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货不是马超-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不知道他将儿子淳于壮早就送到了我的身边,我真以为他是一名死忠之士,于是我朝陆仁抬了抬下巴:“绑了!”
陆仁一斧将淳于嘉手中的细剑砸断,抬手就是一拳,将六十余岁的老头直接打昏,然后他看了看另一名年青人,扭头向我请示:“此人也一并绑了?”
我微微皱了皱眉:“好像曾经见过?”
“上一次见威武王时,王上还是即将上任的辽东太守,”三十余岁的青年人向我自报姓名,“在下来敏,当时任南宫卫士令,现在是卫尉丞——哦,应该是在威武王破城之前。”他说得很是淡定,看起来不像是想追随顶头上司和其他老头一同跳楼的热血青年。
“来敏……来敏……”我默念了一遍,想起来戏君曾经提供给我的汉朝官员的花名册,上面确实有他的名字,“来敬达?”
“王上竟还记得在下的草字,敏实在惶恐。”他的脸上明明毫无惶恐之色。
我微微点了点头,只记得当年就任辽东太守之前,确实曾在皇宫大殿外与他简短地交谈过几句,但应该都是客套话。
“城中还有多少人?”
“只有卫兵三百。”他低头答道,“文武百官或死或逃,幸存者不过数十人,皇太后驾崩后,宫中便只有兴平公主一人而已。”
“兴平公主?”我从来没关注过旧汉皇族中的女子,因而对这个公主极其陌生,但刘协似乎只有这一个姐姐,我顿时想到了一件并不愉快的事情。
当年我做卫尉时,因为这件事情,我被人中伤后黯然左迁朔方——正是那一次“天火焚宫”事件。
那时,我与刘协的这名姐姐有过短暂的接触,但也是唯一一次。
我对她的评价还算良好,总算没有太多皇室公主娇纵任性的脾气,但也仅此而已。
“公主!”城门里传出了骚乱。
一名浑身缟素的女子缓缓走了出来,神色凄切却还有一丝平静:“母后已经去了,此城也被攻破,本宫即使不出宫殿,难道会安然无事?”
“兴平公主?”我打量了她两眼,眼前不禁一亮:当年救她时,不过是个十四五岁的小丫头,如今八年过去,面前已是一名双二芳华的妙龄佳人,身上还额外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贵族气息”,让人凛然而难以侵犯。
“八年不见,威武王或许早已将本宫忘记了吧?”她的大汉已经覆灭,却依然用“本宫”来自称,让我心中有些不快。
“大汉的公主,只有你一位,何况是本王亲手所救,又岂会轻易忘掉。”我摇了摇头,“大汉已经覆灭,刘协会随我返回洛阳,你也一并来吧。”
她看着我,眼中涌起了浓烈的哀伤:“我还有选择吗?”
我耸了耸肩:“似乎没有,但总比你脚下的那些人好一些,不是吗?”
她自出城门以来,便一直强忍着不适不去看周围的公卿尸体,刺史被我刻意提起,顿时脸色煞白,娇躯微颤,有些支持不住。
“传令,”我向梁聪点头,“各军主帅随我入城!其余人就地结营,稍作休整。”
我向前迈出了一步,却又退了回来,转身半蹲在地。
地上是一句血肉模糊的尸体,虽然面容被鲜血染得难以辨识,但从之前的衣衫来看,依稀是张温的头颅。
“将这些旧汉重臣的尸体好好敛葬吧。”我叹了口气,重新站了起来,在典韦和许褚的护卫下走进了山阴的城门。
有风从城外徐徐吹来,浓烈的血腥之气充盈着整个鼻腔。
我重重吐出一口气,想要将这股浊气驱散。
阳光洒在我的身上,四肢百骸间俱是暖意。
95谁为新朝镇江南
山阴城的王宫几乎是洛阳宫殿的迷你版,但也没有夸张得分设南北二宫。
孙坚和太史慈在第一时间接管了山阴城的防务,戏君则发动谍报司在山阴城安插的细作对山阴城内外进行排查。
“王上,”曹操在私下拜见我的时候向我提了一句,“之前在城外,臣似乎听到王上说……要封刘协为关内侯?”
