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时代1958-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参观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都十分满意,充裕的室内面积和不错的布局都给两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勃列日涅夫抬起头看了好几圈道,“我真想要看看完全竣工的时候到底有多么漂亮,这才是我们苏联人应该住的房子。不是美国人只有好房子住。”
美国人的房子好?听了这句话谢洛夫脑子里面总是闪过卡特里娜飓风中那些上天的美国小木板。
第四百八十八章 普戈
“总体来说还算不错!”化身为包工头的谢洛夫比较满意的点点头道,“一些基本的设施,必须每个小区的公众浴池、游泳池、健身馆的配套设施也要搞好,电影院就不用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内务人民委员会和军事情报局三个部门的人加起来,也达不到配备电影院的人数,首都又不是比较偏僻的集体农庄,用不着的东西还有幼儿园和学校,不过加油站可以考虑设立一个,这些配套设施可以在小区完工之后,在整个联盟上马。”
详细的把自己理想中的想法都说出来,谢洛夫对着内务部部长谢洛科夫提起了这些事情,同时也是告诉在场的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这种规划。
这种计划经济中的配套设施追求的是小而全,不管多小的地方都应该有的东西。哪怕是一个只有一千多人的林场,也会有这种东西,比如幼儿园、学校和电影。这种小而全的配套设施谢洛夫倒不是没有完全见过,只不过在他几岁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摆设了。小时候在林场的电影院最后关闭,林业局的电影院最后卖出去拆掉,成了一个商场。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国企最重要的是养人,中国人口又是世界第一。本来应该一百人干的活,企业中有五六百人同时去做,就算是有利润,光工资钱就能把这些利润全吃了。更不要谈一些潜规则方面的原因。
就拿谢洛夫最为熟悉的林业工作来说,如果一个木制品加工的厂房如果在中苏边境的话,首先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林业采伐大部分时间都在冬季,因为山里的采伐道路除了冬季是进不去的,每次采伐只要春季就会停止,因为道路开化会把装满木材的车辆陷进去,修水泥路也不可能,因为山区本来就不平,冬季下雪水泥路会打滑,这会造成交通事故。装满木材的重车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只有车毁人亡。再者每年的采伐区都是不一样的,修出来一条路明年也许就用不上了。
难道因为采伐区的不同,每年都新修一条路么?先不谈这个问题,每一条路都需要定期维护,哪怕是水泥路也要维护,众所周知东北的冬天比较冷,属于那种夏天三十度冬天零下三十度的气候,这种气候热胀冷缩这个基本原理比较给力,所以一条东北的路往往需要的水泥量往往要比南方要多得多,因为这条路水泥层必须要厚。按理来说这样一条路只要修成就能用很多年,但其实不是这样,山区的水泥路本身就不容易受到地形的影响,加上冬夏交替很容易开裂、翻浆。
一根原木从采伐区下来储存,就会出现第二个问题,因为采伐季节在冬季,所以生产季节也是在冬季,以谢洛夫的家乡为例子,冬天白天温度为零下二十多度左右。这种情况下人是不能再室外工作的,所以需要厂房保持温度。生产出来的木制品也不能放在外面,有些特定的东西必须马上烘干,不能放在外面冻着。所以需要一座巨大的烘干窑厂房,烘干窑厂房要烧煤。一直不断的保证气温和木材烘干,不论是烘干窑的建造还是后续的煤炭都是钱。
所以同样一个生产同样产品的工厂,一个在中苏边界那种气候工作,一个在黄河流域做同样的事情,哪怕在黄河边上的距离原料产地非常远,制造出来的东西也远远比中苏边界的工厂要便宜,首先烘干窑就不用建造,不要烘干窑就不用烧煤。加上这座黄河流域的工厂远远比中苏边界的工厂距离人口聚集区近得多,可以把原料运输的成本从下一个环节上省下来。
