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大唐-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我的允许,将不再为王公大臣们出演,违令者,剔除出教坊司!”
“诺,奴婢们知道了。”众云韶被武清这小屁孩唬得一愣愣的。
“好了,你们散去吧,上官婉儿留下!”
众云韶散去,只留下了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不知所措,看着这个以前无良少年,如今却有了官身,而且是武后的侄儿,而且还是能管着自己的,这变化,让她幼小而骄傲的小心脏有些承受不了。
武清邪恶地一笑,萝莉啊,真的有三好吗?
“嗯,那个,婉儿。”武清还是没法太邪恶,对这个让人心生爱怜的小女孩子,他只能轻柔地问道。
上官婉儿显然没有准备,小脑袋垂得很低,低声道:“大人叫奴婢做什么?”
武清笑道:“媳妇儿,你在这教坊司几个月了,相信在这里你也知道些事情了,你能告诉我一些我应该知道的事情吗?”
上官婉儿一愣,什么是你应该知道的事情啊,我又不是你肚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啊。只见上官婉儿脸上显出一抹迷茫之色,问道:“奴婢不知该如何回答!”
武清也不管,便走上前,想要拉住上官婉儿的小手,却被上官婉儿躲掉了,武清尴尬了下,说道:“这教坊司有多少云韶?有多少乐工呢?”
上官婉儿这才说道:“教坊司除去那些打杂扫洒的仆役,大概有云韶三百,有乐工一百,有内人三十,有大家两人。”
武清粗略一算,人数应该够了,于是便说道:“如此甚好,媳妇儿,我这便走了,你且去休息吧。”
上官婉儿答应一声,忽然问道:“大人不去看看您的签押房吗?”
武清一愣,说道:“不去了,以后再看,我还得去看看清心馆。”
上官婉儿露出失望之色,因为武清的签押房可是她跟小姐妹们摆弄了好些时间才收拾妥当的。
武清不知道这些事情,便告辞,出了教坊司,朝着隔着一条街的清心馆走去。在这之前,他已经打听清楚了清心馆的具体位置,只是他想不通的是,他一个光杆司令,叫他怎么进行做事啊,再说一个小孩子哪有那么多精力。搜集民间雅俗之物,说得轻巧,你们这些达官贵人们可知道民间的好东西有多少吗?
但不管怎样,清心馆总算是名正言顺了,只要自己坚持下去,他还不信就整不出个结果来,未来大唐文学和政坛走向必须有清心馆的一份。
第四十六章 清心馆初授课
走进清心馆,武清倒是很满意清心馆的门楼,有一种书院的感觉,自己杜撰的那副对联:说不尽人间佳话笑我痴狂,道不完世间奇谈看吾不穿。赫然刻成了桃符挂在了两边。
武清知道大唐虽然有桃符,也有往上面刻字的习惯,但这个时候还没有形成对联,对于自己这样一副对联,长安的读书人们也不以为然,故而当初也没刁难武清学识浅薄。
走进清心馆,除了一些正在清扫院落回廊的杂役外,便看不到其他人了。武清郁闷,问清楚了自己的书房,便朝着暗香阁走去。
暗香阁位于清心馆中央,是一座三层木结构阁楼,院墙角落里种了几株腊梅,此时腊梅盛开,一缕缕清香浮动。
武清心中一动,吟唱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好诗!”
只见一个二十左右的儒生和一个身材矮小的中年人从暗香阁中走了出来。
那儒生大礼参拜道:“学生李奉孝见过老师。”
武清一愣,呆立原地,这是拜师?而后大笑一声,说道:“甚好,甚好,不必多礼。”而后看向了一旁的身材矮小的中年人,问道:“敢问您是?”
