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赵云-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百三十章曹孟德之意

夏日炎炎正好眠。

或许雒阳城外有些许的凉意,城里的温度即便没有后世那么高,也酷热难当。

衣裤的料子也没有后世那么好,大不了就是丝绸,没有更多更好的降温措施,几天不下雨热得能让人嗓子冒烟。

况且这个年代的人,非常注重礼仪,到哪儿都是长衫马褂,你要穿一身短打扮,要么被人认为你是粗人,要么就是个不懂礼仪的人。

这二者不管是哪一样,都会被人诟病。

不过,在雒阳城里一座显眼的庭院里,几个大男人却没有那么多讲究,穿着鼻窦裤躺在葡萄架下的凉席上午睡。

这是前太尉曹嵩的寓所,再往前则是他的养父曹腾的房子。

关于曹氏身世,《三国志》记载: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其实曹嵩本姓夏侯,为夏侯惇之叔父。

桓帝末,曹嵩领司隶校尉。灵帝擢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

及十常侍乱政,嵩辞官居於洛阳。

曹嵩的养父曹腾,是在后汉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

他是汉相曹参之后,侍奉过东汉四位皇帝,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而桓帝的即位更是多亏了中常侍曹腾,曹腾也因此被封为费亭侯,官拜大长秋。

曹嵩并不像养父那样的清廉之人,多年为官,因权导利,曹家可谓富甲一方。

东汉末年,朝中有花钱捐官的制度,曹嵩并没有满足于大鸿胪的职位,花去万金为自己捐了太尉一职。

太尉仅次于大将军,曹嵩由此达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最高峰。九卿原是本份,因臧买位太尉。

一朝天子一朝臣,灵帝不是桓帝,再说养父所在的宦官集团已被世人所憎厌,此人相当警觉,果断辞职,丝毫不考虑这是他花了万金捐来的官。

本来,曹嵩也就打算让儿子做个富家翁,曾经做出讨厌这个大儿子的情状。

盖因不管是养父还是他本身,估计在民间并没有好的名声,设若有朝一日大儿子出头,不需要背负祖辈的骂名,反而会认为曹阿瞒出淤泥而不染。

世事难料,当赵家麒麟儿竟然有赵忠的手尾在里面推波助澜,原本该在董卓篡权才避祸回老家的曹嵩提前归隐。

既然宦官都在参与赵云的事件而且坊间没有啥反对的声音,自己那个死鬼养父和赵忠这个健在的宦官相比,不值一提。

当然,他只不过悄悄回去,为儿子今后的事业养精蓄锐而已,做好先期的准备。

毕竟从历史上看起来,一个朝代到了末期,总会有各种乱象出现,此时的大汉看上去满目苍夷,民间四处都有起义军。

乱世出英雄,儿子有自己积累下来的资财,相信今后会有耀眼的成就。

抱团取暖,不管是在哪个年代哪个阶层都很正常。

曾经跟随高祖的文臣武将,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被人遗忘。

曹参和夏侯婴这对cp在高祖的时候,关系也就一般般。他们的后代却居住在一起,彼此间是通家之好,要不然曹腾怎么会过继夏侯惇的叔父?

尽管曹操在京城当一个不显眼的议郎,平时也只有大朝的时候才会有机会见到皇帝,

私下里,他并没有闲着,时时在和父亲沟通时局。

这不,眼见刺杀这样的事情都出来了,曹腾担心长子的安危,让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与曹洪到了雒阳,生怕他也出事。

