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医匡九合-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些人先前都是流民百姓,应该买不起田吧?”

通过这些天的观察,戈希梦对宋经历也有了一些认识。宋经历与大明朝一般的县太爷不一样譬如那宁远卫经历江成海,那些人对工坊和农场没有丝毫的兴趣。

可是宋经历一来团山堡,便天天跑去团山堡大工坊,而且对于炼钢和提硝之术作出了重大改良。

先前团山堡的硝石乃是通过郑家的船队运来的,现在宋经历弄出了个什么“草木灰结晶法”,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那草木灰最后竟然结晶出了很纯的硝,比日本硝石还要纯。

只是硫磺一项现在还没有办法,依然是靠郑家船队运输而来……

“戈主簿”

听见了宋应星的呼唤,戈希梦立刻将有些跑马的思绪拉了回来,连忙肃容道:“启禀宋经历,张大人对于田地定下的规矩是两成收获上交,其余多出来的都是农民自己的。”

宋应星眼睛一亮,思忖片刻之后,开口问道:“田地产出各有不同,张大人如何确定两成收获?”

戈希梦微微一笑,点点头,解释道:“张大人将田地分为上中下三等,每一等田地都有一个标准的亩产量”

顿了一顿,戈希梦心有余悸地接着道:“为了这标准亩产量,下官和王典史请教了无数老农,最后才定了下来。”

宋应星微微颔首,缓缓地道:“也就是说若是勤劳肯干的人家,超出标准亩产量的话,也只按那固定的产量交纳?而好吃懒做、疏于田间管理之人,有可能交出一半以上的收获?”

戈希梦点头道:“正是如此!”

宋应星略一思索,接着问道:“现在大明朝天灾很大,今年团山堡还好,我查记录去年还闹了雪灾的若有天灾,标准亩产量会减少吧?”

戈希梦看了宋应星一眼,心想道:这位宋经历果真思虑周全,怪不得张大人如此看重于他。

戈希梦开口道:“若有天灾,产量会酌情减少如果天灾严重的话,张大人说一斤粮食都不用交,团山堡还负责赈济呢!当然,这些要看具体情况,张大人自有主张……”

宋应星不住地点头,看来这团山堡还真是世外桃源呐!

两人继续巡视,团山堡的春耕首日,似乎预示着一场社会大变革已经萌芽……

第320章拉拢

辽东巡按张力,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地方官。

巡按乃是代天子巡查地方,说白了也就类似于后世“巡视组”的职责。它并不管理地方民事,故而张力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跑去辽东巡视一圈就算是称职了。

张力目前最大的目标便是为团山堡要到尽可能多的兵员编制。后来周延儒帮忙,温体仁最终不得不同意一万五千人的规模。内阁将团山堡兵额奏报了上去之后,崇祯却留中不发,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本来张力这辽东巡按官职的任务最主要的就是平定团山堡的兵变,可现在崇祯态度不明,张力只能耐心等待。

张力三日前便回了一趟团山堡,处理了两件事情。

一是与团山堡经历宋应星秉烛夜谈,大力支持他在团山堡实行各种科技研究发明,其中最重要的是农业科研。

张力很清楚,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选种育种有过精辟的论述,故而团山堡玉米和土豆改良品种的任务,便已经由宋应星牵头开始着手进行了。

这是一项漫长的过程,也许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才会有所建树。不过以宋应星的能力,少走弯路的话,周期应该会缩短一些。这却也不是造原子弹只要玉米土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升就可以了,张力并不指望一来就什么亩产万斤,改良中的品种,也是可以吃的嘛。

第二件事情是亲自将开春以后山海关运送往广宁卫的军饷粮草押运到锦州城下,这自然是做给祖大寿看,也是做给崇祯看的。

两件事一做完,张力立刻就回到了北京城,并不在团山堡过多停留。

这样一来的话,至少祖大寿的广宁军补给线并没有被“叛军”截断,说明张力的工作起到了成效。

张力不敢有丝毫大意,精心炮制了一封奏折给崇祯呈了上去。奏折中说经过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现在叛军已经同意山海关发往广宁卫的军饷粮草分文不动,眼下团山堡“叛军”正等着朝廷的军饷……

