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寝宫,等金英撤走了宫里的内侍和宫女后,宣德帝不由得放声大笑起来,脸上充满了一丝得意的神色,与在大殿之上的震怒判若两人。

宣德帝先前在大殿之上骂得可谓十分痛快,以前上朝的时候总有资历深厚的文官勋贵在他面前絮絮叨叨打着国家大义的旗号给他难堪,而今天那些人则老老实实地躬身立在那里,没有半句反驳的言论,着实令他是出了一口闷气。

尤其令宣德帝感到欣慰的是,李云天这次出色地完成了两淮盐道的任务,不仅查清了私盐案和贪腐案,而且还给朝廷挽回了巨大的损失,必将使得内阁拥有足以与六部相抗衡的能力,如此一来他就能更好地掌控朝政。

“皇上,如何回复镇武侯的密函?”等宣德帝笑完后,金英来到他面前躬身问道。

随同李云天的奏章一同前来的还有一封写给宣德帝的密函,在密函中李云天向宣德帝请示下一步该如何行事,他的手里现在已经掌握了两淮盐道和盐商总会的人贿赂朝廷六部大员的证据。

在密函中,李云天向宣德帝建议放过纳西受贿的六部大员,将此次两淮盐道案子的涉案对象控制在两淮盐道和南京户部的官吏内,以免引发朝局动荡,同时也是为了此次事件的善后事宜做准备。

“给镇武侯下诏,朕将两淮盐道一事全权托付于他,相信他不会令朕失望!”宣德帝端起一旁桌上的香茗品了一口,随即拿定了主意,朗声吩咐金英,对李云天行事异常放心。

“皇上,如果镇武侯把那些流失的税银追回来,那么咱们大明的国库可就充盈了,也省得六部的那些大人天天上奏章要银子。”金英躬身上前接过了宣德帝手里的茶杯,满面笑容的说道。

其实这次李云天追缴那些流失的税银,得益最大的还是由金英所掌管的宣德帝的内库,大明自立国以来内库的银两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才数百万两而已,而这次将会有数千万两进账。

“这就是镇武侯与他们的不同,他们只知道张口向朕要,而镇武侯却自己想法子筹集资金。”宣德帝闻言不由得冷笑了一声,语气中对六部的官员颇为不满,同时也对李云天充满了赞赏。

“皇上所言甚是,镇武侯不仅能征善战,而且也是一个理政的好手,据交趾镇守太监来报,交趾今年不仅粮食丰收而且市面逐渐繁华,百姓们纷纷念叨皇上的恩情,依奴才来看交趾在镇武侯的治理下已然卓有成效,必能长治久安。”

金英端着茶杯躬立在一旁,闻言不失时宜地向宣德帝说道,暗中给李云天说着好话,他的亲侄子已经加入了九州商会,现在混得是风生水起,他自然要投桃报李了。

“要不是镇武侯,大明恐怕就要失去交趾了。”宣德帝对金英所言颇有感触,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当年如果不是李云天率军前往交趾平叛的话,他十有八九会为了大明的大局放弃交趾。

“对了,让福王进宫来,朕要跟他商议选派皇族子弟进入交趾为官一事。”随后,宣德帝想起了一件事情,开口吩咐金英。

让皇族子弟前往交趾为官是李云天离开京城前往扬州之前向宣德帝提出的提议,在李云天看来,在大明立国后的六十余年时间里,皇族子弟的数量已经是立国时的数倍,这个数量以后还会继续增长,而且是几何数值增长。

自永乐帝靖难后,大明的那些皇族就失去了昔日的权力,完全被朝廷养了起来,不能从政更不能经商,各项开销都由朝廷负责,这无疑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将来必成大明财政的巨大压力。

故而李云天向宣德帝重提了洪武皇帝以皇族“藩屏京师”的构思,尝试着以交趾为试点让那些皇族子弟进入官场仕途,既解决日后皇族子弟无所事事、数量臃肿的一大麻烦,同时也是想让宣德帝对交趾放心,免得有人说他在交趾尾大不掉。

鉴于永乐帝的靖难,以及汉王的叛乱,宣德帝对此事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不过今天他的心情高兴,经金英一提交趾顿时想起了此事,故而想找福王来商议。

“奴才这就去办。”金英的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随后躬身离开了,很显然他刚才并非无意中提到交趾的,而是特意卖给了李云天一个人情。

