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隋草头兵-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镇守在虎牢关的乃是王世充的族人王仁则,此人号称万人敌,一身蛮力无人能敌,不过为人却是粗鄙不堪,好色成性。王世充虽然不喜他的品性,但念在他对自己还算忠心,将他放在虎牢关,自然也是为了借重他这身武力。
自从来到虎牢关后,王仁则再无人约束,行事越发恣意妄为,周边村镇被他祸害的大姑娘小媳妇也为数不少,手下士兵动辄被他打骂,但慑于他的淫威,却是不敢有丝毫异动。即便是他的副手张镇周,也经常当众斥责,根本不留半分情面。
这一日,王仁则正在房内玩弄新得来的女子,外面传来讯息,言说关外来了辽东军,为首之人正是秦叔宝与罗士信。
王仁则听到两人名字,不禁放声狂笑,将身下女子随手推开,身披战甲到了城墙上,往下定睛观瞧,见到远处辽东军正在收拾营盘,遂吩咐一声,这就要带兵出城迎战。
秦叔宝与罗士信、还有裴行俨,这齐郡三虎的声名,王仁则早就有所耳闻,但却是不甚服气。前段时间,王世充率军出征,却有意无意忘了带他,让他很是不满。这一次却是秦叔宝罗士信两人主动送到了门前,不由得来了劲头,妄想将二人一举生擒,也好在众人面前威风一下。
见到王仁则如此性急,张镇周连忙上前劝阻,言说道:“将军,对方实力不明,我虎牢关本就是易守难攻的关隘,正适合严防死守,贸然出击,恐怕有些危险啊。还望将军三思而后行。”
王仁则素来狂妄,哪里将对面的辽东军放在眼中,听到张镇周说话似有胆怯,当即就变了脸色,怒斥道:“我王仁则乃是当世好汉,如何能与你这等无胆鼠辈一般,龟缩在关内,还不快些让开,否则我定不客气!”
张镇周被他当着众人面前训斥,也有些下不了台,面红耳赤的闪在一边,不再阻挡王仁则。见张镇周不再饶舌,王仁则哈哈大笑,遂吩咐手下兵将,将城门打开,战鼓声声,已是带着三千人冲杀了出来。
这番举动倒是真的出乎秦罗二人的意料之外,没想到守关将领居然还有如此胆量,趁两人立足未稳,想要给自己个下马威。
罗士信性子急,大声喊了一声:“叔宝,你负责守营,让我去会会这家伙。”话音未落,已是窜了出去。
两军相遇,也不需多少废话,当即就混战在一处。王仁则一心想着要拿下秦叔宝罗士信两人,来证明自己的能耐。而罗士信也是一心想着能得了首功,也好在杨戈面前有些面子。
两人都存着一般心思,转瞬功夫已是杀到了一起。要说起来,这王仁则也的确有些本事,一身蛮力比起罗士信,居然斗了个难分难解,不相上下。
不过,王仁则能打,他手下的兵丁可比不上原先这些瓦岗军的骁勇。只是抵抗了小半日,已是呈现了败象。而此时王仁则与罗士信正斗到酣处,哪里还顾得上观察周边情形。
后面留守大营的秦叔宝见到便宜,遂吩咐左右,亲率两千骑兵冲了出来。这股生力军冲将进来,顿时战局更见明朗,虎牢关兵卒眼见即将奔溃之时,突然左面远处传来一阵阵马蹄声,随即便见到尘土飞扬,已是依稀可见有一支队伍正往这边而来。
双方都有些慌张,不知这新来的队伍是站在哪一边,但随着那队伍的快速靠近,最前面一面大旗已是猎猎风起,上面高书一个大字:唐。
秦叔宝面色一变,心知不妙,这,这是唐王李渊的队伍,怎么突然出现在了这里?不由得大惊失色,连忙鸣金收兵,退回了大营之中。
王仁则酣斗之余,也瞅到了那面大旗,心中顿时狂喜,大声叫嚷道:“兄弟们,唐王与我们洛阳军已经结盟了,这是我们的援兵。杀上去,莫要放走了辽东军!”
