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伪君子-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侯爷……刘瑾党羽兵部尚书刘宇被拿入诏狱后,兵部尚书一职空缺下来,侯爷前日拜访李东阳大学士,提名兵部左侍郎严嵩升为兵部尚书,据说……被李大学士驳了?”丁顺小心翼翼道。

秦堪哼了哼,道:“不仅驳了,李东阳还把本侯教训了

一通,说什么结党是为亡国之道,刘瑾的下场即在眼前,他问我是否要当第二个刘瑾……”

丁顺等人顿时怒发冲冠:“好个不识好歹的老东西!咱们缉查刘瑾党羽侯爷还为他说过好话,让厂卫将他为刘瑾写贺寿辞一事揭过去,否则咱们拿捏着贺寿辞不放够这老东西喝一壶的,没想到他居然恩将仇报,真当咱们锦衣卫吃斋念佛的么?侯爷,属下请命,将李东阳那老家伙拿下诏狱,刘瑾犯的可是谋反罪,李东阳跟这事牵连上,不死也得扒层皮!”

秦堪睨他一眼,道:“你那么激动干嘛?李东阳有他的考虑,说的也是老成谋国之言,再说严嵩今年连三十岁都不到,任兵部尚书确实有点离谱,官场上这叫幸进,李东阳驳我的提议很正常。”

丁顺一呆:“侯爷的意思是……这事儿不怪李东阳?”

秦堪哼道:“我说过不怪他吗?本侯难得张一回嘴为人求官,话刚出口就被人堵了回去,你觉得本侯心里舒服?”

丁顺不愧是跟随秦堪多年的亲信,闻言立马恶狠狠道:“侯爷想如何整治李东阳尽管吩咐,属下为侯爷分忧!”

李二和常凤连连点头应是。

秦堪逗弄着小秦乐的下巴,慢条斯理道:“话不可乱说,人家是内阁大学士,我怎敢整治他?内阁平叛人选还没出来,且先等着结果吧,……李东阳的儿子李兆先不是把保国公孙女的肚子弄大了么?后来事情是怎么解决的?”

“李兆先本已娶妻,保国公自然也不能让人休了正妻娶他的孙女,否则会被士林活活骂死,然而他的孙女肚子已经大了,而且满朝文武都知道了这桩风流韵事,国公府的脸面早丢得干干净净,保国公还能怎么办,只好捏着鼻子让孙女嫁给李家做个平妻了……”

丁顺笑了笑,又道:“不过李东阳也吃了大亏,据说李兆先娶保国公孙女那天,朱老公爷一肚子火气没顺,当着许多宾客的面逼着李东阳管他叫叔,李东阳差点哭出来,可不叫还不行,从辈分来论,李东阳还真得这么叫,当时那个场景,李东阳算是丢人丢大发了……”

秦堪噗嗤一笑,脸色古怪道:“朱老公爷够损的啊……本侯听说李兆先是个风流人物,经常在青楼眠花宿柳流连忘返,娶了保国公孙女后有没有收敛一点?”

“依然如故,李兆先可不是吃素的,否则当初也不会主动勾搭保国公的孙女了,这小子成亲没闲几天又经常往青楼跑……”

秦堪眼睛眨了眨,坏主意又来了:“丁顺,你去跟东厂戴义打声招呼,让他在李兆先逛青楼时命番子冲进去逮人,就说是搜捕犯人,最好将李兆先光溜溜的堵在床上……”

丁顺立马心领神会,举一反三道:“……然后叫番子牵着光溜溜的李兆先游街,游街时顺便不小心经过保国公府……”

秦堪转身抱着小秦乐晃悠着走远,一边走一边喃喃道:“这些叔叔们太坏了,小乐乐长大以后少跟他们接近知道不?咱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绝不可误交匪类……”

