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帝也疯狂-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么弟媳、小姨子、堂姐妹,更有甚者,连他的叔母、舅母都不能幸免。

明代人的小说集《醒世恒言》里有一篇《金海陵纵欲亡身》,便是讲他怎么把这些女眷一一“妻之”的故事,叙事细致,文笔恣纵,绝对够得上黄色小说的等级。不过看到这种故事,虽然让我们惊叹这位皇帝真堪充当伟哥代言人,但也不免觉得这小说家言,多少有夸大增饰的部分。可是再看看作为“正史”的《金史》,就会使我们更加惊叹,原来这篇小说可是“无一字无来处”,根本就是这位皇帝大人本纪的白话翻译版。

完颜亮在篡位作皇帝之前,不免装装样子,家中只有一妻三妾,以当时人的习惯这并不算过分,等他登基,就把她们立为后妃。所以《金史·后妃传》还称赞他“尊卑之叙,等威之辨,若有可观者”,只是装模作样终不得长久,一旦登上了皇位,贪淫好色的本相便暴露了出来。先是宰执大臣劝他广纳嫔妃,以多子嗣,他就和宰执大臣们商议,道是这些被杀掉的逆臣之女眷[奇书电子书+QiSuu。cOm],多是自己的中表亲,打算收到宫里来。宰相觉得这太荒唐,表示反对。他却毫不理睬,照收不误。当时宫人在外面有丈夫的,都要轮流出入侍奉完颜亮。他如果想临幸哪位宫人,就把她的丈夫打发到上京去,而不让她一同前往。他还经常让教坊乐工在宫中轮流值班,每当临幸妇女,就让乐工奏乐,并命人把帏帐撤掉,毫无遮蔽,有时还派人当面说些污言秽语,以此为乐。女使辟懒在外面有丈夫,完颜亮封她做县君,想临幸她。没想到辟懒怀孕了,完颜亮就让她喝麝香水,亲自揉打她的腹部,强行堕胎。辟懒苦苦哀求,希望能保全这个尚未出世的小生命,说孩子生下来,一定不喂养。可完颜亮不听,最终还是把胎儿堕掉了。

他的贵妃唐括定哥,原来是完颜乌带的妻子。完颜乌带曾经是帮助完颜亮篡位的谋臣。完颜亮和他的妻子早有私情,等当了皇帝,又想起她来,便派人给她传话,说自古以来天子就可以有两个皇后,你要是把丈夫杀掉跟了我,我一定会封你做皇后。定哥却说年轻时做了不好的事情,现在儿女都大了,怎么还能再作呢。于是完颜亮便威胁她若不杀掉丈夫,就族灭全家,定哥只好趁完颜乌带酒醉,让人把他勒死。完颜亮一边假作悲哀,为他的死痛哭流涕;一边就迫不及待地把定哥纳入宫中,封为贵妃。完颜亮对她十分宠幸,经常和她一起乘车游览瑶池,而让其他妃子徒步跟着。只是这完颜亮的大愿是要尽得天下美色,所以也不会只满足于一人,随着他妃子越来越多,就渐渐疏远定哥了。定哥十分怨恨,有一次完颜亮和其他妃子乘车从她楼下经过,她就大骂完颜亮,可完颜亮只是装没听见,并不理她。她为了报复完颜亮,就和别人私通,最后终于被完颜亮知道,把定哥处死。

完颜亮把定哥召入宫中,又看上了她的妹妹石哥。可石哥是秘书监文的妻子,完颜亮就叫文的母亲一定要把儿媳妇休掉,否则他就要“别有所行”。母亲把完颜亮的话告诉了文,文心里很难过,不愿意休掉妻子。他母亲就叹息着劝他,道是皇上说要“别有所行”,就是要杀你,怎能因为一个妻子而招致杀身之祸呢。于是夫妻二人拥抱在一起,痛哭而别。完颜亮如愿以偿得到了石哥,封她为丽妃,很是宠爱。但他还不满足,又把文招至便殿,叫石哥说些污言秽语来羞辱文,以此为笑谑。

他的昭媛耶律察八,本来是护卫萧堂古带的妻子,完颜亮听说她长得漂亮,就强把她弄到宫里做了妃子。可察八却一直怀念自己的丈夫,有一次让侍女偷偷给丈夫送了几个软金鹌鹑袋子,以表思念之情,却被人发现,告发到完颜亮这里来。萧堂古带吓得要命,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可完颜亮却没有杀他,还说他没有罪,有罪的是那个想念他的人,说要给他结“来生缘”。于是登上楼去,抓住察八,一刀把她砍死,又把尸体扔下楼去。周围的嫔妃们看到这种景象,全都浑身发抖,没有一个敢抬头的。

