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楚霸王-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驶去,投入了这片大海的怀抱之中,渔民们在渔船上面悠闲的闲谈着,不时传出爽朗的欢笑,他们的笑容挂在脸上,甜在心里,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盛世的降临。他们相信按照现在的这种情况,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不会再为了寒冷和饥饿而烦恼。

    海风徐来,吹动船上的风帆,借着风势,渔船越行越远,在岸边上渐渐地只见到一个个小小的黑影了,这就成了这段时间以来沧州海边最常见到的场景,甚至会一直延续下去,一代代的传承,直到千秋万载。(未完待续。。)



第十章 生子当若

    站在海边上,看着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的大海,李宽神色肃穆:“这里,就是大唐的地方!”他喃喃地自语道,没有人知道他其实在心中选过很多地方作为发展的根据地,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沧州。因为在别的适合的地方都有着人在盘踞,南方的广州,冯氏在那里经营了数十载,数代人的经营使得那里基本上是他们的天下,要不是冯氏这一代的家主冯盎在当初李唐初建的时候立场坚定的支持,没有像其余的反王烟尘那样高举义旗,才让李二当初只在中原地区征战杀伐,而且这位在事后被李渊封为吴国公,上柱国的冯氏当家人,雄才大略,心怀天下。

    当然这也是因为冯氏的家训,冯盎其人为高凉太守冯宝与谯国夫人冼夫人之孙,石龙太守冯仆之子,少时有谋略,英勇善战,初以祖辈功勋而任宋康县令。夷人王仲宣起兵造反时,冯盎率军击败叛军,因功授任高州刺史。冯盎平定潮州、成州等五州僚人叛乱时,因功授任金紫光禄大夫、汉阳太守。后随前隋炀帝出征辽东,因功升任左武卫大将军。

    隋亡之后,他非常果决的退回了广州,并且在之后的几年时间之中打下了冯家的硕大基业,冯氏成为了无名有实的南越王,在这一片土地上,冯家就是无冕之王,因为势大,而且又很识时务的向李唐称臣,使得李渊和李二都没有理由对冯家动手,而且他们这一家子就一直守着两广南越一带,绝不轻易的扩张势力范围。这一点让李二很放心,对冯盎也是称赞有加。就连之前李二一直针对世家大族的行动也没有丝毫的损害到冯氏的利益。由此可见李二对冯家的器重或者说忌惮。当然这一切李宽是不知道的,他之前也考虑过去两广地区发展。可是他掂量了一下自己现在的分量,结果很可悲的发觉自己动不了冯家,之后他又想过在东海边上。可是那里却又是山东世家集团的地盘,那里他也插不上手,虽然李二将世家打压到了一定的地步,却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宽才更不能去撩拨,不然被这些已经憋了一肚子火的世家大族认为是皇室不给他们活路,拼上个鱼死网破。损失的还不是大唐,受苦的还不是大唐百姓。所以他宁愿来这苦寒之地——沧州。

    当然李宽选择这里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里靠近棒子国,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他可是知晓,在今后的岁月里,李二会三征高丽,这和隋炀帝是一样的,当然这也是一个立志要成为千古明君的皇帝一定要做的事情,什么样的功绩都比不上开疆扩土啊。只要是为整个国家开拓了疆域的。为臣定然是位极人臣,为君定会名流千古,这样的宏伟目标李二岂会不觊觎?在这里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军,是一件绝对不容疏忽的力量。会起到很大的作用,高丽,新罗。百济,这三个在大唐东北方向的半岛上面的小国。一直都是中原王朝觊觎的对象。

    李宽现在要做的事情很多,沧州的民生。水军的训练,还有那海外的布局,全都要他掌控,索性海外的事情有陈抟安排组织,只要他制定一个大概的轮廓就行,不然他一个菜鸟级别的政客还真的玩不转这些东西。现在有了船,没有合适的水军操控,这些战船制造出来也不过是一堆废物,训练水军已经成了当务之急。于是李宽准备上表让李二将大唐能够训练水军的将领派遣到这里来,帮他训练一支合格的水军。现在就是等待的时间。

