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医匡九合-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卢象晋低低地应了声喏,目光看向了东边那一望无际,却又漆黑一片的大海。

……

对于刚刚穿过对马海峡,带着船队正赶往东朝鲜海元山港的陈正操来说,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很宝贵。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航行这条线路,就在昨日,陈正操的团山水师将卢象升的两万大军运送到了元山港东南二十里的一处小渔村。卢象升的大军从那里登陆,而后悄悄往元山港进发。

这一次的作战计划是水陆合击元山港,务求将敌人的最大的补给地一口吃掉。

然则时间太过于紧迫,团山水师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运兵船可以运输卢象升的两万大军所以在天津卫的时候,陈正操将战船的火炮尽数拆卸下来,只留了十余艘战船护卫,其余的战船尽数都取下大炮,以作运兵船使用。

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原本一艘战船约摸有水师官兵数十人,外加船上的火炮,吃水刚刚合适。若是大量运兵的话,战船根本就开不出港口就得沉没。故而陈正操只能选择拆下大炮,这样一来的话,战船也可以运送超过三百人的兵士。

第543章“好”朋友一♂

团山水师相当于在两天一夜的时间里,往返天津卫和元山港两次。这实在是一次了不得的军事行动。虽然天津卫距离东朝鲜的元山港直线距离并不长,但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运兵、登陆、返航、装炮、再起航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登陆这一项按说是最最耗费时间的,不过却被陈正操轻松化解了,否则他也绝对不可能完成这一系列军事任务。在找到元山港以南适合登陆的地方之后,团山水师战船上携带的大量小渔船发挥了作用正如当初团山军登陆群山港一样,战船并不直接靠岸,从海面到陆地的最后一段距离兵士们乃是乘坐小艇靠岸。

这两天忙得陈正操只睡了两个时辰,眼圈中布满了红丝。他乘坐的这艘战船是团山水师的旗舰,乃是一艘千料大福船。

团山水师的战船沿用大明的称呼“福船”分作两种型号大福船和小福船。大福船柁楼三重,底尖上阔,首尾高昂,能容百人。它的缺点是吃水太深,起止迟重,机动性能不好。

小福船则是四百料的小战船,较大福船小一圈,这种船团山水师最多,载人和火炮都比大福船要弱一些,不过却胜在机动灵活,外加“价格便宜量又足”,乃是团山水师的主力船只。

陈正操乘坐的这艘大福船高大如楼,船首昂起张开,尾部高耸,吃水约摸一丈有余,舰首配的是团山堡兵工厂专门为战船制造的改进型的重型榴弹炮一门。船左右两舷配备中型榴弹炮各六门,合计十二门。这是主要的火力输出,而左右船楼上还有各三十个射击孔,兵士们在敌人接近的时候使用自生火铳射击。如此一来,远近都有火力覆盖,比先前明军的战船火力强了好几倍。

这个年代的火炮精度很差,连陆地上都是如此,更别说颠簸的大海上了。所以战船也要准备接舷战。也就是登船作战。这便是肉搏战了,陆战可以使用掌中雷等等近战火器,但若是在船只上肉搏,掌中雷这些火器就不宜使用若是肉搏战扔出一颗掌中雷。敌人是炸死了,但是自己脚下船舷也被炸一个大洞,那就亏大发了……故而船只上也配备的大量的冷兵器,主要是钢刀和利斧。

陈正操所乘的这艘大福船乘员一百零四人,其中负责航行的水手十六人。而战士则有八十人,另有八名辅兵,船上的一些杂活儿就由他们来干。

陈正操现在所站立的地方乃是整艘大福船最上面的一层,俗称瞭望台,也叫做露台。这一层台上子上还有两张巨大的船帆,用以提供船只航行所需的动力。夜间航海实在是一件凶险的事情,好在陈正操手里有航海图,船上也有指南针,虽说有一定的风险,但也不至于完全抓瞎。

站在陈正操身旁的是一名年逾古稀的老者。他比陈正操足足矮了一头,此人穿着一件灰布袍,腰杆弯曲,头埋得很低,似乎不敢直视陈正操一般。

“提督大人,现在咱们的船队距离元山港还有一百里!”

露台下面一名水手扯起大嗓门向陈正操汇报着距离,而陈正操听到他的话明显松了口气,立刻喊道:“小心航行,在距离目的地二十里的地方开始熄灯,一直到最后五里再亮灯!”