话还没说完,就听得一阵急促的风声,狠狠的往自己撞来,王仁则知道不好,连忙闪躲,却避不开肩膀,只听得扑扑声响,一枚圆石已是撞到了他的肩头。
王仁则顿时觉得肩头一痛,这臂膀已是有些抬不起来,知道中了罗士信的暗算,哪里还敢追杀,吩咐下去,也带着守军退了回去。
双方罢战,各归大营。这时候唐王大军已经赶到了近前,看其规模,恐怕至少也有近万人的模样。王仁则不禁大喜,强忍着伤痛迎了上去。
果不其然,来者正是唐王李渊的援军,为亲自率兵前来的正是二王子李世民。在洛阳水军的掩护下,李世民带着近万军马偷渡黄河,前来援救虎牢关。
秦叔宝见到这般情形,悚然心惊,拉着罗士信回到了自家大营之中,将探马派了出去,查探敌情。两人坐在战帐之中,沉声不语。
到了黄昏时候,探马回报,新来的援军果然是唐王的军队,而距此地三十里处,夏王窦建德的军队也往这边而来。
两人不由得倒吸了口凉气,到这个时候,两人自然也都明白了过来,这,毫无疑问,三家结盟了,自然为的就是对抗辽东军。如此一来,辽东军反而由主动转成了被动,单靠手上这点人马,肯定是无力攻破虎牢关了。
两人都是果决之人,查明形势对己不利,当即也不再耽搁,趁着对方初来乍到,几方面的人马也未能有效沟通,摆了一个空城计,大队人马已是悄无声息的趁着夜色离开了大营,往后面撤去。同时派出人手,前往偃师,通报杨戈。
等到次日天亮后,王仁则才得到了消息,辽东军已经后撤五十里。唐王世子李世民、夏王大将刘黑闼联袂来访,当即不敢怠慢,率众迎了出去,将二人接到了帅府。
李世民乃是唐王世子,比起王仁则来说,身份自然高出不少,再加上小伙长的风流倜谠,面貌不俗,虽然生的文静,但眉眼之间却能见到一股杀气,显然这小伙子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和眉善目。
而刘黑闼却是人如其名,年岁不算太大,粗眉大眼,透出了一丝英气,但皮肤却甚是黝黑,比起王仁则都要黑上三分。两人站到李世民的左右两旁,顿时黑白分明,显得相映成趣。
待坐定之后,谈及军事,王仁则念及一石之恨,气的牙根痒痒,当即就想率军攻击辽东军。此时三家军马足有三万人之多,远胜于秦叔宝罗士信二人。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刘黑闼模样瞧着粗壮,心思却极为细密,听到王仁则力主攻打辽东军,轻笑了两声,道:“王将军,我唐夏两军初到此地,还不甚熟悉,而辽东军身经百战,后面又有荥阳守军作为倚靠,绝不可贸然行进,还是小心稳妥一些的好。”
李世民也附和道:“不错,如今辽东军势大,听说偃师一带还有支辽东军,如此说来,其兵卒数量未必就落于下风,刘将军说的有道理,当务之急,还是小心稳妥一些为好。”
王仁则见二人异口同声,当众驳斥,根本不顾及自己的面子,心中就隐隐有些不快。但对方毕竟是来救援自己的,这面子上好歹也要说的过去,当即打了个哈哈,将这事情遮掩过去。三个人计议已定,遂闲聊了起来。
等到酒足饭饱之后,李世民与刘黑闼转身告辞,出了虎牢关之后,李世民眨眨眼睛,冲着刘黑闼笑道:“刘将军,方才小弟我看到王将军的眼神,恐怕对你我二人颇有不满啊。”
刘黑闼见李世民突然蹦出这个一句,心中稍有些明悟,嘴上却笑呵呵的说道:“这倒也不怪王将军,任谁挨了罗士信一记暗算,这心里的火气总是憋的难受。不过还好对我二人的话语总算听了进去,还算不错。”
李世民见刘黑闼话语里滴水不漏,遂笑了两声,低声道:“如此就好,如此就好啊。”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露出了一抹笑容。遂拱手告别,各自回到了自家大营之中。
此时洛阳城内,王世充大权在握,无论事情大小,皆有太尉府裁决,朝廷其他机构,门前冷清,不复繁闹迹象。杨侗深恐王世充会加害于他,每日小心翼翼,但随后不久,王世充日渐傲慢无礼,一次参加宫中宴会,回家之后大肆呕吐,疑为中毒,遂不再朝见,君臣渐行渐远。
得到唐王夏王出兵的消息后,王世充欣喜交加,但却不甘心唐王夏王的称号高自己一等。于是授意段达等人,向杨侗提议,命王世充为相国,假黄钺,总管文武百官,并加封郑王,加九锡。郑国设立丞相,以及各种官属。
