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赵云-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试想下,张辽高顺等人,莫不是一时俊杰,却跟着吕布不离不弃,就是因为其武力值超高而被折服,武人的气节在某些方面比文人高很多。
至于张飞那些小心思,赵云心知肚明,可他无法决定。
记得历史上这丫喜欢的就是娇小可人的女孩子,可涿郡本地人皮肤不咋样。
张家虽然是屠夫之家,他却不愿意将就。
三国志中,陈寿这样说的:初,建安五年,时夏侯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
然而,戏韵自己有哥哥,赵云这个当义兄的,或许可以做一部分主,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她的哥哥戏志才的意见,当下故作不知。
却说泰山脚下的孔庙,是儒家创始人孔夫子的纪念地,每一年八月二十七都有祭祀活动。
现在还还一个多月,外地的孔家人陆陆续续赶了回来,朝廷都要祭祀,这些孔丘的子孙要是不到,那就是不孝,今后的道路就难走了。
天下间的文人墨客,不管他的名声有多大,遇到孔家后人都极为尊敬,就是赵云的两位岳父荀爽和蔡邕莫不例外。
此刻,一位身材欣长的中年人心情沉重地走进孔庙,在孔子画像前站立良久,默然无语。
他就是孔融,字文举,东汉末年文学家,后世称颂的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他十三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
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
当时孔融年仅十六岁,张俭认为孔融年轻,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处境。
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后来事情泄漏,自国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压下此事,张俭得以逃脱,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
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
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
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
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
孔融因而闻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名,州郡以礼策命,都不到。
现在受司徒杨赐征召,当时暗暗察访官僚中的贪污之人,准备予以贬谪罢免,孔融检举的多为宦官的亲族。
尚书害怕得罪宦官,于是召孔融等司徒属官诘问斥责,孔融陈述宦官子弟的罪恶,毫不隐讳。
祖先的祭奠,他只是找了一个借口回到家乡,心情压抑至极。
当初州郡老是征调,孔融压根儿都不想理,孔家之人,要做官就做大官。
再说这些人都是宦官的亲信,可以说是杀死三哥孔褒的仇人,怎能为他们效力?
时来运转,终于为弘农杨家所出司徒杨赐赏识,在司徒府做官,起点比州郡高了许多。
然而,那些宦官们依然获得逍遥自在,就连当朝太尉,都礼让三分。
别看孔家名声在外,世家大族却极少与他们结亲,因为姻亲关系意味着利益。
名声能当饭吃吗?其父孔宙不过是一个泰山郡尉,自然不会得到大世家的亲睐。
好在泰山本地羊家也不错,羊续现在是一郡太守,女儿也顺利和羊衜结亲。
看到朝廷那些官宦表面上尊敬内心里根本就没把自己当回事,孔融心里甭提有多难受。
女婿羊衜,还没和女儿圆房,竟然和蔡邕的女儿赵云未过门的妻子蔡琰眉来眼去。
尼玛,我孔家不管怎么样都是有名望的,羊衜不懂事,你羊续也不管一管?要不是看到他那当太守的份上,这亲不结也罢。
目前的名声已到了顶点,要想做官且做大官,还需要举世瞩目的事情,羊续的作用就不十分明显了。
在祖先面前心事重重地祭拜过,孔融步履沉重地走出孔庙。
“老爷!”一个下人跑得气喘吁吁,他身后不远处还跟着自家管家孔标,也是大汗淋漓。
“在祖先面前如此慌张,成何体统?”孔融勃然大怒:“你们两人自己回去领罚!”
“老爷,望乞恕罪,事出有因。”孔标大惊,连滚带爬到了主子跟前,不住叩头。
孔家的家法之严,一般人难以想象,一点小事打死人很正常。管家又如何?不过是有身份的下人。
同为孔子后裔,孔标家里早已落魄,可不想由此身死。
当下,他也不敢隐瞒,轻声把事情说了出来。
孔融的宅院,比起世家大族要小不少,也还是占地十多亩。
他的马车直接冲到书房前才停下,没等车子停稳,孔融就急匆匆下了车直奔书房。
“你就是甄家管家?”哪怕心里狂喜已极,表面上孔融看上去很淡定。
“小人正是!”甄管家赶紧叩头拜见。
“甄家本为赵家姻亲,缘何找到我孔家?”
