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徽叹道:“崔卿尚未回国,派谁去都不一定说得动那小皇帝啊。他的心太狠,我们当初也想得太简单了。”
林哲很想包揽这个差事,但他知道自己的弱点,太易冲动,如果冲撞了陆承启,别说完成任务了,恐怕自己的人头也会落地。王徽也算知人善用,不敢叫林哲轻易冒险。反正高丽国还能支撑一时,此事等崔介安回来后再做安排,也不迟。
此时,在幽州城内,朱大光和王韶再次见面,讨论今后的战事走向。王韶把自己探马探知的消息告诉了朱大光,朱大光沉思了一会,说道:“王统领的意思是,现在幽云十六州之内,遍布两万余室韦、奚族、女真等骑兵,正在抢夺边民财物,掳掠人口?”
王韶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朱将军,你认为此事该怎么处理?”
如果是没有那场大胜仗,朱大光肯定会说这些游牧民族骑兵犀利,我骑兵不足一万,恐怕不敌云云。但每次游牧民族前来犯边,拥有远超他们人数的边军,却不敢拧成一股绳和他们正面一战,朱大光心中也是憋了一股闷气。整个幽云十六州的边军,加上辅兵,人数不下三十万。可三十万人却打不过十万契丹骑兵,说起来也是窝囊。
这是边军不敌契丹骑兵吗?这可不一定,三十万人,如果配合得好,肯定能战胜十万契丹骑兵。只是战果不大而已,毕竟人家四条腿,跑得忒快。要是他们想逃,边军只有两条腿,怎么追?
最大的问题是,各州牧守都不敢担这个责任。他们只要守住了城,虽说没有功劳,可也没有过错啊,他们还是做自己的牧守,游击还是当自己的游击。只要守好城,他们的官位就四平八稳,一点事情都没有。
既然如此,谁还会冒险出城迎战来势汹汹的契丹骑兵?这也是为什么契丹骑兵如入无人之境,从长城缺口处长驱直入了。都是这些各扫门前雪的边军惯出来的!
想到这,朱大光握紧了拳头,黑膛的脸上青筋隐现,看得出他内心天人交战中。王韶即便身为禁军统领,对边军的猫腻也是知道一些的,他此刻默不作声,等着朱大光做决定。
朱大光突然间抬起头,望着王韶的脸,咬了咬牙,说道:“我朱大光没啥本事,就烂命一条,算是报效圣上的了。幽州城不能有失,我让昭武校尉、昭武副尉代我领兵,我亲自率两千骑兵,出城干他娘的!我朱大光这些年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受的气也受够了,这回我要全部还给那些狗娘养的狗崽子们!犹记得当年韩帅,幽州城下伏击成功,那一战才是带把男人该打得仗!我朱大光虽然没啥本事,也要学一学韩帅的风采!”
王韶等得就是朱大光这句话,拍掌叫好道:“好,末将就是在等朱将军这句话!果然是大好男儿,功名当自马上取。只是敌人两万骑兵,现在不知道在哪里,如何能克敌制胜?”
朱大光叹道:“的确,幽云地区地势复杂,想要全歼这股敌人,非常不易。不过,要是能把他们引到一处,预先伏击就好了。”
王韶听得这句话,灵光一闪,问道:“将军可知,长城缺口在何处?”
朱大光也不是傻子,一听就明白了王韶想做什么,但他摇了摇头,说道:“不成,不成,长城缺口多达好几处,我们兵马不足,堵不上的。”
王韶请朱大光在地图上指出长城所有的缺口之后,神秘地笑道:“将军,兵书上有句话叫做,‘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将军可明白?”|
朱大光摇了摇头,说道:“王统领不要在我面前掉文了,我朱大光大字不识一个,什么意思你就直说吧!”
王韶附在朱大光耳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朱大光闻言眼前一亮,击掌叫好道:“这个计策好,这个计策好!唉,你们读书人的脑瓜子就是转得快,我老朱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么好的法子来!”
王韶笑道:“都是将军你提醒末将的啊,不然末将也想不出这个办法了……”
第一百零一章:虚虚实实
(谢谢书友天空幻想狂100起点币的打赏,再次求收藏推荐啦!)
