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天改明-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象升没有犹豫,马上吩咐道:"好,本官在书房等候。"
中兴侯派来的使者,卢象升就没有矫情,以做实事要紧。他也不再换官服,就直接来到自己的书房等候,以期能尽快见到使者。
张献忠等亲卫并没有入内,只是守在书房门口。
没一会,中兴侯派来的信使就转出走廊,出现在书房门口的庭院里。
张献忠一看,不由呆了,他没想到中兴侯派来的信使,竟然会是他。
第五百六十五章 又要打仗了
只见来人看到张献忠站在那里,不由惊喜地叫了出声:“义父,您在这啊!”
张献忠那脸已笑开了花,看着面前这个小子道:“定国,怎么侯爷派你来了?”
李定国快走几步,到达张献忠面前,点点头应了一声,然后问道:“中丞在里面么?”
张献忠暗赞自己这个义子知道分寸,看到自己,虽露惊喜之色,却还记得正事。他笑着点头一下,然后转身向里禀告道:“中丞,侯爷的信使到了。”
“进来。”卢象升那雄厚的嗓音马上传了出来。
李定国听了冲张献忠一笑,然后推门入内。
张献忠把门顺便带上,然后还是守在门外。他忽然发现和他一起站外面的卢二在向他挤眉弄眼,不由无声的露齿一笑。
此时张献忠,心中是满满地骄傲。
没过多久,张献忠和卢二就听到卢象升传唤他们的声音,两人不敢怠慢,连忙推门而入。
只见卢象升面带喜色,坐在书桌后。而李定国则站他身边,正闻声抬头看向两人。
"中丞,属下在。"张献忠和卢二抱拳向卢象升一礼道。
卢象升的脸变得严肃起来,对张献忠下令道:"即刻招回所有夜不收,前往东江镇待命。"
军令如山,张献忠虽有不解,却也没有发问,大声回应道:"遵命!"
说完之后,他看了李定国一眼,便坚决转身出门而去。
卢象升又看向卢二,命令道:"马上转移獐子岛上无干人等来登莱安置,岛屿附近海面加派哨船,不得让人靠近獐子岛。另外,抽调各岛伤愈精锐前往东江镇集合,沿途不得靠近獐子岛。"
卢二微微有点诧异,不过也和张献忠一样没有多问,抱拳答应一声,就转身出门要去执行命令。
当他正要出门之时,身后又传来卢象升的声音:"准备船只,后日登莱军队一起随本官前往东江镇。"
卢二知道肯定又会有战事,他也不问,转身抱拳应道:"遵命!"
下达了所有命令后,卢象升的脸色就和缓了下来,对身边的李定国道:"你义父传完命令就会回来,到时候有的聚。"
李定国一听,稍微有点不好意思,笑着伸手挠了挠后脑勺。
卢象升伸手向边上的一张椅子一指道:"坐,我还有事情要问问你。"
中兴侯的侄儿,虽是认的,卢象升也不便自称本官。
李定国一听,直接抱拳,一本正经地说道:"小子站惯了,中丞有事就直接问小子好了。"
卢象升见李定国一脸认真的样子,就不再客气,直接问道:"你给我说说侯爷的新军,任何事情都可以。"
当初中兴侯所带的新军惊艳亮相,让卢象升大为震惊。上次的时间太短,他又自责于战事的失败,士卒的损失,还吃惊于祖大乐的叛变,因此没有心情询问于中兴侯。
现在过了这么久,他已重新振作起来了。对中兴侯那支新军就越来越好奇,心痒难忍,现在见了李定国,自己又有时间,就忍不住问了。
他也没期望有多大收获,毕竟李定国虽然看着像个小伙一般,却是连十一岁都还没有到的少年,军中的事情怕是不会了解多少。
而李定国跟在钟进卫身边久了,当然知道钟进卫对卢象升的看重。加上钟进卫并没有说要保密,卢象升又是大明高官,因此他就毫无顾忌,把他所知的有关新军之法一一说给卢象升听。
李定国滔滔不绝地说着,条理清晰,各项军中要点,新军特殊之处以及原因等都说得一清二楚,让卢象升听得兴奋之余,又大为惊讶。他有一种直觉,这小孩日后在军中的前途不可限量。
等李定国说完之后,卢象升久久不语。这新军之新,确实是闻所未闻。新军所推崇的一些思想,让他这个注重冷兵器作战的人更是感触很多。只要主帅不犯错,当政者不犯傻,他可以肯定,新军定然会淘汰所有的冷兵器军队。