“先生自雒阳归来,当知袁家和赵家结亲,我家姑娘仅为平妻。孔家时代书香门第,家主窃以为先生当不惧袁家。”
“你等能把事情压下多久?”
“十天半个月。原本天下文事,俱出孔家。”
“足矣!”孔融挥挥手让他出去。
他心里燃起熊熊之火,自此以后,世人在孔家的功勋薄上又会加上一笔。
第一百四十一章贺公苗心思
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本来就位于边缘地带,一样是炎黄后裔。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这一带河汊密布,山峦交错,一代代传递下来,形成各式各样的语言风格和习俗,被少数民族化。
山上的条件,自然比不上平地,为了争夺生存权,山地民众世世代代都想下山。
既得利益者肯定要誓死捍守,双方从开始的小打小闹到后来的殊死搏杀。
在争斗的过程中,有些大势力逐渐削弱,小势力趁势而起,不管在山上还是平地都一样。
会稽贺家,为当地大族,相传是越王勾践的后代。
贺家是一个新兴家族,其祖先在汉高祖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兵头,今天成为会稽郡屈指可数的豪门,都是在与山地族的较量中逐渐壮大的。
八年前,即灵帝熹平元年十一月,会稽人许生自称“越王”,寇郡县,杨州刺史臧旻、丹阳太守陈夤讨破之。
三年春三月,杨州刺史臧旻、丹阳太守陈夤,大破许生于会稽,斩之。
贺家在这场战斗中,家族精英死伤殆尽,后人不得不走上祖宗的老路,再次为明天奋斗。
要不然,贺齐贺公苗小小年纪,根本就不可能在与海贼和山越的战斗中出现在战场上。
所幸战场是最锻炼人的,比赵云还小两岁的贺齐,不仅身体越来越壮硕,其聪明的头脑与日渐强大的武艺,在会稽郡赫赫有名。
不过,会稽确实太偏僻了些,就是当年的许生叛乱,在中原人看来,不过是疥癣之疾。
至于会稽贺家,那是谁?
想不到的是,天下有名的赵家麒麟儿,竟然知道而且看上了贺齐,带着他到渤海去。
一时间,有些凋敝的贺家门庭若市,大小家族竞相来贺,往来人众络绎不绝。
其中,就有一个不速之客,为于神仙于吉的三徒弟杨谦,史上名不经传。
谁都不知道,当年的许生也是于吉的徒弟,而且是开山大徒弟。
眼见刘家天子一代不如一代,会稽本为边荒,眼看就要步入暮年的于吉铤而走险,让大徒弟下山试水,暗中有道众相随。
会稽本地太守都被生擒斩杀,想不到隔壁丹阳郡发力,一战击溃许生主力,本人也成了刀下亡魂。
原本对大汉朝廷不以为然的于吉方才惊醒,重新正视起汉军的战力。
上次雒阳一行,就是想找一些大的世家进行合作,从高层自上而下,再次独霸一郡。
有朝一日天下大变,城头变换大王旗,让会稽成为事实上的独立小王国。
惜乎未竟全功,袁家倒是接上头了,可袁家的当家人一个都见不到,人家根本就不把一个边远地区的方士放在眼里。
在雒阳停留良久,连袁术都不再露面,让于吉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当然也不是全无收获,至少让他看清了事实,汉庭里面勾心斗角,宦官集团与士人集团,不会因为会稽偏远就放弃。
一旦再次有所行动,双方必定展开合作,以雷霆之势剿灭。
许生的叛乱过程中,发生了小小的意外。时位之移人,于吉没想到曾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大徒弟,有了地盘人口后不再听自己的话。
幸好许生的忤逆,才让暗中的于吉没有暴露,否则,难免断头台上走一遭。
有顶级武力的他自忖在战场上也不可能全身而退,身死道消也难免。
他没有去见冀州张角,现在黄巾家大业大,肯定不会对自己有多优渥。
心血来潮之下,竟然悄悄尾随左慈,看他如何行事。碰巧就看到了赵云率领的赵家军强行上山的攻坚战。
那只是一场小小的战役,根本就不为外界所知晓。然而,其武力的强大,攻坚器械的别出心裁,局外人于吉看得目眩神迷。
