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显耀大唐-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他知道这一切跟他并无关系,然而在他的心中,仍然不免感到一种哀叹,其实从他的内心来说,他真的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胞妹变成这样,因为这让他看到了另外一个武后。

不过对于太平公主这样的好意,他也只能答应下来,因为太平公主知道他的太多秘密,如果太平公主恼羞成怒之下向武后告密,恐怕他的损失实在是承受不起,不要说别的,仅仅是将上官婉儿与他的关系给暴露出去,引来的武后的报复就让他无法承受。

而最重要的是,他现在根本不希望他们兄妹之间会出现裂痕,毕竟他和太平公主之间这二十年的感情实在太深厚了,深厚的让他格外珍惜,一点都不愿意破坏。

在这期间,虽然有武后的高压,一切却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首先是王方翼的那两万神机营将士已经秘密的来到了洛阳城外,其实这两万大军只不过是用来牵制和震慑噶尔弓仁的,对于这位吐蕃的死忠,噶尔钦陵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位了不得的野心家,李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没有丝毫的轻忽,直接派遣麾下最为精锐的神机营去对付。

另外一点,李显的人已经与太平公主李令月,相王李旦和左监门将军李多祚等人秘密的联系好了。

其实连太平公主和李旦都不知道,李多祚其实一直以来都是李显的人,虽然他们彼此之间将近二十年没有再取得联系,甚至李显后来还差一点将李多祚所出身的粟末部给毁掉,然而李多祚却一直都对李显竭尽忠诚,这样的事情让很多人根本都不敢相信。

而事实上却是,李显和李多祚在这么多年中一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都是采取的秘密渠道,即便是李显麾下的那些心腹大臣都很少有人知道,所以,当初对粟末部的处置李显也是经过李多祚同意的,李多祚之所以同意这样,一是因为那些被杀或者为后来为大唐战死的粟末部将士其实都是大祚荣的族人,除掉他们无论是对李多祚还是对大唐都是有利的,至于将整个粟末部同化之事,李多祚之所以同意也是因为他对于大唐文明的高度认可和歆羡,在他看来他的族人能够成为大唐子民,实际上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除此之外,少林寺方面也专门派遣了一百名高手前来协助。

其实李显的师傅智空大师这些年来一直密切的关注着李显的消息,他在听说武后开始对大唐宗室祭起屠刀的时候,便知道李现已经到了反击的时候了,他通过与少林方丈商议之后,果断地决定派出一百名少林高手前去相助。

这一百名少林寺的高手是由少林武僧的大师兄悟明亲自率领,每一个都是武艺出众,就算是最差的,也都能够在一百招之内打败俗家弟子第一人张无尘。

这些少林武僧在某些守城将士的照应下,很是轻松的便进了城,然后又仗着高明的身法,同时利用宫禁守卫的一些漏洞,轻易的来到了李显的身边。

当然,包括悟明在内的这一百名少林僧人都隐藏在暗中,即便是宫中也不乏高手,却也难以发现他们的身影。

“陛下,诸事已经安排妥当,我们随时都可起兵。”在一处偏殿之中,李显麾下第一谋臣姚崇对着他悄悄说道。

“现在还不是最佳时刻,我要等到她的提防之心最为松懈之时。”李显轻轻说道:“暂且等一等,相信只要让她感觉她胜券在握的时候,一定会是心防最为松懈之时。”

“那要等到何时?陛下,你也知道,如今那人正在大开杀戒,晚一天,我们的人就会多受不少损失,我们现在都已经等得没有耐心了。”

一旁的桓彦范闻言不由的着急起来,略有些不满的说道。现在的他经过李显的运作,已经被任命为左羽林军中郎将,正好掌握着宫禁,感觉现在万事俱备,正是发动“兵谏”的时候,可是李显一直向后推,口气顿时有些不恭敬。

却见李显呵呵笑道:“桓爱卿不必着急,其实朕的心里比你还着急,不过做这种事情一定要谨慎,那人身边还有不少的战力,我们应该力争将事情做到万无一失,同时还要尽量避免损失,包括敌方的损失,毕竟不管如何,那些可都是我大唐的子民啊。”

听到李显最后一句话,所有的人顿时对李显敬佩不已,因为李显这句话实在是宅心仁厚,颇具一代明君的气象。

只不过他们都急切的盼着李显给他们一个确切的时间,因为正如桓彦范所言,他们都已经等得快没有耐心了。

“三天之后的晚上,听我安排。”李显笑呵呵的看了众人一眼,然后轻轻开口说道。

“三天之后?”这时已被免去宰相之位,新被任命为光禄少卿的郭待举闻言,仔细的想了想,然后说道:“如果微臣没有记错的话,后天就应该是太后交还大权的时候了吧?”

