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庶得正-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的两个嫂嫂现下大概正忙着撇清与查证呢,保不齐还要狠狠斗上一场。这样最好,也免得那一府的人整天只想着看三房闹腾,倒忘了另一件大事。
☆、第443章
郑氏相信,她布下的后招一定会让这两房的人想起来,他们之间还有一个世子之位在前呢。只要一日不立世子,他们就不可能消停得下来。而郑氏恰好可借这个时机好好地休生养息,以期让她的好夫君早些消了气,早些接她回府。
此事唯一可惜的,便是程甲。
那是多好的一个安排,可惜没能用得上。程甲自花宴之后便回了原藉,郑氏原想捎信过去的,傅庚却说程甲正在准备参加县试,只怕无暇回信。
程甲参加县试?骗谁呢。
郑氏忍不住哂笑。
程甲虽有两分小聪明,只是心思太多,全用到旁处去了,读书很是一般。不是郑氏瞧不起他,以程甲的功课,能考中秀才就顶天了。
若是能将那贱丫头配给程甲便好了。
郑氏不无遗憾地想道。
又或者程甲再聪明一些,再有几分胆量,就这样闹将起来,就咬死了与那贱丫头有首尾,郑氏不信傅庚还能把事情压下去。虽然她是内宅妇人不懂朝政,却也明白傅庚并非没有敌手,否则她在宁波也不会遇见那么多糟心事儿。
只要将事情闹大了,傅庚的敌手必定愿意就此做些文章。那贱丫头名声坏了,便只能嫁予程甲,自然,那些嫁妆也逃不过郑氏的手心。
这是多么好的局面,可惜程甲却是个软脚蟹子,没一点刚性儿。
郑氏暗自吐了口气。
不过么,那贱丫头手上的东西郑氏并不着急。
总归还有时间,更何况府里还有两房的人外加一个老太太呢。郑氏觉得她安排下的那些事儿,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郑氏一面想着,一面便又想起府里发生的事情来。只觉得心怀畅快,整个人都是神清气爽。她端起茶盏啜了口茶,向一旁侍立的几个丫鬟看了一眼,道:“桃源并杏芳去外头守着,香雪去请范嬷嬷,别的先退下。”
“是。”众人皆躬应了一声。桃源与杏芳乃是郑氏从陂县便一直用着的,她还信得过些。至于香雪与金雨。却是后来才挑上来的。如今郑氏也是万分小心。大事自不会让她们知晓。
不一时,范嬷嬷便走了进来。她穿着身驼茸绸布袄儿,发上戴着一点油金簪子。收拾得很利落,一进门便给郑氏见礼:“太太叫老奴来有何吩咐?”
郑氏便压低了声音道:“嬷嬷,有一事要托你办。明日去府里领柴米之时,您替我将这个给了秀云。”她一面说着。一面便自袖中拿出一只细长的扁匣子,“这是我早就允了她的。您寻个无人的时候悄悄予了她。”
范嬷嬷抬眼往四下瞅了瞅,窗屉子关得极紧,门帘也是严严地合着。她便悄应了一声,将盒子塞进了怀里。
郑氏又低声道:“再要烦嬷嬷传句话儿予秀云。叫她将下剩的东西尽早处置了,莫要叫人寻出把柄来。”
范嬷嬷便睁了一双三角眼,不解地问:“太太说的是什么?老奴听不懂。”
郑氏轻笑了一声:“总归她会懂便罢。妈妈只管传话便是。”
范嬷嬷忙应了声是。郑氏又与她扯了些闲话,便令她退下了。
范嬷嬷自屋中出来。一径便出了院子,直至行到院外那一小片竹林时,方悄悄取出匣子打开来看。
只见盒盖开处既非首饰,亦非银票,而是一匣子朱砂并一张纸。
范嬷嬷拿起纸看了看。
她跟着郑氏粗略学了几个字,这纸上的字她虽不尽识,勉强还能认出几个来。
“……年……月……午正……”她费力地默念着,心思转了几转,不由暗忖:这倒似是生辰八字儿似的。她记得当年曾看过郑氏的婚书,那上头写的便是这样的字。
范嬷嬷怔怔地看着手上的纸,再看了看匣子里的朱砂,总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
元和十八年春,寒食已过、上巳未至。在朝堂之上争执良久的立后一事,终于有了结果。
前护国公许衡之嫡孙女,现大汉朝贤妃许慧,经由圣上钦定,内阁讨论通过,正式被立为后。
需要说明的是,就在元和十七年年末之时,今上又一次给许慧提了份位,由昭仪升至四夫人之一的贤妃。彼时朝堂之上便有人质疑,道圣上对许慧如此优容,恐有专宠之嫌。
圣上对此却是不置可否。反正后宫里除了立后之外,其余位份的升降皆不需朝堂批准。按制理应由皇后下懿旨,只是如今中宫空虚,便由太后娘娘代劳了。
人家母子两个商量给家里的大小老婆排个序,就算你是朝中重臣,这种事情你也只是个外人,说两句意思意思就得了,总不好真管人家爱大老婆还是爱小老婆吧。
于是,许慧成为贤妃便板上定钉成了既成事实。而没过多久,圣上便提出立后了。
圣上此举自然招致了内阁的不同反应,五个阁老始终沉默不发表意见。
直到三月初时,圣上才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原来,自去岁便在京中声名鹊起的“大汉朝慈善基金会”,居然是由许慧一手创办的!