第624章各显神通

内阁和六部围绕着两淮盐道的贪腐案经历了一番激烈的角力后,在宣德帝的调解下双方逐渐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各派一名大员前往扬州城陪审此案,使得双方的争斗暂时告一段落。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事关重大两淮盐道的案子连深居后宫的太后都被惊动,特意找来宣德帝询问详情,毕竟宣德帝太过年轻执政经验不足,她担心一旦处理不好将会引发内阁和六部的一场大火饼,从而惊扰了朝局。

得知宣德帝仅是想敲打六部而并非要下重手,太后于是放下心来,对宣德帝是刮目相看,同时也是李云天青睐有加:有李云天这个能文能武、任劳任怨又不居功自傲的臣子来辅佐宣德帝,宣德帝必能压抑住朝堂上的那些资历深厚的高官显贵,进而成为一代明君。

杨溥和胡滢被内阁阁老和六部堂官选中,成为了两淮盐道贪腐案的陪审官,两人不敢怠慢,随即就起程登赶往扬州。

“来了!”扬州码头,当李云天与众人谈笑风生的时候,人群中响起了一个声音,只见运河的河面上出现了一艘挂着黄龙旗的双层大船,在船只零星的河道内甚是醒目。

码头上的官员士绅立刻按照身份在李云天身后排好了队伍,躬身迎接杨溥和胡滢这两位朝廷重臣的到来。

船靠岸后,杨溥和胡滢一起出现在船头的甲板上,两人相互谦让了一番后胡滢率先下船,无论是资历还是官衔胡滢都要高于杨溥。

“两位大人旅途辛苦了。”李云天笑容满面地迎了上去,向杨溥和胡滢拱手说道。

“见过两位大人。”跟在他身后的潘兴民等人齐刷刷地向两人躬身行礼,李云天虽然官阶比潘兴民要低,但有镇武侯这个爵位护身,故而不用向杨溥和胡滢行躬身礼。

“镇武侯果然不愧是少年才俊,竟然如此短的时间里就审清了两淮盐道的贪腐案,真乃我大明百官的楷模。”胡滢笑着向李云天拱手回礼,开口恭维了李云天一句。

虽然李云天已经年过三十,但在胡滢已经六旬左右,称他一声“少年才俊”也未尝不可。

“镇武侯此次清除了两淮盐道的那些贪官污吏,给我大明挽回了巨额税银,实乃我大明之幸。”杨溥也对李云天赞赏有加,笑着向李云天拱了一下手。

相对于胡滢,杨溥与李云天的关系无疑要更加亲密一些,毕竟李云天从交趾回来后进入内阁协助阁老们做事,虽说他由于平息都察院的内斗很少去内阁但两人的私交肯定是有的。

“两位大人,本侯已经备好了接风宴,请。”与杨溥和胡滢寒暄了几句后,李云天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引着两人上了停在一旁的四轮马车,在众人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前往扬州城最有名的酒楼。

“镇武侯,此车既宽敞舒适又四平八稳,听闻朝廷准备给各部堂官配发此车,不知何时能造好下发?”虽说两淮盐道气氛紧张,杨溥和胡滢这次又是肩负重任而来,但路上两人却与李云天谈笑风生,杨溥甚至将话题扯到了所乘坐的四轮马车上来。

“杨大人勿须久等,等明年开春马车就会送到府上。”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地回答。

四轮马车比轿子又气派又舒适,关键是车牌号码展现了车主的身份和地位,故而一经推出就在京城官场深受欢迎。

按照李云天的计划,第一批四轮马车将在春节过后推向市场,其中就包括配发给各部堂官的车辆。

“胡大人,我等这下可有福了,即便是刮风下雨也不用担心了。”杨溥闻言笑着向坐在身旁的胡滢说道。

“本官听说这四轮马车可是侯爷想出来的,侯爷见识渊博,本官实在是佩服。”胡滢笑了笑,开口恭维了李云天一句。

“胡大人过奖了,本侯只不过侥幸遇见过几名西夷人,得知他们那里行驶的就是这种四轮马车,后来略加改动而已。”李云天连忙摆了摆手,一脸谦逊地说道。

如果搁在外人的眼里肯定以为李云天和杨溥、胡滢是关系要好的同僚,孰不知三人现在只是逢场作戏而已。

很显然,李云天和杨浦、胡滢在两淮盐道贪腐案上都有不同的诉求,李云天是求稳,杨溥是想趁机打击六部,胡滢则是想要自保,三人必将进行一番艰苦的谈判和妥协,以达成各自的目的。

