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58-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

“难道让我们内务部对军方采取清洗么?没有证据内务部不能这么做。”话是这么说,但汉达亚尼脸上明显流露出一种叫做郑重的神色,可见谢洛夫的话他已经听到了心里,并且造成了影响,这点瞒不过感知力敏锐的克格勃主席,他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了,对方已经觉得印尼陆军可能再次政变,为什么说再次呢,印尼陆军在前几年就出现过叛乱,算是有前科。

因为有这种前科才显得谢洛夫说话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内务部这种部门一旦被清洗,不要按照第三世界国家的正常情况来评估,就算是苏联国内,前车之鉴也不是没有,比如贝利亚,这种情况下汉达亚尼怎么可能不慎重,他不要命了?

“我有一个计划,我的朋友。”谢洛夫拉近了双方距离,现在是时候来完成一个属于国际主义精神的真诚合作了,印尼至少内务部这个部门和自己一样,有着共同的对手美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内务部从工作性质来讲,肯定是苏加诺接触最多的部门,这点不论是印尼*还是印尼陆军都比不上,谢洛夫当初输出内务部这种大杀器,为的就是等待和美国面对面较量的机会,现在机会来了。

“我们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印尼本土的亲美势力,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让印尼陆军动手的机会,在他们两派斗起来的时候,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内务部就是这样的一个部门!”谢洛夫和汉达亚尼两人深谈了很久,在这位印尼亲苏派重量级人物感受到危险的时候,他本能的相信谢洛夫的判断。

印尼内务部内务部队编制五万人,一半以上的力量集中在首都,只要他们不倒戈陆军是无法逼迫苏加诺总统让位的,大不了就打内战,苏加诺只要说明美国人支持印尼陆军搞乱印尼,军方就是必败的,不要当国父这个名号不值钱,尼赫鲁、纳赛尔这些人的名头都非常响亮,不然他们也无法成为国父这种级别的人物。

立足于保护苏加诺,印尼内务部就立于不败之地。就算美国支持印尼陆军,谢洛夫也有把握这次正面刚赢美国,赢不了的可能只有一个可能,美国亲自动手。在美国亲自动手的情况下,大不了苏联的援助国又多了一个,同时开启两场战争说不定美国衰落的更快。

“其实你们只要密切的注意国际局势,陆军是没有办法的,我也会派出力量盯着印尼的动静,有请报上的优势,陆军将领他们翻不了天。你们有一年的准备时间,我会准备所有印尼能用得上的东西支援你们……”谢洛夫宽慰着汉达亚尼。

随后的几天谢洛夫尽了自己的地主之谊,招待汉达亚尼在苏联的行程,答应提供秘密通讯设备,而汉达亚尼也答应,会在印尼做出配合让苏联提供的武器和通讯设备神不知鬼不觉的到达印尼,两人算是正式的联手应对美国的威胁。

汉达亚尼在莫斯科呆了几天便秘密回国,这次是隐蔽访问,如果在莫斯科呆太长时间容易被有心人发现。但马上安德罗波夫回国对中央主席团汇报工作,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至少在对待美国的问题上,中苏还是很有共同语言的,共同在越南问题上做文章没有问题。

“谢洛夫,你说的没错,在美国的问题上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安德罗波夫似乎对取得成果感到高兴,在从中央主席团出来之后和谢洛夫谈起了这个问题。

“是啊,共同的目标!”只是不知道还能保持多长时间,谢洛夫心中暗自叹气,美国有一点绝对比苏联豁的出去,那就是美国敢开放市场拉拢中国,苏联却不敢这么做。美国、西欧加日本、澳大利亚、还有美洲,苏联真的比不了。就算在东南亚取得突破,苏联的战略形势只能说和美国五五开,五五开还是建立在苏联本身就在欧亚大陆上的巨型国家这个地利因素,不然的话五五开都谈不上。

一定要在陆地上截断欧亚大陆,彻底掌控陆权苏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就算把大半个东南亚收到手中,苏联也无法一巴掌拍死美国。从这个角度上美国开放市场是好事,这会造成美国制造业外流,中国会变得强大但是美国会变得弱小,这样苏联击败美国的阻力就变得更小。

