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已是八月,朕拨给你们一切铸炮所需,能否在秋粮收割之前给朕造出红夷大炮来?”皇太极给了个糖果,接着就提要求了。

    两名铸匠一听,互相看了看,脸色有点为难。这时,他俩听到身边的范文程轻咳了一声。

    “回主子,奴才尽力,只要一直是晴朗的天,应该没问题。”身子瘦弱一点的那个人,也就是王天相胆子大一点,就开口说道。

    “好!”皇太极赞了一声,然后对范文程道:“范卿,你速去安排相关一切事宜,让他们两位尽速开工。”

    “奴才遵命!”范文程马上应了下来。

    看着范文程把两个铸匠领出殿外,皇太极不由开始想象,要是自己忽然带着红衣大炮出现在山海关,来一阵排山倒海式的轰击,说不得能拿下山海关也不一定。

    要真是这样,大金就对明国形成战略性的优势,进可攻,退可守,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大金手中。掌握了山海关的大金,就不再是偏安辽东的地方势力,而是有了问鼎天下本钱的霸主。

    就算山海关攻不下来,把宁远和锦州打下来应该没有问题,因为这两个城池孤悬在山海关外,完全可以围死。

    想着想着,皇太极只觉大金的未来很是辉煌,不由得又哈哈大笑起来。

    同日,在范文程府内的一个偏房,王天相和唐大玄以及谷满仓三人相对默默无语。

    过了好一会,王天相才开口道:“大汗已经许我男女包衣各十名,只要你们愿意跟我,我去向大汗说下,应该没有问题的。”

    唐大玄和谷满仓都没有说话,只是低着头看着地上。

    王天相一见,就继续劝说道:“你们可以在我的女包衣里面挑媳妇,看中那个我都给。不管如何,我们都是兄弟一场。跟我总好过冒险回明国,不说你们能不能逃回明国,就他们连连打败仗的熊样,你们就算逃回去了又如何,说不定还会遭受兵灾,没人能护得住你们。。。”

第五百六十二章 新来的吧

    唐大玄听到这里,猛地抬起头来,打断了王天相的话,坚定地说道:“你不用再劝了,我家毁于建虏之手,我哥也被他们活活饿死。有此大仇,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为建虏卖命的!”

    前几天的时候,他们终于打听到了唐大玄哥哥被饿死的消息。甚至连尸骨都被野狗吃了,只找到一件他哥还是关内穿过来的破烂衣服。

    这让三人的情绪很不好,又因为建虏的再次大胜使他们不再对王师抱有希望。

    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意外找到了一个铸匠窦守位,成了压垮王天相心底最后一点气节的稻草,他承认了自己铸匠的身份,认命为建虏效力了。

    谷满仓听了唐大玄的话,也是抬起头来道:“我在关内也还有老母和老婆孩子,就是死,我也要见他们一面,否则心中牵挂,夜不得寐,你就不用再劝了。”

    王天相听了两位兄弟的回答,沉默了一会后才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说道:“既然人各有志,我也不勉强了,你们自己小心。”

    说完之后,他便转头走到门口,拉开房门,跨出门槛。

    就在此时,王天相又忽然转头低声对两人道:“要是没有把握,最好不要动手,留着命才是最重要的!”

    在差不多时间的一天,天亮没有多久,朝阳刚升起,天气还不是很热。进出大明京师城门的人很多,都是趁着天气凉爽好办事。

    有一辆马车在离京师很近的地方停住,从车里面钻出一个年轻人。他就站在车上,带着一丝好奇,抬头看着北京城。

    城墙巍峨,让年轻人忍不住叹道:“没想京师的城墙比金陵的还要高啊!”

    驾车的是个中年人,他笑着说道:“公子,这北方经常打仗,当然是要建高大一些了。”

    这年轻人就是奉父命前来京师游历的方以智,他一路行来,新鲜的事情是越听越多,也越来越频繁。这让年轻的他更是好奇,急于亲眼见见。

    他听到老家人说话,正想说点啥时,只见城门口那边传来一阵喧哗,行人纷纷往两边避让。

    随后一阵阵的马蹄声传来,很快看到一支很奇怪的骑兵出现,控制着马速慢跑出城而来。

    那个中年人赶紧跳下马车,牵着马的缰绳避到一边,免得冲撞了军队,惹上大麻烦。

    方以智也是跳下车,站在路边注视着这支奇怪的骑军。

    他从未见过这么一支骑军,军士穿得不是大明军队传统的战袍,竟然是穿着花花绿绿地军服,并且斜背着一支火铳。方以智的眼睛比较尖,从那些军士头盔未盖住部分发现,他们竟然还是短发!