到了此刻,王世充抱得什么心思,明眼人已经都看了出来,杨侗的皇帝位置恐怕不日将被他取而代之,洛阳军民对王世充并没有太多好感,一时间人声鼎沸,都是对王世充不满的声音。
而王世充手握军权,哪里管的了市井小民的流言蜚语,但他为人本就心狠手辣,表面上不动声色,背地里却是展开调查。不过数日,突然使出了杀招,将马军总管独孤武都、司隶大夫独孤机,虞部郎杨恭慎、步兵总管刘孝元等人全部抓捕,冠之以反叛的罪名,全部当众斩首示众。
此后,洛阳人闭口不言,再听不到不满之声,王世充得意之际,却不忘揽权,遂大封王家子孙,占据了各处要害所在。其中二公子王玄恕,就被王世充派到了偃师,充当此处主帅。
就在王玄恕匆匆上路之时,杨戈也已经率军赶到了偃师附近。
偃师乃是洛阳东面的门户,一旦偃师有失,辽东军等直逼洛阳。是以王世充在偃师留守的兵将也颇为可观,足有三万之多,而其城中主将,除了即将赶来的二公子王玄恕之外,其副手则是老将军杨公卿。
杨公卿本是著名的起义军领袖,与张金称等人齐名,后来经过王世充引荐,投效了洛阳朝廷,本部约有五千余人,都是追随他多年的子弟兵,对他忠心不二。是以王世充也不敢轻易动杨公卿这支部队,但以偃师如此重要的所在,王世充却并不敢完全放下心来,于是将二公子王玄恕派到了偃师,充作全军主帅,而杨公卿则充作副手,倒也不算湮没了他的声威。
唐夏郑三家结盟,此等军国大事自然早就传到了杨戈的耳中。秦叔宝罗士信的讯息早在三天前以快马带到,但杨戈并未退兵,而是刻意摆出了攻城的姿态。
不过此时的辽东军大营内,却是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杨戈带着单雄信程知节等人,身后还有雄阔海尉迟恭两员大将,兴致勃勃的围着两辆小车指手画脚,正在给几名新得到的将领介绍这东西的用途。
这两辆小车,正是最新从辽东运回来的大杀器……火炮。如今在老道谢弘的努力下,这火炮的生产也终于上了轨道,只要原料能供应的上,基本上能保证两三个月搞定一门火炮。这样的速度,虽然在杨戈看来,还远远不够,但考虑到如今这个时代的生产水平,能做到这样,已是很难为老道了,这才算勉强过关。
杨戈等人早就在身弥岛上见识过火炮的威力,再加上三炮定长安,早已见怪不怪,当做寻常事,但是单雄信程知节等人却是从未听闻。往日闲聊时,他们听雄阔海尉迟恭两人信口开河,讲说起三炮定长安的壮举,简直说的是天花乱坠,疑是神仙下凡。本就是半信半疑,眼下突然看到了实物,这等好奇心,实在是无以言表,唯剩下兴奋了。
随着火炮而来的,还有两人,便是驻扎在齐郡的王伯当与当日的北海郡丞刘武周了。
王伯当自不用说,既然瓦岗军已经败亡,其地盘自然也如数被辽东军收入了囊中。王伯当的这支兵马就没了用武之地,于是按照杨戈吩咐,将所属兵马一分为二,亲自率领三万大军赶到了偃师,协助杨戈进行西征。
而刘武周本就是个醉心权利之人,自追随杨戈以来,虽然也算立了几次功劳,被授予北海郡丞,也还算是不错了。但对于他来说,却是远远不够的。是故,这一次借着押运火炮之际,刘武周也央求王伯当带上了自己,要在这接下来的战争中博出一番功名富贵出来。
杨戈见到刘武周也跟着过来,也没有当回事。当日他也是有所防备,毕竟这刘武周在历史上也是大名鼎鼎的反王,更是与突厥人相交甚厚,不得不防啊。但这两年看下来,刘武周虽然为人处事上有些懒散懈怠,但终归是有一番能耐的。如此能人,若是留着不用,反而容易出现问题。此刻刘武周主动前来,倒也是了了杨戈一桩心事。
欣赏完火炮之后,杨戈将众将领召集到帅帐之中,询问当前情形应该如何处置?
单雄信迟疑了片刻,站出来说道:“大人,听说偃师守军主将原本是杨公卿,而现在却变成了郑王世子王玄恕,相比那杨公卿心中定有怨气。昔日我与杨公卿也曾有过一些交情,不若让我试试去说服杨公卿,如何?”
刘武周也自告奋勇道:“末将也愿意陪同单将军一道前往。”
杨戈迟疑道:“如今城中形势不明,你二人若是贸然入城,恐怕有性命之忧。至于杨公卿么,以后有了机会,再説降也不迟,此事,还是再行考虑吧。”
旁边坐着的杜如晦听了后,呵呵笑道:“大人,既然如此,我们倒不如如此这般,可好?”