接风宴后,胡滢径直去了两淮盐道衙门的大牢去见南京户部侍郎陈文仁。

陈文仁这一个多月来消瘦了很多,眼神也变得有些茫然和迟钝,自从李云天十月初的时候提审了他一次外再也没有让他过堂,这种焦急不安的等待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

“胡尚书!”当陈文仁被带进两淮盐道衙门大牢的一间厢房时,陈文仁眼前一亮,连忙整了一下头上的官帽,走上前拱手行礼。

由于陈文仁现在只是戴罪之身,故而还保留着职务,他很清楚头上的乌纱帽只是暂时戴在他的头上,用不了多久宣德帝就会下诏罢了他的官职。

“你们都下去,本官有话要对陈大人说。”胡滢面无表情地向陈文仁微微颔首,然后沉声吩咐房间里随行的护卫和官吏。

胡滢是大明的户部尚书,他的话现场的人自然要听从,因此纷纷抬步走了出去,并将房门缓缓关上。

没过多久,面无表情的胡滢拉开房门走了,房间里只剩下脸色惨败、眼神绝望的陈文仁。

李云天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件事情,双目不由得流露出一丝怜悯的神色,陈文仁在洪熙朝的时候担任南京户部侍郎,而宣德帝只打算追究宣德朝以来两淮盐道和南京户部相关官吏的罪责,因此陈文仁自然就成为了最佳的替罪羔羊。

这也是为何李云天在给宣德帝的奏章中只提到宣德朝以来两淮盐道流失的盐税税金数额,而没有涉及到洪武朝、永乐朝、洪熙朝甚至建文朝,已经无形中向外界表明了他查案的底线。

其实,根据那些盐商提供的账册记载,李云天已经掌握了洪武朝末期以来两淮盐道贪墨的确凿证据。

永乐帝迁都前,两淮盐道盐引的签发由位于南京城的京师户部负责,这就使得不少户部官员牵涉其中,作为大明的第一大部院衙门,户部出身的京城和地方的高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倘若李云天按照那些证据查下去的话,大明的京师户部和南京户部必定遭受一场浩劫,顺带牵连朝廷那些户部出身的官员,再加上从两淮盐道获得了好处的官员,整个大明官场就要引发一场剧烈的震荡,后果难以预料。

另外,宣德帝也不想两淮盐道的事情牵涉到驾崩的洪武帝、永乐帝和洪熙帝,故而决定宣德朝时查起,陈文仁身为南京户部侍郎自然要扛起这个罪责。

就在胡滢见了陈文仁的第二天,陈文仁在狱中写了认罪状,将两淮盐道的罪责一股脑地给扛了下来。

李云天拿到陈文仁的认罪状后开堂提审了他,当着杨溥和胡滢等人的面陈文仁承认了认罪状上的全部罪行,然后脱下头上的乌纱帽跪在堂前请罪,成为了两淮盐道和南京户部最后一名认罪的涉案官员,同时也是级别最高的一名官员。

由于两淮盐道贪墨案涉案人员众多,凡宣德朝在两淮盐道和南京户部任职的官吏几乎被一网打尽,就连那些已经调任别处的官吏也被抓了回来,故而李云天的新年是在扬州城度过的。

在查案的同时,李云天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追缴涉案人员所涉及的赃款,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而且仅仅在过年前他就严惩了数十名在清点那些涉案人员财产时企图据为己有的官吏。

宣德七年元月底,杨溥和胡滢心满意足地乘船离开了扬州城返回京城向宣德帝复命,两淮盐道贪腐案在李云天雷厉风行的查办下基本上已经完结,其首犯、主犯以及重要案犯的罪行皆以查明,剩下的就是一些细琐的收尾事宜。

此次两淮盐道贪腐案,两淮盐道和各地盐道衙门的官吏被一网打尽,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盐商也悉数被抓,双方可谓全军覆没。

据初步估算,牵涉两淮盐道贪腐案的案犯以及家眷近三万人,从规模上而言已经与洪武皇帝时期的胡蓝大案相比肩。

尤为令人感到震惊的是,据初步估算,李云天此次通过抄家收缴的财物的价值高达一亿两千万两白银,足以抵得上大明国库四十年的税收。

虽然两淮盐道贪腐案看似已经落下了帷幕,不过京城的官场却笼罩着一股不安的氛围,因为李云天手中已经掌握了两淮盐道和盐商总会贿赂朝廷官员的证据,不仅六部阵营不少官员都收受过贿银,而且内阁阵营有些官员也收受过好处。