老人可知道自己这大儿子是啥德行,曹操年轻时气盛,与袁绍交好,好为游侠。

孟德的酒量,本来就不错,再加上经常从赵云手上弄一些神仙醉来喝,与这几个初哥拼烈酒,自然是完胜。

历史让人摸不着头脑,总会有一些巧合,譬如说曹操的第一个谋士程昱,竟然被曹嵩老爷子给挖掘出来。

毕竟在京城这地方混,光有钱财武力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过人的头脑。

曹操起身,看了看旁边凉椅上也睁开眼睛一身文士打扮的程昱。

两人相视而笑,他也不叫下人,不几下穿戴好。

“仲德兄,让你见笑了。”曹操轻轻说了句。当先往另一个幽静的小院落走去。

程昱不言不语,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起身跟在后面。

突然,曹操耳朵觉得有啥响动,猛然回头看了看凉席,四个人还是鼾声如雷。又悄悄地观察,发现他们脸上没有任何异样,真是酒醉了。

听到脚步声走远,曹洪吓得一声冷汗,毕竟曹嵩也好,曹操也罢,名义上姓曹,实质上是夏侯家的后代。

他酒量本身就不错,起先在喝酒的时候偷偷取巧,并没有真醉,头却是昏了。

曹洪认为自己小心过头,目前看起来曹操对自己等人一视同仁,头一歪,这次真正睡着。

这个小院落看上去普普通通,墙上还有些斑驳,苔藓生长得十分繁茂。

以前曹嵩在雒阳的时候,曹操每次进来都战战兢兢,生怕受到父亲的责罚。

就在他感慨的时候,两人已经进了院子,有两位老人形似睡着,他们还是恭恭敬敬行了礼,才在石凳上坐下。

不同于赵家,不管是在秦朝还是汉代,皇室对故赵国的后人都十分警惕。曹家和夏侯家可是开国功臣,收罗的导引术不少。

可以说,历史上两家的武将大放异彩,与他们的先辈收集的导引术不无关系。

两个老人和真定赵家祖地的人差不多的地位,在家族里不管事,终日只是修炼,以期达到传说中的境界。

此次曹嵩能请动两老出来,这种除非要灭族才会出现的人,所花费的代价不是一般的高。

老武者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子孙后代,曹嵩以无往而不利的金钱开道,总算让他们来到了雒阳,曹操也把两老当神仙供着。

“仲德兄长,”曹孟德情真意切地说道:“父亲在信里告诉我要把你当兄长一样对待。虽刚见面,我认为你就是我的良师益友。”

尽管此人在酒桌上话不多,曹操发现每次他说话切中肯綮,直指要害。

“孟德无需多礼,”程昱微微叹息:“今天下纷纷扰扰,为兄年过不惑,依然蹉跎。蒙太公之邀,定当竭力,有甚话只管说,我为你参详。”

“兄长,此次道家与赵云的纷争,我看好赵家。”曹操直言不讳:“我想介入,助子龙一臂之力,兄长以为如何?”

“孟德,为何你非得要去淌这浑水?”程昱迷惑不解。(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剑拔弩张上清宫

“此子非池中之物!”曹操一口断定:“某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望封侯作征西将军。子龙已然在北方立下根基,今后我二人可以遥相呼应!”

在他看来,赵云不管是文才还是武功,都远在自己之上,因此赵温和赵忠不遗余力推出自家子侄,还真没看走眼。

到了京城之后,并没有一个初到雒阳的年轻人那样瞻前顾后,说话做事,比自己这个从小出生在帝都的人,更像原住民,更有条理。

想当初自己年轻气盛,棍杀蹇图,希冀能在士子集团中间留下好印象。

谁知赵云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就在京城创下偌大的名声。

这样的人,要么就是不知天高地厚,要么就是内心强大,足够应付一切事务。

很显然,曹操相信是后者,尽管两人到目前为止,也就见过一面而已。

后来他写了好几次信,都借着要酒的理由,不过是加深双方的情谊而已。不是交情好的朋友,真还不好意思像曹操这样自来熟的。

程昱沉默了,他对面前这个人的评价,本身就很高。

年龄没有夏侯淳、夏侯渊大,那两个堂兄并不觉得自己能做主,事事都听曹操的。

要不是偶尔程昱说几句,双方的见面酒宴,简直就成了曹操的独角戏。

他还没有见过赵云,对方竟然有如此说,看来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

由于世家的封锁,此前他了解到的情报,并不比普通人多。

在程昱看来,一个会写几首诗词的小儿,有啥值得关注的?乱世要是需要武力的。

这么说,赵云还能当征北大将军?我的天,世家究竟隐瞒了些什么情报,北疆的局势应该一片大好。

他仅仅知道了真定侯好像打过一次胜仗,灭了一个部落还是什么的,后面就没有下文。

去年,曹操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

此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其事未济反为宦官所害。

曹操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但没有被汉灵帝采纳。

尔后,他又多次上书进谏,虽偶有成效,但东汉朝政日益腐败,曹操知道无法匡正。

来之前,程昱通过他的父亲曹嵩和别的渠道了解,这哥们儿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让他服气的人又会是什么样子?

