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韶本来还想把他们的马匹留下的,此刻也没了这般心思。下令射马,阻碍骑兵的速度。要是让骑兵加起速来,那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倒地的游牧骑兵渐渐增多了,给他们的马加速造成了阻碍。好在这些人的控马之术非常了得,前面的人一倒地,他们就轻轻拨转马头,让了开去。

一些跟得太紧的游牧骑兵,躲避不及,被倒下的马匹绊倒在地,也算是阻碍了一下后面的骑兵。

而此时,禁军这边也出现了伤亡。四百步距离,骑马不过一眨眼间的事情,这些女真族的骑兵骑射非常准,弓力亦不弱。哪怕禁军有锁子甲,也有不少人被射中面门,当场死去。

好在刀盾手非常尽职地竖起了盾牌,不然的话,恐怕伤亡更多。杀敌最多的,当属在刀盾手后面的火枪队了。他们的三段击非常流畅,毕竟已经有了实战经验。后排装弹,前排射击,中排准备。一颗颗铅弹如同狂风暴雨般洒向这些游牧骑兵,当真是挨着即死,碰着即伤。黑、火药的威力,这一刻显露无遗。

不得不说,女真族的战斗力真的非常强悍。他们一边飞驰,一边射箭,准头也十分可观。额,毕竟禁军的阵形太过密集了。不多时,便已经有百余骑冲出了禁军设下的伏击圈。

吾古论达扞也非常幸运地冲了出去,但打头阵的两千余骑,此刻仅剩百余骑,吾古论也高兴不起来。更兼一支神臂弩射出的弓箭,射中了他的左臂,让他觉得疼痛难忍。

神臂弩的威力太过强悍,只可惜上弦太慢。别的弓箭手都射出两三箭了,神臂弩才上好弦。不然的话,战果更大。

突破口一出现,剩余的游牧骑兵更是来了劲。一个个奋勇当先,策马疾驰,想要冲过去。而经过一阵弓箭打击之后,禁军也出现了手臂酸软,弓箭不足力的现象。

只有火枪队,“嘭嘭嘭!!!”的声音从不断绝。仗着射程的优势,火枪队站在弓箭射不到的三百步之外,尽情倾泻着火力。

这些声响奇大的洪祥式步枪,让这些游牧骑兵以为是打雷,军心出现紊乱。战马也有些急躁,很想跑离这个它们看起来很危险的地方。

这些游牧骑兵把身子紧紧贴在马背上,减少受到弓箭的伤害,不一会,全部的游牧骑兵便已经冲出了伏击圈,和吾古论达扞汇合了。

第一百零四章:落荒而逃

(这周没有推荐了,可以想象到点击的惨淡。各位书友,觉得好看就收藏推荐吧,除了更新,没有别的方法出现在任何页面上的……)

见身边聚集了几千骑兵之后,吾古论达捍恶从胆边生,心想:“这些汉狗,居然敢胆以步兵暗算我们?真当我们是不会杀人的吗!”

吾古论达捍的底气来自哪里?自然是仗着自己的骑兵了。冷兵器时期,骑兵的战斗力不言而喻。一千骑兵的冲击力,足以冲散几千步卒。在敌人没有很多弓弩的情况下,这样的优势将被进一步扩大。

吾古论达捍想到这,立即大喊一声:“儿郎们,这些汉狗欺人太甚,我们冲回去,杀光他们!”

他这话一出,却没有人响应。原来只有吾古论达捍一人神经大条,根本没有留意到禁军火枪队的威力。那种声响过后,就能收掉一条人命的邪恶武器,简直比哈尼(信奉萨满教的人对恶魔的称呼)更加可怕。他们都以为这些大顺军队是神灵派来的,哪里还敢去战斗,几乎所有的骑兵都勒马不动。更有些虔诚的萨满教信徒,已经在祈祷神灵了。

吾古论达捍不明所以,唤来一名女真族士卒,才明白其中道理。他才发现,原来大顺禁军好似使用了什么神灵武器,一声巨响,就能杀死一个人。被杀死的人表面看不出有什么伤痕,却慢慢软倒死去。这样恐怖的武器,哪个士卒还敢冲上前去?