完颜亮的“绝色”,大多是他用各种手段强抢入宫的。为了避免杀身灭族之祸,很多人尽管心中凄苦,却不得不强作色笑,勉尔承欢。可完颜亮还没有自知之明,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这些女子都看上他了。他的堂妹莎里古真,是侍卫长撒速的妻子,貌美善淫,他自然不肯放过,把她召到宫中大加宠幸,以后每次召她入宫,都要自己亲自在廊下等她。旁边的人觉得很奇怪,问他贵为天子,嫔妃众多,何必这么劳苦自己。他却说天子易得,像这样的约会才是可贵的。等到莎里古真来了,更是对她百般纵容,唯恐她不高兴。还经常在宫里铺满地毯,和莎里古真裸体追逐嬉戏。可莎里古真风流淫荡,偶一出宫,也要找个机会寻欢作乐,见到美貌风流的小白脸,就不免春风几度。对此她那个绿帽无数的老公还没说什么,完颜亮却大吃其醋,气冲冲地把她召进宫中质问:“你喜欢大官,官职有能大过皇帝的吗!你爱男人才能,有文武全才似朕的吗!你喜欢床上舒爽,有丰伟魁梧过于朕的吗!”到了气愤之处,甚至说不出话来。莎里古真倒也毫不惧怕,只是嘻嘻一笑道:“我只是觉得你无能。”听了这话,皇帝心中这一气,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不过也许是为自己“无能”感到惭愧吧,过了一会儿,便又安慰莎里古真道:“不要让别人知道我已经知道了你在外面的事,也别因为这个就上头上脸,以后碰到大众宴会,要装得没事人一样,行立自如,千万别让大臣妃嫔们猜测你我什么事发生,免得别人看笑话。”

完颜亮的荒淫生活,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由于之后的金世宗也是篡位登基,完颜亮死后被废为庶人,墙倒众人推,对他的记载自然也有不少诬蔑失实的地方,时人已经提出疑问:“百可一信耶?”不过,作为帝王,这总不是什么光彩事。以唐太宗之一代明主,尚且因为杀了兄弟,纳了弟媳,被后来的史官不时用笔戳戳脑袋。完颜亮没有李世民的功业,却宗室一杀好几百,所纳之人,更是上至尊长,下到卑幼。而他之后的那位金世宗,又是金代有数的明君,号称“小尧舜”。这两相对比也就越发显得强烈。所以“后世称无道主以海陵为首”,也就不足怪了。

死于自家人的刀下(1)

完颜亮的三个大愿已经完成了两个,还剩下的那个就是让他最关心的“帅师伐国,执其君长问罪于前”。他素有统一天下之志,认为“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这种宏伟理念使他想先灭南宋,再灭西夏和高丽,使天下最后成为“一家”。

南宋建都临安,就是杭州,一向以风景秀美,繁华富庶而闻名。词人柳永作词吟咏杭州美景,曾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完颜亮听到这个词句,不禁对杭州的美景产生了神往之情。于是派人去把西湖的景致都画了下来,制成屏风,又添画自己戎装骏马于吴山之上,题诗曰:“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勃勃野心,跃然纸上。

为了在大臣中得到支持,完颜亮还假托自己做了一个梦,梦见上了天宫,天帝令他灭掉南宋,以此来证明自己伐宋的主张是天意。但他周围的大臣多数都不赞成出兵南宋,认为与南宋订有合约,师出无名,国家人心思安,金军不习南方作战,又劳师袭远,粮草难济。于是完颜亮大开杀戒,就连他的嫡母徒单太后,都被他杀掉,其他的人自然是噤若寒蝉,不敢再反对了。“统一思想”之后,他又打算迁都。当年他把首都由上京迁往中都,就有为南侵考虑的因素。现在既然准备出兵南宋,就觉得这中都也未免太远,又把首都迁到了南京汴梁。同时罢废了宋金边境的榷场贸易,接着又大量征兵,开始为战争做全面准备。

正隆六年(1161年)中秋,完颜亮在汴京新修的宫殿中赏月,云雾涌天,闭目不见,心焦气燥的完颜亮词性大发,作《鹊桥仙·待月》: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作许大,通天障碍。

