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血 作者:老茅-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点减速的意思也没有,明军简直是欺人太盛。布达奇咬了咬牙:“打。”

  “是,大汗。”

  喇嘛什希策马向前,刚走几步,布达奇又突然叫道:“等一等。”喇嘛什希只得勒住马匹,重新返回,不解的道:“大汗还有何事吩咐?”

  “不要与明军接触,只用弓箭,明军一停,马上退回来。”布达奇嘱咐道。

  “大汗,末将明白了。”喇嘛什希重重的点了点头,这也正符合他的心意,要是让他带着大军与明军死磕,他才不会如此傻。

  随着喇嘛什希下去不久,一支数千人的蒙古骑兵从队列中分了出来,嘴里发出“呼嗬!呼嗬!”的声音,向明军中间冲去。

  最前面的一名明军军官扬起了手,正在行军的羽林卫终于停了下来,哗啦声中,无数黑洞洞的枪口指向了前方。

  看到如此多的枪口对准自己,正在前进的蒙古人都感到一阵心惊肉跳,他们虽然没有与明军火枪手交战过,可是他们前些天刚刚观看过满人对明军进攻时,在明军火枪打击下,精锐的满洲骑兵死伤惨重的情景,眼前的这支明军和被围的明军相比,只是少了外面护卫的大车。

  “咻!咻!咻!”无数箭支向明军阵内飞去,天空中密密麻麻一片,只是这些看似气势汹汹的箭支只飞到两军中间就纷纷往下掉,地上仿佛一下了多了无数凌乱的麦茬,显然由于蒙古人太紧张,他们还没有冲到箭支射程范围内就发出了羽箭,结果连一支箭也没有射到目标。

  箭支在空中飞舞时,明的队列毫不受影响,整个阵线一片寂静,仿佛向他们飞来的不是夺命的箭支,只是无足轻重的草杆,更没有哪一个明军先开枪。

  明军越稳,奔过来的蒙古骑兵就越心虚,最前面的蒙古骑兵看到只有区区百步左右的明军,下意识就将缰绳偏到一边,将战马来了一个九十度的转弯,后面的骑兵有样学样,一时间,原本气势汹汹冲往明军的骑兵已经改为平行,最后又拐了一个弯,回到自己队列,明军连一枪一弹也来不及放,冲向他们的蒙古骑兵已经跑回去了。

  喇嘛什希回到布达奇面前,满脸羞愧的道:“大汗,末将无能,没有完成大汗的任务。”

  布达奇却是笑容满面,道:“喇嘛什希,你不用自责,明军不是停下来吗。”

  喇嘛什希回头看时,果然,明军从刚才到现在还没有移动,他才想起,自己的任务不是与明军撕杀,只要迟延明军的速度即可,如今这个目的已经达到。

  明军虽然可以在移动时开枪,只是移动时每开完一枪队形就必须调整,否则无法形成持续杀伤,有让敌人冲进阵列的危险,在己方人数不占多的情况下,这支羽林卫统领自然不会冒险让部下移动攻击。

  接下来,蒙古人仿佛找到了对付明军的窍门,一次次用骑兵向明军阵列发出冲击,只是往往离明军阵营还有数百步就转向,明军火枪毫无用处,当然,蒙古人的箭支也毫无用处,一个时辰后,蒙古人已经发起四次攻击,除了数名蒙古人冲锋时没有控制好马匹,相撞在一起,结果从马上摔下,被马蹄踩成烂肉外;双方再无其他伤亡,蒙古人也成功的限制了明军的速度,一个时辰明军只前进了二里。

  飞虎营统领陆正先找到了李本深,脸色着急的道:“西平伯,这样下去不行啊,我军一日赶不了十里路。”

  李本深脸上也是眉头紧皱,虽然他手中有一万骑兵,可是面对蒙古四万骑兵却不敢擅自出击,否则一旦让蒙古人包围,或者两者不能互相配合,那就非但不能救援,还有可能导致大败,把自己搭进去。

  两人商量了半天,对于蒙古人这种死皮赖脸的方法还真是无可奈何,草原上无遮无挡,就是想打蒙古人的伏击也不行。

  今天是最后一批满人俘虏放回的日子,算起来,李成栋和无畏营的两万人马已经被多尔衮的大军围困了整整十天,原本以为七八天就可以到达的援军却没有音讯,这让两人又是庆幸又是着急。

  庆幸的当然是多尔衮没有抗住压力,同意换水,否则明军现在已经断水三天,着急的是眼下清水虽然还可以支持七天左右,可是七天之内万一援军还没有到,那大军岂不是要活活渴死?