她将圣上赐予许家的万顷良田尽数变卖,凑齐了二十万两白银,创立了旨在扶贫助困、救危赈灾的慈善基金会。
此消息一出,举世哗然。
众人皆不曾想到,这个父母皆亡、阖族俱灭的公府遗孤,居然能有这般大仁大善之心,虽身居后宫,却心系百姓黎庶。那慈善基金会成立后不久,便往西北受冰冻灾害的地区送去了粮食棉衣。同时又在京中开设了一所职业女校,穷困人家的女孩子可以免费进学,谋得一技之长。
这般行止心胸,倒叫世人皆认为,这位许贤妃实担得起这一个“贤”字,观其言行,亦有几分先懿孝惠皇后母仪天下、慈悲为怀的况味。
便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件事在前,再加上朝中各方势力的推动,许慧立后一事最终有了结果,几位阁老终于开了尊口,给出了统一的答复,并由武英殿大学士兼任礼部尚书的祁岱出面,向皇帝呈上了一份册封大典的仪式条陈,算是给此事下了最后的定论。
消息传到后宫的当晚,宫里便病倒了好几位。头一个倒下的便是德妃娘娘。
据说,她一听到大监杨满福传来的话,便一头栽倒在地,昏睡不起。而随后来传圣旨的小监,便只能很遗憾地站在德妃的床前宣了旨。自然,他原以为能够拿到的大大封赏,亦不曾成为现实。
德妃也升了一个位份,封为皇贵妃。
这个封赏一经颁下,便此断绝了德妃的皇后之路。
皇贵妃这一称号,一般只会颁给那些做不成皇后之人。从开国时最受太祖宠爱的白贵妃,到中宗时的万贵妃,皆是宠冠后宫却无法封后之人。便是皇帝再是心属于她,囿于时局亦只能封之为贵妃,而想要登上后位,那是绝无可能的了。
☆、第444章
东明殿西侧的寝殿之中,德妃,此时应该叫吴贵妃,正恹恹地靠在黄花梨南漆罗汉/床/的壁板上,背后垫着柔软的锦红色遍地锦牡丹团花大迎枕,面色微微泛白,瞧来满脸病容。
“娘娘,药好了。”东明殿掌事宫女曹月莲轻声地道。
一旁的大宫女李月珠便轻轻上前,将大迎枕又调整了一下位置,吴贵妃便就着曹月莲的手,将那一整碗漆黑的药一饮而尽。
这厢李月珠便奉上清水与香露,供吴贵妃漱了口。吴贵妃便又靠回到引枕上,疲倦地抚了抚额头。
曹月莲瞥了一眼旁边侍立的宫人们,便即上前笑道:“娘娘荣升皇贵妃,可喜可贺。奴婢等给娘娘道喜了。”说罢便当先跪了下来。一旁的宫人亦跟着跪下,齐齐给吴贵妃道喜。
“都起来吧,一会子皆有赏。” 吴贵妃才将醒来,说话的声音仍是有气无力的。
“谢娘娘。”众人整齐划一的声音响起在空阔的大殿里,听在吴贵妃的耳中,说不出的刺耳。
她的眉头已经蹙了起来。
李月珠向她望了一眼,柔声道:“娘娘想是累了,可要歇下?”