“是”水手高声应诺。立刻下去传令了。

夜间航行点着大灯笼照明是必然的,但陈正操不想过早暴露,留给敌人准备的时间。所以他选择了距离元山港二十里的地方熄灯,而推迟到最后的五里才亮灯也是为了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这其实也是一种战术。危险性并不大,因为短短十五里的距离,船队要不了多少时间就会驶过由于时间很短,故而只要船只方向不错,即使没有灯光也无所谓当然,若是距离太长。关灯航行那就是找死了……

陈正操转头看了那老者一眼,语气中带着几分“和蔼”:“这次多亏了尼子先生的情报,我团山水师才能跟踪到孔有德那老狐狸的船队。尼子先生请放心,你提的条件我家大人一定会答应的。”

老者正是日本石见国尼子家的尼子直九。这尼子直九是石见国的什么“前任国主”的大臣,一直图谋“复国”。当初团山水师在海上搜索孔有德的水师之时,碰到了同样乘船前往辽东的尼子直九一行人。

原来尼子直九知道德川幕府出兵征朝以后,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想当年太阁殿下丰臣秀吉正是因为侵朝战争的失败,郁郁寡欢,没多久就去世了,这才给了德川家康机会。没想到这才过了短短几十年,德川家光竟然又走丰臣秀吉的老路,真是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呀!

尼子直九想要复国就一定要“造反”,可惜手里半个兵也没有,不借助外力那是万万不行的。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权衡再三之后,尼子直九决定豪赌一把,将日本国入朝与团山军交战的消息告诉辽东方面的人,看能不能火中取栗。

陈正操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大吃一惊,他立刻派出侦查船队前往东朝鲜海,果真发现事情正如尼子直九所言!

于是就有了后面给张力飞鹰传书,短短数日运输山东军前往元山港的事儿。

尼子直九一听陈正操这话,立刻抬头看着陈正操,用略显蹩脚的汉剧恭声说道:“那德川家光狂妄自大,竟敢……竟敢兴兵与天&;amp;amp;朝上国为敌,真真是愚蠢至极之人!哼哼”

陈正操眉头微微一皱,听出了尼子直九话中的深意,只“嗯”了一声,并没有接腔。

尼子直九见陈正操不接话茬,颇有些尴尬,只得干咳了一嗓子,重又垂手躬身而立。

陈正操微微一笑,也不搭理他,而是转头望向了波浪阵阵的大海之中。

作为情报的交换,陈正操答应尼子直九的条件是扶植他的侄孙尼子信九做石见国的国主当然与后来日本人扶植溥仪是一回事,傀儡而已。可是现在尼子直九显然有了更深一层的想法,言语间透露出想要颠覆德川幕府的念头。

让日本国改朝换代?

这事儿可就大了,得张大人自己拿主意呀!

第544章亡我之心不死

松岳山团山大军大营,三万五千团山军尽数集结完毕,张力一身戎装站在大营正中的一处高台之上,面色凝重地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兵士们。

在昨天收到陈正操的飞鹰传书通报的紧急军情之后,张力立刻召集高元良等人商议。现在团山军面临两个选择:一是退回松岳山以南,暂避日清联军的锋芒;二是趁日军还未抵达开城之际,对清军发起总攻。

张力选择了后者。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若是退回松岳山以南,或许自己这边相对安全一些,可是从元山港往开城方向而来的卢象升的山东军,便等于是尽数被“坑”了这种事,张力又怎么会做?

高元良站在张力身旁,再一次的劝谏道:“大人,倭寇的军队应该很快就会抵达开城加入战局,咱们还是退回松岳山之南,凭借火炮阵地坚守更稳妥一些……”

张力摆了摆手,淡淡地道:“倭寇亡我之心不死,看来我还是小觑他们了。我之本意只是找倭国借点银子使使,没想到他们竟敢一头撞上来送死。倭寇是比建奴可恨百倍的敌人,我又岂可退缩!再说咱们往南一撤,卢象升就危险了。”。

高元良点了点头,不再说话了,显然他也不愿意看着卢象升的山东军被敌人吃掉。

张力扫视了一眼台下的大军,酝酿了一下情绪,而后用尽全身的力气对台下的兵们大声喊道:“古语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将士们在朝鲜国已经一年有余,终于迎来决战之日。今日我为诸军擂鼓,我团山军有进无退,务求毕其功于一役!”