  军营内最深的井已经挖到了六丈深,只是依然没有见到水,虽然可以再往下挖,但由于井太深,现在挖掘的速度奇慢无比,谁也不知道还要挖多深才会有水,为了节药用水,给牲畜的水降到最低的地步,再降下来,马匹就有可能要渴死。

  明军手中还有一千一百多名俘虏,这些俘虏多是十岁以上的男童,算是俘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不让满人在最后的清水中捣鬼,最后一万多囊清水在昨天就已经拿了过来,今天单等明军放人。

  “江统领,反正清水已经到手,这最后一批满人俘虏不如暂且留着,如何。”李成栋说完,目光炯炯的望着江天水。

  第三卷大明再起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八十八章三面包围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八十八章三面包围

  听到李成栋的话,江天水不由呆了呆,他虽然与满人谈判时唇枪舌剑,得理不饶人,让过来谈判的遏必隆气得数次从凳子上跳起来,却没有想过要在最后赖帐。在他以前受的教育中,一向都是以信义为本,不由迟疑的道:“李大人,这样不好吧,岂不是让我军失信?”

  “有什么不好,自古兵不厌诈,与鞑子又有何信义可言。”李成栋却是说的理直气壮。

  江天水想了想,问道:“可是大人留下这一千多名俘虏又有何用处?”

  “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倒是把李成栋难住了,若是说用这些俘虏再向清军换清水,被愚弄了一次的清军肯定不答应;杀了这些人,根本没有什么意义;至于让说这些人成为人质,防止清军攻打,更是不可能,清军绝对不会因为这些俘虏就不进攻。想来想去,留下那些人不但要背一个无信的名声,还要浪费不少清水,李成栋不由摇了摇头。

  明军的通道再一次打开,最后千名满人俘虏在明军严密的监视下离开,作为最后一批离开的俘虏,这些人身上承受着比前面的俘虏更大的压力,即使是成年人又何尝不热爱生命,何况是一些十余岁的孩童,几乎一走出明军阵营,许多满人俘虏就喜极而泣,迎接这些俘虏的清军也是长松了一口气,在没有接到人之前,他们的担心显然不是多余。

  “嚓,嚓。”声中,明军的通道关上,。双方回复了对峙的局面。

  “皇父摄政王,落到明狗手中的正。黄旗老弱全部接回来了。”苏克萨哈向多尔衮禀报道。

  多尔衮唔了一声,脸上却没有。多少高兴之色,虽然换回了七千多俘虏,可是这些人都是老弱,不但不能增加战力,而且还要分出兵力来照顾。若不是他们,现在包围圈里的明军说不定已经被渴死或被歼灭了,多尔衮又如何高兴的起来?

  从前面传来的情报可知,明军的援军距此已经不。到六十里了,若不是蒙古大军还算尽力,以明军行军的速度,一天多时间就可以赶到,让多尔衮恼火的是,蒙古人空有四万大军,开始面对明军一万人竟然也不进攻,否则如果能先歼灭明军一万人,接下来的战事就好打了许多,如今这边围着两万明军,那边又是两万明军正在日益逼近,他纵然想吃下援军也不能如愿。

  “宁大人,你认为明军的清水还能支持多少天?”多尔。衮突然转身向宁完我问道。

  “回皇父摄政王,微臣以为明军当可以支持七至。八天左右,我军只要再围困六至七天,明军必定会想力法突围,否则他们只能等死。”

  这个时间多尔。衮心中早就有数,之所以要问宁完我,只是心中多少有一点不甘心的味道,多尔衮喃喃自语起来:“七天,本王还会有七天的时间吗。”

  又是四天过去,这四天,多尔衮一直按兵不动,倒是里面明军曾经试图派出小股部队突围,不过,都被清军挡了回去。

  明军大帐内,一向镇定自若的张天水和李成栋两人已经急得团团转了,眼看着还有三天就要断水,可是任由他们如同望穿秋水一样盼望援军,却没有任何缓军过来的迹象,按理援军在七天前就应该到,现在差一天就半个月了,若是以前,李成栋恐怕非得怀疑李本深、黄得功、阎应元三人故意见死不救,才会姗姗来迟。