第534章 叛乱根源

内阁三位大学士被朱厚照召进豹房,君臣足足在豹房商议了两个时辰才出来。

大学士离开豹房后,一名小宦官匆匆赶往侯府,奉陛下诏命,宣秦堪入豹房。

秦堪坐在家里苦笑。

果然找上他了,躲都躲不开,看来朱厚照和内阁三位大学士们的意见达成了一致,否则不可能这么快宣他入豹房。

换上蟒袍纱冠,秦堪乘着马车进城入豹房。

走进豹房寝宫,里面传来稀里哗啦的洗牌声,秦堪发明的麻将又深深地吸引了朱厚照,如今朱厚照除了每天喂老虎豹子和看杂耍,剩下的最大爱好便是打麻将,叫上三名太监玩得不亦乐乎,当然,“不亦乐乎”的前提是朱厚照手风很顺,胡牌次数比较多,否则玩牌时的气氛就不是“不亦乐乎”,而是“电闪雷鸣”了。

秦堪走到寝宫门前,守在门口的值日宦官自然熟识秦堪,于是朝他友善地笑了笑,微微躬身伸手请他入内。

走进寝宫,秦堪便感到一股低气压迎面而来,殿内很安静,只有偶尔的麻将与桌子的碰撞声,朱厚照龙袍的前襟完全松开,一脸通红地注视着桌子,眼中喷出骇人的杀气,张永,谷大用,戴义三人坐在一起,跟朱厚照杀气腾腾的模样完全相反的是,三人一头冷汗,面色苍白,摸牌的手都仿佛在微微发抖,一副被逼良为娼的样子。

秦堪暗暗叹了口气。

很显然,今日朱厚照手风不顺,烂到极点的牌品开始发威了。

殿内四人的注意力全在牌桌上,浑然不觉秦堪走了进来,秦堪也不吱声儿,一直静静地站在不远处。

“出牌啊!年纪大了抬不起手了是吗?”朱厚照凶神恶煞瞪着张永。

张永如今虽已继刘瑾之后当上了司礼监掌印,然而在朱厚照面前却还是天家家奴,朱厚照一出声张永便吓得浑身一颤,也不看自己手里什么牌,战战兢兢随手抽了一张牌出来,一边打一边小心瞧着朱厚照的脸色,目光充满了惊恐。

“八……八万……”

“嗯?”朱厚照眼睛瞪得更圆了,目露凶光,显然这张牌很不合他的意。

张永立马将那张牌抽回来,颤声道:“老奴,老奴打错了,应该是……是,二筒?”

朱厚照脸上的怒色瞬间化为喜色:“碰了!”

张永仿佛劫后余生般,僵硬的肩膀很明显地一垮,半瘫软在椅子上,然后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然后……殿内又是一片寂静。

戴义和谷大用面如土色,却用同情的目光看着张永。

良久……

“你傻掉了吗?该你摸牌了!”朱厚照不耐烦地瞪着张永。

“啊?又……又是老奴?”张永又开始冒汗。

“废话,碰下家,轮下家,当然又是你,你是真傻还是假傻?秦堪教你玩牌规矩时你耳朵里面灌水银了吗?”

“老奴……老奴……”张永快哭了,抖抖索索摸了张牌,继续忐忑不安打出去:“六……六筒……可以,还是不可以呢?”

“这个必须可以,胡了!”朱厚照哈哈大笑,将手上的牌推倒后猛地跳到椅子上手舞足蹈。

张永三人长出一口气,非常自觉地掏银子。

秦堪看不下去了,站在不远处幽幽叹了口气。

众人同时扭头,张永三人看到秦堪的目光仿佛陕甘老农盼来了红军,那叫一个东方红太阳升……

“哈,秦堪你终于来了,好好的你叹什么气?”朱厚照赢了一把心情很不错。

秦堪叹道:“臣在可怜张永三位公公,这三位的先祖上辈子一定刨过很多人的祖坟,不行善不积德才落得跟陛下同坐一张牌桌的报应……”

张永的目光顿时如同伯牙遇到了子期,小心地看了朱厚照一眼,低声咕哝道:“这个真有可能……”

朱厚照不满道:“什么话,跟朕打牌不挺好的么?”