台下的兵士们立刻齐声高呼:“愿为大人效死,愿为国效命!”

张力手中令旗一挥,厉声喝道:“团山军,出阵!”

“出阵!”三万多人再一次同声高呼。声势震天。

……

洪承畴今儿个起了个大早,正在营中洗漱之际,忽然感觉右眼皮开始不自主的跳动起来。洪承畴心中隐隐有些不安,有道是“左眼跳财。右眼跳灾”,难不成今日有什么不详之事?

然则作为一军主帅,洪承畴又岂会相信这些无妄之事?回到中军大帐之后,洪承畴很快就将日军先遣官藤本建一叫了过来。

洪承畴并不会日语,但是那藤本建一却会中文。在明末这个时代亦或者说唐、宋、明这些汉人大一统的朝代。其实日本与中国的联系是非常频繁的。中国人会日语的不多,但日本人会汉语却着实不少。

藤本建一五十多岁,个子虽然不高但是人却是显得很有精神,一尘不染的衣服显示出他是一个很爱赶紧而且个性严谨之人。洪承畴端坐在主位的太师椅上,手中捧着一杯热茶,轻轻地用茶杯盖子刮了刮漂浮的茶叶,嘴里淡淡地问道:“贵军今日便可以赶到开城吗?”

藤本建一深深地鞠了一躬,朗声应道:“正是如此。我国七万大军昨日已经离开元山港,预计今日便会抵达。”

洪承畴微微颔首,喝了一口茶水之后。将茶杯放在一旁的案几之上,而后开口道:“团山军的火炮这一两日肯定还是运不过来也罢,今日就严加防守,待日本大军抵达之后,休息一夜,明日对团山军发起总攻。”

“报太师,大事不好,团山军倾巢出动,向咱们大营杀来!”一声凄厉的喊声从帐外传来。

洪承畴蓦地一惊,嗖地一声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大踏步走向帐外,一边走一边焦急地喊道:“什么?团山军倾巢出动?!”

帐外那名斥候见洪承畴出帐,立刻跪倒在地,心有余悸地说道:“启禀太师。团山军确实倾巢出动!”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洪承畴来不及多想,立刻下令:“全军迎击!”

……

这一次团山军来得很迅猛,大军分为左中右三路一齐向清军压了过来。

左路高元良一万人,中路张力直辖一万人,右路潘霸天一万人。另外朝鲁的五千骑兵也出现在了中路。

先前的战斗骑兵并没有出战,主要原因是经过松岳山那难走的山路,马匹早已疲惫不堪一战,经过一天多的休整,骑兵终于可以出战了。

只是大炮依然还是没有运送过来,毕竟动则数百斤甚至数千家的火炮实在太难穿过松岳山崎岖湿滑的地形了。

但是这一战团山军步兵的配置却是齐整的,不管是弹药还是掌中雷通过“朝鲜义工”的人力运输都已经补给充分。

五万清军尽数从营地里出来,沿着平原列开了阵势。团山军一上来就发起了全军冲锋,根本没有给清军一丝喘息的机会。

左翼的高元良部和耿仲明部对在了一起,而右翼的潘霸天也对上了正白旗和镶白旗的阿济格。

清军阵前密密麻麻的全是银车,洪承畴决定孤注一掷,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然而这一次的效果明显比初战差了许多,清军中每一名兵士或多或少都在上一场战斗赢得了不少银子,大家都有些逡巡谁都不是傻子,毕竟有命挣钱,却没命花钱的事儿谁都不想去做。

看着黑压压的团山军缓缓地逼近,洪承畴在中军阵中深深地皱起了眉头。团山军竟然如此可怕,这一仗若是不能取胜,以后根本就不能野战了!

万历末年以来,女真人凭借彪悍的重步兵,打得明军满地找牙,几十年来只敢龟缩在城池中凭借红夷大炮固守城池。这才短短数年时间,曾经的金国大军变成团山军,曾经不堪野战的明军变成了金国大军。世事无常,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轮回”么?

洪承畴在明朝的时候久居高位,对于明军的战斗力有着很清醒的认识,所以心里也越发的冷了起来。能将汉人训练成吊打满清八旗的张力,难道是天神下凡,不属于这个时代之人么?