  对于这一点,江天水却丝毫没有怀疑,先别说羽林卫彼此袍泽情深,单单得知多尔衮主力在此,各个羽林卫的统领就不会放着这么大的功劳不要,必定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不过,半个月都没有援军回来确实不正常,除非,江天水心中隐约想到一个可能。

  “江统领,要不要再派人冲出去?”李成栋问道。

  江天水眉头微皱:“李大人,鞑子将我们团团围住,要冲出去谈何容易,眼下我军的清水还可以支撑三天,不如静观以变,说不定明天援军就已经到了。”

  “若是明天援军没到又如何?”

  “那就再等一天,如果两天后援军还没有到,我们再全军突围不迟。”

  “两天之后?两天之后我军只有一天的清水,这是否太冒险了?”李成栋语气犹豫的道,他的部下都是骑兵,只是羽林卫九成是步兵,如果冲出去找不到水,跟没有冲出去一样糟糕。

  江天水却是胸有成竹:“李大人放心,我们身后三十里就有一条大河,一天时间足可以让我军冲到河边,只是可惜这些物资了。”

  他们带着四万大军所有后勤物资,光是轮换的火枪就有五千支,子弹、粮食、干草等等更是无数,足够大军数月之用,如果突围,这些东西等于统统要丢掉,实在是太可惜了。李成栋也是深有同感,这么多物资要丢掉,任谁都会心疼。

  在江天水和李成栋两人讨论准备突围之际,清军营内,两名骑士疯狂的拍打着战马,直冲主帅多尔衮的大帐方向急驰而去。

  “站住,军营重地,来人下马。”两名戈什哈连忙喝道。

  “闪开,紧急军情!”两骑回了一声,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戈什哈愣了一下,看清来人正是己方派出去的斥候,只得闪到一边。

  “咴律律。”直到离多尔衮的大帐只有十余步,两名骑士才勒住马匹,不等爱马停稳就从马背上跳下,两骑连滚带爬的向大帐走去,边走边大喊道:“紧急军情!紧急军情!”

  两旁站立的戈什哈刚想拦阻,听到对方说紧急军情,连忙又将手收回,任由两人跌跌撞撞走入大帐,大帐里,此刻正坐满了清军的高等将领,看到两人进来,都愕然的看着两人。

  “皇父摄政王,西面三十里发现了大股明军,正向此地赶来。”

  “西面,怎么可能?”罗洛宏大叫起来,不敢相信的问道。明军追击他们的族人,要么是往东,要么是往北,绝没有往西的道理,西面也正是清军选定的退路,听到西面发现大股明军,难怪罗洛宏会一脸不相信之色。

  多尔衮冷静的问道:“大股明军,到底有多少人?”

  “回皇父摄政王,至少二万人,奴才只是从尘烟中判断,得不到具体人数,明狗的斥候队离大军二十里进行了战场遮蔽,奴才一队斥候十人,只逃回奴才两人。”

  “好,知道了,你们辛苦,先下去吧。”

  “是。”

  “皇父摄政王,眼下明军又来了两万大军,是否再派蒙古各部前去阻敌?”两名斥候下去后,罗洛宏马上发问,此时大营内尚有二万蒙古人,这两万蒙古人不愿意进攻明军,只是从前面来看,拖延明军前进的速度还是可以办到。

  多尔衮正要答话,外面又是一阵急匆匆的脚步传来,多尔衮心中一动,果然又是一名斥候进来:“报,皇父摄政王,东面发现明军大股兵力,距此地只有三十里。”

  大营内一片哑雀无声,东面又发现了明军,加上早先北面的明军,岂不是说明军已经从三面赶了过来,这哪里是增援,分明是有把他们包饺子的意图。

  这七八天来,除了北面一路二万人明军外,其余两路八万明军一直没有踪影,他们本来以为明军追得太过深,来不及返回,没想到对方不但返回,还给自己布置了一个口袋,难怪对方这么晚才来。

  “嗖。”的一声,所有目光都望向多尔衮,等待多尔衮决断,撤还是不撤,如果不撤,等到明军合围那就麻烦了,可是撤,又撤到哪个方向?南面虽然没有明军,可是决不能选这个方向。唯有从东、西、北三面撤退。