远观的于吉,自然看出赵家部曲身怀导引术,他顿时也想把自身修炼的导引术传播开来,
可修炼的资源缺乏,这些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
杨谦自曝名头,听说是于神仙的徒弟,贺家家主贺浑亲自接待,双方到密室里交谈。
方士们都是神仙般的人物,平素都没谁能见到一面,这样的好处,贺浑自然不会大方到与其他家族分享。
但是,杨谦的话让他色变。尼玛,我贺家也有导引术,也需要族人不断修炼,把我家的资源给你,只是一个于神仙两个徒弟的名额。
“麻烦您给于神仙带个话,”转眼之间,贺浑就想好了说辞:“现我家小郎公苗在真定子龙先生麾下。”
“我家早已抽调各种资源,准备海外贸易,贺家人都节衣缩食,举步维艰。”
“此处有一万金,烦小神仙带去,以表我贺家的敬意。”
杨谦此来,并不是盲目的。八年前,他可是在乱军中亲手砍掉了上代贺家主的头,并引领军队把贺家精英砍杀殆尽。
只不过后来看不惯大师兄的忤逆行径,毅然回山。原想贺家衰落,此行定然马到功成。
自从许生叛乱失败,于吉连自己都是深居简出,自然也会约束徒众,算得上与世隔绝。
不要说赵云,就是赵家的燕赵风味,都没人品尝过。
武力值连曾经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搬出一个啥子龙先生就能了事?
一万金,打发叫花子呢?杨谦拂袖而去,准备禀报师父,克日来对贺家斩尽杀绝。
“你是亲耳听闻他家小郎加入赵云的麾下?”于吉有些哭笑不得。
一个破败的贺家,怎么也引出那尊大神?
“赵云为谁?”杨谦心中惴惴。
“此子字子龙,昔赵温亲口称其为赵家麒麟儿,文足以冠天下,武亦一代之雄。”于吉叹了口气。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为避讳光武帝名号而改称茂才,对士子杨谦十分轻蔑,可武者特别是高级武者,他深感无力。
七月底的渤海湾,温度比平原地区要凉爽不少,贺齐看完家主父亲的信,十分震惊。
自家衰败,他平日里少言寡语,深怕一不小心就给家族带来灭族之祸。
那个看上去并不十分强壮的身影,竟然威风至斯,就一个名头,把会稽郡的于神仙都止住了?
“公苗,赶紧的,”舱房外,甘宁连声催促:“别训练时去晚了,今日又要挨罚。”
赵家海军,让曾在水上讨生活的甘兴霸、周幼平、蒋公奕自愧不如。
每天的训练,苦不堪言,稍有违逆,张郃留下那对叫张佐张佑的统领,就会把人丢到海里洗澡,至少两个时辰。
贺齐与甘宁,自然而然成为好搭档,对抗周蒋二人以及荆州帮。
往日里有些压抑的贺齐神采飞扬,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跟着那个身影,家族走出会稽郡指日可待。
第一百四十二章憋屈甄家
一出舱房,甘宁就看出了贺齐的变化,那是一种难以描述的气质,只觉得面前这个半大小子浑身上下透露出来的自信,让自己都望而却步。
“公苗小子,你突破了?”甘宁自身为三流武将,贺齐才刚刚到三流。
“没!”贺齐哑然失笑,他神情一肃:“兴霸兄长,你如何看待子龙先生?”
赵云?甘宁心里五味杂陈。原本在蜀郡,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他深知那地方远离中原,难以走出封闭的盆地。
故赵温书信相招,欣然跟随,就是想搏一个美好的出身。
想不到说是对自己很看好的赵云,却也没有区别对待,甘宁心中憋了一股气,想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优秀。
别说张郃,就是张佐张佑平日里领着大家伙在海上进行各种演习,都让人觉得鄙夷所思。
可以说,在赵家的训练将领中,甘宁是受罚最多进步也是最快的,天天把你丢到海里两个时辰,谁也会有进步是不是?