最终的结果就是中苏边界的工厂因为成本高昂产品卖不出去,老板如果想要继续下去的话要么把工厂搬走,要么老老实实的去卖原材料,把生产的环节关闭,卖资源。
所以说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总是会出现贫富差异呢?因为一个人住的地方基础是不同的,放任两个基础不同的地方竞争,条件好的地方付出同样的努力,前者的优势自然就会越来越大。
苏联的大部分地区的环境,比谢洛夫的家乡还要极端,要想保证整个国家的利益,就必须用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办法,拉平这种劣势。任何走资本主义的苗头,都会把苏联变成一个原材料供应地,除了高科技的产品受到这种因素的制约小一些,绝大部分的产品都会被外国产品击败。苏联的高科技远没有吊打别人的地步,至少处在温带的美国就比苏联强。
谢洛夫不会对苏联的经济做任何改革,如果非要改革的话,他会想办法加强计划经济的优势,至于什么开放市场让本国产品和外国产品竞争,想都不要想。想办法打开别的国家市场是可以考虑的,开放自己的市场是做梦,除非对方是经互会的成员,苏联有办法调节这种贸易。
这种小而全的布局,谢洛夫就感觉很好,什么都有了,看起来也不比资本主义国家要差劲,在苏联建造一间房,如果用同样的材料,和气候的好的国家对比,就会出现建造的时候就比别的国家成本要高,等到落后了想拆掉,拆的成本一样比别的国家要高。
所以在给苏联全国安全领域的人建造住房的同时,谢洛夫一定要让这种房子几十年内都不能落后,有什么新科技就用什么新科技,有什么新材料就用什么新材料。如果用旧材料十年之后发现需要更新换代了,那又是一堆的问题。
现在看来,这个结果还算令人满意,谢洛夫和谢洛科夫很满意,过来视察的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也都很满意,大家皆大欢喜。赫鲁晓夫楼影响过中国的小区规划,谢洛夫放过来用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小区建造苏联小区,除了那些健身馆、游泳池的设施,谁都不欠谁的。
“很好,舒里克,这是我们需要的东西,我们社会主义的小区就是要这样。”勃列日涅夫参观了一圈相当满意的对谢列平说道,“如果把这种小区推广到整个苏联,我觉得人民就不需要为住房问题发愁了。”
“是,很好,我想尤里为了这种房子的出现,估计把全世界都偷骗了。”谢列平笑呵呵的回答,然后侧着头问谢洛夫道,“是不是这样尤里?”
“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填补一些空白,这种行为叫偷么?我们部门本身就是干这种工作的,就算是偷,那也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为了人民偷的。”谢洛夫断然否认了自己老大的指责,扯了半天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偷资本家不叫偷。
美国的铝合金窗户,法国的室内房门、德国的房屋布局、意大利的地板,加上谢洛夫的记忆,还有苏联本身丰富的原料资源,最终就堆积成了这个小区。
“小区建设完毕之后,对于推广问题我并没有意见,反正这不属于我们克格勃自己,造福全体人民我自然是不反对的,不过其他部门不一定像是我们这么有优势,他们不涉外,所以可能成本上会有一些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克格勃会尽力帮助其他部门解决。”谢洛夫想了一下道。
“有你这句话就行了,有些事情你也可以交给谢洛科夫,尤拉你已经这么忙了,谢洛科夫也可以在某些地方帮到你。”勃列日涅夫一连关心的说道,就像一个敦厚的长者在关心部下一样,换做别人没准就被骗了。
“我会的,内务部当然是重要的。”谢洛夫回答的也滴水不漏,反正你是第二书记你说的算,你只要不想把我撤职,咱们一切都好谈。
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呆了一会就离开了工地,谢洛夫又在这里呆了一会对着谢洛科夫说道,“只要贴完瓷砖,九月份就可以入住了,在这之前先检查一下天然气管道和供应水管道、如果没问题的话就可以了。”