那中年人用半生不熟的大唐语言说道:“学生是日本国信皇子,希望能拜老师为师;学生不胜感激。”一个九十度躬身礼,而后便保持这个姿势,等待武清答应。
这尼玛是日本人,大唐时期不叫倭国吗,怎么叫日本呢?武清不知道的是自高宗皇帝平了高丽打败倭国之后,倭国天皇便以“日出之国”更名为日本。这一次遣唐使来大唐也献上了国书,并来学习大唐先进的文化等等。其中这信皇子便是天皇**信的皇子之一。
只是没想到,这信皇子自来大唐后,对大唐的繁华震惊之外,也有些不想回去的意思,而且他还听过武清的说书,对武清更是崇拜已久。
武清思前想后,觉得这一时期的日本应该没有后世**,这个时期的日本那是对大唐向往已久的。而且有些日本人也在朝中为官,被赐姓李。也好,先答应了再说。如果有可能买下那几个盛产白银和黄金的荒岛,那自己这辈子也不用辛辛苦苦地去做生意了。
“嗯,信桑,大唐与日本是非常友好的国度,既然信桑你愿意拜我为师,那就以后跟着为师学习吧,也好把我大唐的文化传到你们日本,让日本的百姓也能沐浴到我大唐的雨露。”武清厚颜无耻地说道。
日本人大喜,又大礼参拜,激动之下竟然说几句“日语”。
武清走进自己的书房,看到在书案上放着两匹蜀锦和两块金光闪闪的东西,武清一愣,定睛一看,尼玛竟然是黄金!
武清指着那些东西,问道:“这是?”
李奉孝拱手说道:“这两匹蜀锦是学生孝敬老师的,这二十两黄金是信皇子的。”
武清心中大喜,这就是所谓的拜师礼吗?但脸上大怒,说道:“你们这是贿赂我吗?让我颜面扫地吗?”
李奉孝忙说道:“老师,这是高祖皇帝规定的啊,进入弘文馆、太学、国子学的生徒都要有拜师礼品啊。”
武清一愣,心中笑了,没想到高祖皇帝还是体谅读书人不易啊,以这种方式给老师们增收,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事情。武清也就不再多说什么。接下来便问了下他们的情况。
李奉孝是陇右渭州人,算是关陇李氏的旁支,是四门学生徒。自觉在科举明经和进士上没有希望,便转到了清心馆做生徒,一者他喜欢武清所创之清心馆,二者他也看到武后和高宗都比较器重武清,若将来武清入朝拜相,那他也能跟着沾光不是。武清不知道的是李奉孝的子孙中有个叫李朝威的,写了部传奇小说《柳毅传》。
至于这个日本的信皇子,则是仰慕武清之才学,更想把武清之学传到日本,武清没想到的是信皇子的孙女紫姬写出了闻名日本的《源氏物语》。
此乃后话。
既然有两个学生了,那就得教授了,好在那日本人在日本时也学了唐字和唐话,教授起来不难。
当下,武清也不罗嗦,于是便让两个学生在书房坐下,并让仆役们烧上了三座炭炉,实在是有些冷。武清很不明白大唐的达官贵人们冬天还穿绫罗绸缎,而且那些贵妇妹子们都露出半抹酥胸,就不冷吗?不怕冻坏呢?
武清看到两个学生正襟危坐,轻咳一声,说道:“我清心馆之宗旨,便是‘清新优雅,明心净道。’希望你们在往后的学习中能够深刻体会。圣上令我清心馆收集民间雅俗之物,说实在的,为师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收集。民间何其之大,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北有突厥风土,南有岭南人文,西有西域吐蕃民俗,东有吴越文化。如此之多,非我一人能够做到。而是要靠千千万万的我辈之人才能收集或许才能完成。”
李奉孝问道:“先生之言故而有理,可我等如今该如何做呢?”
武清笑道:“自然是有的。首先你们要明白,我清心馆不是那执掌礼教的弘文馆,也不是执掌儒学的国子学,也不是书学、算学、律学,而是大家之学。各方学说,清心馆都可以采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清心馆所用。无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甚至佛学,都可为我清心馆所用。”
武清描绘出了一个巨大的蓝图,而后也不理会李奉孝的惊讶的表情,继续说道:“我清心馆不仅仅只关注以上学问,更要关注百姓之生活,吾谓之‘民生’,故而清心馆要注重于农耕之发展,水利之发展,交通之发展,商贸之发展,医药之发展,以及其他杂学之发展等等。有了这些,我清心馆才算是包罗万象,尽收天下奇人异士,为皇上治国作出可行之道。才能使我大唐长盛不衰。”
李奉孝被武清说得热血沸腾,一张英俊的脸上涨的通红,这样一个伟大的构想,一旦实现,那将是光耀千古的伟业,而他也将参与其中,李奉孝说道:“学生一生将追随老师左右,为老师之宏愿而奋斗。”
日本人也很高兴,只是他现在还为要不要回日本而纠结中。
武清喝了口茶,差点没吐出来,这些奴仆,不知道他的口味,竟然放了香料,忍住恶心感觉,便说道:“往后的道路很长,我相信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为,我还有你们。我所写《三侠五义》可让你等仔细阅读抄写,顺便我传授你等说书之道。”
李奉孝和日本人相视一笑,眼中露出了惊喜,二人都是来学习说书之道的,本以为要经过艰苦卓绝的考验后才能得偿所愿,没想到,竟然如此快就可以学习了。
武清心中一笑,就知道你们是来学习我的本事的,不过说书人多了,这娱乐文化不就丰富起来呢?自己这评书鼻祖,是不是又要加上一个头衔,伟大的评书家?