    “大人,时辰不早了,该回城了!”日已西斜,时辰已经不早,天边已经出现晚霞,随侍的护卫上前对李宽说道。

    “走吧,现在就等着朝廷派来合适的将领训练水军了!”李宽看着停在岸边的数十艘大船,这是一堆堆的枯骨换来的,这段时间无数的倭奴国人被运到这里,他们的尸骨堆积成了这些战舰。对于死去的倭奴国人,李宽是一点都不在乎,他才不管这个时候的倭奴国对大唐还是毕恭毕敬,他只知道这个民族亡族灭种了才是最好的结果,那一个岛国盛产白银,对于大唐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殖民地。现在越是将这个小国削弱得厉害,将来才越安全。甚至将这个国家彻底的定位为大唐的奴隶生产地才是最好的结果。屠灭一个国家民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他们慢慢的在被奴役之中灭种好了。

    马蹄疾驰,在这片土地上卷起一阵黄尘,李宽骑在追云的背上,这次出来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长安,他将能带来的都带来了,虽然不像那两个侍女将长安城府邸之中的锅碗瓢盆都搬空,却也带来不少东西。比如说他身后的那条大狗。这一条大狗已经六岁,彻底的长成了一个庞然大物,巨大的脚掌上面锋利的爪子伸缩不定,在地上刨出一道道的爪痕。来到这里之后,这方圆百里都成了它的领地,不时地跑出去,几天几夜不回来,这一次在归来的途中遇到了,李宽就将它带回去,先关上几天。这家伙越来越野了,将来成了野狗怎么办?

    长安城,金碧辉煌的皇宫,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李二端坐在龙椅上,注视着下方的几个身着紫袍的大唐官员:“诸位爱卿,这封奏折是楚王从沧州发来的,你们也看看,我大唐现在是不是还有能力建立一支这样的庞大水军?”李二虽然放任李宽去捣鼓那些玩意儿,可是没想到这个家伙居然玩得这么大,一次性的想要建立一支数万人的庞大水军,数十艘战舰,每艘战舰上面三千人这是李二从未想过的。在他看来,这一片土地上,有着几近无敌的大唐铁骑就已经足够,什么高丽,什么昭武九姓,什么薛延陀,什么吐蕃,这些都是在陆地上的国家,只要大军推上去,那么就一切搞定。搞什么水军啊?有没有敌人在水上!

    “圣上,楚王殿下这个考量,老臣最近也在思索着,大唐在陆地上已经有了足够的力量,足以抵御外敌,可是水上力量却是稍微弱了一些,是要有适当的储备!”房玄龄躬身回道道。

    “确实如此,陛下,虽然大唐现在足以睥睨四方,可是在水上的力量却是弱小,不足以抵御外敌!要是有敌人从水上入侵,是一个极大的隐患!”箫瑀也附议道。

    “哦!海上,那倭奴小国?”李二面露沉吟之色。

    “不仅仅是倭奴国,还有高丽!”张大亮,大唐最熟水战的将领,家住青龙坊,有着数百义子的初唐名将出声道。

    “高丽,高丽水军和我大唐水军比起来不值一提吧!”李二不在乎地说道。

    “陛下,确实,他们的战斗力和我们比起来不值一提,可是和大唐百姓比起来却是超出太多!要是我们将来出征高丽的时候,这些水军乘船骚扰我大唐海疆,那么定然会造成极大的损伤。我大唐水军多数都是在江河之中作战,不习海战,将来定然吃亏!而且楚王殿下那些船只,应该是大唐现在最好的战舰了,最适合大海上面征战。”张大亮分析道。

    “既然如此,那么张爱卿,你说说这样一只水军从草创再到成熟,需要多少国帑?大唐现在是否能够承受得起?”李二最担心的还是这个方面,他不怕人数多少,也不怕战力如何,因为他相信这样一支海军只要建立起来,就足以抵挡周边的这些国家的水上力量,只是这其中的花费实在是太过庞大,船有了,可是大军的粮草,军饷都是一大笔一大笔的钱粮支出,大唐现在能不能撑得住啊!

