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兵王在三国-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宣道:“既如此,本王也不强求,今日,本王和孟德兄一醉方休。”

曹操道:“为兄就不客气了。”

刘宣当即就安排府上的大厨准备晚宴,入夜后,刘宣喊来贾诩、郭嘉、糜竺陪同,和曹操推杯交盏,好不热闹。

刘宣是想灌翻曹操,奈何曹操无比的狡诈。

酒喝到一半,叽叽歪歪两声后,就趴在案桌上装醉。和曹操随行的人见状,便告罪带着曹操离开了。

刘宣看在眼中,暗道曹操够狡诈。

一个装醉,就避开了醉酒后胡言乱语的问题。

曹操出了府清醒过来,在侍从的保护下回到驿馆。洗了把脸,曹操清醒了过来,就派人把戏志才和荀攸请到房间中。

曹操看向两人,沉声道:“本官今日去见刘宣,探听到两个重要的消息。第一,粮食种子的事情,刘宣要等所有人到了再谈,这一次,刘宣铁定要狮子大开口。第二,闲谈时,刘宣询问我对袁绍有兴趣没有,我猜刘宣可能要对袁绍动手。”

荀攸思考了后,沉声道:“主公对第一件事情的推测是正确的,但关于袁绍的事情,焉知不知刘宣的试探?”

“哦……”

曹操听后,面颊忽然一顿,眼中流露出沉吟神色。

戏志才接着说道:“刘宣提了一句,应当是试探主公的态度。如今袁绍和公孙瓒对峙如火如荼,双方还未露出败相,不是攻打袁绍的最佳时机。”

曹操道:“刘宣是什么意思?”

戏志才道:“或许刘宣这么做,是为了确定主公接下来的出兵方向?”

曹操忽然握紧拳头,道:“中计!”

此刻,曹操明白了过来。

曹操眼眸眯起,说道:“当时闲谈,我当场拒绝了刘宣的提议。虽说我没有告诉刘宣,接下来会把重心放在扬州袁术和徐州陶谦身上,但经过我的话,刘宣肯定推算到了这一点。”

戏志才道:“或许刘宣的方向是徐州。”

曹操沉默片刻,道:“这件事回了兖州后,再仔细商讨。现在得把粮食种子的事情解决好。刘宣要等其他的人抵达,这段时间,多打探清楚消息。”

“是!”

戏志才和荀攸拱手回答。

……

曹操抵达后,沮授、田豫、蒯良等人陆续抵达。

各方的人抵达,纷纷进驻驿馆。

这期间,各个诸侯的使节私下里频频接触,为接下来的谈判做准备。

按照人员,只剩下王允没有抵达。

二月十四日,探子回报消息,王允距离县城不足八里路。刘宣得了消息,便带着貂蝉出了府,前往城门口迎接。

岳父来了,刘宣得亲自出迎。

刘宣和貂蝉在城门口静静的等待,貂蝉站在刘宣的身旁,神色期待。她跟着刘宣来黄县有两年多了,时隔两年多没见到王允,貂蝉的心中也无比的期待。

“来了!”

忽然,一名士兵高声提醒。

刘宣抬头看去,只见官道上,一队人马快速的行驶而来。

一辆马车在士兵的护卫下,朝着城门靠近。

不多时,马车在城门口停下。

马车门帘卷起,一个相貌清瘦的老者走了出来。这个老者赫然是王允,两年多过去,王允又苍老了许多,刘宣带着貂蝉主动的迎了上去。

刘宣道:“岳父!”

貂蝉道:“义父!”

王允欣慰的看着两人,笑了笑道:“不多多礼。”

刘宣摆手道:“岳父,我在府上备下酒宴,为岳父接风洗尘。”

“好!”

王允毫不犹豫的应下。

一行人入城,回到州牧府。

王允在州牧府住下,有貂蝉、蔡琰等人作陪,晚上一家人聚会,宾主尽欢。

酒宴散去,王允一路舟车劳顿,早早的睡了。

次日一早,王允吃了早饭,就派人通知刘宣,要和刘宣谈事情。两人在书房中见面,王允开门见山的道:“贤婿,老夫知道你种植了新粮食的事情。粮食的推广,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所以老夫这一次来,要带着粮食种子回去,希望你能全力支持。”

刘宣说道:“岳父以什么身份谈话?”

王允道:“你的岳父。”

刘宣笑道:“既然此刻我面对的是岳父,不谈公事可好?”

