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课桌上的玫瑰 作者: 曾宏燕-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从悲剧发生后,居里夫人开始在一个灰色笔记本上记下了那段黑暗日子里的内心述说,这是她唯一的一本日记,为她丈夫的离去记下的日记。 
我现在给你们读一读这本日记里的一段悲伤的文字,希望你们从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她对居里的爱: 
比埃尔,我的比埃尔,你躺在那里,头被包扎着,像一个睡着休息的可怜的受伤人一样地平静。你的脸色很温和而且从容,依然是你,却沉浸于不能再醒来的酣梦中。你的唇,从前我说是贪婪的,现在完全苍白,毫无血色。你的胡须是灰色的。你的头发差不多看不见,因为伤痕正由发际起;额上右边露出碎了的骨头。唉!你受了多大的痛苦!你流了多少血呀!你的衣服都被血浸透了。我常常用手抚摩过的头,它受了多么可怕的打击啊!我吻你的眼皮,记得你总是阖上眼睛,用我熟悉的姿势抬起你的头,让我吻它 

我们在星期六早晨装殓了你,抬你进棺材的时候,我捧着你的头。我们最后一次吻了你那冰冷的脸,然后在棺材里放了一些花园里的长春花,还放了一张我的相片,就是你叫作‘很聪明的小学生’而且很喜爱的那一张,这张照片必须陪你进坟墓,因为上面的那个女子感到很幸福的是你喜欢了她,你虽然只见过她几次,就毫不迟疑地请求她与你共同生活。你常对我说,你一生中只这一次做事没有迟疑,完全自信做得对。我的比埃尔,我也相信你没有做错,我们生来就应在一起生活,我们必须结合。 

你的棺材已经盖上了,我再也看不见你了。我不许他们用那可怕的黑布罩上它,我用花把它盖起来,并且坐在旁边。 
 
他们的爱在无尽的思念中延伸。 
在居里夫人的爱情故事中,你读到了什么?——永恒!什么是永恒,这就是永恒,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因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或意外的事故而结束,但他的爱,如果能永存于天地之间,那么他就是真正地爱过了。记得费尔巴哈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爱吧!但是要真正地爱。”真正的爱是不会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结束的,她是永恒的!当然,我们还读到了什么是爱的真正浪漫,那不是浮浅的形式上的浪漫,而是两颗心共同飞翔在精神世界的浪漫。 

第一部分:爱的追问 爱情是什么 
爱是相携一生(1) 
爱是相携一生 
说到这里,我还想给你们讲一个对我产生很深影响的天长地久的爱情故事,那就是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先不要拒绝我讲这个故事,更不要以为共产主义学说创始人的爱情是索然无味的,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完全可以作为人类爱情交响乐中光辉的一章,与他的学说一样,可以载入人类的史册。 

可以说,爱情所具有的一切美好的因素,在他们俩的爱情里几乎都得以充分的体现:永恒、美好、忠诚、相守、浪漫、幸福他们携手走过了四十个年头,直到燕妮离世。 
这是一个冲破世俗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这又是一个相濡以沫甘苦与共的爱情。 
一位出身名门望族并被当地人公认的美丽姑娘和一个出身穷律师家庭一无所有的大学生勇敢地相爱了,且义无反顾。迥然悬殊的家庭背景,是他们首先遇到的世俗障碍;燕妮比马克思年长四岁,又成为另一道世俗障碍,但这些都被他们一一跨越了。在他们看来,相爱是两个人心灵的共鸣,而不是社会地位和年龄问题的附属。但在那个时代,他们相爱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后来,即使他们的爱终于得到了双方父母的理解而被认可之后,他们也只能秘密地订婚而不能将这幸福的消息公诸于众。在相恋的七年里,他们除了要承受来自社会和亲属出于俗见对他们施加的思想压力,还要承受因别离带来的思念的痛苦和牵挂的忧虑,同时他们还要共同经历反动政府的政治迫害和无情打击,但他们却以爱的力量所产生的非凡勇气和智慧,在为争取幸福的努力中,彼此相爱、彼此忠诚而始终不渝。 

