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显耀大唐-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我为父皇处理朝政,正是秉承这一点!你想让我离开朝堂,这根本做不到,儿臣作为大唐天子,宁愿血溅朝堂,也决不妥协!”
武后见李显突然爆发,心中很是诧异,随即又想到李显肯定是以为有那些叛贼撑腰,胆气变得壮了起来,不由心中暗暗冷笑:“且让你得意一时,待得本宫平定了那些反贼的叛乱之后,看你还敢如此嚣张?”
武后到底没有将李显迁出朝堂,不过因为朝堂中的那些大臣都是她的人,所以就算李显坐在这里,说的话也都没有任何效用,而武后见李显竟然如此袒护李孝逸,心中更加笃定这李孝逸跟李显麾下的那些叛贼有勾结,所以杀李孝逸的决心便更加坚定了。
其实武后根本没有想到,李显之所以这么做,表面看起来是要保住李孝逸,其实就是在促进武后斩杀李孝逸,因为这李孝逸出身宗室,然而却甘心投靠武后,实在是宗室的耻辱,像这样的人必须要杀死,而且最好是让他的主子给杀死!
而对于李显的用心,朝堂之上的众人也有不少看透的,然而这些人或者同样是同样不屑李孝逸的为人,或者是对出身于大唐宗室的李孝逸怀有戒心,因此竟然出奇的没有人为他喊冤。
如果李孝逸知道这朝堂之上,竟然只有他所背叛的皇帝李显为他辩解,不知道脸上该是怎样的精彩?
李孝逸当然不知道这些,这时候的他还在忠心耿耿的为武后做事,他在败回淮水对岸之后,立刻就招募兵士,竟然很快就募集了十万人!
除此之外,李孝逸还在淮水北岸建立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虽然目前依然没有进攻的力量,却也实实在在的做了不少事。
李孝逸苦等了将近一个月,终于等到了援军,这时候他其实已经知道自己被免去了职务,然而却仍然以一颗忠贞之心兢兢业业的做事,他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些努力换回一条性命,同时他自认为武后还需要通过安抚他来安抚整个宗室,料想武后最后定然会放过他。
可是没想到他刚刚把新任平叛军主将张光辅迎进城中,却被张光辅下令将他推出去斩首。
“张侍郎,你为何要杀我?”李孝逸一脸的不满,大声说道:“我要见太后,这肯定不是太后的意思!”
却见张光辅冷冷说道:“李孝逸,事到如今,你竟然还不死心,我真是服了你了,嘿嘿,看到了吗?这是太后的谕旨,你这厮勾结叛贼首领徐敬业,图谋不轨,志在谋反,太后谕令,立斩不赦,嘿嘿,你命当绝,可不要怪我!”
说完之后,张光辅喝令左右将李孝逸推出去,立斩不赦。
李孝逸顿时哈哈大笑,他不惜背叛宗室,对武后竭尽忠诚,可是最后竟然落得个这样的下场,简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在临终之际,李孝逸口中喃喃的说道:“这,莫非就是佛门中人所说的报应?嘿嘿,我李孝逸背叛祖宗,得此报应,也不算冤!”
第391章 局势愈加险恶
李孝逸被杀,所带来的影响非常深远!
他苦心招募的那十万人迅速逃散,很多人甚至都逃亡到李敬业的军中。这不仅壮大了李敬业大军的力量,而且还导致张光辅大军的军心浮动,还有人乘机在军中散播流言,导致军心更加混乱,甚至还有人产生了叛逃的心理。
两天后的一个晚上,李敬业亲率大军渡过淮水,偷袭张光辅大军的营地。
张光辅闻报不由得嘿嘿冷笑道:“吾正要他来,这一次李敬业这厮可谓是自投罗网,取死之道!传我将令,大军即可迎战,凡是杀死逆贼徐敬业者,赏金千两,封候,官升五级,生擒逆贼徐敬业者,赏金两千两,封公,官升八级!”
当时张光辅占据地利,兵力又占据绝对优势,无论从哪里看,他这一次都没有可能会失败,再加上他那“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一贯思维,张光辅有着绝对的自信,相信这一次李敬业率兵偷袭的行为绝对是在找死。
“呵呵,徐敬业小贼,不要以为你的祖父是大唐军神,就代表你有多厉害,你之前之所以不断取胜,主要是因为李孝逸是个废物,可我张光辅是谁?能是李孝逸那样的废物所能比的吗?今日便叫你的大军止步此处,这就是你噩梦的开始。”
“杀!”张光辅麾下的将士们也的确像他所想的那样,在听到悬赏之后立刻爆发了,全都大吼着向着李敬业大军的方向杀了过去。
“呵呵,如今我军士气如虹,人数又占据优势,徐敬业,你今日输了,服是不服?”
