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这,陆承启突然笑出声来,一日郁闷的心情,一扫而空。就在这时,一个戏谑的声音传来:“陛下,你一个人在那里乐呵什么呢?”

听得熟悉的声音,陆承启不用抬头都知道是谁,开声说道:“梓童,你又调皮了。难道又想朕家法伺候一下?”

周芷若嘟着嘴,走到桌子旁坐下,佯装生气地说道:“陛下太坏,臣妾可要生气了!”

陆承启哈哈大笑道:“好梓童,莫要生气。御厨刚刚出锅的新鲜菜式,赶紧尝尝!”说罢,把一块羊肉,夹到了周芷若的碗中。

周芷若明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说道:“不行。要是陛下不答应臣妾一件事,臣妾就不吃!”

陆承启对于周芷若的做法,已经有了一定免疫力,警惕地说道:“梓童。你又来坑朕了。朕不能答应你,除非你先说出是什么事情。”

周芷若接触陆承启多时,对于他口中的新鲜话语,已经见怪不怪。有时候,她还会模仿陆承启的语气说上几句,似是而非的模样。逗得陆承启乐不可支。见此计无效,周芷若赌气地说道:“陛下一点都不会疼人,那就算了……”

陆承启算是怕了她,赶紧说道:“好梓童,你说吧,只要不是太难办到的事情,朕一定会帮你办到的!”

“真的?”周芷若闪着明亮的眼睛,惊喜地说道。

陆承启点了点头,肯定地说道:“没错,朕的金口玉言,可是做得了数的。”

周芷若展露笑容道:“那好,臣妾要陛下放了抓拿的秀才举子们,那些人只不过一时冲动而已,陛下怎么能够把他们都抓拿起来?大顺立朝百余年,都未曾有过这样大肆抓捕秀才举子的案件,陛下可要注意一下影响啊!要是天下士子们都寒了心,大顺的根基就不稳了啊!”

陆承启闻言,沉默良久。周芷若还道他生气了,可怜巴巴的望着陆承启,摇晃着他的手臂,说道:“陛下,这可是臣妾肺腑之言啊……”

陆承启开口说道:“梓童,你先前不是这样的,是谁跟你说了些什么?”不得不说,不仅周芷若对陆承启的性格了如指掌了,陆承启何尝不是摸清了周芷若的性格呢?一般来说,哪怕是陆承启做的错事再离谱,周芷若也不会这般说话的。现在都这么说了,陆承启怎么会嗅不出什么味道来?

周芷若咬了咬银牙,心中一横说道:“没错,臣妾是替人求情的。那人陛下也见过,就是那日在坊市中,救了臣妾的那个奇女子。她的弟弟,被陛下捉拿下狱了,她六神无主,只好堵在福利院门口。臣妾心软,听闻此事,便应承了她……”

陆承启听了哈哈大笑,说道:“原来如此。恐怕梓童还不知道,那女子叫韩凤儿,乃是武烈侯韩伯珂的女儿。她的弟弟,自然是韩将军的儿子,韩成义了。他们一门忠烈,朕自然不肯加害他们的。只是这件事影响太过深远,朕须得谨慎处理。朕不会这么快放人,但也不会不他们怎么样。要是梓童再见到韩凤儿,就如实对她说吧。”

周芷若冰雪聪明,听出了陆承启话中的毛病,疑惑地说道:“陛下怎么知道得如此详细?要不是今日凤儿对臣妾坦白,臣妾都不知道她的来历。”

陆承启笑道:“梓童,你莫忘了朕的手下,还有一个监察司。有了监察司,朕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来来来,别说这么多了,饭菜都凉了,快吃,快吃!”

周芷若稍稍打消了疑虑之后,才端起碗筷用起膳来。心中还琢磨着:“明日须及早把这件事告诉凤儿,陛下早就知道她的身份了,我怎么感觉很是不妙?”