听闻朱大光要出城作战之时,幽州州牧刘源昌差点没给朱大光跪下,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论述了幽州城没有了朱大光会如何如何,却被朱大光轻轻一句话抵了回去:“州牧大人,你只是管民政的,管不到军事。我作为幽州城职位最高的军官,有权决定是否出击。”
刘源昌被这一句话噎得两眼翻白,对于这般坚决的朱大光,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谁叫为君者最忌讳文官和武官勾结呢?于是太祖在建国之初,便把军政分了开来,算是比较好地杜绝了这个隐患。
见朱大光不听劝阻,率领两千余骑绝尘而去,追上了禁军的步伐,气得刘源昌脸色一阵铁青。好在朱大光也算是明白人,把五万多边军和近五万辅兵留在了幽州城,不然刘源昌肯定要骂娘了。
刘源昌见朱大光没有回转的心思,也不敢打开城门多久。听得王韶说外面还有残余的游牧骑兵,刘源昌可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听得后面吊桥升起,城门紧闭的声音,朱大光苦笑地叹了叹气,追上了王韶,却没有说话。王韶跟他相处这两天,已经知道他朱大光这个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虽然没有读过书,亦不识字,却自有一股豪气,这让王韶与他真的是以心相交,惺惺相惜。
此刻见他如此落寞,王韶劝道:“朱将军,这世上多是目光短浅之人,也不必太过于介怀。陛下有一句话说得好啊,若是汉人都团结起来,又岂会畏惧什么契丹?我汉人有一万万人,契丹人口又能有多少?一口一个唾沫都能淹死他们了。”
朱大光听得这般新奇的言论,不禁来了精神,疑惑地说道:“圣上也会说这等粗鄙之语,不会是王统领你自己编出来的吧?”
王韶笑道:“朱将军,这你就有所不知了。陛下时常前去禁军大营检阅军队,还给我们上什么思想教育课,这句话确确实实是陛下亲口所说的。陛下乃真性情之人,同我等这般粗人亦能说得上话,没有一丝架子。前不久,我还曾在《大顺民报》上面看见一则趣闻,有一位秀才进京,见到了正在微服私访的陛下,在陛下面前高谈阔论陛下施政的过错,陛下也不以为杵,反而跟那个秀才当街论起利弊来,直把那位自视甚高的秀才辩得哑口无言。此刻围观者甚众,有人认出那是当今天子,秀才这才羞愧地说道:‘陛下仁厚,吾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羞煞吾也!’,正待离去,陛下却大度地勉励了他一番……”
朱大光听得如痴如醉,心驰神往,良久才叹道:“陛下乃明君,先前诸般传闻,都是谣传罢?”
王韶不敢妄论朝政,知道朱大光说的是陆承启刚刚登基一年多不理朝政的事情,却笑而不答,把话题拉回战事之中:“朱将军,此番就有劳你带路了!按计划,末将把三千步卒与你指挥,望你能守好那几个缺口,而这两千骑兵就暂时给末将指挥了。”
朱大光说道:“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弟兄们,跟我走吧!”
两人互相一拱手,就此分道扬镳了。
一日后,远在几百里外的长城缺口处,突然竖起了无数旌旗。远远望去,好似有无数兵马驻扎一般。如果不是这些旌旗上面都写着“顺”字,恐怕顺州、檀州、蓟州的州牧要寝食难安了。先前十万契丹大军犯边,已经让他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再加上不时有女真等族的骑兵前来打草谷,他们早已经杯弓蛇影了。
而深入幽云地区的西北诸族和女真族骑兵,发现幽云地区早已经坚壁清野,没有什么油水可打,且自己带的粮草将将用完之后,也不得不开始撤兵了。不然他们真的得饿死在这荒无人烟的草原上,即便他们都带着牝马,能靠喝马奶支撑下去。可马奶只能维持生命,却填不饱肚子啊!