扭头瞪着张永三人,朱厚照满面煞气恶狠狠道:“说!跟朕打牌是不是如沐春风?”

“是,是是……”三人忙不迭点头。

秦堪叹道:“陛下直接抄刀抢他们多好,既简单又有效,打牌多浪费光阴……”

张永三人继续点头,显然他们宁愿被朱厚照打劫也不愿陪他打牌。

下了牌桌的朱厚照脾气显然好多了,指着张永三人笑骂道:“都给朕滚蛋吧,朕跟秦堪有事要说。”

张永三人如蒙大赦,忙不迭躬身告退。

※※※

殿内只剩朱厚照和秦堪,朱厚照的脸色渐渐有些阴沉。

“朕今日收到霸州军报,许泰兵败了!”

秦堪抿了抿唇,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次败了,咱们再遣精兵良将平叛便是。”

朱厚照冷笑道:“自朕登基以来,打仗从来都是只败不胜,这可不是兵家常事了,真不知道朕的朝廷都养了些什么废物,那个许泰出征前在朕面前拍着胸脯信誓旦旦说定为朕平了霸州之乱,还一脸自信地立了军令状,结果九万京营将士殆亡两万余,被反贼杀得落花流水,他自己也落荒而逃,朕倒要瞧瞧他回京后有何脸面见朕!”

“陛下,现在重要的不是生气,而是冷静下来好好总结一下教训,认真审视反贼的真正实力,下令兵部调集精兵,户部准备粮草,以图再战反贼,君臣同心,将士用命,何愁反贼不平?”

朱厚照泄气道:“你说得倒容易,瞧瞧如今朝中的大臣们,哪有一丝丝‘君臣同心’的样子,这世上除了你和张永他们,有谁真正跟朕一条心?满朝文武心里除了升官发财还有什么?他们与朕不同心也就罢了,朕想做什么他们不论对错黑白,统统誓死反对。霸州反贼算得什么?若大臣们答应朕御驾亲征,朕三日之内扫平霸州!”

“这个……陛下,太自信了点吧?”

“……十日!”

“……”

秦堪只能选择沉默,这家伙越来越过分了,以前每次见他一股浓郁的昏君味道扑面而来,如今可倒好,昏君味道里还掺了一股子狂妄自大……每年开春告祭太庙的时候,他就没感觉到各代祖宗牌位气得微微颤抖吗?

“许泰兵败后,朕宣内阁大学士入豹房商议平叛,李东阳大学士倒给朕提了个醒儿……”朱厚照注视秦堪,幽幽道:“秦堪啊,霸州之乱恐怕非得由你出马不可了,李东阳告诉朕,霸州造反的那个女反贼头子唐子禾原来是天津白莲教的余孽,在天津与你交过手,后来成了漏网之鱼跑了,由此看来你是她的克星呀,你能败她一次就能败她第二次,再说你出巡过辽东,有领兵布阵的经验,朕数遍满朝文武大臣,唯有你是最合适的平叛人选……”

秦堪苦笑,自己果然猜得分毫不差。

脑海中无端浮现唐子禾那张绝色俏脸,秦堪努力压下心头那一丝丝爱恨难明的情愫,朝朱厚照拱手道:“臣愿为陛下分忧。”

朱厚照喜道:“朕就知道你不会拒绝。这样吧,朕再调十万京营将士予你,你领平叛总兵官之职,苗逵上月从宣府回来掌了御马监。最近一直磨着朕想打仗,朕便派他提督军务。王师以你为首,苗逵为副,朕会嘱咐苗逵,若你二人意见相左之时,以你的意思为准,如何?”

