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苍茫-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登州既已收复,赵指挥就应在城中安抚百姓,尽忠职守,如何尽起大军来此阻挡朝廷大军的去路。”既然登州已然收复,高起潜倒是安稳了,这是他此行的目的。

现下倒是敲打敲打赵烈这个刺头的时候了,想来万岁爷也是乐见。

“禀告大人,登州已然收复十天,城内已然安顿,只是乱兵祸乱已久,城内外百姓对我官军也是颇为疑惧,因此下官发布军令,劫掠淫辱百姓者死,损毁百姓财物加倍倍偿。不意,辽镇军兵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惊吓百姓,损毁百姓财物,置军令不顾,麾下军将禀报后,下官此来也是逼不得已。”

赵烈恭敬回道。

“好个不得已,不得已就刀枪相对。”朱大典呵斥道,如论如何,明军之间兵戎相见都是不允许的,他仿佛已经听闻京师御史台弹劾他的声音。

“大人有所不知,叛军祸乱登莱久矣,百姓钱粮已被叛军抢掠一空,十余县治荒废,数十万百姓遇难,百万百姓成为流民,饿殍遍地,民间对我朝怨言极多,此时如有居心叵测之人鼓动,此地有成为山陕民乱之危机,下官只好颁布严令不可扰民,让百姓休养生息,怎奈辽镇军兵跋扈,全然不顾登莱百姓疾苦,不遵军令,如此军令崩坏,登莱再起民乱,闹出大事谁可制之。”

赵烈拱手侃侃而谈。

高起潜一鄂,这个还真没法说,确实登莱的百万流民是绰绰有余,田亩大半荒废,今年定是歉收,冬天和明年春天必定有不少百姓饿冻而死,高起潜对这个是晓得一二,至于成为山陕夸张些,但是民乱定会是有,活都活不下去了,反了还能如何。

要说赵烈下令不得扰民也不能有错,要说错也是辽镇和赵烈都有错处,都是跋扈。

“不知赵大人一个小小的卫指挥使如何敢逾制行事。”金国奇一旁冷冷道。

金国奇这句话很是诛心,意思很明显,你个卫指挥使不经过督师和监军,就敢刀兵相见,胆大妄为之极。

“凭的是我军击破孔有德数万叛军,凭的是我军收复叛逆老巢登州,凭的是戚爷所讲,兵是杀匪的,不是祸害百姓的。”赵烈暴烈的回击道。

这话说的极为霸气,凭的是什么,是孤军击败叛军主力,是一日间攻破登州这个坚城,凭的就是让辽镇大败亏输。

“今日始,登莱地界上如再有伤及百姓者斩立决。”赵烈凌厉的目光将金国奇、祖大乐、祖大弼环视了一下,甚至看了看朱大典、高起潜。

朱大典大怒,脸色上现了一丝血色,但是看看前方辽镇的惨状,他强压下怒气。

高起潜则是眯缝着眼睛看着赵烈没有言语,但是眼神飘忽若有所思。

“哼哼,赵大人一个卫所指挥使竟有五六千骑军,竟然比一镇的骑军都多,呵呵,少见少见。”祖大乐阴阳怪气到,言罢他看看高起潜。

高起潜大怒,心道,你看我是什么意思,赵烈确实跋扈,你等辽镇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祖大寿说是诈降返回,但是子侄在金国都是身居要职,不要以为朝廷一无所知,竟然对我指手画脚的。

“家父看到叛军肆虐登莱,而朝廷援军一败再败,家父深恐登莱东部南部也丧于叛逆之手,这才散尽家财整军备武,本官趁孔有德不备偷袭其后,里应外合拿下登州,怎的,我赵家散尽家财招募勇士为国平叛,也是做的错了,是否继续让叛逆肆虐登州为好呢,祖大人,到底是谁其心可诛。”

赵烈一步不让,当即反击。

“只是这些银两来源很是可疑啊,这些马匹兵甲饷银不下数十万两银子,啧啧,不知道赵大人家中何有这般多金银,按说一个指挥使的俸禄有限得仅。”吴三桂一脸恨意的走过来。

他对赵烈恨极,坐骑被杀,他也丢尽颜面,此时就是要补上一刀,他也是听闻赵家是海贸发家,这在大明是做得说不得的,毕竟海禁是祖制,只要从事这个行当都是走私海货,大明律定会严惩的。