    这支骑军中,每隔几对骑士之后,便有一匹或者两匹马是拖着一辆车。以方以智的见识,能看得出来那是炮车,只是上面都用布盖着,无法验证。

    这支骑军的军纪不错,行军无扰民,目不斜视,整齐行进。边上避让的百姓也不是惊慌失措的表情,甚至有的还在喊着“万胜”的口号。从这些细节中,方以智得出结论,这支军队应该是一支受京师百姓欢迎的军队。

    他等了好长时间,这支军队才过完,大概有一千五百人的样子。

    方以智很是好奇,问那个驾车的家人,也不知道这支军队是啥军队。他想了一下,便吩咐中年人先把车上的书送到京师的宅子里,他先去逛逛,回头自会寻去。

    反正已到京师,中年人也没有不放心的,便依言先行离去。

    方以智兴致勃勃地走向城门,向那边的百姓打听情况:“请问这位兄台,刚才出城而去的这支是什么军队?”

    被方以智问话的那个年轻士子一听,笑着道:“中兴侯的和尚军你都没听说过,新来的吧?”

    他边上另外有一个稍微年长点的士子,也是笑着说道:“听口音是从江南来的吧,这也怪不得你孤陋寡闻,买一份报纸或者多去茶馆酒楼之类的听听,就能知道好多,长见识。”

    方以智被他们说得稍微有点不好意思,在以前的时候,都是南方引领北方,江南士子鄙视北方士子。

    现在倒好,这些北方士子表现出满满地自信优越感,让方以智颇为不习惯。但世家的修养使得他报以感激地微笑,抱拳一礼道:“多谢。”

    然后方以智便进了城,就在城门不远处找到一座酒楼,进去吃早点,顺便也有按那俩士子所说去见识下的意思。

    他刚一进去,在一楼大堂一坐,小二就马上跑过来了:“客官来点什么?”

    方以智随便要了点吃食,然后便问道:“最近都有什么新鲜事情么?”

    小二一听,笑着道:“客官少待,送报的马上就来,回头敝店里有专门的读报先生会读报,您只管听着就是。”

    方以智是个年轻人,也有那么一点要面子。他不想显得自己太无知,就没有追根问底,只是点头表示知道了。

    果然,没过一会,一个衙役进来大堂,还没说话,小二就已瞅见了。他连忙迎上去,笑着招呼一声,便一手交钱,一手交报纸。

    那衙役看了下手中九思宝钞的面值,便笑着离开了。因为这家酒楼为了比其他店早点拿到报纸,便额外多给了衙役一份钱,因此衙役就先把报纸送到这里来了。这也算他跑腿能赚的一份合法外快,谁也不能说他什么。

    小二拿到报纸后,便给在大堂上用餐的人说道:“请各位客官少待。”

    一楼大堂内用餐的食客都理解的点点头,没有人问是什么事情,显然都是熟门熟道之人。

    小二进入了酒楼后院,没过一会,一个说书先生,哦不,是个读报先生就出来了,拿着报纸来到大堂一个专门的台子上开始读报。

    那读报先生的声音宏亮,虽然方以智坐得稍微有点远,却也听得清清楚楚:“今日刊登的登莱英雄,名叫张献忠。。。”

    方以智一直坐到将近中午才离开,他听了很多内容,和江南地区的风气果然不同。基本上大众关心的不是诗词歌赋,不是才子佳人,而是英雄豪杰,时事政事。甚至还有一些专业的匠作之活,新奇器物。

    这其中有不少是方以智感兴趣的,他决定先回宅子,回头再好好逛逛,看看能不能自己写点什么,刊登到那报纸上来扬名立万,不让这些北方人小瞧我江南士子。

    这些北方发生的事情,通过报纸和其他渠道,开始慢慢地传遍全国。这也让福建的一些人了解到了不少情况,有人欢喜有人忧。

第五百六十三章 郑芝龙的惊诧

    天色将晚,夕阳把福建巡抚府所在街道映得火红。在这一天又将过去之时,街道尽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很远就能看出这队骑士穿着明盔亮甲,反射着夕阳的光芒,显得有点耀眼。

    快到巡抚衙门口时,这队明军才开始减速。巡抚衙门口站岗的士卒头目认得来人,连忙迎上去道:“将军,来寻中丞大人么?”