不得不说,有时候女人的直觉,准得惊人。周芷若想起那日在坊市,陆承启好似对韩凤儿并没有什么惊讶的,更是勾起了周芷若的深深疑惑:“陛下是什么时候知道凤儿的呢?难道陛下对她有意不成,这样也好,我和凤儿很谈得来,若是做了姐妹,日后在这偌大的皇宫之中,也有个体己人。只是风儿姐姐年纪大了些,比陛下都大,想想也是不可能的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章:女人心

做皇帝在旁人看起来是威风八面,几百辈子都修不来的福气。可真正当了皇帝之后,才发现其中的苦楚。第一个痛苦,就是不能睡懒觉,对于意志力薄弱的人来说,起床简直是一件要命的事情。特别是大冬天的,从温暖的被窝中起来,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第二个痛苦呢,就是繁重的工作量了。要是陆承启没有撤掉宰辅一职,还好一些,起码不用工作都行;可现在裁撤了宰辅,把工作量都还给了陆承启,哪怕建立了内阁,工作量还是大得惊人。陆承启真想不明白,杨道奇当初是怎么完成这么多事情的,难道他就不累吗?第三个痛苦,就是没有自由了。走到哪里,身后都跟着一撮御前侍卫,好像是牛皮糖一样,甩都甩不掉。

陆承启一边感叹着,一边被宫女伺候着换了衣裳。而周芷若也已经起了床,被一众宫女伺候着化着妆。这时候的妆容,不会很淡,也不会很浓。要不正史上的苏轼怎么会留下千古名句“淡妆浓抹总相宜”呢,说的就是这样的化妆技巧。

要是皇后出席正式场合,首先要把在脸上涂满整张脸,把眉毛什么的都盖过,接着抹上腮红,涂画八字眉(据说这样能让人感觉到婉约的气质,反正陆承启不喜欢,觉得很怪),画上眼线后,还得在脸上贴上花细和珍珠。一套程序下来,没有个把时辰弄不完成。所以说,女人化个妆是很费时间的一件事情。

这时候的胭脂,大概分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唤做“绵燕支”;另一种则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为“金花燕支”。古代,胭脂等同“燕支”,相传是商纣时期,燕地妇女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场地在燕地而得名。到了大顺立朝之后,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阴干而成的“玉女桃花粉”。所以又名胭脂。

但这时候,周芷若不可能化这么浓的妆,毕竟不是正式场合。陆承启也知道,周芷若是想要出宫了。习惯了这样的陆承启。并没有什么好惊讶的,只是柔声嘱咐周芷若要自己小心一些,按时吃饭。周芷若嗔道:“陛下,臣妾又不是小孩子!”

陆承启笑了笑,没说话。目送周芷若除了仁明殿之后。陆承启才起驾前往垂拱殿,开始了一日的处理政事的工作。

周芷若自然不能从宣德门走,毕竟是一国之母,不能这么明目张胆。从迎阳门进后苑,再出临华门。走过一段长长的大道,便出了拱辰门。

出了拱辰门,算是进入了延福宫。出了丽泽门之后,才算是出了皇宫之中。一路上,周芷若拼着令牌,通行无阻。任何御前侍卫。都不敢阻拦。

才出了皇宫,周芷若便见到了早就在前面候着的韩凤儿。周芷若快步迎上去,笑道:“韩姐姐怎么来得这般早,我不是说了吗,我肯定会到福利院的,你去那里找我就行了。”

韩凤儿恭敬地说道:“民女见过皇后娘娘。”

她这般做,反而失去了那股飒爽的英姿味道,周芷若非常不适应,说道:“何必这么多礼?”

韩凤儿严肃地说道:“皇后娘娘为民女的事情操心,哪怕不成。民女也是铭记于心。”说罢,韩凤儿突然眼角渗泪,周芷若惊讶地说道:“韩姐姐,怎么好好地就哭了呢?”

韩凤儿其实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单单是曾经对皇帝陆承启意图刺杀,营救弟弟的希望就微乎其微了。以陆承启掌握的监察司,不可能不探知到她的底细。那天陆承启的眼神,就已经说明了一切。大家都是聪明人,只是有些事情放不上台面罢了。

只恨自己那个傻的可爱的弟弟,被一张报纸煽动一下。便说什么要捍卫黄大人,傻乎乎地跑到礼部衙门前,被监察司逮了个正着。好在他没傻到和官府对抗,不然事情一闹大,出了冒险劫狱救人之外,韩凤儿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得知弟弟被抓之后,韩凤儿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周芷若。至于陆承启,她是没办法靠近的。而且陆承启的行踪太过于飘忽,而皇后周芷若却几乎定时出现在福利院。这也是先前韩凤儿调查陆承启的行踪的时候遗留下来的习惯,不自觉地探查皇室中人的消息。现在正好派上了用处,也算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吧。

当韩凤儿把实情说出来,周芷若却笑了,安慰她说道:“韩姐姐,你就放心吧。陛下从未想过要行那焚书坑儒的事情,过得几日,成义肯定会被放出来的。他也是的,都多大个人了,怎么还是这般不成熟。也是陛下动作迅捷,不然还不知道闹出多大事情来呢。要是真的闹起了民变,这就没这么简单了。”

韩凤儿乍闻喜讯,又惊又喜:“皇后娘娘,这……这是真的吗?”