  “派出所有斥侯,务必探清明军各路人马准确数目,同时命令全军作好撤退的准备。”多尔衮飞快的下令。

  “遵令。”各个清军将领听完多尔衮的命令,顿时如同火烧屁股一样,急匆匆出帐,不一会儿,清军阵内一阵鸡飞狗跳,数百名侦骑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急驰而去。

  清军的动作让中间的明军看得有点莫名其妙,随即醒悟过来,连忙向李成栋和江天水两人报告,得到报告的两人登上高台,向清军军营内打量,果然,看到清军营内一副慌张的模样。

  两人心中一松,援军终于来了,可是李成栋心里却疑惑起来,清军派人向北向东都好理解,怎么向西面也派人?

  西面,一支红色的大军正在辚辚而行,最前面一杆大旗迎风飘扬,上面绣着大大的一个黄字,而东面,同样一支红色大军辚辚而行,最前面的一杆大旗上面绣着的却是一个阎字,北面,除了一个李字大旗外,又增加了两杆大旗,总共四万人向蒙古大军压过来,见到明军又有大军过来,达布奇想也没想,马上喊道:“退军,退军。”

  四万蒙古大军转身向西逃去,对于这四万蒙古骑兵,李本深和新来的二万明军没有追击,而是加快行军速度,向中间压来。

  

  第二章已更,求月票!

  第三卷大明再起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八十九章仓皇东逃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八十九章仓皇东逃

  看着四万蒙古人仓皇逃跑,李本深显得意气风发,嘴里大笑道:“哈哈,李成栋那个家伙肯定在心里骂本帅有意见死不救。”

  听到李本深如此说自己的舅舅,李元胤脸上显出一丝尴尬:“大帅,皇上圣明,谁敢见死不救?大帅多想了。”

  “是吗,不过,此番若能全功,李成栋、江天水两人可算头功,本帅也没有让他们白吃苦头。”李本深笑道。

  明军要强行冲破蒙古人的拦截也不是不可能,之所以没有强行冲破,原因是被蒙古人拦截的第二天,李本深就与黄得功和阎应元两人的大军取得了联系,三人通过信使,定下趁机对多尔衮反包围之策。

  由于黄得功和阎应元两路大军相隔有点远,而且需要时间绕过蒙古人的大军到达东西两面,李本深才故意和蒙古大军一直周旋,为了加强北路的力量,黄、阎两路大军各分出一万人马支援北路。等到东西两路大军运动到差不多的位置后,两万人马才突然出现,本来多出二万人马后,李本深有意将蒙古大军先期击溃,没想到将蒙古吓得不战而退,走了蒙古人虽然可惜,只是眼下明军的目标是满人,只能暂时放蒙古人一马。

  如此一来,也不是没有风险,。被满人包围的二万大军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万一中间两万大军被满人攻破防线,到时明军就成了偷鸡不成失把米,不但丢掉了两万人,满人的大军还可以先一步跳出包围圈,落得个鸡飞蛋打。

  黄得功、阎应元、李本深三人敢拿。二万大军的安危冒险,除了原就对明军的战力有信心外,还从俘虏的蒙古斥候口中得知先前满人对明军进攻的详细情报,加上李、江两人拿俘虏与满人交换清水,三人才断定短期满人不可能吃下这二万明军,可以放心大胆的实施这个计划,一战而解决剩下的满人。

  如今马上就要对满人进行合。围,李本深自然心中高兴异常,忍不住将李成栋拿出来调侃一下。

  “驾!”数名清军斥候拼命的打着跨下的战马,向大营。方向驰去,在大营外,尘烟四起,不时有快马从外面返回,清军斥候去的快,回来的更快,每个人脸色都有一种仓皇的神色。

  “报,皇父摄政王,西面明军离此只有二十里,预计马。步兵力三万人。”

  “报,皇父摄政王,东面明军离此只有三十里,预计。马步兵力三万人。”

  “报,皇父摄政王,。北面明军离此还有四十里,预计马步兵力四万人,四万蒙古大军已经不知去向。”

  