卢象升想着想着,忽然有了个决定,等回头见了中兴侯,是不是也让他帮忙培训一部分军队,关键的是,拨一部分火器出来给登莱明军。
随着卢象升军令的传达,登莱明军又开始动了起来。
现在的登莱明军,一点都看不出来他们是刚经历过一场大败。每个将士都有着旺盛的求战欲,现在有了行动,个个都是精神抖擞,盼着建功立业,扬名立万。
不过从沿海岛屿往皮岛航行的明军将士比较奇怪,以往的时候,他们都是靠着海岸线航行,就会经过鸭绿江口的獐子岛。
但这次上面的要求,竟然是要他们避开獐子岛。人都有好奇心,越是不让他们知道,他们就越想知道。大部分将士心中有着各种猜测,不知道獐子岛发生了什么,竟然要如此保密。
当卢象升赶到皮岛时,各岛军队差不多都已聚齐了。他只是露了个头,让各路将领安心训练之外,便又从皮岛消失了。
在獐子岛码头,卢象升的坐船刚一靠岸,便问岸边的军士。得知中兴侯已到后,就匆匆下了船,前去拜见中兴侯。
钟进卫也是昨日才到,他之所以选中了獐子岛,一是这岛够大,二是临近辽东,不管是图谋辽东本土还是朝鲜境内的建虏军队,都是一个合适的位置。
他住在原獐子岛参将祖大乐的府中,听闻卢象升在门外求见,很是欣喜,连忙让人把他带到后堂。
“下官拜见侯爷。”卢象升刚一进大堂,便一边说着一边跪地参拜。
他这么做,并不是谄媚上官,而是真心感激。要不是中兴侯,他打了那么大一个败仗,这辈子很可能就废了,不会是现在罚俸禄,戴罪立功这么轻的处罚。
钟进卫一见,以为卢象升还墨守成规,遵守朝廷的官大三级就要跪拜的规定。就连忙说道:“你我相熟,不必行此大礼,你该知道我不喜这套的,快起来说话。”
卢象升之前也有一段时间跟随钟进卫,自然知道他的脾气喜好,在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后,便不再坚持,依言站了起来。
钟进卫见了,这才又有了笑容,往边上一指道:“坐,给我说说目前的情况。”
第五百六十六章 重组夜不收
卢象升依言坐到一边,这时他才有时间打量后堂内的人。
除了中兴侯那些护卫之外,他还发现有一个年轻小将也站在另外一侧。
卢象升也就是扫视了一下而已,中兴侯有问话,他不敢怠慢,马上回答道:“侯爷,因为派出去的夜不收为了避免被辽东建虏发现,所以不敢深入查探。就目前收集到的信息看,沿海并无建虏主力。”
卢象升说得这些也在钟进卫的意料之内,他点点头再问道:“那辽东汉人的投奔情况如何?”
“基本没有了。”卢象升摇摇头答道。他心里知道,大概是因为上次的大败,让辽东被建虏奴役的汉民失去了冒死投奔的念头。
钟进卫之所以问,就是还想从那些投奔过来的汉民身上,了解辽东内地的建虏情况。听到卢象升的这个回答,他不由得微微失望。
不过他见卢象升说完后,脸上露出一丝惭愧神色,便出言安慰道:“没关系,我们现在最主要的是不能暴露登莱明军恢复战力的情况。要让建虏以为登莱明军是残了,没有战力,让建虏无所顾忌才好。”
“侯爷说得是。”卢象升回答一声,他明白只有如此,才能在未来,出其不意地打击建虏,打一个大大的胜仗。
“那朝鲜境内的情况如何,那个莽古尔泰还在么?”钟进卫换了个话题,继续向卢象升了解情况。
说到朝鲜的情况,卢象升的脸色明显比刚才好多了,他回答钟进卫道:“侯爷,那个奴酋还在朝鲜,已搞得天怒人怨。朝鲜境内反抗建虏的义军比之前多了很多,逃往皮岛的朝鲜百姓也比以前增加,还纷纷要求我大明出兵朝鲜。”
“哦,这朝鲜的反应和辽东完全不一样啊!”钟进卫一听,赞了一句道。
卢象升有点不好意思,稍微犹豫了一会才回答道:“之前护送粮食的朝鲜军队返回朝鲜后,把上次大战的事情传了回去。他们和侯爷您一个看法,因此就更坚定了他们反抗建虏欺压的决心。”
“哦?”钟进卫刚一出声,便反应过来了,马上道了句:“就是嘛,看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吧!”