其实说“军饷”那都是扯淡。朝廷和皇上肯定是没有钱的。这不过是张力的一种策略,军饷可以拖欠,但是编制必须定下来粮食和军备物资是不要白不要的。

回到京师之后,崇祯并没有召见张力。朝廷的事情很多。既然建奴没有进攻辽东,兵士们闹饷那是年年都有的事儿,也没什么稀奇。

这日张力约了户部仓储司员外郎陈正操和吏部考功司主事顾有风,来到东江楼吃饭。

东江楼先前就开在红庙酒楼隔壁胡同的街上,口味其实也还不错。奈何名头没有红庙酒楼大,生意一直都不怎么好。

可是最近东江楼突然火爆了起来,以前红庙酒楼的食客尽数都挪了窝原因自然是张大人不去红庙酒楼了,而是来了这里。

京师的官儿多如牛毛,不过能入翰林院马学士法眼的却是凤毛麟角。马学士么,乃是天下读书人所仰视的存在唔,关键是马学士“桃李满天下”,大明朝管学政的官儿,半数出自其门下,而顺天府学政正是马学士的门生!

大明朝的这些秀才相公、举人老爷很多时候那是连温体仁、周延儒这等阁臣也敢非议几句。然则这些人对于学政。那是比对待亲爹亲娘还要恭敬……

东江楼没有什么背景,东家也只是寻常商人而已。对于张力的大驾光临,东家专门叮嘱过掌柜弄了一间贵宾雅间出来接待。

这雅间不收“包厢费”,也不收服务费,菜价还打半价,生怕张大人不常来……

此刻张力便在贵宾雅间中宴请陈正操、顾有风两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席间气氛渐渐活泛了起来。

三人本是同年关系,加之最近张力与他俩走动颇为频繁。友好度直线上升。

闲扯了一会儿京师中的风花雪月之后,话题渐渐拉到了时局上面。

张力乃是外官,不比陈正操和顾有风。这二位是京官,品阶不高却也是可以参加朝议的。所以朝议上的很多内幕消息。张力便是通过他们而得知。

陈正操敬了张力一杯酒之后,叹了口气,将酒杯放下,摇头道:“张兄,眼下朝廷的的注意力完全被流贼高迎祥吸引住了,你那宁远卫之事已经被朝廷抛诸脑后了”

张力微微有些诧异。流贼年前确实闹腾得欢,几乎都快打到宣府了。

然而卢象升的天雄军从北直隶开到了宣府,打了几场歼灭战之后,流贼完全被打蒙了,不敢再北上,而是退回了中原腹地。

张力看了陈正操一眼,撇嘴道:“陈兄,卢兵备不是将流贼赶出宣府了么?怎么,现在又有什么情况?”

陈正操正要说话,急性子的顾有风抢先开口了:“张兄有所不知。那流贼也分好几股,彼此也是貌合神离。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等去年流窜宣府被天雄军击溃以后,便兵分两路。二李往四川,张献忠往湖广……那高迎祥现在正在攻打夔州!”

“闯王”的称呼一直都是高迎祥的,现在李自成自称“闯将”,明显地位不如高迎祥。崇祯九年高迎祥被朝廷抓住杀掉以后,李自成才自称“闯王”。

张力皱了皱眉头,暗自心惊:夔州,也就是后世的重庆若是高迎祥杀入四川的话,那朝廷将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眼下大明朝勉力维持朝廷运作的几大赋税基地,四川绝对算其中之一。小冰河期里四川盆地气候并没有过于寒冷,所以粮食产量还是很高的。

张力看了顾有风一眼,皱眉道:“若是高迎祥打进四川,导致四川糜烂的话,恐怕朝廷的赋税又更加困难了。”

顾有风点了点头,沉声道:“张兄说得没错,正是如此。所以现在朝廷上下一片鸡飞狗跳……”

陈正操立刻将顾有风的话打断:“呃,这话儿也就咱们三人随便说说,顾兄到外面可不要说这个”

顾有风瞥了陈正操一眼,没好气地道:“陈兄当我傻么?!张兄可不是外人!”