吾古论达捍听了这样的话,也被吓得不轻。人就是这样,在蒙昧时代,对于无法解释的东西,就会往神灵身上推,殊不知是自己吓唬自己。有些东西一旦弄懂了,便不觉得有什么了。

吾古论达捍的话已经说了出去,便收不回来了。正当他尴尬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啲嗒”的马蹄声,震耳欲聋。

吾古论达捍一看,喜逐颜开地说道:“不好,汉狗还有伏兵,儿郎们,形势不对,咱们撤吧!”这几千幸存的游牧骑兵求之不得呢,也不去管他的语气有什么不对,撒开四条马腿就跑了起来。一路向北,根本停不下来。

禁军的马军都虞候被这些游牧骑兵搞懵了,他们从来没见过游牧骑兵怕他们而避战的。就算是和契丹骑兵打过好几仗的边军骑兵,一时间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些游牧骑兵想搞些什么。

禁军的马军都虞候乃从五品武官,地位和朱大光一样。这位马军都虞候郁闷啊,为啥步军能捞到军功,换成了马军,敌人却跑路了?

“不行,得追!”马军都虞候心中发了狠,便一路紧咬追了上去。两军相距不过百余步,互相用马弓射击。双方时不时有士卒被马弓射中,坠下马来。

追击了好一阵,禁军的马力便及不上了。哪怕是禁军一直以精饲料喂马,马力还是及不上这些游牧民族的马匹。皆因马种的问题,不是一时间能改善得了的。

马军都虞候不甘心地勒住了马匹,看着这些游牧骑兵扬尘而去,狠狠地啐了一声:“呸,一群胆小鬼,不敢跟你家爷爷大战几百回合!”

这七千余骑兵慢慢回转之后,他们发现王韶已经清点好伤亡,并把敌人尸首堆放好了。这些尸首都割了首级,算作军功。这也是陆承启有点抗拒的地方,毕竟来自后世灵魂的他,有点抗拒这样的做法。

听着清点官的报告,王韶皱起了眉头。这些士卒的悍勇,比之契丹士卒有过之而不及。骑射之准,有点骇人听闻。当让通译指出头裹皂罗巾、身穿盘领衣、腰系吐骼带、脚着乌皮鞋的死亡士卒是什么部族的时候,王韶第一次听闻了女真族的名字。这名通译是世代生活在边境的百姓,通晓契丹话和汉话,对女真族也略微有些了解。

当王韶听闻这支部族性情凶悍,几同野人,而部族人数较少时,皱起的眉头稍稍松开了一点。他说道:“若是这些女真族还多一些,简直比契丹人还要可怕。不行,此事得上报陛下,让陛下做定夺。”

这次毙敌二千余,多是坠马被后面踩死的。真正中箭中弹而死的,不过几百人而已。所以王韶才如此忧虑。拥有如此武器优势,都奈何不了这些游牧骑兵,要是再有十余万,大顺拿什么去抵挡?

正史上面的王韶,原本也没有这样的眼光。那是因为那时候他主要是与西夏人打仗,以为游牧民族不过如此了。其实西夏人建国之后,也事耕作,渐渐变成了一个农耕国家。而在大量引进汉文化之后,西夏的贵族堕落很快(说得汉文化好似洪水猛兽一样,不过事实确实如此,辽、金、蒙、清都是这般,在经历了汉文化带来的繁荣之后,很快就堕落丧失了战斗力),士兵也不复建国时之勇。这也让当时宋朝的统治者认为,游牧民族的士卒不过如此,才为后来靖康耻埋下祸根。其实那时候十个西夏人打不过一个契丹人,十个契丹人打不过一个女真人。而宋朝士兵相当于半个西夏人,可想而知士兵的差距在哪了。

而在这个异时空,很有幸地见识到了女真人的悍勇,王韶才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游牧民族真的很强,汉族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当晚,王韶就在中军营帐里面,亲笔写下了一封奏疏,让顺州的监察士,通过秘密渠道送给陆承启看。

两日后,陆承启便在垂拱殿上接到了这封奏疏,仔细查看了一番之后,叹道:“王韶能有如此眼光,不枉朕尽力培养!”当即把再次歼灭残敌两千余骑的消息发给《大顺民报》之后,便在思索王韶说的话了。

不错,女真族的确是大顺的隐患。但现在这个部族,人口还不足以推翻契丹人对它的统治,也威胁不到还隔着一个辽国的大顺。只要陆承启的子孙不像正史上的宋朝那般傻,联金灭辽的话,应该还不至于灭国。

不过应该不会有那个时候,陆承启的野心,岂止一个辽国而已?马蹄踏处,皆为汗土!西伯利亚、蒙古、中亚、西亚……亚洲都要纳入版图之内!