因为安全干部遍布全国各地,所以小区的能源当然肯定不能都一样,有天然气的地方用天然气,距离煤矿的近的地方就烧煤,因为地方的不同,规划也是不一样的。
有这种主席在,安全体系的人还需要担心什么?谢洛夫几乎把所有想到的问题都想到了,连马桶都配备完毕,为了防止马桶涨价还动用了遍及全世界的情报网络进行价格跟踪,都做到这个地步,相信也没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了。当然这都不是白来的,整个苏联安全体系的人员往后三年的福利被砍得一点不剩,这不是克格勃的额外福利被砍,而是连柴米油盐都被砍得干干净净。
转眼间谢洛夫又一溜烟跑到拉脱维亚,这里有一座城市,里面有十几万人,都是犯了懒病的苏联版三和大神,他专门过来看看这群干一天可以歇三天的人怎么样了。陪在他身边的是普戈。
。。。
第四百八十九章 云爆弹
从画面当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巨响,从声音上来判断这种爆炸声比正常的炸弹有要小得多,但从视觉上则呈现截然相反的场景。成片的建筑物被骤然出现的白色雾状气体所,笼罩,随后雷霆万钧般的爆炸声响起,好像早先声音只是被压制住了。画面瞬间一变,整片地区都燃烧起来,这个时候云爆弹才显示出来自己的威力。 罗曼中将把机器关闭,对着刚回来的谢洛夫解释道,“用于实验的动物全部死亡,建筑物之外的动物大部分都是被烧死的,室内的实验动物则是窒息而亡,这是我们拍摄下来的照片。”说话间罗曼中将把一沓照片拿出来,可以从上面看到一种叫做触目惊心的惨状。
云爆弹爆炸分为两次,第一次爆炸会把弹体内的燃料在爆点上方吹散成云雾状,紧接着的二次引爆将点燃这些雾状燃料使其在一刹那猛烈燃烧,爆点下方的氧气会瞬间耗尽,并且形成瞬间的超温和超压以及负压。爆点下方下面的人员,无论头顶有无掩体,会在缺氧窒息的同时,被迅速抽干肺内空气,在巨大痛苦中死亡;随之而来的超压又会揉碎内脏,摧毁建筑和工事,最终使这片阵地成为人间地狱。
云爆弹的原理和普通炸弹炮弹完全不同。其装药不是炸药,而是特殊的燃料,它的杀伤力不像普通炸弹那样靠冲击波和爆破片,而是迅速耗尽爆点周围的氧气,使人员窒息死亡;造成巨大的真空超压,撕碎人员的内脏器官、靠压强毁坏工事,甚至地下掩体的人员也不能幸免,受云爆弹攻击的人的死状极惨。
面色沉静的接过来照片,耷拉着眼皮的谢洛夫一张一张的进行翻越。整个过程中表情一直都不变,上面的尸体又不是人类的,没有引起多大的不适应。再说克格勃这种部门碰到的恶心事情多了,这么多年早已经习惯。
“实验的结果大大超过了我们预料,一些观察所的同志还以为我们在实验小型核武器。”在谢洛夫翻阅这些照片的同时,罗曼中将也在说明形容当初震撼力的景象。
“哦!”含含糊糊的答应了一声,没什么精神的谢洛夫把翻阅完的照片放回原处。抬头问道,“主管军工的乌斯季诺夫同志知道了么?”
“也知道了,不过可能还没有具体的印象。”罗曼中将说道,乌斯季诺夫是军事工程师出身,现在是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可以说是苏联整个军备计划的操作者,这种事情是必须让他知晓的。
“马上把具体的数据告诉乌斯季诺夫同志,我的意见是马上开始相关的生产计划。”谢洛夫十指紧扣淡然的说道,“希望云爆弹和可以和集束炸弹一样进入大规模生产的阶段。”
如果一个武器发明出来,但是却不使用的话,那这种武器就没有意义。此时美国陷入越南战争已经是定局,大规模的军事准备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相信到时候美国人会利用这场战争实验一些很多的武器。越南战争的结果自然是没有分歧的,美国无法持续战争,国内经济也民众也出现了问题,怎么看都是失败。
失败是失败,但不能说是毫无收获,这场战争对于美国的军备发展造成的影响非常大。美国军方通过这场战争校正了不少弯路,就拿这次的云爆弹来说,是美国首先投入到了越南战争当中。
