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杨度-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世凯在书房里“笃笃”走了两步,重新坐下,对儿子说:“自古至今,具有开基立国本事的人,朝朝代代都有,只是革故鼎新的时势不易具备罢了。一旦时势具备,便自有应时而出的人物。唐高祖、宋太祖等人固然是人中之龙,但也并不是那样高不可攀的。你读史书,要从这些个道理上用功。当然,今天是我们父子家里私谈,你不能对外面乱说。懂吗?嗯!”

  “懂吗”这两个字,常常是袁世凯对下属晚辈训话时的结束语,有时在“懂吗”后面再加一个“嗯”字。凡说这种话的时候,听者不能有丝毫的疑问提出,必须不折不扣地去坚决执行。克定熟谙父亲的脾性,明白这句话的分量。他战战兢兢地回答:“儿子懂。”

  “你知不知道,王壬秋的帝王之学是一门并没有成功的学问?”袁世凯从口袋里又摸出一片人参来放进嘴里。

  袁克定从书案上捧起墨玉杯,双手递给父亲。袁世凯喝了一口,将杯子放在一边的茶几上。

  “王壬秋早年游说诸侯的事,儿子也略知一二,那天儿子也问过杨皙子。他说其师的帝王之学,作为一门学问来看,是了不起的,作为一番事业来看,的确没有成功。原因不在学说的本身,而在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无论是肃顺还是曾国藩,都不是值得辅佐的人。”

  “哼!”袁世凯从鼻孔里冲出一个字来,像是冷笑,又像是讥讽。“杨皙子现在奉行乃师的这个学说,就会遇到值得辅佐的人吗?”

  “杨皙子对儿子说过,他的帝王之学比起其师来有发展,他把洋人创造的君宪制加了进去。他说,改朝换姓,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动,没有重大的天灾人祸作为背景是难以成功的。他不主张革命,认为中国目前不具备革命的条件,孙中山、黄兴也难说是命世之主。若行君宪则顺天应时。君宪制的内阁总理其实就是一国之主,但名义上却未变换朝代。杨皙子说可惜其师年轻时,君宪学说未传入中国。若当初以内阁总理来游说肃顺、曾国藩,则会成功,因为他们可以免去篡逆的罪名。所以,杨皙子说,他的学说是王氏帝王之学加西洋君宪学,也可以称之谓新帝王学,而此新帝王学在今天的朝廷里是有可值得辅佐的人的。”

  “他具体说谁了吗?”

  “没有。”克定知道父亲的心思,但杨度并没有说出“袁宫保”三个字来,他也不好捏造。“父亲,杨度还有一本从卜者手里得来的奇书,名叫《大周秘史》,是当年吴三桂手下的一个大臣,在大周政权失败后偷偷写下的一部史册。儿子看过,受益不小。儿子想把这本书推荐给父亲看,见父亲这一向很忙,故未提起。”

  袁世凯一向祟尚实干,不把太多的时间用在读书上,但出身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的他决不是武夫莽夫。小时候在父祖辈的严格督促下,他也曾认真读过四书五经,练就一手端正的楷书,也能写得出通顺的文章,做得出规矩的律诗。他因此也看重读书人,尤其是那些有经济之术的读书人。于军政有用的书,他也间或读读。吴三桂这个历史人物,袁世凯对之有浓烈的兴趣,特别是他身边人所写的秘史,其中一定有许多外人不知的东西。袁世凯正需要这种书,他盼咐儿子:“你去拿来,我翻翻。”

  袁克定从自己房间里拿来《大周秘史》,双手呈给父亲。袁世凯接过,前前后后地看了看,又翻开内页来仔细瞧。“这是一本年代久远的书。”他以行家式的口气做出结论,然后郑重其事地打开第一页,赫然见扉页上题着一段短文:

    世人皆曰吴三桂为叛臣逆子,吾独谓三桂一时人杰也。观其少封通侯,雄踞边关,明廷倚重,满人畏惮,当是时,昂扬乎一代名将
  也。当李闯发难,崇祯自戕,中原无明君,关外有英主之时,三桂独能审世变,识时务,引满洲铁骑入关,速平内乱而宁静华夏。其多
  次规劝满主重汉人,复唐制,用旧官,慎杀戮,实安邦之良策,治国之佳谟。后多尔衮氏屠城焚室,血洗江南,乃满人野性之暴露,初
  非三桂本意也。

