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争龙道-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章后来才知道,他这一次被人坑了,杀李霖使臣的人确确实实是他手下的一员武将,但是这员武将却是受荆州的楚王指使,为的就是彻底堵死谢章的所有后路。
    当周成领兵攻入吉州郡之后,谢章只好硬着头皮应战,一边调集兵马阻挡周成所率的李霖军,一边派人飞速赶往荆州,向楚王求援。
    
    第六十一章 荆州军
    
    荆州和吴地情况不同,自从大陈先皇封了许威为楚王之后,许威便开始整合荆州之地的各郡势力。
    这几年来接连在荆州用兵,终于将荆州捏合在了他的治下,迫使各地郡守都投效在了他的麾下。
    这一点上楚王许威要比吴王强得多,起码手腕要厉害得多,否则的话也不可能将整个荆州域彻底控制在他的手中。
    所以江南荆州楚王的势力无疑在之前远比吴王的势力要强大的多,现在眼看着吴王昏庸,无法有效掌控他的封地,反倒是让一个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北方来的小子崛起于江南,现在大有一统吴地的趋势。
    楚王对此于是便产生了想法,谁都不会嫌自己的地盘太大,特别是现在北方诸王之间已经开始争斗了起来,都想要染指皇位,楚王许威也是一个野心勃勃之人,只是以前没有能力参与到北方争夺天下的大势之中罢了。
    现在李霖不断的扩张,也让他感到了威胁,同时也从中看到了染指吴地的机会,正好吉州郡郡守谢章受李霖所迫,跑来找他当靠山,想要请他派兵阻挡李霖攻占吉州郡,于是楚王和谢章一拍即合,谢章归附于他,他派兵助谢章挡住李霖的兵锋。
    并且为了断绝谢章的后路,省的谢章到时候首鼠两端,于是楚王便派人说动了谢章手下的一员武将,埋伏在李霖使臣返回余杭的路上,突然袭击杀掉了李霖的使臣,并且将使臣所带的护随全部斩杀。
    如此一来自会激怒李霖,也就彻底断绝了谢章所有的退路,以李霖的脾气,手下使臣被杀,断不会轻饶谢章,谢章从今以后便只能在他庇护之下听命于他了。
    这一招确实相当狠辣,而且也确实达到了他的目的,李霖果真派出了重兵攻入了吉州郡,逼得谢章不得不急忙向楚王求援。
    而楚王这个时候已经做好了准备,调集了长沙郡、零陵郡、卢州郡三郡一共四万余兵马,在接到谢章求援之后,立即便兵发吉州郡,就此揭开了荆吴大战,也就是楚王和李霖的直接对抗。
    这个时候各大势力在这一两年之中,也都一直在关注着李霖的动向,特别是在关注着李霖当初在余杭城外引动的天雷。
    但是在余杭一战之后,李霖便再没有在战场上动用霹雳雷这种大杀器,所以各大势力最后研判,李霖在余杭城外引发天雷,应该是一个意外事件,而不是李霖真正掌握了所谓的五雷正法。
    于是这也打消了楚王对于李霖的忌惮之心,只要李霖不能随意引动天雷降下,为他所用,那么楚王认为李霖就没什么可怕的。
    现如今他的荆州域内的人口数量远超过吴地,钱粮也很是充足,手中更是掌控着十万大军,而李霖虽然善战,但是满打满算,现在也只有六万兵马,更重要的是李霖刚刚整合了吴地的数郡,楚王主观上认为,李霖现在应该还没有真正稳住他域内的局面,不可能短时间整合治下的地盘。
    另外还有荆州拥有一支两万余人的精锐水师,这是李霖所不具备的,如果两方对抗的话,他应该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只要能把吉州郡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那么他就有机会将李霖击败,夺占吴地。
    这样的理想是非常丰满的,而且表面上看来,也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楚王却严重低估了李霖麾下兵将的战力。
    李霖麾下的兵将可是这些年来实打实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雄兵悍将,而荆州军虽然名义上都归楚王所辖,但是实质上却还是属于各郡的府兵,这些年来虽然也打过几仗,可是却远没有李霖麾下的兵将精悍。
    周成领兵杀入吉州郡之后,起初攻势还相当顺利,沿途阻挡他兵锋的吉州军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往往都是一触即溃,被他追着屁股杀。
    但是当周成引兵攻至抚州境内的崇县的时候,却遭到了一支相对比较精锐的大军的阻击。
    这支拦截他的兵马很奇怪,兵力很多,而且装备也比前期所见的吉州军要好很多,相对也精锐一些,仔细观察之后,斥候禀报周成,这支兵马并非吉州军,而是属于荆州零陵郡和卢州郡的兵马。
    周成之前并未听闻荆州军进入吉州的消息,当得知对方的身份之后有点惊讶,但是却并未把这些荆州兵放在眼里。
    虽然敌军数量比他麾下率领的兵力多,但是在周成和麾下的兵将们看来,他们从来都习惯干的事情就是以少胜多,这没啥大不了的,既然荆州兵出现在了吉州郡,那么也就说明了荆州那边的楚王插手到了吉州郡的事务之中,而吉州郡守谢章可能已经投靠了楚王。
    既然这样那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打呗!
