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楚霸王-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动不得,不然上面怪罪起来他们可担待不起。所以一个个都小心翼翼的在一边敲着边鼓,转弯抹角的向李宽述说着这些东西是如何的关乎重大,是绝对不可以动的,什么军饷,什么国帑,总之理由多的让李宽头晕脑胀。
“够了……你们这些家伙,你们是什么人你们自己知不知道?你们这样的想法,是怎么兴起的?为何我们不能动用馆藏?你们说的那些都不是理由!”李宽大声怒斥,这帮子官员,最开始他刚到这里的时候,还觉得这些人其实还都不错,可是没想到在他们的内心之中却全都是这样的只顾自己利益的小人,这样的人居然为政一方,这样的人居然还能将自己的私心说的是那么的冠冕堂皇。看来不管什么时候,政客都是那么的虚伪。不论他们嘴上说的是天花乱坠,都像那放屁一样——臭不可闻。
“怎么,你们这些人说得多么的冠冕堂皇啊?真的以为本王不知道你们打得是什么算盘?陈宣章何在?”李宽开始点名,第一个就是沧州别驾,这个是在这沧州除了他之外,官职最高的人。
“下官在!”陈宣章闪身出列,手中持着白玉圭,这其实就是一个记事本儿,官员不管是在上朝的时候还是在和人议事的时候,都会将它带着,遇到什么重要的事情,害怕忘记的话就写在这玉圭上面。
“你也反对开仓放粮?”李宽冷声问道,先搞定这个最大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个沧州别驾在这里已经扎根了足足有着十几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刺史换了不少,但是别驾这个位置一直都是他在做,可以说他不怕老家在关中,但是现在就是半个沧州人,他的家族,妻儿都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根。所以他的利益也在沧州,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他也可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了自己的家族可以壮大,他可以带着一帮人和这位少年刺史来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大人,开仓放粮,可不是一件小事,是需要陛下亲自点头确认才行,不然的话,就是私放官粮,属于犯罪,按照《贞观律》这样的罪过堪比欺君,我们这些人可谓是人微言轻,所以不敢这么做。除非……”陈宣章犹豫着说道,这家伙的太极拳也是宗师一级的,这番话说得是滴水不漏,他们没有这样的权力,要是真的这么做了,那么就是欺君,就是私用国帑,这样的大帽子一扣下来,不仅仅将他们自己的关系撇得干干净净,也让李宽有了台阶下。
“要是本王执意要放粮呢?”李宽盯着下方的那一大片黑压压的沧州官员。
“刺史大人,万万不可啊!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能做啊,大人你虽然是当朝亲王,可是越是这样的身份就越是敏感,你的一举一动,陛下都会在心中多多揣测,这么做的话定然为陛下不喜。”下方的官员赶紧劝解道。
确实是如此,作为皇帝的儿子,不管他做什么,那皇帝老子都会多想想其中深意,李宽要是真的在这个时候开了官仓,私放官粮,那么李二就会在心中给他打上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今天能打开官仓放粮,那么明天就能调动官军造反。所以这是万万不可取的,至少对于身为皇子,要是对皇位还有这觊觎之心的话,最好不要去触碰这些底线。
“这么说,你们是真的不肯按照本王说的做了?陈宣章,你过来!”李宽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说道。
“下官在!”陈宣章迈步出列,然后向着李宽走了过来,他的身量不高,但是却显得厚实,身子骨不错。一张脸因为常年在海风的吹拂之下显得很是粗糙,微微有些黝黑的皮肤,留着一缕长须。
‘碰……’在陈宣章走近的那一瞬间,李宽一脚踹了出去,直接就将他踹翻在地:“你还真的敢过来!啊……你们这些人真的当本王是傻子?你们以为联合在一起就能阻挡本王开仓放粮,等你们手中的那一批粮食卖出去?你们真的以为,本王不知道你们在做的是什么勾当?低买高卖……好得很啊!本王手底下全都是精明的大商人,陈宣章你在东街菜市口的那一家粮店每天卖出的白面不下百石吧!”李宽指着陈宣章的鼻子大声问道:“你那些粮食哪里来的?你记得吗?”