“贤弟此言何意?”甘宁也认真起来,二人边走边说。
“无他,兄长,子龙先生为不世出奇才。”贺齐语重心长地劝慰道:“想想彭蠡泽那两个悍匪还有荆州那些目中无人的。”
“更别提我们的统领汉升叔,哪一个比我们差?都甘心情愿受先生差遣。”
“你我若是日后不能在海军里出人头地,封妻荫子难免镜花水月。”
两人乘坐一条舢板到自己指挥的大船,甘宁看着幽幽蓝天,半晌不语。
“贤弟,你也认为我们能上达天听,搏个正规出身?”他收回目光,缓缓问道。
“八九不离十。”贺齐不管是文才还是武略,都始终在大踏步前进,与他平日里的刻苦不无关系。
武人本身就对士人有心理上的尊敬,看到这个小老弟心思敏捷文才出众,甘宁才会正眼相看,多事情都愿意和他商量。
“兄长想想,燕赵风味,连当地官府都不得不甘愿保护,人流增加收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何尝不是因为赵家太庞大?”
“你认为我们海军也可以做到?”甘宁一脸震惊。
“未尝不可!”贺齐一脸笃定:“等到海军的实力让天下人侧目之时,就是你我兄弟出头之日。”
“怕个卵,反正老子在蜀郡也呆够了。”甘宁心里一横,冲士卒大声喝道:“兄弟们,今日我等把那些龟儿子干趴下,不然我带头下去洗澡。”
紧张的一天训练又开始了。
赵家集,蔡能悠闲地踱着方步,随意走着。
时至今日,谁还敢小看蔡家的庶子?他身后可是站着赵家麒麟儿。
虽然自家妹婿没在身边,蔡能时刻都能感受到赵云的影响。
谁都不理的赵青山大叔,看到自己都是客客气气的,他可是真正的赵家人。
不要以为是一个庶子,人家手上掌握着附近最强大的武装,赵家盐场为天下最大的盐场。
光这一点,就连王公贵族都不得不折节下交,见与不见还要看人家的心情。
刘家天子,个个都是能生育的,世代传下来,怕不得有好几万人,冀州各种诸侯国多如牛毛,不少闲散王爷经常屈尊赵家集。
“大哥,甄家那边你难道不想法压制下?”二弟蔡松蔡仲平也是庶子,自从知道自己在赵家受重用也从老家赶来投奔。
蔡能自是高兴异常,尽管不是一个母亲生的,哥俩小时候关系挺好。
再加上初掌权柄,心腹之人太少,自家兄弟无疑是最可靠的。
“二弟,难道需要为兄出手?”蔡能呵呵一笑:“曾经家父教导我们,商人逐利为本,难道你还没参透?”
“想想看,不管是荆州、扬州、徐州还是本州的世家大族,明里暗里的生意不在少数。”
“哪怕今后的海商八字还没一撇,可张家父子带回来的奇巧之物,好多都供不应求,现在已经断货。”
“有些人观望是难免的,却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在里面参乎一脚,根本就不是甄家那个乡下小财主所能比拟的。”
“大哥,甄家人可有钱了。”蔡松还是不放心:“据说比啥糜家、秦家、鲁家都要有钱,也就仅仅弱于赵家。”
“二弟,这世道并不是讲究有钱,照你这么说,赵家就应该做皇帝了。”自从父亲的事情发生后,蔡能对刘家天子不再感冒。
“有钱就有用吗?即便身为赵家人,在袁家、杨家面前也不得不低头。”
“甄家不是赵家,其他家族的权势也比不上袁家和杨家,可双方还是一个道理。”
不得不说,蔡能说得很中肯,现在的甄家人焦头烂额,原本想趁着海商大捞一笔。
没曾想,一个个外地和本地的世家,像是突然之间联合起来,有意无意打压自家。
世家大族我甄家也认了,可你糜家算什么东西,也敢在我们面前甩脸子,不过就是糜竺在帮赵子龙理财吗?