有人说,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可称得上是一曲浪漫主义的凯歌,我想,这种评价并不全面,他们的爱情不仅有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还有着沉重的现实主义旋律,这才构成了一个伟大的革命者马克思和一个伟大的女性燕妮的传世的伟大爱情: 

年轻的他们是因为马克思的姐姐而相识的。燕妮是马克思姐姐的朋友,所以,他们常在一起玩耍。他们一直无拘无束地如朋友一样相处着,但一切因马克思要离开家乡去波恩读大学时开始有了变化。 

马克思临行之前的一天,威斯特华伦家里举办了一场晚会。晚会上,燕妮身穿一件带有短披的、一点也没装饰的淡黄色凡而纱连衣裙,平常那蓬松的、有点儿披散的头发这次抿得特别平整,从中分开,向上面梳着,在众多的姑娘里面显得格外的美丽而高雅。这不同往日的装束,竟使马克思没有马上认出眼前的美丽姑娘是燕妮,而当他后来认出是燕妮时,心里立刻想到了古代日耳曼传说中美丽的希腊女神和女皇,心里充满了爱慕。 

晚会结束了。他们俩忘记了往常晚会后游戏的惯例,而走到外面谈起话来。他们主要的话题是围绕马克思去波恩读书的事。谈话中,马克思畅想着未来,谈论着大学和书籍,就像一个雄心勃勃的战略家谈论想要征服土地的宏愿一样。对于自己的追求,马克思向燕妮吐露了深藏在自己心底的思想:“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读的书越多,就越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科学充满了无穷奥妙令人向往。”在谈到人生时,他说;“在我看来,使人生具有意义的不是权势、不是显赫,我们应该寻求的是那种不以满足私利为目的,而是以实现全人类幸福为目标的完美理想。” 

他的话深深打动了燕妮,她被马克思的理想和抱负所表现出来的宏大心胸所感染,她充满了诚意对马克思说:“以你的天资,当然能有所成就,实现你所希望的一切。”燕妮的理解使年轻的马克思兴奋和感动。 

他们又一起来到凉台上,坐在凉爽的台阶上,继续谈天,花园里已没有人了,只有留在屋里的人们仍然在跳舞,争论,喧闹。 
谈话中,燕妮愈加感到了马克思身上那种巨大的探索力量,这种力量所产生的魅力在她心里变成了一种依恋的温情。分别在即,她也坦诚地向马克思说出自己的心里:“我愿意做你各方面永远可以信任的忠实的朋友,我愿意看到你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伟人。”这句话给马克思带来无比幸福的感觉,他为自己拥有燕妮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而快乐。第二天,他心怀这份幸福和快乐的感觉踏上了去波恩求学的路。 

一年后,马克思回来了,他从波恩带来了新鲜的思想、坚定的自信和对未来的向往。这一切都让心灵敏感热爱生活的燕妮感到惊诧,并因此而更深地被他吸引。她觉得自己无法抗拒马克思那种独特精神的魅力,这个被许多人追求的美丽姑娘,终于为自己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接受马克思真诚的爱。 

第一部分:爱的追问 爱情是什么 
爱是相携一生(2) 
她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她选择了一个真正懂得爱情的人。在马克思的心里,爱情是神圣的,当他对燕妮说出“我爱你”时就已经意味着“永远”。他从小就耳濡目染感受到了什么是爱,知道一个男人应该如何去爱自己所爱的女人,因为他的父亲就是他的榜样。他看到自己的父亲是怎样珍惜地疼爱着自己的母亲。母亲怀孕时,以及因生孩子而身体虚弱时,他亲眼看到父亲分担着母亲的每一份细小的忧虑和快乐。父亲是爱情专一的人,他还经常教导儿子们尊重女人。这使马克思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父亲在爱情问题上的高尚。 

当然,他心中对爱情的理解,还不只是这些。在他看来,爱情和知识一样,是永远取之不尽的;爱情和真理一样,是不断发展的,不易达到的。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他在和燕妮的爱情中表现了一个伟人非同常人的追求,他用自己毕生的爱一直在实践着他对燕妮的爱的承诺。 