吴贵妃微阖双目,语声轻细地道:“本宫再坐一会,你们先退下吧。”
“是。”李月珠轻声应道,复又挥了挥手。满殿的宫人便即退了下去,整个寝殿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见众人皆已走空,那李月珠又特意关上了殿门,亲守在了门口,曹月莲方才凑上前去,将吴贵妃散落在枕上的发丝轻轻理好,柔声道:“娘娘,来日方长,您还是养好了身子要紧。”
吴贵妃张开双眼,眸中已是一片阴沉。
说得也是,她现在可不就要养好身子么?这病也是一门学问。何时病、病到何种程度、病多久。这其间种种。她也是在宫里熬了这么些年之后,才一点一点明白过来的。
“外头有什么动静?”过了一会,吴贵妃方懒懒地问道。
“回娘/娘/的话,没什么动静。宫里宫外的。只瞧着那一位呢。”曹月莲一面说着,一面便向猗兰宫的方向努了努嘴。
吴贵妃便笑了起来:“那倒是的,本宫可也不能抢了别人的风头不是?”
曹月莲是吴贵妃从家里带来的,二人之间的情分非比寻常。此时曹月莲便心疼地蹙起了眉道:“既是如此,娘娘又何苦病了这一场?”
吴贵妃淡淡一笑:“我若不病上一病。只怕又有人要起疑了。”
曹月莲微微一愣,复又暗自叹息一声,上前替主子掖了掖被角。
吴贵妃的神色依旧阴沉,却是不再说话。
她这一病,应该能去掉不少人的疑心吧。若是她听了许慧封后的消息还一切如常,那才叫反常。
如今她病着却是好事。若是再多多病上几日,这宫里的人便会将所有注意力皆集中到许慧的身上,她正好可以坐山观虎斗。
那才入宫的四大世家之女,可颇有几个手段不俗的,这一回乘着许慧封后的东风。也各自升了位份。届时的一场内斗,想来亦是精彩异常吧。这样也好。原本吴贵妃乃是宫中位份最高之人,觊觎之人不知凡几。现下她却是屈居第二,声势大不如前,自然也就没那么多人总盯着她了。
而许慧却是风头正劲,由她挡在前头,吴贵妃恰好可以好好蛰伏下来。
再者说,如此一来,圣上心中必会有愧,则她日后所图之事。便又多了几分成算。
如此想罢,吴贵妃的面色便又好了一些。便连那才落入肚的苦药,回甘亦似有着些微甜意。
只要二皇子刘竞能得如愿,区区一些委屈。吴贵妃还是甘之如饴的。
***************************************
傅珺最近添了个毛病。走不上几步路,就要扶墙站一会。
不止是她,秋夕居上至沈妈妈下至白薇她们这些小丫鬟,最近做事没一个不走神的。
许慧真的被册封为后了!
这消息以风一般的速度迅速在平南侯府流传了开来。府中人这才知道,那个神秘而低调的许娘子,不只是护国公的遗脉。亦成了当今皇后。
这可是皇后娘娘啊,母仪天下、天下至尊!那得是多大的荣耀,多大的福份哪!
最近这段日子,平南侯过的这日子,可谓冰火两重天。
那许慧在身为平民之时,便是平南侯府的管事娘子,此事已经在京里传遍了。虽然平南侯一再声明,他当时请许慧进府做管事,纯粹是看中了她宫中掌事的身份,并不是提前知道了内情。
可是,那些传言还是疯了一样四处散播,有说平南侯慧眼识凤,将许氏遗孤保护起来的;有说平南侯别有用心的;亦有说平南侯便是护国公一案翻案的幕后推手的。
朝臣们对平南侯的态度,亦是什么样的都有。
加倍奉承百般示好者有之,横眉冷对怒目而视者有之,更有些世家清流一脸鄙夷,直将平南侯视作靠着裙带关系上位的奸佞小人。
平南侯真的觉得冤枉。
现在这情况简直就是拿他当外戚来看。可问题是,他与许慧真的没有任何亲属关系啊。现在这种被人绑上皇后战车的情况,又是怎么一回事?