杨戈与诸将领听杜如晦说完,不禁哈哈大笑,连声赞叹不已。
第331章 偃师内讧
第章偃师内讧
杨戈笑着说道:“偃师若是一举而下,杜先生当属首功!”
杜如晦微笑不语,程知节却提出了疑问,道:“大人,虎牢关那边,秦叔宝罗士信兵力恐怕不够,万一出现了纰漏,假戏真做,那可该如何是好?”
杜如晦朗声笑道:“程将军尽管放心,且不说秦罗两位文韬武略,胆识过人。即便真的事有不逮,嘿嘿,三家结盟,恐怕也是各怀鬼胎,王世充本就是奸诈多疑之徒,又怎么可能任由那两家肆意妄为?更何况荥阳郡还有我军兵马充作后应,必定万无一失。”
杨戈的最后一点担心随之而去,当即宣布命令,按照杜如晦所说行事。
次日天还未亮,偃师守军愕然发觉,原本在城下密密麻麻的辽东军大营突然不见了踪迹,连忙禀报给了王玄恕与杨公卿。二人得到消息后,小心翼翼的派出探马查探消息,果然辽东军大营内空无一人,只余下了数百堆残余的篝火堆还留有余温。
王玄恕见到辽东军退走,顿时喜形于色,连连高呼要回城摆宴庆功。杨公卿却是面现忧色,沉思了片刻后对王玄恕说道:“世子,辽东军退走的颇有些蹊跷,不如多派些斥候,四处打探消息,等得了确切的消息再庆祝不迟。”
王玄恕本就是个公子哥,虽然对兵书也稍有研习,但毕竟没有独当一面的经验,听杨公卿这么说,也就没了底气,尴尬的说道:“也好,一切听杨将军吩咐!”
杨公卿当即宣布命令,派出了十多队斥候,四处撒了出去。当天晚上,斥候纷纷回报,竟是出奇的一致,都说辽东军主力现在正沿途北上行军,似乎是往虎牢关行进。
王玄恕得讯后,断定辽东军定是要围攻虎牢关,当即下令,要派出兵马,前去接应虎牢关。
杨公卿听到之后,脸色骤变,找到了王玄恕,急道:“辽东军突然退走,此事本就透着有些古怪。至于是不是前往虎牢关,还不好说。我们偃师守军,此刻当务之急就是要将偃师守住,保住洛阳的东大门。至于虎牢关,有王将军依仗天险扼守雄关,再加上唐王与夏王的援兵,定能万无一失,根本无需从我偃师调兵啊。世子三思,世子三思啊!”
王玄恕见到杨公卿反对,也一下子没了主意,再三犹豫后,将出兵增援的计划取消了,但心里却始终感觉有根刺,对杨公卿在众人面前的那番话觉得很是不舒服。
又过了两日,偃师城内突然传出了数则消息,将杨公卿本就出身反贼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更是说他本就与瓦岗旧将颇有瓜葛,当初大战李密的时候,杨公卿就出工不出力,其实心中早就有了异心等等。
杨公卿听到传言后,心中忧虑,知道这恐怕是辽东军的计谋,遂匆匆赶往世子府中,面见王玄恕,要将这事情说个明白。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二世子王玄恕虽然嘴上说的很是热切动听,但从话里行间,老于世故的杨公卿却是察觉出有些不对劲,这位二世子今日的表现却是有些过于热切了。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孽,杨公卿甚至不敢多想,与二世子王玄恕敷衍了两句后,回到了自己府中。回去的路上,犹自想起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颇有些心神不定,就没注意到身后一直有人跟踪。
等到了府中,独自坐在书房中,连连叹气不止。这时候外面亲兵来报,府外似乎有人在监视。
杨公卿一听,勃然大怒,跟着出来后,果然发觉府外情形有异,似乎有几个人鬼鬼祟祟的模样,颇有些可疑。身边心腹就颇有些怨气,将这口恶气就撒到了王玄恕的身上。
杨公卿皱着眉头,斥责了心腹几声,但这心里头也不免有些惴惴不安。毕竟那传言上所说,倒也有半数都是真的。他的确与瓦岗旧将交往过密,但那都已是陈年旧账了,自从他归顺王世充以来,就再无瓜葛了。此时被人提起,他还真有些难以辩解。
诶,随它去吧。实在不行,难道自己还不能当真投了长安朝廷?
