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风水师的话来说,就是缺乏“气”。这股气,乃是生气。皆因这假山是人工砌成的,不是自然形成的,就好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不能长久。就算在山上移植再多的草木,缺了人工浇水,估计也生长不了。然后草木尽枯,化为荒土。如果是造一处景观,那直接做成假山,不用移植花草就行了。但既然陈荀这么设计,肯定有他的道理。

这一日,陆承启正在垂拱殿处理政事的时候,陈荀请求觐见,向陆承启说明了他的用意。

陆承启认认真真地听完后,觉得有点意思:“陈卿的意思是引江水注入空湖中,就是将湖山形势纳入风水大势?”

陈荀摇了摇头,说道:“风水之法,虽说是得水为上,但引水入湖,不过是弥补水龙不足罢了。真正想要融合风水大势,还需要在山龙上下功夫。山水相连,风水才成。若只是单纯引水龙入湖,那么缺乏了山龙支撑,这三座仙山就是毫无用处。既然如此,又何必垒土为山呢?”

“那陈卿打算怎么办?”

陆承启也很光棍,不懂就是不懂。陈荀把胸中计划全盘托出道:“回禀陛下,此事还需陛下亲自来,方才能成。”

“需要朕作甚?”陆承启很是奇怪,不解地问道。

“若风水大势为陛下所用,自是要陛下出些气力。不瞒陛下,臣早在两个月前,便已将一块泰山石作为引气石,置于骊山之上。只需陛下亲自将之请回来,臣方能根据陛下气运,彻底将风水局与陛下合在一处……”

若仅仅是这段话,陆承启是不会就范的,甚至会觉得很荒诞。但陈荀又添了一句:“若陛下想得子翤,则必须亲力亲为方可!”

这句话一出,陆承启便是想躲开也不行了。“姑且信一信吧!”陆承启到底还不是这个时代的灵魂,对于这么玄而又玄的“学问”,他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的。不过既然这个时代没有任何助孕手段,也没有仪器可检查他的身体,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考虑了一番后,陆承启也就答应下来了。“好久没有出宫了,出宫一趟也好……”

听得小皇帝应承下来了,陈荀才如释重负。他能耐再大,要是小皇帝不配合,也徒负呼呼啊!最后还落了个“教唆”圣上,浪费钱银的下场。说不得就要贬官了,好不容易哄得小皇帝信了一点风水,却功败垂成,这跟谁说理去?

陈荀怕小皇帝出尔反尔,连忙说道:“陛下,那泰山石在骊山上林苑处,只需问守门城防司士卒便行了。三日后为吉日,望陛下能卯时出宫去上林苑。午时前步行回到仙山旁就行。剩下的就交给臣了,臣必定竭心尽力,展毕生所学,为陛下布下风水大局,一举扭转艮位风水!陛下,记得,一定要步行,或者一路小跑也可。若是骑马乘车,速度过快,那龙气跟不上,只能自行退回骊山之中,便功亏一篑了……”

说罢,好似逃也似的告退。陆承启也看穿了他的小九九,摇了摇头,戏笑道:“此人颇为滑稽……”

但很快,陆承启就笑不出来了。这上林苑不同秦汉之时,秦汉时的上林苑,东汉时便已经是一片废墟了。骊山上的上林苑,是一处行宫,为前朝所建,占地不算大,当然是对比秦汉时来说的。要知道秦汉时上林苑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三百里,有灞、浐、泾、渭、沣、镐、涝、潏八水出入其中。骊山上的上林苑,说是上林苑,其规模与秦汉时相去甚远,不过占地几百顷而已。

但是,从长安城出发,到上林苑,足足有四十里地。这是步行啊!陆承启想通了这一点,心里开始咒骂道:“怪不得跑得这么快,要是他自己走,也未必能在午时赶回来吧?”

抱怨归抱怨,骂归骂,陆承启还是决定信一信。四十里地而已,以他现在的身体,应该也能吃得消。卢胖子教给他的吐纳之法很是有效,长期修习下来,他的头脑越发清晰,身子也越来越健壮了。一路小跑二十里地,不是问题。

再说了,陈荀是要回来的时候步行或者跑步,没说去的时候也要啊?去的时候骑马去,应该可以吧?

