莫说是他,很多兵马,除了童贯之外,连宋徽宗的虎符都未必调的动。

    如果高俅想要夺权,童贯的手上的势力就势必会受到削减,所以,高俅与童贯之间有着天然的敌对关系。

    而且由于童家势大,高俅一直被打压的很惨,抬不起头来,上次好不容易通过蔡府,因为那“特训之法”抓到了一些童家的把柄,高俅在御前弹劾童贯,结果被童贯一记老拳给揍的眼冒金星,最后由于武大从丁卯嘴里获得了某些蔡家的机密,童家与蔡家做了交换,那件事不了了之。

    童家与蔡家在那件事情上都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可高太尉就惨了,脸被童贯给揍成了猪头,太丢人了,大半个月没敢上朝。

    从那之后,高俅就一直很关注武大的一举一动。

    最了解我们的,往往不是朋友而是敌人,随着对武大的深入了解,高俅不得不表示很佩服武大。

    换位思考,他高俅之所以能够平步青云,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就结识了宋徽宗,可武大有啥依仗?童家?别开玩笑了,在真正的世家面前,从来就没有“朋友之谊”这一说法,武大一旦倒台,说不定第一个下手瓜分武家名下产业的,就是童家。

    所以武大能够凭借自己的本事,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强势崛起,而且获得了不俗的成绩,高俅的确很佩服武大。

    可越是如此,他就越看不清楚武大进京后为何表现的如此跋扈,这不像武大的为人。

    而如今黄杰说武大在装疯卖傻,高俅便愈发的迷糊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今有了南瓜之功,武大只要安分守己,加官进爵平步青云指日可待,他为何要装疯卖傻搞的举城不宁?这对于他日后的升迁绝对是有害无利的。

    黄杰苦笑了几声,又接着解释道:

    “义父,孩儿仔细琢磨了数日,发现我们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说句难听的,我们挖空心思,想要在朝堂上站稳脚跟,甚至更进一步,享尽荣华富贵,可这位武大官人,他似乎……似乎无意官场。”

    高俅微怔,随后豁然开朗:

    “你的意思是说,武大是故意把自己的名声搞臭,让所有人都避之不及?他……他不想在京师,他要回阳谷,对,他想要抽身而退,回阳谷!”

    高俅起身,沉吟了片刻,面露讥讽,“一步错,步步错,如若武植只想当一个富贵闲人,他当初就不该搀和朝堂之事。如今,蔡京那个老匹夫连续失去了两个儿子,武植想要安然无恙的回阳谷,简直是天方夜谭!”

    黄杰附和道:“不错,依孩儿看,蔡府之所以一直都没出手,应该是在等待一个直接把武植彻底踩死的契机!”

    “哼!既然如此,老夫也不妨添一把火!既然他要装傻,那老夫就让他一次傻个够!武植是奉旨进京,那么明日早朝,老夫就联系我太尉府一系的御史言官,上书陛下,弹劾武植不法之事!”

    ……

    与此同时,蔡府、户部侍郎韩家,以及童家所属的部分言官,都同时接到了命令,仔细扣挖武大的不法之事。

    当然,这所谓的不法之事并不单单包括武大进京后的跋扈,连武大在阳谷的事情也被翻了出来。

    比如,武大的制盐坊早已应该交由朝廷打理,而武大却为一己私欲,贿赂阳谷知府,迟迟不肯交付;

    再比如,武大的酿酒坊,浪费了太多的粮食,不顾百姓的死活谋取暴利,阳谷的百姓都活不下去了,易子而食的惨况比比皆是;

    这还不算完,武大在阳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糟蹋了无数阳谷良善人家的女儿,玩腻了就扔,城外乱葬岗冤魂无数;

    还有,武大与梁山等众多朝廷钦犯私交极好,想必当日劫囚,都是武大在暗中布置的。

    总之,洋洋洒洒,各种恶事,各种脏水全都泼在了武大身上,一夜之间,御史们前前后后总结了共计一十六条大罪,请求皇帝陛下圣裁。

    不得不承认,这些靠嘴皮子吃饭的言官,构陷起来,那当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各种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他们都敢往武大身上安,誓要让武大把牢底坐穿。

    次日早朝,大太监李彦刚喊了一句“有事早奏,无事退朝”,高太尉府的言官便不顾朝堂礼仪,第一个越众而出,弹劾武植。

    在他抛砖引玉之后,蔡府、童府一系的言官相继出列,井井有条的细数武大的一十六条大罪。

    这种众口一词的情况,在朝堂上已经多年不见了。

    而此时,由于武大的横空出世,各大派系联手,将矛头全都指向了武大。

    只是,不知这到底是武大的荣幸还是不幸?

    皇帝陛下嘴角微讽,却又很快收敛的神色,故作吃惊状,下令宣武大觐见。

    ……

    传旨太监来大理寺宣旨的时候,见到了有生以来最难以忘怀的一幕。

    只见,武大官人站在监牢里一张桌子上,手握一把不长不短的木棍搁在嘴边,纵声歌唱道: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

    唱到这里,站在监牢外的四名衙役,同时竖起了脖子,仰天长啸,学着狼叫:

    “嗷~嗷~嗷!”

    “凄厉的北风吹过~”

    “嗷~嗷~嗷!”

    “漫漫的黄沙掠过~”

    “咳咳咳!”

    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传来,武大勃然大怒,“哪个王八蛋敢打扰小爷排练!?”



200。第200章 面圣

    武大玩的正开心呢,唱的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深觉应该拿个华语歌坛最具影响力男歌手了,他正深深的陶醉在自己迷人的歌声当中,突然被人打算,岂能不怒?