所以,平南侯最近过得是宜喜宜悲,一时间那心情却是复杂得难以尽述。
这府外看不见的刀光剑影,傅珺也能感受一二。不过令她感触最深的,还是府内情形。
包括侯夫人在内,所有人对傅珺的态度,皆是空前地和颜悦色起来。
侯夫人现在与傅珺说话,那是不笑不开口,开口必好话。仅是这几日赏下来的东西,便比这一两年加起来还要多。张氏与崔氏对傅珺也明显亲切了许多,甚至连傅珈都对傅珺友好起来,隔几日便要往秋夕居跑一趟。
当年许慧曾在濯雨堂住过的屋子,据说已经成了整个平南侯府的旅游盛地。举凡府里长了腿的,没一个不过来瞧的。
有一天早上,沈妈妈还在许慧故居的房门外头发现了香灰,地上还插着半截没燃尽的线香。
这个发现让沈妈妈格外重视,郑重上报了傅庚,再由傅庚禀告了平南侯。
最后,经侯爷与侯夫人隆重商议,濯雨堂被正式封存了。
不是那种荒废了的封存,而是派了稳妥的仆妇专人看守,每天三遍清扫擦洗,精心打理的那种封存。而晴湖山庄与欹云楼因与之相连太近,因此也被清空了。三房重新住回了秋夕居。
☆、第445章
秋夕居进行了一番大整修,砍去了樱树林,将院子扩充了一陪有余,进门之后便可见品字型的三间小院儿。傅庚与郑氏住主院,南院给傅珺住,北院则留给傅珂。至于傅璋,他现在已经挪到了外头,由傅庚亲自挑选的奶娘并丫鬟服侍着,并不往后院儿里来。
待秋夕居一切安置妥当后,时序便已到了谷雨,金陵城中的倒春寒,亦被那一阵暖似一阵的东风吹散了开去。连着几日的春雨,为这座帝都平添了几许烟雨江南的味道。
许慧的册封大典已经完成。大汉朝如今有了新鲜出炉的许皇后。
册封大典的第四日,侯夫人以诰命夫人的身份,进宫参加了庆贺仪式,并送上了贺礼并表笺。
待回府之后,侯夫人特意将傅珺召至跟前,备细描述了一番那典礼是如何的庄重,皇太后与皇后娘娘又是如何的雍容典雅。最后又满脸慈祥地道:“皇后娘娘特意叫了我近前就座,还问了你好不好,又叫我有空带你进宫说话儿。”
傅珺便即起身面向皇宫方向郑重拜了几拜,一脸庄严地道:“此乃娘娘厚爱,臣女惶恐。”
侯夫人对傅珺的反应极为满意。心下亦是再一次觉得,这四丫头虽极为人所厌,但在这些礼数上可真是滴水不漏。明明与许皇后有着极深的情分,此时却能不骄不纵,仍就守着自己的本份,这便极为难得了。
因心中欢喜,侯夫人破天荒地留了傅珺在荣萱堂用饭,饭后又说傅珺身子弱,叫人给傅珺送了几匣子燕窝过去,可谓待之甚厚。
傅珺恭恭敬敬地笑纳了侯夫人的厚礼,却并没怎么往心里去。
这种锦上添花之事,从来都是无趣无味的。
许慧封后,于傅珺而言既是好事,亦是坏事。
有了这个大靠山。傅珺自觉整个人都有了点底气。那些想要算计她的人,出手前也要想清楚,为了个傅珺得罪了皇帝的枕边人,到底值不值得。
然而反过来看。许慧的身份为亦傅珺带来了危机。那些想要对付许慧,乃至于想要对付整个皇后集团的人,说不定便会将目光瞄向傅珺。
因此,傅珺现在是比任何时候都要小心谨慎。
今年的春天,因宫里忙着封后大典一事。便没再举办别的活动。好在金陵城自来就有春日踏青的习俗。白石书院便放了十来日的春假,好让这些青春学子们有空出去踏青赏春,领略金陵/春/光。
早在放假之前,傅珺便接到了冯薇的邀约,邀她至兴平伯府位于栖霞山的庄上小住。
若说起兴平伯府今年为何如此大张其鼓地搞活动,却是因为近一年间兴平伯有了点儿起复的架势。
先是兴平伯世子冯愈在去年秋时终于谋了个金吾卫的职位,算是有了个正经差事。而冯薇的兄长冯萧也是个老实守成的,前些时候在刑部办差却是办得不错,便被调去了五城兵马司任了个指挥,又授了昭信校尉一职。
如此一来。兴平伯府也算是有两个能真正做些事情,而非整天躺在家里享着祖辈恩荫的子孙了,兴平伯极是欢喜。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因此便破例允诺了冯萧兄妹举办这场踏青宴。
如今的傅珺可是炙手可热的红人,自皇后册封大典之后,每天递过来邀请踏青的贴子不知道有多少,都被她推了。
冯薇与傅珺的那点交情,还是在去年三月宫中春宴之时积下来的。当时王宓指认傅珺推人,冯薇在太后娘娘面前替傅珺作了证。此外,冯薇的姑母冯慧嫁予了傅珺的大表哥王宗。两人也算是沾着亲。
也正因如此,冯薇的这张贴子傅珺便收了下来。这不只是瞧着往日的交情,也是因为冯家兄妹这次邀请的客人,基本上没有与傅珺处不来的。
除了陆缃兄妹之外。冯薇只邀请了傅珺与谢玄兄妹并李甄等人,另还邀请了威北侯家的几个子弟。而如许允、裴熹之流,冯薇却是一个未邀。
便因有了陆缃与谢亭二人同往,傅珺才应下了冯薇邀约,心中倒也存着几分淡淡的期盼,就像前世时等待春游一般。只待着春假时便动身。
这一日。傅珺闲来无事,便往外书房寻傅庚说话。
初春的前湖水色澄碧,一阵阵湖风携来草叶清新的香气。傅珺隔着帷幕,感受着初春的清风与花香,蓦地便想起去年春时,便在垂花门的小径之上,她被程甲拦在了半途。
如今想来,大约是从那时起,傅珂与程甲之间便有了联系了吧。也许还更早些。
思及此,傅珺只能暗自苦笑。
她今年也才十三岁多一点儿,这些人便处心积虑地开始要拿她的婚事做文章了,若真到了及笄之时,还不知情况会变成怎样?