看着杀气盈天的将士们冲了出去,张光辅的嘴角上浮现着淡淡的笑容,他好像看到了李敬业落荒而逃的场景,更好像看到了自己拜相的那一天。
就在这时,张光辅麾下的两名将领从后面赶到,对着他高兴地说道:“张大帅,你且向远处看看,徐敬业的队伍逃走了,这简直就是一触即溃啊。”
“哦?真的吗?”张光辅闻言心中更加得意,连忙站在一处高地,向着远方眺望,可是就在这时,只听得一道金刃劈风的声音传来,张光辅,骤然感到自己的胸膛传来一种湿热之感,他低头一看,却见那里早已经血红一片,鲜血像是喷泉一般从他的胸口处喷了出去。
他疑惑的抬头望去,却发现领头的那个叫做许国茂的将领一脸的狰狞,目光中充满着冰冷的杀意。
“你,你为何要杀我?”张光辅艰难的张嘴问道。
却见许国茂冷冷说道:“你食我大唐俸禄,却率兵诛杀忠良,不惜背叛新皇,也要为乱臣贼子效命,就是该死!你以为之前李孝逸的三十万大军为何那么快就崩溃?并非是李孝逸不如你,事实上他的军事才能比你强的多,然而他之所以那么快死去,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天意民心,所以才导致将士们心中不满,纷纷投靠义军,现在,你就是第二个李孝逸,呵呵,你在临死之际可以感知一下,军中有多少人都已经心向义军,我大唐天下有多少军民希望陛下重掌大权,所谓顺天应人,说的就是这个。”
张光辅见周围根本没有人上前帮忙,心中顿时一冷,知道许国茂纵然说得有些夸大其次,却也不是没有道理,于是长叹一声,缓缓倒下,几乎没有任何挣扎,就这样平静的走向死亡。
看到张光辅身死,许国茂毫不犹豫的走上前来,割下了张光辅的首级,大声说道:“吾等奉我大唐天子之命,扫除凶顽,为国靖难,诛杀权臣,让大权重归陛下,重建我大唐的辉煌!如今逆贼首领张光辅已然伏法,陛下有旨,此次只问元凶,胁从不问,只要尔等归降天子,助天子扫除叛逆,不仅能够保住一命,更能论功行赏,事已至此,尔等还不归降,更待何时?”
在许国茂手上,还高举着一份诏书,那诏书上面端端正正的签着李显的名字,上面写着一个鲜红的“敕”字,与此同时,在许国茂的周围,数百人一起大声呼喊,重复着许国茂方才的话。
在这样的情况下,二十万群龙无首的大军顿时陷入了空前的混乱,在暗夜之中有的为了争夺道路而自相残杀,也有的很干脆地宣布投降义军,并向他们原本的袍泽们展开了血腥的屠杀,一时之间张光辅这二十万大军竟然土崩瓦解,甚至连张光辅的副将、左金吾卫大将军麴崇裕也在乱军之中被杀。
而相对的,李敬业这一战可谓是得心应手,非常容易就占领了整个下蔡!
直到这时,李敬业才终于意识到,李显这些年积累的人脉是多么的可怕,几乎每一支军队之中都有他的部属,之前他得到李显要求他渡淮水进军的命令之后,心中还颇有犹豫,认为这一战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现在见自己胜得这般容易,这才最终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李显的掌控之中,甚至很多人之所以投靠他,并不是因为他英国公的名头,而只是奉了李显的命令而已。
“幸亏当初我没有率军攻占金陵,意图自立,否则的话恐怕现在死在哪里都不知道。相信就算是起事之初,我麾下那些兵将之中也一定有不少是陛下的人,只要我有私心,一定会像这张光辅一样被杀。”李敬业的心中不由得庆幸不已,同时也出了一身冷汗,暗暗叹息道:“唉,我从小都不是陛下的对手,现在自然也不是,甚至以后没有任何时候是,既然认清了现实,那我接下来自然要老老实实的为陛下卖命,至于那些不轨之心,连太后这样的人最终都会注定失败,我又能有几斤几两?”