    有鉴于此,三桂移居云南,阳受藩王之封,做朝廷顺民,暗中招兵买马,铸钱囤粮,欲图汉人复兴大业,虽兵败垂危,楚歌四面,
  犹登台祭天,建号改朔,其事败则败突,然大周一朝,孰能从史册上抹掉?即此一举,非大英雄能为乎?何况国丈席上,识真美人于风
  尘之中;千里驱兵,救爱妾于敌军之手;十里笙歌鼓乐,通宵香花灯烛,迎圆圆于血火战场之上。古今中外,有如此之真男子如此之真
  名士乎?吾谓吴三桂一时之人杰,当不为故作高论耸人听闻也。

                                             杨皙子识于抚剑观书阁

  袁世凯笑道:“杨度不人云亦云,倒也难得,看来此书对吴三桂有些不同流传的记录,我翻翻看。”

  袁克定说:“儿子看杨皙子这人有过人之识,日后有可能成为父亲身边的房、杜。”

  说到这里,他瞟了一眼父亲,见父亲的嘴角明显地抽搐了一下。他心里高兴,忙回到主题:“儿子想,父亲不如卖个人情给他,命令二弟收回聘礼,成全他的好事。二弟的性格我知道,他顶多难过十天半个月,待再遇到一个漂亮女人,就会把一切都忘记了,而杨皙子却会感激一辈子。您看呢?”

  “行!”袁世凯不再犹豫了。“你去告诉克文,人家的女人不能强要。”

  “是!”克定高兴地答应,正要转身离开书房,又被父亲叫住。“你还要正告他,今后要老老实实地读书,学习做事,若再这样今日一个明日一个地换小老婆,看我不打断他的脊梁骨!懂吗?嗯!”

  “儿子这就去告诉二弟!” 

八 即使是秉承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训,杨度也甘愿为袁世凯驱驰
 
 


  当袁克定把他父亲的决定告诉杨度时,杨度对袁世凯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感激,迫不及待地赶到西山,把这个喜讯告诉静竹和亦竹。亦竹满心欢喜。静竹则是又高兴又痛苦。她深深地爱着皙子。多年来,皙子是她整个生命的支柱,而现在她却不能和皙子结为夫妻,她能不为此悲伤吗?

  “静竹,这两天收拾一下,我回城去叫一辆大马车来,把你和亦竹都接到城里去。槐安胡同的房子很宽敞,住城里到底比住西山好些。”杨度兴致勃勃地说,“亦竹这下解脱了忧虑,慢慢地,我再替她寻一个婆家。静竹,你安心把病治好,病好后我们就完婚,今后再不分开了。”

  杨度这番深深的情意,使静竹十分感动。杨度愈是这样地爱她,她愈觉得自己要为心爱的人着想。病得这个样子了,不但不能给他带来欢乐,反而要给他增添很多麻烦,静竹心里如何能安?她下定最大的决心,要以最恳切的态度来说服杨度。

  静竹握着杨度的手,双眼啥着泪花说:“皙子,我和亦竹这就搬到槐安胡同去,但你必须接受我的要求,否则我就不去。”

  “静竹,我曾经对着佛祖起过誓要娶你,况且这十年来你为我吃过许多苦,现在我怎么能因为你的病而背弃自己的诺言呢?我决不能那样做!”

  见杨度仍是这般痴迷,静竹不得不把话说得更明白了:“皙子,你聪明过人,却为何在这件事上如此的不明白!我静竹这一世,不管与你完婚不完婚,我的一颗心早就给你了,我也早就认定自己是你的人了。不要说眼下病瘫在床,就是今后好了,恢复了健康,我也不会离开你,永永远远和你在一起。”

  杨度高兴地说:“这就好,这就好,我们再不分离了。”

  停了一下又说:“静竹,既然这样,那你为何总要我跟亦竹结婚呢?”

  静竹慎道:“你真是一个呆子!亦竹这样一个漂漂亮亮的姑娘,你难道不喜欢?”

  “喜欢!”杨度立即说明。这是他的心里话,那年在庙会上远远地看见她,就喜欢她了,她的身段和静竹一样美。

  “你喜欢她,就由我来做媒,把她嫁给你。我是她的姐姐,姐姐嫁妹妹,原是理所当然的事。再说,这样做也是为了我自己。”静竹揉了揉眼睛。前些日子害眼病,那天见了杨度后心里欢喜,又流了不少眼泪,眼睛居然好多了。她将泪水擦掉,说,“皙子,这些年来我与亦竹可以说是相依为命,我们两姐妹谁也不想离开谁。假若你不娶亦竹,亦竹很快就要嫁人,我们姐妹就会分开了。我现在病在床上,正需要照顾,亦竹一走,就只有全靠你了。你一个大男人,有许多大事要做,我能忍心看着你为我耽误吗?”