“那是你在今年收获的时候,在那些百姓的手里边收购来的吧?当时的价格是多少?三文一斗,呵呵……经过你的手,不过是将这些小麦磨成了粉,就卖八文一斗,这钱真的很好赚!怎么最近在涨价,现在粮食紧缺,准备卖多少钱一斗?十文,二十文?还有梁夏宽……你家的那个米店生意也不错啊……刘在石……”李宽一个个的点名,一个个的呵斥。
“你们记不记得,当初你们寒窗苦读,为的是什么?你们记不记得,当年你们初登仕途,心中到底想着什么?那些圣贤书就是这么教你们的?你们还记得些什么?一个个为了自身的利益,什么都做得出来啊?那些不是你们眼中的金钱,那是一条条的生命,那不是你们发财的机会,那是我大唐帝国的基石,你们这样做,是在动摇我大唐根基,是在撼动我大唐的国本!”李宽勃然大怒……这些发国难财的官员,尸位素餐,真想将他们全都直接扭断脖子!(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 救灾
狂风肆虐过后,在大地上留下的只是满目的疮痍,一片片的废墟,述说着在之前这里曾经是一个繁华的小镇。无数的百姓坐在废墟之间,他们双目含着眼泪,呆呆的像是一尊尊的雕塑。这两天发生的一切让这些善良的人实在是难以接受,辛辛苦苦了半年,在这个海边上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家,过上了还算富足的生活,可是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就这样毫无征兆的发生了。
他们无法忘记那在天边闪耀的闪亮电蛇,那像是毁天灭地一样席卷而来的风暴:无尽的海水被直接卷起,然后像是天河决堤一样从天而降,狂风是那样的凶猛,直接将他们修建好的房屋卷起,飘散到这天地之间。在那个黑暗的夜晚,听着呼啸的风声,吹得屋子咯吱作响,那摇晃的屋顶,簌簌落下的房屋上的沙尘,让他们怀疑自己是不是置身于地狱之中。那种莫名的恐惧,让这些百姓发自内心的害怕。
房顶被揭走了,狂风就这样肆无忌惮的灌了进来,大雨倾盆像是瓢泼一样密不透风,一下子将屋子中央的火堆给浇灭了,在漆黑的夜幕之下,伸手不见五指,他们只能紧紧地抓住身边的固定物,不让自己被狂风卷走,可是这一切大多是枉然。超强的风将所有的东西都直接卷上苍穹,只留下几根光秃秃的柱子。在大风大雨之中苟延残喘。海潮也在这个时候凑起了热闹,无尽的海水被狂风挟裹着漫上了海滩,然后向着这个小镇席卷而来。那哗啦啦的流水声,在这漆黑的夜里就像是三途河边的那道黄泉。带着无尽的死亡与恐惧,似乎要将人的魂魄都吸进去。
这一次的灾难。没有人预料到,没有任何的准备,所以受灾异常的严重,在沧州这一片大地上,无尽的哀伤成了这个夏天的主旋律,靠着大海的地区,全都被肆虐了一遍,无数的百姓在废墟之中寻觅着,寻觅着自己的亲人。无数的人在哭干了眼底的最后一滴眼泪,却仍旧无法找到自己的家人,只能蹲坐在废墟之中呆呆的出神,双眼之中除了一片茫然再无其他。
李宽在海边上的造船厂也在这一次的台风之中成了重灾区,那已经制造出来的那些大船,在这一次的狂风之中,彻底的成了海船,海边的船坞在狂风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然后就是那些船只。没有人员操控的大船在狂风面前不过是一个待宰的羔羊,大风大雨一起袭击,这些大船只能被动承受,甲板上的上层建筑在狂风之中没有坚持多久就被直接拆掉了。然后就是肆无忌惮的雨水还有海水直接倒灌进来,这些船全都被直接浸泡在了海水之中,索性的是。因为船坞还没有被直接全部摧毁,这些船并未被冲进大海。
这些损失。让李宽异常的恼火,这全然是无妄之灾。他现在没有心思关心那些船是不是被损坏了。他担心的是自己的造船厂,那里边有着那些被招募来当监工的百姓,还有李二派来的工部的大匠,这些人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才是麻烦事,至于那些真正下苦力的倭奴国奴隶,李宽丝毫未曾考虑。当然除了这些人之外,李宽还要忧心的是整个沧州在这一次的台风之中受灾的百姓,足足上万人啊,这么多人分布在那狭长的海岸线上,该如何去处理赈灾的粮食之类的东西李宽倒是丝毫都不担心,但是想要赈灾,至少也要先找到灾民吧,这些人到底在哪里?在那几个聚居点的还好办,可是那些独居在别处的,还有那些被风吹走了的,这些人该怎么办?这才是最让人恼火头疼的。李宽为了这事儿,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这让在他身边侍候的两个侍女很是担忧。