原来当初为了安众人之心,武后许诺在高宗驾崩之后的两个月后,将大权交给李显,她只在问题无法解决之时方才参与处理。

武后这话自然不可能是真心实意,然而时间到了之后,却也不得不在表面上做出一些让步,尤其是现在全国正闹得不可开交,在这种情况下做出交还大权的举动,还能起到麻痹叛党的作用。

“没错。”李显点了点头说道:“正因为如此,我那母后才会加强戒备,这两天我们动手虽然胜算也能占八成以上,然则损伤实在太多,不宜展开行动,待得我掌权之后,自会想办法激怒对方,这时我略作安排,便能化被动为主动,一举成就大事。”

第395章 杖责首相

大唐嗣圣元年正月十六,刚刚过了上元佳节,洛阳城内应该是一团喜气,可是有心人看得出来,这一团喜气所掩盖的,却是惨淡的愁云。

现在整个天下的局势乱糟糟的,无论是后党中人,还是李显的帝党中人,甚至是中立大臣,都是心中忧虑,不知道大唐的这种乱局何时才能彻底平定下来。

作为深得武后信任和尊重的中立派之首,现任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狄仁杰心中便不能平静。

虽然他一直得到武后的信任,同时对于武后不断提升他的官职,甚至对他拜相之事一直是心存感激,心中也决定一定要好好效忠武后,尽心竭力的做好分内的事情,可是在武后大兴冤狱之后,心中的天平就渐渐偏向李显那里了。

毕竟他是大唐的臣子,他食的是大唐的俸禄,当今的天子姓李,再者说了,当今天子也不是一个无能之辈,他的文治武功样样不错,所以他认为虽然有先皇遗诏在手,太后武氏也应该把大权交还给当今天子。

好在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太后允诺在这一天将大权交还给天子,从此之后政出天子之门,名正言顺,那些反叛者也没有了造反的借口了,天下终于可以太平了。

可是天下真的能够彻底安定下来吗?武后真的甘心将手中大权拱手相让吗?狄仁杰的心中虽然盼着事情向他希望的方向发展,却是断定武后一定不会这么做。

狄仁杰为人正直,有的时候做事太讲原则,看起来有些食古不化,然而却是一个真正的智者,他根据武后的性格以及这几天的隐秘动作,基本可以断定武后绝对不会轻易放手,甚至这一切可能只是她的一个计策,那就是借这个机会将李敬业等反叛分子诱杀,彻底解决后患,只要将那些反叛分子一网打尽,在地方上再也没有了为李显摇旗呐喊的力量,那时候她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不过太后也太小看陛下了吧,以我对陛下的了解,陛下对此也不会没有防备,甚至很有可能早就有了应对之策,唉,这一对母子相争,不知道最终谁是赢家,不过我倒是盼着,陛下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否则的话,一旦太后取胜,恐怕陛下难以见容,而要是相王做了天子,恐怕这天下真的要改朝换代了。”狄仁杰的心中暗暗一声叹息,心中也做好了决断,这一次母子相争,若是新皇李显一方占据明显优势那也就罢了,而若是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是李显一方占据劣势,自己也少不了暗中相助李显一把,就算因此而暴露自身,也没什么后悔的。

大殿之上,武后的贴身内侍尹承泽正扯着那公鸭嗓,大声的诵读着武后的谕旨,提出来将大权奉还给新皇李显,自此之后中书门下敕令,自李显门下出,让李显端坐贞观殿,全权处理政事。

然而与此同时,武后还劝谕新皇李显,鉴于如今朝局复杂,天下乱象纷呈,目前要做的最重要一点就是稳定时局,因此武后建议李显这时候主要做两件事情,一是下旨招安,让举兵的义士们放下武器,各自解甲归田,同时对那些举事的首领们进行封赏安抚;第二则是对于朝政尽量不要干涉,尤其是现有的宰相班子,尽量不要动,以免再度引起风波。

