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兵王在三国-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冬瓜和南瓜,也有了大范围成熟的趋势。

刘宣把所有的农户召集起来,因为农户的人手不足,又征召了一部分士兵加入其中,开始大规模的抢收玉米。

采摘下来的南瓜和冬瓜直接入库,玉米棒子带回来后得进行脱粒。

这时代没有机器,全靠人工。

百姓和士兵兴高采烈的给玉米棒子脱粒,短短时间,所有的玉米全部脱粒,然后进行晾晒。晒干后,一袋一袋的粮食装重入库。

玉米全部入库后,已经是八月底。

这时,数据汇总上来了。

贾诩急匆匆的来到刘宣面前,脸上笑开了花。实在是收获的粮食太多,他真是太高兴了。今年发生的事情,远超贾诩的认知,但却令他无比兴奋。

第439章 红薯大丰收

贾诩神色兴奋,一张老脸都涨红了起来。

大丰收!

玉米取得了大丰收。

贾诩神色激动,快速的道:“殿下,玉米全部入库,我们取得了大丰收。”

刘宣道:“总数有多少?”

贾诩不可遏止的兴奋,说道:“这次收获的玉米多达八万斤,亩产近两千斤。殿下,这一批玉米收上来后,等待明年播种下去,不说在东莱郡和北海国铺开,至少能在东莱郡铺开。”

刘宣笑道:“文和,这只是开始。”

事实上,刘宣也颇为惊讶。

亩产两千斤的玉米,的确是相当高的产量。

系统出品的种子,的确厉害。

贾诩满脸的期待神色,说道:“老夫现在,就等着挖红薯。”

对于红薯的长势,贾诩非常期待。

他曾前往红薯地,翻了翻地下的情况。不翻不知道,一翻吓一跳。一株红薯藤挖出来后,下面大大小小的红薯挂着,而且都还没长大的,等真的长大了,简直不得了。

故此,贾诩无比的期待。

刘宣笑了笑,说道:“用不了多长的时间,嗯,预计再等一两个月就差不多了。”

话锋一转,刘宣问道:“南瓜和冬瓜的收成呢?”

到现在,南瓜和冬瓜仍在开花结果。

这一食物和红薯、玉米等不同,会源源不断的开花结果。

不提南瓜和冬瓜还好,刘宣一提,贾诩更是欢喜无比,兴奋的说道:“殿下,论收成,南瓜和冬瓜才是真正的大丰收。我们的士兵和农户,每天都在地里面转悠,把成熟的冬瓜、南瓜收起来。事到如今,入库的南瓜和冬瓜数量已经超过二十万斤。”

顿了顿,贾诩说道:“这个数量,还会持续的增长。最重要的是,每个南瓜和冬瓜里面都有许多的种子,等待来年,收获的南瓜和冬瓜会更多。”

刘宣满意的点头,吩咐道:“南瓜和冬瓜收成好,但一定要注意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切记不能潮湿。他们和玉米不一样,一旦在潮湿的环境下保存,很容易烂掉。”

贾诩道:“殿下放心,我会按照您的吩咐办。”

刘宣嗯了声道:“南瓜和冬瓜的保存,至少能维持四五个月。从现在开始,南瓜和冬瓜可以供给士兵。但是里面的种子,必须全部收起来。”

“是!”

贾诩微微点头,便转身下去了。

接下来的时间,刘宣一如既往的留在加罗湾,带着士兵在红薯地周围转悠。

时间进入十一月,红薯的藤叶开始大规模的枯萎。

十一月三日,刘宣带着驻扎在加罗湾的士兵和农户来到了红薯地。五十亩的红薯地,占据了大片大片的地方。

刘宣吩咐士兵和农户行动,同时又让贾诩派人把麾下的文武官员请到加罗湾来观看。

挖红薯的盛况,值得所有人看一看。

田丰、关羽、管宁等人抵达后,一个个都站在刘宣的身边,看着从地里面挖出来的红薯,全都瞪大眼睛,脸上的表情不可思议。

管宁走到地里面,拿起了一个大红薯。

“不可思议,简直不可思议。”

“这样巨大的红薯,当真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管宁拿出来的红薯极大,约有四斤左右。

他看向刘宣,欣喜道:“殿下,红薯真是不可思议的食物。老夫手中的这一个红薯,至少有四五斤的重量。在闹饥荒的年代,一家人一天的粮食都够了。”

顿了顿,管宁问道:“红薯的吃法,也是煮了吃吗?”

