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是我大顺实力不济,被你们辽国掳去了百多万户百姓。现在我大顺实力强了,用钱赎买回来,这也不算什么吧?买卖的东西,你情我愿的,朕没逼迫过你们吧?”

耶律仁先已经对陆承启的“无赖”,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并未说什么。而一些好脸面的大臣,则低头遮眼,不想看到这“丢脸”的一幕。左谏议大夫云枫,更是气得直喘粗气,低声说道:“大失脸面,有失国体!”

右谏议大夫钱宗方牢牢地拉住他的衣袖,不让他再做傻事。高高在上的陆承启,其实看得一清二楚,心道:“回头再收拾你!”

“既然如此,那朕依照先前谈好的价格,一共支付你们辽国一百六十万贯钱,你们辽国得归还十五万户汉人百姓,对吧?”陆承启数学还是挺好的,一下子就算出了准确答案。

耶律仁先说道:“回陛下,确实如此。”

陆承启快刀斩乱麻,当即说道:“礼部尚书何在?”

礼部尚书冯承平连忙出列说道:“臣在!”

“冯尚书,你执笔写出明细来,一式两份,让辽国使臣都过眼了,再呈与朕一观。”陆承启淡淡地说道,“若无要事,今日例朝便到这吧,退朝!”

看到陆承启起身走下台阶,高镐连忙跟上脚步,一边大声扯着鸭公嗓道:“退朝!”

文武百官施礼道:“恭送陛下!”

陆承启走过云枫的身旁,重重地哼了一声,拂袖而去。留下脸色阴晴不定的云枫,和一脸叹息的钱宗方:“云大夫,你和陛下争执些什么,如此直谏,不是误了你前途么!唉,当时要是你忍住了,回转我们联名写封奏折,难道陛下会置之不理?唉……”(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三章:有功不赏是为何?

小皇帝离开了大庆殿,例朝散去,文武百官聚起自己的小圈子,纷纷讨论起顺辽的战事。即便没有太多的信息,但大家都知道了,这一役居然又是大顺打赢了!

这可是个了不得的大事,要知道六十多年来,大顺对辽国一共只赢了两场,一场是小皇帝掌权第一年,在幽州城下赢得酣畅淋漓,一洗多年憋屈。第二场,便是刚刚才得知的,居然孤军深入到辽国腹地,在滦河边上打了个打胜仗!

能打赢契丹人就是奇闻一件,更奇怪的是,这场胜利,居然是由辽国使臣说出来的。要不是耶律仁先道破,这些文武百官,还蒙在鼓里,根本不知情!

文官们都不傻,小皇帝这般动作,这一下就值得玩味了。为何不把这件事公告天下,里面肯定有内情!第一个内情嘛,大家都心知肚明,便是顺辽两国去年才签下的互不侵犯条约。小皇帝不想公诸于众,肯定是不想悍然撕破脸皮。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这一点确实不太符合人君的行事准则,小皇帝懂得藏拙,文官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第二点,那就不是每个人都能猜得到的了。按理说,大顺朝里面掌控兵权的,除了皇帝以外,就是枢密使、枢密副使了。可小皇帝能下密旨,绕过兵部,绕过内阁,指使奉圣州边军百里奔袭。这里面要说没有猫腻,说出去都没人信。

大顺的兵制,其实很简单。大部分兵权掌控在皇帝手中,也就是兵符缺了皇帝的授予,根本调不动一兵一卒。往常要出兵,皇帝还会装模作样地询问一下兵部的意见,询问一下枢密院的意见。毕竟兵部尚书、枢密使虽说是武职,可一般都由文臣担任。这也是为了防止武将擅权的防范手段,只是如此一来,大顺赖以立朝建国的悍将勇卒,就等同废了一半。

没办法,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因为是文臣担任武职,大战略方针拿捏不准,导致了六十年前幽云边境的惨败。虽然大顺边军战力犹在,可六十年来,大顺朝廷不仅没有痛定思痛,反而置之不理。这下好了,辽国年年南犯,把大顺当做了一只绵羊,不停地来剪羊毛。

而谁都忘了,小皇帝掌权以来,可不仅仅是废了宰相,设立内阁制而已,同时还设立了一个军事参谋部。以枢密使姜瑜,副枢密使潘兴艺和彭金康,威远候的韩帆等一干功勋子弟为军事参谋部的成员。这下好了,小皇帝完全有能力通过军事参谋部,绕过内阁,绕过兵部,凑齐兵符,密旨发兵。

此刻回想起当初小皇帝设立军事参谋部时,没人反对,也没人敢反对。那时候小皇帝杀心正重,两百多贪官锒铛下狱,朝廷中人人自危,哪里敢捋小皇帝的虎须?就这样,小皇帝毫无阻碍地完成了对政权、兵权的双重掌控。这真的是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年轻人能想得到的吗?