周芷若点了点头,肯定的说道:“陛下就这么对我说的,陛下乃是金口玉言,说话肯定算话,不然我可饶不了他!”说罢,挥了挥那小小的拳头。

韩凤儿不知为何,虽然是高兴占了大多数,但看到周芷若这般幸福的模样,内心里竟隐隐有些失落。她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自从刺杀陆承启以后,关于小皇帝的任何消息,她都会格外留意。她见识不广,书也没读过多少,但从她收集到的信息来看,这小皇帝算得上是一位明君。

也许是因恨变爱?韩凤儿不敢想下去,她一个穷丫头,哪里有资格嫁给一代皇帝?这又不是汉代,能有窦后那样美满的先例。

见韩凤儿复杂的脸色,出于女人的直觉,周芷若突然问道:“韩姐姐,你是喜欢陛下吗?”

韩凤儿好似被人戳破了心事一样,连忙否认道:“不会……民女怎么……怎么敢对陛下有奢望呢?这不可能的……”她自己说完,都在心中问自己,难道真的喜欢上了陆承启吗?

周芷若注意到韩凤儿语境的变化,先前说不会,最后说不可能,证明了韩凤儿内心深处,还是对陆承启有好感的。此时的男女之防,并不像后世想象的古代那样死古板。甚至还相当开放,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典故,被世人所称道,甚至还编成了书在酒楼茶肆里面大肆传播。可见此时民风开放,“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之防,还在理学大肆兴起之后的事情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一章:真相浮现

周芷若故意说道:“陛下注定是要娶很多妃子的,我在宫中也是挺寂寞的,要是多了韩姐姐,还能多个体己人呢!韩姐姐又漂亮又温柔,武功还那么好,世上还少有这样的女子!我要是男子,肯定要娶韩姐姐做妻子的……”说罢,轻轻扫了一眼韩凤儿的脸色,发现她神情明亮了一下,却很快又黯淡下去了。心中暗自好笑道:“韩姐姐明明是动了心,却不肯承认……”

韩凤儿尴尬一笑,岔开话题道:“皇后娘娘,别逗民女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民女会说话算话的,福利院的教导武学,就由民女承担了。只是民女不会多少字,怕一个不小心教错了……”

周芷若笑道:“边走边说吧,站在这里也不是个事。韩姐姐,你可得跟我说说,你武功这么厉害,师父是谁啊,怎么练出来的?”

韩凤儿苦笑道:“民女的师父,向来不允许民女说他的名讳。至于怎么练的,民女不知道怎么说,只能说非一夕之功。皇后娘娘,你看看民女的手,便不会羡慕民女了……”说罢,韩凤儿大大方方地把她的手伸了出来,周芷若才注意到,韩凤儿的手根本不像是一个女孩子的手,简直比一些做劳苦活的男人的手还要粗糙!细长的手指中,尽是老茧,特别是握起了拳头后,那拳面上的老茧,粗的像是一个小石块。

韩凤儿苦笑一声,说道:“要是皇后娘娘像民女这般,估计陛下肯定是不喜欢的……”

周芷若吐了吐舌头,说道:“练武要吃这么大的苦头啊,韩姐姐,那你怎么坚持下去的呢?小时候我被父亲逼着学习琴棋书画,我都觉得很苦了。没想到韩姐姐过得比我还苦……”

两人开始说一些童年时期的趣事,渐渐把话题引向福利院。韩凤儿叹道:“也只有陛下宅心仁厚,收留这些可怜的孩童。若没有福利院,民女不敢想象这些孩童。今后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

周芷若笑道:“福利院仅仅是陛下其中的一个构思。陛下还想着开一个贫苦人都能看得起病的施药局,老有所养的养济院呢!只可惜皇庄的钱银不是很够,不然早就办起来了。”