刘宣回答道:“红薯和土豆不一样,吃法很多,可以生吃,可以烤着吃,也可以煮了吃,多种多样。生吃的话,把外面的一层皮削了即可。”

当即,刘宣吩咐士兵削了红薯。

一块一块的红薯分发下去,传到每个人的手中。

“咔!咔!!”

众人吃着红薯,脆脆的,甜甜的,分外舒服。

香甜可口,众人尽是赞许神色。

管宁砸吧砸吧嘴,拱手道:“殿下,红薯不愧是上苍赐予的食物。香甜可口,好吃。老夫看了一眼,一株红薯藤下面多的六七个,少的也有三个。这一食物,真是太好了。”

刘宣笑道:“幼安先生,红薯还有最大的一个好处,能大规模的栽种推广。到了明年栽种的时候,加罗湾收获的红薯,可以在青州铺开。”

管宁道:“这可以吗?”

青州可不小,想要在青州全面铺开,有很大的难度。

刘宣回答道:“五十亩红薯收上来后,至少有几十万斤红薯。几十万斤红薯拿来培育秧苗,足以在青州全面铺开。”

管宁听了后,神色欣喜。

其余的官员闻言,脸上都有着欢喜神色。

这样的收获,太大了。

田丰忍不住激动,他原来认为刘宣有手段有能力,现在看来,刘宣最大的是气运。连红薯、玉米这样的天赐之物都有,老天都站在刘宣的这边。

文武官员热闹后,又回去了。

一个个离开后,心中的情绪仍然无比的激动。

按照目前的发展,以后的青州,都不必再为粮食担心。

十二月初,红薯都收上来了,称重后全部入库。

五十亩的红薯,共有四十万斤。

此时的加罗湾,渐渐的清闲了下来。现在的事情,主要是给地里面增肥,为第二年的耕种奠定基础。

刘宣在加罗湾呆了一年,粮食丰收后,他吩咐士兵把守,便回到了县。

忙碌一年,刘宣难得清闲。

在刘宣忙碌的一年中,袁绍彻底稳固了冀州,公孙瓒杀了刘虞夺取幽州,曹操占领了兖州和豫州,袁术到了扬州立足,刘表在荆州也站稳了脚跟。

天下局势,愈发明显。

各地的诸侯,都在不断的增强自身实力。

而这一年当中,刘宣麾下的士兵人数有了大规模的发展,总兵力超过五万。

其中,徐晃和太史慈麾下各自至少两万精锐,关羽麾下有一万近卫军。除此外,琅琊国以及其他各国、各郡也有常备士兵。

总的算下来,刘宣的士兵人数已是庞然大物。

第440章 刘宣的邀请

进入初平四年(194年),新的一年开启。

年关过去,刘宣把田丰、郭嘉和贾诩请到书房议事。

宾主落座。

刘宣表情肃然,沉声道:“关于今年粮食耕种的安排,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今年的耕种,我不准备在青州推广,只在黄县境内铺开。”

“之所以这么做,原因有三。”

“第一,积累更多的粮食种子,为来年大范围耕种做准备。”

“第二,让各路诸侯知道消息。”

“第三,等今年年底丰收时,我想把各路诸侯请到黄县来商议贩卖粮食种子的事情。”

刘宣看向几人,问道:“关于我的想法,大家怎么看?”

田丰道:“如果能吃独食,那是最好的。”

刘宣摇了摇头,解释道:“要控制种子外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比如玉米、冬瓜和南瓜的种子,很容易带在身上。如果大范围的推广,纵然我们设立关卡,仍会流传出去。我的考虑是再压一年,等积累了足够的种子和经验,就借此赚一把。”

顿了顿,刘宣继续道:“与其让各路诸侯偷偷摸摸的搬运种子,不如我们主动谋利。”

贾诩点了点头,一副赞同的表情,说道:“主动卖给其他的诸侯,第一对天下的百姓有好处,第二对自身有得益。防得了一时,防不了一世,我赞同殿下的做法。”

郭嘉接着道:“贾军师的分析我赞同,但我认为锦衣卫可以适当放松。或者说,由锦衣卫透露消息给各路诸侯的探子,让各路诸侯知道粮食的具体消息。但在黄县周边的关卡,必须严防死守,禁止任何人运送粮食种子离开。在这一年,必须高度戒备。只要种子不大规模的运送出去,那么年底的时候,殿下就有了谈判的资本。”

刘宣道:“我同意奉孝的分析。”

田丰道:“殿下既然决定了,就这么办。”