洛阳宫,乾元殿,武后听说下蔡的战况之后不由得大惊失色,惊怒着说道:“真没想到徐敬业这逆贼竟然如此胆大包天,直接斩杀我朝中大将,如此下来你这还了得?传我命令,命程务挺率领十五万大军前去平定叛贼,哼,这一次我看你徐敬业小贼还能保持不败?”
第392章 神机营!
武后根本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李敬业竟然连续两次打败她派出的大军,结果导致李敬业的大军像是滚雪球一般的急剧扩张到了三十万人,而她的威望却是在急速下降,更重要的是,随着李敬业大军的不断开进,现在洛阳宫中的群臣们都处在惶恐之中,有的甚至建议返回长安。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武后才狠下心来,让麾下最有名的大将程务挺率十五万大军前去平叛,她相信以程务挺的才能,一定可以完成任务,平定李敬业的叛乱。
其实经过了几次的折腾,洛阳城中剩余的兵力已经不多了,只有三十万人左右,而程务挺麾下其实也只有十万人,现在为了凑足人数,特意从噶尔弓仁那里调走了五万吐蕃军,她相信纵然大唐兵将中有人会选择背叛,吐蕃军却绝不会这样,再加上程务挺的统兵能力,这一次绝对能够取得大胜。
武后这一次并非是盲目自信,后来的事实证明,程务挺的统兵能力绝对不是虚妄,虽然只是十五万人,却一战而将李敬业打得大败,不过李敬业很快便吸取教训,深沟高垒,与程务挺的大军展开了对峙,虽然李敬业经历一次大败,然而主力尚存,而且还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这样的对峙让程务挺一时也无可奈何。
可是武后所不知道的是,她的这一切反应其实都是在李显的预料之中,而李显也正是要她一次次的把洛阳的主力给调出去,然后自己再乘机展开行动,其中调出程务挺便是最重要的一环。
而几乎就在武后调遣程务挺的大军离开洛阳的同时,已经被贬到夏州做参军的王方翼却率领着一支两万人的大军,带着一些奇形怪状的武器从夏州一路赶往洛阳的方向。
在这期间王方翼经过了长安,本来按照惯例应该对王方翼进行检查,包括王方翼出兵的诏令、将士的数量以及物资钱粮等物,然后再向洛阳的武后进行报告,然而负责西京留守事务的刘仁轨却对此视而不见,眼睁睁看着这支军队绕过长安,然后向着潼关的方向而去。
王方翼率领着这支大军夜行晓宿,住的都是荒山密林,士兵们的马背上除了那些奇怪的武器之外,还有十余日的干粮和水,这些干粮全都是肉干之类的干货,而这些肉干都是腌制而成的腊肉,据说这技术还是当今新皇亲自提供给明唐商号,然后由明唐商号腌制而成的。
“将军,我们的武器真能有这么厉害吗?竟然比弓弩的杀伤力还大,真的令人难以置信。”在王方翼的身边,一名将领呵呵笑着问道。
那名将令其实也很知命,正是李显这一生所收的唯一的弟子,也是前任唐门明堂堂主、现在的夏州司马,然而实际上却是这一支两万人组成的大军的副统帅陈子昂。
而这支队伍的名字则是由新皇李显亲自命名的,名字叫神机营!