陆承启忍不住YY了,有黑、火药在手,还怕什么呢!

只是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土地打下来了,不会治理,也和没有一样。再大的土地,没有相应的利益,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兵力打下来,也是白搭,说不定大顺的经济也会因此拖垮了。穷兵黩武,亦是亡国根源。

兵家之事,牵扯太多,陆承启也只敢YY一下,不敢真正放手去做。以现在大顺孱弱的经济,哪怕是一场小规模的战事,也会弄得捉襟见肘。当务之急,还是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一百零五章:亲自授课

(工作一天,累得挣扎了好久才做通自己的思想工作,码了两章,实在顶不住了,不是不努力存稿啊,实在是没时间……求收藏推荐了)

这天,长安城郊外的皇家大学突然间热闹了起来。原本已经快被世人遗忘的皇家大学,今日迎来了最为辉煌的一日,当今天子要来听课,还有可能亲自授课!

皇家学院沸腾了,这些学子之前都是目不识丁的工匠,要不就是无一技之长,想来学习的青年。他们除了刚进入皇家学院那一会见过天子真容之后,便没机会了。在这个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里面,他们每日都在识字,由副校长杨道奇亲自教导。

因为杨道奇是当今天子老师,前任太师,地位尊崇,足以震慑这些学子。再加上杨道奇一心想做出点成绩,洗刷之前那些政治污点,格外卖力。每日督促这些学子识字,竟比当初教导陆承启还要严格得多。

严师总归是有效果的,经过这些时日的学习,这些学子又比较聪敏,虽然已经过了蒙学的最佳阶段,却也学得不慢。少则百来字,多则几百字。有些有功底的,竟也能读上千字了。

教室外面,陆承启正在和杨道奇说话。只听陆承启说道:“老师,这些学子都可认得字了?”

杨道奇说道:“启禀陛下,愚笨者亦能学得百余字矣,余者几可看报,无阻碍。只是国子监过来的两个司业,却要授千余名学子,有时候老朽亦要上课,确实有点紧张。”

陆承启点了点头,转头便让内侍下旨,着令国子监里面的直讲、助教皆来皇家大学上课,但不讲经史,只学字词。

杨道奇渐渐适应了陆承启的做事风格之后,知道这个小皇帝办事虽雷厉风行,却没有思前顾后,稍欠稳妥。他自己也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当初就被这样的人给打败了呢?他内心苦笑,思忖道:“怕这就是民间所说的‘乱拳打死老师傅’吧,小皇帝根本不按套路来,一上来就把人往死里揍,吓得自己当时都六神无主,才一败涂地。若是当时……算了,要是继续硬抗下去,恐怕就和鹤栎他们一般无二了……”想到这里,杨道奇忽然觉得背后一冷,看着眼前这个谈笑风生的陆承启,忽然间有点惧怕起来。

陆承启身后不仅仅跟着内侍,御前侍卫等,还有三个满脸憔悴,一脸倦容的从四品官员。杨道奇只认得一个,因为其中一个是他当年做科考主考官时的学生。

“子容,你怎么了?”杨道奇忍不住问道。

子容乃是苏颂的字,闻言他羞愧地说道:“回坐师话,学生因沉迷于……”

陆承启连忙咳嗽了几声,苏颂也不傻,立即醒悟了过来,改口道:“学生太过于沉迷一些奇技淫巧,彻夜不眠,陛下斥责学生,把学生从军器监里面拉将出来,才……”

杨道奇明白了,他看了一眼陆承启,知道苏颂是陆承启爱护之人,不然不会这般强势的。他轻轻地说道:“子容,须得注意自己。你是极其聪明的,却不要在……算了,陛下亦是这般重视这些奇技淫巧,连老朽都诓骗了进来,唉!”