韩凤儿眼神迷离,似乎在想着什么。怔怔的说道:“是啊,陛下是一个好皇帝啊……”

两人在火热地讨论陆承启的好,而此刻正在垂拱殿听着许景淳报告的他,突然间打了一个喷嚏。把专心报告的许景淳吓了一跳,陆承启却摆了摆手。说道:“继续,朕可能是感染了风寒,没有大碍的。”

许景淳才小心翼翼地继续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定和那些个世家门阀脱不了关系。臣调查那些个盐商和富绅,无意间发现,前朝那些个世家的家主,好似都人间蒸发了一般,不见了踪迹。若不是他们,别的人哪里会有这般计谋。搅动这么多的事情?”

陆承启闻言,眼中精光暴闪,却不置可否。低着头没有注意陆承启神色的许景淳继续说道:“陛下,这些世家门阀野心颇大,私养甲兵,意图谋反。监察士都折损了些,好在他们机灵逃脱了。他们连弩箭都有,可不是明摆着造反吗!”他愤愤不平地说道,监察士只是一个密探,除了明处的监察士带着兵器。其余暗探都不曾携带兵刃。但他们正式配备,也不过一把朴刀,哪里有甚么弓弩!

要知道,弓弩可是大顺绝对禁止的武器。除了军队,私人不能拥有。这些苟延残喘的世家门阀,以盐商、富绅的身份做幌子,内里却是暗自圈养私兵,准备谋反?

对于这样敏感的事件,任何一个皇帝都是有杀错不放过的。陆承启自然也不例外。只是如何杀,没证没据的,打上门去,反倒坐实了一个伤及无辜的罪名,陆承启也会由明君变成了暴君。这样的买卖,做不得。

“头疼啊,这些个世家,我就知道他们不会这么简单。不闹事还好,要是闹事,可不比什么农民起义,他们的危险要大得多了。”陆承启只觉得一阵头大,颇有点老鼠拉龟,无处下手的痛苦。

这些内心活动,当然不能被许景淳得知。陆承启听后很久,才问道:“许卿可有计策?”

许景淳只有一把口叫得响,计策他还真的没有。在他看来,不过是打上门去就行了,一些败落的世家门阀,还扛得住一个大顺朝廷吗!扛得住十万大军吗!

可现实是,没有罪名,没有证据,贸贸然捉人,恐怕会适得其反。许景淳再蠢,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沉默了一下,说道:“臣并没有办法,不过,臣还知道,这些世家勾结了先前贩卖私盐的贩子……”

贩卖私盐,对来自后世的陆承启,这是多么遥远的一个词。他居然再次听到了这个词语,也证明了古代的食盐的利润,在官营之下,是多么的暴利,以至于有人于性命不顾,也要顶风作案,贩卖私盐。

而陆承启开放盐场之后,盐价一跌再跌,还是没有盐够卖。其中的原因,除了道路难行,运费昂贵之外,更多的是因为途中蟊贼众多。这些蟊贼,说不定就是私盐贩子。

陆承启早就接过监察士的暗报,在大顺沿海,有不少武装的私盐贩子。他们一般对民众秋毫无犯,只是卖盐,先前只有官盐的一半。

两浙东西路、临安府、平江府、绍兴府、松江府、益都府等地沿海的贩盐团伙更是嚣张,甚至形成了生产、贩运、分销、供给、保障的运作体系,整个规模都覆盖到了太原府周遭。首先就是沿海的盐民会为其提供廉价的盐产品,然后盐被通过海船近海航行到其他沿海地区。在河流入海口还有准备好的小船,负责河流运输和终端销售,然后再将所获钱财上缴,由团伙统一分配。这些贩盐团伙甚至在沿海的岛屿建立自己的生产、生活基地,与大顺厢军进行长年的武装对抗。

针对这种私盐贩卖猖獗的情况,朝廷也是多次下发诏令,要求地方官进行剿灭。甚至先皇时便宣布,凡是剿灭私盐团伙并且一次性获盐一万斤以上的官员,可以当即升官一次。可这些官员也不是傻子,一是这些私盐贩都是亡命之徒,剿灭结果可能两败俱伤。二是,如果不加阻碍,他们只是卖盐牟利,不会过分扰乱社会治安。三是,抓“盐子”没什么油水,纯属苦差事——搞不好得罪了“盐子”,全家活不了!鉴于此,没有哪个官员敢真正去剿匪。