大体的方向确定,接下来便是细化的安排。刘宣、田丰、贾诩等人经过几天的讨论,最后定下了计策,然后开始执行。

计划实施,宽松的黄县顿时变了风气。

黄县的四方城门作为第一道严查的关卡,黄县边境的关卡作为第二道,东莱郡边界的关卡是第三道防线,最后青州的要塞关卡。

驻守在每一道关卡的士兵都得了命令,彻查商人运输的物资。当然严查的时间,也仅限于粮食收获的时节,其余时间搜查并不严格。

一年下来,各路诸侯的探子回报,各路诸侯都知道了青州的情况。

在初平四年的年底时,刘宣再一次获得了丰收。

黄县收取的粮食,早已经堆满了粮仓。

所有粮食入库,刘宣安排贾诩,让贾诩调遣锦衣卫,前往公孙瓒、曹操、袁绍、董卓等人的地方传达消息,邀请所有人来黄县商讨新粮食种子的问题。

对于新出来的土豆、玉米、红薯等食物,各路诸侯都眼馋不已。

奈何,刘宣严防死守。

即使他们动用了诸多的渠道,最终还是没能带出来。即使带出来了一些,也只是极少数的一点种子,一方面不懂怎么栽种,另一方面难以大规模的推广。

刘宣放出了消息,一个个都蠢蠢欲动。

……

兖州,东郡!

州牧府。

曹操请来了戏志才、荀彧、荀攸等人议事。

众人落座。

曹操看向麾下的人,表情肃然,沉声道:“本官刚刚接到刘宣的人传信,刘宣请本官前往黄县议事,商议粮食种子的问题。诸位怎么看?”

戏志才说道:“我赞同主公前往。”

“第一,主公和刘宣结盟,主公是刘宣的盟友,他没有害主公的意图。”

“第二,前往黄县的人不止主公一个,会有其他诸侯。”

“第三,主公需要刘宣麾下的粮食种子。我们还未真正的见过红薯、玉米等粮食的产量,但传回来的消息言之凿凿,必须得到种子。”

戏志才正色道:“卑职建议,主公纵然冒险也要前往。”

荀彧道:“根据传回的情报,刘宣不仅邀请了主公,还邀请了袁绍、公孙瓒、袁术等天下的各路诸侯。当着无数诸侯的面,刘宣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

荀攸正色道:“不参加就会错过机会,只能前往。”

曹操见身边的人都赞同,达成了统一的意见,曹操就不再犹豫,吩咐道:“诸位都赞同,那本官亲自走一遭。”

戏志才道:“主公去黄县,务必要带上典韦。”

曹操想了想,说道:“这一次前往黄县,势必会涉及到谈判。文若留在东郡主持大局,处理东郡的政务。志才、公达,以及典韦带兵随行。”

“是!”

荀彧、荀攸和戏志才抱拳回答。

……

冀州,邺城。

袁绍得了刘宣派人送来的消息后,表情森冷,眼神杀气腾腾。

刘宣击败了刘备,收降了田丰,还把田丰的家眷悄无声息的全部带走。对袁绍来说,这是奇耻大辱,是不可化解的深仇大恨。

如果不是公孙瓒占了幽州,袁绍马上就会攻打刘宣。

然而,青州栽种的粮食,纵然是袁绍也有些眼红,心中更加好奇。所以袁绍得了消息后,一时间不知道该作何决定。

袁绍把麾下的谋士请来议事。

袁绍开门见山的说道:“刘宣派人来传信,请本官去青州黄县议事,商议粮食种子的事情。诸公对此,有什么看法?”

逢纪想都不想,直接阻拦道:“主公不能去。”

袁绍问道:“为什么?”

逢纪道:“第一,主公和刘宣有仇,双方恩怨很深,主公去了后,安全难以保证;第二,冀州位于幽州、兖州和青州之间,和三地接壤,一旦主公有任何差池,冀州会陷入危机。”

袁绍点了点头,也一副赞同的神色。

许攸仔细的思考后,建议道:“逢纪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主公不适合亲自前往。但涉及到粮食种子,不能不参加。在下建议,主公派遣一人作为使节前往。”

袁绍听了后,赞同许攸的建议。

这个提议很好。

袁绍问道:“子远。你认为谁最合适?”

许攸眼珠子转动,忽然道:“卑职认为沮授最适合。一方面,沮授能力出众,能言善辩,适合谈判。另一方面,沮授和田丰是好友,他能通过田丰了解探消息。”

袁绍看向沮授,问道:“沮先生意下如何?”

