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医匡九合-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提条件出发,同时产生了许多负面情绪,遮蔽了人的眼睛、影响了人的行动。
这些偏见不是人的本性,不是天理,而是人欲。是习气,朱熹要灭的就是这些东西。他把这些东西看作是人心里的墙,人要努力拆掉自己心里的墙,拆出来的路就是人的本性。就是天理。
简而言之,朱熹是拆迁队的。
王阳明不讲性即理,他讲心即理。他的意思就是,难道我没把墙拆掉,我就一直站在这里拆。别的都不干了吗?
墙是死的,可是人是活的,我们绕着墙走,照样前进。
表面上看,绕着墙走是走弯路,但走起来却更快,因为你一直傻站在那里拆墙,拆掉一面走一段,虽然走的是直路,可是费时费力。事倍功半。那个弯路在王阳明看来才是真正的直路,墙就在那里,你不去撞墙就是了,绕过去跟你拆掉他,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从这面墙前边走到了这面墙后边。
朱熹的观点是,只要我们向前走,我们总会遇到墙;王阳明的观点是,只要我们向前走,我们总会找到路。
朱熹是御用学者,而王阳明和孔孟一样。不迎合政权。
朱子是固定你的思路,把人思想僵化,他的学徒一看便是朱子门人;但王阳明是活学活用,主张解放心性。由心决定,王阳明的门徒一般很难看出。
这却是正对了张力的心思。
因为王阳明的学说,可以有无穷无尽的解释即使最后张力解释成什么“资本主义”、“**”,那也没什么稀奇。不过是披着王阳明“心学”的一张外衣而已!
“外衣”,正是“影响”士大夫阶层最最重要的东西!
而这一切,正是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开始解释。
知行合一么。阳明先生主要是从哲学角度解释,张力需要解释成理论联系实际,搞实业救国那一套!
古代讲究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张力却要逆天改命,引领未来的工业革命!
当然,这一切现在说都还太早太早,张力需要慢慢地给陈正操和顾有风一步一步地洗脑。
张力看了二人一眼,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若是这二位饱读圣贤书之人被自己“忽悠”成功的话,以后推行工业立国阻力就会小很多了……
然则,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慢慢来。
张力看了陈正操和顾有风一眼,缓缓地道:“在下在团山堡所作所为,正是为了推行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理念!而眼下团山堡的新政初具规模,正蒸蒸日上之时,在下突然被小人陷害……”
不等陈顾二人反应过来,张力接着又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团山堡新政,在下受点委屈前去求那周延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顿了一顿,张力又道:“周延儒是什么人,在下又岂会不知?”
张力也不是傻子,用辽东诡异战局助力周延儒复起之事,自然是不可能跟陈顾二人说的,毕竟事关机密嘛……现在也不能百分之百断定陈顾二人就会与自己一条心,还是留个心眼比较好。
至于说以后,张力是很有信心将陈顾二人转为“自己人”的!
陈正操听得肃然起敬,他站起身来,对着张力躬身长揖,朗声道:“张兄大才,莫非有意于做第二个阳明先生?”
顾有风也有些激动,讷讷地道:“张兄要将阳明先生的心学发扬广大?效法孟子发扬孔圣人的儒家学说?孔孟孔孟,没有孟子的发扬光大,孔圣人的学说也不可能世人皆知!”
张力眼睛深邃了起来,沉吟良久之后,也站了起来。
张力脸色微微有些潮红,看了陈顾二人一眼,朗声道:“昔年前宋张子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话是北宋大儒张载所说的名言,张力拿过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也不为过。
顿了一顿,张力接着道:“所谓圣贤,我等又岂可妄议?不过以在下思之,能做到张子所说的四句话,才是真正的圣贤!”
陈正操抚掌道:“好!好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顾有风一时间也有些心潮澎湃,他人比较耿直,不是特别擅长言辞,整个人怔怔地发起呆来显然被张力的话深深地触动了。
一旁的陈正操则不然,他心思比顾有风活泛一些,此刻对张力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陈正操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这尼玛跟着张力一起混,他以后落个“圣贤”的美称,自己岂不是也会名垂千古?!
有的人看重名,有的人看重利,实则都是一回事。有名自然就有利,而在读书人这个阶层来说,“名”的诱惑显然高出了“利”!