那边厢,户部尚书林镇中悄声地询问内阁首辅徐崇光,是不是他出的主意。徐崇光一脸无辜地说道:“若是老夫能有这等本事,就不会只是一个内阁首辅了。”言下之意,就是徐崇光对内阁首辅这个职位,还是有所不满的。想当年宰辅的风光,如今的内阁首辅,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林镇中叹道:“这么说来,那时的皇上,就已经有如此打算了?”

徐崇光点了点头,说道:“皇上的眼光,远甚你我啊……”

而枢密使姜瑜身边,却没多少人敢问他实情。唯有威远候韩帆走来低声问道:“姜枢密使,这事真的是皇上的授意?”

姜瑜点了点头,两人心照不宣。

其实他们都猜错了,这只是陆承启和枢密院之间的密谈,并不关军事参谋部的事。要不然,怎么会连韩帆都不知情!在陆承启看来,这些功勋子弟,并无甚么真本事。要是给他们掺合进来,说不定会走漏什么风声。所以在第二日,就以军事参谋部“专业技能”不足为名,把连带韩帆在内的功勋子弟都丢入皇家军校之中,美曰其名为“回炉再造”。这日例朝,大多的功勋子弟并无实职,所以并不用上朝。而韩帆领了个枢密直学士的实职,才来上的例朝。这一下朝他就要回皇家军校继续完成他的“学业”了。

文武百官小声说着话,不多时已经到了宣德楼前,面对着这些御前侍卫们,文武百官都自觉地闭上了嘴。

世间果然没有不透风的墙,翌日的报纸上,赫然就是对这场百里奔袭的各种报导。反而是大顺的“官方报纸”《大顺民报》,却毫无声息。

当然了,这都挡不住大顺百姓的猜测,不出两日,此事已然天下皆知。

酒楼茶肆,歌馆舞舍,都在议论为何皇上不给有功之臣封赏,难道是要黑掉这份功劳吗!

当然了,高手还是民间多,不乏有见地之人反驳道:“此事不宜大肆封赏,辽国使臣还在长安城里!顺辽两国去年签了互不侵犯条约,要是皇上这么做了,辽国只能大举兴兵南下了。这一场战争,大顺不想打,辽国也不想打。既然打不起来,那就只能谈判解决了……”

众人附和,更有人猜测道:“嘿嘿,有功不赏,恐怕还要罚呢!”

这些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主,纷纷追问道:“怎么说?”

“你们想啊,这件事摆明了就是皇上的主意。可皇上不能有错啊,那是谁的错?只能是奉圣州边军,奉圣州州牧的错!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那人不紧不慢地说道。

“话不能这么说,说不定等辽国使臣回去后,皇上的封赏就来了呢!”

“哈哈哈……”众人大笑起来,都说这人天真。“难道辽国使臣回去后,他们就不知道这事了?这分明是不给辽国面子啊,辽国不恼羞成怒才怪哩!”

那人憨笑地挠了挠后脑:“是这个理儿!”(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

三日后,大顺边境,长城以内的奉圣州城中。

“爹爹,你看这都算是什么事啊!”

杨文广最小的女儿杨闹红,拿着一张宣纸,隐隐看见是《时政报》三个大字,怒气冲冲地闯进杨文广的书房内,惊得杨文广在宣纸上留下一滩墨迹。

“怎么了,闺女,这奉圣州还有人敢惹你不成?”

杨文广也不着恼,他都这个年纪了,很少事情能让他内心翻起一丝丝涟漪了。不过家人,始终是一种牵挂,更别说是最小的女儿了。他也是最忧心这个女儿,都二十四了,别人都是两个孩子的妈了,她倒好,“美名远扬”,至今连个婆家都找不到。作为一名父亲,有什么事情大得过儿女的亲事?

所以很正常的,一旦杨闹红有什么情绪上的波动,杨文广都会往这方面想。没办法,杨闹红已经是“大龄姑娘”了,能挑的机会少之又少。或许嫁一个鳏夫(死过老婆的男人),还有点出嫁的希望。可杨闹红眼光这么高,能嫁一个这样的男人吗!