秦堪摇摇头:“陛下,霸州已成气候,平叛颇为艰难,更艰难的是平叛之后民心难聚,不论内战还是外战,真正苦的还是百姓,所以除了领兵剿乱之外,臣还想向陛下讨几道政令……”

朱厚照奇道:“什么政令?”

“陛下,霸州反贼之所以在短短两月之内成了气候,除了反贼首领唐子禾机诈多谋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秦堪定定看着朱厚照,叹道:“陛下,恕臣大胆,霸州官府对百姓欺压太甚了,臣麾下锦衣卫这些日子收集霸州大小消息,桩桩件件皆是百姓被官府逼得家破人亡,特别是霸州的马政,当地官府规定每户人家每年向朝廷缴纳五匹成年壮马,否则拿人下狱,五匹成年壮马,普通百姓家如何养得起?霸州百姓被逼到这一步,已经没了活路,逆首唐子禾和张茂登高一呼,无数百姓景从附逆,导致反军人数短短两月从五千迅速扩张到七万……陛下,苛政猛于虎也,霸州的百姓是被官府生生逼反的呀!”

朱厚照神情怔忪,脸色忽青忽红,沉默许久,恨恨一拍桌子,怒道:“刘瑾,梁洪!都是他们在外面胡作非为坏了朕的名声,朕几时说过要霸州百姓交那么多匹马?杨一清曾在三边推行马政搞得红红火火,却也只定下每户只交两匹成年壮马,更何况这两匹马是直接冲抵徭役的,一本好好的经,全被霸州的狗官们念歪了!”

秦堪叹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臣愿为陛下出征平叛,但臣想求陛下一道圣旨,暂免霸州马政,不仅是马政,一切要向官府交的重税皆免,朝廷户部分拨银子重建城池,招揽商贾,立御史台,知府和厂卫衙门,三权分立互督……陛下,让霸州休养生息几年吧,霸州的百姓再也折腾不起了,否则这次臣平了叛乱,保不齐下次何时霸州又反了。”

第535章 出征在即

施政也好,平叛也好,决定出手之前首先要找到叛乱的根源,军事上的胜利只是治标,根源问题不解决,今日平了叛乱明日又会再叛。

秦堪不喜欢做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须标本兼治一劳永逸,站在客观角度来说,霸州之乱的根源并不在唐子禾,她只是在适当的时机恰到好处地站出来了而已,没有唐子禾霸州照样会乱,吏治不清,马政不罢,霸州之乱只是迟早的事。

“朕给你这道圣旨!”朱厚照答应很爽快。

他不是不通道理的人,他只是爱玩而已,史书里一页页尽说他荒唐叛逆,但从没说过他是残暴不仁之君,弘治皇帝留给他的江山他不能不放在心上。

“秦堪,朕这就发下中旨,授你北直隶督抚,许你临机专断霸州军政之权,主理霸州平乱以及战后代朝廷广布仁政事宜……”朱厚照深深道:“秦堪,一切拜托你了,江山是祖宗留给朕的基业,它不能垮在朕的手里,朕相信你一定旗开得胜。”

“臣遵旨。”

朱厚照好奇道:“十万京营将士由你统领,你打算如何破反贼?”

“臣是这么打算的,大军兵临城下后,臣派人射箭书入城,邀请反贼首领唐子禾出城一会……”

“朕知道了!你想摆鸿门宴,帐外埋伏五百刀斧手,等你摔杯为号……”

“臣不得不向陛下谏言,陛下你要与时俱进啊,这个烂法子自从楚霸王用过一次以后,千百年来人人争相效仿,闹得如今天下人人皆知,一说起敌人邀宴便少不了刀斧手埋伏在外面。更没品位的是,这些千古风流人物抄袭楚霸王的法子也就罢了,连刀斧手的人数都原封不动照搬,不管谁请客都是五百个刀斧手在外面,不多也不少……同样的坑人法子用多了,现在谁还上当?陛下不信的话你叫头猪过来赴宴,看它来不来,猪也怀疑你会不会埋伏了刀斧手打算宰它过年……”

“哈哈哈哈……”朱厚照疯了似的笑起来,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秦堪面无表情斜睨着他,这孩子笑点低到什么程度啊,将来有空编一本前世的网络笑话段子给他,真怀疑自己会不会犯谋害皇帝之罪,这孩子必然会活活笑死……

朱厚照前仰后合笑了许久才渐渐缓过气来,擦着泪花儿笑道:“好吧,鸿门宴过时了,你说说打算怎样对付唐子禾?”