张力抛出这么一个可以“扬名立万”,没准以后还会“名垂千古”的“发扬阳明先生学说”的杀手锏出来,顾有风自不必说,就连城府颇深的陈正操也动容了!
是啊,东林党人蝇营狗苟,明争暗斗一辈子,无非就为“名利”二字罢了!
不过东林党人恐怕多半在史书上留下的不是什么美名,而是恶名,又岂可与张力这种“名”相提并论?
这一天的东江楼贵宾雅间之中,张力和陈正操、顾有风二人“畅谈人生”的同时,隐隐将二人纳入了自己的体系唔,追随张力投身于实现“知行合一”的理想嘛!
……
沈阳城最后的一场春雪已经过去了约摸半个多月,城中柳树冒出了新枝,看起来冬天已经过去了。
崇政殿内,金国大汗黄台吉脸色有些阴沉,正低头思索着什么要紧的事儿。
殿下躬身而立的范文程,心里颇有些惴惴不安,整个后背都已经湿透了
虽然崇政殿内还摆放着炭炉,可现在只是春天,终究不是盛夏酷暑时节可比,范文程心中的恐惧可想而知!
黄台吉重重地叹了口气,范文程立刻“抖擞精神”,将腰杆弯成了九十度直角……
范文程心里恶狠狠地诅咒起祖大寿,到最后甚至诅咒起宁远卫团山堡的那些“叛军”来!
妈的,就不能多闹腾一会,再坚持个把月么?
闹饷这么快就被抚定了?
真是一群没用的东西……
范文程偷偷看了黄台吉一眼,见他依然还在沉思,不由得有些纳闷:大汗都小半个时辰不说话了,难道是在琢磨“兵书”《三国演义》里面有没有应对之策?
范文程撇了撇嘴,思绪飘得有些远了
就在数日之前,广宁卫传来了消息,好像宁远卫“叛军”被明国朝廷抚平了唔,应该是了,从山海关运到锦州城的补给源源不断地运入城中。
当时汉八旗主帅李永芳还想偷袭一番,结果祖大寿以重炮封锁,汉八旗无法接近锦州城池。
毕竟先前汉八旗出阵也只是作为疑兵之计,并没有带攻城车等等重型攻城掩护器械,光靠人命去填大炮,即使是汉八旗,大汗也舍不得让他们白白去送死。
所以大汗得到消息以后,立刻下了决断撤军!
卖糕的!
当初是自己献的“疑兵之计”,现在反倒弄成虚耗钱粮,徒劳无功了这,这又怎么解释?
范文程倒吸一口凉气,顿时觉得“女真诸葛亮”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眼下可不就是么?
这尼玛一个不小心,本官在大汗心中的形象可就要大打折扣了……
第323章明国无大将一♂
就在范文程患得患失之际,金国大汗黄台吉终于开口了:“范先生,现在祖大寿将那宁远卫的兵变平息了,看来咱们的疑兵之计并未达到预料中的效果……”
范文程一脸恭敬之色,上前了两步,朗声道:“启禀陛下,那宁远卫的兵变被明狗平息,确实有些出人意料。这事儿恐怕朱由检那小子也是狗急跳墙,应该是发的内帑平叛……”
自从范文程投降以后,对明朝皇帝的称呼就不那么恭敬了连“崇祯”都不称呼,而是直呼朱由检的名字,也算是在黄台吉面前表明自己的“忠心”。
须知道,在古代直呼皇帝其名的,那可是灭门之罪!
黄台吉眉头紧皱了起来,沉吟片刻,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范先生,你先前分析明国形势之时,不是说明国朝廷已经无饷可发了么?”
范文程头上立刻冒出了黄豆大的汗珠,整个人微微有些发抖,显然吓得不清。
自己为了巩固在大汗黄台吉心中“金国第一谋士”的地位,经常给黄台吉分析明国形势,“指点江山”……
那明国的积弊自己看得透透的,朝廷越来越没钱,而官绅阶级却越来越富。
一想到明国当官的个个富得流油,范文程就恨得牙痒痒的
十多年前那沈阳的学政也是瞎了狗眼,自己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八股文试卷居然给判了个最末一等,害得自己在明朝捞不着官儿当!
尼玛,现在找鞑子认贼作父也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我容易么?