“资本家还真是见到利润不要命,把制造业转移给中国,会让自己的国家更加弱小,希望你们未来不要后悔。”后世没有苏联的情况下,中国自然不能利用这个机会逼迫美国,但如果苏联一直存在,美国想要逃过一劫可就难了。(未完待续。)( )

第四百八十六章 推广监控网络

造业转移也不会变得多强,当然这是这个年代的美国想法。事实上到了八十年代之后美国国内的日本威胁论一点都不比二十一世纪的**********差劲。

**十年代大规模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首先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非常有成果,虽然限于封锁没有把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到太高,但健康的人口结构和还算不错的素质是实实在在的,集体主义和纪律性并存,是非常理想的代工基地。

加上已经转移有了日本、韩国的例子在先,当中国体现出来强大的性价比优势之后。美国的资本力量为了节省成本赚更多的钱,自然分分把自己的工厂转到中国。至于爱国不爱国这种伪命题能当饭吃么?真以为只有工人阶级无祖国?这话说的就像资本家有祖国一样……

那次大规模转移制造业的背景,是里根经济学,其主要经济措施包括削减政府预算以减少社会福利开支,控制货币供给量以降低通货膨胀,减少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以刺激投资,放宽企业管理规章条例以减少生产成本。由于里根经济政策尽可能大幅度减低高收入者和大企业的所得税率,又大幅度减少各项社会福利开支,故有人指责该政策“劫贫济富”。

实际上就是面对咄咄逼人的苏联,美国发现凭借自己一个国家有可能会输,所以开始尝试联合盟友,在转移自己的制造业给成本低廉的国家同时,给自己的国家打一针鸡血,通过透支国力制造虚假繁荣。这一针鸡血后遗症十分巨大,在里根下台后美国已经有了一点经济危机的预兆,老布什执政期间美国经济运转的就非常不好,但天赐良机苏联解体了,庞大的苏联土崩瓦解让西方的工业再也没有竞争对手,通过苏联的倒下美国成功的吸取养分,后来的克林顿赶上了一个好时候,所以才有克林顿时期美国的威风八面。

里根英勇无敌完全是苏联总书记的傻×衬托出来的,只要苏联顶过那一拨美国的战略进攻,到时候谁先坚持不住还不好说,至少不说以后还能反攻,但保证自己的安全还是没问题。

美国未来如果往中国专业制造业,谢洛夫是双手赞成的,这可以削弱美国本土的实体经济,苏联不解体的话,美国为了避免经济危机,剪日本的羊毛可能都不够。可能连欧洲都要一块剪了,至于美国不转移制造业应该是不可能的,资本家会这么爱国?宁可雇佣自己国家工资这么高的工人,对别国便宜的人力不动心?有几个瘾君子能戒毒?

苏联就不同了,苏联可以通过国家力量进行干预,保住重要的工业。所以某种意义上中国的开放对苏联也是好事,让中国吸收一部分美国的实体,苏联在趁机一巴掌拍死美国。

在中国和苏联还能配合的时候,苏联要必须尽可能的多的取得成果,等着美国那群贪婪的资本家自己控制不住贪心,到时候一切搞定。

谢洛夫在回家的路上还脑补了一下苏联冷战胜利的画面,苏联就算是在混账,也没有下作到把一个国家的大使馆炸了,然后用蹩脚的理由把自己洗白。不是说苏联不欺负人,而是苏联不这么欺负人。

这段时间谢洛夫有两个不错的消息,一个是苏联的晶体管难题已经解决,已经进入到了投产阶段,国防部那群老顽固不看重晶体管没关系,他已经通过克格勃主席团让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内务人民委员会采购一批产品,代替本部门的一批电子管设备,保障了苏联晶体管的需求,这个产业就能继续下去,同时还提供了一笔资金让那些晶体管专业继续研究下去。

还有一件事情是监控设备的改进已经完成,新的监控摄像头清晰程度有了不小的提高,至少可以认出来一个人的大致轮廓,缩小范围。克格勃在清晰摄像头上面的投入是不惜血本的,这和他们的工作有关系,从谢洛夫准备把监控推广到全苏联的概念拿出来开始,整个克格勃所有总局都在进行相关的准备。

“我们确实要监控全社会,这没什么好辩驳的,一些对我们进行批评的第五纵队阻止不了我们,不管他们愿意还是不原题,我们都要继续下去。”在克格勃主席团的会议上,谢洛夫的表情就像看见一个垃圾堆一样厌恶道,“那些指责的讨论不值得一搏,我们肃反工作者就当他们是放屁好了。”