杨闹红脸色不太好,杨文广看得出来。可没想到这句话一出,杨闹红就沉下脸来:“爹爹,都甚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开玩笑?”

杨文广愕然地说道:“发生了什么事?”

“你看!”

杨闹红气呼呼地把那报纸甩给杨文广。别看奉圣州地处边陲,可文教一事,在杨文广的大力推动下,并不输给其他州府。再加上杨家的世代威名,商人也乐于来奉圣州做生意。无他,有杨家的庇护,生意也会好做很多。同时,商人也会把长安城新奇玩意带来奉圣州。奉圣州的百姓也很快便适应了报纸这个新鲜事物,其接受能力并不比长安城的百姓差。只是报纸的价格嘛,就要多些了,要五文钱一张。所以很多奉圣州的百姓,都选择去茶肆听茶博士读报。

杨文广有些疑惑地拿起这张《时政报》,仔细地看了起来。杨闹红以为杨文广会勃然大怒,却没料到杨文广看完之后,淡淡地说道:“原来是这般啊……”

杨闹红惊讶地说道:“爹爹,你……你怎么这般,皇上这么做,你一点不满都没有吗?他这般薄情寡义,对得起死去的弟兄们吗!”

杨文广斥道:“怎么说话的,皇上有皇上的难处,再说了,不是有一道密旨过来,说战死的弟兄们都有抚恤金吗!”

“可我们拼死拼活,就换来一个抚恤金?那爹爹的军功,诸位兄弟的军功呢,就这么被吞没了不成?”杨闹红不敢置信,大顺朝廷吞没军功的事情,时有发生。可还没有一个人,敢在杨家头上都土,因为他们都知道,杨家惹不得!

现在是大顺权力最高的那人,抹掉了杨文广的军功,杨闹红怎能不急?

杨文广沉声说道:“大顺与辽国现在,有着盟约在身。我们出兵,已然坏了规矩。皇上这么做,无可厚非。这些事,不是你这个女孩家来操心的,你要是有闲工夫,不如去学学女红,好寻个婆家嫁出去……”

话还没说完,杨闹红转身便走。杨文广连忙起身喊道:“闹红,你去哪?”

杨闹红头也不回地说道:“我去找那个书生说道理去!”

“书生?哪个书生?难道是闹红的心上人不成?”

杨文广一时间没品味出来,直到他脑筋不抽了之后,才明白原来杨闹红说的,乃是长安城来的禁军统领王韶。“坏了,闹红这一去,怕是要闹出事情来!唉,这闺女一天到晚舞刀弄枪,也不给我消停会,摊上这样的闺女,也是前世作孽啊……”杨文广把笔搁下,连忙跑了出去。

这时,风风火火的杨闹红,再次闯进了王韶的屋子里。王韶在屋里正襟危坐,手捧经书在诵读中。见到杨闹红一身女装的进来,真有点被惊艳到。说真的,杨闹红面容精致,不输江南女子。再加上常年练武,身材极好,把一袭襦裙撑得另有一番风味。只可惜一开口,便暴露了她的本质,让王韶的欣赏,变成了一丝厌烦:“你这书生,给我讲清楚,报纸上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王韶一愣:“甚么报纸?”

“你还装傻,我不信你不看《书社报》,不看《时政报》!奉圣州边军私自调兵,已然传得沸沸扬扬。你是传旨授兵符之人,你不给我说清楚,我找谁去?”杨闹红一把揪住王韶的衣襟,恶狠狠地说道,完全不顾自己的肌肤,离王韶的脸庞仅有几寸的距离。

王韶轻轻地拨开她的手,却发现徒劳无功。杨闹红的气力不是开玩笑的,比一般男子都大。见硬的行不通,王韶开始缓缓地讲道理了:“我乃朝廷将领,陛下有旨,自当奉行。至于事非成败,与我何干?滦河一役,陛下有碍于顺辽关系,不承认这个过错,也是正常。莫说你爹爹,便是我,也可能降职受罚,你还有什么不满?”

杨闹红嗤之以鼻:“莫道我什么都不知道,你是皇上的心腹爱将,他如何会罚你?”

王韶笑了笑,说道:“陛下的心思,谁能猜得到?只是你放心,陛下自有分寸,不会亏待功臣的。哪怕是一时降职,也说不定会调你爹爹回京城之中,担任个枢密使哩!”