“范先生……”
黄台吉对范文程的“走神”有些不满,低低地呼唤了一声。
范文程赶紧收敛起心思,一脸谦恭地道:“陛下,明国朝廷确实缺钱。他们的赋税很大一部分都填到了辽东这个无底洞中,这次平息宁远兵变,奴才认为肯定是朱由检发了内帑!”
“内帑?”黄台吉微微皱眉,他也知道这“内帑”就是崇祯皇帝的私房钱。
若是崇祯皇帝发私房钱作为军饷。那也怪不得范先生了……
一想到此,黄台吉神色缓和了几分。他略微沉吟了片刻,开口问范文程道:“范先生,现在辽东已经没有可乘之机了……计将安出?”
范文程干咳了一声。朗声应道:“陛下,辽东的广宁卫和宁远卫现在不过是几座孤城耳!”
“孤城?”
黄台吉细细咀嚼着范文程的话,似乎有所领悟。
摆明了广宁卫的锦州城和宁远卫的宁远城都是乌龟壳,怎么咬也咬不动。
黄台吉忽然想起了“兵书”《三国演义》中曹孟德说汉中的桥段,“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关键是宁远卫和广宁卫这条狭长的地带死死扼守着金国南下的道路,而最南边还有一道山海关,那可是号称“天下第一关”的雄关要塞。
黄台吉的“忧患”意识还是很不错的,并不像一般八旗旗主那样,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现在金国看似风光无限,其实也危机四伏。若是再打不开局面,等那明国若是有贤君良臣在位的话,没准几年功夫就能缓过劲来!
蒙古人和朝鲜人都是墙头草,哪边实力强就投靠哪边,这些人压根也靠不住。
反倒是汉八旗这两年打仗挺卖命的。奋勇杀敌,个个争先,他们做梦都想抬旗也就是入了旗籍,成为女真人……
一时间黄台吉的思绪飘得有些远了……
历史上“皇太极”的庙号是清太宗,与奴儿哈赤的庙号清太祖一样一般一个王朝的所谓的太祖太宗那都是相当牛叉的。
实际这二位都享了后人的福,乾隆编《四库全书》的时候,不光封禁了很多书,也恶意篡改了很多历史。
先说奴儿哈赤,这位从一个小部落酋长一路披荆斩棘,最后成立了金国。定都沈阳,不得不承认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但是
金国也不过是个割据政权而已,还不是割据汉人的传统势力范围关内腹地,只是割据辽东。
历史上各朝各代末期割据的诸侯数不胜数。奴儿哈赤也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他有一些能力,但与历史上辽国的太祖耶律阿保机,正牌子金国的太祖完颜阿骨打,甚至后来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那是完全比不过的。
耶律阿保机虽说没有打下幽州城,但是辽国占有整个辽东不说。国土面积西边到了新疆阿尔泰山,北边到了外蒙古肯特山。
而完颜阿骨打是打下了北京城的,至于成吉思汗这位还需要与奴儿哈赤比么?
而奴儿哈赤一直到死连辽东都还没彻底统一
他的儿子黄台吉亦是如此,即使到了崇祯末年松山决战打败洪承畴之后,吴三龟还占据着宁远卫城恶心他。
奴儿哈赤和黄台吉都是有能力的人,至少比崇祯强很多,但也不必太过于拔高
螨清遗老遗少修的《清史稿》说奴儿哈赤“天赐智勇,神武绝伦”,这尼玛成吉思汗估计要从坟里爬出来与他拼命。又说他“比于岐、丰,无多让焉”,这是说奴儿哈赤比周文王、周武王一点也不逊色!
周文王是割据诸侯不错,可人家写出了《周易》;周武王自不必说,那可就不是小小的割据诸侯王了!
奴儿哈赤终其一生,也不过一个割据诸侯罢了。他生前的最后一战宁锦之战,还被圆嘟嘟的红夷大炮教做人,惨败而归,估计死得那是相当憋屈……
黄台吉军事手段不如其父,政治手段却要老辣得多譬如他对范文程这等甘心做二鞑子之人,那还是相当礼遇的。
黄台吉看了范文程一眼,有些不甘心地道:“范先生,宁远和锦州犹如鸡肋……唉!若是天降大火,将那两座坚城烧个精光就好了!”
范文程偷偷地瞥了黄台吉一眼,心道:宁远和锦州就算陛下您祝融附体,一把火烧光的话南边还有个“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等着您呐!