傅珺微有些怅然地叹了口气。
在大汉朝嫁一个如意郎君么?这种事情,连前世的她都难以做到,在这一世么,大概也只是奢望罢了。
此时,傅庚的外书房已是在望。那书房外的两畦蔬菜绿芽破土,丝瓜藤上亦钻出了新叶,瞧来很有几分欣欣向荣的景象。
傅珺径直进了屋,只不巧的是,傅庚却是不在,行舟说他出门办事去了。
既已来了,傅珺也不想就此回去,便在外头的明间儿里坐了,将新出的邸报拿过来读着解闷。
然而读着读着,邸报上记载的一桩案件,却引起了傅珺的注意。
这起案件,或者说是事故,便发生在离栖霞山不远的一所田庄之上。一位携眷赴京就任的官员,在田庄借宿之时,因烧的碳盆子烟气太重,而用作通风的烟道却被杂物堵住,便此夫妻双双中了碳气而亡。
因死的是官员,邸报上便记载了此次事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大致情况皆做了记录。
按理说,这只是一起烧碳不慎引起的事故,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案件。可是,这记录里的有一句话,却让傅珺格外在意。
记录中说,那位官员的妻子身怀六甲。因此,这一起案件实则是死了三个人。
便是这一处,让傅珺有了种异样之感。
☆、第446章
傅珺的记忆从不会出错。她清楚地记得,在这五、六年间,她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事情了。
多年前姑苏的除夕之夜,那伶人寄蝶儿便是父母双亡,母亲死时还怀着身孕;加上其师妹寄草儿,以及傅珺身边的丫鬟白芍,还有邸报上记载的这对官员夫妻。到目前为止,大汉朝已经有至少四起事故,是妻子怀孕的时候夫妻同时身亡的。
这难道是巧合?
从姑苏到京城,仅这五、六年间她就知道了至少四起这样的类似事故,这种概率是多少?这是不是证明着,还有更多的类似事故发生在她不知道的地方?
若果真如此,那么,这些事故还是事故么?难道这其中真的一点联系都没有,只是偶然的巧合不成?
傅珺是警察,她不相信巧合与偶然。而她的直觉亦告诉她,这其间必有联系。
她又凝神看了看邸报上的地点,那一刻的她,蓦地便对此次踏青活动期待了起来。
兴平伯府的别庄离着出事的庄子极近。傅珺认为,她很有必要去那个庄子上问一问情况,了解一下案件的详情。
*******************************
兴平伯府的栖霞别庄有个颇风雅的名字,叫做“茜照山庄”。一个茜字,便将这栖霞山的秋日风光一语说尽。
只是傅珺她们却是来踏青的,那满山枫叶此时还是毛茸茸的几叶嫩尖儿,放眼望去,满目嫩绿,又有早开迎春的细碎嫩黄点缀于其间。
在茜照山庄之内,还盛产一种学名“山矾花”,俗谓“七里香”的花。这种花花朵细小,密密地绽满枝头,香气亦是细碎缠绵,说不出的动人。
甫一入庄。傅珺便被那浅浅深深的花香包围了起来,那馥郁的香气不似兰桂清幽,却自有一番乡野意趣,直叫人觉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