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杀破唐-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护卫下,先行离开长安前往东都洛阳。

在李全忠的全力举荐下,李瀍任用宰相李绛为西京留守,组织大唐宗室撤退。李绛此刻还在刘悟营中,闻讯星夜兼程赶回长安,到底还是慢了一步。

开成元年夏末秋初,初都大军攻克长安,大唐太后、嫔妃、宗室、大臣、勋贵约八千人落入吐蕃人手中。

初都不敢李瀍逃脱,遣阿杜牙率精锐万人蹑踪追踪,长安陷落,皇帝东狩,关中地裂天崩,各部无心恋战,华州、同州刺史弃城而走,追随皇帝逃往洛阳。阿杜牙兵不血刃地进入华州,面对满城财货不取一毫,补充了给养后直奔潼关而去。

军中斥候告诉他,大唐昭义节度使刘悟因为和李全忠争夺由谁来护卫皇帝东狩而在潼关前对峙,两家相持不下,竟是谁也入不了关。

擒拿大唐皇帝,立不世奇功,这才是阿杜牙的最高目标!

第685章 惊破美梦

向晚时分,薄雾生起,阿杜牙正督军行于两道山梁间的渭河古河道上,前方禀报,一座过河的木桥被人拆毁,大军过不了河。阿杜牙怒道:“无桥便不能过河,河有多深。”驱马向前去看,这河位于一处涧底,被拆毁的桥横架于山涧之上,马能渡河却跨不过山涧,故而无桥难渡河。

阿杜牙无奈只得叫出凤翔营造将王淳,令其连夜修补木桥,天明时分若不能架好桥梁,便将其军法处置了。

王淳接令郁闷无比,吐蕃人做事蛮横无理,真要误了期限,那是一定要掉脑袋的,可这山涧如此宽阔,又无趁手材料,一夜功夫怎能完工?

阿杜牙观察了地形,就在两山间最宽阔处下了营。此处系渭河故道,向下挖几尺就有水涌上来。因为水量丰富,入夜之后浓雾很快弥漫起来,夏末秋初的夜晚竟有了刺骨的寒冷。阿杜牙喝了酒,吃了肉,正要解衣休息,忽然心里咯噔一下,只觉得哪里不妥,急跳起来,抓起钢斧出了门,一支羽箭带着尖利的呼啸迎面射来,阿杜牙临危不乱,随手抓过一名护军挡在胸前,羽箭正中那护兵的心口。护兵甲厚,毫发无损。

“敌袭!敌袭!”

四周响起了警报,各部纷纷集合应战,阿杜牙转身奔回帐内取了镔铁铁骨多在手,喝令各营主将来中军会合。

但一切都已经晚了,无数的羽箭划破夜空飞进大营,四周的浓雾里鼓声如雷,似有千军万马冲杀过来。各营主将肝胆俱裂,纷纷要求回营主持应战。

阿杜牙冷冷一笑,满不在乎地说道:“虚张声势耳,四周地形不利大军设伏,必是小股伏兵骚扰无疑。我叫尔等来此,就是怕尔等沉不住气,冲出营盘去,着了他们的道儿。”

陇西地域空阔,各族都擅用骑兵作战,攻防战迅疾如风,势如奔雷,常打的异常惨烈。吐蕃人在陇西征战多年,对此异常熟悉。因此虽然遇到强敌突袭,吐蕃人还是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各就各位,严阵以待。

如阿杜牙所料,预想中的强敌突袭并没有出现,营外浓雾深重,过丈不能见人,只闻惊鼓之声,却并没有人袭来。

临战之前,人是最紧张、最兴奋的,但这种紧张和兴奋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兴奋过后接踵而来的是疲惫,是士气低落。

吐蕃人紧绷的神经很快松弛下来,第一线的士卒甚至抱着马枪打起了哈欠,远处的鼓声依然在响,但密集的箭雨早已经停止。偶尔几支冷箭飘来,在全副重甲防护面前也起不了任何作用。