逼于无奈,他们带着从残破乡村民居中掏出来的一些烂铁锅之类的东西,走上了回家的道路。看着他们这般惨淡的模样,不知情的还以为他们是来捡垃圾的。
当他们路上碰到一些走散的契丹士卒,才惊闻契丹大军已被击败,他们是逃过一劫的残兵游勇。如此一来,他们便不敢太过大意了,说不定人家就在前面伏击着你呢。
果不其然,纵马去到长城缺口处一看,远远便望见旌旗攒动,似乎边军全部出击一般,吓得这些最多百余骑的游牧骑兵心惊胆战。
走了好几处比较小的长城缺口,都是如此。这些游牧骑兵心中咒骂不已,只得再往下一个缺口走去。
不得不说这些游牧骑兵的强大,他们脑子里面似乎天生有一张地图一样,不论去到哪里,总能找到他们想要去的,自己到过的地方。长城的缺口不过五处,分布在顺州、檀州、蓟州这个“几”字型的长城处。其中四处较为狭小,坍塌的地方不过三丈余到十丈余;一处较为宽广,坍塌的城墙超过三十余丈。
但这些游牧骑兵发现,靠近檀州、蓟州的三处较为狭小的缺口处,好似布满了重兵一样,专门候着他们前去。而那处较为宽广的坍塌处,虽然没有旌旗,但游牧骑兵们也不傻啊,派了几骑上去,顿时被射成了刺猬,吓得这些游牧骑兵没命般逃跑。
而最后一处狭小的坍塌,长度在十余丈,地势也较为地平,也没有旌旗的模样。游牧骑兵亦不敢贸贸然通过,都是聚集在此处,等待其余的游牧骑兵汇合。
仅仅过了一日时间,这个靠近顺州的坍塌处,就聚集了过万游牧骑兵,其中还有不少当日袭营走失的契丹士卒。这些契丹士卒都被游牧骑兵救了起来,他们知道,想冲出包围圈,人多了才好办事。打他们也不傻,又再次派了人马上去,结果都被射了回来。可见这处坍塌,也不是没有大顺军队把守的。可这般来看,把守的强度就弱多了。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已经一只脚踏进了王韶和朱大光布下的伏击圈了。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其余四处缺口处,按照王韶的计划,布下的全是疑兵,其中有旌旗的缺口不过二百来人。布置了最多的兵力是没有旌旗的最大坍塌处,足有两千四百多人,人人皆手持弓弩。怪不得一靠近就被射成刺猬,就是逼迫你往埋伏圈走。
这就是兵书上说的“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也”。
而王韶率领的七千骑兵和一万一千余步卒,则埋伏在靠近顺州的缺口处。这里是敌人最为理想的突围处,地势低平,坍塌处亦不短,适合骑兵快速通过。
但王韶就是反用了敌人的心理,在这个不适合埋伏的地方进行埋伏,为的就是出其不意,不给敌人这么好的突围机会。
而这里的地形,恰好能够让一万多步卒分两边埋伏起来,王韶让骑兵在几里外候着,等待一些侥幸冲出去的敌人,再用骑兵进行收割。
而先前那样稀稀疏疏的弓箭,则是王韶故意放出去迷惑敌人的。
如果这次埋伏成功,王韶的用兵堪称心理学战法的经典,必定为后人所膜拜。
第一百零二章:伏击(上)
(工作很累,码字时间太紧,要是卡文的话,一个晚上都写不了两章……这么辛苦码字,求收藏推荐,不算过分吧?)
当这些西北诸族的骑兵齐聚顺州的时候,却发现没有一个能领头的人,都乱成了一团。不过时势造英雄之下,还是有人站了出来。
一个身穿白色羔皮的男子骑在高头大马上面,自荐说道:“我是吾古论达捍,熟女真吾古论部族族长之子,你们若信得过我,便跟我走!”
女真族素来以英勇善战闻名,这与他们先前随水草迁徙放牧,过着穴居打猎的野外生活有关,一个个都孔武有力,悍勇过人。
看见此人身着白色羔皮,便知道是女真族里面的富者。女真族的服饰与契丹族的不同,契丹男子的传统袍服的一般形制是圆领、窄袖,有左衽、无缘饰、疙瘩襻扣。开禊于身后臀下,衣长下距脚踝骨之上。这种袍服的开禊,有如后世那种军大衣的后开禊。但是契丹人袍服的后开禊要比后世的军大衣长一点,两片重合叠压的多一些。其开禊处在平时是用扣子扣住的,只有在骑马时解开。骑马时,由于开禊在后,所以两片袍服襟搭下盖于双腿之上,这样既方便了骑马,又可护腿防寒。这是由于契丹是一个马上民族,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所以契丹人所穿着的长袍,要适应马上的活动。如果穿着在两侧开禊的缺胯衫,骑马时前搭一片,后搭一片,马飞奔起来,袍襟会被风掀起,这样的袍服,既无后开禊袍服防寒护体的优点,又会给人的马上活动带来累赘。