杨闹红哼了一声,说道:“谁稀罕去长安?我们杨家在奉圣州就挺好,为何要去长安,看人脸色?要去你自己回去,莫要捎上我们杨家!”

“话可不能这么说,陛下虽宽宏大量,可你们杨家一直在奉圣州,难免会触及到陛下的隐忧。没错,世人皆知你们杨家忠肝义胆,可皇家中人,如何信得过你们?回长安,明哲保身,几世富贵触手可得。你不为自己着想,不为你爹爹着想,你也该为杨家想想吧?再说了,就算你爹爹降职了,可一调回长安,陛下早不见晚见的,心里面觉得欠了你们杨家一个人情。这有多么金贵,你知道吗?”王韶丝毫不急,娓娓道来,听得杨闹红一愣一愣的。

“你说,这皇上的人情,有什么金贵的?”

杨闹红这话刚出,杨文广就到了:“闺女,你不能……”

一进门,就见到两人姿势暧昧,杨文广也是过来人,见到这样的情景,哪里会不知道他们的猫腻:“额……没什么,你们继续,老夫什么都没看到……”说罢便走了出去,顺手还带上了门。(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五章:咱闺女总算是能嫁出去了

杨文广喜滋滋地从客房走出来,迎面却撞上了杨闹红的生母,出身鲜卑族的慕容昭容。

“我说你个老头子,一天到晚乐呵些啥?”慕容昭容与杨文广相识少年时,多年来相敬如宾,恩爱有加。慕容昭容为杨文广一共生下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可谓帮助了杨家开枝散叶。

其实杨文广并没有像后世评书那样,娶了十九个老婆。而慕容昭容,则是杨门女将穆桂英的原型。这位慕容娘子,年轻时也是一位“极为善战”的女将,要不然怎么生下了杨闹红这么一个不习女红,专门舞枪弄棒的“问题少女”?

“嘿嘿,老婆子,你可能不知道,咱闺女总算是能嫁出去了!”杨文广似乎放下一桩极大的心事,整个人似乎都年轻了十余岁一样。

“当真?”慕容昭容也对这个小女儿忧心忡忡,没曾想到今日居然听得这个好消息,又惊又喜:“是哪家好儿郎?咱们女儿看得上的,肯定不是一般人!”

都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杨闹红的心思,也唯有慕容昭容能懂一些了。“咱们这个女儿,性子与我年轻时一模一样,非英雄好汉不嫁。可天底下哪有这么多英雄好汉,就算是有,不是老了,就是有妻室了。咱们女儿心气高,绝不肯嫁这样的人……”

慕容昭容还没说完,杨文广就插话道:“是啊,咱们女儿不像你这般好运气,找了个英雄好汉做夫君……”

“呸,老不知羞的,有你这么自卖自夸的吗?诶诶诶,别打岔了,快说说,咱们女儿看上的,是哪家好儿郎?”慕容昭容一副急不可耐的模样,杨文广偏生吊她胃口:“你猜猜看?”

慕容昭容啐了一声,说道:“快说,不然今日别想回房睡!”

做了这么多年夫妻,杨文广最怕的一件事便是独自一人睡书房了,连忙讨饶道:“昭容你不要着恼,这儿郎啊,乃是从长安来的禁军统领。姓王名韶,字子纯……”

“甚么,你说闹红她看上的,是一个鳏夫?”

原来慕容昭容也不是吃素的,王韶生得一表人才,她又如何不上心?结果这一打听之下,便绝了托人做媒的心思。王韶是有过前妻的,这样的人在慕容昭容眼中,是绝对配不上杨闹红的。可她万万没想到,姻缘就是这么巧合的事,她认为不可能的,偏偏就发生了。

杨文广一愣,他不曾知道王韶的情况,喃喃地说道:“你说他是鳏夫?”

慕容昭容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我特意找他的亲兵问的,应当不会错。”

杨文广倒是觉得没什么:“不就是鳏夫嘛,难得咱们女儿看得上,鳏夫又如何?再说了,王子纯在皇上面前,可是炙手可热的红人。幽州城下那一战你听过吧,就是他带兵打成的。嘿嘿,咱们女儿看得上的,又岂是泛泛之辈。莫说鳏夫了,就算尚有妻室又如何,咱们女儿要嫁,除了当今圣上,谁能拦得住?”

慕容昭容也知道自己女儿的性子,叹息一声说道:“既然闹红钟意,我们做爹娘的,又如何能阻挠?闹红今年都二十四了,要想嫁一个好人家,无异于大海捞针。今日撞见个王子纯,断然不能让他跑了!老头子你不要管,我这便找人说媒去!”