杨公卿的脑海中暮然跳出了这个念头,将他自己也吓了一跳。但这缕想法,却好似生了根一般,在他的心中茁壮成长,好半天也压制不下去。次日议事时,杨公卿已经心中有鬼,不论看见什么,都觉得似乎有些诡异的成分,连带着与王玄恕议事时,也隐隐觉得对方要对自己不利。
这种异样的举动,自然引起了王玄恕的怀疑。原本他并不太相信那些市井传言,但这两日细细观察下来,却觉得杨公卿似乎真有些问题,言谈间就多了一些刺探,想摸清楚这位老将军到底是不是心怀叵测。
但这位二世子却是高估了自己,就凭他这涉世不深的公子哥,想从话语里面套出杨公卿这等老狐狸的事情。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反而让杨公卿更是觉得事情不对,心里面更是有些仓皇,找了个借口后匆匆离去。
当日晚间,已是夜深人静时分,除了巡逻的兵丁之外,再无其他动静。杨公卿正在书房内看书,就听得外面一阵喧嚣,心中咯噔一下,快步走了出去,已是看到帅府方向已是燃起了熊熊大火,依稀还能听到有些喊叫声。
杨公卿不敢耽搁,连忙叫起府上亲兵,这就要前往查看发生了何事。没想到,刚走到府门口,就听得前面涌来了几个人,口中高声叫嚷道:“杨老兄,别来无恙乎?”
杨公卿听着声音有些熟悉,再仔细看了过去,顿时脸色大变,点指着对方脸庞,惊恐不定的叫道:“你,你,单雄信,尔敢擅自闯到我洛阳军的地盘,莫非不想要命了么?”
来的人中为首一条大汉,正是原来的瓦岗大将,今日的辽东军悍将单雄信。这家伙听到杨公卿呵斥自己,却是毫不在意,反而笑嘻嘻的调侃道:“杨老兄,何必如此惊慌,你仔细挺清楚了,那边在叫喊着什么?”
杨公卿一愣,知道对方并非有意说笑,遂侧耳倾听那边方向的动静,这一听就面色大变,手上青筋暴跳,怒吼道:“你,你做了什么手脚?”
单雄信哈哈大笑,冲着杨公卿说道:“此际并非说话之所,恐怕王玄恕的人马即刻就到,何去何从,老兄你应该拿个主意了。实话说了吧,现在我辽东军的大军,正在城外恭候。再过些时间,就将攻打偃师城了。凡是胳膊上未绑有白毛巾者,一律斩杀!”
这时候,所有人都已经听得清楚了。那边吵吵嚷嚷的声音,里面夹杂着的话语让人顿时变得心惊肉跳起来。
“杨公卿反了,杨公卿反了!”
“莫走了反贼杨公卿!杀啊!”
“世子有命,能斩杀杨公卿者,赏黄金百两!”
一声声叫喊声越来越近,杨公卿身边的一干心腹早就无法淡定,纷纷开口,都是让杨公卿早下决断,索性反了吧。
杨公卿看看对面笑嘻嘻的单雄信,不由得苦笑一声:“单老弟,你真是毁人不倦啊,哥哥算是给你拖下水了。”
杨公卿既然决定倒戈,自然不再犹豫不定,当即派遣自己的心腹手下,四处前去联络与自己交好的将领,同时快马往自家大营奔去。还未等赶到大营,就听得厮杀声乱成了一团,显然二世子王玄恕已经派了军队过来,准备将杨公卿的人马拿下。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杨公卿在偃师呆的年头不短,在军队里的威望自然不是王玄恕这等毛头小子所能比的。先前两郡厮杀,也不过是因为久久看不到杨公卿的身影,觉得事情已败的缘故罢了。等到看到杨公卿毫发无损,身后更是有不少心腹手下护卫的时候,前来攻杀的将领也是犹自心慌,未坚持多久,已是被单雄信一刀横劈与马下,惨死当场。
杨公卿高声喊叫:“郑王无道,我杨公卿已经弃暗投明,从此效忠了长安朝廷。尔等若是明白事理,早些投降的话,性命无忧。如若不然,恐怕明日此时此刻,就是二等的祭日了。”
见到杨公卿已经投靠了长安朝廷,偃师守军面面相觑,已是彻底没了斗志,纷纷将手上兵器丢在了地上,束手就擒。杨公卿的手下无缘无故被攻打,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气,此时听到杨公卿高喊弃暗投明,竟是齐齐喝彩,异口同声要与杨公卿同生死,共进退。
杨公卿重新整顿兵马,每名士卒胳膊上都绑上了白毛巾,然后发一声喊,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