    “这个,陛下,这样庞大的水军,微臣也不知道需要多少,而且海上作战和江河里边作战需要的装备恐怕也不一样,大海实在是太宽广了,不像内河之中即使相隔再远也不过数十丈,大海上却是远远不止这个数。所以再这样的战船上,像是拍杆这样的装备是行不通了,定然要远程打击的武器,像是八牛弩这样的,具体每一艘船上装备多少,微臣没有见过楚王殿下的船只,做不出估量,但是一定是一大笔开支。”张大亮回答。

    “但是不管怎样,也要建立起来,因为最近这些年,沿海的各个州府都在反应有一些不明的船只在海上进行贸易往来,虽然在大唐的土地上他们会按照规定交税,可是在海上呢?这是大唐的损失,这些人使用的船只虽然不大,可是却是速度飞快,朝廷布放在海边的那些水军根本就那他们没办法!而且这些人的来历,朝廷也没有办法全部查明,这些人手段非常的高超,我们的追查根本就无法为深入,又不能直接抓人。”房玄龄也赞同组建水军:“楚王殿下在奏折之中说明他手中的船只速度大大提升了,说不定能追的上那些船只,弄清楚他们的来路!”(未完待续。。)



第十一章民生

    一望无际的原野,原野上面已经是一片金黄,这个时节已经是小麦收获的季节了。所以正是农忙的时候了,海边上进进出出的渔船也没有往日那么多。大海罕见的没有再看见千帆竞发的盛况,李宽骑着马身后跟着一辆马车,还有数个身着便装的护卫,漫步在这一片等待收获的田野之间。无数的百姓此时正在忙着给小麦进行最后的一次灌溉,在这个时候,进行最后一次充足的灌溉会让小麦的惠子更加饱满。

    一根根的麦芒像是无数的细针,此时正朝着苍穹笔直的生长着,在这个时代种植的小麦还不是改良过千百年的那种麦蕙饱满,麦子鼓胀的种类,而是一种麦芒很长,而且麦蕙很小的品种,李宽早已经见识过了,这种麦子和他记忆中的那种相比起来几乎产量不足一半。但是正是这种麦子千百年来一直养育了关中无数的百姓,沧州这里也不例外,虽然靠近大海,但是这里降水并不是非常的充沛,也是小麦的主要种植区。

    马车缓缓,车轱辘在黄土路上滚动着,微微的颠簸,但是却又不显得晃荡,就像是轻轻推动的摇篮,那种微微的让人感到很舒适的幅度。这让坐在马车里面的两个女眷不知不觉间打起了瞌睡,他们这一次是出来到处走走看看,在自己的领地上面百姓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所以这一次就只有李宽主仆三人,外加上必要的护卫,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别人来到沧州已经半年有余了。去年寒冬尚未到年关的时候就到达这里,之后就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忙个不停。半年多的时间总算是理出了一个头绪,头一次李宽在心中升起了对李二的佩服之情。只是治理一个小小的州县,就已经让他忙的焦头烂额,李二却能将整个大唐治理的蒸蒸日上,实在是一件值得敬佩的事情,要是让他在李二的位置的话,说不定不到三天就会将这个国家搞得一团糟。

    这半年,李宽算是接触到了政客的世界,那种无处不在的妥协与利益交换,那种相互之间的尔虞我诈。踩着对方的尸体上位的事情,让他对朝堂更是厌恶起来,所以这段时间他彻底的当起了甩手掌柜,只在一些大事情大方向上面作出决定,其余的就弄了一个和欧洲国家的那种内阁相似的机构,将整个沧州的各方势力的代表都弄上一个在里边,自己在搞定其中一两个作为心腹,这样既能过得悠闲又能掌握住整体的大局,这一点其实李宽没有想到他现在做的事情和李二所做的其实是何其相似。这就是帝王心术了,只要掌握了这些,那么整个朝堂就尽在掌握之中。当今的朝堂上面,文臣一帮。武将一列,还有三五世家残存的外围成员,还有自命清流的那帮子儒生。四方势力在朝堂之上盘根错节。编制成了一张复杂的关系网,任何两个能够站在金銮殿上面的臣子。在他的身后都有着一个利益集团,这些人的每一个动作都代表着他们身后的利益集团的利益。以及需求,只要你有他们想要得到的,那么就可以作为筹码交换,彼此之间没有真正的敌人,只有相互之间利益的冲突造成的矛盾。

    所以哪怕你见到程咬金在上午还和长孙无忌相互对掐的不可开交,但是到了晚上两人又可以相互之间勾肩搭背的觥筹交错。这就是利益,程咬金这样的人都不能免俗,因为他的身后也有着一大帮人,也有无数仰仗他存活的人,要是他对这些东西不闻不问,那么这些人就会离他而去,在朝堂之上被孤立就意味着被打压,然后直到打压的再无翻身之地然后被人踩在地上,在吐上两口唾沫。