从王允的口中,刘宣知道王允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或者以最小的付出,就带回大批量的粮食种子。但这样的事情,刘宣不会同意。

公事归公事!

私事归私事!

两件事情不能混淆在一起。

王允听到刘宣的话,都愣了一下。旋即,他恢复过来,正色道:“既如此,老夫以大汉司徒的身份和你谈事。”

作为官场的老狐狸,王允并不着急。

要谈判,慢慢来便是。

刘宣笑了笑,说道:“如果谈公事,得等其余的官员一起。粮食种子的事情,我会把所有人请到一起商讨。”

王允闻言,面色一变。

刘宣给他的态度太不好了,完全不讲情面。

第443章 誓言

王允沉声道:“贤婿,真的要公事公办吗?”

此刻的王允,心有也有些恼怒。他好歹是刘宣的岳父,关系非比寻常,但刘宣丝毫不讲人情,令他非常不喜。

最重要的是,王允带着种子回长安,没有任何私心,也是为了造福百姓。

刘宣道:“岳父,我是为你好。”

“为了我好?你不近人情,还是为我好吗?老夫是不是还得感谢你。”

王允气得吹胡子瞪眼,清瘦的脸上尽是不满。

刘宣说道:“粮食的事情,如果在岳父这里开了先例,那么我怎么和袁绍、曹操、陶谦等人谈判。岳父此刻代表的是董卓,并非是岳父本身。如果岳父为了种子和我起争执,貂蝉夹在中间,岂不是两头受气?”

王允听后,表情仍然冷肃。

他对于刘宣的话,不怎么赞同。

思虑片刻,王允继续道:“贤婿,粮食种子的推广,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为什么你要坐地起价呢?”

刘宣笑了笑,不急不躁的道:“粮食种子的确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只要播种下去,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无条件的给各路诸侯,只能助涨他们的气焰。”

“我请他们来,有两个缘由。”

“第一,天下百姓困苦,许多人填不饱肚子,的确需要粮食。”

“第二,新粮在我的手中,能藏一时,不可能藏一世,始终会流传出去的。”

刘宣说道:“不论是袁绍,亦或是袁术,甚至是公孙瓒、董卓之流,都从未把陛下放在眼中,从未想过为汉室江山着想。”

“要振兴汉室,难如登天。”

“这条路上的敌人太多太多,我想扭转局面,几乎是和整个天下为敌。如此境遇,我岂能不为自身考虑,不坐地起价?”

“我就是要趁着这次机会,谋取好处,壮大己身的力量。”

刘宣看着王允,语气愈发强势,朗声道:“唯有壮大自己的力量,才能为扫平天下奠定基础。再说了,即使高价把粮食种子卖给各大诸侯,他们也会不遗余力的推广的。”

“至于岳父这一次来,是为董卓来的。”

“董卓刨了洛阳的帝陵,裹挟了洛阳无数商人的钱财,囤积了无数粮食和钱财。”

“让他出钱购买粮食种子,是正常的事情。”

刘宣一脸不解的神色,说道:“我就是不明白,岳父为什么一定要强迫我呢?岳父是站在董卓一方,还是站在我这边呢?”

质问的话语,让王允表情一变再变,轻叹道:“老夫错怪你了。”

刘宣道:“岳父明鉴!”

王允话锋一转,沉声道:“只是,老夫很担忧,更不相信你。”

“理由呢?”刘宣问道。

王允回答道:“振兴汉室一事,老夫想听你真实的想法。”

刘宣眼中光芒闪烁了一下,说道:“岳父说的哪里话,我身为汉室的子孙,理所应当的要振兴汉室,要扫平天下的乱贼,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王允道:“你是聪明人,知道老夫问的不是这个。”

刘宣道:“岳父问的是什么?”

王允哼了声,沉声道:“你的将来,是打算称皇做祖,还是做伊尹、周公?”

“哈哈哈……”

刘宣闻言,朗声大笑了起来。

王允眼神犹如锋锐的刀子一般,死死盯着刘宣,道:“你笑什么?”此时的王允,是以一个大汉司徒的身份,在探查刘宣的想法。

刘宣笑罢,道:“许劭点评时,说我是伊尹、周公的命,所以我明白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王允摇了摇头,道:“人在旋涡中,很多时候身不由己。你愿意做伊尹和周公之流,但下面的人呢?他们愿意看着你做伊尹、周公吗?”