“你的耳力也不错。”我笑了笑,“毕竟是你我曾经的皇帝,又没有桀纣一样的恶行,即使你以法院副院长的身份来劝我,我也觉得他不是非杀不可。”
他连忙躬身解释:“王上误会了,臣……还有几位同僚在私下都以为,毕竟是旧汉的皇帝,一个关内侯……似乎太低了些……”
“哦?”我笑着摇了摇头,反问了一句,“你是法院的长官,我问你,我朝律法中,有没有写明归降的皇帝必须享受王公的待遇?”
他一怔:“这……自然没有。”
“在我眼中,他和你没有什么差别,都可以为新朝效力,”我耸了耸肩,“何况他比我们都年轻,若真有干才,未必不能坐到你的位置。”
曹操忙又躬身:“王上宽宏大度,是属下们以惯例揣度,故而有所偏差了。”
我搓了搓下巴,又问道:“孟德,你在南方呆了这几日,有没有感觉到水土不服?”
“操是沛郡人,气候饮食均与此地相差无多……”他微微抬了抬头,“王上可是感觉身体不适?”
“那倒没有,”我挠了挠头,“扬州既然已经攻克,总需要委派一批官吏,我想就由你先做这第一任扬州刺史吧。”
他又是一怔,复又拱手道:“王上如此信任,操本不应推辞,然……依照我朝官吏任免律法,三品以上大员,似当由朝廷诸院部商定……”
我哈哈一笑:“你的意思是……我还任人唯亲了、违法任命官员?”
“操岂敢!”
“你便暂代刺史之职,待我返回洛阳,自然会给你正式发来诏令,”我自嘲地一笑,“我想……中原肯定有些人恨不得你再也不要回到洛阳,你在扬州也要小心。”
“是,谢王上关心。”他微微抱拳。
“扬州……”我招手示意梁聪将地图取了过来,“孟德,刘协在豫章、会稽二郡南部又新设了两郡,你觉得有没有必要留下这两个郡?”
曹操思索片刻,沉声答道:“原本我朝为了精简郡县官员,曾先后裁撤、合并了十余个郡国,这两郡所辖县城不多,人户也很少,似乎不应保留,但……”他话锋一转,“操擅自揣度王上心意,以为王上施政,向来内外兼顾,尤其注重发展边鄙荒地,近年开发荆南便是如此。”
我点了点头,心中已有赞赏之意:到底是曹操。
他继续道:“豫章、会稽二郡,所辖原本极广,分设两郡,亦远比中原郡国为阔,不如特派郡守管理,多予钱财兵员,希冀其有所发展,这也符合王上及我朝的政策。”
“你所说……深得我心,扬州刺史便非你莫属了。”我再一次确定了这个想法,“既然说到了为政之策,我就再多一句嘴。”
“臣恭听王上训示。”
“若有余力,不妨稍稍重视造船和航海业。”我又开始发散思维了。
“航海业?”他有些疑惑。
“你来看地图,”我指了指会稽郡和龙泉郡的东南方,“这里有一座大岛,扬州人把它唤作夷洲。”
“夷洲……哦,听说过,”曹操点头道,“距离山阴大约有一千里路程,若是从东冶县乘船,则只有两百余里。”
“这座岛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哦,算了,”我忽然醒悟了过来,决定终止这个太过幻想的念头,将谈话脱离了YY,“扬州海岸线甚广,渔民也必然众多,若能打造一支规模适度、有一定战斗力的海上战船,无论是与青州、徐州、交州之间的交易,还是保卫地方免受海盗寇匪的侵害,无疑会大有裨益。”
“呃……”曹操伸手揪断了自己两根胡须,“海盗寇匪?”