当然,面对宦官集团,能取得士子集团的暗中支持,这就是一场生意,本身就是利大于弊的事情。哪怕没有成功,也能刷士人的好感度。

道家那是什么存在?连皇帝都要忌惮,唯恐照料不周,赵子龙当真一身是胆。

“如何帮?”程昱也来了兴趣。

曹操顿时眉开眼笑,如此如此轻声说了一遍。

这个年代没有言论自由的说法,很多话都是避忌的,譬如你说灵帝的任何坏话,相信只要有人听到,抄家灭族都很正常。

道士们很多时候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你一个小小的赵子龙竟然敢对我们指手画脚,不是活腻了吗?

在他们看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要说惩罚一个小小的赵子龙,就是皇帝涉及到道家的利益,也会毫不犹豫想办法废除。

恒山秋道人听到张鲁的言语,也不说话,只是冷笑。

道家本来是高高在上的,你要想一般的无赖一样对赵云出手,就马上现出原形。

一个没有神秘感的教派,别人还会对你有啥尊敬的?

宋道人噗嗤一笑,这在平时板着脸的道士之间很少见。

他咳嗽一声:“张道友,我承认你想帮着史道友。皇帝的废立,要是我们出手,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准备拉着整个道家来给你陪葬么?”

此刻的宋道人,哪还有嬉皮笑脸的模样,满脸正气,俨然一个得道全真。

李喆悚然一惊,望着自己的弟子,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张角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不要说名义上就是于吉的弟子,要不是如今黄巾势大,根本就没有他的位子。他不敢再说针对赵云或者赵家的话。

道士之间的分量,并不是你年龄大小来决定的,在座的张鲁年龄最小,谁敢小觑他?

其祖父张道陵是上清宫的弟子,转而到巴蜀那不毛之地,硬生生地在东川成立五斗米教,让道家第一次以一个教派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

“禁声!”左慈的精神力在众人中间最是精妙,看到史子眇要说话,低声吩咐。

史道人不忿,正待说话,李喆尽管没有站起来,全神戒备,扬声吐气:“是何人敢到我北邙山撒野?”

“老夫童渊童百鸣,”话语准确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就是皇宫内院,老夫也敢闯。难不成北邙山成了你们自己的宅院?”

李喆脸上相当难看,历代的皇室和当地官府并没有明文规定,反正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山岭本身就是无主之物,每一个道家支系理所当然把所占山岭当做自家私产。

张角悚然一惊,他和童渊见过面,还吃了一点小亏。

没有想到几个月不见,对方又有精进。

他自忖尽管此间来的人都是道法精深武功高强之辈,自己要是遇到危险也能全身而退,而在童老儿手上,不再有把握了。

赵家先天的陨落,尽管童渊不曾亲见,却也获益良多。不知不觉,他在精神力方面有所感触,武力值到了这种地步,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都能力压在场所有人。

其他的道士们一个个面色慎重,显然都不认为自己是对手。

此刻,李喆老脸一红,仔细感知,才发现童渊手法精妙,那些弟子只不过是被店主了穴位,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如初。

“百鸣先生,秋老道在此!”恒山秋道人不顾别人异样的眼光,传声出去:“此刻道家聚会,你可不是道家之人。”

他的道场在恒山,两人恰好曾经相遇过,在武功方面还蒙对方指导。

“老夫已知!”童渊心里有一丝感激,仍然中气十足:“小徒子龙执意要来,老夫年近古稀还有何惧?”