杨文广知道自己浑家的性子,就同杨闹红一样,风风火火的,顾前不顾后,也不知道闹出了多少乱子来。看到慕容昭容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杨文广连忙拉住她说道:“老婆子,你急什么?王子纯什么个心思,咱们都还不知道。万一弄巧成拙,闹红就更成了别人的笑柄了。女孩家声名最重要,你且容我打探一番,你再托人做媒不迟。”

慕容昭容一听,也是这个道理,笑逐颜开地说道:“老头子,那你就上点心,我去探探咱们女儿的口风……”

老夫妻二人一合计,乐得屁颠屁颠地往后院跑。而此时王韶住的的客房里,两人总算想起了“男女授受不亲”的礼训,隔着一大段距离。

“喂,姓王的,你说刚刚爹爹是什么意思?”

杨闹红的脸庞不知为何,突然红了起来。她自小就接触了不少男子,不管是边军士卒,还是四位哥哥两位姐夫,都是顶天立地的好汉子。可从未有过这样一个男子,武力不强,却能百步穿杨;力不能提枪,却能运筹帷幄之中。这样的形象,几乎颠覆了杨闹红对将领一词的看法。也不知从何时起,自己对这个年青的禁军统领,有了一股别样的情愫。

王韶是过来人,当然明白杨文广的举动是为何。只是想起自己的前妻,再看看眼前这个动人的女子,王韶登时绝了那门心思,说道:“没……没什么意思,你莫要想多了……”

杨闹红率直天真,有那句说那句:“哼,你们别当我不知道,你们不就是……不就是想那个嘛……”

说着说着,自己的脸颊越来越烫,杨闹红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王韶苦笑道:“杨姑娘,是你冲我来的,不是我去招惹你的,这点你得搞清楚了。杨老将军的心情,我能理解,可……”

杨闹红没等他说完,猛然站起来说道:“你这人好不自量力,我杨闹红的夫君,定要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你也不瞧瞧自己的样子,手无缚鸡之力,如何配得上我?莫要痴心妄想,今日我来,就是为我爹爹,为奉圣州边军讨一个公道而已!”

其实她说出这句话时,自己都有点说服不了自己了。或许刚刚闯进王韶房间那会,确实是存了这样的心思。可自当杨文广出现后,气氛完全就变了。

王韶似乎也松了一口气,缓缓地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恰在此时,客房外又有一个声音说道:“王韶,你给我出来!”

杨闹红一听,惊叫道:“是四哥的声音!”

王韶也听出来了:“小将军?他找我作甚?”(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六章:书生也会武功

王韶这是明知故问,朝廷要抹掉奉圣州边军的军功,杨家的人能不急吗!除了这件事,天生与王韶八字不合的杨怀玉,还能找他有何事?

打开了房门,杨怀玉一冲而进,刚想开口,却瞥见杨闹红在王韶的房间里,一时间长大了嘴巴,不知道说什么好。

“小妹,你……你怎么在这?”

这句话,登时把两人都闹了个大红脸。王韶知道这事关女儿家清白,赶紧解释道:“杨姑娘是来找我讨要说法的,老将军怕出事,刚刚才过来,不知怎么地,却关上了我的房门……”

这句话端的是匪夷所思,杨怀玉是一百个不相信,可杨闹红紧跟着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此!”

杨怀玉将信将疑,狐疑地看着两人,说道:“你们肯定隐瞒了些什么!”

杨闹红一跺脚,叉着腰说道:“我能隐瞒什么?今早看到报纸,我就过来找他了,能隐瞒什么?”

“当真?”

杨怀玉仔细观察两人,发现两人神情坦荡,不似有“奸情”的模样,也就信了杨闹红所说。

杨闹红哼了一声,说道:“当然是真的,不然你以为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杨怀玉自言自语地说道:“谁知道你是不是春心荡漾了?”

“你说什么?”杨闹红听力不差,闻言柳眉一挑,“怀玉,你是不是皮痒了?”说完这话,她竟有些心虚地看向王韶,王韶则保持着君子风范,负手在背,静静地看着他们兄妹在拌嘴。

杨怀玉连忙摆了摆手,说道:“罢了,我不是来找你的,王韶,你跟我来!”

王韶不为所动,说道:“有什么事,当面说不行吗?”

杨怀玉不耐烦地说道:“你是不是个男的,这么婆婆妈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