我又忘了,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和造船水平,恐怕十年都碰不上像样的海盗……
“至少对朝廷控制交州会大为方便。”我只好又找了个理由:交州北部的群岭实在太过难走,从海上则能够长驱直入交州的腹地。
“王上考虑深远,臣一定谨遵王上的训示。”曹操躬身道。
“再住一晚,明天我就班师回朝。”我看了地图上空白的夷洲岛一眼,做了决定。
他抬起了头,恭声道:“晚上……”
我笑了笑,举手打断了他的话:“晚上我会大摆筵席,为各州出兵的将军们庆功。你既然已经是暂代的刺史,便由你来张罗吧。”
他亦是笑道:“是臣的荣幸。”
-
十一月初一,在一夜的歌舞与酒宴之后,我率领这数万中央直属及州郡的兵马选择离开。
暂代扬州刺史的曹操率领他临时选定的官员们恭送十余里才依依不舍地与我分别。
由于已经进入冬季,我不得不加快了行军的速度;但也因为是冬季,行军的速度却很难提升到极致——比如我所希望的日行三百里。
即使是江东地区,也已经传来的渗骨的寒意——这当然是对于寻常的士兵来讲,他们早已经穿上了厚重的棉服,这无疑进一步拖慢了全军的速度。
不到四千里的路程,我们用了整整二十天的时间——其中包括因为路遇中雪而休息了两天。
九月十五日,我御驾亲征,率军离开了洛阳。
再次看到洛阳高耸的城池时,已是十一月二十日,整整过了两个月的时间。
道路两侧的农田早已被收割干净,残剩的草叶上海挂着些许的雪水。
远远的洛阳城头反射着长枪的寒光,还有几面高扬在风中的赤红色的大旗。
旗面上是一条腾跃欲飞的黑色巨龙。
洛阳的三座东门早已洞开,数以千计的官员和士兵在城东近五里的地方列阵迎候。
甚至连蔡琰、贾羽、小昭、海棠等人也在侍卫的簇拥下向我微笑。
我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容,忍不住朝他们挥了挥手。
不知是谁带头,近万人同时低下了头。
“王上万岁!万万岁!”
我抬头望了望湛蓝的天空,一束金色的阳光洒在了我的狮盔上。
感觉……很温暖。
96想开万世之太平(大结局)
“王上御驾亲征,扬州垂手而定,实乃天命所在,臣等再次恭贺王上一统天下!”回到了王宫正殿之中,国渊率先向我道贺。
群臣轰然附和:“恭贺王上!”
我微笑着抬了抬手:“是各州将士奋勇争先,是各级官员保障得力,本王只是坐享其成罢了。”
礼部刘政掬手出列,沉声道:“王上,自黄巾作乱,至今已十有六年,天下百姓苦于战乱纷争久矣,而王上奋伏波将军之余烈,倡天下之大义,振勇武之精锐,前后六年而得天下一十三州,更恢复生产轻徭薄赋,解万民倒悬之苦,实乃天赐明主。为新朝千秋万载计,为天下黎民百姓计,老臣斗胆,请王上登基为帝,以安群臣万民之心!”
群臣更是如同事先商议好的一样,几乎全部拜伏于地:“请王上登基为帝!”
我微微一怔,心中却仿佛打翻了五味瓶一样。
我的人民议政大会呢?我的民主大选呢?!我的自由民主法治呢?!
“此事稍后再议,”我虚按了一下,将话题转过,“如今扬州已定,旧汉已平,旧汉皇帝刘协及相关属臣也已拜表称臣,带他们进来吧。”我朝守在大殿门口的许褚勾了勾手。
殿中跪倒了刘协、杨彪、淳于嘉、刘备、关羽、张飞、来敏、赵云、简雍、糜竺、糜芳、高寿、张博等十余人,整个大汉朝的文武除了大批在几次迁都过程中外逃隐匿或归降新朝的,以及在后来几场战争中英勇战死的,还有最后在山阴城头壮烈殉国的,就剩下这寥寥十余人还算得上官吏,想来也令人颇为唏嘘。
朝中有不少人都曾经是刘协的臣子,比如荀彧、荀攸、卫觊、曹操、淳于琼、韩馥、司马防、贾诩、韩暨、杨修、许攸、臧洪、陈群、徐晃……当然,也一定包括我……不过重新见到原来的皇帝跪倒在自己面前,他们似乎都没有太多的不好意思。
“给他们赐座吧。”最后还是我大发慈悲,准许他们跪坐下来。
“谢威武王。”刘协低之又低地应了一声,在空出来的案几后坐了下来。
“仲礼公,”我点了刘政的名号,“二旬之前,在山阴城下之时,本王与刘协曾有言在先,封他关内侯,赐洛阳宅,准许其特入太学院及军事院进学,待其学业有成,可参加本朝科举及各部院举荐而入仕为官。这些……以你之见,可曾妥当?”
刘政仔细听我说完,思忖了片刻,拱手答道:“恕老臣直言。自三皇五帝以来,未有旧国之君于新国之主身下为官者……老臣虽遍读史书,但也只知勾践称臣于夫差一例而已。”
勾践称臣于夫差?