渐渐地,连武功最差的史子眇都能感受到,来的人有三个,想不到还有一个普通人。

赵云他们的脚程不慢,就在道士们的等待中,不到半柱香的功夫已然显出身形。

此刻,史道人老脸一红,才发现自己没有探出童渊。

就连一直老神在在的李喆,也缓缓站起身:“老君后人李喆在此!”(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二章童渊V张角:能动手就别吵吵

在曾经的北军,排资论辈是必不可少的。秋道人也只不过是北军末期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和如日中天的杀神童渊相比,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新人都想在军营里立功,以求能得到前辈的指点。

或许地方上的导引术是一个很神秘的东东,在军营中,设若有前辈能看得上你,传你一点导引术很正常,关键看你遇到的是谁。

当年的童渊,以大方出名,不仅把自己的战利品分给袍泽,就是武功的指点也是不遗余力,要不然雒阳城里一声大喝,不可能出现那么多帮助他的老兵。

从历史上也能比较出来,并州李彦,拿得出手的徒弟就是吕布而已。而且人家有家传的导引术,需要他去教授的不过是战场上厮杀的经验。

幽州赵无极,本身就是一个独行侠,教徒弟也没有多大耐性。

要不然,他唯一的弟子太史慈,最出名的战斗,不过是和孙策打了个平手。

不要说孙策,就是他老爸孙坚,那个三国还没开始就谢幕的人物,武艺上最多也就一流的水准,和顶级武将比起来差距不少。

孙策一方面要练武,另一方面又要带着父亲的旧部振兴家族,武艺更是不知不觉间被同一批的小牛拉下的不止一点半点。

荆州王朝,是一个儒家的士子,眼见家贫读书没有出路,才学班超一般投笔从戎,想不到还闯下了不大不小的名声。

他在战场上更多的时候,不是真刀真枪和敌人去拼杀,而是运用智慧,数次以少胜多,采用分割包围的办法,一点点蚕食胡人的力量。

况且北军名存实亡之后,人就失去了踪影,教导年龄比他小不了多少的黄忠,更多的时候,让他用脑子去战胜敌人,而不是一刀一枪的干。

至于童渊,这个在历史上传说中的人物,光是名义上出名的弟子就有三个。

北地枪王张绣尽管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原因,毕竟凉州的精骑采用整体打法比较多,他能被人誉为枪王,自然武艺也是出类拔萃的。

张任虽然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多浓重的一笔,就凭他能阴死庞统这样的人物,就可以断定这肯定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家伙。

赵云也时常在感慨,为何自家师父从来不把徒弟们招来,难道不清楚小徒弟今后需要很多的人来帮自己吗?

一个好汉三个帮,谁有师兄弟这种关系牢靠?

或许文人的师兄弟之间勾心斗角,譬如庞涓和孙膑之间你搞死我我整死你。武者之间的师兄弟,那是比兄弟都还要铁的关系。

正在赵云胡思乱想的时候,童渊已经大踏步走到那些蒲团面前。

他取出自己的枪,在阳光下寒光闪闪:“听说你们道家聚会,要对付我徒弟?我这人是个粗人,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自己的武艺,先打过再说!”

李喆就比较尴尬了,他尽管从来没下过北邙山,就是皇帝老儿相邀也会谢绝。

本以为抬出老君后人的名头,让此人知难而退,认个错什么的,道家的脸面好看些。

他也是个武者,直觉中自己肯定要差上那么一丝,具体差在哪儿却不清楚。

正待开口,张角已经跳了出来,他腾地站起:“童家老儿,你以为此处是真定么?这里可是道家的聚会,各位道友来自三山五岳,岂容你撒野?”

“亏你还有脸说真定,你也还知道自己是冀州人?”童渊啐了一口:“上次打到我徒儿的家门,还没对你兴师问罪,你出来,我们手底下见真章!”