其实范文程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故而也只是短短一瞬间,他就开口了:“启禀陛下,臣有一良策……”
“良策?!”黄台吉眼露精光,立刻站了起来,接着道:“先生请讲!”
范文程原本手已经拿到下巴前想捋捋胡须来着,结果猛地想起绝不可在陛下面前失礼,于是将手悻悻地放了回去。
干咳一嗓子掩饰住自己的尴尬以后,范文程朗声道:“陛下还记得崇祯二年啊,呸!”范文程立刻扇了自己一个耳光,连忙纠正道:“天聪三年陛下还记得天聪三年的事儿吗?”
黄台吉先听见范文程竟然脱口而出“敌国”的年号,脸顿时拉了下来。后来见他自扇耳光,呵斥声到了嘴边又生生地忍住了。
黄台吉立刻思绪拉到了天聪三年是的,八旗勇士们第一次进入大明腹地的那一年!
范文程眼见黄台吉已经跟上了自己的思路,立刻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扯起嗓门高声道:“奴才请陛下从宣府、大同杀入明国腹地!”
历史上满清或者说后金一共五次入寇大明,分别是崇祯二年、七年、九年、十一年和十五年。
原本按照历史发展,黄台吉将会在明年也就是崇祯七年才会绕道朵颜卫入关,可是现在形势逼迫他不得不提前一年入关,原因是
“启禀陛下,去年整整一个冬天,晋商没有一车粮食铁器运到沈阳,咱们急需补给呀!”
范文程这一句话才是重点,直中要害。
小冰河期大明北方日子很难过,在更靠北边的后金国,那日子是更加难过了。
去年冬天沈阳下了暴雪,牛羊死伤无数,金国目前的情况已经到了非劫掠不足以维持的地步了。
晋商对于金国的重要性,竟然如此之重要!
黄台吉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沉声道:“先前晋商范永斗曾经呈上书信,说是宁远卫军对他们发往沈阳的车队全数剿灭这事儿范先生你怎么看?”
范文程对晋商范永斗有着天然的好感,大家都是为金国做事,而且正所谓一笔写不出两个范字嘛!
先前他也没少帮范永斗说好话,后来还侧面了解到,那个劫掠晋商的宁远卫官儿好像是宁远巡抚,手下有一支万余人的军队叫做团山军的。
范文程现在还跪在地上,黄台吉一直没有想到这一茬,此刻突然反应了过来,亲切地道:“范先生平身吧!”
范文程从地上爬了起来,恭声道:“陛下,那宁远卫劫掠晋商车队的军队叫做团山军,听说是一个叫张力的文官统领的。”
“文官?张力?”黄台吉微微有些错愕,自从袁崇焕以后,明国在辽东的文官基本都是摆设,怎么会蹦出这么一个人来?
范文程微微点头,接着道:“他是去年明国恩科的探花,听说以前还是个郎中……”
黄台吉噗嗤一声笑出声来:“哈哈,郎中?啧啧,明国真真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呀!嘿嘿,明国无大将!”
黄台吉对《三国演义》中的词儿那是记忆深刻,毕竟是最牛叉的兵书嘛,自然是要逐字逐句记下来的……
第324章失魂落魄
“陛下,此次入关明国,咱们需得拉上新附的蒙古人才行。”范文程眼珠子一转,提出了一个他自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建议。
黄台吉明显比崇祯皇帝政治手腕高出许多,他连连颔首:“唔,便依先生之言。去年林丹汗西迁,不少蒙古部落都归顺了我大金国,现在正是考验他们的时候到了。”
说完这话,黄台吉微微一笑,心情相当愉悦。
林丹汗本名林丹巴图尔,是成吉思汗之嫡系后裔
其实明朝从来都没有彻底灭亡元朝,即使朱棣五征蒙古,也只是将元朝残余势力赶到更北边的地方而已。
几百年过后,随着明朝国力日渐衰弱,成吉思汗的后代逐渐南下,占据了今天内蒙外蒙的广袤草原。
这时的蒙古分为无数个小部落,其中以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林丹汗这一支最为根正苗红。
林丹汗自认为是“黄金家族”,天之骄子,压根也看不起穷山恶水里面出来的奴儿哈赤父子。
然而现实却让林丹汗很无奈,因为他继位时,蒙古汗权不振已经很久了。
漠南的科尔沁、内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诸部各自为政,蒙古大汗只能支配辽河套的察哈尔部而已。
也就是说,林丹汗地位很高,但控制力却很小……
这尼玛林丹汗绝壁不能忍,所以奴儿哈赤父子实施拉拢科而沁等部的策略,林丹汗是非常敌视金国的。
去年黄台吉发动了对林丹汗的攻击,林丹汗不敌,现在已经往西边逃去。大量不肯随林丹汗迁徙的蒙古小部落,便投靠了后金。
这场议事就这么愉快地结束了,范文程从崇政殿出来的时候,脑子中想起了那些新附的蒙古人看来大汗的炮灰可不止汉八旗,以后还有蒙八旗呐!