“你们可别高兴太早了,我虽然允许你们说《三侠五义》,但你们也得学会创作,只有自己创作无数的作品,才能使我清心馆走上壮大之路。不然,或许用不了几年,便要关门歇业了。”
“学生谨遵教诲。”
第四十七章 忽闻敏之犯错
给两个学生讲述了下“小说”这种新的文学体之后,已经天色渐黑。这冬天的白天就是短,无奈之下,武清只好离开了清心馆,这两个学生倒是可以住在清心馆的学舍里,只需要缴纳些银子。
武清在关坊门之前,便已经回到了平康坊。好在已经开始习武,身体状况良好,也不觉得疲累。给荣国夫人杨氏和武大娘请了安,便回到了梧桐院。
武清不知道的是就在下午,武大娘被封为晋国夫人。
梧桐院,顾名思义,这一座院落里有将近十棵梧桐树,而且都非常粗壮,至少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此时夜幕笼罩下的梧桐树光秃秃的的,没有丝毫生气。书房中灯光依然明亮,武清奇怪,这个时候是该吃饭的时候了,怎么书房中会有人?
武清悄悄地推门而入,一个颇有些紧张的声音传来,问道:“是谁?”
武清一看,竟然是公主太平,原来在伏案读书,此刻却有些紧张地望着门口。
武清走近问道:“公主,您怎么在下官的书房中呢?”
“噗嗤!”
太平公主在昏黄的灯光下,笑脸如花,说道:“表哥,你可真会开玩笑,还下官呢。”
武清一愣,暗骂自己糊涂,看来自己内心深处对皇家是颇为敬畏啊,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于是轻咳一声,正了正衣衫,说道:“太平表妹,你怎么在我的书房中呢?”
太平笑道:“我本来是找你玩儿的,谁知道你去了光宅坊。我只好看看你这里有什么好玩的了,找来找去,就这还对我胃口。”
武清拿起卷轴一看,竟然是自己的《三侠五义》第五十八回“五鼠闹东都”。这小妮子,果然有眼光啊,当下笑道:“嗯,我自认为这一回是我写得很不错的一篇。”
太平显然还沉静在“五鼠闹东都”的故事情节中,但似乎想起了什么,于是便说道:“表哥,我忘记跟你说了,父皇已经下旨让国子学、太学、弘文馆、四门学抄录《三侠五义》,以备生徒们阅览。”
武清心中震惊,这不是把自己放在了跟那些文学大师同一个高度了吗?难道这是武后的主意?但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如今有了两个学生,就不怕不来第三个,第四个。。。。。。
其实太平公主来找武清,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武后已经告诉太平公主,她将在成年后便要许配给武清。太平虽然不懂得情事,可婚配嫁娶还是明白的,今日来主要还是观察下自己的未来夫婿的,心中总体来说目前还算满意。如此,太平公主便告辞了。
此时,荣国夫人身旁的侍女晴枝也来请武清赴宴。
武清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封了官,那荣国夫人杨氏摆的酒宴。这个酒宴还真得去,就是不知道武敏之在不在。
到了饭堂,看到荣国夫人在武大娘的陪伴下听着丝竹,观看着舞蹈。武清知道这里在座的大多都是武氏家族旁支的女眷,而武后同父异母的兄弟嫂子们全家都被武后给流放了。当然在座的还有杨氏的娘家杨氏家族的女眷。看到武清来了,荣国夫人一挥手,那些乐姬们退了下去。
荣国夫人笑道:“孙儿快来,今日专门为你准备了好吃的,你可得多吃些。”
武清谢过,便和太平分坐左右,自有侍女端上吃食。武清很喜欢大唐的这种分食就餐的风俗。最大的好处就是干净,谁得了流行感冒了,也不会轻易被传染,更不要说非常严重的传染病了。
好在武敏之不知道哪里鬼混去了,武清乐的眼不见心不烦,如今武敏之深受杨氏**爱,再加上武后的容忍,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自己实在不是对手。
武清便问道:“奶奶,敏之哥怎么不来就餐呢?”