言语中,透着浓浓的不相信。

刘宣在长安时,王允觉得刘宣还可以控制,甚至可靠。但短短的两年时间,刘宣先掌控了东莱郡和北海国,然后再夺取了整个青州,成为青州之主。

紧接着,刘宣又有了天赐之物。

刘宣在青州还云集了管宁、邴原等一大批大儒。

可以说,青州势力已经非同一般。王允认为刘宣有野心,才有了刚才的一番试探。

刘宣说道:“岳父放心,我是一个知道分寸的人。”

王允说道:“老夫活了一把年纪,见过无数人,所谓的分寸,只是利益不够而已。一旦真的利益够了,哪里能把持得住呢?”

刘宣闻言,眼眸眯了起来。

看向王允的眼神,透出一丝的冷意。

王允是他的岳父,但在刘宣看来,人敬我,我便敬人。如果王允把岳父这一身份看得很重,就不会说这些。

显然,在王允的眼中,公事大于私人关系。

刘宣想着貂蝉,又压下了怒火。

毕竟,王允是貂蝉的义父。

刘宣深吸口气,平静的说道:“岳父,能否把持得住,我自有分寸。请您老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王允摇了摇头,道:“不行,你必须发誓。”

刘宣皱眉道:“发什么誓?”

王允说道:“你发誓说今生今世,你只做伊尹、周公,绝不逾越。如有逾越,天打五雷轰,万箭穿心,不得好死。”

“哈哈哈……”

刘宣闻言,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声音中透着嘲讽神色。

王允啊王允,终究和他不是一条道上的。为了早已经成为空架子的汉室,竟然让他立下这样的毒誓,令人心寒呐。

王允说道:“你发不发誓呢?”

刘宣道:“我发誓!”

“好!”

王允眼中,流露出期待的神色。

刘宣抬起投手,朗声道:“神明在上,北海康王刘赫之子刘宣指天立誓,今生今世,只做伊尹、周公,绝不逾越。如有逾越,天打五雷轰、万箭穿心,不得好死。”

一番话说完,刘宣看向王允道:“岳父满意了吗?”

王允道:“我相信你!”

刘宣嘴角噙着笑容,他的誓言是有讲究的,提的是北海康王刘赫的儿子刘宣,可事实上,真实的刘赫之子早就死了。

如今的刘宣,是生长在五星红旗下的刘宣。

反正是刘赫之子立誓的,刘宣不怕。

只是对于王允,刘宣的心中,已然多了一层隔阂。

刘宣的表情很正常,笑吟吟的说道:“岳父,事情既然妥了,谈判的事情暂时押后,等其余人到了再谈可好?”

“好!”

王允点头,便不再纠缠此事。

第444章 撩拨蒯良

王允在刘宣的面前吃了瘪,没能得到任何的好处,便急匆匆的离开了。送走王允,刘宣回到书房思考应对王允的策略。

这一次和王允发生了冲突,暂时被刘宣压下了,以后涉及到皇室的正统,肯定会更剧烈。

但是有貂蝉在,刘宣不能太过火。

所以,刘宣比较为难。

“也不是什么难事,实在不行,霸道行事即可。”

刘宣思索了许久,心中有了定计。

如果王允实在是冥顽不灵,刘宣便派人把王允抓起来。至于被抓了的王允,是否怀恨在心,是否抑郁愤怒,那又是另外的一回事儿了,只要王允不死就行。

“踏!踏!”

脚步声,从外面传了进来。

史阿走进来,拱手道:“殿下,荆州使节蒯良求见。”

蒯良来了!

刘宣眉头一扬,脸上有着一丝的期待。

蒯良在历史中,是很有名气的。刘表单枪匹马进入荆州,是蒯良出谋划策,协助刘表平定了荆州之乱。只是后来,蒯良不见于史载,反倒是蒯良的弟弟蒯越很活跃。

刘宣心中期待,吩咐道:“请到大厅!”

“是!”

史阿退下后,刘宣换上袍服朝大厅行去。

大厅中,一个三十许的中年人肃然而立。这个人,赫然是荆州主簿蒯良。他生得面如冠玉,唇红齿白,端的是儒雅不凡。

刘宣进入大厅,笑说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日一见子柔,方知荆州人杰地灵,断的是人才辈出。”

蒯良拱手道:“殿下谬赞了”

刘宣道:“坐!”