……
张力当然不知道自己已经在黄台吉那里排上了号,此刻他正恭恭敬敬地站在徐光启府邸的大门前。
一炷香以前,门子已经将自己的拜帖递了进去。现在就等着徐光启召见了。
张力看了一眼略显冷清的徐府,心中不由得有些感概起来。
自从徐光启患了重病,虽说现在他还挂着东哥大学士的头衔,然则他的位置却早已被有心人惦记上了。
徐光启患的是肝硬化。连自己都束手无策的话,更别说那些太医院的御医了。
符篆神通的续命神符“九天玄女神符”虽说可以续命,却并不能逆天改命。一般来说,符篆对阳寿未尽之人才起作用。像徐光启这样阳寿已尽之人,符篆并不能起死回生。
若是符篆神通可以起死回生。它的创始人华佗岂不是都可以羽化飞仙了?
想想就不可能!
《神医道玄天轩辕太古洞玄法无上真解》能治病是不假,却也不是什么仙书,并不能救必死之人。
即使最高级的那一篇《延年要义》,也只是让孙思邈活过了一百岁,仅此而已。
听说连崇祯也亲自出宫探视过两次,见徐大人已经病入膏肓,也只能唉声叹气而已。
张力正瞎琢磨着,忽然听见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入耳朵。张力抬头一看,只见一名小厮快步走出了徐府大门。
那小厮对着张力躬身一揖,恭敬地道:“张大人。我家老爷有请!”
张力微微颔首,跟着小厮走入了徐府。
小厮一边低声道:“张大人,老爷现在精神很不好,恐怕……唉!老爷知道是您来了,特意让夫人和公子回避……”
张力知道,徐光启的正妻和儿子以前是在松江府也就是后世的上海生活的。现在徐光启病重,想必徐夫人和徐公子也是千里迢迢从松江府赶来。这也是人之常情,应有之义。
张力来到后院徐光启的病房前,小厮入内禀报过后,便走了进去。
张力走进屋子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躺在病床之上。形容枯槁的徐光启。
徐光启眼睛黯淡无光,脸色呈现出变态的黄色,这正是肝病的特征。
不等张力行礼说话,徐光启倒先开口了。不过却不是对张力说,而是对那小厮道:“你将房门带上,叫人守在内院院门口,任何人不得进入。”
“是!老爷!”小厮连声应诺,转身离去,带上了房门。
张力本身心中就有鬼。因为静萍妹子那事儿……想必徐大人还不知道吧?
“你还敢来见老夫?!”
徐光启这一声虽然声调不高,却带着十足的威严,真真将张力吓得魂飞魄散!
张力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
完蛋!
难道徐大人知道静萍怀孕之事?!
张力琢磨徐光启也算是岳父大人了,跪一跪也无妨,于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徐大人,在下……”
徐光启呼吸声越来越粗,焦黄的面色开始微微泛起一丝潮红。不过他却没有说话,而是剧烈地咳嗽起来。
张力赶忙从怀中掏出一沓“九天玄女神符”和一张药方,高举过头顶,小声道:“徐大人,这是在下……在下诚心所求的道家仙符和……和在下开的药方……”
张力有些结巴起来,毕竟自己也不可能给徐光启说什么符篆神通的事儿,人家也不会相信,急切间只好信口胡诌说是诚心求来的……
徐光启依然不说话,张力虽说没有抬头,但也能感到一股子深深的寒意想必徐大人的眼睛正如刀子一样扫视着自己吧?
沉寂,死一般的沉寂!
张力整个人都僵住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