只见王方翼淡淡的笑道:“陈帅也是神机营的副统帅,如何能够对着自己会下的战力这等没有信心?呵呵,这其实也不怪你,主要是你来到这里的时间太短,根本没有见识到这些火药武器的巨大威力,要我说,这种火药武器比起弩箭实在强大太多了,或者说这两者一个是在天上,另一个是在地下,根本没有可比性。”
“啊?竟有这么大的差距?大帅也当知道,仅仅是军中的强弩,就足以将战马给射死,战士们就算是穿上厚厚的甲胄都根本难以阻挡,这火药武器到底该是有多么的逆天!”陈子昂一脸的吃惊,失声问道。
却见王方翼轻轻叹道:“此事我原本其实也是不信的,可是有一次当我们进行爆破实验的时候,强大的力量竟一座十余丈的土山给炸平了!那样强大的力量简直骇人听闻,连大地都在颤抖,幸亏我们的人多得远远的,否则的话,仅仅那一下,就足以让上千人尸骨无存。”
“什么?一下子就能让上千人尸骨无存?我的天啊,这该是多么强大的力量?我们在打仗的时候杀死一千人都能耗费一两个时辰,就这还是运气好的,可是就这么一下就死这么多人,这,这,唉,绝对是让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即便陈子昂少年游侠,胆大包天,可是在听说这火药武器有这么厉害的时候,也都忍不住面色发白。
却见王方翼呵呵笑道:“其实我们手中的这些火枪并没有这么大的威力,不过这东西却可以穿破皮甲,直接给敌军以重创,那种创伤甚至比军弩还要强,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携带无比方便,不像军弩那般沉重,而且装载子弹的速度绝对比装载弩箭要快得多。其实我们对敌军威胁最大的,就是后面用马车牵引的那些铁家伙,这东西被称为火炮,一炮下去,能把城墙给轰塌一大片,根本不是血肉之躯能够抵抗的。”
王方翼指了指身后那些一两千斤沉重,被好几匹战马拉动着的铁炮,笑着说道。
陈子昂听了,顿时浑身一阵哆嗦,心中不由得同情起那些敢于和新皇李显作对的人来,因为面对这样强势的武器,连城墙都被轰塌一大片,更何况是血肉之躯?他们的结局连想都能想象得到,肯定是全身被炸成飞灰,这可不像正常的战斗一样,还能留下一部分遗体,如果幸运的话,甚至还能留下全尸。
不过又一想,他现在是这么强大的一支军队的副统帅,麾下将士掌握着这么强大的战力,心中很是得意,看起来这一次勤王之功,自己就算是比不上李敬业那等一方统帅,可是比起魏元忠、张柬之、王勃、骆宾王等人,未必便落了下乘。
虽然他对于立功之心并没有多么强烈的渴望,然而与他人竞争之心却从来没有止休过。
“魏公、张公、王公、骆公,我们就一起比一比,看看谁能力下更大的功劳吧,呵呵,这一次我可不会客气哟。”陈子昂的脸上浮现着笑意,默默地想道。
第393章 太平公主的爱情悲剧
而这时的洛阳,正在经历着一场血雨腥风。
原来在经历了李孝逸和张光辅的两场失败之后,武后终于意识到,想要保证己方取得胜利,一定要想办法清除掉隐藏在朝廷大军内部的那些李显亲信,所以,在侄子武三思的建议下,武后展开了大规模的清除奸党的行动,经过了将近两个月的蛰伏,武后终于祭起了屠刀,开始了大开杀戒。
武后在武三思等人的唆使下,再度起用之前宣称永不叙用的周兴、来俊臣等人,大兴冤狱,在短短数天的时间,就有无数的官员被投进了御史台的监狱之中,好在现任的御史大夫李昭德为人刚正,想办法保存了一些官员,不过仍然有不少的大臣“含冤”死在了狱中。
而这些死去的官员中,大部分竟然都是李唐的宗室,比如太尉、韩王李元嘉,开府仪同三司、滕王李元婴,太子太师、鲁王李灵夔,太子太保、纪王李慎、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等等。
甚至武后还命人悄悄处死了正被关押在巴州的前太子李贤,原因据说是因为李贤听说李显被剥夺了大权之后作了一首黄台瓜辞,结果惹怒了武后,其实最主要的因素是武后担心一些人利用李贤的名义起兵造反,让她的政局更加无法安稳。
其实对于这些宗室成员,李显也并没有什么好感,因为这些人平日里仗着自己的身份,在地方上为所欲为,欺凌地方官员,甚至连皇帝都不怎么看在眼里,更兼手中掌控着兵权,就算武后不出手对付他们,将来他也会下手,现在正好借着武后的手来剪除这些力量,同时还能够利用这件事激起天下对武后的不满,可以说是一箭双雕的好计。
只不过李显可惜的是,被那越王李贞逃了回去,并且很快与他的儿子琅琊王李冲等人举兵起事,还打出了让李显交权的旗号,可是这李贞的做法和李敬业完全不同,竟然出兵攻占金陵,虽然表面上看是在策应李敬业,可是此人图谋不轨之心昭然若揭,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李显暗暗嘱托李敬业对越王李贞父子进行防备。
