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血 作者:老茅-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有火炮就好了。”许多满人忍不住想道。

  清军占据京城五年之久,昔日大明京城军器局的大部分良工巧匠都落到清军手里,还包括了无数的军械甲杖,其中就有不少火枪火炮,可惜,这几年,火炮已经消耗殆尽,清军自铸的火炮比大明所铸还要差上许多,为了隐蔽和军队行军迅速,除了弓箭和必要的武器外,清军连一样大型器械也没有带,更不用说笨重的火炮。

  “看来五十人对鞑酋还没有触动啊。”李成栋有点感叹了一声,对后面吩咐道:“再挑五十名一样的俘虏。”

  “是”一名军官匆匆下去,不一。会儿,大车上又押上五十人,有了前车之鉴,半路上,押过来的俘虏就已经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什么,这些半大的孩童拼命挣扎,只是在双手被缚,又是在明军刀枪押解之下,他们的挣扎毫无用处,只不过给自己多增添苦头。

  看到又有五十名半大的小子押。上大车,清军营内骚动起来,他们再也无法容忍自己的族人就这么在眼皮底下被屠杀,许多清军将自己的战马牵过来,翻身上马,一幅随时准备冲出来的样子,四名认出自己的孩子的正黄旗官兵更是迫不及待的向明军冲去。

  “砰!砰!”枪声中,先前冲出去的四。名正黄旗连人带马被射成了筛子。

  “阿玛,阿玛”大车上四名男孩拼命的呼喊,可惜地上。的四人对他们再也不能回应。

  这死去的四人让那些冲动的满人头脑一清,许多。人不觉放下紧握的缰绳,冲出去十有八九给明军当成了靶子,何况没有皇父摄政王的命令,就是侥幸逃回来也要受罚。

  “准备行刑!”陈三树声音冷冰冰的响起,他是负责。这次行刑的把总,。

  听到陈三树的。命令,五十把长刀同时举了起来,阳光下,刀锋发出闪亮的寒光,许多满人都忍不住扭头,不忍心再看下去。

  “斩!”

  “咔嚓。”一声,又是四十多颗头颅滚到地上,只所以只有四十多颗头颅,是因为在行刑的明军大刀砍下时,两名俘虏用尽力气先滚下大车,空中划下来的刀并没有斩到他们脖子上,只是在腹部划开一条长长的口子。

  “啊!”这两名俘虏大声惨叫,花花的肠子从他们肚子里流了出来,他们的手被绑住,一时无法死去,激烈的痛疼使他们不停的翻滚身体,叫声的惨烈程度甚至连行刑的明军也听得有一点不忍起来。

  两名明军举起手中的火枪,对准地上翻滚地两名俘虏,正要扣动板机,枪身却被人托住:“不用开枪,就让他们这样吧。”

  “是,大人。”见到说话的正是陈三树,两名士兵眼中闪过一丝不忍的神色,还是将枪重新收起,任由这两名俘虏哀嚎。

  一名背着大弓的明军来到最前面,将一封信绑在箭上,“咻”的一声射出,箭支落在两军中间,看到箭上绑着信,一名清军连忙跑过来拾起,回到阵营内,这名清军当场将信纸抽开,交给一名识字的清军念了出来:“字付大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阁下,大明仍礼仪之邦,虽彼此为敌,仍不忍伤害妇孺老者,这才提议以清水换回贵方俘虏,只是本侯没想到阁下如此毫无人性,连清水也不愿置换,区区清水与人命孰轻孰重?还望阁下考量。本侯手中还有七千人,若是阁下仍然执迷不肯,本侯迫不得以之下,只能下令每隔半个时辰处决一批俘虏,直到阁下答应或者将俘虏处决完为止,杀人非本侯所愿,凡是死难妇孺皆是阁下见死不救之故矣。”

  杀了你的人,还说责任是你,这看起来有点颠簸黑白,不过,无论是满人还是蒙古人,都有赎回俘虏的传统,对方已经同意交换,而且交换的物品只是不值钱的清水,实在是最便宜不过,若不是情况特殊,任谁也不会不同意不换。可是也正是情况特殊,对方才会同意以清水来换,如果自己拒绝,说责任在自己似乎也说得过去。

  听完这封信,一些刚才还对明军恨得咬牙切齿的满人怨气一下子消散了大半,变得迷茫起来,甚至有不少人会不自觉的想,如果明军抓住的不是正黄旗而是正白旗的俘虏,皇父摄政王还会不会如此铁石心肠?