“指责的人主要集中在文化界,听说他们要去找福尔采娃同志反映情况。”秘密警察总局局长卡德波夫中将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道,“我们是不是要解释一下。”

“换二十年前他们都应该在古拉巴接受社会主义再教育,我们没有必要对他们这些吃饱了没事干就知道舔外国人****的混蛋解释。找福尔采娃?那就让他们去找好了!”谢洛夫哼哼一笑不屑一顾的道,“那群被害妄想症患者,真以为这些监控设备是给他们准备的?就他们也配?只要我想的话,他们每个人一天吃多少饭,喝多少水,上几趟厕所都不是问题。别人还没说什么,他们到开始先不满了。”

“第一批监控网络在首都莫斯科铺开,各大路口、重要地点、学校门口全部都要安装,当然还有各大小区、大院、以及广场等人群多的地方,内务部先考察一番,把合适标准的地方都调查清楚,争取在全市无盲点。”谢洛夫转头征求内务部部长谢洛科夫的意见,“谢洛科夫同志,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你多关心一下。”

“知道了,主席,我会多注意这件事!”谢洛科夫点点头表示包在自己身上。

监控网络是一定要推行的,不管克格勃这个举动遭到多少非议,谢洛夫都要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如果有人敢胡搅蛮缠阻止这件事,鉴于对方只是捣乱,他可以网开一面挑选一个风景秀丽适合;疗养的精神病院给他们进行保守治疗。

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摄像头,就是这个东西却是社会治安的稳定剂。这比多么能干正直的内务警察都好使,平心而论这个年代的苏联内务部还算不错,这么大的国家肯定不能所有内务警察都奉公守法,害群之马什么时候都有,但总体而言比八十年代之后的内务警察要正直受尊敬的多,更不要提苏联解体之后,后世的俄罗斯警察和苏联内务警察相比就是天上地下的差距。

“鉴于监控设备刚刚投产,刚开始肯定会出现成本问题。所以今年只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推广,而且监控记录每个星期洗一次进行重复利用。”谢洛夫说出想了一下继续道,“每个星期洗掉监控记录的时候,必须是国内防谍总局的特工在场!”谢洛夫看向谢尔久科中将道,“内务部无权独自清洗监控记录,防止包庇犯罪的情况出现,各大监控中心的维护则交给第八总局负责,一旦监控设备需要更换的问题,内务部需要及时通知第八总局。”

他可不希望出现了一个关键的案件,去调监控的时候结果发现当天的监控不存在。所以必须防止这一点,不能把各大监控中心完全交给内务部。必须是克格勃和内务部都负责一部分,防止出现内务部自己暗箱操作的问题。

从开始谢洛夫就一直推动建立全苏联的监控网络,这是他上辈子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经验,生活在摄像头之下不代表被监视,普通人必须明白这点,这些摄像头的存在是为了保护你,就算是最不幸的事情出现,发现你已经死了,也很大可能你沉冤得雪的希望就寄托在这些摄像头上面。从他上辈子小时候的凶杀案破案率,和长大后城镇遍布摄像头之后的破案率一对比,很容易就能发现这一点。

“好了,散会。过几天给你们一个惊喜,”谢洛夫揉了揉自己的脖子,昨天竟然睡落枕了。这个推广监控网络的消息很快从克格勃传了出去。其中反对最激烈就是文化部那些人,对此福尔采娃也谈过这个问题,不过谢洛夫给出了自己的理由,让文化部部长不要管这件事。

“那些笔杆子就是吃饱了没事干,觉得自己什么都应该管。”谢洛夫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的妻子瓦莉娅,毛妹正在给孩子喂奶。

“他们吃没吃饱我不知道,但你好像没有吃饱。”瓦莉娅白了自己的丈夫一眼道,“要不要分给你一只?我身体很健康,多喂一个完全没有问题。”就在这个时候怀里的宝宝哭闹起来,似乎对自己的母亲乱动十分不满。(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七章 人民的房子