自家姑爷为何不掌控海商呢,那样甄家就可以扬眉吐气,予取予求不在话下。
每个人都在变化,曾经的徐庶是很阳光的。
这才在鹰眼里面待了多长时间?整个人看上去多了一丝阴郁。
“你是说甄家老二亲自过来?”徐庶呵呵一笑,怎么听都觉得有些渗人。
“统领,我们是否派人跟着?”来人小心翼翼,他虽然刚加入不久,却已感受到此人的可怕,通常命令杀人眼皮都不眨。
“不然,”徐庶摇头,淡淡说道:“不必刻意监视。然则,他每天见过哪些人,说过啥话,你们都要记录在案。
“是,小的告退。”汉子悄无声息消失。
此子看上去毫不起眼,刚进鹰眼就因为人聪明喜欢动脑,时常获得首领的褒奖。
据说再有几次立功,亲属和后代就会得到赵家的大力扶持。
徐庶的话让他无所适从,不敢紧跟,却又不得不监视,这个度必须要把握好。
“都不来?”甄豫声音不高,却也能听出声音中的愤怒。
“二公子,有小道消息说我们甄家暗中对付赵家。”他是甄家派在赵家集的管事,名为甄双:“有可能是赵家人自己散布出去的。”
甄豫默然,自家人做事儿不地道在先,也不能怪人家。
毕竟赵家和甄家是通家之好,赵家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甄家人心知肚明,有赵家麒麟儿出手,必然有利润。
可蛋糕就这么大,所有来到赵家集的家族,都不想与甄家合作,甚至连海船都没着落,只能搭乘赵家船只。
望着窗外熙熙攘攘地人流,甄豫苦恼地叹着气,毫无头绪。
第一百四十三章日达木基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日麦”、“尔玛”,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战败后炎帝率其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
少部分西迁南迁,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羌族等少数民族。
最早关于羌族的详细记载,始于战国时期。
西羌,出自三苗,是羌族的别支,三代以后居于河西、赐支河和湟河之间。
战国时,羌族兴盛,有蓖中种即越锚羌、白马种即广汉羌和参良种即武郡羌等等。
无弋爰剑是战国初期最出名的羌人首领,出生在锡支河首,被秦虏为奴隶,后逃至黄河与湟水之间,被羌人推为首领。
他传授给羌人耕种和畜牧知识,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羌人称奴隶为“无弋”,首领称“爰剑”,故称无弋爰剑。
他的子孙们后来自成部落,分别进入甘青各地,其中数支南入白龙江流域,成为凉州及迭部境内羌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羌人的部落,都以部落首领的名字命名,像后来的研种羌、先灵羌、烧当羌都是这样。
东汉与西羌的战争,又称羌战,历时百年。
由于西羌内迁,与河西走廊、陇西当地的汉朝人时常发生冲突。
加之西北的地方官多数都残酷苛暴,导致西羌反抗此起彼伏。
西羌人屠杀汉朝人,汉朝军队也屠杀西羌人,西羌在东汉取代了匈奴成为汉朝第一外患。
赵家与西羌,一直纠缠不清。
最早的是汉初的赵充国,汉武帝时,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率七百壮士突出重围,被武帝拜为中郎,官居车骑将军长史。
汉昭帝时,历任大将军霍光的都尉、中郎将、水衡都尉、后将军,率军击败武都郡氐族的叛乱,并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
昭帝死后,与霍光等尊立汉宣帝,封营平侯。后任蒲类将军、后将军、少府,神爵元年,宣帝采用赵充国的计策,平定羌人叛乱,并进行屯田。
次年,诸羌投降,赵充国病逝后,谥号壮。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赵冲,汉顺帝永和六年,为武都太守。时唐羌内侵,冲破之,领西河四郡兵。
顺帝下诏,命武都郡太守赵冲担任护羌校尉,负责节制督率河西四郡的地方军队。
开始,赵冲在战争中曾多次获胜,但在建康元年春,建威鹯阴河一次战役中遭到叛羌的伏击,赵冲输掉了性命,不幸阵亡。
最近的就是赵云父亲赵孟等人,遇到羌族人的袭杀,三叔赵叔、四叔赵季命丧贺兰山下,尸骨无存。
如今,烧当羌的一个小部落,名为拉巴,其首领竟然是一个女的,叫拉巴子,仿佛一夜之间突然强大起来。
拉巴羌人从无侵犯别的部落记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