沮授道:“卑职愿往!”

“好!”

袁绍大袖一拂,道:“本官授权与你,在黄县期间,你全权负责,遇到事情不必向本官禀报。本官只有一点要求,不能坠了冀州的威风。”

“卑职遵命!”

沮授拱手应下,脸上表情也有一抹期待。

世人都说青州的粮食是天赐之物,他也想看看是怎么回事。

第441章 再见曹操

进入初平五年,冬日的寒冷逐渐褪去。

二月到来,万物复苏,天气渐渐的有了热度,不再寒冬交加。

州牧府,书房。

刘宣和贾诩相对而坐。

贾诩褶皱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禀报道:“殿下,锦衣卫的探子回报,曹操带着队伍进入了青州地界,不久后,将会抵达黄县。”

“冀州袁绍没有亲自来,派遣了沮授来,进入平原国地界。”

“幽州公孙瓒也没有来,派遣了田豫乘船而来。”

“徐州的陶谦派遣了陈登北上,扬州袁术派遣了阎象前来,刘表使者蒯良……各路诸侯的人,都已经进入了青州地界。”

贾诩眼神灿然,说道:“预计二月中旬,所有人就能全部抵达。”

刘宣问道:“董卓方面呢?”

贾诩迟疑了一下,道:“董卓把王司徒派来了。”

刘宣剑眉一扬,冷笑了两声,说道:“董卓打的好主意,他派遣岳父来,于公,岳父是大汉司徒;于私,岳父是我长辈。看样子,董卓是吃定了我。”

贾诩说道:“就看殿下怎么应对了。”

刘宣毫不犹豫的道:“自然是公私分明,岂能**非公?”顿了顿,刘宣又问道:“各路诸侯所派人员的资料呢?”

贾诩道:“已经准备好了。”

当即,贾诩从袖口中取出了竹简,递到刘宣的面前。

所有人的资料,全部都齐了。

刘宣看完后,再一次确认道:“所有人中,只有曹操亲自来吗?”

“是!”

贾诩道:“曹操此人,魄力非凡。”

刘宣面容肃然,说道:“相比于袁绍、袁术、陶谦等人,曹操有能力、有魄力,他算准了我不会也不敢拿他怎么样。”

话锋一转,刘宣问道:“驿馆都安排好了吗?”

贾诩道:“已经安排妥当。”

各路诸侯的使者即将齐聚黄县,肯定有大量人员涌入,需要大量居住的地方,所以刘宣早早的让贾诩着手准备。

……

黄县城南。

一队人马缓缓行驶而来。

这一队人中,为首的人赫然是陈登。

他脸上挂着笑容,眼神期待,陈登一直在陶谦的麾下,始终没能在刘宣身边。然而,陈登一直关注着青州的变化,得知刘宣掌控青州,得了天赐之物,也为刘宣高兴。

刘宣越强,陈登越兴奋。

队伍来到城门口,陈登亮明了身份,带着随行的士兵顺利入城。

队伍在驿馆中休息,陈登前往拜见刘宣。

书房。

陈登拱手道:“殿下!”

刘宣摆手道:“坐!”

“谢殿下!”

陈登再次行礼,然后落座。

刘宣看到陈登,微笑道:“元龙,这两年辛苦你了。”

陈登说道:“相比于殿下,卑职一点都不辛苦。卑职在陶谦的麾下,轻松自在,悠闲无事。反倒是主公及郭军师、贾军师等人,殚精竭虑,那才是真正的辛苦。”

刘宣问道:“陶谦派你来,有什么安排?”

陈登回答道:“陶谦没有明确真正的目标,让卑职见机行事。最关键的一点,卑职必须得到粮食种子。”

刘宣道:“如果是这样,倒还好办。”

陈登说道:“殿下,关于天赐之物,到底是什么回事?”

刘宣笑道:“我让人拿个红薯给你尝一尝。

陈登道:“多谢殿下!”

刘宣吩咐了下去,不一会儿,士兵拿着府上留存的红薯进来。红薯是煮熟了的,陈登接过后尝了一口,脸上尽是震惊神色。

陈登又吃了几口,眼中神采飞扬,道:“好吃,真是好吃,这真是美味。”

刘宣笑道:“等你吃腻了,就不觉得了。”

陈登道:“如此美味,吃不腻。”

浅尝辄止后,陈登就放下红薯,问道:“各路诸侯前来谈判,殿下打算怎么做呢?”