几支火箭引燃了一些帐篷,但因山谷中湿气极大,火势很快被控制,唐军很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故而使用的火箭并不多。阿杜牙甚至怀疑如果营外的鼓声停止,他的士兵可能会因无聊而睡着。

到了下半夜,所有人都坚信:营外只是一些散兵游勇,在虚张声势,使疲敌之计,并没有冲进来决一死战的胆量。

但阿杜牙却不敢掉以轻心,跟唐人打仗一定要多长几个心眼,他们的历史太悠久,打过的仗太多,不管是将领还是普通士卒个个都堪称狡猾。

不知几时起,营外的鼓声停了,四周变得死一般的宁静,阿杜牙打了个盹儿,做了个小梦,梦里他漫步在富丽堂皇的大明宫,大明宫真是又大又富丽堂皇,大唐的皇帝使用去了势的男人服侍他,用千千万万美貌的女子服侍他的皇后和嫔妃,住在这样宏丽的宫殿里,有这么多美貌的女人陪伴,想想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呐。看啊,大唐的四位太后身着盛装前来迎接他了。她们真是雍容华贵啊,虽然贵为太后,年纪其实都不大,二十七八、三十出头,正是女人最妩媚动人的年纪。就是年纪最大的太皇太后郭氏也依然精致,依然耐看。

她的娘家郭氏家族在大唐恐怕是除了皇族李氏以外最有名望的家族了,她生在锦绣之家,长在富贵之门,犹如那高高在上的仙子,餐风饮露,从不食人间烟火,也就从未被人间的俗尘所沾染,她是那样的圣洁,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尊贵从容,真是让人心醉啊。另外三位太后虽然稍微差点火候,但那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要亮瞎人的狗眼呐……

脸上有水珠滑过,是口水。真是没出息,做梦都流口水……

不对!口水怎么会流到了额头上?

阿杜牙骤然惊醒,悚然就是一惊,他看到了一张死人脸,是他的贴身亲卫,双目爆出,嘴角流血,血正一滴一滴地落在他的额头脸上。

“……唐人,杀来了……”

亲卫报告完毕,猛地一挣,喷血而亡。

那一口忠勇之血喷的阿杜牙满脸都是,平心而论,阿杜牙心里很恼火,但对这样一位忠勇的卫士他还能做什么呢,侮辱他的尸体是对忠诚的亵渎,他轻轻地推开了卫士的尸体,这才发现自己的毡帐已经被唐人的弩箭射的千疮百孔。

唐人精擅用箭,这一点他早已清楚,连自己的毡帐都被射成这样,说明他们已经逼的很近,多半是已经杀进了大营。

抓钢斧在手,因听到四处呜啸的羽箭声,便又抓了一块骑兵圆盾在手。

天已经亮了,唐军是趁着天亮前最黑暗的那一刻发动的进攻,折腾了一宿没睡的守军,此刻都已困倦的难以支撑。

除了阿杜牙,营中打盹的人大有人在。

唐军攻进大营前,召唤了天上的流星,无数巨大的火球从天而降,恶狠狠地砸进营盘,烧了无数的毡帐,烧死了无数睡梦中的战士,更让无数悍不畏死的战士浑身着火,疯狂地扭动着身躯大叫大嚷,他们凄厉绝望的叫喊比趁势冲杀过来的唐军更有杀伤力。

吐蕃人,很多在还没有见到真正的敌人前已经被自己打败了。

当然,真正的敌人也无比凶悍,自春季攻打泾州以来,他们还没见过如此凶狠的唐军。京西边军因为不满条件艰苦、待遇低劣,士气低落,只要不往死里逼他们,他们通常不会跟你玩命,经常是一触即溃。关中各镇实力稍强,但他们的节度使私心极重,束缚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提不起精神来,打不了硬仗。像号称中原第一虎师的“铁麒麟”,虽然装备精良,名声很大,但却滑溜的像条泥鳅,别说打了,想跟他们打个照面都难似登天。