“主子,该去休息了,你已经两天没合眼了,这样下去,身子会垮的!”天香在李宽耳边轻轻说道,沧州城并未遭灾,但是那强劲的狂风还是吹到了这里,院子里这两天都是落了一地的树叶,这让天香可以想象那些遭受了这一次灾难的地方是怎样的场景。当年她也见过另外的一种残酷场面,满目的废墟,倒塌的房屋,在废墟之间徘徊着寻找自己亲人的百姓,这些都在她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忘记,但是在这段她人生之中最灰暗的记忆里,那最为温暖的记忆也在里边,那个从马车上下来的瘦小的男孩,伸出手拉住她的那一瞬间。这也是她在内心深处珍藏的最为色彩斑斓的贝壳。
“怎么能睡得下?这些事情不弄完,谁知道那帮只知道自己利益的家伙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百姓已经受尽了磨难,不应该再受到这些人的剥削!”李宽揉了揉眉心,有些沉重的回答道。
“不管怎样,身体要紧啊!”红袖也在一边帮腔道,她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李宽身边已经度过了两年的时间,已经接受了自己这一生都将在这个男人身边度过的事实,而且相处下来,红袖渐渐地感觉到这个看起来不怎么好相处的楚王殿下其实是一个相当内秀的人,虽然他不常说话,但是却是会在不经意间表露出内心对自己的关切,虽然他的行为时而癫狂时而幼稚,但是却总让在他身边的人感到心安,那种只要你对他好,那么他就绝对不会放弃你的相处方式,让红袖渐渐地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全感,出身风尘的她,对周围所有的一切都本能的保持着一种疏远的距离,但是现在她却完全的融入了这个只有一主二仆的‘家’。
“我的身子骨壮实着呢,没事儿,你们两个先去休息好了,我在讲这些事情的头绪捋一捋!”李宽让两个女孩先去休息,他实在是不放心。
日头正当头顶,火辣辣的阳光照射之下,一队人马在这荒芜的土地上奔行,他们身上的铠甲此时已经歪歪斜斜,双腿像是灌了铅一样,沉重的每一步都要耗费莫大心力,但是却没有一人停下来休息,因为他们身上承载着的是无数百姓的身家性命,他们翻山越岭,在这山林之间搜寻着,试图寻找那些被风吹走的渺无音讯的百姓,刺史大人下了命令,一定要将这一片地区全都搜寻一遍,确保没有人被风吹到这些地方。
这些人是沧州城的守城士兵,他们在这一片土地上已经搜寻了足足三天了,这段时间他们翻过山岭,入过森林,越过河川,下过幽谷,寻找到了数百人,这是他们的功劳,可是相比起被吹走的两千余人的数目来看,他们寻找到的不足半数,所以他们不敢丝毫的懈怠。在搜寻队的后面,有着数辆马车,马车上面装载着干粮,还有干净的水,在这台风过境之后,无数的海水被它带到了这片土地上,这些河水溪水都不能直接饮用了,甚至还有许多的动物,海中鱼类的尸体在这些地方的水源之中,这样的水定然是不能食用的。所以饮水时一定要带足,不仅仅是搜寻队自己喝,还有那些找寻到的百姓也要喝水,食物少吃一些倒不是什么大事,可是饮水却是不能少的。
“队正,这里有一个……”一个兴奋的声音从前方传来,搜寻队又找到一个幸存者,在这一片荒芜的荒山上面。
“在哪里?”大部队闻言迅速的赶了过去,他们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这一片地区是最后的区域,周边的地带已经全都细细的搜索了一遍,这里再找不到的话,那么这些人恐怕是掉到海水之中了,在那样恶劣的天气之下,掉进汹涌澎湃的大海,会是怎样的结果,所有人都想象得到。
“在这里啊,在这片灌木丛里边,他的腿摔折了,快过来啊!”呼声再次传来。烈日下,所有人都被晒得睁不开眼,但是却都努力的用手挡住阳光极目远眺,总算是找到了那个方位。
“加把劲儿,将他抬出去,他这些天是怎么过来的?你看这地上一道道的痕迹,他居然在摔折腿之后还爬行了这么远!”看着地上的痕迹,搜寻队的人对这个已经半昏迷状态的人感到惊讶。