陆承启笑道:“老师莫要烦躁,这奇技淫巧蕴藏的能量,超乎老师想象。朕办这所大学,前几年必定是亏本的,但朕还是要办,为何?因为朕也说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科技进步,没有投入是不够的。我大顺朝为何能抵挡得住那些凶悍夷蛮,靠的不就是这些奇技淫巧吗!老师可能不知道,前些时日幽州城下大战,便是军器监鼓搞出来的神臂弩立下大功,才解了幽州之围啊!”

杨道奇很想不承认这一点,在他心目中,还是经典史籍才是正道。可陆承启这般坚持,他也默不作声了。

陆承启转头又训斥苏颂、沈括和唐勋道:“你们三个,虽然朕重视器械发展,但你们这般废寝忘食,钻研其中,一旦身体都弄坏了,朕去哪里再找像你们这些个人才来?朕宁愿器械发展得慢一些,也要你们把自身所学教给其他人,免得到时候你们一撒手,留下朕一个人干瞪眼!”

三人面带愧容,连声称是。此时,上课的钟声响起,陆承启便说道:“今日朕没甚么时间,这一节课朕先上了。你们三人,这段时间不必回军器监了,先在皇家大学住下,好好帮着朕教授这些天子门生。老师,他们三个就交给你了,须得督促他们正常饮食歇息。”

杨道奇应了下来,口称领旨。陆承启也不多说,大踏步进了教室。

陆承启早已经练就了在几万人面前演讲的技巧,但此刻看到下面这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目光,他还是稍微有些怯场了。不是他没有东西可讲,而是他知道的东西太多,多得在这个时代近乎妖。他不敢随便乱讲,毕竟有些东西,超越半步是天才,超越一步就是妖怪了,而超越了千年学识的陆承启,更是一个老妖!

陆承启咽了一口唾沫,清了清嗓子,说道:“今日,由朕给你们上课。在这里,你们不必当朕是天子,朕与你们一样,都是学习知识的人。在这里,没有所谓的皇帝和百姓,有的只是平等探讨学识的人,你们懂吗?”

可能是陆承启的这番话太过于惊世骇俗,讲台下面的学子们没有一个敢出声。陆承启也知道自己有些失言,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年代,居然说平等,还是天子自己说出来的,谁敢接这个话头?简直不要命了!

陆承启尴尬地咳嗽了一声,转身在面对着黑板。这个黑板的制作挺粗糙的,表面虽然平整,但只是一块大木板,上面用着漆树的汁液涂了上去,较之后世黑板粗糙得多了。

粉笔也是用石灰石制成,并不是长条状,而是像石块那样,陆承启一时间都有点不适应,这是粉笔,拿在手上,简直就是一块石头嘛!黑板和粉笔,都是陆承启要求工部制造的。他不管工部运用什么办法,制造出来就行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被逼急的工部,不到十天便拿出了相应方案。用漆树代替油漆,用石灰石硬是弄出粉笔来。

陆承启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驰道”两字(繁体字是“馳道”)。粉笔在粗糙的黑板表面,发出很刺耳的吱吱声,陆承启咬着牙把字写完,才转头说道:“知道什么是驰道吗?”

第一百零六章:驰道设想(上)

(很是打击,我原以为驰道的研究,仅仅是我一个人而已,却没想到,让子弹飞里面都有马拉火车的片段了。而最近看的一本《宰执天下》里面也有相关的点子,我就很郁闷了。但已经写好的章节,不可能那个大段大段的删去,而且驰道是我精心布置的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关乎以后争霸天下。先前以为慈祥让人撤去了火车头,由太监们用绳子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跑是个大笑话,却不曾想外国也有马拉火车。是我孤陋寡闻了,是在下输了。不过驰道,真的是秦代一大创举,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研究一下,比英国、美国那些有轨马车先进多了。别小看古人的智慧,有时候你不得不惊叹,古人的脑洞,一点都不比现代人小。郁闷,求个收藏推荐了……)

下面千余学子都摇了摇头,也是,这些学子大多贫苦,冲着学费食宿全免,才报名的皇家大学。如果说有冲着天子门生而来的,也有,但不多。大部分学子都是贫苦人家,而那些富贵人家的读书人,才不屑于学习什么奇技淫巧,他们要抱着论语,满口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简直就是活在梦里。