    为首之人就是巡抚府的常客,巡抚熊文灿的心腹,海防游击郑芝龙。他跳下战马,略微一点头问道:“中丞在哪里?”

    “此时应该在后衙书房,将军自己过去便是。”守门的士卒头目说出这话来,显然是知道自家大人和海防游击的关系。

    郑芝龙点点头,匆匆入门而去。他的那些随从自有这些巡抚府的兵卒招待,不用他操心。

    熊文灿果然在书房,此时正在全神贯注地练字。听到有人不敲门,直接推门而进。他头也不抬,只是问道:“是飞黄么?”

    郑芝龙应了一声,然后走到熊文灿的书桌前,也没看他写的字,就开口赞了句:“中丞写得一手好字。”

    熊文灿刚好写完,把笔丢架子上,然后抬头笑着对郑芝龙道:“飞黄不会匆匆而来,就是为了夸老夫写的字吧?”

    郑芝龙眉头微皱,略微有点严肃地回道:“是另有要事。中丞有否听说,朝廷在南京开始大肆建造海船了,而且不少还都是战舰。”

    听到郑芝龙说起这事,熊文灿也收起了笑容,他先让郑芝龙到一边的茶几边坐下,一边摇了下桌边的铃铛。

    门口马上应声而入一个家仆,对熊文灿躬身一礼道:“老爷有何吩咐。”

    “一壶大红袍,动作快点。”熊文灿吩咐一声后,才走近郑芝龙这边,隔着茶几坐下。

    “飞黄啊,老夫也刚得到消息,正想明天传你过来说说这个事情。”

    有关这方面的事情,郑芝龙比熊文灿敏感多了,因此也更急迫。他一得到消息,便匆匆赶来了。

    “中丞,你说朝廷多少年都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建海船了,怎么突然又开始了呢?”郑芝龙想不通,眉头都快拧成竖眉了。

    熊文灿摇摇头,给郑芝龙爆了更大一个料:“其实不止南京开始建战船,包括北方原本几个形同废弃的船厂,也都开始重新动工了,甚至还从南方抽调了不少船匠过去。另外。。。”

    他说到这里,把身子略微往郑芝龙这边一靠,头也伸了过来一点。

    郑芝龙又被震惊了,看熊文灿这样子,也把身子凑了过去,准备听他还有什么消息要说。

    “朝廷非常重视造船厂的事情,已下令各地官府都须配合,否则按失职论处。”熊文灿终于把他知道的内容都说了出来。

    郑芝龙略微呆了呆,过了一会才迷糊地问道:“这。。。,朝廷到底想干什么?”

    藩王宗室封建海外一事,目前只是京师各部尚书以上级别的官员知道,因此熊文灿也不知道这实情。

    他也是迷惑地摇摇头道:“老夫也不清楚,照理说,北方并不需要如此之多的战舰。现在大明的敌人,那些辽东建虏并没有水师!”

    郑芝龙忽然想到一点,诧异地问道:“难道朝廷要重新开海?东南海商的那些在朝廷上的人怎么就同意了呢?”

    熊文灿看了郑芝龙一眼,有点不满地道:“什么朝廷上的人,说话小心点,没看到内阁辅臣周延儒的下场么?”

    郑芝龙一怔,没有明白熊文灿的意思。

    “东厂暗地查到周延儒就是江淮大盐商暗地推上去的,这下场就是罢官去职,罪名虽没定,却不会有好下场。有些东西,你知道即可,不要说出来,免得隔墙有耳。”熊文灿只好给郑芝龙解释道。

    他之所以有点不满,完全是觉得自身好像是郑芝龙这些招安海盗的代理人,要是有一天事发的话,自己也没有好下场,因此对于郑芝龙之前的说话方式比较敏感。

    郑芝龙也是江湖上混出来的,是个人精。官场上的东西虽然了解的不多,却也很快能明白过来。他当即对熊文灿抱拳致歉道:“末将失言了,还望中丞见谅。”

    实际上熊文灿和郑芝龙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因此他也并不会为此怪罪郑芝龙。

    只见熊文灿摇了下头,然后继续解释道:“朝廷上现在是温体仁主政,此人和那些海商并无瓜葛。他得那中兴侯之助,现在是如日中天,朝中没人敢找他麻烦。你别忘记了,以前御史闻风而奏的权力已经没有了。温体仁只要做的正,别人很难撼动他的。”

    一说到中兴侯,熊文灿想起来了,他问郑芝龙道:“那个阎应元近来如何?”