虬髯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先不说词句好歹,一股横霸之气已经扑面而来,也能看出完颜亮在侵宋之前的焦灼心态。不过这“仔细看,嫦娥体态”,虽然是说要截云看月,暗喻他对南宋的觊觎之心,却也有他一点个人的打算。原来他身边的内侍梁统,原是宋人,对他说宋高宗身边的刘贵妃,是个倾国倾城的佳人,发誓“得天下绝色而妻之”的完颜亮,自然对此大感兴趣,恨不得立刻攻下南宋,把“嫦娥”弄到手。于是就在这一年的九月,完颜亮做好一切准备,发动全国六十万兵力,组成三十二个军,全部出动,进攻南宋。出发之前,他还趾高气扬地跟将领们说,多则一百天,少则一个月,一定能扫平南方。他还惦记着他的“嫦娥”,连给刘贵妃将来要用的衾枕被褥都准备好了。

就在完颜亮积极备战,虎视眈眈的时候,南宋朝廷还沉迷在“和议”带来的苟安局面。从金国出使归还的南宋官员,曾向宋高宗报告说金人正在汴京大肆营建,肯定有南侵之意。高宗却自我安慰地说这不过修行宫罢了。后来完颜亮的南侵意图越来越明显。宋高宗也不得不开始做了一些准备。但却还抱着求和的幻想,所以这准备工作也就拖拖拉拉。于是完颜亮的大军一路攻城略地,过了淮河,可没想到却在长江边上的采石矶,被一个书生虞允文打得大败。

起初,南宋负责长江防务的官员弃城逃跑,被朝廷免职;而接替他的人还没有到任,江防部队无人指挥,处于一片混乱状态,难以抵挡金军的进攻。如果长江天堑不能固守,南宋就危在旦夕奇#書*網收集整理。这时,朝廷派中书舍人虞允文来采石犒师,他虽然是个书生,从来没有指挥过战争,但看到军无主帅,情势危急,便挺身而出,主动担任江防指挥。由于金人的战船多是临时拆用民房的木材建造的,很不牢固,而宋军则有多种战船,船体坚固,在水战上就占了优势。同时,虞允文还对江防作了周密的部署,凭借水战长技,加以水陆结合,以御金军。等宋军刚布置完,金兵就开始渡江了。完颜亮亲自挥动着小红旗指挥,几百艘金军大船迎着江风,满载着金兵向南岸驶来。这时江面上的宋军战船,也向金军的大船冲去。宋军的战船虽小,但是很坚实,就像尖利的钢刀一样,插进金军的船队,把敌船拦腰截断,敌船纷纷被撞沉。江上的金兵又听到南岸鼓声震天,看到山后无数旗帜在晃动,以为是宋军大批援兵到来,纷纷逃命。

金军遭到意料不到的惨败,气得完颜亮暴跳如雷,一肚子怒气发泄在兵士身上,把逃回去的兵士全都打死。他还不甘心,第二天又派兵渡江,却被宋军把他的三百只大船困在江心和渡口,一把火全烧了。于是完颜亮只好另想出路,带着留下的人马到扬州去,想到那里去渡江。

其实,这时完颜亮手下的士兵已经是人人厌战了,听说还要渡江打下去,都怨声载道。但完颜亮也有他自己的苦衷。在此之前,留守东京的完颜雍已经发动了政变,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大定。完颜亮很惊诧,说这个年号本来是打算在自己平定南宋之后用的,现在却被完颜雍用了,这难道是天意么,感叹不已。天意与否是很难说清,但如此结果却也是完颜亮的荒淫好色造成的。完颜雍的妻子乌林答氏,貌美聪慧,孝敬公婆,治家有法,和丈夫的感情很好。她还给丈夫出谋划策,劝他多献珍宝给完颜亮,博得了完颜亮恭顺的赞誉,在完颜亮大杀宗室的时候能幸免于难。完颜雍在外任职,乌林答氏始终跟随在丈夫的身边。但完颜亮对这位美人,早就垂涎三尺了。等完颜雍任济南尹时,就命令他把妻子送到中都,一方面作为作人质,一方面也可以满足自己的淫欲。乌林答氏思虑盘算,如果抗旨不去中都.完颜雍将因此遭杀身之祸;如果听命前往,必然名节不保。于是深明大义的乌林答氏决定舍命保夫,与完颜雍诀别后,前往中都,在中都附近的良乡自杀。夺妻之恨使完颜雍对完颜亮充满了刻骨仇恨,现在一有机会,就发动了政变。