这些私盐贩子,多数都由世家暗中支持,他们既把持了官盐的买卖,也操纵了私盐的买卖,形成了空前的垄断。可以说,已经建立起一个隐形的食盐帝国了。要不是陆承启壮士断腕,这样的局面,还不知道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可现在问题也恰恰出在这个地方,这些世家都不卖盐了,市面上的食盐供应立时降低了九成之多。哪怕盐价再低,百姓也买不到盐啊!现在就看陆承启有没有决心,把这些世家门阀连根拔起的勇气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二章:定计

陆承启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慢慢地问道:“都有哪些个世家?”

许景淳不敢隐瞒,轻声说道:“主要有太原王家,顿丘李家,以及一干小世家。”许景淳嘴里说的顿丘李家,出自大顺例朝初期的陇西李家,若是正史上面,那可是李渊的家族。可惜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南北朝,也没有隋朝,自然也没有了唐朝。所以很遗憾,陇西李家,并没有像历史上那般显贵。

因为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所以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氏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李广孙李陵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渐渐到了大顺初期,陇西李家除了一个空壳子外,已经是外强中干了。

好在陇西李氏的分支很多,总的来说有十三支:范阳李氏、顿丘李氏、渤海李氏、申公房李氏、丹阳李氏、安邑李氏、京兆房李氏、平凉李氏、姑藏李氏、敦煌李氏、仆射房李氏、绛郡李氏、武陵李氏。可谓开枝散叶,子孙广布。

家族一大,总有一些个败类。或者这些世家,本来就是不稳定因素。东晋时期会出现四大世家轮流执政的原因是由于世家大族与皇权斗争的结果,而皇室为夺回统治权扶植新的世家大族以打压旧的世家大族,新的世家大族羽翼丰满后抛开皇族取代旧的世家大族,成为新的实际统治者。在一个正常的封建社会里皇权是不会允许出现一个类似于王谢的能够影响正常统治的世家大族,到了大顺立朝之后,这些超级世家门阀便开始走下坡路了,渐渐没落了起来。现在已经算是脱毛凤凰不如鸡,为了维持体面的生活,不得不开始走上他们原先最看不起的道路——经商。这次动乱,大概是因为陆承启已经触犯他们的利益。暴利最大的食盐买卖。不然这些已经不成器的世家,肯定不会团结起来搞这些阴谋诡计的。

前朝与其说是被陆家击败的,还不如说是自己打败了自己,输在了人才储备之上。皆因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初期能够选拔人才,但逐渐出现很多弊端:世家大族日益把持选官大权,出现“累世公卿”的现象,家族门第日益成为选官标准,以致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士族日益腐败,缺乏行政能力,前朝就是被这般蛀米大虫慢慢吞噬掉根基,继而失去了江山……

每种制度,都有其适合的时代。一旦过了期,就像食物一样,慢慢变了味道。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可以说还是很好的。但慢慢变味了,让超级世家门阀成了最大受益者。现在大顺何尝不是这样?没有永远适用的制度,如果思想不转变。哪怕陆承启创下最合适的制度,还是会被后代慢慢整的变了味。制度有时候,更多的是看什么人去执行的,制度再好,执行的人不行,那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若想中华民族自强不屈,还需要从思想上转变!

陆承启从思索中回到现实中,毕竟现在不是整顿思想的时候,处理这些世家门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仔细地回味了许景淳说的这些世家,缓缓地点了点头。说道:“跳梁小丑,不足为惧。许卿,你继续盯紧他们,一有动静。就向朕禀告。朕就不信了,一群乌合之众,能翻得起什么大风浪来……”说到这,陆承启突然想到一个事情,暗道:“对啊,完全可以用这个借口兴兵嘛!这样的话。那些御史台估计没什么话好说了……”陆承启暗暗算计了一番,觉得十分可行。不过,这件事情可不能由他出面,须得找一个“枪手”。想来想去,说得上话,还能信得过的,也不过一手之数。

许景淳连声说是,拍马屁道:“陛下英明神武,这些跳梁小丑自然不放在眼里!”

陆承启笑骂道:“你退下去吧,再溜须拍马,朕可不轻饶了你!什么英明神武,朕有自知之明。英明神武谈不上,不过有人触碰了朕的底线,那可就别怪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