短暂的相距,又要离别了,心心相印的两个人又要经受离别的痛苦了。在马克思的心里,不仅仅在柏林,而且在整个世界中,也不会再有像燕妮这样动人的合意的姑娘,燕妮是唯一的、最完美的女性,世界上最美丽、最聪明的女人在燕妮面前也会显得暗淡无光。这就是他心中的燕妮。他对他们的爱情充满了美好和坚定的向往。马克思的一生就这样用整个的心灵,清晰的头脑,爱着燕妮。正是这种忠贞的爱,宛如尊敬、骄傲和相等的智力铸成的铠甲,使他隔绝了一切诱惑,而始终如一地爱着他心爱的姑娘燕妮。他忠实于燕妮,不仅是因为这种忠实符合他对爱情道德的理解,也不仅是因为他父亲的教诲和叮嘱,更不是因为爱情誓言对他的约束,而是因为他必然这样做,因为他爱她。 

燕妮也是如此深爱着马克思。一次燕妮和一个女作家谈话, 当那位女作家发现燕妮书 
架上有许多哲学书,于是便谈到这些书读起来的艰难。 
可燕妮却说:“我开始读这些书的确不容易,但是当我读了康德和费希特的东西,我便习惯了抽象的思想和新名词。我读这些书只是想了解一下充满我未婚夫生活中的那些东西。” 
这位女作家对她说:“就您的教养、书信和口才的雅致风格,亲爱的,您的确可以在文坛上享有地位,不但如此,甚至” 
燕妮打断了她的话反对道:“我情愿当他的助手、平等的朋友和同路的人。我想,这种幸福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得到的。他的成就和喜悦会使我获得由衷的快乐,一种如同自己成功一样的快乐。我们还在恋爱,当你打算和一个人共同生活、白头偕老的时候,用五六年的时间来作巨大而又必须的考察大概不算长。我希望卡尔和我在一起是幸福的,正象我希望自己和他在一起是幸福是一样的。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不仅应该成为一个贤妻良母,而且也应该成为他的同志,他的谋划人,不仅要相信而且要相敬。因为其中包括我的全部精神生活。两个相爱的人如果不能这样的话,婚姻对于他们只不过是一张庸俗的契约,一条生锈的锁链,这样的婚姻只是一种互相的折磨。” 

那位作家对此表示不解,而她说:“我既然把自己献身于他,我就相信他,相信我们目标一致,要不然我为什么献身于他而不献身于另一个人呢?精神没有结合,身体就不可能结合。要知道我们不是牲畜,我们是人,是有缺点的但是力求日臻完美的人。所以说婚姻对我是一种圣礼,是一件伟大而完全人道的事情。婚姻就是爱情。” 

我们从燕妮的这些话语中,不是看到了一个美丽女人的美丽心灵吗?她对爱的理解是那么朴素但又那么深刻,这些并非表白的言语所表现的正是后来她能和马克思相濡以沫共度一生的思想基础。 

他们俩就是如此相爱着。时间在流逝中也没有淡漠他们那热烈的感情。马克思曾在给燕妮的信中写道:“诚然,世间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够找到一个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能引起我的生命中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在马克思的心中,燕妮是他一生唯一的至爱。 

经过了七年的漫长等待,1843年6月19日燕妮和卡尔这两个相爱的人举行了结婚典礼。此后他们在一起共同生活了近四十年。燕妮于1881年逝世。燕妮的逝世使马克思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他说:“我的思想大部分沉浸在对我的妻子——她同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切是分不开的——的怀念之中。”如此的悲伤再加上疾病缠身,两年后,马克思也溘然长逝。 

他们在近四十年的共同的生活中,不仅共享了天伦之乐,亦一起经历了颠沛流离的动荡。两个相爱的人面对政治上的迫害,经济上的困窘,从未低下过“高贵的头颅”,为了共同的理想,为了人类的幸福,他们同舟共济,相携并进。正如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所说的那样:“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燕妮·冯·威斯特华伦,卡尔·马克思永远不会成为当代的马克思。从来还没有象这两位天才的人这样,一生中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一个出身高贵看似柔弱的女人,和她心爱的男人一起经历了人生难以想象的困苦。因为生活的拮据,他们有几个孩子相继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而夭折,这对于一个母亲是怎样的伤痛?但燕妮挺过来了。不仅如此,她还和马克思在艰苦的生活中尽量为家庭创设一种快乐的氛围。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幽默,使这个家庭置身于精神的富足当中。而面对政治上的迫害,燕妮也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她全力支持马克思投身的革命,支持他伟大理论的创建,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承担起了家庭的重负。 

