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皇帝想起自己的志向,要中兴大明。自己也一直努力学太祖皇帝,不近女sè,勤俭节约,夙兴夜寐,几年来如一rì的勤政为民。

    可没想有那么多的蛀虫,看来不学学太祖的决心和手段,自己的努力都会白费,志向就不能实现。

    他想到这里,就不再犹豫,下了决心,当即对侍立在一边的王承恩道:“大伴,锦衣卫那几个人,由你东厂去抓了审讯。”

    王承恩一听,暗自高兴,连忙答应一声,就准备去办事。

    东厂抓人,而且抓的是皇帝的内臣,不需要像锦衣卫抓人那么麻烦,王承恩带圣旨直接就能去抓人。

    没想他还没走出殿门,又被崇祯皇帝叫了回来。

    原来崇祯皇帝想起钟进卫说过最好是东厂和锦衣卫平级,不能一方压倒一方,以免有一方坐大了不能制,都不是好事。

    只听他对王承恩说道:“从今后一个惯例,东厂单独的审讯,需锦衣卫派出千户以上官员旁听,你可记住了。”

    王承恩一听,愣了一下,不过马上又反应过来,答应一声,见崇祯皇帝不再另外吩咐,才离去。

    他并不是要学魏忠贤,只是看不惯锦衣卫最近的嚣张。不管怎么样,两个差不多职能的部门,也肯定存在竞争关系,现在趁这个机会压一压锦衣卫是件开心的事,也仅此而已了。

    所以,王承恩对崇祯皇帝的吩咐虽有不满,却也没多大反应。

    崇祯皇帝并不是没脑子的人,暂时不查涉及到的军中将领,等解决了建虏再说,所以,有关那几个人的处置就被他暂时搁置了,没让东厂或者锦衣卫去抓人。

    不知道到时候处置军中那些将领,会有多大麻烦,崇祯皇帝想着就觉得有点头大。

    刚登基时,虽然那个时候魏忠贤的势力如rì中天,但自己一点都不慌乱,沉着冷静,潇洒自如地被自己处置掉了。现在想起来,都还有点自豪。

    但现在,面对一份份的**供状,却有一股惧意,要再三反复的考虑,还没有把握,有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是自己不如以前那么能干了还是对手比魏忠贤更能以对付?

    崇祯皇帝坐在御座上思考着这个问题,还没想明白是因为魏忠贤在明,容易对付,贪腐官员在暗,涉及人员太多,很难对付的道理,就被首辅温体仁打断了。

    崇祯皇帝有点疲惫,按按自己的太阳穴,问传进来的温体仁道:“温卿是有何事找朕?”

    “陛下,**一案,所抓官吏太多,现在吏部已无备选官员可用了。”温体仁这些天也有点cāo劳过多,看着不是那么jīng神。

    崇祯皇帝一听,顾不得按太阳穴了,有点诧异地问温体仁道:“那么多备选的官员都用完了?”

    温体仁苦笑了下,向崇祯皇帝解释道:“那些备选官员中有许多也有问题,已经被抓进牢里。而且现在不但官员缺得厉害,吏员缺地更厉害,好几个衙门,其实已经无法正常处理事务了。”

    崇祯皇帝只觉得脑门又痛了,他又问温体仁道:“那些在家备考进士的举人呢,如果有才能就用了吧。”

    举人做官不是没有,但一般都是七品以下的官员。现在好多空缺的职位都是七品以上的,温体仁感觉崇祯皇帝是有点病急乱投医了。

    他回答崇祯皇帝道:“陛下,能用到的举人,都已经补进空缺了。”

    崇祯皇帝还不信了,连个做官的人都找不到,他对温体仁道:“那就从地方上找,邸报传抄天下,令全国举人全都入京面试,过了就补上空缺。”

    温体仁有点无语了,知道崇祯皇帝在赌气,他劝崇祯皇帝道:“陛下,现在**的名单已经牵扯到地方上了,如果陛下还坚持抓下去的话,怕地方上的官吏都不够用了。”

    崇祯皇帝听得脑袋一个比两个大,真得要朕就此收手了么?

    那怎么处理现在被抓的那些官吏,全部依律入罪?现在已经是个烂摊子了,缺人做事,但又不能把他们都放了吧?不放的话,还有一个可能,他们继续咬其他人出来,怎么办?