毕竟洪熙帝之前朝堂上的文官都是六部阵营的人,等洪熙帝加强了内阁的权势后这才形成了内阁与六部对峙的局面,因此内阁阵营的官员可以说是从六部中分化而来的,自然也从两淮盐道的盐务上得过好处。

只不过随着内阁与六部的争锋,内阁阵营的官员已经与六部阵营掌控的两淮盐道渐行渐远,故而自然也就无法再从中得到利益。

对于李云天手里的证据,即便是胡滢和杨溥也没有见过,因为李云天从未拿出来过,两人自然也不方便向李云天索要,说到底李云天才是两淮盐道的主审,这些证据是否拿出来的决定权在李云天。

况且,李云天已经协调好了内阁和六部在两淮盐道贪腐案中的利益关系,两人也没有必要去自寻烦恼,李云天既然没有公布那些证据肯定有他的想法。

经此一案,昔日风光显赫的盐商成为了江南商界的历史,九州商会正式执掌江南商界牛耳,进而拉开了江南商界革新的帷幕。

第625章龙江之花

宣德七年二月初,李云天在雷婷的陪同下赶去了龙江船厂,前去参加龙江船厂三桅帆船的下水仪式。

龙江船厂厂督方有节率领着船厂大小官员一大早就在厂门外迎接,驻守龙江船厂的骁武军将领和龙江董事局的董事们也悉数到齐。

在所有人中,最引人注意的不是龙江船厂的厂督方有节,而是龙江董事局的董事柳雯晴,被方有节等人簇拥着谈笑风生。

柳雯晴的身份在龙江船厂并不是一个秘密,这使得她在龙江船厂有一种超然的地位,负责协调船厂、骁武军、董事局和地方衙门之间的关系,无形中已经成为了龙江船厂的掌舵人。

由于柳雯晴有着绝色的容颜,故而有着“龙江之花”的美誉,再加上她一直以男装出现,又被人称为“龙江花木兰”。

“柳先生,侯爷来了。”谈笑中,方有节一指大路前方,笑着向柳雯晴说道。

柳雯晴在龙江船厂的身份是龙江船厂董事局的董事,故而平常人们都喊她“柳先生”,既尊敬又不失温和。

听了方有节的话后,柳雯晴微微笑了笑,不过并没有看向大路的方向,因为龙江船厂的人都知道她有眼疾,双目看不见。

当然了,柳雯晴的眼疾当年就被太医治好了,可她觉得让外界误认为她是一名盲人的话是对她的一种最大的保护,故而她就依然以盲人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现场的人纷纷望向了大路,远处的山脚下出现一个旌旗招展的队伍,从仪仗上来看就是朝廷的勋贵,因为即便是六部尚书和内阁阁老也没有如此气派的仪仗。

永乐帝感念那些靖难勋贵之功,故而给予了朝中勋贵优待,其出行的仪仗仅次于郡王,高于六部尚书。

李云天这次前来龙江船厂当然乘坐他的那辆四轮马车,一路上特别招摇,吸引了沿途百姓的目光。

“参见侯爷。”当李云天从车厢里出来时,柳雯晴和方有节等人纷纷躬身行礼。

“免礼。”李云天右手虚空向上抬了一下,然后笑着与柳雯晴和方有节等人寒暄了起来,现场原本有些紧张的氛围顿时变得轻松。

在方有节的引领下,李云天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龙江船厂,随着近些年来讲武堂源源不断地投入资金,龙江船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更新了生产设备而且船厂的匠户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劲十足。

以前,匠户们在船厂里干活纯粹就是一种义务,跟徭役的性质差不多,不仅食宿很差没有薪俸,而且还时常遭受工头的打骂。

可现在不一样了,船厂的所有匠户都被纳入到了讲武堂的管理体系下,实行的是按劳分配的原则,在底俸的基础上依照他们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下发奖金,这完全改变了匠户们的处境,鼓舞了他们的士气。

依照龙江船厂的薪俸标准,一名普通匠户一个月的薪俸能赶上南京一名九品文官的俸禄,这可着实是一笔不菲的酬劳。

而且,龙江船厂负责匠户的一日三餐,并提供住房,再加上提供免费的医疗和教育,以及安排匠户的家眷进入龙江船厂下属的各个部门做事,其福利待遇之丰厚令外人无比眼红。

这也极大地提高了龙江船厂的工作效率,匠户们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对造船技术进行了大量改良和创新,有些技术就运用到了三桅帆船的制造中,令李云天非常满意。