朝鲜军队所传的建虏集结大军,却仍被登莱明军杀伤甚多后,逃之夭夭的消息,越传越夸张,变成了建虏集结倾国之力,出动所有兵马,十面埋伏,却仍被登莱明军轻松闯出重围。
这无疑大大提振了朝鲜军民反抗建虏的士气,也使得登莱明军在朝鲜军民的心中,高大了很多。有许多朝鲜军民冒死偷渡,投奔登莱明军,顺便也带来了很多信息。
“侯爷,我军要是有行动的话,下官建议可以考虑朝鲜的建虏,原因有二。”卢象升向钟进卫道出了他来獐子岛之前的考虑,改变了他之前想的破坏建虏粮田的想法。
钟进卫来的时候就已有考虑过,两个选择,如果是打辽东地区,那么以破坏为主,尽可能减少建虏粮食的补充;如果是打朝鲜建虏的话,就要以歼灭战为主,消灭建虏的有生力量。
现在他听卢象升有提议,就先按下心中的打算,看着卢象升道:“九台说来听听。”
“侯爷,原因之一为朝鲜军心、民心都利于我大明,我军出朝鲜,犹如鱼入深渊,灵活自如,军情也更清晰。”
他说到这里,见钟进卫点点头,便继续说道:“原因之二,建虏在朝鲜已是坏事做绝,我军只要一出战,朝鲜军民必然站在我军一方,共击建虏,联合起来的力量也不可谓不大。”
卢象升说完之后,便看着钟进卫,等待他评论。
只见钟进卫点点头,笑着对卢象升道:“九台,你说得这两点没错,我也赞同。不过,如果我军按照你所说,出击朝鲜,狠打在朝鲜的建虏的话,还缺一个前提条件。”
卢象升一听,稍微愣了下,随即明白过来,向钟进卫确认道:“侯爷,可是朝鲜朝廷的态度?”
“对,虽然他们屈服于建虏的淫威,充当了压榨本国子民的帮凶,但不管如何,他们仍然还是朝鲜人的官府。如果我们在朝鲜境内打大仗的话,最好是由他们朝廷来出面邀请。如此一来,也才有利于后续的抗虏合作。”
钟进卫的这一段话,乃是他和首辅温体仁讨论的时候,温体仁告诉他的。否则以钟进卫的经历,他才不管这些国际影响。
卢象升作为大明的高官,对此却是比钟进卫更为了解。因此钟进卫稍微一提示,他便明白过来了。
“侯爷,下官明白了,那要不要下官派人去联系朝鲜官府?”卢象升稍微皱着眉头问道。
他之所以皱着眉头,是因为恨朝鲜政府的无能。之所以提出去联系,是因为逃至皮岛的朝鲜军民众多,有这个能力去联系朝鲜官府。
钟进卫却摇摇头,微笑着对卢象升道:“不用,我们不急。朝鲜官府不作为,我们急啥。就让建虏继续在朝鲜糟蹋好了,糟蹋的越狠,到时候反弹的就越厉害。眼下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两手准备。”
钟进卫这话其实是不能说出口的,要是被朝鲜人听到了,就有损大明的形象。不过现在后堂内都是大明人,且是钟进卫的亲信,自然就没关系了。
卢象升并不是一个迂腐之人,不会用什么圣人教导来劝谏中兴侯改变这个想法。在两国利益面前,卢象升当仁不让地会先为本国考虑。
因此,他听了钟进卫的话,点头赞同。
“九台,辽东的侦察还是要继续,但必须保证不被建虏发现登莱明军的活跃。因此,这派出去的夜不收就至关重要。”
卢象升听钟进卫说这个,就知道侯爷要说有关为什么要他先收回夜不收的原因了。因此,他认真听着钟进卫说话。
钟进卫继续说着他的设想:“登莱明军的夜不收胜在熟悉地形,但战力和建虏比起来,还是有差距。因此我决定,登莱夜不收和我带来的这支五百来人的精锐骑军相配合,一起完成辽东侦察的任务。”
说到这里,他转向一边,对一直站着不说话的小将说道:“你向九台自我介绍下吧。”
第五百六十七章 烦恼
那员小将一听,转向卢象升,抱拳一礼,大声说道:“末将京营三大营之一死营所辖游击曹变蛟,见过中丞。”
卢象升点点头,死营的名头,他是听说过的。但这名游击手下应该不止五百来人,他有点不解,只好转头看向钟进卫。
“新军所属夜不收只有一百来人,我觉得不够。就又向死营统领曹文诏要人,他就推荐了小曹将军,并且是精挑细选了三百多名精锐出来。他们现在都受过一些新军训练,也装备了新军的火器,相信和建虏的探马相遇也不会落于下风。”
钟进卫的这番话让卢象升想起了自己之前所想的事情,他先是点点头附和道:“侯爷如此安排,确实是夜不收的最佳配置。”