忽然,饭堂里空气为之一凝,太平眼眸中仿佛有怒气,但没有说什么。
杨氏笑道:“今晚东宫夜宴,赴宴去了。”
武清还是察觉到了杨氏脸上的不自然,虽然一张老脸有皱纹遮掩,但依旧挡不住武清那智深似海的眼睛。
宴会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开始。
“来,我们先为我孙儿能够在弱冠之年成为朝廷的命官,先满饮此杯。”荣国夫人端起倒满果酒的酒杯说道。
众人起身,都朝向武清,武清无奈,也只好端起了酒杯,浅尝辄止,可喝了一口,便觉得这果酒很好嘛。很潇洒地脖子一仰,一杯便下肚了。
“孙儿好酒量,长大了一定是一个真英雄。”荣国夫人毫不吝惜溢美之词。
武清只好谦虚一番,可心中不禁嘀咕,大唐的贵族真的是太腐朽了,除了开宴会吹嘘一番炫耀富贵之外,还能干什么?
都是空洞的祝福,武清话语不多,但也一一谢过。
一场酒宴下来,武清感到昏天暗地,武清只记得,自己是被春兰和秋菊背回梧桐院的,而且还摸了秋菊胸前那两只小白兔,此后的事情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醒来,武清像是被蛰了下,噌地起身左右一看,还好昨夜没有发生某些龌龊事情。
听得房内有动静,侍女秋菊推门而入,手中端着木盆,里面热气腾腾,显然是热水,而后赶紧放下,说道:“公子终于醒了啊。”一边说着,一边开始伺候武清穿衣。
武清有些不习惯,但也知道这个还是得慢慢习惯,再说有这样一个养眼的妹子伺候着不是很爽吗?
武清有意无意地朝秋菊的胸口瞄了下,可惜侍女的衣服包得太严实了看不到,尽管有些失望,但在穿衣的过程中总能有意无意地碰触到一些地方,令武清心痒难耐。
自己这是怎么呢?七岁的身体,就已经按耐不住那正蓬勃发展的**了吗?可耻,可悲,可笑,可叹。
武清一阵自我鞭笞,自我检讨一番,那种邪念瞬间降到了冰点,眼中一片澄澈,再次恢复了智深似海的感觉。
等吃过早饭,无意间问了秋菊昨日府中有什么事情发生,才知道,那武敏之很**地把太平公主带来的一个宫女给办了。
听到这个消息,武清则是心里大笑三声,而后一脸愁苦地叹了口气,没有说什么。但惊喜之下,走到书案之前,在竹纸上写下了“封神记”三个字。
第四十八章 一不小心骂死了太监
武清穿戴整齐,让仆役牵来一头驴,这是一头小花驴,灰白相间的斑点让武清不禁想起小时候曾骑过的那头小毛驴,本着对前世童年的纪念,便选了这样一头小毛驴作为代步之用。
当然武清也只能选毛驴或是选一头劣马,太宗皇帝曾下旨,三品及以上官员上朝才能坐马车和轿子,其他官员则要么骑马要么骑驴,年老者可以坐牛车或是驴车。这样做的目的,一者是为了彰显朝廷重臣权威,二者是为了减少上朝时的拥挤。
武清骑着毛驴出了武府,正好碰到回府的武敏之,武敏之差点撞在了驴头上。只见武敏之顶着黑眼圈,恶狠狠地瞪了武清一眼,而后怒哼一声,甩袖进府去了。
武清不屑地一笑,爷爷我可不会被瞪死。看着武敏之虚浮的脚步,就知道这家伙在东宫玩得有点嗨。纵欲过度,也是会死人的,不过,你吗,最好精尽人亡而死,也省的整日里对老子横眉竖眼的,还不定时给老子来一下猛的,那咱家可受不了。
暂不去想武敏之的无礼,武清便出了平康坊,沿着皇城墙再经过东宫东城墙,最后慢悠悠地走进了挨着大明宫兴安门和建福门的光宅坊。
这个时候,长安大街上的人不算很多,毕竟这已经过了大臣们上朝的高峰期,而长安百姓也没有出来晨练的习惯,一些游侠儿练家子一类的都有自家的练武之地。坊内有卖早点的小贩,吆喝声不绝于耳。武清对大唐早点的单一,已经深恶痛绝,诸如油条包子之类的还没有影儿,看来很有必要搞一下饮食革新了。
走进教坊司,把小毛驴拴在了马桩上,看到一伙云韶们正在院中晨练。弯腰、压腿、吊嗓子,一片热闹,再加上大小美女那凹凸别致的身形,高矮胖瘦,应有尽有,差点让武清头昏目眩,鼻血飞溅。
此情此景,是否该赋诗一首呢?可惜搜肠刮肚也想不出几个词儿来,于是便色眯眯地盯着大小妹子们的胸脯看。
这是大唐美女的一个早晨!