刘宣回答道:“目前的计划,是把各路诸侯请到一起,让所有人报价购买种子。粮食的种子是一锤子买卖,他们今年买了种子回去栽种,等到明年就不会再买。所以这一次的报价,我会把价格抬高,争取大赚一笔。”

陈登道:“我会全力配合殿下。”

刘宣说道:“该怎么配合,到时候随机应变,但绝不能暴露你的身份。”

“卑职明白!”

陈登拱手回答。

刘宣道:“本王晚上在府上设宴,为你接风洗尘。”

陈登摇头道:“如今的黄县,耳目众多。卑职来拜见殿下,理由是拉拢关系。但殿下设宴款待,还留卑职在府上,待遇就有些过了。毕竟卑职曾被殿下俘虏,关系不怎么融洽。所以卑职就不留下,早些会驿馆,免得令人生疑。”

刘宣道:“也好。”

陈登笑说道:“殿下,卑职等着攻打徐州的时候。”

刘宣道:“这一天不会太远。”

陈登拱手告辞,刘宣则亲自送陈登离开。回了府上,已经是傍晚十分。这时候,一名士兵急匆匆的来了,禀报道:“殿下,曹操求见。”

刘宣吩咐道:“请到大厅。”

“是!”

士兵下去通知,刘宣则起身前往大厅。

当刘宣进入大厅,见到了风尘仆仆的曹操。眼前的曹操,虽然略显疲倦,但眉宇间意气风发,举止投足间更有上位者的气势。

刘宣道:“孟德兄,久违了。”

曹操道:“经年不见,贤弟风采更甚。昔日见面,靖王还是小小县令。不到三年,贤弟已经成为北海靖王,更执掌青州,麾下更有精兵强将,令人欣羡呐。”

刘宣道:“坐!”

两人落座。

刘宣接着先前的话,说道:“相比于孟德兄,我的那点兵力着实不堪一提。”

曹操表亲肃然,郑重道:“靖王说笑了,论谋士,靖王有贾诩、田丰、郭嘉;论将才,靖王有徐晃、太史慈、关羽之流。贤弟麾下,人才济济。”

刘宣说道:“相比于孟德兄,我还是不足。孟德兄麾下的谋士,文有戏志才、荀彧、荀攸、程昱、满宠等人;武有夏侯渊、夏侯惇、曹洪、典韦之辈,那才是真的精兵强将。”

曹操哈哈一笑,眸子中掠过一丝精光。

曹操熟悉刘宣麾下的人,同样,刘宣也熟悉曹操麾下的人。

两个人对彼此,都颇为忌惮。

曹操话锋一转,直入主题,说道:“关于粮食种子的事情,靖王到底打算怎么处理呢?既然我已经到了,是否可以洽谈种子的事情。”

刘宣回答道:“不着急,等其余各方的人全部抵达,再一起商议此事。”

曹操闻言,沉默了片刻。

一起商议事情,就意味着会有竞争。

曹操明白了刘宣的意图,赞叹道:“靖王打的好主意,为兄佩服。”

第442章 公事和私事

刘宣说道:“孟德兄谬赞了,我都是小打小闹,不值一提。”顿了顿,刘宣试探道:“孟德兄夺取了豫州后,如今占有豫州和兖州,孟德兄下一步作何打算?”

一句话,引起了曹操的警惕。

曹操眸子盯着刘宣,眼中光芒灿然,问道:“靖王有什么打算呢?”

当着刘宣的面,曹操不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刘宣不急不缓的道:“孟德兄对袁绍感兴趣否?”

曹操眉头一扬,心中猜测,难道刘宣打算和袁绍开战?但目前的曹操,根本不愿意和袁绍开战,因为他占领了兖州和豫州后,接下来的打算是攻打扬州和徐州。

和袁绍翻脸,那是一步臭棋。

当然,曹操是不会说的。

曹操笑了笑,回答道:“贤弟,袁绍不仅是为兄的故友,对我更有提携之恩。不论如何,我都不愿意和袁绍为敌的。”

刘宣轻叹道:“可惜了。”

关于攻打袁绍的事情,便到此为止。

刘宣话锋一转,说道:“孟德兄难得来黄县,如今正值傍晚,正是吃饭的时候,本王在府上设宴,为孟德兄接风洗尘。孟德兄这一次来,没带戏志才等人来吗?是否要我派人去请。”

曹操道:“他们在驿馆有事,暂时来不了。”

刘宣道:“既如此,本王也不强求,今日,本王和孟德兄一醉方休。”

曹操道:“为兄就不客气了。”

刘宣当即就安排府上的大厨准备晚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