    是不是咬咬牙把所有供出来的人全部抓了,吏治清明,天下太平得了!

第二百一十章 反腐难啊

    ()    013…11…22

    “臣理解陛下的用意,也明白吏治不清,万事难成,臣是支持陛下大力整顿吏治的。”

    温体仁先是表态支持崇祯皇帝的用意,然后语气一转:“但官员的不是现在才有的,从开国以来,甚至三皇五帝时期就已存在,这种慢xìng病不是一剂猛药就能治愈的。”

    这些话的意思,崇祯皇帝在上一次就听温体仁说过,就是想让自己收手,放过其他蛀虫。

    温体仁看崇祯皇帝听了自己的话,并没有马上表态,就继续说道:“臣知道陛下是以太祖为榜样,那陛下应该知道太祖反腐的决心,贪污六十两银子就要剥皮jǐng示下一轮官员,甚至也有几次大的反腐案,涉及官员的人数众多,但就算这样,就没有官员贪腐了么?”

    “就算还有,也所剩不多了吧。”崇祯皇帝来想把自己的顾虑说出来,但温体仁这么一问,不由得按照温体仁的话题直接反问了。

    “是,陛下,但太祖时期的朝局和现在不一样。太祖时期,刚开国不久,不管朝中还是军中,人心向上,大部分人以贪腐为耻,少部分人就算贪腐也是偷偷摸摸地。可现在呢,陛下应该有所了解了吧。”温体仁耐心地给崇祯皇帝分析。

    崇祯皇帝皱着眉头,对温体仁道:“你说。”

    温体仁没法,只好打开天窗说亮话道:“陛下,据臣所知,上官出巡地方,地方必须送礼,这是规矩。谁要是不送,就很难在官场立足。什么品级的官收多少礼金,都有一个数,要是低于这个数的,会被别人耻笑。甚至有的官员见面,第一句问候语就是你收了么。”

    温体仁说到这里,让崇祯皇帝稍微消化了下,然后又说道:“朝廷所收税银,每过一个官员的手,就会少一分;朝廷所发地方或军队银两,每过一个部门,就会漂没几成。这都是公开的事情,没人认为这有问题。”

    几十万银两的进出,贪个一成就是笔大数目了。

    崇祯皇帝再也听不下去,一拍御案怒喝道:“这么多银两,他们吃得下么?”

    刚说完,崇祯皇帝就想起之前供状上有个御史直接把二十万两库银贪为己有的事。他悲哀地想到,这些蛀虫还真做的出来。

    “陛下,臣不是为他们开脱,他们贪进去的这些银两,大部分还是要送出去的,否则,没有这些进项,他们很难维持在官场的关系。”

    崇祯皇帝听了,有点不满,对温体仁道:“首辅为什么不早点跟朕说呢?”

    “臣要是以前说这些话,陛下会信么?”温体仁反问道。

    崇祯皇帝听了一怔,然后想起之前的时候,原户部给事中韩一良吞吞吐吐的想说又不敢说的事情。原来所有人都知道官场的,就瞒着朕一个人。

    韩一良怕说出来得罪了官场上所有的人,又不能得朕信任,落得里外不是人。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无力的靠在御椅背上,开始发呆。

    忽然,他像普通老百姓收拾旧衣服的时候,发现口袋里还有纹银一样,对温体仁说道:“大明官场不是还有温卿么?”

    “陛下,这是为臣的分,臣不敢忘。”温体仁认真地回答道。

    “那就是说,应该还有一些人也记得为臣份吧?”崇祯皇帝带着希望问道。

    “陛下,是有,但不多了。”温体仁回答完之后,发现好像话题有点扯远了,就又说道:“陛下,您看这案子是不是该到此为止?”

    崇祯皇帝听温体仁又旧话重提,沉默了一会,问道:“那已抓的这么多人,如何处理?他们要是还要牵扯出别人怎么办?”