当然了,匠户们自然不会忘记给他们带来这种安逸幸福生活的人是大名鼎鼎的镇武侯,故而李云天虽然从未到过龙江船厂,但在龙江船厂却有着无人能及的崇高威望。

在龙江船厂一个戒备森严的船坞,李云天见到了那艘第二天将下水的三桅帆船,静静地停靠在泊位上。

这艘三桅帆船长60米,宽18米,吃水8米,船身上有着两层火炮甲板,能装载60门火炮,排水量近3000吨,搭乘近700名海员,既能用来作战也能用来运送货物。

虽说这艘三桅帆船的体积比不上庞大的郑和宝船,但海上的战斗力、速度以及灵活性都远远优于郑和宝船。

尤为重要的是,这艘三桅帆船出海后不需要护航船队就可以从事海上运输,大大节省了人力和财力。

在李云天看来,如果三桅帆船和郑和宝船编为混合舰队的话,不仅提高了舰队的安全性,而且还提高了运货量,同时又省下大笔开销,可谓一箭三雕。

根据方有节的介绍,龙江船厂的另外几个船坞里现在正在抓紧时间建造三桅帆船,等到今年五月份的时候就可以下水。

“侯爷,这艘船还没有名字,您给起一个吧?”见李云天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停在那里的三桅帆船,方有节笑着说道,这种起名的大事自然要交给李云天了。

“就叫‘明扬’号吧,寓意我大明在海上乘风破浪,扬威四海!”李云天闻言沉吟了一下,望着那艘三桅帆船沉声说道。

“乘风破浪,扬威四海!侯爷志向远大,必能得偿所愿,扬威海外。”方有节微笑着向李云天一躬身,趁势拍了一个马屁。

李云天不以为意地笑了笑,不得不说这种恭维的话听起来令人心情舒畅,有一种飘飘欲然的畅快,怪不得人们都喜欢被别人恭维了。

“侯爷,火炮何时能运来,那些炮窗在设计的时候就遇到了不少阻力,是下官硬生生地将其压下去的。”随后,方有节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低声问道,眼神中流露出兴奋的神色。

随着李云天对龙江船厂的革新,设计人员的地位得到了飞速提升,纷纷被授予了相应的军职,拥有了很大的权限,同时也将对所设计的船体负责,这就导致了那些设计人员对船身双层甲板上预留炮窗的质疑,因为除了方有节外没人知道那些炮窗有何用途。

关键时刻,方有节行驶了他厂督的权力,强行通过了炮窗的设计方案,他现在很想悄悄加载了火炮的明扬号有多厉害。

“火炮将在天津港上船,等以后有机会了本侯让你随船见识一下明扬号的海战。”李云天清楚方有节的心思,微笑着回答。

“谢侯爷。”方有节的双目顿时闪过一丝失望的神色,不过李云天答应让他见识明扬号的海战还是让他心中充满了期待,连忙躬身向李云天道谢。

晚上,与柳雯晴一番温存后,李云天搂着她闭着眼睛躺在床上,柳雯晴将脸颊贴在他坚实的胸口,脸上满是羞涩的红潮,静静地享受着这难得的温馨时刻。

“相公,有了这三桅帆船,我大明水师将如虎添翼,那些作恶多端的倭寇必会被铲除。”良久,柳雯晴睁开双眸,抬头笑着向李云天说道。

李云天之所以要花费大力气来建造三桅帆船,目的就是为了组建大明水师,而大明水师的首要任务除了护送交趾的贸易商队外自然就是清剿时常骚扰大明沿海的倭寇了。

“倭寇一是靠剿,二是靠抚,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太祖皇帝的禁海令一下无疑是断了沿海百姓的活路,他们填不饱肚子自然要滋事,要想彻底剿灭倭寇,禁海令必须要废除。”李云天伸手抚摸着柳雯晴头上的秀发,微笑着回答。

“相公,等征讨完兀良哈三卫后你跟我回一趟娘家吧,按照我们那里的习俗我出嫁后是要回门的。”柳雯晴闻言脸上流露出甜蜜的笑意,随后语峰一转说道。

“好,相公也该去拜见岳父大人了。”李云天笑了笑,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自从与柳雯晴认识这么久他还从没有见过柳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