但迎面冲杀过来的这支唐军气质却与众不同,他们低调、凶狠、一根筋,为求胜利,猛冲猛打,悍不畏死,似乎脑袋是长在别人脖子上的。

这是一架精密、狡猾而又凶残的杀人机器。

人与机器对抗,怎么能取胜,血肉之躯是扛不过钢铁猛兽的。

面对四面八方涌杀过来的敌手,阿杜牙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完全组织不起任何抵抗,在一片混乱中,追随他雄镇陇西、横扫关中的清水精锐,像牛羊一样任人宰割。

一支铁甲骑兵脱离战场,返回中军,他们要保护阿杜牙撤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句话对吐蕃人更加适合,他们的将领除了要精通兵法战略,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出身,这使得他们的高级将领来源狭窄,个个是宝,能战善战的高级将领更是贵如国宝。

离开长安时,初都就向他们下过死命令,无论胜败如何,都必须保证阿杜牙的绝对安全,兵打光了可以再招募,名将死了,那得多少年才出一个。

阿杜牙心有不甘,但理智告诉他,枉死无益,在这座不知名的山谷里让人稀里糊涂的灭了,死也是白死,起不到任何作用。

他丢弃了象征权力和身份的钢斧,抓起一把普通的弯刀,同时解下紫色披风,换了兜鳌,混在人群中,向西南方向突围,那是他预留的“生门”,只要坚持跑出三里地,就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头扎进去,便是龙归大海,任谁也拿他没办法了。

眼见一支吐蕃骑兵从混乱中突围而出,远处观战的石雄对身边督战的奚襄铃说:“你信不信,那里一定有大鱼,我们打个赌吧。”奚襄铃说:“我赌你一定有办法拿住那条大鱼。”石雄哈哈大笑,挥手给传令官,招呼左先锋石毅、捉生军陈吕成立即率轻骑追逐。

二将早已按耐不住,得令风卷一般杀了出去,石毅缠住阿杜牙,吸引他的注意力,陈吕成则一头扎进松林,设下了埋伏。待石毅将人赶过来,骤然杀出,就松林前全歼这股吐蕃骑兵,生擒了吐蕃清水西节度使、原州刺史阿杜牙。

第686章 建国;号秦

到这日午后,峡谷阻击战全面告捷,进入峡谷的吐蕃阿杜牙部七千六百人全军覆没,主将阿杜牙被擒。幽州方面参与围歼作战的有石雄的第三师主力一万四千人,史宪忠的第一师、钱多多的第九师各一部,合计两万两千人。

各军还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奚襄铃对石雄说:“我要马上回去禀报战果,关于吐蕃人的战力,请你做一个中肯的评估。”

石雄道:“请转告燕王,吐蕃人战力不弱,正面交锋我军不占绝对优势。宜慎重。”

奚襄铃道声保重,去往同州。此刻史宪忠已经渡过黄河,正屯兵同州,李茂也从卧龙山赶了过来,各部大溃,刘悟和李全忠又在潼关下哄闹,吐蕃穷追不舍,眼看局势大坏,李茂只能提前结束“隐居生活”,渡河来到关中这个是非地。

到关中后李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阻挡阿杜牙的追兵,这一步已经做到了,石雄在峡谷设伏阻击吐蕃,不料天降大雾,而阿杜牙屯兵之所又极其适合使用开花弹,石雄临时变更策略,将阻击战打成了歼灭战,竟奇迹般地全歼了阿杜牙。

峡谷之战经过李茂的夸大宣扬,不仅长安的初都深感震惊,刘悟和李全忠也震撼不已,二人被迫接受了李茂的调停,结束对峙,共同护卫李瀍巡狩东都。

奚襄铃详细地汇报了峡谷之战的前因后果和详细经过,石雄对吐蕃军力的评论也一字不易地告之了李茂。李茂道:“石大胆临机决断,把阻击战打成了歼灭战,打的好,此为一大功。不过他这次是过于谨慎了,阿杜牙部乃是吐蕃精锐,其他各部战力都很一般。”