  “走,咱们去向皇父摄政王求情,把正黄旗的老弱救下来,明狗已经围在这里又逃不了,多给他们十天水又如何?”一名清军首先提议。

  “好,我去。”

  “我也去。”

  这名清军的提仪马上得到许多人的支持,顿时浩浩荡荡数千人,甚至有一些两白旗的人也加在其中,向多尔衮的营帐走来。

  半个时辰后,当明军将第三批俘虏押出来时,三匹快马从清军大营内奔驰出来,边跑连喊:“等一等,刀下留人。”

  若是只有正黄旗要求用清水交换人质,多尔衮只要硬下心肠,完全可以不理,只是当其余七旗也卷进来时,多尔衮也不得不考虑其中的得失,如果任凭明军屠杀正黄旗的老弱,说不定先崩溃的是自己的大军,多尔衮只得派人过来妥协。

  “斩!”陈三树仿佛没有听到对面的呼声,明军雪亮的军刀划过,又是五十颗人头落地。

  “吁。”过来的三骑勒住马匹,一个个脸色铁青。

  “梅勒章京大人,我们还要过去吗?”

  右边一名清军向中间之人问道,中间的清军年龄在三十岁左右,脸上微胖,好象随时带着笑意,此人正是镶黄旗梅勒章京遏必隆,用清水换俘虏,多少有一点城下之盟的味道,除了巴牙,其余王公大臣都不愿意过来,只是巴牙连字都不识,官话说不利索,自然不能充当使者,遏必隆胆小怕事,只是文武双全,能说会道,就成为使者的最佳人选。

  遏必隆在清军将领中一向与人为善,脸上常挂笑容,只是此刻面孔却有一点扭曲。明军明知道他们来谈判,却是毫不留情的斩杀俘虏,作为谈判的主帅,心中怎么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长吸了一口气,遏必隆将心中的怒火压下,连皇父摄政王都不得不妥协,他又如何能擅自作主回去:“走,继续前进。”

  对于遏必隆三人的到来,明军倒是没有为难,三人一到近前,明军移开了一条通道,放三人进去。

  “禀侯爷,统领大人,鞑子派人过来了。”一名传令兵向李成栋和江天水禀道。

  听到清军终于派人过来后,李成栋和江天水都松了一口气,两人相视一笑,江天水回道:“把人带过来。”

  “是。”

  亲兵下去后不久,遏必隆三人就来到了大帐,互相见过面后遏必隆强忍怒火责问道:“李将军,江将军,本使已经过来向贵军要求赎回俘虏,为何还要杀人?”

  “哦,有这事,那真是遗憾,贵使来的时间太巧了,现在我们还有半个时辰,希望贵使与我军能够达成协议,否则又有五十颗人头落地。”江天水淡淡的道。

  遏必隆被堵得说不出话来,他本来还想借着口才与明军讨价还价,眼见明军如此强势,遏必隆心中已有有种不好的感觉,果然,接下来的谈判中他节节败退。

  明军手头有七千俘虏,江天水没有答应将七千俘虏一起交还给清军,而是分成七天,一天交还一千人,清军则提供一万只水囊的清水,水囊为羊皮所制,差不多一个水囊装水在十一二斤左右,也就是说每人要换一百一十多斤清水。

  虽然一个满人壮汉有一百五六十斤的不少,可是对于妇孺来说,除了一些年轻结实的女子,能到一百斤的都很少,按照先前明军所说换等体重的水,满人无疑要吃亏,只是用水和人来等价,遏必隆也实在不好讨价还价,只得默认这个哑吧亏。

  遏必隆本来想让明军先交还大一点的孩童,可是江天水坚持按先老人,后婴孩,妇女,最后才是十岁以上孩童的顺序归还,在时间越来越紧的情况下,遏必隆也只得咬牙答应。

  

  今天八号了,月票还在二位数,比起八月刚上架还不如啊,还差三票过百,求几张月票,争取先过百吧。

  第三卷大明再起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八十六章回军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八十六章回军

  若说前面两条遏必隆还能捏着嘴吧认了,当江天水提出第三条时,遏必隆忍不住从坐着的凳子上跳了起来:“不行,尔等实在欺人太甚。”

  原来江天水要求刚刚被杀的一百五十人也算进去,理由是他们被杀,完全是清军没有及时过来谈判,责任在清军,这个损失当然要由清军来负,当然,只要付出一千五百囊清水,明军可以将这一百五十具尸体交给清军。

  对于遏必隆的愤怒,江天水的情绪毫无波动:“贵使不必如此生气,如果贵使不同意,这一条可以押后再谈,本将相信贵使会想通,这些孩童死了,他们是为了其他七千多族人而死,难道仅仅为了一千五百囊清水,贵使愿意任由他们的尸身暴晒而不能掩埋?”