李显闻言却是嘿嘿一笑,并不作声,然而待得武后返回内宫,他移驾中书省议事的时候,对于那些造反的势力没有一字安抚,却首先提出来斥退酷吏周兴、来俊臣等人,为狱中含冤的官员们以及那些被杀的宗室成员们平反昭雪,让生者放心,让死者安心,同时提出调整宰相班子,对于那些做出错误决策的宰相们如刘齐贤、魏玄同等人进行问罪,同时提出来让他的岳父赵瑰做侍中,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官员任命推荐。

李显的这些举措自然遭到了裴炎等人的坚决反对,只听得裴炎大声说道:“当初太后娘娘有谕令,要求陛下力求稳定,如今陛下对于当今乱局不设一言,却上来提出为自己亲信平反,拔擢那些并无真才实学之人,实在是大失所望,当初陛下随着太后一起听政两个月,老臣本以为陛下已经学的稳重了,现在却发现陛下的从政经验实在差的太远,唉,早知这样,当初老臣便不劝说太后将大权归还陛下了。”

“哦?依裴相的意思,莫非是说朕只有任尔等摆布,方才算是一个稳重的皇帝,只要有自己的意见,那就是不成熟?嘿嘿,裴炎,你可真是好大的胆子,竟敢这样弄权欺君,目无法纪,莫非以为你资格老,朕便动不得你吗?来人,将裴炎给我拖下去,重打二十棍!”李显怒上心头,立刻喝令将裴炎拖出去重打。

却见裴炎大声喝道:“吾乃先皇顾命大臣,谁敢动我?我之所以领袖群臣,帮助陛下辅政,乃是奉了先皇遗诏,陛下虽是天子,却也要恪守先皇遗训,我今日倒要看一看,有谁敢动我一根汗毛!”

李显却根本不为所动,大声喝道:“还愣着作甚?朕的命令听不见吗?”

“是。”随即便见两个侍卫走上前来,拖住裴炎就往则天门而去,不由分说的打了一顿,然后再度像丢死狗一般的丢到了地上。

在裴炎被拖出去的时候,政事堂的众宰相们都傻在了当场,当他们反应过来之后,却发现裴炎竟然像死狗一般委顿在地。

这时候几乎所有的人全都大声喊道:“陛下,你怎能如此对待裴相?这可是我大唐首相,也是先帝任命的顾命大臣,陛下这样做可是公然违背先帝的遗诏,欲将先帝置于何地?”

却没想到李显更是语出惊人,嘿嘿冷笑道:“遗诏?你当我不知道还是怎的?裴炎,你伪作遗诏,乘机揽权,早已犯了禁忌,今日竟然还敢作威作福,都欺凌到了朕的头上了,要不给你一点教训,还真当朕是摆设不成?”

第396章 图谋废立

当天晚上,裴炎带着政事堂的几位亲信宰相,拖着伤痛之躯来到了武后的宫中,刚一进宫便对着武后痛哭流涕道:“太后,请太后做主,老臣这首相做不下去了,恐怕不仅仅是老臣,政事堂的诸宰相们都待不下去了,还请太后为我们做主啊。”

“这都是怎么了?”武后见这些心腹宰相们全都跪倒在地,涕泪纵横,不由得眉头一皱,沉声问道。

却见首相裴炎哽咽着说道:“太后娘娘,当初微臣就苦劝太后,不要将大权归还陛下,可是你偏偏信守诺言,坚持要这么做,可是陛下掌权的第一天,就到政事堂里耀武扬威,将太后当初的建议全都置之不理,对于徐敬业等逆贼反叛之事置之不理,反而提出来要将那些还在狱中的逆党们洗雪冤屈,除此之外还提出来调整宰相班子,将刘齐贤和魏玄同的相位给免去,并提出任命赵瑰为侍中,微臣见太子处事不当,违背了太后的劝谕,便上前争辩,却不料陛下顿时勃然大怒,下令将微臣拖到则天门,重打了二十棍,而且还说,还说……”

“还说什么?”武后见裴炎说话犹豫,不由得面色一沉,再次问道。

只见裴炎一咬牙,然后气愤的说道:“陛下实在太过分了,竟然说先皇的遗诏是微臣伪造的,其实微臣受些委屈倒也没有什么,可是陛下这话却是充满着对先帝的不敬,还有对太后的怀疑,陛下甫为人君,就这样不敬不孝,我大唐有这样一个皇帝,非是百姓之福啊,微臣知道微臣说得有些过分了,然而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为了能够不负先帝所托,微臣就算是死,也都毫无怨言。”