张力哈哈一笑,对二人道:“没想到我大明朝也有莫谈国事的这一天啊!在下还以为可以随便说呢!”

顾有风意味深长地看了张力一眼,也笑了起来:“若咱们是秀才、举人,亦或者科道言官,那自然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陈正操皱眉道:“那些人无非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罢了,咱们部堂官,还需要顾虑上面的头头脑脑……”

张力微微颔首,言官自然是随便说啥都没人管。可是陈正操是户部,顾有风是吏部的,却不比言官。

张力很快岔开了话题,问陈正操道:“朝廷对高迎祥入川有什么布置?可是调卢大人前往四川吗?”

张力印象中卢象升并没有去过四川剿贼,然则现在因为自己这个异类的存在,历史已经发生了偏差,也不可太迷信历史。

譬如先前祖大寿突然回京,给自己带来的打击可真就是太过严重,现在若晨和静萍还……

一想到自己的女人,张力不由得心中一痛。不过也就是短短一瞬间,陈正操的一句话将张力的思绪拉了回来。

“朝廷议了许多时日,最终决定派四川石砫宣抚使秦老将军领一万白杆兵驰援夔州……”

秦良玉!

张力心中顿时肃然起敬!

明末将领中让自己肃然起敬的人不超过三人,卢象升算一个,而秦良玉绝对算另一个。

秦良玉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巾帼女将,他丈夫马千乘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抚使,也就是俗称的土司。马千乘死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

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平奢崇明之乱、阻击张献忠等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

崇祯皇帝朱由检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崇祯并不是乾隆,他一辈子没什么闲功夫做诗,然而却为了这位女将做了四首。

国古代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

但是秦良玉不一样!

除去女皇武则天的话,秦良玉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唯一的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记载到史书将相列传里。

《明史o秦良玉传》记载: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明末还有一个叫“良玉”的,那就是大军阀左良玉。

然而左良玉与秦良玉,一男一女,能力形象差了十万八千里!

若秦良玉为男子的话,肯定会坐火箭一样嗖嗖嗖地升官没准南明偏安西南多苟延残喘几十年亦未可知。

毕竟西南多土司,若是秦良玉掌权,永历皇帝也不至于逃往缅甸,最终还被吴三龟从外国捉回来一刀咔擦掉……

张力心情有些激动,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亲眼见一见秦老将军的风采!

第321章知行合一

张力曾经无数次地想过,如何“改造”亦或者说如何“影响”明末无比强大的士大夫阶层。

很多yy文无非就是开几所学堂,猪脚振臂一呼,所有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尽数被洗脑,然后接受什么“民主”、“共和”之类的政治理念。



在历史上绝对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若是从大儒王阳明的“心学”之“知行合一”上来着手阐释的话,一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孔子那一套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不得不说儒学发展到明代,孔子早已被士大夫阶层高高地供了起来不管是高高在上的内阁首辅大人,还是“千里做官只为财”的七品县太爷,既不“爱人”,也不“克己”,“复周公之礼”那更是不可能的事儿,“收礼”还差不多……

这个时代儒学学说影响最深的,乃是朱熹那一套“存天理,灭人欲”。

而正德年间横空出世的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正好与朱熹那一套不太对路。

要解释朱熹与王阳明各自的学说,一二十万字也说不完,只简单地说一说。

朱熹与王阳明的区别其实是在“性即理”与“心即理”上,但这个东西并不玄乎,可以用大白话说清楚。

朱熹讲性即理,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但是我们在生活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许多偏见,包括潜意识里的偏见,比如“我长得不好看”、“我没用”等等,人的全部思想行动由这些前提条件出发,同时产生了许多负面情绪,遮蔽了人的眼睛、影响了人的行动。

这些偏见不是人的本性,不是天理,而是人欲。是习气,朱熹要灭的就是这些东西。他把这些东西看作是人心里的墙,人要努力拆掉自己心里的墙,拆出来的路就是人的本性。就是天理。

简而言之,朱熹是拆迁队的。

王阳明不讲性即理,他讲心即理。他的意思就是,难道我没把墙拆掉,我就一直站在这里拆。别的都不干了吗?