  明知天气炎热,明军很有可能不会任由这一百五十具尸体在外面暴晒,可是明军真要如此,他们也是毫无办法,最终,遏必隆三人出去时,脸色依然一片铁青,在时间的催促下,遏必隆不得不答应江天水所有条件,不久,一万一千五百囊清水就送达明军阵营,明军只是粗粗检查了一下,马上放出一千名俘虏。

  为防清军在水里下毒,所有的水囊都要先倒出一碗给俘虏先喝,直到第二天,明军才开始喝水囊中的水,这也是江天水为何不肯一次**换俘虏的原因,解决了水的问题,这批俘虏留在手上总有一些好处。

  接下来的几天,双方都算遵。守了交换的规则,明军并没有在清水中发现问题,明军的俘虏也及时交换给了对方,因为清水充足的原因,这些俘虏的待遇还得到了改善,他们得到的水和食物都增加了一倍。

  虽然交换俘虏的条约中双方没。有约定停战,不过,这几天双方都是和平共处,明军守着内线,安心的等待着援军,清军仿佛另有打算,也没有攻击。

  蓝蓝的天空下,一个数十顷大。小的湖泊仿佛镶嵌在草原上的一面镜子,青青的湖水映着数只黄羊的身影,就在湖岸上,几只黄羊正在悠闲的吃着青草,湖面不时有水鸟的身影划过,无论是水鸟还是黄羊,都是一幅悠闭安然的神态。

  突然一只年老的黄羊竖起了耳朵,抬头望北面看。了看,又疑惹的往南面看了看,仿佛感觉到什么,大老黄羊的带领下,数只黄羊撒腿朝东面拼命的奔跑起来,消失在草丛中。

  就在黄羊消失的瞬间,北面草丛中,十名身穿红衣。的骑士露出,接着隆隆的蹄声响着传来,刚才平静的湖面泛起了一片片波澜,就在这十名红色骑士出现不久,南面一阵蹄声传来,同样露出十名骑士,与北面衣着整齐的骑士相比,这十名骑士则寒碜的多,他们衣服颜色杂乱,有麻衣、绸衣、棉衣,甚至还有几人穿着已经磨光毛,露出不少破洞的兽皮。

  数声惊呼传来,无论是身穿红衣的骑士还是杂。衣的骑士,彼止都顿了顿,显然对于这次的会面双方都没有心理准备,不过,还是身着红衣的骑士反应快一些,他们拨出长刀,嘴里呐喊起来:“杀!”策马向前冲去。

  “杀!”那十名杂色。衣服的骑士也毫不示弱,马上反应过来,策马向红衣骑士冲去,双方距离越来越近,十名身穿杂色衣服的骑士边跑边从背上取出一把长弓,对准前面的红衣骑士弯弓搭箭。

  “嗡。”的一声响,十支利前一起射向前方,红衣骑士手中长刀挥舞,将大部分箭支挡掉,只是还是有一名骑士身中两箭,一头从马背上栽下。

  “狗鞑子,拿命来。”剩下的九名红衣骑士怒喝连连,拼命挥动两腿,将马剌剌在马腹上,“咴律律。”战马嘶吼声响起,红衣骑士的马速又加快了几分,当十名杂色骑士还想射出第二轮箭雨时,发现已经来不及了,只得丢下长弓,也挥舞着马刀迎了上去。

  “铮、铮、铮。”兵器交鸣声响起,两方交错而过,数名人影人马背上掉下,等到双方勒住马匹,重新面向对方时,红衣骑士只剩下了六人,而杂衣骑士则剩下了七人,除了一名被箭射中的红衣骑士外,双方战了一个平分秋色。

  “鞑子。”

  “明狗。”

  打了一个招呼后,双方几乎同时一声大喊:“杀!”