“我饱了,”谢洛夫赶紧把自己的痴汉目光收回来,结婚这么多年了还这个眼神确实不如太好,不就是给孩子喂奶嘛?有什么啊,自己也不是没吃过。

“饱了?哦!”瓦莉娅一边哄着孩子一边了然的点点头,用早已经看穿了一切的表情道,“你喜欢这个是吧?”说话间打开了自己白皙的长腿,裙底的风景若隐若现。

“我都担心我儿子跟你学坏了,幸亏他现在什么都不懂……”谢洛夫一副苦瓜脸,这么多年了他还是无法适应毛妹的豪放,普通的毛妹豪放也就算了,自己的老婆总是这样是不是不太好?让他缺乏安全感。

“这还用学?儿子早晚和你一样!”瓦莉娅重新坐好哼哼一句,暗指在阿塞拜疆的时候作为共青团第一书记的谢洛夫,想方设法的对自己图谋不轨最后成功的事情。

这怪我嘛?谢洛夫十分不服的把自己的儿子接过来,看着瓦莉娅去卫生间的背影。他当初的表现非常正常好不好?那时候他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毛妹,何况还是自己的秘书,这种情况下不想办法潜了瓦莉娅,难道还要装唐僧嘛?

失去了食物来源的小儿子又开始哭闹起来,由于瓦莉娅的营养一直很充足,简单来说就是大,所以家中一直都没有奶瓶这种东西,“儿子,你就凑合一下吧,爸爸没这个功能……”谢洛夫只能先伸出自己的小手指糊弄一下自己的小儿子。

家里就剩下这个小儿子,尤利娅和两个弟弟这时候都在基辅,跟着瓦莉娅的父母生活。基辅也不错,还有大熊猫多好啊。苏联一般是不会主动管哪个国家开口要什么东西的,一般领导人也是如此,但谢洛夫多不要脸啊,他不但自己要了,还鼓动东欧国家一起要,上个月前他还鼓动苏丹开口管中国要,现在加上苏联的东欧国家已经有二十只熊猫,可以说他已经超常完成了自己女儿的承诺。

其实仔细想想,瓦莉娅除了脸蛋好看了一点,波大了一点、臀翘了一点,腿长了一点、皮肤白了一点,声音好听了一点,其实也没什么优点啊。缺点倒是不少,比如高学历、比如性格独立、比如穿上高跟鞋和谢洛夫身高一样等等。

“尤里,给我拿一套内衣过来,我要换衣服。”瓦莉娅的声音从卫生间传来。

“知道了!”谢洛夫屁颠屁颠的站起来,拿了一套黑色内衣赶忙送过去,把内衣递进去之后,谢洛夫一脸奇怪的背对着卫生间的门自语道,“我怎么觉得自己一点地位都没有?”

谢洛夫对家庭没什么讲究,有个地方住,有一个老婆会做饭就能满足他。这座别墅之所以像个别墅,没有变成出租屋都是瓦莉娅的功劳,当然这个代价就是谢洛夫每个月二十号的工资都被花的一毛不剩,要不他怎么会想起来写书骗文化部的钱呢。

要不说福尔采娃都是自找的,都是她一直照顾的瓦莉娅逼得谢洛夫不得不码字赚钱,于是谢洛夫才不断让文化部把自己那些不知道算不算著作的东西出版,让福尔采娃同意。

照顾围着毛妹团团转的情况,今天恰好被一个人发现了,乌斯季诺夫本来想要找谢洛夫谈谈电子管的问题,接过就看到谢洛夫拿着指甲刀来开门,往里一看瓦莉娅抬起腿,一只脚的指甲已经修剪的整整齐齐。

“啊,尤里,不忙吧。我也是今天比较空闲过来看看你。”乌斯季诺夫强忍着笑意,做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寒暄道,当做没有脑补这是一副怎么样的画面。

“不忙,我也是闲的。”谢洛夫镇定自若的把指甲刀放在口袋中,随后又觉得多此一举再次拿出来道,“进来坐吧,乌斯季诺夫同志。我给瓦莉娅剪完了就好,不用太长时间。”

回过头狠狠地瞪了一眼毛妹,这个时候欲盖弥彰都来不及了。很快完事的谢洛夫邀请乌斯季诺夫留在来吃饭,说了一下关于电子管和晶体管的问题。

“晶体管刚刚出现,有多大的潜力谁都不知道,既然有了突破的进展我们自然还是要支持,这就是克格勃替换电子管设备的初衷,我们只是自己单独的行动,并没有要求别的部门和我们一样。”谢洛夫对克格勃采用晶体管设备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尤里,你是克格勃主席,相信你更加明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晶体管十分容易受到干扰,你应该明白这一点。”乌斯季诺夫想了一下说道,“你不考虑一下战争时期的情况么?”