墙是死的,可是人是活的,我们绕着墙走,照样前进。

表面上看,绕着墙走是走弯路,但走起来却更快,因为你一直傻站在那里拆墙,拆掉一面走一段,虽然走的是直路,可是费时费力。事倍功半。那个弯路在王阳明看来才是真正的直路,墙就在那里,你不去撞墙就是了,绕过去跟你拆掉他,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从这面墙前边走到了这面墙后边。

朱熹的观点是,只要我们向前走,我们总会遇到墙;王阳明的观点是,只要我们向前走,我们总会找到路。

朱熹是御用学者,而王阳明和孔孟一样。不迎合政权。

朱子是固定你的思路,把人思想僵化,他的学徒一看便是朱子门人;但王阳明是活学活用,主张解放心性。由心决定,王阳明的门徒一般很难看出。

这却是正对了张力的心思。

因为王阳明的学说,可以有无穷无尽的解释即使最后张力解释成什么“资本主义”、“**”,那也没什么稀奇。不过是披着王阳明“心学”的一张外衣而已!

“外衣”,正是“影响”士大夫阶层最最重要的东西!

而这一切,正是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开始解释。

知行合一么。阳明先生主要是从哲学角度解释,张力需要解释成理论联系实际,搞实业救国那一套!

古代讲究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张力却要逆天改命,引领未来的工业革命!

当然,这一切现在说都还太早太早,张力需要慢慢地给陈正操和顾有风一步一步地洗脑。

张力看了二人一眼,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若是这二位饱读圣贤书之人被自己“忽悠”成功的话,以后推行工业立国阻力就会小很多了……

然则,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慢慢来。

张力看了陈正操和顾有风一眼,缓缓地道:“在下在团山堡所作所为,正是为了推行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理念!而眼下团山堡的新政初具规模,正蒸蒸日上之时,在下突然被小人陷害……”

不等陈顾二人反应过来,张力接着又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团山堡新政,在下受点委屈前去求那周延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顿了一顿,张力又道:“周延儒是什么人,在下又岂会不知?”

张力也不是傻子,用辽东诡异战局助力周延儒复起之事,自然是不可能跟陈顾二人说的,毕竟事关机密嘛……现在也不能百分之百断定陈顾二人就会与自己一条心,还是留个心眼比较好。

至于说以后,张力是很有信心将陈顾二人转为“自己人”的!

陈正操听得肃然起敬,他站起身来,对着张力躬身长揖,朗声道:“张兄大才,莫非有意于做第二个阳明先生?”

顾有风也有些激动,讷讷地道:“张兄要将阳明先生的心学发扬广大?效法孟子发扬孔圣人的儒家学说?孔孟孔孟,没有孟子的发扬光大,孔圣人的学说也不可能世人皆知!”

张力眼睛深邃了起来,沉吟良久之后,也站了起来。

张力脸色微微有些潮红,看了陈顾二人一眼,朗声道:“昔年前宋张子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话是北宋大儒张载所说的名言,张力拿过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也不为过。

顿了一顿,张力接着道:“所谓圣贤,我等又岂可妄议?不过以在下思之,能做到张子所说的四句话,才是真正的圣贤!”

陈正操抚掌道:“好!好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顾有风一时间也有些心潮澎湃,他人比较耿直,不是特别擅长言辞,整个人怔怔地发起呆来显然被张力的话深深地触动了。

一旁的陈正操则不然,他心思比顾有风活泛一些,此刻对张力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陈正操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这尼玛跟着张力一起混,他以后落个“圣贤”的美称,自己岂不是也会名垂千古?!

有的人看重名,有的人看重利,实则都是一回事。有名自然就有利,而在读书人这个阶层来说,“名”的诱惑显然高出了“利”!