  蹄声响起,两队人马再次缠在一起,一名杂衣骑士刚与红衣骑士兵刀相交,突然铮的一声,杂衣骑士的长刀断为两截,那名杂衣骑士呆了呆,红衣骑士的刀锋已经划过杂衣骑士的脖子,一颗头颅飞了起来,双目圆睁,脸上一幅不相信的神色,他看到自己几名同伴同样是因为兵器突然断裂,头颅飞上天空。

  “砰。”四名杂衣骑士的无头尸体倒下,而这一次只有一名红衣骑士倒下,双方的力量再次发生改变,由原先的七比六变成了三比五,剩下的三名杂衣骑色呆呆的看着自己长刀上的裂纹,陪伴了他们数年的长刀此时已经和玻璃一样脆弱,只要轻轻一碰,马上就会变成一堆碎片。

  一名杂衣骑士回头偷望了一眼,后面的五名红衣骑士已经勒转了马头,他打了一个冷颤,在马屁股上重重一啪,头也不回的逃跑,其余两人见到己方的人逃跑,如梦初醒,也急忙打马跟上,只是已经落后一步。

  八名骑士一前一后,在草原上激烈的追逐起来,而他们身后则留下了十二具尸体,这场战事虽然短暂,却是非常惨烈,失败的一方丢失了七成的兵力,而胜利的一方也损失了四成,这两队人无疑都是大军的斥侯,从刚才的战斗就知道斥候会有多危险。

  数里之后,落后的两名杂衣骑士被五名红衣骑士围在中间,两名杂衣骑士对望了一眼,从马上跳下,跪在地上不敢乱动。

  隆隆的马蹄声仿佛闷雷一样,引起地面轻微的颤动。一支大军正在草原上滚滚前行,红色军服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说不出的威武雄壮。

  前面一名同样身穿红色军衣的骑士逆流而行,向当中一面大旗冲去,大旗下,一名四十多岁,头戴金盔的中年大汉看到来人,“吁。”了一声,勒住马匹,停了下来。

  “报,大帅,斥候回报,前面发现敌人,经过交战后,对方逃走一人,死七人,活捉二人,我方伤亡五人,斥侯从这两人口中问出重要情报,眼下我军后卫正处于鞑子包圈当中,而四万满蒙联军正守住前方,挡住了我军必进之路。”来人向中年汉子道。

  这队人马正是大明西平伯李本深所统领的人马,前面与杂衣骑士撕杀的十名红衣骑士正是李本深派出的斥候,从来人汇报中来看,那十名杂衣骑士无疑就是蒙古骑兵。

  蒙古人不愿意进攻躲在大车后,有固定阵地的明军,多尔衮干脆只将满人主力留下,而遣蒙古人作为拖廷明军援兵到达的主力,当然,如果能吃掉明军一部分援军再好不过。

  “四万?”李本深深吸了一口气,接到李成栋和江天水两人的求救信后,李本深顾不得追击满人,马上收拢队伍率军返回,只是由于队伍中马步军各一万,救兵如救火,他身边只带了一万骑军,而一万羽林卫离他身后还有一天左右路程。

  如果不是斥侯及时发现,一头撞进满蒙联军的包围圈,以一万对四万,虽然明军的长刀经过改进,普通比满蒙联军要好,又有手雷作为近战利器,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必输的局面。

  “传令,大军停止前进。”李本深扬手道,虽然救兵如救火,可是万没有把自己也填进去的道理,敌人遣了四万人阻击援军,他就是心中再急也要等后面一万羽林卫跟上才能再前进。

  “大帅有令,停止前进!”

  “大帅有令,停止前进!”

  

  随着李本深的命令传下去,刚才还隆隆而行的军伍陡然静止下来,除了战马不安的嘶吼声,整个队伍毫无声息,没有人去质疑为什么会停下来。看到自己部下的表现,李本深脸上泛了笑容,如果是五年前,打死他也不相信有哪支部队真正能够做到令行禁止,可是不到五年,不但他的部下做到了,皇帝亲手训练的羽林卫更是让他们望尘莫及。

  数十里外,蒙古大军也接到了唯一逃回来的斥候报告与明军相遇的情况,这名斥候得到的情报比明军来说少得多,他除了知道有一支明军回来外,有多少人,统帅是谁一概不知,不过,接到消息的蒙古大军也不约而同的停了下来。

  “大汗,明军匆匆赶来,人数必定不会太多,何不迎上去。”一名科尔泌将领不解其意, 向他们的大汗问道。

  科尔沁汗斥道:“蠢,明军虽然来人可能不多,只是后续大军根本不是我们来抵挡,我们来这里只是要拖明军几天,就算能消灭明军一部分,若是得罪明军狠了,我们科尔沁还要不要在草原上生存下去?传本汗的令,没有本汗的命令,谁也不许擅自出战。”

  

  嗯,终于到一百票了,鞠躬感谢一下大家,继续求月票!