    温体仁一听,崇祯皇帝不再坚持了,心中一喜,就建议道:“陛下,可择一些贪污金额巨大,情节严重的官吏法办,其他人等,还得让他们回去做事,这样打击面缩小的话,大家都不会撕破脸皮。以后有的是机会再慢慢收拾他们。”

    崇祯皇帝一听,心里并不满意,想了良久,还是没下定决心,就对温体仁道:“温卿还是让朕再考虑考虑,你先去做事吧。”

    温体仁见崇祯皇帝的态度比上次好多了,就没再劝,怕适得其反。于是,回内阁去办事了。

    再说锦衣卫指挥使骆养xìng正在自己的衙门办公,东厂番役闯进去奉旨抓人,不由得又惊又怒。

    惊得是锦衣卫衙门的不法之事,现在被别人供出来了,怒的是自己都已向官妥协,前去息事宁人了,竟然还敢扯上锦衣卫的人。

    东厂的人有圣旨,自个和他们一样,属于天子近臣,皇上说啥就是啥,他也不敢阻拦。

    等番役一走,骆养xìng就去找辅臣周延儒,想问个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好几方面同时收手的么。

    没想他去找周延儒的时候,周延儒不见他,说什么内阁阁臣不方便与天子亲军有来往。

    骆养xìng真怒了,他明白自己怕是被周延儒耍了。

    好,你们把几年前的旧事都要捅出来,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还有东厂的人,一个都不要跑,既然都抓到自己头上来了,那就豁出去了,谁也别想好过。

    周延儒在暗处看着锦衣卫指挥使骆养xìng气冲冲而走,心中暗暗高兴,这就是他要的效果,把所有人都拖下水,法才不会责众。

    再说张同敞,原该离京前去各地巡查盐政,监督新政实施情况。但他去吏部和都察院办理有关手续的时候,相关人员已被抓进牢里了,还没有其他官员来接手这些工作。

    而且所有衙门基都人心惶惶地,整天聚在一起讨论接下来谁会被抓,一个个都无心办公。

    张同敞很无奈,等到天sè将晚之时,才不得不回家。

    对于京师这反腐风暴,他是赞成的。他年轻热血,早就看不惯那些办什么事都要收钱的做法。

    但现在这反腐风暴,影响到了正常办公,他就觉得朝廷做事有点欠妥了。至少想个完全之策后,再把这些贪官污吏一网打尽,又不会影响正常办公,这样才完美。

    他却不知道,皇上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是压根就不知道会有如此巨大的贪腐规模。

    不过这些,暂时都和他无关。他的任务是盐政的新政。皇上郑重托付,要办好这件事情,所以,张同敞一门心思都扑在如何办好这新政的事儿上面。

    张同敞家不富裕,官又小,因此是走路回家的。

    当他走到一处叫醉仙楼的酒楼门口时,刚好碰到有两人迎面而来,大摇大摆的也不避让,擦着他的身子走过,往酒楼而去。

    一边走的时候,一边还大声说话,就好象张同敞听不到似的:“兄弟,瞧这些当官的,平时收钱收到手软,现在报应了吧。心情好啊,今天哥哥我请你喝酒。”

    “那得多谢哥哥了,我也得多喝几杯庆祝庆祝,让他们收老子的钱,回头再去检举了他们。”另外一人也大声回应道。

    “别,哥哥劝你自个乐下就行了,你要去检举,小心官官相护。”那人压低了声音劝自己的兄弟。

    张同敞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停下来看着那两人进了酒楼,心中若有所思:皇上此次反腐是顺应民心,但老百姓终究还是怕官的,不敢用实际行动支持皇上的反腐。

    京师的风暴再大,也没有影响到钟进卫,此时,他正与建虏在捉迷藏。

第二百一十一章 围剿发泄

    ()    钟进卫所在的五千关宁铁骑不停地转移地方,以躲开建虏的搜索。

    但不管他们如何转移,想如何隐藏踪迹,都是瞒不了太久,原因有三。

    第一,不能离昌黎城太远,这是他们最大的限制。

    第二,五千骑军,包括了人和马的踪迹,想要隐藏起来是很困难的。

    第三,建虏的探马都是jīng锐,是追踪的老手,善于从蛛丝马迹中探得敌军的真相。

    因此,建虏的探马很快与五千关宁铁骑的外围夜不收交上了手。其他方向的探马马上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都向交战地区围了过去。