打定了主意,陆承启便安心等待。三日时间,匆匆而过。这几日陆承启都没有“夜夜笙歌”,而是“养精蓄锐”,准备三日后的“大事”。

天刚蒙蒙亮,陆承启便已经穿好常服,只带着王彦宸和高镐出发了。他们乘坐着一辆寻常的马车,但驾车的马却是御马。这辆马车,也是早就准备好的。反正小皇帝心血来潮,颁下的旨意,内侍照做便是。

三日驾着马车,不到一个时辰,便来到了上林苑。

这上林苑果然有点门道,陆承启刚刚下马车,便觉得这空气异常新鲜,山林中雾气弥漫,亭台楼阁掩藏在绿树红花之中。细看之下,顿时心旷神怡。这时,太阳不过刚刚升上高空,透下一点点热度。

陆承启径直走向上林苑守卫处,拿出金牌晃了一下,低声问道:“朕问你们,那泰山石在何处?”(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气

那几个城防司的士卒,激动得满脸通红。虽然陈荀跟他们说过,会有一个大人物过来拿东西,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大人物就是当今圣上啊!

普天之下,除了当今圣上,有谁敢自称“朕”?

“陛……陛下,我知道在哪!”

“我也知道!”

“就在那个亭子里!”

“是我先说的,我先说的……”

……

这几个士卒为了引起陆承启的注意,争执了起来。陆承启已经知道了泰山石所在,丢给后面高镐一句话:“每人赏一块银币……”说罢,便往那城防司士卒指的的亭子看去,果然在石桌上放着一块石头。陆承启见了之下,立即便过去,抱起了这块石头。

甫一抱起,便觉得这石头虽不算太大,可沉甸甸的,比一般石头重得多。“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泰山石,重若泰山?”

陆承启正想走的时候,一个管理上林苑的官员才匆匆到来:“下官不知陛下亲临,有失远迎,实乃死罪!”

管理皇家园林,先前是一个油水颇多的官职。但那也是先前,现在的衙园署就是一个清水衙门,谁敢占皇家园林一丝一毫的便宜?且不说外面有城防司守着,还有监察司时不时上门“访问”——不论官大官小,这已经成了定制了。你瞒得了一时,瞒得了一世么?

陆承启抱着泰山石,虽然不甚吃力,但他要赶时间啊,连忙说道:“不知者无罪,朕也不多逗留,这便去了。嗯,你的工作做得不错,朕很看好你!”

说罢,撇下欣喜若狂的这个衙园署的小官,自顾自地去了。这个衙园署的小官,差点以为自己活在梦中:“难道我要升官了?皇上金口玉言,不会是信口开河的吧?”

殊不知,这是陆承启的场面话而已,这小官的脸他都不认得,名字更是不知道,哪里知道他的“工作”做得怎么样?这小官也是太年轻,被陆承启一句敷衍的话就打发了。要是老油条的话,二话不说就上去,告诉陆承启自己的官职名字,说不得还有两分机会。

注意,这个办法不是什么时候都适用的。要是不分时候,说不定会弄巧成拙。就比如说这个时候,陆承启还在赶时间,你却过来纠缠一番,陆承启不把你贬官都算仁慈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从骊山上下来,陆承启都觉得这泰山石有点坠手了。但一想到传宗接代,他便咬了咬牙,继续往前走。高镐在后面看得心疼,小声地说道:“陛下,要不给小的拿着吧!”

王彦宸也赶紧说道:“臣拿着也行的……”

陆承启瞥了两眼,说道:“难道你们也缺儿子吗?”

王彦宸膝下已经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了,当然不缺子翤。而高镐,一个没卵蛋的男人,还要什么子翤!他们刚刚也知道了内情,不敢再劝。幸亏陆承启不是经常抛头露面,一路走来,郊外农户渐渐多了起来。见他抱着一块石头走着,也很是奇怪,不时有人在指指点点。

好在陆承启的心理承受能力不错,重生前做销售的时候,没少给人拒之千里。做销售的,就是要脸皮厚,没啥秘诀。只要把脸豁出去,才有可能拿到这个月的不菲工资。要是爱惜自尊的话,恐怕是做不成的。

陆承启把这些奇异的目光视而不见,自顾自地往长安城走去。只是这些非议可以无视,但两条臂膀上的感觉却不会骗人。陆承启只觉得两条臂膀越来越沉,都快不属于他的了。高镐在后面看得很是心疼,却只能陪在陆承启后面走着,不敢开口再劝。而王彦宸,只能牵着马车一同走着。马车的轱辘声,还有那御马不时打的响鼻,在陆承启的耳中都格外清晰。

王彦宸这才明白,小皇帝身上有一种格外的执着。怪不得他能“干掉”杨太师,亲自掌权。抱着一块沉重的石头,硬生生走了几十里路。别说是皇帝了,换做另一个人来也累得不轻。便是武林高手,论毅力、耐力,恐怕都没有小皇帝这么顽强。

这时陆承启只有一个念头,都走了三十多里地了,要是半途而废,岂不是前功尽弃了?