莫非自己苦心经营一辈子,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第545章大索

团山军左翼高元良部是一个与清军短兵相接的部队,双方的火铳手只打了两轮齐射,便陷入了激烈的肉搏战之中。

先前的战斗清军已经领教到了团山军刺刀的厉害,他们也想学,可这小小的刺刀却包含了极大的科技力量。

团山军的刺刀是通过一个铁制的活动扣子固定在铳管上面,刺刀也可以拆卸,这样携带起来就比较方便。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参数,也就是铳管的口径要求误差越小越好。这一点对于团山军来说不是问题,可是对于清军那五花八门的火铳来说,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清军想用刺刀也用不成,只能每人腰间再配一把砍刀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清军另外配置了冷兵器的话,另外一种武器携带的数量就很少了。是的,掌中雷。

掌中雷需要一个大的棉布口袋来盛放,并且口袋里面还要用棉布团隔开,否则作战的时候激烈运动引起的碰撞足以产生自爆。

带了腰间的砍刀就带不了掌中雷,清军没有办法,只能分出一部分专门的“掷弹兵”来使用掌中雷,其余兵士都不携带这种武器。

团山军火枪手的铳管上安装刺刀以后,在肉搏战中首先武器长度就占了便宜,其次还有掌中雷可以使用眼瞅着什么地方敌人扎堆,直接扔一发过去,保证让他们归西……

而最为让清军头疼的还不是这,团山军老兵负重能力要超过一般的普通兵士,他们不使用掌中雷,而是腰间插着三到四把转轮火铳。这玩意经过团山堡大工坊的改良之后,体积大大缩小,虽然还是只能打六发,但单兵携带数量上升,也就意味着杀伤力直线上升。

放冷枪的不只是近战的转轮火铳,还有混杂在人群中的“阻击手”。这些人使用线膛枪,不打普通兵士。专打清军的低级军官……

先前的松岳山之战因为团山军补给不足,所以优势并不如现在这么大。而眼目下的肉搏战可谓惨烈无比,清军明显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左翼已经摇摇欲坠!

若不是洪承畴开出“大索一月”的赏格实在太“给力”。这些清军哪怕就是大把白花花的银子也不可能让他们坚持……

左翼如此,右翼也是一样!

潘霸天杀得性起,早已经撸起袖子自个儿充当起了“狙击手”。潘霸天早在当年南京城中的时候就擅长使用火器,这几年虽然官职嗖嗖嗖地往上升,但也没有荒废火枪训练。

作为团山军的高级将领。他自然不可能提着刺刀上去拼命,但领着侍卫队一起放冷枪,却是潘霸天的最爱。一百五十步的距离么,敌人没有火炮,潘霸天对自己的安全还是很有信心的!

左右两翼的清军都有些支撑不住,于是开始往中军靠拢而中军,正是此战洪承畴最大的王牌三千弗朗机雇佣兵!

此刻,战场的焦点全数集中在了双方的中军,也就是不动营与弗朗机雇佣军的对决上面。

这些弗朗机雇佣兵准确的说是瑞士雇佣兵,只是洪承畴并不知道什么瑞士、瑞典。甚至英国、法国、普鲁士他都没半点兴趣,反正是花钱买命,爱谁谁。

从十三世纪起就长期扮演着中立的瑞士联邦,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善战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军事化的国家。瑞士山民以骁勇善战闻名欧洲,瑞士雇佣兵也是这个国家最有名的出口项目。

澳门总督马士加路并没有坑洪承畴,用些什么西班牙水手或是英国酒疯子来忽悠他,而是从瑞士征召了三千悍勇的士兵。这倒不是马士加路实诚,而是马总督不想做一锤子买卖,还想继续敲“我大清”的竹杠。可惜“我大清”现在家里也没有余粮啊。远不如晚清给力,要几千万几亿两银子只需要战船天津、南京一日游就立马签条约……

这不,洪承畴本来想再雇佣七千人,结果马士加路一报价七百万两。立马将洪太师吓退了不得不承认洪太师也是生不逢时,若在清末,区区七百万两,那简直soeasy了!

这三千瑞士雇佣军也是清一色的燧发枪部队,他们同样呈三层分列,采取的是三段射击!