“研究还在进行,也许以后这个问题会解决不是吗?我们不能因为刚刚出现的新东西就断言以后晶体管也不行,什么都要发展嘛。”晶体管优点:体积小,成本低,放大倍数高,便于集成化生产。这时候瓦莉娅端上来了最后一道菜,谢洛夫看了一瓶伏特加,人家是客人,总不能和自己一样喝格瓦斯吧?

谢洛夫的酒量就是超水平发挥能和别人一起喝多,正常情况下都是自己先跪了。显然乌斯季诺夫的酒量不是超水平发挥就能刚过的,不出意外谢洛夫这次又跪了。强打着精神把乌斯季诺夫送走,他迷迷糊糊的进浴室洗澡,准备好好睡一觉。

不一会瓦莉娅推开门进来给自己的丈夫搓背,红着脸娇声道,“除了我哪有人这么关心你?喝醉了就知道老婆的好了?”

“我一直都知道老婆的好!”谢洛夫打着酒嗝眯着眼道,“听说喝酒了战斗力强……”听到这句话瓦莉娅的脸变的更红了,但没有反驳,显然比较意动想要试试。

时间已经到了八月份,谢洛夫这个克格勃主席化身成了施工队长,在克格勃的宿舍小区检查完工的情况,从去年提出解决安全系统人员的住房问题开始,到现在时间已经整整一年了,去年已经挖好地基的工地今年已经快要收工了。

谢洛夫想要的意思的是,把这批的建设大楼当做苏联的住房建设的样板进行推广,影响苏联建设住房的标准,所以才这件事上下了很大的精力。与其未来还要拆掉建造新的,不如一步到位,要知道苏联的建筑成本很高,拆都非常费劲,还是保持质量最好。

当然不是所有标准都按照后世的标准来,因为很多材料六十年代的苏联无法弄出来,比如塑料门窗这一块,谢洛夫收集了全世界的情报,最终在联邦德国发现了pvc塑料窗。

pvc塑料窗抗风压性能:关闭着的外门窗在风压作用下,不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的能力。水密性:关闭着的外门窗在风雨同时作用下,阻止雨水渗漏的能力。气密性能:关闭着的外门窗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外门窗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缝长的空气量。保温性能:在门或窗户两侧存在空气温差条件下,门或窗户阻抗从高温一侧向低温一侧传热的能力。门或窗户保温性能用其传热系数或传热阻表示。 △≧△≧

但苏联的仿制出现了困难,至少今年是肯定是不乐观了,但大楼已经接近完工,谢洛夫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铝合金门窗凑合着用,等到pvc塑料窗技术成熟,以后的大楼肯定要用上的。

前方不远处,一座座巨大的塔吊正在施工,谢洛夫带上安全帽穿着蓝色工作服进入了工地,和谢列平一起来的勃列日涅夫很新鲜,两人都是头一次看到克格勃主席做出这样一副打扮,他们不知道苏联的特务头子在民主德国就曾经做过这事。

“相当不错的房子,不论从哪里看都非常好。”勃列日涅夫对着旁边的谢列平说道,显然对这批宿舍小区十分满意,在他看来这就是苏联人民应该住的地方。

这种小区的出现是绝对超前的,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纪也绝对不能说落后。克格勃必须感谢谢洛夫这个上辈子还算阅历足够的普通人,不然的话至少要到十年后苏联才会出现差不多的勃列日涅夫大楼。

“大楼外面的墙体要贴上瓷砖,如果国内有困难的话,意大利的产品可能成本会增加,所以从中国进口一些怎么样?他们的瓷砖技术也不能说落后。”谢洛夫拍着厚实的墙壁,显然对工程的质量是非常满意的。瓷器虽然源自中国,但这个年代瓷器技术强国早已经是西方国家,苏联的瓷砖防冻性不错倒是真的,没办法,苏联冷。

这次参观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都十分满意,充裕的室内面积和不错的布局都给两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勃列日涅夫抬起头看了好几圈道,“我真想要看看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