咬了咬牙,眼见长安城就在前面,他开始加速,小跑起来。他的手臂是酸疼,浑身大汗,脚下却没有多少累的感觉。这也是他经常锻炼的结果,换个人来,可能早就瘫倒在地,也就前功尽弃了。

其实不用陈荀说得太明白,陆承启自己也知道,逆改气运,本来就是要靠自己努力,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别人身上,那是非常愚蠢的心态。艮位上的风水不足,已经是顽疾难除,想要逆改气运,自己就要有豁出去的觉悟。妄想‘不劳而获’,那是做梦。

陆承启以惊人的毅力,竟比午时早了半个时辰,便已经进了皇宫。

“皇上回宫了!”

高镐怕陆承启支撑不住,在皇宫外不敢声张。但进了皇宫后,他再也忍不住了,连忙唤来内侍,在一旁紧张兮兮地伺候着。万一陆承启不支倒地了,他们也好第一时间扶起他。翰林医官院也得到了消息,可怜这些老御医,几十岁的年纪了,还要跟着这些小年轻后边,提着药箱跑着……

陈荀此时,已经整装完毕,一边看着日头,算着时辰。旁边的同僚问道:“监正,若是陛下午时赶不到,那怎么办?”

“我相信陛下,陛下绝非尔等想得那般不堪!”陈荀看人极准,陆承启前后的改变,他是第一次见到。若是陆承启再创造出什么奇迹,他也不会惊讶的。再说了,区区四十里地罢了,要是身强体壮一些,也能办到。要是小皇帝身子这么孱弱,也不用什么风水局了,本钱就不行啊!

那同僚不敢在这个话题继续,这是在编排陆承启啊,要是给人揪住小辫子,有他好受的。只听他话题一转,质疑道:“监正,你这山龙之气引来了,可水龙在何处?山主人丁水主财,你不会不知道吧?”

陈荀高深莫测一笑,说道:“山龙一到,水龙自来。”

话音未落,远处便传来一声“皇上驾到!”随着高镐接近哭腔的高喊,陈荀精神一震:“来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七章:风生,水起!

众人注目之下,只见陆承启犹如喝醉了酒,“晃晃悠悠”地跑——哦不,应该是跌跌撞撞地走了进来。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小皇帝现在已经差不多精疲力尽了,只是靠着意志支撑着。这些人都是钦天监、太史局的臣子,其余的官员甚至都不给放进皇宫。皆因陆承启知道,自己可能会出丑。一个皇帝,怎么也得在大臣面前保持风度,跑个二十公里就欲生欲死,怎么能服众?

至于钦天监和太史局,两个都是掌管历法、天文,或者说是朝廷养着的风水师,他们是知道底细的,出了丑也是情理之中,就不用避嫌了。

钦天监和太史局的官员,看着咬着牙坚持的小皇帝,心中竟腾起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对别人狠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也是这么狠的。小皇帝为了一个可能获得子翤的风水局,就能如此豁得出去,要是能打下辽国,他会不会也倾尽全国之力,犹如汉武帝打匈奴一样?先前他们认为不会,小皇帝最爱惜民力了,赋税都只收一成。可现在看来,这小皇帝根本就是个赌徒啊!只要有一半的胜率,他就可能铤而走险,这样的人还是皇帝,问你怕不怕?

陈荀倒没想这么多,他只是关注自己布下的风水局能不能成。这是他的机会,弄成了,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弄砸了,整个大顺都没有他的容身之地。所以这一次,他是有进无退,只能成功,否则便成仁。

只见陆承启摇摇晃晃地来到陈荀面前,把石头递给陈荀,才长长地呼出一口气。陈荀接过石头,只觉得沉甸甸的,心中微微诧异:“想不到陛下真的能办到……”嘴上却立即说道:“快,扶陛下去歇息……”

陆承启只觉得一阵头昏眼花,天旋地转,十分的难受。高镐都快急哭了:“陛下,先喝点水再躺着歇息一下吧,你都跑了这般久了……”

陆承启没有理会他,缓过气来,问陈荀道:“朕没有晚到一步吧?”