“啪啪啪啪啪”激烈的枪声响了起来。首先是团山军的不动营在一百五十步外开火,立刻就有不少瑞士人倒了下去。

但是,他们与清军不一样,他们是职业军人。瑞士雇佣军的步伐并没有停歇,他们甚至加快了步伐!

五十步,短短半柱香的时间而已,不动营也进入了瑞士雇佣兵的射程。

又是一阵激烈的枪声“啪啪啪啪”,瑞士雇佣兵开火了。这一开火,不动营正面第一列也倒下了一些士兵。

不动营装填完毕,立刻回以更猛烈的一轮齐射

瑞士雇佣军大量毙命,可是他们采取的战术是三段齐射!所以他们阵前枪声压根就没有停过!

不动营需要装填弹药,这大概要消耗一分多钟的时间,可是瑞士雇佣兵却用三段射击无缝连接,枪声此起彼伏……

原本洪承畴看见左右两翼已经顶不住了,都在像中军靠拢,心里不由得有些发毛。此刻一看中军交战的情势,顿时喜出望外。

“哈哈哈哈我军射击不停,那团山军却打一轮齐射,停歇许久。如此下去,团山军必败!”

在洪承畴身边的清军将领也不是傻子,战场上的形势一望可知一方持续不断的开火,另一方却打打停停,你说谁胜谁负?

“洪太师英明!”

“洪太师威武!”

“洪太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啊,不……”这一句马屁话显然不应景,说话者讷讷然不知道该继续说什么好

洪承畴此刻心情大好,倒也不以为意,哈哈大笑道:“这一战之后,我大清也要按西法练军才是!都好好学着,灭了团山军之后回沈阳给本太师练出一支这样的精兵来!”

众将个个点头称是,直言道西洋人的月亮就是比我大清的圆,而后又是一顿吹捧,让洪承畴不免愈发自得起来……

第545章大索

团山军左翼高元良部是一个与清军短兵相接的部队,双方的火铳手只打了两轮齐射,便陷入了激烈的肉搏战之中。

先前的战斗清军已经领教到了团山军刺刀的厉害,他们也想学,可这小小的刺刀却包含了极大的科技力量。

团山军的刺刀是通过一个铁制的活动扣子固定在铳管上面,刺刀也可以拆卸,这样携带起来就比较方便。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参数,也就是铳管的口径要求误差越小越好。这一点对于团山军来说不是问题,可是对于清军那五花八门的火铳来说,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清军想用刺刀也用不成,只能每人腰间再配一把砍刀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清军另外配置了冷兵器的话,另外一种武器携带的数量就很少了。是的,掌中雷。

掌中雷需要一个大的棉布口袋来盛放,并且口袋里面还要用棉布团隔开,否则作战的时候激烈运动引起的碰撞足以产生自爆。

带了腰间的砍刀就带不了掌中雷,清军没有办法,只能分出一部分专门的“掷弹兵”来使用掌中雷,其余兵士都不携带这种武器。

团山军火枪手的铳管上安装刺刀以后,在肉搏战中首先武器长度就占了便宜,其次还有掌中雷可以使用眼瞅着什么地方敌人扎堆,直接扔一发过去,保证让他们归西……

而最为让清军头疼的还不是这,团山军老兵负重能力要超过一般的普通兵士,他们不使用掌中雷,而是腰间插着三到四把转轮火铳。这玩意经过团山堡大工坊的改良之后,体积大大缩小,虽然还是只能打六发,但单兵携带数量上升,也就意味着杀伤力直线上升。

放冷枪的不只是近战的转轮火铳,还有混杂在人群中的“阻击手”。这些人使用线膛枪,不打普通兵士。专打清军的低级军官……

先前的松岳山之战因为团山军补给不足,所以优势并不如现在这么大。而眼目下的肉搏战可谓惨烈无比,清军明显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左翼已经摇摇欲坠!

若不是洪承畴开出“大索一月”的赏格实在太“给力”。这些清军哪怕就是大把白花花的银子也不可能让他们坚持……

左翼如此,右翼也是一样!

潘霸天杀得性起,早已经撸起袖子自个儿充当起了“狙击手”。潘霸天早在当年南京城中的时候就擅长使用火器,这几年虽然官职嗖嗖嗖地往上升,但也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