    李宽这段时间也觉得很是心累,所以才会放下那些繁杂的政务琐事,带着两个侍女到这里走走,放松心情。走在田间地头的百姓,见到骑在高头大马上身穿绸衫的李宽一行人,全都不自觉的驻足张望,在这沧州还没有多少人认识李宽呢,主要也是因为李宽少有出门,而这里因为民风的关系,相互之间就算有矛盾也少有人会去官府告状,全都是在村正,或者族长出面解决。这样一来,百姓全都知道来了一个新的刺史大人,但是谁也没有见过,除了那些早造船厂当监工的那些人,但是这些百姓知道那位时常来造船厂的年轻人是刺史大人之后谁也不敢再正眼看他一眼,甚至他们在之前相互之间见面的时候的记忆也变得模糊起来。这些人更是觉得这是刺史楚王殿下生为龙子的强大力量。

    在这些没有读过书的百姓眼中,皇上拥有任何强大的诡异的力量都不足为奇,生为皇上的儿子让自己这些人记不住相貌那是理所当然的。当然这些事情李宽都不知道,他现在正在拦住了一个正担着两大桶清水的农人问话:“敢问这位老人家,今年的收成如何啊?”李宽翻身下马,在路边拦住了这位老人。

    “这位小相公是在和老朽说话?”老者一脸惊异的问道。他从未想过一个穿着打扮这般考究华丽的公子哥会拦住他这样礼貌的问话,在他的印象之中,这些身穿绸衫,骑着高头大马的公子哥都是不屑和他们这些农民说话的,甚至骑着马在农田里奔驰,将已经熟透的小麦踩踏殆尽都是常有的事情。所以这位老农确实是震惊,不由反问。

    “这里除了老人家,还有其他人么?”李宽笑了笑说道。

    “小相公,今年啊,确实是一个好年头啊!我们沧州来了一个好刺史大人,老朽从出生到现在已经虚度了足足五十几个春秋,没有一年像今年这样家中没有人饿肚子!感谢新来的刺史大人,没想到在大海里边有那么多的好东西,以前谁吃那些东西啊,那些海菜我们这里喂猪都没猪吃,还有那些海鲜之类的,以前不是没人想到弄来吃,只是单独的小船出海实在是太危险了,而多去几个人吧,船又小了点,所以一直没有人愿意下海讨生活,今年官府帮我们造了船,大船啊十几个人出海,安全得多,收获也多。”老者也不嫌担在肩膀上的清水沉重,滔滔不绝的说起来。

    “哦!这位刺史这么有能耐?”李宽没想到自己在百姓之中还是如此的受欢迎,实在是有些出乎意料。

    “那是当然,小相公,你是不知道,我们这些人之所以不愿意出海,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海里是有好东西,可是我们弄上岸之后没有出路啊,自己吃是可以的,可是朝廷要的税收却是不收这些东西,只认粮食。所以我们没办法,只能种地,但是现在造船厂建起来了,无数人到这里定居,这海边也有了人气,然后就有商人来这里了,让我们的海产品有了出路,能够换到粮食,能够换到需要的布匹,需要的铁器。这样的日子又有谁不愿意呢!”老农接着说道,他是对这位神奇的楚王殿下刺史大人敬佩万分。

    “既然如此,为何老人家你还是在种地?到海中打渔,然后买粮食上交朝廷不就行了?这么热的天,但这这么多水不累吗?”李宽接着问道,既然这个老者愿意告诉他,那就多了解一些,然后再去别的地方求证。

    “这地也不能荒着啊?而且种地也是为了交朝廷的赋税,虽然可以买粮食上交,但是谁知道今年你家的田地里边能产出多少粮食?要是交少了那不是占朝廷的便宜吗?要是交多了,我们这些人也觉得不行,所以还是种上,这样才清楚明白不是!”老农的回答让李宽有些不知该如何说才好,其实这些小老百姓也是在乎自己的利益的,只是却表现的这般的隐晦,而且显露出一种正直的精神,清楚明白这四个字谁又说得清楚明白?谁又能真正的清楚明白?朝堂之上,越是身居高位,就越是不能向他们这般清楚明白,因为大家其实都是一样,谁的屁股底下没有屎?真要较真的搞清楚明白,那么这个朝廷就运转不下去了。

    但是这些李宽却是说不出口,于是他只能让这个担着水的老农先离开,然后招来左右:“你们谁能清楚,谁能明白,这到底是百姓的市侩还是淳朴?”李宽感到有些搞不灵清了,原本想见见百姓的生活如何,没想到却弄出来一个问题将自己给困住了。也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好,不用管别人的看法,只要是对大唐百姓有利那就去做吧!