    当对面的荆州军派人过来找到周成,告知周成现如今吉州郡已经归于楚王辖下,令周成立即撤兵退出吉州郡。
    周成冷笑一声便将这个敌军的使者给赶了回去,令他告诉他的主帅,这吉州郡他要定了,令荆州军立即退出吉州郡。
    双方既然谈不拢,那么也就只有战场上见真章了。
    于是两军在抚州崇县境内随即展开了一场激战,刚一交手周成因为有点轻敌,居然吃了点小亏,于是这才端正了态度,重视起了对面的敌军。
    接下来双方接连对攻了数次,周成便逐渐的适应了对手的战术,开始扳回了局面,荆州军主帅乃是楚王座下的大将胡刚,本来胡刚对于李霖军并不重视,认为应该可以轻松击退对面的吴军。
    而且这么多年来,荆州地域的军队,和吴地之中的军队冲突也不少,吴地的军队很少获胜过,所以荆州军上下兵将,对于吴地之中的军队多持着轻视的态度。
    但是这一交手,他们发现对面的李霖军却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他们兵力处于劣势,但是却士气极高,在战场上也十分凶悍,往往不得撤退的军令,兵将们都死战不退,其韧性之强,战力之强,装备之好,都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所以随着两军多次交手之后,荆州军的士气开始逐渐低落了下去,反倒是周成麾下的李霖军却越战越勇,开始夺取了战场的主动权,并且连连出击,对荆州军发动了凶悍的攻势。
    胡刚虽然身为主帅,但是御下的兵马却分数零陵郡和卢州郡,而两郡的将官都心存保存自己实力的念头,不肯死战,结果导致了胡刚指挥不灵,军令往往得不到彻底执行。
    经过十天的交战之后,周成看出了敌军之中主帅并不能真正有效控制麾下的兵马,于是终于发动了决战。
    周成令麾下的大将陈放,领一支人马,对卢州郡的荆州兵发动进攻,牵制住了这些卢州的兵马,而他则率领六千主力,猛然对零陵郡的荆州军发动了猛攻。
    零陵郡的兵将被周成打的节节后退,渐渐的阵线开始出现了崩溃的迹象,胡刚见势不妙,立即令卢州军从侧翼出击,攻周成所部的侧后,迫使周成放弃猛攻零陵军。
    但是卢州军主将却以他们也正遭到敌军猛攻,抽不出兵力策应零陵军,结果一来二去扯皮了一阵之后,零陵军的阵线终于被周成撕开,周成身为主帅,却身先士卒率军冲杀在前,麾下将士士气如虹,狂冲猛打,零陵军不敌,终于开始溃败。
    胡刚气的想要杀人,但是随着零陵军的溃败,战场已经开始混乱,看到零陵军发生了溃败,结果卢州军也士气大跌,主将于是便也下令后撤,和李霖军脱离。
    但是在战场上撤退也是一门艺术,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的撤出战场的,大将陈放见卢州军缓缓后撤,于是便下令麾下兵将高呼卢州军败了。
    听闻无数人突然间高呼卢州军败了,卢州的兵将顿时便慌了手脚,原本有计划的撤退,开始渐渐失去控制,诸军都想尽快撤出战场,可是陈放却率兵紧紧的咬住敌军,不断的如同潮水般的对卢州军后军发动猛击。
    结果你争我抢都想尽快脱离李霖军的追击,导致了卢州军最终也开始集体溃败,随后的事情就简单了。
    周成和陈放各自领兵紧追不舍,杀的荆州军溃不成军,主帅胡刚数次试图收拢溃兵就地转为防御,阻住李霖军的追击,但是却都被李霖军给冲垮,最终胡刚也在乱军之中,中了一箭,而且是床弩射出的大箭,大腿被豁开一个老大的口子,就算是伤愈,这条腿也算是残了,疼的胡刚惨叫一声跌落马下,被亲兵抢了起来亡命逃离了战场。