    也正是因为以上的原因,五千骑军不管怎么换地方,都有建虏探马如影随行。

    很快,这支明军的大概规模,大致所在就回报到了代善手中。

    其实,如果探马迟迟找不到这支明军踪迹的话,代善这种打了多年仗的老手也能猜出来,这支明军的人数不会太多,因为隐藏大军的难度太大了。

    代善很快召集蒙古诸部首领过来开会,通报了明军人数大概在六千左右,并在军事地图上大致标出了方位。

    等这些蒙古人明白了目前的情况之后,代善宣布:“本贝勒决定把这支明军灭了,由我们大金来动手,你们分两部分,从左右挡住他们的去路。”

    建虏对明军野战的心理优势极强,在昌黎城下吃得亏,受到的憋屈,要统统发泄到这支明军身上。

    至于这支明军能灭掉之前的蒙古仆从军,被代善归为事出突然,有心算无心,被打了伏击的缘故,并不能说双方的战力真的相差这么多。

    再说,这些仆从军的战力能和大金军队的战力相比?不是代善小看他们,五千大金勇士,就能横扫这三万左右的蒙古军队。

    这些蒙古首领一听明军的数量不多,又是金**队去打,自己只是去协助,而且不用再去打昌黎城,好事啊!

    于是,纷纷表态没问题,听贝勒的话,跟贝勒走,说去哪就去那,绝无二话。

    代善心里压根看不起这些蒙古人,欺软怕硬,啃硬骨头就愁眉苦脸,有便宜可占就你抢我夺。

    所以他把这些蒙古人的表态直接无视,命令他们各自回营准备开拔。

    昌黎县令左应选自从确认来了朝廷援军后,就经常去巡视昌黎的西面城墙,期盼着能看到朝廷大军锦旗林立,密密麻麻地出现在视野中。

    但很遗憾地是,每一次怀着希望地望去,最终都是失望地收回目光。

    按道理说,朝廷大军离昌黎应该不会很远,这从那支鞑子军队出发到全军覆没的时间可以推测出来。

    但为什么迟迟没有出现呢,难道是遇到了建虏的其他军队?

    左应选又觉得不像,因为他只看到大批的鞑子探马往西而去,不见鞑子大军开拔前去助攻。

    左应选想不明白,心里有点担心。不是说担心援军如何,他认为能让之前的鞑子全军覆没的援军,绝不会是建虏能随便对付的了的。

    他是担心援军迟迟不出现,来为昌黎彻底解围的话,城里的粮食就要不够用了。

    左应选所担心的昌黎城内粮食不足这个情况,钟进卫是根本没考虑到的,而何可纲和曹文诏就是想考虑也不知道昌黎确切的情况,无从判断,因此他们都不知道昌黎的隐忧。

    钟进卫他们所在的地方果然是在建虏的预估范围内,离昌黎并不远,就半个时辰的距离而已。

    此时大军正在稍作休息,三个最高首脑聚在一起开会。

    “监军,建虏的探马自昨晚盯上我们之后,人数一直在增多,而且几个方向都有出现,赶都赶不走。这情况不能继续下去了。”何可纲向钟进卫分析情况道。

    钟进卫知道,这些探马等于是建虏主力的触角,这么跟着自己,等于是把行踪告诉了昌黎城外的建虏主力,确实很不妙啊!

    “没有办法赶走么?”钟进卫有点不信,自己这边有五千大军,搞搞什么回马枪啊,快跑一段路后埋伏什么的,会没有用么?

    “监军,这些建虏探马都是老手,只是远远地跟着并不靠近。而且他们是分组隔距离监视,就算我们找机会干掉了前面的探马,也奈何不了后面的。最主要的是我们不能离开昌黎太远,所以怎么都甩不掉他们。”曹文诏听了钟进卫的疑问,就帮何可纲给他解释道。

    “那怎么办?和昌黎城外的鞑子主力硬拼肯定是不行的。虽然我提出说来救昌黎,但也不能让你们用命去硬拼。”钟进卫皱着眉头说道。

    何可纲和曹文诏都沉默不语,一时之间谁也没有好办法。

    “要不,我们进昌黎城,据城而守,鞑子连只有百姓防守的昌黎都打不下来,我们进去后,鞑子更是没法打了。”钟进卫出了一个主意。

    曹文诏看看何可纲,见他没发表意见,就自己对钟进卫道:“监军,我们是骑军,如果进入了昌黎,就失去了机动xìng。鞑子如果重重围困昌黎的话,怕是出不来了。”

    这时,何可纲也补充道:“昌黎城小,怕是容不下我们五千骑军。”