“你是说,要废掉皇帝?改立新君?”武后听了裴炎所说的话,心中也有一丝的惊讶,因为连她都没有想到,裴炎竟然能够下得了这样的决心,不过她也很快就明白了,以眼前的这种局势,最好的做法就是快刀斩乱麻,改立新君,以新君的名义安抚天下,至于那些叛贼,既然李显都不做皇帝了,他们所打的那些旗号自然也就没有意义了。

却听得裴炎叹道:“虽然微臣的想法有些大逆不道,然而微臣也是为了我大唐着想,为了天下百姓,哪怕是冒着杀头的危险也毫不犹豫,虽百死而无悔,还请太后三思!”

随即便听得刘齐贤说道:“微臣启禀太后,微臣认为当今陛下性情暴躁,喜怒无常,难为人君,若是掌了大权,将来或许会出现第二个隋炀帝,我大唐锦绣江山,怎能就这样被他给毁了?而相王却是性情温和,待人谦恭有礼,实在是为人君的不二人选,微臣相信,先帝当年也没有看透当今这位的真实面目,若是得知这一切,也一定会认为相王更加适合为天子。微臣浅陋之言,还请太后三思。”

“臣等附议,还请太后三思!”魏玄同、岑长倩等人也都跪倒在地,对着武后恭声说道。

武后闻言,略略思索了片刻,然后问道:“尔等都是这样的意思?”

只见那些宰相们全都大声说道:“臣等皆有此意,不是臣等大逆不道,实在是当今无道,这才仅仅是执政的第一天,就棍打首相,若是时间久了,恐怕整个朝堂之上再无敢言之人。”

那么长的话这么多人一同说出来,很明显是提前演练好了,以武后的智商绝对不会看不出来这一点,然而武后却选择性的忽略了,反而沉默了片刻,悠悠长叹道:“吾本来认为先皇遗命,不可不遵,故此虽然知道太子性情暴戾,不堪为君,却也不顾众爱卿所请,固执己见,坚持让其即位,然而为了天下计,吾不惜肩负骂名,代其执政,就是为了替他稳定政局,让这承平已久的大唐江山不致于陷入混乱之中,只可惜。”

武后换换看了众宰相一眼,继续说道:“本宫被误会的更深了,那厮不仅不心存感激,反而心存怨恨,竟然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命令他的旧部直接起兵反叛,目的自然是要让这些叛贼迫使本宫让出大权,其实本宫原本不必理会,甚至还可直接派兵前去镇压,然而本宫不忍生灵涂炭,这才答应将大权交还,可是没想到这方一已掌握大权,竟然就如此残暴,做下棍打首相这样的事来,若是任他发展下去,必然会成为桀纣那样的暴君,我不忍大唐江山短暂而亡,不忍坐视万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故此愿意答应众爱卿的请求,不惜背负千载骂名,不惜违背先帝圣意,诏令天下,废掉皇帝,改立相王,裴炎,你为本宫起草诏令。”

“是。”裴炎的脸上充满了坚定和感动,对着武后恭敬说道,之后便毫不客气的来到玉案前,开始起草诏令。

裴炎文采斐然,落笔极快,几乎是须臾之间便草拟了一份诏令,并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之后侍中刘齐贤等人也都纷纷签名,随后便是武后签名,这样一封废立皇帝的诏书便被炮制出来了。

“太后,我们是不是立刻就展开行动?”裴炎诏书完成,不由得心中得意,然后对武后问道。

却见武后摇头说道:“那厮虽然性情暴虐,却并非无智之人,既然白天他做出了棍打首相的恶举,晚上不会不予防备,更何况今夜夜色已深,来不及行动了,这样,你们在明天白天开始联络相关人等,晚上暗暗调集兵力,待得后天白天时期率兵前往贞观殿,齐集群臣,当众宣布废立诏书,将这厮赶下帝位,到了那时,一切都已成为既定事实,那厮就算是后悔,也是一切都晚了。”

“后天?后天可不是上朝的日子,太后为何不选在百官上朝的日子去做这件事?”刘齐贤听了武后的话,顿时有些不解,于是疑惑地问道。

却见岑长倩嘿嘿冷笑道:“刘相怎的连这都不知道?此事很是明显,若是赶到百官上朝的日子,朝中可是有不少人暗暗支持皇帝,到了那时,我们纵然也能实现目的,却是要造成不少的损失,不管死的是谁的人,可都是我大唐的子民啊。”