钟进卫一笑,指了指卢象升道:“九台几时学会拍马屁了。”
卢象升听了脸上一红,当即争辩道:“下官只是据实回答而已,并无那个意思。”
钟进卫也不再讨论这个,当即吩咐道:“九台,你那些夜不收就送来獐子岛吧,和新军的夜不收相处几天,就派出去。”
“是,侯爷。”卢象升答应一声,然后犹豫了一会,最终又开口说道,“侯爷,这个,这个火器能不能拨一部分给下官?”
钟进卫一听,摇了摇头道:“这个要让九台失望了。目前这种新式火器的产量并不高,要优先配置京营。等京营全部改编完成之后,才会配置到各地边军。这里面的一些东西,你明白么?”
卢象升听了,看看钟进卫身后的东厂番役,心里明白。中兴侯的意思是说朝廷定然是要先强化京营,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会去装备边军。如果不这么做,就怕造成边军强于京营,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这是任何朝代都忌讳的事情。
既然如此,卢象升便不好再坚持要新式火器了。唯有等着京营完成配属后,能早点为登莱争取一些。
卢象升要不到火器,是有点郁闷。同时奴酋皇太极也和他一样,此时也在郁闷着。
他没想到,造火器竟然那么费资源。这才过去多少天,就已用去了很多铁铜等物资。这要是换作打造冷兵器的话,都够用几次大战的消耗了。
但他既然下令打造大金的火器部队,自然不可能半途而废。可大金的铁料储备本身就不多,现在又在铸造红夷大炮,那更是消耗大户。
皇太极的眉头紧锁,额头上的汗因为心中的烦恼而冒出不少。如果是在以前,完全可以让那些晋商多提供一些,可现在却断了这条路。
让大金组织去挖矿,开玩笑,大金从来都是做无本买卖。要是这个决定一说出去,自己这个大汗的威望必然要打一个折扣。
皇太极此时才感觉到,大金的国力还是差了点。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又把主意打到了朝鲜的头上。
其实皇太极也知道,在莽古尔泰的压榨之下,朝鲜怕是到了一个危险的边缘,随时有可能会爆发出危机。
按照皇太极原本的计划,早就该他出面施恩了。可因为登莱明军的一再破坏,使得原本预定的资源需求没有达到,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延迟施恩时间。
皇太极想到这里,无奈地叹了口气。忽然之间,他发现好像大金的处境看似很好,却又不妙。
在表面上,大金迫使东面的朝鲜臣服,并攻进了明国京畿之地,甚至差点就打下了明国的都城。在掠夺了富饶的京畿之地后,大金的物力人力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大金不可谓不风光。
还有,大金又借助机会吞并了蒙古诸部,组建了蒙古八旗,增强了大金的战力。并且还打残了登莱明军,使得他们只能乖乖回去养伤,短时间内不会对大金后方再有影响。
另外,自己又趁势夺取了统治权,基本上废除了八王议政这种脑残的制度,使自己能按照想法来改造大金。
可实际上,皇太极发现,蒙古草原上其他未被大金吞并的部落都投靠了明国,使得大金在草原一线失去了屏障和缓冲。虽然不怕他们打过来,可也要自己费心了。
朝鲜被压榨过多,现在犹如一桶火药放在满是烟火的地方,随时有爆炸的可能。真到了那个地步,必然要牵制一部分大金的兵力。
明国宁锦一线的明军在新任督师孙承宗的治理下,以不变应万变,没有出过一次昏招,让大金没有任何机会可以利用。
还有那个袁可立,甚至还逼迫那些明军开始主动到大金境内来晃悠。这些迹象,对于大金来说,都是不好的兆头。
另外还关键的是,大金对于明国的情况一无所知,极度缺少明国的情报,使得大金两眼一抹黑,不知道明国在干什么。
皇太极想到这里,不由得又是叹了一口气。都想抢着当这个一言九鼎的大汗,可这个大汗真有那么好当么!