常木仓道:“石大胆谨慎些也好,小心无大碍嘛。”

李茂道:“石大胆还算好,倒是史将军谨慎过了头,总把吐蕃人想的很强大。奚襄铃回头到他那去一趟,给他鼓鼓劲。”

李茂敢这么轻视吐蕃人的战力自有他的道理,同期渡河进入关中的钱多多,在渭水之北与吐蕃交战多次,战必胜,攻必克。邠宁、夏绥两镇援军也跟吐蕃人打了一系列的遭遇战,胜多败少,各军已基本将渗入渭北的吐蕃势力肃清,正准备渡河南下。

初都在长安城里闻听阿杜牙惨败,幽州节度使李茂已经渡河进入关中,又闻渭北各部遭遇接连惨败,心中暗想:李唐衰而未竭,灭国之机还未到来。长安是大唐的根本,各镇节度使为了争功必会蜂拥而来,我一人如何抵挡?

苦思一日,约见裴仁勇,言道:“大唐气数已尽,内外怨恨,皇帝东狩,四宫太后竟不肯追随,朝中百官亦不愿动身随扈,此天子岂是有德天子?长安四周军镇林立,见唐皇有难竟无一人施以援手,天命如此,我等也只能顺天应命了。”

初都要裴仁勇顺应天命登基称帝,他代表吐蕃与新帝国缔结盟约,约为兄弟之邦,互为唇齿,相互扶持。

裴家兄弟明知这是个坑,而且还是个很大的坑,却仍忍不住怦然心动。裴仁静劝裴仁勇道:“前日阿杜牙在峡谷兵败,李茂渡河西进,皇帝又去了洛阳。而今长安四面大军云集,我三人终究难逃一劫。倒不如临死捞个皇帝当当,也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了。”裴仁渠道:“二哥太悲观了。依我看大唐气数已尽,皇帝东狩,连太后、嫔妃、宗室都不顾了,让天下人怎么看。而今李茂已经进了关中,此人野心勃勃又兼兵强马壮,却是个聪明到糊涂的人,为了落个好名声他是不会主动称帝的。今我代唐而立,大封天下,与他约为兄弟,大哥做皇帝,让他也做皇帝,他必半推半就,不会与我翻脸。再将关东诸侯个个封王,愿意做皇帝的都约为兄弟之邦,人人都有皇帝做,谁还管他老李家死活?”

裴仁静兴奋地应道:“对啊,对啊,个个都做皇帝,大家伙一起乐呵乐呵,纵然不能做天下之主,也不失为一方之王。或者能搞出个十国八国来,大家都裂土称王,咱们的罪过也就一笔勾销了。”

裴仁勇笑道:“两位贤弟说这么多不都是废话吗。眼下是骑虎难下,不称帝,初都老儿撒手不管,咱们马上就要大难临头。称帝,把水搅浑,或者还有一线生机。罢了,咱就称帝吧。便是干三天就死了,好歹也当过一回皇帝了。”

裴仁渠道:“大哥休要这般说,兄弟还要追随你千秋万代呢。”

计议已定,三日后,裴仁勇假太皇太后郭氏之名宣告天下,言唐室气数已尽,天命归秦,濮州人裴仁勇当为关中之主。

便有群臣上表请裴仁勇继皇帝位,裴仁勇三辞三让,奈何天命所归,不是他想让就让的了的,于是裴仁勇在李唐太庙前大哭了一场,不得已代唐而立,在长安太极宫太极殿登基称帝,建国号为秦,一面大赦天下,一面封赏群臣。封裴仁静为鲁王,拜太师,做左丞相,封裴仁渠为齐王,拜太傅,做天下兵马大元帅。又用郭钊为右丞相,尊四宫太后为唐国太后,待以平等之礼,迁出禁内,在城北贤良寺安置。