第397章 李旦的决心

武后闻听岑长倩之言,顿时点了点头说道:“岑爱卿言之有理,本宫正是这么想的,我大唐之所以国运昌龙,什么是根本?人才是根本,若是因为这一战而自相残杀,即便立了新皇,也很不利于以后的发展,所以我们这一次动作一定要快,一定要尽量减少无畏的杀伤,也正是抱着这个目的,我们才选择在百官不上朝的时候废立皇帝,尔等也要记住了,到时候我们只问首恶,不问胁从,一切以宽容为本!”

“是。”刘祎之表面上恭敬答应,内心里却是嘿嘿冷笑道:“说得这么冠冕堂皇,实际上还不是怕百官一齐上朝的时候会有许多人挺身而出维护李显?你当我不知百官之中暗暗支持李显,或者是心向李显的其实还在大多数,尤其是那些武将,他们不仅是在百官之中,而且还在羽林军之中深具影响力,如果带着他们去废立皇帝,说不准在他们的影响下,那些羽林军将士会反戈相向,而你之所以要宽大处理,自然也不是为了避免杀伤人命,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以及迅速稳定秩序吧。”

虽然心中很不认同,然而这却并不代表刘祎之会反对,与此正好相反,刘祎之十分迫切的希望这一次能够成功,因为刘祎之是相王李旦的党人,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将李旦给扶上帝位,那样的话,他就是从龙之臣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刘祎之才不遗余力的力劝武后废显立旦。

刘祎之在告辞武后之后便来到了李旦所在的宫殿之中。

因为李旦身为右监门卫大将军,又掌握着东宫六率,身负守卫宫禁和东宫的重任,所以被理所当然的安排到了宫中的一座偏殿之中。这当然也有利于武后及其党人与其迅速取得联系。

刘祎之就是利用这种便利的条件联系上李旦的,他悄悄来到了李旦的宫中,对着李旦说道:“恭敬大王,贺喜大王。”

却见李旦一脸忧色的问道:“如今我朝动荡不安,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小王喜从何来?老师就不要开玩笑了。”

刘祎之闻言,轻轻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大王所担心的并不是没有道理,这一切其实都是因为当今皇帝不道所致,不过微臣相信,过了今天,就不会这样了,因为太后与诸宰相们通过决议,决定废掉当今,改立大王,呵呵,大王为人宽容大度,谦恭有礼,只要即位之后,相信定然能够轻易平定乱局,再创辉煌盛世!”

李旦闻言却是豁然站起,颤声说道:“你,你说什么?老师,这话竟然是从你的口中说出?小王至今犹自记得当年你在教导之时,一直在苦心教导小王忠君爱国,可是今日先生竟然参与到废立人主这样的事情来了,更有甚至,先生竟然让小王做那不义之人!这,这简直荒谬!先生,当今陛下乃是我之兄长,受了先帝遗命,同时又昭告天地祖宗,正是被册封了的天子,如何能够轻易废立?先不说当今陛下在做太子之时便受到朝野之人交口称赞,更是立下了赫赫的战功,而且还修了《四库全书》这么一部旷世经典,无论是文才还是武略均属帝王中之顶尖,就算天子真有过错,我等臣子也应当伏地苦劝,怎能生此不臣之心?”

刘祎之闻言沉默了片刻,之后又说道:“大王有所不知,陛下执政的第一天便不遵太后谕令,反而将据理力争的首相裴炎重打二十棍,如此残暴凶狠,如何能够坐拥天下?微臣认为陛下虽有才而无德,不配为天子,否则的话,恐怕我朝便会出现第二个隋炀帝,大唐王朝不旋踵便会遭到亡国之祸。”

李旦听到这句话之后心中顿时犹豫了半晌,因为他这么多年来对于武后的积威早已是畏惧到了骨子里,然而内心里却还是有着未泯的良知,再加上之前太平公主的劝说,而最重要的是他自己根本就没有称帝的野心,所以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大胆的把心里话说出来,于是他小声的对刘祎之说道:“老师,这也是在你面前,小王斗胆说一句,太后的谕令到底有没有替陛下考虑考虑?就算我这一个外人也都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