  见杨度轻轻地点了一下头,静竹握紧他的手,脸上泛起一阵红晕,悄悄地无限柔情地说:“皙子,以后我的病好了,我同样可以服侍你,做你的女人呀!”

  杨度的心一下子豁然开朗了:静竹这样的安排,是既没有舍弃她,又成全了大家,而自己却一时间获得了两个女人。杨度抱着静竹,在她的脸上重重地吻了一下,欢天喜地地说:“静竹,我明白了你的苦心,我谢谢你了!”

  见杨度这样的快乐,作为一个女人,静竹心里又隐隐地冒出一丝酸意!

  嫁给杨度,亦竹自然是愿意的,何况她不愿离开静竹。这件事就这样定了。

  几天后,静竹姐妹从西山搬进槐安胡同。两个女人的来到,给空寂的四合院顿添无限生机,连看门的何三爷都觉得生活中增加了许多情趣。

  杨度的伯父对他们兄妹有父亲般的慈爱和关怀,于理于情,杨度都不能在伯父去世周年未到便办结婚喜事,遂将婚期推迟到中秋节后。他写信禀告母亲,又将此事的详细过程函告妻子黄氏,请求她同意。杨度是四品衔京堂,在石塘铺乡下人看来,已经是了不起的大官了,年纪轻轻的一人孤身在京城,娶个妾,情和理上都说得过去。母亲和夫人来信都表示赞同。接到信后,槐安胡同的三个人都放下心来。

  杨度请夏寿田给他们当证婚人。夏寿田和他的两个太太都对这段传奇般的姻缘感叹不已,很乐意为他们操办此事。接到夏寿田代他们发出的婚帖后,在京的知旧们纷纷送来礼物。还有过去不曾相识但慕杨度之名的人也借此机会道贺送礼,杨度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张之洞还给他们亲笔书写了一副贺联,为杨度脸上增色不少。尤其是袁克定代表他父亲送来的礼物,更令杨度见后感叹不已。

  这是一套明宣德年间产自江西景德镇的八宝瓷瓶,袁克定向杨度讲叙了它的来历。

  这套八宝瓷瓶原是和坤家珍藏的宝贝。和坤深得乾隆皇帝的信任,权倾朝野,他搜罗了天下许多奇珍异宝,还建造了一座仅次于紫禁城的豪华大府第,令京师王公大臣们眼热。乾隆晚年,众多的阿哥们都眼巴巴地盯着那张被老爹坐了五十多年的宝座。二十五子颙琰才干出众,得父亲的宠爱。经过无数次明里暗里的你争我夺,凡有可能被立为大阿哥的阿哥们都败在顺淡的手下,颙琰的劲敌只剩下十七阿哥庆王永璘了。颙琰决定跟他的这位异母兄摊牌说明白。永璘知道颙琰大势已成,争也争不过他,不如干脆得点实惠,便说:“二十五弟,大阿哥的位置就让给你吧,只是你做了皇帝以后不要忘记我就是了。”

  颙琰说:“除开皇位外,你要什么,我都给你。”

  永璘说:“好哇,你说话算数?”

  颙琰说:“当然算数。周成王桐叶封弟,我今天来个桐叶封兄。”

  “那你把和坤的宅子送给我。”

  颙琰心里一惊:这小子野心倒不小,居然要起和坤的宅子来!这和坤的宅子是他自己建造的,又不是父皇赐给他的,即便是父皇赐的,也不能收回呀!况且他权势熏天,如何能把他的宅子夺来送人呢?

  见颙琰在沉吟,永璘笑道:“怎么样,做不到了吧!”

  颙琰想:还没有当皇帝,就说话不算数,今后皇位还能坐得稳吗?无论如何也要兑现这句话,于是咬紧牙关说:“就把和坤的宅子送给你!”