  第三卷大明再起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八十七章阻援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八十七章阻援

  现在的科尔沁汗是布达奇,科尔沁部原本是昔日蒙古大汗铁木真胞弟哈布图哈撒尔的领地,布达奇为哈布图哈撒尔十八世嫡孙,原科尔沁汗巴达礼随多锋南下被明军击败,生死未知后,作为科尔沁右翼前旗台吉,布达奇顺利接掌科尔沁。

  如今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布达奇差不多完全掌控了科尔沁,眼见满人江河日下,无论是为了自己和利益还是整个科尔沁的利益,布达奇都不可能与明军死磕。

  科尔沁不动,其余察哈尔、敖汉、奈曼、朵颜等部自然也不会乱动,为了防止损失,布达奇甚至严令斥候接近明军前方十里,急得派来协助蒙古人阻敌的正黄旗梅勒章京巴牙跳脚,只是布达奇振振有词,蒙古大军只负责迟延明军援军,并不负责歼灭明军,如今既然明军不动,那就达到了阻敌的目的。

  正黄旗老弱正在用清水陆续换回,等于多给了被围明军七到十天左右的喘息时间,这七到十天的时间必须由阻援大军争取回来,巴牙虽然心急如火,只是他手下只有二千人,面对布达奇的推脱,巴牙也只能无可奈何。

  结果两支大军相隔数十里,就是么遥遥相对了一天,第二天,后面的羽林卫赶了上来,李本深不再耽搁,拨营起程,一万羽林卫排成整齐的队列,行进在中间,而两边则各由五千骑兵护住,羽林卫的火枪已经上满子弹,长枪斜握在手上,而两侧的骑兵更是长刀出鞘,刀光闪亮,大军滚滚而行,激起一股高高的尘烟。

  人马过万,无边无际,何况是。二万大军,明军过处,仿佛是一股红色的浪潮从草原上碾过,身后都是一片倒伏的草地,数十名蒙古斥候远远的出现在前方,看到明军就这么开了过来,整个队伍杀气腾腾,这些蒙古斥候仿佛老鼠突然看见了猫一般,拨马便走,不一会儿就消失在前方。

  “报,大汗,明军离此只有二十里了。”。一名斥候策马来到布达奇面前禀道。

  “再探。”

  “是。”那名蒙古斥候随即下去,不。一会儿就消失在前方

  “大汗,明狗即使已经起程,还望大汗迅速出兵,将明。狗堵住。”巴牙连忙道。

  布达奇眉头轻皱,他不希望得罪明军,可是科尔沁。大部分地盘离满洲很近,至少现在满人的力量还在科尔沁之上,何况,这些年科尔沁借着满人的势力吞并了许多小部落,与察哈尔,土默特部都曾交恶,眼下他同样不能得罪满人。

  “巴牙梅勒章京,我们蒙古人说话算数,孩儿们,出。发。”布达奇挥舞着手臂,大声喊道。

  随着布达奇的。喊声,蒙古人的号角吹了起来,刹时间,方圆数十里的草原都是一片呜呜的牛角声,数万蒙古铁骑奔腾起来,隆隆的马蹄声如同闷雷般响起,马蹄激起的尘土很快在上方形成一股巨大的烟尘。

  一个时辰后,两支大军终于遥遥相望,布达奇扬了扬手,科尔沁部的骑兵首先停了下来,接着其余蒙古各部也停下,只有小股蒙古骑兵在前面跨马扬刀,来回奔驰,嘴里还发出一连串的呼嗬声,这些蒙古骑兵是对明军发出的警告,只要明军还不停止前进,双方的战争就不可避免。

  显然,明军没有明白蒙古人的意思,或者即使明白了却没有把蒙古人放在眼里,明军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而是就这么直直的推了过来。

  “大汗,怎么办,真要和明军打一仗?”喇嘛什希台吉低声的问道,喇嘛什希是布达奇堂弟,如今领着科尔沁右翼后旗,四万蒙古骑兵中,属于科尔沁的骑兵有二万人,在这支队伍中是绝对主力。

  四万对二万,布达奇当然认为自己占着优势,只要大军一亮,明军肯定会停下来,没想到明军对他的四万骑兵毫不理会,竟然一点减速的意思也没有,明军简直是欺人太盛。布达奇咬了咬牙:“打。”

  “是,大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