蒯良拱手道谢,等刘宣落座后,才坐下来。

刘宣目光落在蒯良身上,神色谦和,缓缓道:“本王听说荆州的世家大族中,以蔡家为首,其次是蒯家、庞家、黄家,是否如此呢?”

蒯良说道:“殿下远在青州,对荆州的局势却如此了解,令人佩服。”

刘宣哈哈一笑,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本王提早了解荆州,也是为将来早作准备。”

语气中,透出一丝的锋芒。

蒯良眼眸眯了起来,脸上带着慎重神色。作为一个心思缜密的人,蒯良从刘宣的话语中,听出了刘宣的弦外之音,竟是有染指荆州的打算。

蒯良笑道:“殿下,荆州和青州地处南北,地域不同。不在荆州生活,便不明白荆州的情况。即使提前打探消息,也无济于事。”

“哈哈哈……”

刘宣笑道:“子柔真风趣。”

蒯良不接这个茬,说道:“在下前来,是为了粮食种子一事。”

刘宣说道:“好说,好说!”

蒯良皱起了眉头,他觉得刘宣的话言不由衷。

蒯良道:“殿下出身皇族,是大汉的股肱之臣。我主刘表身为荆州牧,也是汉室宗亲。我主对于殿下,非常敬仰。”

刘宣道:“景升公谬赞了,本王也很佩服景升公单枪匹马入荆州。”

蒯良再一次回到正题,说道:“殿下,关于粮食种子的事?”

刘宣又道:“那不是问题。”

蒯良道:“既如此,请殿下开价。”

刘宣仍然不接蒯良的话,笑吟吟的说道:“子柔,本王有些许问题。”

蒯良耐着心思道:“殿下请说。”

刘宣道:“子柔初到青州,对青州的印象如何?”

蒯良表情肃然,很认真的回答道:“在下进入青州后,所言所闻,都一派大治景象。尤其是黄县的士子知书达理,百姓淳朴,可谓是政通人和,这样的地方令人向往。”

刘宣道:“子柔夸赞,本王不敢当。”

顿了顿,刘宣道:“子柔先生可知颍川荀家?”

这个问题,让蒯良愣了下。

如果说刚才刘宣询问青州的问题,好歹和刘宣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荀家,和刘宣有什么关系呢?

蒯良表情平静,如实的回答道:“颍川荀家,诗书传家,名震当世,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在下也是知道的。”

刘宣点了点头,说道:“荀家立世,一方面是治学严谨,另一方面是荀家处事聪明。乱世之中,荀家的子弟纷纷出仕为官。荀攸和荀彧替曹操效力,荀谌效力于袁绍,荀家的其余人则静观局势变化。”

说到这里,刘宣稍作停顿,说道:“荀家作为当世最顶尖的世家,都不曾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何况是蒯家呢?”

蒯良眉头一挑,问道:“殿下是什么意思?”

刘宣笑道:“子柔不知道吗?”

蒯良道:“不知!”

事实上,蒯良听出了刘宣的话外音,刘宣是要借着这个机会招揽他。只是这样的事情,蒯良不敢接话,也不能接话。

刘宣说道:“蒯家有令弟蒯越效忠刘表,已经足够了。乱世当中,为什么子柔不再另择一人辅佐呢?比如本王,先生认为如何?”

蒯良心中咯噔,他也是愣了一下。

旋即,蒯良恢复了过来,他没想到刘宣竟然如此的直接,当着他的面招揽,实在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蒯良不卑不亢的回答道:“殿下厚爱,蒯良心领了。然而蒯良出身荆州,心念故土,不愿意背井离乡,请殿下见谅。”

“唉,真是可惜!”

刘宣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惋惜的神色。

蒯良说道:“靖王是明主,麾下人才济济,良一介庸才,不值殿下看重。”

刘宣说道:“荆州的人才,蔡瑁虽有小聪明,但难登大雅之堂。本王眼中,也就蒯家兄弟而已。至于庞德公和司马徽之流,闲云野鹤,不愿意入仕为官,那不在考虑的范围。”

蒯良拱手道:“殿下对荆州的了解,实在是清楚。”

刘宣道:“还行!”

话锋一转,刘宣回到正题道:“关于粮食种子的事情,本王会请所有人一起讨论此事。所以请先生勿急。”

蒯良听了后,脸上表情凝重。

刘宣的意图蒯良明白,这是要坐地起价。

然而,粮食种子在刘宣的手中,蒯良也没有办法,只能点头应允。

刘宣说道:“子柔远道而来,本王设宴,为子柔接风洗尘可好?”