我的脸色有些凝重:虽然我对春秋战国的历史不太了解,但总归还知道勾践在亡国之后委曲求全、吃屎喝尿、卧薪尝胆,最终成功将吴国彻底消灭的典故……
文化知识比我稍强一些的刘协的脸色顿时就有些难看,他想要辩解,却终于还是低下了头。
贾诩咳嗽了一声,开口道:“吴越到底非中原之国,何况古今形势不同,岂可一概而论?诩以为,王上所言,一者可使新朝得获宽容大度之名,二者亦使旧汉君臣得免身死族灭之型,甚而得以出仕为官,参知政事,只要其收拢心思,竭诚为新朝效力,未尝不是一件可以接受并且足以名传千古的好事。”
刘协本就与贾诩相识,听他一段讲完,脸色总算稍有好转。
又听王烈抚须赞道:“若能如此,当可名垂史册。”
程昱亦道:“君臣若得以相辅相合,也是美事。”
我看……他们不是不知道刘协的存在所会给新朝带来多少不安定的因素,他们恐怕只是纯粹觉得刘协这人对我没有任何威胁吧。
果然,年轻一些的国渊解释道:“如今中原百姓人心思定,对于我朝的种种政策又多为拥护,虽有少数世族偶发怨言,却难以影响大局,只有刘……阁下安心为新朝之民,王上和朝廷必可以保护你的周全和正常生活。”
“呵呵,只怕这位刘阁下和他的皇叔遗民们,不愿意安心呢?”唱反调的人物永远不甘寂寞。
刘协刚刚才有所好转的脸上顿时毫无血色。
“正平,休要胡说。”贾诩瞪了他一眼。
“是是是,”祢衡笑了笑,“但事先我要将话说在前面,阁下是旧汉的皇帝,新降我朝之后,我都察院必定会派出暗探在你的周围监视,你无论上太学院还是出门逛街,都会有人如影随形。这一点是肯定的,希望你不要以后再向人抱怨,明白吗?”
刘协看了看他:“是,祢院长。”
“小刘啊……”我只能这么叫他,“你有没有取表字?”
刘协微微一怔:“不曾取字。”
“本王为你取个字吧,”我忽然觉得很有必要,“这样也方便称呼,你说呢?”
他低了下头:“是。”
协,就是协作,就是同心合力,同时也有和睦融洽之意,我搓着下巴想了想:“也不管你家中排行,便叫……‘公泰’吧,天下为公的公,否极泰来的泰,如何?”
“天下为公、否极泰来?刘公泰……?”他喃喃地念诵了几遍,长身向我一揖,“多谢威武王。”
“便依你之前所说,允许你进入太学院和军事院学习,所学可有选择,待一两年学成后可入朝为官,也可赴任地方,本王绝不会刻意为难,另外封你……五百户关内侯,再赐一百金,粮谷千石,绸绢等各类布匹三百,车马一驾,官仆两名,另外,王公请给他一部我朝律法制度合集,让他熟悉一下。”
王烈捋须点头,刘协则伏地拜谢。
我继而转向了杨彪,笑道:“文先公,你可是硕果仅存的旧朝元老,不来说两句吗?”
有些憔悴的杨彪苦笑了一声:“威武王……你为何单独要救老夫?……这岂不是让老夫一人来承担这些罪过?”
杨修则极其正式地向我一拜到地,却没有再说什么感谢的话。
我挠了挠鼻子,很认真地向他们解释道:“本王救你,并非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是……伯慎公他们实在跳得太快,本王距离又远,救不过来啊……”我说的可是大实话,他们一个个像下饺子一样,我还没反应过来,就“扑通扑通”全部跳进了锅里,我根本没有思想准备啊。
何况只救了杨彪一个就搞得我几乎撞墙而死,若是真要把那近二十名老臣全部接住,空有九阳神功而没有乾坤大挪移的我必然会被砸得骨断筋折。
侥幸存活下来的杨彪却肯定不愿意正式为新朝出仕,于是我也同意让他进入太学院传道授业——杨家的经学造诣也是后汉屈指可数的大家。
“玄德,”我继续点名,“你是涿郡人,熟悉北方军马之事,便请为我做一任雁门太守,安定一郡百姓吏民吧,云长和益德不妨同去雁门。”
“备先拜谢王上!”刘备直挺挺拜倒在地毯上,却又道,“备斗胆替关羽、张飞二人说一句,请王上怜惜此二人的武勇之才,委以重任遣其驱使,以彰王上任人唯贤之圣德!”
我不料他竟然这么坚决,问道:“你二人的意思呢?”