    郑芝龙一听,头又疼了,他苦着脸道:“中丞,这个阎应元真是一个怪胎啊!末将在江湖上混了这么多年,就没见过这样的人。”

    熊文灿一听郑芝龙竟然是这么一个评语,他很是奇怪,连忙问道:“怎么了,可是有妨碍?”

    郑芝龙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苦笑着说道:“末将都分不清了。”

    这时,传来敲门声,是仆人送大红袍茶来了。两人中止了一会谈话,等着仆人把一切安置停当,再退出去。

    郑芝龙不等熊文灿再问,就解释道:“末将送他金银财物,他都笑纳了。但是一转眼就找各种名目分给了水营士卒,不管是不是末将的亲信,只要做到了他的要求,都有赏赐。而且他吃住都和那些水营士卒在一起,或营地中,或战船上。”

    熊文灿吃惊地道:“这。。。,他是收买人心,要挖你墙角?”

    郑芝龙略有迷惑地道:“末将开始也是这么认为,他怕是冲末将而来。但他又对末将很是尊重,时常有海战上的事情来请教于末将。对于末将做的那些事情,他肯定有所耳闻,却一概不管。据末将私下了解,那阎应元也从未说过什么有关末将的坏话,也没提过拉拢人的话。仿佛。。。仿佛他是来福建纯学水营带兵作战之法。”

    熊文灿吃了一惊,联系之前的话题,他不由说道:“不会是北方正有什么举动,需要重建水师,先让他过来学的吧?”

    说完之后,他想想,好像又觉得不可能,就又说道:“不管是朝廷造船还是那阎应元的举措,我们静观其变,他们总会露出他们的目的,到时我们再商议吧。”

    他们不知道,阎应元所作当然是有所图的,并不是学海战那么简单。

第五百六十四章 登莱的士气

    因为阎应元是水师的最高将领,代表的是朝廷。他的所作所为,虽没有表达一丝拉拢人,挖郑芝龙墙角的事情,可在实际效果上,却是在潜移默化,改变那些士卒,特别是随郑芝龙投诚的士卒,对朝廷的看法。

    这种潜移默化到一定的程度,阎应元振臂一呼,自然就会有一大堆人跟随他,并不需要他事先去说。

    另外,阎应元其实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郑芝龙手下的海盗,那些主力水手有很多都曾是朝廷水师出身,天然地有一种对朝廷的归属感。

    他们原本属于澎湖水师,因为被朝廷解散又不安置,没有办法才被郑芝龙招了过去。

    之所以郑芝龙接二连三地要求得到朝廷的招安,也有因为军中这些原本朝廷水师士卒的压力所致。当然了,这只是原因之一而已。

    就在阎应元努力学习海战的同时,又给两个心怀鬼胎之人造成困惑的时候,登莱巡抚卢象升虽也有遇到事情,却没有不开心。

    此时的他,正在登州巡抚衙门后衙的花园中练刀。

    只见他**着上身,肌肉线条棱角分明,比例匀称,体态挺拔而健美,肩膀的宽度和窄窄的腰线,形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倒三角,每一条肌肉都似乎经过了最佳比例的搭配,肌肉中充满了力量。可惜的是,他这完美身材中有几处疤痕,破坏了整体的美感。不过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他的功勋。

    卢象升整个人裹在一片刀光中,快捷的动作,凛冽的刀锋,不时让站在周边的亲卫大声喝好。

    一直练到身上微微出汗,卢象升才收功停了下来,顺手把八十斤重的练功刀丢给站一边的张献忠,这里的亲卫中只有他能接住。

    卢二适时递上一块毛巾,一边赞道:“老爷的功夫还是一如既往,没有一丝影响。”

    自从卢大战死,卢二就接替了卢大的工作,随侍在卢象升身边。

    卢象升接过毛巾擦了擦,笑着道:“这些只是小伤而已,现在伤好了自然不会有碍。”

    其实虽说是小伤,可在他那身上却留下了疤痕。一般来说,也不能算小伤了。

    今天是卢象升伤愈后第一次练功,感觉没有一丝影响,心中还是很满意的。

    他把毛巾递还给卢二,接过衣服穿了起来,一边还问道:“从京师来的锦衣卫监军都已下到各岛没有?”