儒家思想对社会有促进,这无人可否定。可凡事都怕过,过度的追崇,就会适得其反了。迷信儒家的后果,便是文人误国了。宋亡明灭的下场,犹历历在目。

大顺立国百年来,贫困人口一直在增加,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土地。大顺朝的土地一直在增多,可朝廷控制的土地却越来越少。

这都是因为大顺朝实行的是均田制,这个田制原本是极好的。它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均田制的实施,和与之相联系的新的租调量较前有所减轻以及实行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享有一定的优待,得免除一人到三人的官役。三长制亦是宗族制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加强了大顺子民对朝廷的认可度。

大顺朝田律明确规定到:“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这些人如果为户主,每人受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三十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道士、和尚给田三十亩,尼姑、女冠给田二十亩。此外,一般妇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

职事官从一品到八、九品,受永业田六十顷递降至二顷。散官五品以上受永业田同职事官。此外,各级官僚和官府,还分别领有多少不等的职分田和公廨田,职分田的地租作为官僚俸禄的补充,公廨田的地租作官署的费用。这两种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

贵族官僚的永业田和赐田,可以自由出卖。百姓迁移和无力丧葬的,准许出卖永业田。迁往人少地多的宽乡和卖充住宅、邸店的,并准许卖口分田。买地的数量不得超过本人应占的法定数额。”

可此一时彼一时,均田制适合大顺朝开国前二十年,不代表适合后面几百年。随着大顺朝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空前盛行,公田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转化为私有土地,朝廷控制的田地日益稀少,朝廷已无地授田。同时,朝廷对原来授田的农民横征暴敛,农民不堪忍受,或纷纷逃亡,或出卖土地而投靠地主为佃农。先前大顺朝农税十税三,看起来不少,也是很合理。但真正有田的农民不多了,得到的实惠也很少。真正的压力,都是在那些佃户身上,他们不仅要交朝廷的赋税,还要交佃租。一亩地原本就只有两百来斤谷物,却要交出六成之多。偏偏朝廷和佃租都是定租的,丰年还好,要是灾年,佃户拿什么交租?别看现在大顺朝好似很平和,其实矛盾的根源早已埋下,正等着发酵。如果没有有见识,有魄力之人加以引导,恐怕淹没在农民起义的又一个皇朝,就是大顺了。

再加上大顺没有人口政策,开国之时,人口不过二千多万户,合计也不过六七千万人。但到了洪祥年间,人口已经激增至三千多万近四千万户,人口少的来说也要过亿了。这还是登记在册的人口,不代表那些隐藏了人口的地方。

人多地少,再加上土地兼并如此严重,社会矛盾空前突出。讲台下面这些贫苦子弟,大多是这样的出身。他们迫于生计,走入长安城,到处做工。如果好心工匠收留,收为学徒,也算是有一口饭吃。但做人徒弟,还要侍奉师傅百年归天,照顾师父一家大小,也是不甚自在。

而堂下这些,都是不怎么幸运的,没人要他们做工的,才跑来皇家大学混口饭吃。若能学得一手技艺,那又再好不过了。你叫这些人,哪里有甚么见识,懂得什么叫驰道?哪怕是驿道,他们这些平民百姓,也是不敢去的。他们平日里,只走过官道而已。

陆承启见没人回答,又在黑板上画出了两条轨道,皆用枕木铺就。类似于现代的火车轨道,但是要大得多,刚好够一辆马车卡在里面。

这幅图一画出,哪怕是陆承启的画工不咋的,却也能瞧出个大概。这时候,堂下一名学子突然叫起来:“皇上,这……东西,俺见过!”

陆承启闻言,转过身来,惊喜地说道:“你见过?”

那名学子方形脸,黑黝黝的皮肤,眼眸里尽是淳朴之色。他呐呐地站起身来,说道:“皇上,俺是河南的,这东西在俺们那山里,多了去了。村里老人常说,这是秦始皇留下来的东西,只是隔了这么久,都有些朽了……”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了,看模样他好似不太自信。

陆承启激动地说道:“没错,就是秦始皇留下来的,河南,地方也没错。你再说说,知道这东西有什么用吗?”

那学子原先结结巴巴,说的不甚流畅。但没有人笑他,毕竟陆承启这个天子都在问他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