张飞代关羽答道:“我等得蒙王上不弃,免了族灭之死罪,已是感激涕零,若能蒙王上驱使,当尽心竭力,不敢有违。”
说实话,他们的态度实在让我有些难以接受:刘关张不是应该抱成一团永不分开的吗?
但我想了又想,又令程昱取出州郡官员名录,草草扫了一眼,才道:“这样吧,云长为云中太守,益德嘛……先做朔方太守吧,此三郡皆为并州边郡,紧邻塞北草原,常有异族出没,你们当相互支援,为本王同守边疆。”
稍微对这三郡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朔方、云中、雁门三郡从西到东依次排开,就是并州最北部的地区,如果我要害他们,实在用不着将他们安排在同一片地区,完全可以分散开来逐一消灭嘛!
刘关张三人同时拜倒,纳头称谢不表。
我又看了看赵云:“子龙……你去上谷,也做一任太守吧,上谷距离雁门……似乎也不是很远吧。”
看我多好心。
赵云一怔,纳头便拜:“谢王上信任。”
“待吏部发文之后,你们便准备上任吧,”我摆了摆手,“北方的冬天可不是那么好过的,早些上任也好早些安定民心。”
四人齐齐称是。
至于来敏,我觉得自己与他颇有缘分,便调来内务院做了副院长,让韩暨终于轻松了许多。
而糜竺、简雍等人的任命和处置,则交给了吏部,我也不愿事无巨细全部操心。
-
中华七年,公元200年,十一月,我正式统一了全国,平定了旧汉所辖的一十三座大州,户部记载,共计有五千二百万左右的民众——因为这几年来解放了大量的隐户,并重新规范了户口登记——隐隐然几乎达到了东汉的顶峰数据。
这一切无不令人欣慰。
次年,在群臣的一再劝说下,我终于登基为帝,以蔡琰为后,以贾羽所生的长子刺儿为太子,开启了对全中国的统治。
在我起兵期间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文臣与武将们纷纷被追加了食邑,以贾诩、程昱、王烈、刘政、国渊、邴原、卫觊、庞柔、杜畿等人为核心的文臣集团,以徐晃、李典、秦阵、拓拔野、庞德、张辽、甘宁、太史慈等人为核心的武将集团中最具代表的十余人,则被破例加封为公爵,最早追随在我的左右、公认功劳最大的贾诩,其食邑达到了两万户。
这一年,我才二十五岁,我还可以统治这个庞大帝国很久很久。
久到我恐怕都要无聊得发疯。
我恐怕不会发兵漠北,或者亲征西域、东渡扶桑、南下大洋,去打造一个日不落帝国。
我是个充满不切实际幻想的人,却又是个很现实的人,我知道守不住。
我只想坚持自己的某些想法,在自己统治期内,将这些想法慢慢地灌输到精英官员的思想中,传播到数以千万计的人民中。
我不知道我会不会成功,或许会失败,因为我自己甚至都不太理解这些想法的内涵与精髓。
但我会一直尝试下去。
这是我的故事。
这货不是马超。
【全书完】
后记曾经的结局
【这是最早放出来的结局,大约是30万字左右时写就的,被不少读者大肆批评,后来我删掉了,此为纪念】
我搂着新纳的侍妾,正待调笑几句,厅门却被人一脚踢开。
“放肆!”我扭头大喝,映入眼中的是一柄滴血的刀。
刀名小黑。
“你这是要做什么?”我抬起眼,盯着我最心腹的大将。
“你明知道,”秦阵拖着长刀踏过门槛,“我要这个女人。”
“你跟了我二十年,要为了这个女人杀我?”我松开了手。
女人无力地跪倒在地。
“我跟了你二十年,你连一个女人都不能让给我?”他嘶声道,“你屋中的妻妾难道还不够多?”
我盯着他的眼睛:“你非要这一个?”
“是。”他缓缓向前。
“我不会给你。”我站起身来。
“我自己来抢!”他仍在向我靠近。
“你不是我的对手。”三十五岁的我正值巅峰,天下武者皆不入我眼,纵然三十九岁的他号称杀神。
“是。”他微微平举起刀,右手不曾颤抖。
“羌胡难养,马腾说的没错。”我叹了口气,忽然想起老马的临终告诫。
“你以为……你待我很好?”他哈哈大笑。
“难道不好?”我诧异万分。
“我自十八岁便跟随着你,哪一场战斗不是我冲锋在前?”小黑向下一指,秦阵左手捶胸,“二十年、二十年!你是天下之主,万民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