蒯良不愿意留下,连忙推辞道:“殿下厚爱,良心领了。但驿馆中还有要事要处理,请殿下见谅。”

刘宣又道:“实在是可惜,不能和子柔共谋一醉。”

蒯良拱手告辞,刘宣亲自送蒯良离开。

刘宣这次撩拨蒯良,他清楚不可能让蒯良效忠。

然而,刘宣的做法只是为了在蒯良的心中留下一个印象,或者说留下一颗重视蒯家的种子。或许到了需要的那一天,这颗种子就会生根发芽。

第445章 拉拢沮授

蒯良离去后不久,刘宣要召集所有人一起讨论粮食种子的消息便传开了。

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一消息。

一个个的心中,都开始为自己谋划打算。

驿馆!

冀州使节住处。

沮授抵达了驿馆住下,并没有急着去拜访刘宣,而是静等一个个去拜访刘宣的人传出消息。果不其然,在蒯良离开后,传出了刘宣要召集所有人一起议事的消息。

对于这一消息,沮授明白刘宣要坐地起价。

然而,刘宣到底是个什么底线,则是沮授需要摸清楚的。

沮授等吃过了晚饭,天色黑尽之后,便带着侍从出了驿馆,朝田丰的府邸行去。

田丰归顺了刘宣,执掌青州政事,可谓是深得信任。

如今的田府,可谓是门庭若市。

沮授已经是晚上来拜访,但仍然是来往的人很频繁,许多青州的官员都来找田丰处理事情。沮授让人递上了名刺后,不多时,就见一个个官员从府内出来。

人员走完了,府内外竟是空了下来。

旋即,田丰走了出来。

田丰神色略显疲惫,但精气神却很好。

看得出,田丰日子过得很舒心。

田丰看到了沮授,拱手道:“公与兄,请!”

“请!”

沮授摆手,跟着田丰一起往府内行去。

一边走,沮授一边道:“元皓,都这么晚了,你这里还是门庭若市。看样子,靖王对你很是信任,将许多权利都下放了啊。”

田丰笑了笑,说道:“殿下对我的确信任,一般的政务,由我批了即可。重要的事情,我才会递上殿下的案桌上,请殿下审阅。”

沮授闻言,心中流露出一丝的欣羡。

袁绍主持冀州,却是大事小事一把抓,虽说袁绍也放权,但实则是根本就不彻底放手。

相比于刘宣,袁绍差了许多。

进入厅中,宾主落座。

田丰捋须一笑,道:“最近因为各路官员抵达黄县,事情太多,我这忙了起来,也不分时间了。公与兄,是什么时候抵达的?”

沮授回答道:“刚到!”

田丰道:“公与兄这一次来黄县,怕是袁绍故意安排你来的吧。”

沮授也不隐瞒,道:“不瞒你,主公的确是看重了我们两人的关系,所以才派遣我来的。主公的想法是,不求你帮忙,至少能透露一点口风。”

田丰正色道:“公与,你我相知多年,还不了解我吗?”

沮授笑道:“是啊,但总得试一试。”

田丰表情肃然,道:“如果我告诉你,这一次粮食种子的具体结果,殿下连我也没有告诉,你相信吗?”

沮授说道:“我相信!”

田丰微微颔首,道:“知我者,沮授也!”

沮授笑了笑,却神色黯然。

不管如何,他还是希望从田丰这里得到消息的,但什么消息都没有得到,总是有些失望。

田丰道:“公与,你我相知多年,有一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沮授微笑道:“有什么不能讲的,但说无妨。”

田丰说道:“公与在袁绍麾下,可曾舒心?”

沮授面色微变,眼中掠过一道光芒,他没有料到,田丰竟然会主动提及这样的事情。当着田丰的面,沮授正色道:“主攻对我,一如既往的器重。”

田丰道:“你能力出众,为人不似我一般刚硬,袁绍的确器重你。但是器重你的同时,却又让许攸、审配等人牵制你吧。”

沮授笑了笑,道:“这都是没有的事儿。”

田丰摇头,道:“我还不了解袁绍吗?此人看似宽和,实则外宽内忌,喜好权谋平衡之术,他器重你,但不可能让你独大的。”

沮授说道:“元皓在刘宣麾下,一家独大吗?”

田丰道:“目前来说,只要我不违反乱纪,便是我一人独大。当然,殿下麾下锦衣卫监察各方,如果我违法乱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