在这其中也有不少正直的官员遭到陷害,这其中也有不少是李显的人,然而在上官婉儿和韦团儿等人的暗中保护下,这些官员虽然受了一些苦,绝大部分却没有性命之忧,其中一些重要的成员还都被李显想办法通过借尸还魂、金蝉脱壳等妙计给秘密解救了出来。
然而在这其中也有李显无能为力的时候,比如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
其实薛绍本来与叛乱没有任何联系,然而在这时候武承嗣贪图太平公主的美色,暗中向武后献计,薛绍之前就与李显暗中勾结,现在在这时候还地位超然,并且采取不与武后合作的态度,十分的危险,应该想办法将薛绍给处死,然后让太平公主与武氏兄弟联姻,这样的话太平公主就真的是武后的人了,以太平公主的才能和宗室女的身份,完全可以消除天下人对于武后大杀李氏宗室的不满情绪,可谓是一举数得。
武后听了武承嗣的话,心中深以为然,于是指使已经被拜为御史中丞的来俊臣诬陷薛绍谋反,于是来俊臣便借口薛绍的兄长薛覬与琅琊王李冲有过书信来往为借口,指出薛覬参与谋反,同时又诬陷薛绍也参与其中,并且对薛绍进行严刑拷打,结果薛绍竟然“畏罪自杀”。
太平公主这可真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自从与薛绍成婚之后,她放下身段,孝敬公婆,相夫教子,过起了平常人的生活,对于权力没有了任何的兴趣,可是没想到突然遭遇横祸,深爱着自己的丈夫薛绍竟然被卷进了谋反案之中。太平公主心中大惊,连忙赶往洛阳,亲自向武后求情,然而等她见到武后之后,却听到了丈夫“畏罪自杀”的噩耗。
在此之后,武后便直接劝说太平公主嫁给武承嗣,实现两家联姻,并且也暗示等到太平公主嫁过去之后,将会给她以充分的权力。
武后根本不知道爱情对于太平公主来说意味着什么,而太平公主虽然好几年没有参与政事,可是头脑却并不笨,很快就明白了武后的打算,并且也猜测出来,她的丈夫之死武后绝对开脱不了干系,甚至认定武后就是此事的主谋。
这时候的太平公主在心中就只剩下了一件事,那就是要为薛绍报仇,为了这一点,她决定尽可能的掌握权力,然后与李显合作,推翻武后的统治。
不过太平公主对于武承嗣十分讨厌,不要说是和他做夫妻,就算是面对面都很不愿,于是提出来武氏子弟之中非武攸暨不嫁。
武后一想,不管是武承嗣还是武攸暨,反正都是自己的侄儿,在她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区别,于是便痛快的答应了。
不过武攸暨却是有他自己的妻子,而且与妻子之间很是恩爱,武后在听武攸暨说完这一点之后淡淡一笑,说此事可以好好商量商量,结果第二天,武攸暨的妻子就暴病身亡。
武攸暨知道爱妻是被武后给毒死了,心中敢怒不敢言,连带着对太平公主都有些怨恨,然则他也不敢拒绝武后的安排,在薛绍死后仅仅七日,就奉命与太平公主完婚。
在太平公主成婚之后,武后迫不及待的对她表示了信任,让她参与政事,并且在她的建议下,提拔了许多年轻的官员,许多朝臣听闻消息,尽皆投靠到她的门下,太平公主偏又行为不检点,与许多大臣之间的关系不清不白。
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公主的势力如同是吹气球一般的迅速壮大起来,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不到,太平公主麾下就已经掌控了两位宰相以及数十名御史,还有各级中低官员,庞大的势力连裴炎都为之侧目。
李显自然不是没有消息的渠道,他在听说太平公主所发生的这些变化之后,心中顿时一沉,连忙写了一封信,劝她不要自甘堕落,可是这封书信却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直到有一天太平公主遣人秘密向他传递一则消息,说是她已经联系好了八兄李旦,只要李显说一句话,便会立刻率军响应,誓要杀死诸武及朝中佞臣,让大唐重现清明。
第394章 万事俱备
李显得到太平公主的消息之后,心中不由得一痛,这倒不是他不相信太平公主的能力,也不是不相信对方的诚意,只是因为他知道,从今以后,过去那个单纯善良的太平公主没有了,现在那个给他传递消息的,是一个政治经验成熟,心中充满了诡谲阴谋的太平公主。
虽然他知道这一切跟他并无关系,然而在他的心中,仍然不免感到一种哀叹,其实从他的内心来说,他真的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胞妹变成这样,因为这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