越南战场。美军5架C…130运输机在春禄地区投下100多枚炸弹。在一片清脆的爆炸声中,从每个炸弹的肚子中又飞出3个各带降落伞的小炸弹。小炸弹像个圆柱形的啤酒桶,下面伸出一根长铁杆,系在降落伞下飘飘忽忽地向下降落。随后,在接连发出的比平常炸弹爆炸声要小得多的声响中,大地被一团团白雾般气体笼罩。地面上的人们还没来得及弄明白是怎么会事时,猛然间,雷霆万钧,大地震颤,顿时,数十个足球场大小的地面上火光闪闪,树倒屋塌,惨叫连天,这是世人初识云爆弹用于实战的恐怖场面。
苏联的很多武器到底在战争中有什么作用,总是通过军事演习来来检测,终究是差了一点。中东方向谢洛夫都有备案,唯独这个土耳其,不论谢洛夫怎么谋划,得出的结果都是差了一点,土耳其的对手希腊、叙利亚、库尔德人似乎不具备彻底战胜土耳其人的能力。达成突破达达尼尔海峡的任务,只是把希望放在操作上,让土耳其的人做替死鬼,成功率并不高。
这和谢洛夫截断欧亚大陆的另一个备案是不一样的,在另一个计划中,挑动巴基斯坦有领土争议和世仇的印度,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就算是印度自己的实力也在巴基斯坦之上,更不要提还有阿富汗做后备。
而土耳其周围的国家除了苏联之外,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土耳其的实力强大。阿富汗不行,叙利亚也不行,更不要提一直被压制的库尔德人了。库尔德人声势最强的是安德罗波夫时期,想想就知道库尔德人一旦失去苏联的支持,肯定是死翘翘的下场。
可能最终的结果,要达成突破达达尼尔海峡的计划,还要苏联自己动手。不管到时候苏联是不是非要自己动手,相关的准备一直都在进行。谢洛夫以国家安全的理由,每年在亚美尼亚都储存一批作战物资,这个过程已经持续几年了。
“有不满就憋在心里,不就是被从中央主席团撤职了么?用的着这么跳么?”之所以这么快从里加回到莫斯科,是因为谢洛夫收到了一个消息。伊格纳托夫似乎在散布对赫鲁晓夫不好的言论,这才是谢洛夫回到莫斯科的真正目的。
不满的原因应该在政治上,尽管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赫鲁晓夫亲手提拔的,但是,赫鲁晓夫主导的新党章中规定:“每次例行选举时,苏共**********及其主席团成员至少更换四分之一。”这一规定严重伤害了这些人的长期坐江山的愿望,他们希望搞掉这条新规定。
当初粉碎马林科夫集团,在随后的几年中科兹洛夫成了最大的赢家,有人得意,当然也有失意的。时任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伊格纳托夫就属于这个圈子。伊格纳托夫和科兹洛夫一样,也是当初政变中赫鲁晓夫的功臣,政变后荣升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后因反对赫鲁晓夫的激进改革,被赫鲁晓夫降为主席团候补委员。这哥们心怀不满,也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是八月份,这个月一般是苏联高级干部开始休假的时间,苏联党政军高级干部陆陆续续来到克里米亚和高加索,享受一年一度的带薪休假。伊格纳托夫也来到克里米亚,在报告中伊格纳托夫在和其他州委书记的谈话中,流露出了对赫鲁晓夫不满。
正常情况下,谢洛夫也是可以在现在开始休假的,不过鉴于历史上赫鲁晓夫将在今年下台,加上他本人一直以来都不在莫斯科,经常去外地视察或者出国,所以谢洛夫的休假时间一直比较诡异,主要目的还是防止有事情发生。在几种原因的综合下,谢洛夫从六月份开始一直在密切监视国内的动静。
赫鲁晓夫对谢洛夫的意义十分重大,他需要给谢列平争取一点时间。哪怕谢洛夫知道谢列平只比自己大十岁,如果上台年龄上肯定和自己有冲突。他也希望谢列平不要像是历史上一样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这完全是谢列平的个人魅力和风格让谢洛夫欣赏的缘故。就算最后失败了,多几年时间也会让他们这些人站稳脚跟,别像是秋风扫落叶一样被勃列日涅夫轻松的收拾掉。
“伊格纳托夫?”谢洛夫真想问问这位仁兄,你不会真的认为这么国内的强力部门是吃干饭的吧?如果不是,请问你怎么绕过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一关?怎么我这个克格勃主席就这么没有威胁力嘛?