    李宽想着这些,就将一直在袖口之中揣了好几天的一道折子递给了身边的护卫,让他送回沧州城,并且交给别驾陈宣章,按照上面的事情去做。然后他自己则是翻身上马,向着更遥远的地方而去。(未完待续。。)



第十二章 谁人曾记

    滚滚黄尘弥漫,呼啸的海风吹过原野,卷起庄稼地里的麦秆,打着旋儿飞舞而去。盛夏的日子,海边上最恐怖的天气出现了,一阵阵的狂风吹动着海边上的红树林,强大的风力将这些深深扎根地下的树木都给连根拔起。台风来了,比起暴风雨还要恶劣的天气席卷了无尽的海滨。大唐贞观六年盛夏,这千古难逢的风暴来袭,沧州身居北国,远离了最容易遭受台风袭击的华南,江南这些地带,但是在这一年,却偏偏遇上了这反常的气候,海边上,靠近造船厂的那个小镇,就成了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在这一次台风来临的时候,这里的房屋多半都全部垮塌,还剩下的也是残垣断壁,在也找不到先前的繁华景象。

    无数的百姓受灾,沧州受灾的百姓高达万人,这可是地广人稀的地带,有些地方方圆百里也不见得有两千人聚居,居然有这么多人受灾,李宽在第一时间就下令赈灾,沧州城中的守城士兵全都被他派了出去赈灾,就连他的刺史府也没有人护卫。端坐在刺史府的大堂之中,李宽面色阴沉,他实在是想不通为何这里会刮台风,在这渤海湾的的护卫之下,沧州可谓是得天独厚,有着天然的避风港。对着无数雪花一样飞来的求救的文书,他也只能归结在于天意。

    不管怎样,先挺过这一关再说,他现在能调动的力量很少,因为这里本就不是什么军事重镇,也不是什么交通枢纽。所以在这里的驻军不过只有两三千人,这么一点人手。怎么能救下这些受灾的百姓?这不是一小片地区,而是一大片的台风过境的区域都要照顾到。实在是有心无力的感觉。但是李宽却从未给放弃过,因为他选择了这里,那么这里就是他的责任,这里的百姓就是他的子民,不管是他身为大唐皇子还是沧州刺史,这些事情都是责无旁贷。所以,李宽下令将手上的那个造船厂里边的那些倭奴国的奴隶都拉出来救灾,只要在救灾之中表现的好的,那么可以不用再在造船厂之中当苦力。破格升级成为监工。

    于是在铅云之下,电闪雷鸣之中,无数的倭奴国人被驱使着,在瓢泼的大雨之中操控着小船,在这大地上面航行起来,大雨倾盆,哗啦啦的下个不停,整片地面上全表示深深的积水,无数的电蛇在云层之中游动。一道道的闪电劈下来,像是连接天与地的匹练。无数的粮食从官府的粮仓之中被运了出来,这个时节,地里的庄稼刚刚收获。但是现在全都被抛在深深的积水里边,基本上已经是不能吃了,因为被水泡着。再这样的天气之下,不过三两天这些粮食就会生根发芽。再也无法食用,而且大雨倾盆。积水哗啦啦的流淌,那些粮食也被冲的四处散落,恐怕也找不回来了。

    所以官仓放粮成了势在必行的一项举措,不然百姓吃不饱,那就非常容易造成哗变,甚至最终形成叛乱。这事一点都大意不得的事情,所以李宽下令官仓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但是李宽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决议居然遭到了强力的反对,沧州城之中的官员居然全部联合起来反对,因为他们觉得官仓是绝对不能动的,因为那里边装的都是今年上交的赋税,还未上交朝廷,所以动不得,不然上面怪罪起来他们可担待不起。所以一个个都小心翼翼的在一边敲着边鼓,转弯抹角的向李宽述说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