    主帅受伤逃走,使得已经溃败的荆州军更是彻底混乱,被周成引兵足足追杀了数十里,大批荆州兵眼看逃脱无望,于是只得跪地乞降。
    最终两万多荆州军,大败之后最终仅收拢起来了数千残兵败将,零陵军主将也在乱军之中失踪,主帅胡刚身负重伤,腰部被大箭射穿,险些把肠子给带出来,卢州军也溃不成军,仅仅只逃离追杀了不到三千人马,而且全部都是溃兵,再无一战之力。
    胡刚被人抬着,仰天大哭,下令撤退,传令长沙郡的兵马,接应他们,栖栖遑遑的便退出了吉州郡。
    
    第六十二章  称候
    
    荆州军大败之后,吉州军就不用说了,士气立即彻底崩溃,一时间逃兵无数,再无一点斗志可言。
    谢章在吉州城中的郡守府捶胸顿足的放声大哭,借酒浇愁,但是却找不到一点拯救他自己的办法。
    当周成引兵攻至吉州城下的时候,城中守军逃了一半还多,剩下的守军也惶惶不可终日,已经毫无斗志可言。
    无奈之下谢章只好出城投降,被周成打入囚车送往了余杭,至此永和七年春,吉州郡全境被李霖夺控。
    至于谢章,李霖自然不会轻饶于他,当谢章和族人被押送到余杭之后,李霖当即下令,将谢章处斩,一同被杀的还有谢家上下一百三十二口成年男子,将他们的人头用来祭奠那些死于吉州郡的将士还有当初的那个使臣和他的护随。
    永和七年五月,李霖在余杭称候,正式开府建牙自称吴候,也成为了大陈目前唯一一个自行称候之人。
    消息传开之后,北方诸王暗自吃惊,没想到一直以来都一盘散沙的吴地,居然出了这么一个强人,愣是崛起于民间,仅仅数年时间,便基本上统一了江南的吴地。
    各方对于李霖称候这件事都反应不一,目前控制着京师的晋王听闻消息,以皇帝的名义下旨拒绝承认李霖吴候的身份,诏令吴王发兵对李霖进讨。
    吴王这个昏庸之辈,现如今在李霖的大军面前,哪儿有本事讨平李霖呀!接旨之后,根本没把这份圣旨当成回事,只差拿去擦屁股了。
    这份圣旨简直是满纸的屁话,他要有本事哪儿轮得着李霖坐大,现如今一统江南大部分吴地,现在让他进讨李霖,那跟找死没啥区别,吴王还是有这点自知之明的。
    吴王还在王府的宴席上,公开称此圣旨乃是乱命,根本不可遵从,这样的言论,让王府属臣无不心寒,都为他们自己的未来开始担忧起来。
    如果北方天下没有大乱的话,现在李霖这么做,就算是吴王拿他没辙,北方的诸王也绝对不会坐视不理,朝廷肯定会调集大军南下对李霖发动进剿。
    但是现在北方诸王自己为了争夺皇权,相互之间已经是打得不可开交,哪儿有精力南顾,所以才会闹出这样一份圣旨,居然要求吴王讨灭李霖。
    而吴王安于享乐不思进取,这是明面上摆着的事情,在先皇分封的诸王之中,吴王恐怕是一个绝对的另类,根本不像是许家的子孙,一味的贪恋花丛,沉湎于美酒美人之中,几乎从不关心天下之事。
    结果本来好好的局面,如果吴王能一力进取的话,肯定也可以像楚王和北方诸王那样,一统封地,虽然不敢说能北上觊觎皇位,但是也最起码可以在江南当个太平王,他们这些属臣,也可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可是吴王却丝毫不思进取之事,在抗旨之后,居然还派人给李霖送去了一份厚礼恭贺李霖称候。
    这吴地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吴王,李霖又自称吴候,这不明摆着想要把整个吴地都掌控于他之手吗?