他思来想去那么多,最终又不得不面对缺铜铁的问题。现在大金的物资储备虽然还能支撑,可要是没有补充的话,必然是会有影响的。
皇太极从大金的东南西北都想了一圈,还是没有其他好办法。他只好把那些兄弟和汉臣也招来讨论,仍然没有讨论出一个他认可的好办法。
这些建虏的脑袋中无非就是一个字,抢。可现在不适合去抢,因为明国有山海关挡着,蒙古人比大金还穷,更是无从抢起。要是绕道去明国,又没有情报支持,因此建虏这些头目都傻眼了。
无奈之下,皇太极只好行下下策,传令给在朝鲜的莽古尔泰,让他继续征集铜铁物资,能压榨多少就多少了。出了事情,回头再想办法收拾算了。反正朝鲜人软弱,到时候恩威并施,还怕收拾不了他们。
暂时算是解决了这件事情,皇太极刚回后宫准备休息一下,却忽然得到紧急军情,大惊失色之下,连忙又把刚散会回去的各旗头目召集回来开会。
所有人等都有点奇怪,这不是刚开完会么,怎么又急召开会了。他们心中有不好的预感,只怕不是一个好消息。
第五百六十八章 抢粮缺人
果然,他们刚一聚齐,皇太极就面无表情地转了出来。要知道,皇太极是最会做人的,平时脸上都是挂着笑容。现在这样子,说明心情很不好。
皇太极一坐到座位上,就沉着脸说道:“我们被宁锦明军给骗了。”
代善一听,想着宁锦明军不是不敢深入大金境内,只是在边境晃荡而已么!就算被骗了,对大金有什么损失?
他想到这里,好奇地问皇太极道:“大汗,那宁锦明军怎么了,有妨碍么?”
皇太极把头转向他,带着一丝被骗后愤怒地神色说道:“他们的晃悠只是虚张声势,其目的是为了扰乱我大金的视线,杜绝我探马过境,以利他们修筑大凌河城!”
“什么,他们修了大凌河城?”代善一听,有点失色地问道。
多尔衮听了也是脸色不好看,没想明军又去修那大凌河城了。
而多铎则忍不住站了起来,向皇太极道:“大汗,那大凌河城建好没有?不过建没建好都没关系,就算建好了,我们也可以和以前一样,去拆了它。”
皇太极心中稍微有点后悔,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登莱明军和内政上面,以为宁锦明军孬种,潜意识中把他们给忽视了。
一个地方的军队如何,最主要的还是看谁在统领。
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实已经告诉自己了,登莱明军之前是一盘散沙,可那卢象升一到,就爆发出战斗力,几次给大金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现在宁锦明军的督师是明国帝师、老成持重的孙承宗,在其前线的是策反过多名大金将领的老滑头袁可立。有这两位在,自己还以之前袁崇焕时期的老眼光看宁锦明军,这个暗亏吃得不冤。
皇太极虽然这样想,却不会说出来。他看向站起来的多铎道:“你说得对,大凌河城如果不能在我大金手中,就必须拆掉。”
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大凌河城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以前的时候就拆过几次,而明军又建过几次,乃是兵家必争之地。
多铎在得到皇太极答复后,便坐了下去。同时他看到多尔衮暗地里向他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