但女真族又有所不同,男子的常服,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头裹皂罗巾、身穿盘领衣、腰系吐骼带、脚着乌皮鞋。他们的形制,多用环境色,即穿着与周围环境相同颜色的服装。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惯有关,因女真族属于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服饰颜色与环境接近,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冬天多喜用白色,春天则在上衣上动物纹样,同样有麻痹猎物、保护自己的作用。
两种服饰的不同,让人一眼就能分辨得出谁是女真族的,谁是契丹族的。吾古论达捍一出场,便博得其他部族认可,这套服饰功不可没。
而什么是熟女真呢?其实他们也是女真的一部分,居住于南部,接近契丹,入籍于契丹,被契丹直接统治。这一部分女真人被称为熟女真,也叫系辽籍女真、合苏款女真。而北部的那些非契丹籍女真人则谓之生女真。说白了,女真族吾古论(又做乌古论)部落是归附辽国的女真族人,入了辽国国籍。其时,吾古论部族也非常大,不仅仅有熟女真,亦有生女真。一个部族分成好几个,分居南北。
吾古论达捍瞬间赢得了大部分的认可,暂时做了这支群龙无首的军队的领头人,这让他的信心开始膨胀起来了,他慷慨激昂地说道:“眼前这处坍塌,应该也有汉狗在把守着,你们暂且把马喂饱,等会便与我一同冲出去。长城坍塌了那么多缺口,汉狗能有多少人?哪怕有几万人在面前,你我快马,绝对也能冲出去了。”
吾古论达捍还以为这些禁军是以前那些边军,一遇到骑兵冲阵,便会乱作一团。届时说不定能捞个军功,败中求胜!
吾古论达捍想得倒是挺美好的,可惜他遇到的不是一般的边军,而是大顺朝最为精锐的禁军。这些禁军不用以往那些老爷兵,经过一个多月的强化训练,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强军的气质,没有全军覆没,他们是不会后退的。
陆承启曾给他们上过一课,论述为什么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一支强军,哪怕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亦不会后退半步。两强相遇,拼得就是意志力,若一方有了怯意,那阵脚就会出现松动,必败无疑。说白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在拼命,你不拼命,死得一定是你;拼命了,死得就是敌人。再者,若是后退了,你后面便是战友,战场上刀枪无眼,死在自己人的手中那就最冤枉不过了。所以,遇到敌人,不要怕,只要鼓起勇气往前冲,死得不一定是你!
陆承启结合一些以少胜多的战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这个道理,每一名禁军都甚为认可。有了这种思想教育,他们就是想后退一步都难。当然,陆承启制定的抚恤制度,也造就了他们悍不畏死的最根本因素。没有了后顾之忧,哪一个禁军不想从马上博一个功名,封妻荫子?
其实,没有陆承启的所谓思想教育,只要有足够的抚恤保证,这些禁军也会立即变成嗷嗷叫的强兵。再加上禁军多是从京兆府征的兵,也就是所谓的关中兵,素来是天下精锐之士。君不见,大秦以关中士卒一统六国?秦地处四战之地,八百里秦川,精锐士卒皆出自这里。关中兵大多性情豪爽,服从军令,历代皆为精兵之地。
此刻,他们正在埋伏地点里面,检查武器,等待命令发起攻击。甚至有些人已经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即博取军功了。
超过两千具神臂弩,五百杠步枪,其余的都是硬弓。几乎人手一把远程武器,这样的装备,不说武装到了牙齿,在这个时代也是强到令人发指了,他们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时至午时,吾古论达捍下达了一同冲锋的命令,一万多骑兵,夹杂着三万多匹骏马,冲向了只有十丈的长城坍塌处。
不多时,先头部队已经通过了长城坍塌处,却没有遭受什么攻击。吾古论达捍甚为疑惑,心道:“是不是这些汉狗见到我们人多了,便不敢再逗留了?这般说来,倒是我太谨慎了,错过了能立功的机会啊……”也难怪,听闻作为后盾的六万多契丹大军都被打败了,这些人早已成了惊弓之鸟。
吾古论达捍的念头还没转完,突然间“嘭嘭嘭!!!”之声大作,夹杂着弓弦弹动的声音,吓得许多战马都“稀溜溜”地直起了前蹄,把不少骑兵掀下了马来。
吾古论达捍也差点掉下马去,好在他骑术精湛,死命拉着缰绳,才没有坠马。他惊骇莫名,却见前面那黑压压地一片箭雨洒了过来,不少骑兵都被射中,当场便死了。更多的是战马中箭,哀嚎着跪倒在地……
第一百零三章:伏击(下)
(求收藏推荐!)