陈荀正色道:“陛下非但没有来晚,时间还充裕得紧。陛下,你且歇息着,剩下的就交给臣了。”

陆承启这才注意到,陈荀今日并没有穿官服,而是穿了一件道袍。不得不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陈荀穿着官服有点怪模怪样,但一穿上道袍,顿时就顺眼多了。其实陈荀的卖相不差,穿上道袍后颇有仙风道骨的意味。想想他自称是陈抟的传人,穿着道袍也说得过去。只见陈荀身上披着道袍,手拿赶山鞭,头顶道冠,脚踏登云履,仔细检查香烛、符纸、糯米等等东西之后,觉得没有什么遗漏了,才缓缓掏出一件东西放到供桌上。

“这是……龙珠!”

钦天监和太史局不乏风水师,有人很快便看出了这件事物的来历。

陆承启活动活动了自己酸麻的肌肉,听到这句话,神色古怪地抬起头,望向供桌。原来这些官员说的龙珠,只是一颗圆溜溜的珠子。这颗珠子颇为不凡,呈金黄色,便是肉眼看去,都觉得有股雾气萦绕在上面。陆承启知道,有些玉石是会在太阳底下生出“烟”来的,李商隐那句诗“蓝田日暖玉生烟”就是这个典故,可是从来没有见过会声烟的珠子,还取了个“龙珠”的名字,难道集齐七颗可以召唤神龙吗?

这时有人解释说了:“但凡风水大穴,真龙宝地之中,必有异物蕴结。这颗龙珠,想必是有人将玉髓磨成圆状,放入真龙宝地中蕴结,历时百年,方成龙珠。此珠定然十分灵异,遇到龙气,便会自行发光。想来陛下是真的引来了龙气,不然这平地之中,怎么会突然有龙气团聚?”

陆承启心道:“说得这么玄幻,你确定这是玉珠而不是神器?”

就在这时,陈荀静静地焚起了香,嘴中还小声念着什么,反正语速极快,一般人都听不懂。

“啪!”

猝不及防,陈荀蓦地一扬手中的赶山鞭,古朴黝黑的鞭身上,隐约浮动一层幽光。这样神奇的动静,自然引起了陆承启的关注:“他不是在耍戏法?”

“要开始了么?”

围观的人,除了一些内侍以外,就是钦天监和太史局的风水师了。原本他们都对陈荀的风水局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在劳民伤财。殊不知当小皇帝真的引来了龙气,陈荀又掏出了龙珠后,他们才知道,陈荀并没有说谎,他是真的打算引龙气到这里,形成一个覆盖皇宫的大风水局。只要镇得住龙气,陆家日后必定子翤昌盛,开枝散叶,可保大顺一百年国祚。

别小看一百年国祚,已经足足跨过三代人了。龙气是会自己走动的,能镇得住百年,已经是高手中的高手了。在一般人眼中,山势是不会变的;但是在风水师眼里,风水大势、龙气龙脉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要不怎么寻龙点穴这么难?

陈荀焚香祷告上天之后,围观的人自觉地安静了下来。而他的赶山鞭一出,在众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广场的风一下子就变得舒缓起来,至少在以方元为中心的方圆近百米区域,却是风平浪静,尘埃不扬的状况。本来已经大太阳的天上,竟不知道何时多了块乌云遮在上面,甚至陆承启还觉得脸上有点湿润。

陆承启伸手一抹自己的脸,却没有发现什么。汗珠什么的,早就被高镐擦拭干净了。也不是茶水洒在了脸上:“难道是我感觉错了?”

而在场的钦天监和太史局的官员,总算对陈荀服气了,人家能做到钦天监监正,是有真本事的!

“这……这是风生水起!”

有人惊叫出声,陆承启一愣:“这不是个成语吗?”

风生水起确实是个成语,但在风水堪舆里面,风声、水起却是一个现象,证明此地的风水大势,被彻底调动开了。想想看,一条龙脉的力量,凡人怎能驾驭得住?所以很多人都想看,陈荀是怎么把难以驯服的龙气,引入这一池三山之中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简直是以卵击石……(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八章:快出来看耶稣了!