与吐蕃炎王、陇西大都督初都缔结盟约,相约互保。盟约即成,初都将长安防务交还给大秦国皇帝,徐徐退回陇西,唐宫珍宝和长安富室财富分文不取。

初都看的很明白,四周群狼环伺,若携带唐宫重宝,他是回不了陇西的。

果然,云集于关中的唐朝各部军马对初都的离去没有兴趣,众人的目光都盯在长安,盯在裴家兄弟身上。初都退至凤翔,按兵不动,窥伺关中动静,此次出征关中,打下了长安,扬威于中土,乃是奇功一件,但得而又失,折了阿杜牙和近万精锐,长安城内财帛子女一样没捞着,心里到底有些不平衡。

他扶持裴家兄弟为帝,一是吸引唐军勤王军马以求全身而退,其二也是祸乱大唐腹心,好火中取栗。

李茂不能容忍大唐西部门户被吐蕃人窃据,命令钱多多沿渭水北岸追击初都,令石雄沿渭水南岸追击初都,又令新渡河的严秦、庄园、母大海三部军马向长安进发。

李先奕得知李茂向西追赶初都,大喜,对刘凤山道:“燕王知兵,初都不除,关中难安。”刘凤山道:“若凤翔落入李太师之手,只恐关中不再是李唐天下。”

李先奕笑道:“自陛下逃出长安,这天下已不复是李唐天下。”

刘凤山嚎啕大哭,李先奕劝道:“我一年前跟你们说,天现异象,李唐气数已尽,你们还不相信,如今看又如何?气数有时尽,在天,不在人。人力岂可胜天?”

刘凤山道:“既如此,我等当奋力向西,驱逐吐蕃,占据凤翔、泾原,手中有兵有地盘才可立于不败之地。”

李先奕笑道:“你能这么想那就对了,不管天下归谁,咱们有兵有地盘,谁都不敢亏待咱们,咱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当下,李先奕收揽旧部和溃散无着的神策军,得兵三万,鼓噪向西,抢在石雄之前兵临凤翔城下,围城三面留生路一条,一连三日猛攻城池。

初都支持不住,被迫向西退却。

此时钱多多部已经光复邠宁和泾州,本欲与李先奕合计初都,却不想李先奕只求占据凤翔城竟放了初都一马,又分兵接管陇州,又出弹筝峡,截击退回陇西的初都,两军在陇西山地屡次交锋,初都一败再败,钱多多一口气杀至原州城下。

初都坚守不出,遣使见李茂要求媾和。恰当此时,朱克融自西、南逼近长安,下了营寨,又遣一部接收邠宁、鄜坊境内重要军镇。李茂自不能容忍朱克融跑出来摘桃子,下令石雄渡渭水驱逐朱克融势力。失去石雄部的翼护,钱多多便成孤军深入之势,恐其有失,李茂就同意了初都所请,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吐蕃交还侵占的原州,二是撤出灵武驻军,并保证不得再进犯大唐边境。

原州被围,初都没有资本谈条件,只得一一应允。

钱多多网开一面放初都回陇西,占据原州,再分兵取灵武。灵武守将胡深已被裴仁勇封为灵武郡王,不愿投降钱多多,怎奈吐蕃一撤军,他所部兵马不过两千人,边镇驻军又不从其号令,根本守不住灵州城。只得弃灵州奔投回鹘,被丰州大将杨裹击于蝴蝶谷,全军覆没,胡深本人亦死于乱军中。

杨裹是杨奇堂兄,现任丰州天德军使,奉杨奇之令从东北方向策应钱多多收复灵州。

至此钱多多和李先奕占据了凤翔、泾原、灵武一线,石雄接管了邠宁、鄜坊两镇,庄园占华州,史宪忠占同州,朱克融屯兵长安以西、以南,大秦皇帝裴仁勇成了笼中之鸟。

第687章 非太师不可!