张力抛出这么一个可以“扬名立万”,没准以后还会“名垂千古”的“发扬阳明先生学说”的杀手锏出来,顾有风自不必说,就连城府颇深的陈正操也动容了!

是啊,东林党人蝇营狗苟,明争暗斗一辈子,无非就为“名利”二字罢了!

不过东林党人恐怕多半在史书上留下的不是什么美名,而是恶名,又岂可与张力这种“名”相提并论?

这一天的东江楼贵宾雅间之中,张力和陈正操、顾有风二人“畅谈人生”的同时,隐隐将二人纳入了自己的体系唔,追随张力投身于实现“知行合一”的理想嘛!

……

沈阳城最后的一场春雪已经过去了约摸半个多月,城中柳树冒出了新枝,看起来冬天已经过去了。

崇政殿内,金国大汗黄台吉脸色有些阴沉,正低头思索着什么要紧的事儿。

殿下躬身而立的范文程,心里颇有些惴惴不安,整个后背都已经湿透了

虽然崇政殿内还摆放着炭炉,可现在只是春天,终究不是盛夏酷暑时节可比,范文程心中的恐惧可想而知!

黄台吉重重地叹了口气,范文程立刻“抖擞精神”,将腰杆弯成了九十度直角……

范文程心里恶狠狠地诅咒起祖大寿,到最后甚至诅咒起宁远卫团山堡的那些“叛军”来!

妈的,就不能多闹腾一会,再坚持个把月么?

闹饷这么快就被抚定了?

真是一群没用的东西……

范文程偷偷看了黄台吉一眼,见他依然还在沉思,不由得有些纳闷:大汗都小半个时辰不说话了,难道是在琢磨“兵书”《三国演义》里面有没有应对之策?

范文程撇了撇嘴,思绪飘得有些远了

就在数日之前,广宁卫传来了消息,好像宁远卫“叛军”被明国朝廷抚平了唔,应该是了,从山海关运到锦州城的补给源源不断地运入城中。

当时汉八旗主帅李永芳还想偷袭一番,结果祖大寿以重炮封锁,汉八旗无法接近锦州城池。

毕竟先前汉八旗出阵也只是作为疑兵之计,并没有带攻城车等等重型攻城掩护器械,光靠人命去填大炮,即使是汉八旗,大汗也舍不得让他们白白去送死。

所以大汗得到消息以后,立刻下了决断撤军!

卖糕的!

当初是自己献的“疑兵之计”,现在反倒弄成虚耗钱粮,徒劳无功了这,这又怎么解释?

范文程倒吸一口凉气,顿时觉得“女真诸葛亮”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眼下可不就是么?

这尼玛一个不小心,本官在大汗心中的形象可就要大打折扣了……

第321章知行合一

张力曾经无数次地想过,如何“改造”亦或者说如何“影响”明末无比强大的士大夫阶层。

很多yy文无非就是开几所学堂,猪脚振臂一呼,所有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尽数被洗脑,然后接受什么“民主”、“共和”之类的政治理念。



在历史上绝对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若是从大儒王阳明的“心学”之“知行合一”上来着手阐释的话,一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孔子那一套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不得不说儒学发展到明代,孔子早已被士大夫阶层高高地供了起来不管是高高在上的内阁首辅大人,还是“千里做官只为财”的七品县太爷,既不“爱人”,也不“克己”,“复周公之礼”那更是不可能的事儿,“收礼”还差不多……

这个时代儒学学说影响最深的,乃是朱熹那一套“存天理,灭人欲”。

而正德年间横空出世的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正好与朱熹那一套不太对路。

要解释朱熹与王阳明各自的学说,一二十万字也说不完,只简单地说一说。

朱熹与王阳明的区别其实是在“性即理”与“心即理”上,但这个东西并不玄乎,可以用大白话说清楚。

朱熹讲性即理,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但是我们在生活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许多偏见,包括潜意识里的偏见,比如“我长得不好看”、“我没用”等等,人的全部思想行动由这些前提条件出发,同时产生了许多负面情绪,遮蔽了人的眼睛、影响了人的行动。

这些偏见不是人的本性,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