“臣把她邀出来,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好……”秦堪若有深意地看了朱厚照一眼,接着道:“最好能说服逆首唐子禾弃城而降,朝廷王师则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善也。陛下,唐子禾若降了朝廷,陛下如何发落她?”

朱厚照沉吟片刻,缓缓道:“自古降者不杀降者不究,否则杀降不祥,会遭天谴,秦堪你若真能说服逆首唐子禾归降朝廷,朕承诺绝不动她分毫,甚至还可以给她封个女官当当,十王府里住着好几位年长的老公主呢,朕安排她总管十王府……”

朱厚照神秘一笑,道:“这可是肥差呀,朕还是太子时便听说了,公主们住在十王府里,驸马们虽与公主是夫妻,但是按祖制,驸马都必须住在十王府外,驸马若欲跟公主们见一面共享鱼水之欢,私下里给女官的孝敬可不少……”

瞧着朱厚照笑吟吟的模样,秦堪嘴唇嗫嚅几下,终究还是没吱声儿。

有句话真不忍心告诉他,男人享鱼水之欢前先给银子,这跟逛窑子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朱厚照的姑姑甚至姑奶奶们大抵等于被嫖了,真不知道他高兴个什么劲儿……

思维若再延伸一下,让唐子禾总管十王府,岂不是当了老鸨……

秦堪使劲甩甩头,赶走了脑海中这些可怕的想法。

不着调儿的想法赶走了,秦堪心头却分外沉重起来。

以唐子禾的刚烈性格,她……会归降朝廷吗?走到如今这一步,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将战火烧遍了北直隶,河南,山东,就算她想归降,还由得她做主么?

……

该说的都说完了,秦堪正打算告退,忽然想起这位年轻皇帝的感情波折,作为朋友,这个必须问一下的。

“陛下,这几日不知你与那刘良女之间进展……”

原本笑吟吟的朱厚照一听“刘良女”仨字,目光顿时变得幽怨感伤,眼中泫然欲泣,秦堪看得脑子发蒙,耳中甚至依稀听到那惨绝人寰的“二泉映月”的二胡凄凉调……

“臣……告退!”

※※※

离开豹房刚回到侯府,圣旨紧跟着便上门了。

皇帝和内阁达成了一致,平叛主将一事就这样定下。

朝廷机构有效运转起来还是颇为雷厉风行的,没过多久,兵部左侍郎严嵩亲自将兵部开具的调兵公函和虎符送到侯府,同时户部开始紧急调集粮草,北直隶督抚的全副仪仗以及牙牌官印等等,由礼部和吏部官员亲自送上门来,保国公朱晖也派了裨将登门,请山阴侯明日校场点兵选将。

即将出征的消息来不及回内院告诉杜嫣金柳,上门的客人太多,秦堪只好笑脸接待。

侯府偏厅花房内。

送公函和虎符的严嵩一直留在花房没走,秦堪在前堂迎来送往各色官员,办过各种领兵出征的法定手续,这才一脸疲累地走进花房。

穿着绯色官袍的严嵩起身施礼:“侯爷辛苦了。”

秦堪笑着招呼他坐下,不经意地上下打量了严嵩一眼,颇为满意地点点头。

如今的严嵩才二十多岁,一点也不像后世史书里说的那般阴险狡诈,他的眼神很正,仿佛百邪不侵,二十多岁的年纪做到兵部侍郎,升官速度委实神速了,官高而不忘本,尽管如今严嵩已养出了上位者的气度和威势,然而在秦堪面前却一如既往的谦卑有礼,颇识进退分寸,也不枉秦堪提拔他一场。