关中地区李茂的军力占优,压力却也最大,裴家兄弟窃据长安,拿太后、嫔妃、宗亲、大臣和阖城百姓做人质,投鼠忌器,一时奈何不了他。非但打不得,甚至连粮草都还要保持充足供应,免得饿死了城里人。

除此之外,关中还有一个旧仇朱克融,朱克融拥兵三万,战斗力虽然一般,却也不可小觑,更因接近长安,弄不好还会和裴家兄弟沆瀣一气,回过头来对付他。

但这些都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缺粮。

关中地区土地兼并极其严重,大量良田掌握在宗亲、权贵和大官僚手中,所产粮食多被内部消耗,浪费严重。皇室、官僚机构、驻军和普通市民所需的粮食多由淮南、江南供给。江南粮米集中于润州,淮南粮米集中于扬州,沿运河北上,经徐州转运至汴州,再经洛阳,沿渭水西进至长安。

这条道路现在被李全忠、刘悟、韩弘、王智兴等关东诸侯把持,是各家与李茂讨价还价的资本,在条件没有得到满足前基本是指望不上的。河中、河东之地今年遭遇旱灾,自顾不暇也是指望不上的。唯一能指望的是终南山以南地区,襄阳、金商、山南西道和江陵一带。旧日关东大乱,河洛道路不通,南方财赋也曾由此道运抵关中。只是该条粮道多旱路,运力有限且消耗极大,故不常用。

扼守关中通往南方的是武关,武关现在还在神策军的手中,李茂令史宪忠领军向南夺取武关,以方便南方粮草输入关中。

当然即使武关能顺利拿下,南粮北运也不会轻松,除去人为因素干扰,单单运粮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维持庞大的长安粮草供应自是压力非凡,何况还有各镇近十万驻军?

攻取武关还算顺利,李瀍东狩洛阳后,关中神策军瞬间崩溃:一部溃散;一部追随皇帝去了洛阳,爹不亲娘不爱,漂在洛阳城;一部归顺了大秦皇帝裴仁勇;还有一部坚守本职,人数并不多,且因首脑机关瘫痪,茫然不知所措。

史宪忠以李茂的名义招揽武关守将,讨价还价用去了两天时间,第三天开关接纳幽州军入驻。武关即通,李茂遣李德裕往金商、山南、襄阳、江陵等地商议输运粮草入关中。

又遣谢彪往洛阳面见李瀍,请定关中和战方略。

李瀍被李全忠、刘悟挟持着到了洛阳,得东都留守吕荣鼎力相助,暂时安顿下来,随行官员约百人,内侍不足百人,嫔妃只王才人一人,亲近官员只有突吐成骅一个。

放眼望去,满目凄凉,至无人处,李瀍偷偷地哭了两回,倒是王才人劝他暂时忍耐,言李茂已出兵关中,裴仁勇但稍有智商也不敢破罐子破摔,长安会平安无事,四宫太后会安然无恙,大唐可以度过此劫。

此刻李茂来请示和战方略,李瀍无言以对,他不是没有主张,而是深知自己的主张不过是个屁,放出去也没人会听。

这时节,韩弘也抱病来到了洛阳,随行宣武军约万人,屯于城南,李全忠和刘悟虽然一百个不乐意也只能暂时忍耐,韩弘有兵、有粮,有地盘,可不是个随意能揉捏的主。

何进滔、史宪忠、王智兴也遣使者到洛阳侍奉抚皇帝,尽孝心是假顺便分一杯羹是真。三家都有少量军队在洛阳,作战不行,捣乱却足够。李、刘、韩只得让三家使者坐了末席。

李瀍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大臣,文臣吕荣,内宦突吐成骅。吕荣坐了多年冷板凳,若说心里对皇帝没有看法那是假的,他的忠诚是有的,热忱却是打了个折扣减了半。再者皇帝丢弃了根本之地,孤身来到洛阳,又在三大强势诸侯的挟持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