  乾隆六十年是弘历登皇位的一甲子周年,为了表示对祖父的祟敬,他不愿意自己在位时间超过康熙纪年,遂宣布在这一年退位当太上皇,由颙琰继位。颙琰即位后,改年号为嘉庆。

  嘉庆皇帝主政后考虑的第一桩大事,就是寻思着如何把和神的宅子拿过来。但有太上皇在,和坤并不买皇上的账,嘉庆帝没有办法。三年后太上皇死了。和坤贪赃枉法,本积怨甚多,这下靠山倒了,大家不怕了,便纷纷上奏弹劾。嘉庆帝抓住这个机会,将和坤革职抄家,没收和坤的财产折合白银二亿二千多万两,相当于五年多的国库收入,嘉庆帝得到了一笔巨大的财富,老百姓编了一个歌谣,说是“和坤跌倒,嘉庆吃饱”。于是永璘也如愿以偿,搬进了垂涎多年的和坤之宅。嘉庆帝还格外开恩,凡和坤书房里的一切摆设均赏给永璘。这样,永璘还得到和坤的几万卷图书和摆在书房里的珍宝。这套八宝瓷瓶即是其中之一。后来永璘死了,宅子归长子绵慜。绵慜死后,其嗣子奕綵犯罪革爵。咸丰帝收回宅子,将它赐给六弟恭王奕䜣。奕綵无子,堂弟奕劻继承了长房。奕劻靠着他的本事和机遇终于袭了永璘的庆王爵位,掌了军机处领班的大权。奕䜣的孙子恭王溥伟为了讨好他,把当年和坤书房里所留下的一切又转送给奕劻,于是这套八宝瓷瓶又回到了庆王府。那年袁世凯费心思帮载振摆脱了窘境,奕劻便将这套八宝瓷瓶作为酬谢送给了袁世凯。

  “大公子,这样贵重的礼物,我如何担当得起,请你回察宫保大人,就说我深深拜谢了,宝瓶不敢收。”当杨度听完了这套瓷瓶从和坤到永璘到奕劻再到袁世凯的非凡经历时,他惊讶得连连摆手。

  “皙子兄,你这就见外了。”袁克定笑着说,“古董珍宝再贵重,它也只是外物,不能跟情谊相比,顶多只能作为情谊的表示。今日娶嫂夫人,这就算我们袁家所表示的一点情谊。二弟孟浪,使嫂夫人受惊了。因此家父还说,这也是袁家所表示的一点歉意,务必请收下。”

  杨度见袁克定说得这样恳切,只得收下了。袁克定拿出一本装帧精美的簿子来,说:“这是当年从和坤府里一道传下来的八宝瓷瓶的图册,你可以将它和瓷瓶一一对照,了解它们的详细情况。”

  杨度打开翻看着。图册上有八幅图,用彩色绘出八个瓶子,旁边配着文字。这八幅瓶图与八个瓷瓶一一应照,它们分别为凤尾瓶、美人醉瓶、石榴瓶、柳叶瓶、玉壶春瓶、天球瓶、胆瓶、蒜瓶。

  他一边看着图册的介绍,一边仔细地欣赏这一套价值连城的宣德名瓷:凤尾瓶喇叭口,长颈鼓腹,下敛,底外撇,形似凤首,造型雍容端庄。美人醉瓶长颈削肩,丰胸收腹,以色泽如牡丹般娇艳的红釉烧成,宛如亭亭玉立的美人春日醉酒,显得格外妩媚动人。石榴瓶翻口短颈,高脚,中部圆鼓,以粉彩装饰,酷似一只石榴。柳叶瓶形如柳叶,质白如玉,胎薄如纸,上面以墨彩绘着一幅灞桥折柳送别图。用折柳图来隐寓瓶形,设计者的心思也够巧了。玉壶春瓶敞口细颈圆腹圈足,形体变化含蓄柔和,线条委婉饱满,上下贯通一气,令人想起王昌龄那两句名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天球瓶长颈下连接着一个大大的圆球状的肚子,肚子上彩绘着天河、北斗、日月星辰,呈现一幅壮观的天象图。胆瓶造型如悬胆,蒜瓶宛如蒜头,均线条和谐含蓄,色彩晶莹透亮。

  一向酷爱古董的杨度抚摸着这套绝世珍品,爱不释手。袁克定在一旁笑道:“这八个瓷瓶,六个置于你的书房,另外两个是专为送给嫂夫人的。”

  “哪两个?”

  “一个是美人醉瓶,它是嫂夫人的写真。”

  “喔,是不错。”杨度笑道,“另一个呢?”

  “石榴瓶。”

  “为什么?”