“你瞧,这丛灌木上面结了这些果子……他是靠这些青涩的果实挺过来的!”弄清楚了之后,这些士兵更是佩服起来,他们自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是不是做得到?没有人知道答案,只是在心中对这个不过是一个普通百姓的人感到钦佩。
一行人小心翼翼的将这个人抬了起来,因为挪动牵扯到了他腿上的伤口,这个处于半昏迷状态的百姓眉头微微蹙起,一张黝黑的脸庞也是微微抽搐,冷汗在额头上冒出,渐渐地淌成了一条线。只是已经昏厥的他却是没有痛呼出声。士兵们将他抬了出来之后,立即就有郎中上前诊治。(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 断言
长安城的城墙还是那般的高耸,巍峨的像是太古神山,初升的朝阳洒下的橘黄色光芒给整个城池披上了一件霞帔,在这盛夏的清晨有着久违的凉爽。阳光洒在清晨的宫城之中,如同一道道的金黄色的神剑,刺破了重重的迷雾,大唐最高的权力中心,李二处理政事的立政殿 显露在阳光之下。朝臣分列两边,金黄色的台阶,金黄色的龙椅,一身衮服金线织就,一条咆哮九天的神龙栩栩如生。头戴山河冠,脚踏祥云靴。李二身前三缕长须显尽无限威严。一双狭长的眸子闪烁着洞彻世间万物的神光。
“诸位爱卿,今日收到奏报,河北道沧州遭受了强大的台风袭击,席卷千里百姓受灾严重,伤亡近万人,沧州刺史李宽私自打开了沧州的官仓,放粮救济灾民,诸卿觉得此事如何处置?”李二端坐在宝座之上,环视周遭这些穿红挂紫的官员,一双虎目似乎要看穿他们的所有心思。让这些大臣全都战战兢兢的,在这一刹那竟然让这个大殿之上鸦雀无声。
“陛下,此事微臣以为,沧州刺史李宽做的没有错,我大唐从立国之初就定下以仁孝立国,所以沧州刺史这样做全然符合大唐的立国之本,百姓受灾,官府定然要救助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楚王殿下此举定然能让沧州百姓感受到我大唐朝廷对他们的关怀,从此更加真心的拥护朝廷的统治!”一个身着绯袍的官员在朝臣之中最为靠后的地方迈步出列,然后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陛下,老臣不敢苟同!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论是何等的情有可原。但是在律法面前一律平等,要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就可以将自己的行为凌驾于国法之上。那么国将不国!先例一开,后来者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将自己的行为绑架在百姓的疾苦之上,损毁朝廷的利益!所以,老臣以为,此事虽然出发点是出于好意,可是方法却是不可取的,一定要予以重罚,让后人有一个血淋淋的教训,这样才能让大唐彻底的摆脱这种绑架民意的不良风气。从而让之后的官员有所警惕,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站出来的是长孙无忌,这个老狐狸,在这个时候开始发难。最近他长孙家是处于多事之秋,不管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私底下,都会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们一家子,他不得不找一个着力点将众人的视线转移一下,方便他做一些动作。
“陛下,此时不可啊!楚王出任沧州刺史不过半年。其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沧州地区没有再出现以前那样到处都是匪患的恶劣的环境,百姓安居乐业。甚至他们还向关中地区输送了无数的海中的食材,更有那雪白的海盐,这些东西都是楚王殿下做出来的功绩。这样的能力,老臣都自愧不如。而且这一次楚王殿下的出发点是就近及时的救济百姓。所以事急从权的情况下这么做似乎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事情。要是这样做出惩处,那么将来谁还会为了百姓做这些事情?心怀百姓。为了数千人的性命,救下了无数人,居然还要受到惩处,那么将来谁还会这么做?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就将寒了无数一心为民的官员的心啊!”另一位老臣走出了朝班大声地为李宽辩解,花白的胡须在胸前微微飘动,头上的稀疏的头发也梳理的整整齐齐,整个人显得格外的正经。这位也是李二手下的名臣——房玄龄。