  各种消息源源不断的进入多尔衮大营内,派出去的斥候损失大半,不过,总算得到了他们所要的信息,搞清了明军大概的兵力布置。

  三路明军离他们越来越近,明军已经张开大网想要将他们全部罩在网中,罗洛宏、勒尔锦、遏必隆、英俄尔岱等人的目光都放在多尔衮身上,等待多尔衮下达命令。

  巴牙更是满脸愧色的跪在地上,他负责协助蒙古人阻止明军的援军,哪知道明军狡猾,表面上每日只前进数里,实际上却另分两路,竟然打着将他们全部包围的主意。蒙古人要走,他无法拦阻,只能带着二千正黄旗的官兵返回。

  多尔衮扫了众人一眼,罗洛宏、勒尔锦等人脸上都是一片懊恼的神色,这也难怪,本来这次是一次重创明军的机会,没想到由于时间的耽搁,现在反而成了明军围剿自己,任谁心中也高兴不起来。

  “巴牙听令。”多尔衮大喝道。

  “奴才在。”巴牙抬起头,双眼通红,目光中更是好象蕴着一团火一样的东西

  “你领正黄旗拦截西面的明军,至少要拦截对方二个时辰以上,时间越长越好。”

  “奴才遵令,皇父摄政王放心,只要奴才还剩一口气,绝不会让明狗前进一步。”巴牙的口气坚定无比,正黄旗只剩下二千多官兵,却要拦截明军三万大军,恐怕连九死一生的机会也没有,巴牙却毫无推迟之意,他已经作好了死的准备。

  “你去吧。”多尔衮语气忍不住有点心酸,这两千多正黄旗的官兵恐怕活不过一天,几天前换回来的七千妇孺也不知能逃出多少人,正黄旗还是注定要覆灭。

  “是,奴才告退。”巴牙又咚咚的磕了几个响头才从地上爬起来,头也不回的走出营帐,不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马蹄声,从西面方向而去,想必是巴牙带着正黄旗仅剩的官兵已经出发。

  “英俄尔岱。”

  “奴才在。”英俄尔岱脸色一变,这个时候被皇父摄政王点名绝不是什么好事,西面有巴牙挡着,眼下还剩东北两面,大军必须选一处突围,另一面自然要人去拦阻。

  果然,多尔衮马上道:“本王给你四千人马,务必将北面的明军拦在二十里外,天色末黑前不许后退。”

  “奴才遵令。”英俄尔岱迟疑了一下道。

  眼下离天黑还有三个时辰,不过,好在北面的明军离此地还有四十里,如果加快一点速度,沿途骚扰,这三个时辰说不定还可以拖过,比起巴牙的任务来,英俄尔岱并非完全没有活命的机会,英俄尔岱默默的抱了抱拳,马上离开,不一会儿,同样一阵马蹄声传来,在北面渐渐消失。

  西面,北面都派人拦截,剩下大军突围就只有东面一途了,果然,多尔衮的声音传来:“诸将听令!其余各旗人马和本王一起,向东突围,一刻内出发。”

  “遵令。”罗洛宏、勒尔锦、遏必隆等人纷纷起身,一脸严肃之色,抱拳向多尔衮行礼过来,马上转身出去。

  虽然早在一个时辰前得到消息后,清军就开始作撤退的准备,但一刻时间还是太短,许多锅碗瓢盆,帐蓬之类的东西清军都来不及收拾,只能抛弃,最无奈的是那些刚刚换回来没有几天的正黄旗的老弱,他们中许多人都没有马匹,只能被大军抛下,一时之间,清军阵内哭声振天。

  “不好,鞑子要逃。”李成栋失声的道,双方相距不过数百步,清军的动作当然瞒不过明军,眼看着清军刚刚又是喂马,又是收拾东西,眼下许多人还是翻身上马,李成栋自然猜到对方的意图

  “想逃,没那么容易,李大人,你率军守住大军物资,末将率无畏营出击,缠住鞑子。”江天水马上道。

  “笑话,我的部下都是骑兵,正好对鞑子追击,为何要我留下防守,江统领,还是你的无畏营留下守营。”

  “李大人,就不用争了,不如全军出击,只留少量人马守营,反正鞑子现在不会有心思来打这些物资的主意。”

  李成栋想了想:“也罢,你我各留两千人留营,其余人马全部出击,不过,为防万一,江统领,你还需留下守营才行。”

  江天水只好点了点头,官大一级压死人,他虽然与李成栋互不统属,只是他暂时归李成栋节制,也不得不听令。

  抛开已经先一步逃走的四万蒙古骑兵不算,多尔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