    可是吴王殿下对此却毫不关心,依旧整日留恋花丛,于是让他手下的属臣们也就彻底凉了心。
    吴王不单单只是派人给李霖送去一份大礼恭贺李霖,甚至于还下令水师撤出大湖,撤回江宁,让出锡州大湖通往长江的水道,放开封锁,准予李霖辖地之中的商船走水路进入长江,恢复南北交通。
    吴王这样的做法,让手下的重臣直接就呕血三升,差点当场气死,连李霖得知消息,都为之瞠目,这吴王简直太奇葩了吧。
    结果李霖刚刚称候一个多月,锡州刺史、苏州刺史便一起宣布,投靠李霖,并被李霖留用为锡州知州和苏州知州,对此吴王听到消息之后,呆坐在椅子上愣了一阵子,最终叹了口气,却什么也没说,根本就没提发兵征讨这两州的事情。
    结果让已经率兵开拔到锡州的余烈,枕戈待旦等着迎头痛击吴王军,最后却瞎喜欢了一场,气的余烈跳脚大骂,原计划之中的战功,居然这么飞了,岂能不让余烈生气,但是生气归生气,余烈却也无可奈何。
    永和七年九月,荆州楚王宣布不承认李霖称候,宣称要起荆州十万大军,征讨李霖,水陆并进,水军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攻打池州府,陆路则直取抚州。
    李霖闻讯之后,令吕成梁率领一万大军驰援池州,而自己又一次披挂上阵,率领三万大军赶赴抚州。
    永和七年十月二十二日,号称十万大军,实则只有六万人马的荆州军兵抵抚州,而李霖也提前五天已经率领三万精锐,抵达了抚州。
    双方随即在抚州城西一带抚河西岸展开对峙,并且相互开始对敌军展开试探性的攻击。
    荆州军无法突破李霖军的封锁,于是主帅程厉分出两万兵马,令大将孟然绕过抚州,南下直取吉州,意图攻克吉州,然后转道北上从抚州南部试图切断李霖大军的后路,形成对李霖军的前后夹击之势,但是被李霖提前识破。
    李霖将两万兵马交给半年前刚从海州调回来的李桐统带,令其留在抚州西部牵制住了荆州军主力,然后亲自领兵以强行军的速度,每天翻山越岭行军七十里,仅用了八天时间,行军六百余里,赶在了荆州军抵达吉州之前,赶到了吉州城,并且在城外潜伏了下来。
    而孟然则率领两万荆州军在三日之后方才姗姗来迟,大模大样的便在吉州城外摆开架势,开始强攻吉州城。
    李霖率军突然在荆州军背后杀了出来,而且麾下的大将付宗同时率领两千兵将从城中杀出,内外夹击荆州军。
    荆州军猝不及防之下大败,主将孟然受伤被擒,两万荆州军全军覆没在了吉州城外。
    李霖歼灭了程厉所部之后,沿着程厉进军吉州的路线,直扑丰水县,丰水县乃是荆州军进兵抚州的必经之路,囤积了大量的粮秣辎重,乃是荆州大军的屯粮之地。
    程厉突然听闻孟然所部偷袭吉州不成,反倒中了李霖军的埋伏,在吉州城下被李霖率军全歼,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意识到李霖此人用兵诡异,而且善于出奇制胜,猜到李霖极可能偷袭背后的丰水县,于是慌忙派兵赶回丰水县防备李霖偷袭。
    这一次程厉猜中了李霖的计划,果不其然李霖突然率兵出现在了丰水县,意图突袭丰水县,在此镇守的荆州军大将尚方领六千荆州军,死守丰水县,双方激战三天,李霖未能攻克丰水县,导致李霖的计划失败。
    程厉得知李霖率军果真偷袭了丰水县,于是立即率军撤退,李桐领兵紧追不舍,死死的拖住程厉所部。
    荆州军因为李霖率军出现在他们背后,军心浮动,结果被李桐大败,损失惨重,而李霖短时间无法攻克丰水县城,于是便改变了作战计划,放弃攻打丰水县,从背后拦截程厉所部。
    两军在丰水县东北部展开激战,程厉率军试图吃掉李霖所部,但是李霖亲自率军死战,程厉不能取胜,这时候李桐又率军杀来,程厉所率荆州军被前后夹击大败而逃,放弃退往丰水县,转而一路逃往洪州。
    李霖和李桐合兵一处以后,追击程厉两日,缴获大量荆州军的辎重粮秣以及骡马,程厉率领一万多残兵败将才得以逃到了洪州。
    李霖随即掉头率军再次杀奔丰水县城,督军猛攻丰水县城,荆州大将尚方死守城池,数次击退李霖军的进攻,但是何乃兵力不足,另外李霖军运来了大批的弩炮,并且就地建造了大量的抛石车,终于轰塌了城墙,攻入了县城之中。