这一次是这两个老臣子无数次的相互辩驳之中的一次,他们从最开始辅佐李二的时候开始,时常都会出现这样的场面。李二也不问不问,甚至乐在其中,因为他们虽然争吵的厉害,可是都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这样的臣子,作为君王又有谁会苛责?而且集思广益的出来的解决方案也会更加的合理,就如同现在,一个维护律法的威严,一个维护人心的安定,李二要做的就是从中找寻到一个平衡点,然后作出判决就行了。
只是这一次,李二却是没有寻找什么平衡点,因为现在李二心中只想着那一句话,随着李宽的奏折一起送到他的手中的那一封信里边的一句话:楚王造出数十艘战船,似乎有出海的打算。
这么一句话,却让李二心中泛起了嘀咕,从一开始他就在心中一直有着一种顾忌,随着这些年李宽的表现这种隐隐地忌惮已经让他心中憋闷的很现在得知李宽准备出海,结合这些年的猜测与推论,他感到非常的烦躁。因为他觉得李宽准备出海是要去他的那个神秘的师门了,哪怕他是自己的儿子,但是关乎到这些大动荡,大利益的事情李二还是不敢全然相信那个十六岁的少年。所以他现在心中不知不觉得就站在了长孙无忌这一边,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暂缓李宽的脚步,甚至阻挡他与那个玩神秘的科学家的联系。让自己再有一些时间准备,以策万全,否则他的心中始终会不踏实。
“沧州刺史李宽,私放官仓,虽因忧心百姓,但是却也是国法难容,着人前往沧州传朕旨意:楚王李宽贬为沧州别驾,无朕旨意不得擅离职守!违者重责不饶!”李二冷声说道,将李宽那个刺史的职位摘了去,这样他就不再是那个地方的土霸王了,在派过去一个强势的和他不怎么对付的刺史压在他的头上,既不过分的排挤,也不刻意的奉承,这样的话就能将李宽给困在沧州,李二对李宽的了解还是非常的深入,至少他知道,只要将李宽身边的那两个女眷给留住,那么李宽就跑不掉,因为他的性格就决定了这样的结果。
“陛下,不可啊,这样一来天下人何人还敢为百姓谋福祉?这样下去,除了勋贵阶级越来越强大之外,百姓将会越来越对朝廷失望的!”房玄龄此时已经是口不择言了,他的主张是以百姓为本,这一点也是一直以来深得李二的支持的,可是这一次却反常的没有任何结果,圣上旗帜分明的支持长孙无忌,这一点大大的出乎了房玄龄的意料,在他看来,至少也是各打五十大板的事情,却变成了一方只打二十,另一边却打了八十。
“房爱卿,此事朕意已决,切勿再说!”李二再一次驳回了房玄龄的申述,现在不是百姓是谁,君王是舟的辩论,而是怎样拖住李宽那小子的脚步,不让他那么快的出海,与那个神秘的科学家有实质性的接触。
“臣,告退!”房玄龄在李二别有深意的眼光和长孙无忌一脸的笑意之中退回了朝臣之列,然后闭口不言了。李二和长孙无忌也舒了一口气。
朝会结束,长孙无忌被李二留下来了:“辅机啊,你可知道这一次为何朕会这样的支持你?”李二也知道长孙无忌此时正在纳闷,于是先问道。
“老臣不知!”长孙无忌躬身回答,他确实是不知道,本想着借着这个机会将众人的视线从长孙家吸引过去,没想到效果这么好,这一次不仅仅是既定的转移视线的目标达成,居然还意外的收获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李宽那小子要吃苦头了!一想起这些年或是阴差阳错,或是蓄意已久,这位楚王殿下已经让长孙家吃了不少亏,这一次总算是出了一口闷气。
“朕这个儿子,现在想要结茧化蝶了!”李二一脸凝重的说道。这一句话让长孙无忌感到一阵的紧张,因为许久没有见到李二如此的慎重的说话了,这些年来随着大唐帝国的蒸蒸日上,李二身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