众人的质疑,陈荀视而不见。此刻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风水局之中。

而那块灵引泰山石,在陈荀的眼中有一丝缕淡黄色的气,好似轻烟,又似燃烧的火气,在石头中飘浮不定。要是懂得望气的人,就会知道这淡黄色的烟气,就是山龙之气。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现在一缕龙气隐藏于石头之中,在风水师眼中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当然,由于蕴养时间较短,泰山石中的龙气非常微淡。如果放任这块泰山石不管,估计过不了几天时间,那一丝楼龙气就自然淡化了,重新归于天地大自然之间。

“接下来他打算怎么做?”

所有人都很好奇,毕竟泰山石这个灵引只是引子,怎么把山龙从四十多里以外的地方,引到一池三山之中,然后再让山龙安顿在此处不走了,这才是最难的事情。在场的风水师自认为没有这个能力,就想看看陈荀是怎么办到的。同僚之争,什么时候都存在,说不定很多人都想看陈荀的笑话呢。

陈荀终于动了,猛地一挥赶山鞭,发出“啪”的一声脆响,然后那颗龙珠被他丢到了泰山石上面。

这时候,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那颗龙珠竟滴溜溜地打着转,却没有坠下来!

“这尼玛不科学啊!”

陆承启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这简直有违万有定律,难道这风水之术真的就这么神奇?不知为何,现在陆承启对陈荀的信心又多了一分了。

这时,骤然起了一阵风沙,出于本能,所有人都眯起了眼睛。朦朦胧胧间,在场的人仿佛都“看”到了一条张牙舞爪,十分威猛的巨龙升腾空中,庞大的躯体盘旋扭动,雄踞于宽阔广场四周,把三座山头包裹起来。由于光芒刺眼,他们也分不清楚,这到底是自己的幻觉,还是现实的情形……

不仅如此,在隐约之中众人还听到了一个怪异的声响,犹如龙吟虎啸之声,十分飘渺,根本无法确定声音的来源。但不知道为什么,陆承启却感觉到,这声音似乎有点挑衅的意味?

“这是科幻大片吗?”

陆承启内心有股无力吐槽的感觉,他二十多年以来的三观,在这一刻被彻底敲碎了。

当风沙停的时候,陆承启才微微地睁开眼,皇宫……哦不,应该是整个长安城,似乎开始变天了。

没错,真是变天了。陆承启记得清清楚楚,刚才他跑回来的时候,天空还是一片晴朗,阳光明媚,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可是才短短的半刻钟过去,天空之中却是浓云密布,在狂风的刮卷下,从郊外方向滚滚而来。

“这情景,怎么这么像在召唤神龙?”陆承启脸色古怪,心绪不知道飘到了哪个地方去了:“估计当初鸟山明也是看了这神奇的风水术,才画下的《龙珠》?”

一时之间,云如潮涌,这个气势,就好像大海中的惊涛骇浪,翻腾不休,汹涌澎湃,不断的奔袭,不断的绞卷,让人有沛莫能御的错觉。

不知为何,陆承启总是觉得有两条龙在空中搏斗一样,而且这并不是他凭空臆想的,那厚密的浓云来到皇宫上空之后,立即失去了刚才的整齐规律,一下子就变得紊乱起来。一团团云朵变幻无常,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就好像烧开了的水,沸沸扬扬,翻滚乱如麻。原本这也是正常现象,可在这短短一瞬间就变化成这样就不科学了。

但是麻乱的情况却不持久,过了几分钟就变得井然有序,恢复了正常状态。那个情形,就好像是两龙相争,其中有一方不敌,节节败退,另外一方高歌猛进,得意洋洋……

“这是激将法!”

在场的风水师明悟了,原来陆承启的确是把龙气引来了,但它并不愿意留在这里,所以陈荀用龙珠上蕴结的龙气,把这条山龙激怒了,让它自以为巩固了自己的地盘。地脉是有灵性,就像动物猛兽一样,有地盘区域的概念。这长安城是它的地盘,自然不允许外来“邪龙”盘踞。陈荀借助了龙珠的特性,营造了一股外敌来袭的假象,这山龙就上当了。

“总算引龙成功了……”

陈荀没有放松下来,因为他知道,引龙只是第一步,剩下的风水局能不能成,还得有另外的步骤。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