后院失火,前线作战又不利。进退两难的完颜亮还想充面子,打算先攻下南宋,再回师北伐。可此时完颜雍即位的消息已经在军中传开,军心动摇;而完颜亮为了渡江必胜,又把逃亡的士兵统统杀掉,于是人心更加不稳。十一月二十六日,完颜亮集中兵力,勒令将士们在第二天从瓜州强渡长江,后退者斩。结果当夜就突发兵变,完颜亮还以为宋军偷袭,不料一看,射进帐篷的利箭却刻着金国制造的印记,他明白大势已去,本欲困兽犹斗,但连自己的箭囊都未找到,便被乱箭穿身,叛兵蜂拥而入,又一连几刀将他砍得血肉模糊,并用绳束套上他脖子用力将他勒死,用大氅裹住尸体焚毁。后来,金世宗完颜雍降封他为“海陵郡王”,谥号为炀帝,葬于大房山鹿门谷诸王的墓地间。臣下上奏说完颜亮罪恶深重,不应封王,也不应葬在诸王墓地。完颜雍又废他为“海陵庶人”,改葬于墓地西南40里处的平民坟茔。

宋理宗赵昀

造化弄人平民当皇帝(1)

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正月初五,山阴县尉赵希家生下一个儿子,排行第六,起名赵与莒。

这实在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或许根本不值得在史书上记载一笔,但20年后,这个叫做赵与莒的孩子登上了皇位,他出生的情景也就被渲染得非比寻常。据说,在赵与莒的母亲全氏临产前,赵希派一个仆人送她回娘家,天明启程的时候,发现外面有很多军士,赵希很奇怪,亲自去看,却没有人影了。接着,在上船的时候,又发现船边卧着一条黑色的蟒蛇,使船都倾斜了。赵家人对这些异兆感到惊讶,就取消了回娘家的计划。当天夜晚,赵与莒就出生了。虽然是夜晚,却赤光冲天,照得周围有如白昼,室内,也异香馥郁,恍惚间仿佛有两名童子张着青盖保护着刚出生的孩子。似乎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显示着这个孩子将会有不同寻常的未来。

但是,孩子的父亲赵希不过是个从九品的小小县尉,而且在他出生后不久就病死了。母亲全氏只好带着赵与莒和他的弟弟投奔娘家,但全家也并不富贵,孩子的舅父只在地方上担任保长。虽然他们也是宋的宗室,算起辈分,赵与莒还是太祖的十世孙。但两百多年过去了,早就和一般的庶民百姓没有太大的区别,完全是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赵与莒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和他这个阶层的孩子一样,也接受了一些粗浅的教育。如果不是后来的那些变故,他也会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但是,在他十八岁的那年,一个偶然的事件,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一个叫余天锡的人,是丞相史弥远的门客,准备回乡参加乡试。在路上遇到了大雨,就到附近的全保长家避雨。全保长听说他是史丞相馆客,忙着杀鸡备饭,接待得十分隆重。也许觉得余天锡是从丞相身边来的大人物,想让他看看外甥的前程,就在席间指着赵与莒兄弟说:“这是我的外甥,算命先生曾说这两个孩子以后富贵不可限量。”余天锡仔细观察了两个孩子的言行举止,也觉得还挺不错的,又得知他们是宋太祖的十世孙,就连乡试也不去参加了,当即回到临安,告诉史弥远。史弥远就让余天锡带两个孩子一起来京。原来,此次余天锡回乡,还带着史弥远给他的任务。宁宗皇帝的弟弟沂王的儿子死了,史弥远让他在宗室中选贤明厚道的人给沂王立后。所以他看到赵与莒兄弟不错,就把想把他们带去。全保长了解了事情原委,大喜过望,心想到了沂王府,那是一步登天了。连田产都卖掉了,替两个孩子整治衣冠,免不了召集亲戚朋友,大摆筵席,绘声绘色地讲述这番奇遇,隆重地送孩子赴京。

但是,事情却并不这么简单,丞相史弥远的心里还有更深的打算,他不仅仅想着为沂王立后,还想着要为宁宗皇帝寻找一位继承人。

这件事的原委却要从头细述。宋朝自从靖康之变后被赶到临安,不但国势日衰,就连皇室生孩子的能力,似乎也随之下降。所以皇帝一旦没有儿子,就收养宗室中的子弟作为继承人。宋高宗没有儿子,就收养了宋太祖的后人养育在宫中,继位后即是孝宗。孝宗皇帝倒是有个亲儿子,但却极不孝顺,当太子的时候就天天吵吵着要早点继位。孝宗无奈,退位作太上皇,给儿子让位,可这个儿子当了皇帝竟不去看老爸一眼。大臣们看不过去了,天天上书劝他尽孝,可他还就是不去,甚至孝宗皇帝死了,也不到灵前吊奠。大臣们都觉得这个不孝之人当皇帝实在是有碍观瞻,干脆说他有神经病,逼他让位给儿子宁宗。而这帮大臣也就算有了“拥立之功”。其中有一个叫韩侂胄,还是宁宗皇后的亲戚,于是大权独握,不可一世。他还想建立不世之功,就决定北伐金国,史称“开禧北伐”。但打仗不是小事,要有充分准备和严密部署的,韩侂胄的北伐却是头脑发热的决定,结果自然是节节败退,南宋朝廷只好向金人请和。但金人的条件却十分苛刻,割地赔款不说,还一定要韩侂胄的脑袋。这时韩侂胄的靠山韩皇后已经死了,宁宗新立的皇后杨氏一向看他不顺眼,于是就和史弥远密谋,趁韩侂胄上朝的时候把他杀掉,把脑袋割下来送到金国请和去了。