爱情,就是两人相携一生,至死不渝。 
第一部分:爱的追问 爱情是什么 
“一辈子对你好” 
当然,更多的爱情是体现在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中,你可以不是诗人,可以不是科学家,可以不是思想家,但你却完全可以拥有像他们那样伟大的爱情,那种以朴素平凡的形式呈现出来的美丽和力量,一样动人心魄。我曾在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非常普通的爱情故事,既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可就是这样一个发生在普通人生活中的爱情,会让你读了后无法平静。文章写的是一个儿子在翻找东西的时候,在家里的老箱子里发现了一封信,收信人是他的妈妈,他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薄薄的信纸,上面是写得歪歪扭扭却看得出来是非常认真的几行字:“我平安到了工地,不要牵挂。等挣了钱买几件家当,俺就去娶你。俺会一辈子对你好!”儿子于是想起了父母在几十年的共同生活中相亲相爱的一幅幅具体图景,爸爸为履行这“一辈子对你好”的诺言所付出的辛劳,妈妈对家庭对儿女默默地日复一日地操持着家务,还有他们生活琐事中体现出来的彼此的珍爱。就这么几行没有一个‘爱’字的情书里,他的儿子从中读出了真爱。我觉得他们比起现在的那些成天把爱挂在嘴边的人更懂得爱。真正的爱就应该是这样朴素无华,这样信守诺言。现在有多少人愿意承诺‘一辈子对你好’,又有多少人履行了‘一辈子对你好’的承诺。我觉得,其实爱就是一种承诺,履行了承诺的爱情才会天长地久,才值得我们向往。 

上面我所讲的爱的故事,无论是勃朗宁夫人的“只是为了爱的意念”,还是居里夫妇的“无尽思念”,无论是马克思和燕妮的“相携一生”,还是普通人的“一辈子对你好”,都是他们用自己的人生演绎出来的爱的真谛,那就是永恒的美好和力量,在圣洁的光辉中显现神圣的至尊。 

“爱情——天作之合,心灵纯洁的联系!当两颗心在倾爱中渐渐老去尽管失去了火焰,却依然保持着光辉。”法国作家雨果的这段话,以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给爱情做了一个简明的阐释。那是每个心存美好的人都向往的呀!因为,那是真爱的境界。 

但愿智者的声音,让你们的心灵有了向往的圣地! 
第一部分:爱的追问 爱情是什么 
爱情 诞生于人类的文明 
——爱情的起源和发展 
想要了解爱情吗?那么,你就应该先从了解爱情的历史开始,从源头寻找爱的踪迹。 
人类原本没有爱情 
我想先请你们看两幅画,而我们的话题也就由此开始。 
先看第一幅画—— 
这是中国汉代墓穴的出土砖画。画意是女娲和伏羲共同造人,共有两幅图案。其中一个图案是:人面蛇身的女娲和伏羲,相对而视,两尾相扣而自成环状,图案右边的女娲,右手拿着一个圆规,图案左边的伏羲,左手拿着一把矩尺,而他们彼此的另一只手平举相牵,图案的下面是一个人面蛇身的小人伸着两只小手,分别抓住女娲的左手和伏羲的右手。画面中出现的规矩,意含着女娲和伏羲分别以男女的不同样式造出世界上的男人和女人。另一个图案构图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女娲和伏羲两相背对而两尾相交环绕成交尾状,右边的女娲,面对图案右方,左手抱胸,右手拿着圆规,左边的伏羲,面对图案的左方,右手抱胸,左手拿着矩尺,在他们两人之间有一对人面蛇身的小人两尾相扣,周围是飘浮的云彩,还有一些人面蛇身的小人出入于其间。这里是在示意他们以交媾的方式造人。这幅画的内容正与《山海经》中有关的女娲伏羲造人的内容相合。《山海经》上说,当初的天地间只有伏羲和女娲兄妹俩,他们生活在昆仑山上,女娲六日创造了万物,却没有创造人,于是,他们兄妹商议之后便结为夫妻,在以草为扇、遮面避羞的情况下,两人交合而得子,从而繁衍了人类。 