最紧张的当属童智和童慧,生怕自家少主一不小心被刀枪给伤着。

两人一左一右,护着赵云,有意无意拉开了距离,站在场子的边缘地带。

最兴奋的自然是史子眇,他恨不得催促双方早点打起来,甚至希望童渊打伤几个人才好,那样道家就不得不和赵云甚至赵家开战。

张角就有点儿懵逼了,他出头的目的,自然是鼓动别人先和他打上几场。

或许在刚得到《太平要术》的那段时间,他和两个兄弟着实下了苦功来研习经书中的道术和武艺,毕竟被他们封为神书的东西。

自古穷文富武,为了修炼到更高深的境界,就想着传道,大肆敛财获得修习的资源。

随着黄巾道的铺开,不管是他还是张梁、张宝,迷上了那种万人之上的感觉,对武艺和道术的修习,不知不觉间慢了下来。

这个年代的人,同一本经书,理解的侧重点都不一样,上面没有句读,全靠自己去琢磨。

譬如整理出来的于吉,他研习的主要方向就是医药这一块,可惜没有和华佗相遇,毕竟交通太不发达,哪怕是两个惺惺相惜的人,或许一辈子都只知名而见不到一面。

张角三兄弟起于微末,没有于吉那样的家世,更加注重自身的力量,对医药这一块仅仅是草草看了,骗骗不懂的乡民不在话下,至于说到水准就只能说呵呵了。

他左看右看,一个个道士真像是得道的全真,眼观鼻鼻观心,想要自己出去抻量下对方的斤两。

想捡便宜么?张角心里冷笑,缓缓走到场中。

就连以精神修炼为主的左慈也感到万分惊讶,这个本来名气很大的于吉挂名徒弟,看来也不是浪得虚名。

从张角起身的那一刻起,双方的战斗实质上已经展开了,他的眼睛一瞬不瞬盯在童渊身上,各种幻象如潮水般涌了过去。

童智与童慧和所有人比起来,精神力量应该是最差的,马上全身紧张,手中的武器缓缓举起。

好在赵云尽管已经失去了武功,两世为人,精神力较一般人强大得多,他使劲捏了捏两人的手,不至于当场出丑。

童渊的嘴角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他戏谑地说:“姓张的道士,你只有这点小伎俩?还是拿出你的武器来吧,让老夫看看你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张角像见了鬼一样,他高呼道:“怎么可能?”

上次自己踌躇满志,准备去攻陷赵家,虽然最后关头功亏一篑,却不是童老儿有多厉害,而是传说中赵家的先天出手了。

本来是鼓动别人出手,最后逼得自己下场,他也想给道家的人来量一手绝活儿。

说实话,他的精神力就是和专修这方面的左慈相比,也差不多。

事已至此,张角只好举起手中的宝剑。(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三章连败数人,千钧一发

道术这东西,在赵云看来,就是利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影响周围的磁场,让别人产生幻觉,并没有多神秘。

要不然在前世,道家不会那么快衰落下去,天天就在山里面念经,能念出花来吗?

佛家的人,要信徒修炼来世,给人画一个大饼,看上去很厉害的感觉。

就连基督教,在后世华夏大地上,也有不少老百姓去信奉,死了可以到天国。

道家就悲催了,光是修炼自身,你倒是给我飞升啊。

网络遍地的年代,道家势弱也就难免了,毕竟佛教和基督教还给人一个盼头。

道家讲究修炼自身白日飞升,从没有人看见有人飞升过,只是看到一个个故事而已。

人生自古谁无死,关键是谁想死啊。设若下一辈子能过上美满的生活,或者死后就去天国,那是什么?好吧,有点儿像神仙。

或许和一般人比起来,张角可以呼风唤雨,武艺也能勉强到一流和顶级之间。

与童渊这样的牛人相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近来赵云尽管失去了武艺,却一直没有停下对武道追求的脚步。

他认为从后天到先天,那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的内力总量是一个天文数字。

很显然,由于不知名的原因,地球上武者能够提升内功的东西,消失殆尽。光靠日夜打磨,穷其一生都永远不够。

老火去世的时候,天地同悲,童渊位于赵家,和其他老赵家的武者一样,得到的好处自然是最多的。先天武者的精神力量和后天相比,萤火虫之于皓月不过如此。

可以说,要是赵家祖地的武者想要出世,任何武者在他们面前就只有俯首称臣。其中不乏和童渊同量级的存在,他们年少时一样在战场上磨砺过。

道家的人简直不敢相信,火力全开的童渊会猛到这种程度,仅仅是一招。

有几个武功稍微低一点的,都没看清楚张角是如何失败的。

这不怪他们啊,在道士们看来,黄巾道的掌教,武艺看上去不俗,至少可以撑上一段时间,可以对童渊有一个量的消耗,再就看谁是第二个倒霉鬼了。

谁让他们眼观鼻鼻观心来着,精神力量又不是万能的,你捕捉不到人家枪身运行的轨迹。

一寸长一寸强,童渊的枪身比起普通宝剑来,长得不是一点半点。

他已好整以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