当冬阳高挂,美女们也累了的时候,武清这才走上前。
云韶们见到是教坊使来了,便匆匆欠身问安,好在武清在她们眼中官虽大但也只是小屁孩,没什么防备。
“见过教坊使!”
“见过教坊使!”
“秋水见过教坊使!”
“嗯?”武清一愣,不禁抬头仔细一看,只见此女身材苗条,青丝高绾,一张素颜让人有一种惊艳的感觉,那一双眼眸如同秋水一般,总是含情脉脉。
这是一个极易动情的女子!
武清差点伸手抓住秋水的手臂,伸出半截的手缩了回去,说道:“啊,原来是秋水姐姐啊。”武清很高兴,看来那李秋香已经告诉李秋水她暂代教坊丞之职了。
看到这些云韶们都聚了过来,便说道:“既然大家都在,那咱们到演乐堂说事!”
于是一伙人便紧随其后,到了演乐堂。
武清走进演乐堂的瞬间,便看到大概有**个人坐在演乐堂中,武清一愣,秋水在武清耳畔说道:“中间那个就是教坊令王公公,昨日他们装病去了平康坊的。”
武清感受到那吐气如兰的热气,下腹陡然窜起一股火,武清暗骂,自己也太敏感了吧,难道自己敏感带变到耳根呢?
不过,看到那正自露出奸笑的死太监王教坊令,武清丝毫没有露出不悦的表情,也不理会这群人。就知道他们这群人翻不起什么浪花,还想给自己下马威?一群死太监!没家伙还去?妈的,太缺德了。
武清居中而坐,云韶们则是不敢坐的,武清说道:“姐妹们都坐吧,其他闲杂人等,请退出去,这里有要事相商!”
李秋水和李秋香知道他们的教坊丞只是临时兼任,并没有得到吏部或是高宗皇帝御封,所以做不得数,便坐在了下首。
武清看了看那几个太监,依旧坐在原地,也不拜见自己,也不说点啥,等候片刻,那几个人依旧四平八稳地坐着。
演乐堂中一片安静。
“啪!”
武清拍案而起,说道:“这几个死太监是怎么回事?本大人已经说过了,闲杂人等速速退出!”
教坊令王公公瞥了眼武清,冷哼一声,建声细语地说道:“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子,你是在说咱家吗?”
武清胸中一腔怒火,哼了声,道:“谁是死太监,谁知道!”
王公公噌地站起身,手中浮尘一甩,横眉冷目,说道:“小子,你说这话可是要付出代价的。咱家为教坊司令已经二十年了,从圣上登基,咱家便为教坊令,你算哪根葱啊,识相点,就乖乖儿滚出这里,这里可是咱家的地盘,还轮不到你这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撒野!”
云韶们见到教坊令盛气凌人,教坊使大人处处受制,开始低声议论起来。
武清一脚踢翻案桌,指着教坊令骂道:“你个死太监,你听好了,这里不是你的地盘,这里是皇上的地方!还你的地盘,你这是要造反?还是要裂土自立?你个死太监,老子是皇上亲口御封的教坊使,吏部都管不了,你个死太监,你算哪棵葱,你要管我?你要行使皇上的权利?”
王太监一下子脸色微变,没想到这小子如此爱抠字眼,一连声,“你。。。。。。。你。。。。。。”就是说不出什么话来。
武清大叫一声,骂道:“你个死太监,你说,你父母养你容易吗?你竟然进宫当太监?你知道什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