再看第二幅画—— 
这是一幅色彩厚重的西洋油画,题为《生命的起源》。画面的内容是根据《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创作的,同样表现了人类生命繁衍的主题。蓝色的天空下,绿色的草地上点缀着盛开的鲜花,茂盛的树下,一个成熟的女人和一个年轻的男人,热烈地相拥着,两个可爱的孩子在草地里玩耍戏嘻。这幅画是根据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故事创作的,画面上的女人是地神盖娅,男人是盖娅的儿子天神乌刺诺斯,那两个可爱的孩子是他们俩结合而生下的后代克洛诺斯和俄刻阿诺斯。 

看了这两幅画,除了想到两则有关人类起源的故事,你们还想到了什么? 
这两幅画所展现的内容,可能会让你们不可思议,但确实记载了一段真实的历史,那就是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杂乱婚姻的事实。兄妹之间交合得子、母亲和儿子共同繁衍生命,这虽然出自于神话传说,但却并非无稽之谈,而是源于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所经历的婚姻状态。面对这样的历史事实,我们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呢?我想,你们是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的:那就是爱情不是和人类同时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在人类还处于杂乱婚姻的历史阶段时,是没有爱情的。那时的人类,还根本没有摆脱动物性原始本能的愚昧。我们知道,早在人类的远古时代,刚从动物界脱离出来的人类,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原始劳作,过的是穴居群婚的野蛮生活,低下的生产力,低下的认识能力,决定了当时的人类不仅对自然和社会没有什么认识,就是对人类自身也没有什么认识,那时的人类所作的一切,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的最低级的基本需求,男女的结合,也仅仅是停留在动物性的一种自然行为的水平上,只是出于一种生理欲望的需要,以满足人类动物性的本能。可以说,那时的人类甚至不可能认识到男女的结合对于生命繁衍有着怎样的意义。 

文明孕育诞生了爱情 
那么,爱情又是怎样来到人世间的呢?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自我认识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精神生活也随之适应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当人类由杂乱婚姻、群婚制进而发展到对偶婚姻,以及最后发展到今天的一夫一妻制婚姻,爱情也就在这婚姻制度的沿革中逐步地产生了。 

西方人对爱情发展有如此的阶段论述:柏拉图式的爱——优雅浪漫的爱——现代的爱。也就是说,爱情在婚姻制度的沿革中诞生,而且诞生后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而不断地完善。可见,爱情的产生,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认识水平的相应提高而逐渐产生的,她是人类生存状态走向高质量的标志,也是人类摆脱愚昧走向文明的精神产物。她是伴随着文明的足音来到这个世界,并且经历了由初级到高级、由肤浅到深刻的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我刚才概述的“爱情的起源和发展”中,你们大概已经领悟到了: 
“人类是在走向文明的过程中,产生了爱情。” 
“爱情,是人类文明的标尺。” 
“文明使人类摆脱了愚昧,并将爱情赐给人类。” 
“爱情是文明人类才拥有的瑰宝。” 
“文明的光辉沐浴着人类焕发出爱情的神采。” 
 
是的,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没有人类文明就没有爱情,而没有爱情的人类是还未走向文明的原始人类。 
第一部分:爱的追问 爱情是什么 
性 爱情花朵的种子 
——爱情的属性 
爱情的双重属性 
也许有人会说,爱情不是人类的专利,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本能。比方说,孔雀开屏的现象就是雄性孔雀向雌性孔雀展示自己而作出的一种求偶举动;鸟儿用婉转动听的鸣叫来取得异性鸟儿的欢心,从而达到‘终成眷属’的目的;甚至动物群里还有为了‘爱情’而‘决斗’的事例。 

那么,你们又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我想,通过比较来明确这个问题可能容易一些。当然,具有可比性的两种事物,必然是有异同点存在。 
我们先看看相同的地方——人类的爱情和动物的“爱”都源于动物的性本能。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虽然脱离了动物界,但无论人如何发展,也始终是一种生物的存在,即使他再复杂、再有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