    尚方不得已之下,只得领兵突围,但是最终却还是被李霖军生擒。
    李霖领兵攻克丰水县,在县城之中起获了大批荆州军的粮秣辎重,彻底瓦解了荆州军的此次攻势。
    为期一个多月的激战下来,李霖军阵亡兵将高达两千余人,受伤兵将也高达三千多人,但是战果也极其辉煌,六万荆州军,只有一万余人得以跟随程厉逃回了洪州,其余近四万荆州军,被杀一万余人,两万人成了李霖的战俘。
    另一路荆州水师顺江而下,攻打池州城,连续围攻池州十余天,池州守将死战不降,终于等到了吕成梁的援军。
    吕成梁率军一到池州,短短两日便在池州击败了荆州军,另外趁夜突袭荆州军水寨,纵火烧毁了大批荆州水师的战船,彻底解了池州之围。
    而荆州水师残部也只好撤回了江州(另一位面的九江)陈驻在鄱阳湖口,防备李霖军逆江而上攻取江州。
    李霖在攻克了丰水县之后,在丰水县休整了一个月,从属地之中再次调集了两万大军,补充了军中损失的兵员,齐装满员之后杀奔了洪州。
    程厉见李霖军势不可挡,只好放弃了洪州,借助水师撤往了江州。
    
    第六十三章 乖巧的吴王
    
    在这段时间吴王手下的文武官员力劝吴王趁着楚王发兵进讨李霖的同时,也出兵克复锡州、苏州两地,就算是不打锡州,也可以逆江而上配合楚王攻打池州,再不济也可以发兵偷袭宣州。
    可是吴王不准,麾下文武只能坐失良机,眼看着李霖最终将楚王两路大军一一击破,令荆州军铩羽而归。
    这时候吴王还沾沾自喜的对手下的文武官员说,看看,还是本王厉害吧,本王早就知道荆州军不能获胜,故此才不准尔等所请!否则的话现如今便定会引火烧身!
    吴王如此行径,算是最后彻底凉透了手下文武的心,即便是瞎子,也能看得出吴王是扶不起来了,跟着他迟早要落得一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于是没几天常州刺史便向李霖请降,吴王麾下驻守在常州的一万多水军,在水师大将闫俊的率领下,也集体降了李霖。
    李霖身在洪州,得知消息,下令重赏此二人以及随同他们一起投降的官员和兵将,留任原常州刺史为常州知府。
    而水师大将闫俊,则授其为水师副都指挥使,为水军都指挥使陈泽的副将,陈泽领驻守湖州的水师前往常州和闫俊汇合,整合水师。
    至于吴王现如今差不多快成了光杆司令,仅剩下了江宁一地还在他的掌控之中,吴王听闻闫俊率领水师叛投了李霖,和常州也降了李霖的消息之后,这才失声痛哭了起来,在王府之中惊恐万状,生怕李霖立即发兵来攻江宁。
    但是让吴王没有想到的是李霖根本没有这么做,反倒在洪州给吴王写了一封亲笔信,以属下自居,安抚吴王了一番,告知吴王他并无想要谋害他的想法,也并无取江州的意思,请吴王放心,而且还在信中告诉吴王,以后他会给吴王每年输钱万贯,粮两万石,锦缎千匹,棉布千匹。
    但是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吴王不要干涉他的事情,在江宁的王府之中好好享受就可以了,当然想要做到这一点,吴王就必须要把逃到江宁的司徒家族交出来才行。
    所有人都看出来,李霖现在并不想取而代之,而是把吴王当成一头猪圈养了起来。
    吴王接到了李霖的手书之后,这才放心下来,虽然他很昏庸,毫无进取之心,只是个超级纨绔罢了,但是他却并不傻,他从李霖的手书之中,看出来李霖并无杀掉他取而代之的想法,关键还是他这个吴王的名头保住了他的性命。
    李霖虽然心怀大志,但是现在却还不能杀他,因为他姓许,乃是先皇封的王爷,李霖现在如果杀他,并且取而代之的话,那就是彻底公开造反了,而且肯定会招致天下诸王一致对李霖发动进讨。
    所以他这个吴王的名头,现在还是值钱的,只要他在江宁不乱来,在李霖背后拖他的后腿,李霖就不会杀他,他就还可以在江宁的吴王府中作威作福。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吴王于是以他吴王的身份,给李霖了一纸敕书,正式承认李霖吴候的身份,并且还以他的名义授命李霖为征讨大元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