  “这里有个典故。”诗文虽做得不太好,但书却读过不少的袁大公子掉起书袋来,“《北史》里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北齐安德王延宗纳赵郡李祖收之女为妃,一天安德王的父亲齐帝到李宅赴宴。宴后,妃母宋氏献二石榴于帝前。大家都不知道宋氏的用意。齐帝起身后没有带上。李祖收说,请皇上带进后宫,石榴多子,愿陛下龙子龙孙多如石榴。”

  杨度明白了袁克定的意思,哈哈大笑起来。

  入京三个多月来,杨度得到袁世凯的关照厚爱真是太多太大了。尤其是将儿子的所爱剥掉,成全一个年轻下属的好事,此举不仅在近世中国无有先例,就连古今中外也罕有其匹。一个位高权重出将入相的大官员能做出这种事来,令杨度铭心刻骨的感激。现在又打发大公子亲自送来这一套传世珍宝表示祝贺和歉意,也使包括夏寿田在内的所有杨度的朋友们惊异不已。莫说袁世凯雄才大略,是出于为朝廷早立宪政之心而延揽人才,就是纯粹为了一己私利而网罗亲信,秉承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训,杨度也甘愿为这样的人所驱使。更何况当他得知袁世凯激赏《大周秘史》,以及袁克定对帝王之学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之后,已隐隐约约地从袁氏父子的身上看到了曹氏父子、司马氏父子、李氏父子的影子。满人气数已尽,汉人久屈必伸,主九州浮沉者,难道将是袁氏父子吗?杨度想到这里万分兴奋,他仿佛看到了帝王之学的买主! 

 第十章 山雨欲来
一 大喜之夜,杨度和亦竹双双来到静竹的房里
 
 


  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天上月圆,地上人圆,在家家团聚的中秋之夜,杨度与亦竹在槐安胡同举行了隆重热闹的婚礼。袁克定带着三弟四弟五弟、劳乃宣率领宪政馆一批同僚、夏寿田夫妇以及十几个湘籍京官都前来祝贺。龙凤烛光下,望着妆扮得如同天仙般的亦竹,杨度心里充满着无限爱意,同时也愈加感激静竹为他所做出的牺牲。他知道,作为一个女人,静竹为她自己的选择付出的代价是多么的巨大,尤其是她——一个苦苦等待情人十年之久的女人,其代价更不是人世间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客人们都散去后,杨度和亦竹双双来到西厢房静竹的房间。

  几个月来,杨度延请京师良医为静竹治病。经过精心的治疗,静竹的病情有所好转,但仍不能起床。上午,在别人为亦竹盛妆艳抹的时候,她挣扎着自己坐了起来,背靠着墙壁,梳了一个鹊尾头,选了一支粉红色松花玉替插上,又换了一件大红底绣着飞蝶恋花图案的上衣。梳妆好后想了想,又拿起剪刀,找来一张金黄色的彩纸,剪了一个大大的“囍”字。中午何三爷送饭来时,她请何三爷把这个“囍”字贴在窗棂上。

  当隔壁房间里充溢着欢歌笑声的时候,静竹独自躺在床上,望着窗权上的“囍”字,心中百感交集。她默默地为杨度、亦竹祝福,同时也为自己的薄命而深深叹息。她为当年在风尘中结识了一名真正的男子而庆幸,又渴望自己能早日恢复健康,与杨度、亦竹一起共享生活的乐趣。她企盼杨度今后能成为一品大员,她和亦竹都能得到皇上的封诰,又有点担心杨度显贵后会看不起毕竟是出自青楼的她们姐妹,或是再纳妾讨小,分去了对她们的感情。

  静竹就这样独自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竟然想得心思沉重泪水涔涔起来。

  “静姐,你哭了?”杨度和亦竹一道进门的时候,亦竹一眼就看到挂在静竹脸上的泪珠。

  “不,不,我这是高兴!”静竹显得有点慌乱,她忙拿起枕边的手绢,挣扎着要坐起,一边说,“我恭贺你们大喜!”

  “静姐,你快躺好!”亦竹赶紧走过去,将手绢从静竹手里拿过来,坐在床沿上,替她轻轻地揩去泪水。

  “客人们都走了?”

  “都走了!”杨度答道,顺手拖过一把椅子坐下,真挚而动情地说,“静竹,今天是我和亦竹的大喜日子。有这么一天,完全是出自你的安排。我知道你这样做是苦了自己而为我好,为亦竹好。今夜,我要当着亦竹,对你说几句肺腑之言:我今后会好好地爱着亦竹,一生一世护卫着她,让她一辈子生活得幸福快乐。”

  亦竹又喜又羞地低下了头,将热得发烫的双手捂着静竹冷冷的手。

  静竹忙点头说:“皙子,我相信你一定会这样做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把亦竹送给你的缘故。女儿家是一朵花,是一根藤,它要靠园丁爱护,要靠大树做主心骨。当然,美丽的鲜花也会给园丁带来喜悦,青翠的蔓藤也能使大树姿态婆娑。亦竹贤惠能干,她也会给你一生带来乐趣和温馨。”

  诗一般的语言,“水晶”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