    不过扭头一看,发现是一名脸色铁青的太监,武大就知道坏事了。

    太监嘛,虽然名声一直不怎么样,但只有皇宫才会有太监,想必是宫里那位皇帝陛下下旨了。

    传旨太监到哪儿不都是大爷?何曾被人当面指骂过?

    武大赶紧跳下桌子,作揖施礼,嬉笑道:

    “不知是公公驾临,武植失礼了,莫怪,莫怪。”

    “哼!”

    传旨太监冷哼了一声,拿鼻孔看人,满脸高傲道:

    “奉圣上口谕,宣武植入宫觐见!”

    “草民接旨!”

    武大一点都意外,也丝毫都不吃惊。

    他之所以闹这么大动静,目的就是为了激各大势力赶紧发力,逼皇帝老儿赶紧宣自己觐见,可别等到冬至了,同样,武大之所以在进京之前就把南瓜的名声搞的天下皆知,就是为了坐实这一件大功,有了这个,武大就不相信皇帝老儿能昏庸到把自己给砍了。

    于无声处闲棋落子,这是武大最擅长干的事,他从来都不是无的放矢之人,他进京前所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是有目的性的,平时看上去云山雾水不知所谓,只有当他自己揭开底牌众人才会幡然醒悟。

    至于剩下的是赏是罚,武大都认了,他根本就不在乎,赶紧回到阳谷,老婆孩子热坑头,方是正理。

    武大出狱,大理寺衙役热泪盈眶,夹道相送,就差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了。

    他们最近都快要被武大给折腾死了,现在这位爷终于要走了,马上就要解放了,他们岂能不高兴?

    但,他们脸上惊喜的神色实在太过明显了,这让武大很不爽。

    于是,武大拍着他们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

    “诸位,你我也算相识一场,我走后诸位一定要勤加苦练,等我下次再进来,你们的水平如若不进反退,呵呵呵……到时候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衙役们面露惊恐,这位武大官人实在是太能整幺蛾子了,他们真的很怕武大下次进来还会出新花样。

    最最重要的,看武大的样子,他似乎很盼望自己还回到大理寺监牢?

    衙役们觉得自己的世界观轰然崩塌。

    哪有人闲着没事喜欢往监牢里钻的?

    武大官人哼着歌唱着曲,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跟着小太监出了大理寺,坐上了往宫里赶的马车。

    没有人发现,武大在不经意间,对着某个方向微微点了点头。

    ……

    北宋的皇宫是仿照洛阳宫殿的模式,在五代旧宫的基础上建造的,宫城周廻五里,气势恢宏。

    皇宫的正殿叫做大庆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

    大庆殿之南,是中央政府办公机关,二者之间有门楼相隔。

    大庆殿之北的紫宸殿,是皇帝视朝的前殿,每月朔望的朝会、郊庙典礼完成时的受贺及接见契丹使臣都在紫宸殿举行。

    大庆殿西侧的垂拱殿,是皇帝平日听政的地方。

    紫宸、垂拱之间的文德殿,是皇帝上朝前和退朝后稍作停留、休息的地方。

    今日是每月一次的大朝会,在紫宸殿举行。

    大宋的商业虽然在当时已经算是世界上最顶尖的,但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本来,以武大发现了新粮这一盖世之功,他是有资格入紫宸殿接受正式的封赏的。

    如今,他依旧进了紫宸殿了,只不过,由封赏变成了被问责。

    当然,这种小事本来是没资格在朝会上议论的,但还是由于他立了大功,还未进行封赏,故才在这里当着百官的面儿说话。

    可即使要被问责,武大发现自己都排不上号。

    朝堂上似乎正在讨论国家大事,那传旨太监把武大晾在门口的隔道里就不管了,似乎是去通禀了,但武大等了很久也不见消息。

    等了时间久了,武大就有些心痒痒了。

    其实有句话市井之间的流言说的没错,武大在某些方面的确是没见过市面,比如,他就没见过皇帝,他十分想看看宋徽宗到底长啥样。

    或许是防止被偷听,门外倒是有禁军护卫,但隔道里除了武大之外还真就没别人,武大迟疑了许久,终究忍不住好奇,悄悄凑近了紫宸殿。

    虽然武大被众多言官弹劾,但终归只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小事,皇帝陛下和百官不可能一直围绕着武大那点破事没完没了的讨论,这会儿,文武百官正因为某件军国大事而吵得脸红脖子粗呢。

    “两万贯?两万贯能做什么?韩侍郎,我兵部每年用废的战马不下万匹,童贯童大将军好不容易才用精盐,从西北各部换来了大批的牛羊与马,但战马依旧不够用,如今陛下圣明,与北方金国联手南北夹击辽国,大战将起,如若不补充战马,难道你要让我大宋骑兵全都蜕变成步兵不成!?”

    一个小老头正在开炮,唾沫星子满天飞。

    既然是与钱财有关,既然他发火的对象是韩侍郎,那就很明显了,这位韩侍郎一定就是蔡保钠扌郑Р渴汤珊韭馈

    韩木吕长的极为难堪,个子极矮,獐头鼠目,穿的倒是人模狗样的,极为工整。

    面对兵部的怒火,韩木吕根本不为所动,皮笑肉不笑的淡淡说道:

    “今年大旱,我大宋境内十几个州可以说是颗粒无收,寒冬即将来临,我户部需要拨款赈灾,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银钱来为兵部补充战马。王尚书,难不成为了给你补充战马,就要拿我大宋百姓的性命来填充吗!?”

    兵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