第536章 开拔霸州

严嵩对秦堪一直是很恭敬的,当初秦堪为救身陷囹圄的岳父,派丁顺暗中收买国子监贡生伺机闹事,那时严嵩便感到他的机会来了。

大明的举子秀才不计其数,能考中进士的百中无一,然而就算考中进士也并不代表一辈子飞黄腾达了,就像前世的高考一样,考上大学并不代表以后一定有一份旱涝保收的好工作,事实上大学毕业后在家待业啃老的年轻人绝不在少数,大明的进士也一样,退休的官员太少,等待上岗的进士又太多,于是导致整个大明的官僚机构太过臃肿,每隔三年的一批新科进士大多数都只能进翰林院当编修。

进去的人多,出来的人少,一个被弄得仿佛便秘似的国家,绝对是不健康的。

当时身为国子监贡生的严嵩很清楚自己的命运,他更清楚欲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于是他主动找上了丁顺,为当时还只是锦衣卫内城千户的秦堪帮了一个小忙。

严嵩知道,一个跟太子交情堪称莫逆的人,绝不仅仅只是个内城千户,秦堪会有更辉煌的前途,跟他结下这份香火情,对自己绝没坏处。

事实证明严嵩赌对了,秦堪日后果然飞黄腾达,当年二人结下的香火情也不负所望发挥了作用,严嵩毫不犹豫投到秦堪帐下,摇旗呐喊也好,为虎作伥也好,总之,严嵩也跟着发达起来,才二十多岁他,赫然已是兵部左侍郎,九卿之位离他咫尺之遥,触手可及。

若没认识秦堪,他严嵩如今会是怎样的景况?大抵现在也只是个翰林编修,翰林院苦熬几年出来,外放到地方做一任知县,运气好或许有生之年可以升任知府,运气不好,恐怕只能在知县任上终老致仕。

花房里静悄悄的,严嵩欠着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神情恭敬,目光平和。

秦堪啜了一口茶,笑道:“惟中久等了,陛下钦点本侯出征平叛,今日委实太忙了些。”

严嵩笑道:“侯爷是我大明砥柱磐石,自是能者多劳,下官无能,只恨不能为侯爷多多分忧。”

秦堪摇摇头:“大家都是熟人,别说得那么好听,本侯只是天生的劳碌命罢了……”

感慨般叹息一声,秦堪苦笑道:“大明缺人才,本侯也缺人才啊。”

严嵩从袖中掏出一份名册递上,笑道:“肯为侯爷分忧的人不少呢,刘瑾倒后朝堂大乱,大臣们惶惶不安,不少人有心投靠侯爷,又担心侯爷家的门槛太高,他们跨不进来,于是很多人求到下官头上,不仅是下官,侯爷的岳丈杜大人恐怕也收到过不少名帖。”

秦堪接过名册凝目看去,喃喃道:“右副都御史史琳,右佥都御史张敷华,工部侍郎曾鉴,刑部侍郎洪钟……”

合上名册,秦堪这一刻忽然发觉自己的势力随着刘瑾的灭亡而徒然膨胀,这可不见得是好事,秦堪跟刘瑾不一样,一朝得志便猖狂的人注定寿命不长,他秦堪如果想百年以后气定神闲躺在床上安然而逝,这个时候最好低调一些,否则下场跟刘瑾没什么两样。

想了想,秦堪将名册递还给严嵩,缓缓道:“本侯出征在即,就不与这几位大人见面了,回头我命丁顺备礼送到他们府上,多谢他们看得起秦某。”

严嵩已非官场新丁,闻言顿时目露欣赏之色:“侯爷激流之中识进退,下官敬佩。”

秦堪摇头苦笑,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