    登莱上次的大败,就是因为有建虏的细作潜入所引起。因此朝廷就给登莱明军派了锦衣卫监军过来。

    在其他边军中,锦衣卫监军的主要职责是防止将领贪腐,克扣士兵军饷,严防军中**;而在这登莱明军中,他们的主要职责却是反细作的工作。也是因为如此,这些锦衣卫监军都是受过刘兴祚的培训。

    卢象升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对每个岛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因此对于朝廷派来的这些锦衣卫监军,还是很欢迎的。他积极配合监军的行动,这又是和其他边军的应对不一样。

    “回老爷,送他们去各岛的船只差不多都已回来了。”卢二回答道。

    卢象升点点头,转向张献忠问道:“派出去的夜不收情况如何?”

    张献忠历次的表现都不错,甚至上了《明报》,被树为登莱明军中的杀虏英雄。这虽和他是四小的义父有关,但没有他自己的英勇表现,以及卢象升的首肯也是不可能上的。

    当初《明报》刚送来登莱时,顿时在军中引起轰动。他们谁都没想到当初中兴侯所说的,竟然变成真的了。

    那些上了报纸的将士都喜开眼笑,全天下的大明百姓都将知道自己的事迹,这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啊!而那些没有上报纸的将士,则在羡慕之余暗自发誓,自己也要努力杀敌,荣登到报纸上去。

    另外,登莱将士们对于朝廷把牺牲同袍的灵牌供奉到京师的英烈祠,享受大明百姓香火一事,也是非常的感激。

    这些事情都是从未有过,也从未听过,这使得军中士气很高。

    张献忠知道自己今天的一切,除了要感激在京师的中兴侯之外,还要感谢眼前这位似武实文的登莱巡抚。他听卢象升问他,连忙恭敬地回答道:“目前未敢深入敌境,因此敌情反馈有限。”

    他回答了卢象升的问题后,想起之前的好奇,就带点疑惑地问道:“中丞,朝廷这么早就传令让我们登莱派出夜不收,是不是又要我们有所行动了?”

    他这么问也是有原因的,登莱明军中的伤兵,有很多都还没愈全。对兵事略知一二的人应该都知道这点,却还是让登莱派出夜不收。而且还规定尽可能地不要让建虏发现,张献忠就奇怪了。

    朝廷所给的命令中并没有解释,卢象升也没被告知。不过他却凭自己的推测,大概猜了出来。

    要知道建虏缺粮这事,还是他通报给朝廷的。而且他也一直致力于破坏建虏的粮食补给,甚至还为此上了一个大当。他现在对粮食一事极其敏感,登莱明军中要说有能猜到的人,就绝对是他。

    不过张献忠虽然已是他的心腹,却也没打算把自己的推测告诉他,卢象升只是说道:"做好自己的事情,有什么后续的命令,等以后自然会知道的。"

    "中丞说得是,属下明白了。"张献忠稍微有点尴尬,连忙抱拳回应道。

    卢象升转身往花园门口走去,一边吩咐道:"备马,去军营看看。"

    这是原定就安排好的,卢象升去军营看望伤员,听取下层士卒的心声。

    说起来,阎应元在福建水师的一举一动,很多都是学自卢象升的。这种与士卒同甘共苦,最容易获得军心,打造出一支强军。

    可就在这时,一个军士快步进来,向卢象升抱拳禀告道:"报中丞,京师中兴侯派使者前来,要单独见中丞。"

    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在场听到禀告的几个人心中可以肯定,中兴侯派人找中丞绝对是和之前要求派出夜不收之事有关。

    卢象升没有犹豫,马上吩咐道:"好,本官在书房等候。"

    中兴侯派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