吾古论达扞一下子懵了,他没料到大顺军队会集结了重兵把守这个缺口。但此刻已有三分一的骑兵冲出了缺口,后面尚有几千骑兵,两万多匹马继续涌来。夹杂在前排的吾古论达扞进退不得,恨得牙痒痒的。
但这些生长在苦寒之地的游牧民族确实悍勇,在如此饱和打击之下,他们冲在前面的骑兵倒了一片,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怒气。
只见这些骑兵以女真族为箭头,疾风一样,把马越催越快,同时也弯弓搭箭,开始还击。后面跟上的骑兵,一个个拿出自己的武器。这些游牧骑兵一个个身强体壮,所使的兵器也与大顺军队很是不同。力大者拿狼牙棒,力有不逮者则使宣花斧,皆是重型兵器。若是以往的大顺军队,看得如此凶神恶煞的大汉,未战就先怯了,哪里还有勇气近战?
可这支禁军却是不同。
首先,禁军征兵多来自秦地,也就是关中之地。这里民风彪悍,汉子高大威猛,不输这些游牧骑兵。再者,关中之地武风盛行,在江湖上混不下去的侠客,都投身入了军队,摇身一变成了禁军。这些人手底下都有些真本事,单挑不惧任何游牧骑兵。最后,亦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陆承启的练兵理念里面,一直强调多兵种合作,以人数优势,阵法优势取胜。禁军一个多月以来,都在练习仿造明代名将戚继光所发扬光大的鸳鸯阵,三人以上,十二人以下皆可合作抗敌。前面是刀盾手,中间有长枪兵,后面再配弓弩手,既可远攻,又可近战。虽然不甚纯熟,但日夜操练之下,这些禁军已经会下意识结阵抗敌了。
但这些都抵消不了骑兵的天生优势。步兵和骑兵打,就好像后世坦克和步兵对战一样,纯以力量碾压的。骑兵的冲击力,岂是血肉之躯能挡得住的?
这时候,陆承启提出了一种“先进”的作战理论:集中火力远程打击敌人,宁愿用弩箭、弹药去消耗敌人,迫不得已才近身肉搏。
王韶贯彻了陆承启这一军事思想,所以他让朱大光运用幽州游击的权力,把幽州城的弓弩补充给了禁军。虽然这些二石硬弓射程不过一百二十步,也聊胜于无了。
于是禁军的武器配备里面,人人皆有一把弓弩。此次伏击,距缺口四百步远,呈漏斗状,分布道路两旁低洼处。中间故意露出一道口子,这是怕这些游牧骑兵过于愣头青,不管不顾地找禁军拼命。
他们这些游牧骑兵,打仗是完全为了部族的,不用给饷银的。比如说女真族,他们的氏族部落中,出现了私人家族的家兵和部落兵——猛安、谋克。这次出征的就是谋克,也就是部落兵,是强征入伍的。
契丹人把女真族分而治之,他们把强宗大姓骗至辽东半岛,编入契丹国籍,称为“合苏馆”,又作曷苏馆、合苏衮、是女真语“藩篱”的意思。这些人就是“熟女真”。另一部分留居粟末水之北、宁江州之东,这些人就是“生女真”。黑水靺鞨后裔,是生女真的主体。这也促使女真族出现了联盟,后来渐渐尾大不掉,这又是契丹人所料不及的了。
这些游牧骑兵不用军饷,没有抚恤,可大顺禁军不同啊!陆承启计算过,就算是军饷较少的辅兵,大顺百姓也要一百五十个人养一个兵;要是战兵,那就更了不得了,起码得六十个人养一个兵。这还仅仅是军饷而已,武器装备还没有计算进去。所以,陆承启绝不赞同用性命去和敌人拼,放着优良的武器不用,为何要学野蛮人近身硬拼?哪怕是士兵素质比敌人强,这样也是划不来的。
正是如此,陆承启才感叹打仗真的是烧钱的东西。要不怎么都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军饷粮草,就算是精锐士卒,也发挥不出几层战斗力的。
还是要感慨一下,这些游牧骑兵真的非常凶悍,这么密集的箭镞,他们一样无所畏惧,蜂拥上前,好似疯了一般。
王韶本来还想把他们的马匹留下的,此刻也没了这般心思。下令射马,阻碍骑兵的速度。要是让骑兵加起速来,那将是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