谢洛夫想来想去,不知道这是一个孤立事件还是政变的前兆,如果是孤立事件,那很好办,直接汇报赫鲁晓夫杀鸡儆猴,如果是政变的前兆就要慎重对待了。想了一下谢洛夫拿起来电话道,“特别调查部,加大力量调查一下伊格纳托夫,我要知道他最近的动静。记住不要打扰本来就在他身边中我们的人,你们进行独立调查。”
为了防止意外出现,谢洛夫必须用两批不同部门的人调查一件事,这是防止早先在伊格纳托夫身边的克格勃卫士已经被收买,虽说这种可能性很低,但不得不防。
还有就是谢洛夫必须马上见到谢列平,谢洛夫是独立的安全部门最高负责人,但其实他还有一个领导,就是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谢列平。总负责人其实是谢列平不是他。见谢列平的原因不是汇报工作,而是谢洛夫想要知道谢列平目前对赫鲁晓夫是什么态度。这是判断伊格纳托夫单独的不满,还是有一定基础准备联络其他干部的判断标准之一。
第四百九十章 政变注定失败
现在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谢洛夫经过试探发现谢列平没有明显对赫鲁晓夫不满,坏消息是通过对伊格纳托夫的跟踪调查,发现最近这段时间伊格纳托夫和波德戈尔内过从甚密,通过伊格纳托夫最近的行程,克格勃发现伊格纳托夫频繁的出现在苏联各地,如果进行有罪推定,波德戈尔内至少也没有对伊格纳托夫上蹿下跳的举动阻止。
事情有些大条了,波德戈尔内是分管组织工作的中央书记,其实从科兹洛夫病倒之后,属于第二书记的权利被赫鲁晓夫分成了两部分,其实是三个部分。科兹洛夫病休后,赫鲁晓夫不得不对接班人问题作出重新安排,将勃列日涅夫和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波德戈尔内同时调入**********,根据赫鲁晓夫的安排,勃列日涅夫担任第二书记,波德戈尔内管组织人事工作。最后一项不太明显的权利则交给了谢列平,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的谢列平的权力得到增大,增加监察外交部、军队、克格勃和公共秩序维护部的职能。
谢列平可以监察苏联陆海空三军和火箭部队,克格勃国内外特工和全体边防军、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和全国各地的警察机关,权力几乎赶超当年贝利亚时代的内务部。
历史上那次政变赫鲁晓夫面对的局面是这样的,两个接班人勃列日涅夫和波德戈尔内、控制苏联国内所有强力部门的谢列平,苏联经济方面的掌舵者柯西金、苏联思想领域的权威苏斯洛夫,中央主席团内赫鲁晓夫的支持者处在少数。但其实赫鲁晓夫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只要克格勃不叛变事情还是可以控制的,那次政变中克格勃屏蔽了赫鲁晓夫和支持者的联系,让赫鲁晓夫的支持者无法回到莫斯科。
勃列日涅夫已经准备好了所有中央委员在莫斯科,第一轮罢免赫鲁晓夫的投票以一百比七十获得通过,赫鲁晓夫被罢免后,勃列日涅夫的当选则是全面通过。两轮投票让谢洛夫得出的信息就是,第一轮投票表明虽然中央主席团的重要人物都反对赫鲁晓夫,但中央委员层面哪怕勃列日涅夫已经做好了工作,仍然有赫鲁晓夫的支持者。第二轮投票则证明在赫鲁晓夫下台已经成定局的情况下,勃列日涅夫是人们心中最适合的人选,他们相信性格温和的勃列日涅夫不会进行大变动。
当然这种相信是错误的,后来的事情是支持赫鲁晓夫的**********全部被调离,随后就轮到了首先跳起来的伊格纳托夫、在政变中做出了出格举动的谢米恰斯内,随后则是叶戈雷切夫、季库诺夫、谢列平这些人。
共青团和安全干部被收拾掉之后,就是分管组织的波德戈尔内、最后则是经济领域地位十分稳固的柯西金,至于权威仅限于思想领域的苏斯洛夫则没有问题。
谢洛夫有两个选择,马上告诉赫鲁晓夫,然后在萌芽状态中就挫败这次未遂政变,赫鲁晓夫自然会通过正常的方式把伊格纳托夫和波德戈尔内一撸到底。第二和选择是等到串联的规模更大一些,干掉一批人。
后者风险巨大,首先串联规模变大克格勃就无法在赫鲁晓夫那边交代,谢洛夫这个克格勃主席失职是避免不了的。赫鲁晓夫成功挫败政变也会对谢洛夫产生疑虑,万一没被赶下台谢洛夫等于是为赫鲁晓夫殉葬了。所以他只能选择前者,在还只是萌芽状态中就告知赫鲁晓夫真实的消息,让他把伊格纳托夫和波德戈尔内处理掉。
“什么叫牵一发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