    “那你们说怎么办?”钟进卫一听他们说的有道理,有点泄气,就再向这两位将领征求意见。

    不是什么时候计谋都有用的,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计谋就没多大用处。

    现在五千骑军面对的是一万左右的建虏jīng锐,还有三万左右的蒙古鞑子军队,实力相差太多,能用上的计谋实在是少,想不出办法也不奇怪。

    护卫钟进卫的顾百川平时jīng明,但遇上这种行军打仗之事,也是一筹莫展。因此,也没有什么建议可提。

    钟进卫和何可纲以及曹文诏一直商量到预定的歇息时间已到,还是没有想出良策妙计,只好先将就着绕昌黎兜圈子。

    昌黎县令左应选正在巡视城中施粥情况,找他的jǐng钟响起,就顾不得继续当前的民事,连忙跑去东面城墙。

    等他到达城头的时候,守备石国柱已经在那里了,和一些乡绅一起都在注视着鞑子大营那边的情况。

    左应选看到鞑子大营人声鼎沸,好像还在拆除营帐,准备开拔。

    所有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鞑子要撤军了,看来是朝廷大军杀过来了,他们要逃。

    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昌黎终于得救了。

    胜利就在眼前,昌黎百姓凭着自己的力量,硬是扛住了鞑子连续七天的攻城,所有人慢慢地都开始喜极而泣。

    但渐渐地,几个有军事经验的人察觉到了不对,城外的鞑子不像是要逃。因为他们的秩序一点都不乱,井然有序地做着手头的事情。

    把营帐收好,分部落集合部队,然后有鞑子首领在阵前奔驰,看得出是在做战前动员,对,就是战前动员,他们这是要去打仗而不是跑路。

    守备石国柱首先明白过来,悄悄地给县尊左应选解释了这些细节。

    这些鞑子肯定是去对付来救援昌黎的援军,看他们的样子,像是胸有成竹的样子,左应选的一颗心又沉了下来。

    要是救援昌黎的援军被鞑子打败的话,昌黎就真的是没希望了。

    左应选看看还在高兴的那些乡兵,民夫,回头又望望城中收到消息在又哭又笑的百姓。心里暗自叹了一声,也没有说明,从不信神佛的他,在心里暗自祈祷援军无事。

    石国柱果然没有猜错,没过多久,鞑子开始整队出发,绕过昌黎一直向西。

    路过昌黎城的时候,城头上的人都能看清鞑子那杀气腾腾的脸。

    走到昌黎城西方向的一处岔路口时,代善勒住了坐骑,对身边的那些蒙古诸部首领道:“明军就在前方十五里左右的地方,你们分左右两路兜过去,把那支明军驱赶过来,我大金军迎面而上,打他们个片甲不留。”

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黎解围

    ()    蒙古诸部首领答应一声,正要离开时,几匹快马飞驰而来。

    他们以为是大金的探马又有情况报上来,就都留下来听听新的动态。

    谁知代善看见来人,眉头一皱,难道是皇太极来催昌黎的战事?他问来人道:“鳌拜,你来又有何事?”

    鳌拜心里也不高兴着呢,堂堂大金巴图鲁,最近就尽干些跑腿的事,不过他在代善面前却不敢无礼,在代善马前几步远的地方勒住马说道:“大汗有令,请贝勒火速领军回永平。”

    周围的人一听,都愣住了。要说来询问昌黎战事,看是否有攻下来,倒是合情合理。现在没想到,一张口就说要他们回永平去。

    代善知道事情有变,否则不会放过有损大金脸面的昌黎,让他领军回永平。

    只是不知道到底有什么事情,皇太极不知道这边的情况,如果事情不是很急,就先灭了那支明军再回去。

    于是,代善拿眼看着鳌拜,问道:“何事要本贝勒马上回去,我这边也有事呢。”

    这大军动员也动员完了,正准备出击,你就让我不打了,回永平,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鳌拜看看那些蒙古首领们,并没有说话,只是拿出一份皇太极的旨意,上前递给代善。

    代善皱着眉头一边想着什么事情搞这么神秘,一边接过来打开看。

    那些蒙古首领们很好奇,到底皇太极的旨意上写着什么,虽然看不到内容,但都纷纷伸着脖子想瞄一下看看。

    内容不多,代善一下就看完了,然后脸上显出兴奋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