韩侂胄已死,史弥远有和议大功,又有皇后的支持,自然也就权倾一时。宁宗皇帝没有儿子,也选取宗室子弟在宫中作为继承人。他的太子赵询,本来和史弥远关系不错,诛杀韩侂胄就是两人合谋,但这位太子后来死了,宁宗不得不再选一个继承人,但新太子赵竑却特别讨厌史弥远。东宫的墙上挂着一幅地图,他曾经指着上面琼崖(今海南岛)的位置说,自己一旦登基,就要把史弥远贬到那个地方去。史弥远得知此事,自然害怕,知道这个皇太子即位,自己一定没有好果子吃,就每天想着如何对付。他计谋深沉,知道对这种事要早有准备,如果控制得了赵竑也就罢了,控制不了,他还有厉害的手段。这个手段就着落在那个余天锡身上。

余天锡带着赵与莒兄弟到相府见史弥远。史弥远看到这两个孩子也很满意。但他志向不小,心计又深,是想替自己找个靠山,而不是给孩子找富贵,心想全保长这样大张旗鼓,把这件事弄得人人皆知,以后做起手脚来十分不便,就立即让他们回绍兴。全保长灰头土脸,惭愧无地,乡人也暗暗发笑。

可是第二年春夏之交,史弥远忽然对余天锡旧事重提,让他再把绍兴那两个孩子叫来。丞相心事,连余天锡也不能明白,全保长更是不知就里,自然不愿第二次被乡人当作笑柄,赶紧推辞。史弥远却暗中叮嘱说两个孩子里哥哥福份最大,最富贵,应该在京城里抚养。丞相发话,全保长毕竟不敢过分违拗,余天锡就又把赵与莒接到了临安。

赵与莒到了临安,被确立为沂王嗣子,赐名赵贵诚。史弥远一方面给他安排生活,选择老师,教他研读经史文翰,学习朝廷礼仪;一方面又不断地给他加官晋爵,在嘉定十七年(1224年)宁宗重病之际,使皇命让赵贵诚成为皇子,改赐名为赵昀。在短短的两年里,这个出身平民的孩子已经成为了皇子,离高高在上的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了。

但这一步也不容易,虽然赵竑与史弥远之间关系越来越僵,史弥远每天挑赵竑的毛病,希望宁宗皇帝废赵竑立赵昀,但事情没有成功,他一直也没有抓到赵竑什么把柄。就在赵昀被立为皇子的一个月后,宁宗死了。史弥远一面假传宁宗遗诏,令皇子赵昀继位;一面又拉拢杨皇后,让她承认赵昀。接着,又派人去宣赵昀火速入宫。宫使将行,史弥远特地强调:是沂王府里的皇子赵昀,不是万岁巷里的皇子赵竑。若是弄错了,诛杀不赦。那些人自然不敢错,否则史丞相就不免要到海南岛跑一趟了。

此时,那个真正的皇太子赵竑却在家里等待禁中来人宣召,但来人久久不至。后来,终于有人召他进宫了。但经过宫门时,随从却被禁卫拦住。他只好单独入宫,史弥远引他到灵柩前举哀,又引出帷帐,然后宣召百官,立班听遗制。赵竑被引到殿中,仍站入过去上朝的旧班。他不禁惊愕:“今日之事,我不应该站在这里的吧?”旁人骗他说:“尚未宣制之前,应当站在这里,宣制后,才能即位。”赵竑没有回过神来,以为按规矩如此。这时,他远远看见烛影之中,却有一个人隐隐约约地已坐在御座上了,接着便听到遗诏宣布由赵昀即皇帝位,当即百官下拜,山呼万岁。赵竑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被废,一气之下便拒绝给新皇帝行跪拜。但此时岂容无礼,有人按着他的脑袋强让他拜了下去,这场惊心动魄的登基大典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