“家中在登莱几辈人素有积蓄,本将夫人家族也资助了不少银两,这才勉力成军,惭愧,没有二百万金银整军备武,否则能象戚爷般逐南伐北才是武将之荣耀,如今如有戚爷在,何必困守辽西。”

赵烈的回答也是极为恶毒,讥讽辽镇每年耗费大明两百多万两白银却是只能困守辽西,简直是趴在大明身上附骨吸髓的蛀虫。

“够了,都是同殿为臣还是精诚合作,为天子尽忠尽力吧。”朱大典大喝一声,打断了几人的唇枪舌剑。

他心里腻歪极了,赵家的海贸能查吗,很多官员勋贵都私下做这个,收益颇高,查赵海明,攀咬吗。

辽镇的饷银那是明面上二百万,实际到手也就是一半多点,这里多少衙门官员漂没,皇上其实是一清二楚,但是不能动,这里干系太大了,官员、勋贵和辽镇军将勾连,你就是换了官员,只要辽镇在,就还得如此办理。

至于辽镇能换吗,只怕彻查的风声一出,就投建奴去了吧。

这两个烂事都是不能说不能粘上的,这两个浑球就在这大庭广众下胡言乱语。

“赵指挥前头带路,大军今日到登州休整。”

朱大典吩咐道。

祖大乐、祖大弼、祖宽、吴三桂闻言恶狠狠的看着赵烈,心中的憋屈和愤怒是不用说了,不与追究,当然是对胜利者赵烈有利,而辽镇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

“下官遵命。”赵烈拱手道。

赵烈看看几位辽镇军将,“各位大人好生约束麾下军兵,如再有此事,本将定斩不饶。”

几人面色铁青的看着赵烈上马会同护卫回返军阵,只留下一地的烂摊子让他们收拾。

朱大典、高起潜、金国奇等人在护卫的随扈下向登州开进。

再走数里,他们远远望见了坚城登州,城上飘扬的旗帜表明赵烈所部确实收复了登州和水城。

只是这一样,就让这些人在心中不禁暗赞一声,只有数千兵马却是能够三战三捷,剿灭近十万叛军,收复坚城,赵烈不亏是声震大明的勇将。

但是,朱大典和高起潜没有太多高兴的意思,首先这座坚城在赵烈收复的,叛军主力也是赵烈击败的,朝廷数万大军没有太多战绩,当然可以厚着脸皮说有牵制的作用。

再有如今登州的掌控者是赵烈,从方才赵烈的举动看,颇有些自家当家作主的意味在,如此爱民所谓何来,这两人都是老于世故的通达之人,赵烈此举不会是收买人心吧。

那么赵烈能甘心将登州交于朝廷吗,这都是疑虑,所以两人晓得日子长着呢,决没这么简单。

他们入得城中,赵烈早已将巡抚衙门让出,作为两位重臣的驻地。

他自己则是搬到原耿仲明的府邸居住。

两人刚刚安置下来,烂事就又来了。

第388章穷困登莱

辽镇打扫了战场,军兵有一百余人阵亡,一百余人重伤,二百余人轻伤,阵亡的人数不多,战马却是死了五百余匹,这些战马一旦被火铳击中,基本就是没救了。

当他们收拢了伤员来到登州已是傍晚时分,当祖大乐等安置军兵在南门外安营后,祖大乐、祖大弼、祖宽等人就要带领数百护卫入城休整,憋了一肚子气的吴三桂就是不打算踏入赵烈控制的登州了,年轻气盛嘛。

祖大乐等人不同,经过多少天的行军打仗,就是没有休整的时候,如今他们就是想一件事,好好洗个澡,大吃一顿。

可惜,愿望虽好,实现不易。

他们在城门被破虏军军兵拦阻,言明每人只能带十个护卫入城。

祖大乐等人当场暴跳,与破虏军军兵在城门僵持起来。

结果破虏军备军一个千队从城内冲出与祖大乐等对峙,吴三桂等待着一千军兵也来到城门接应。

于是两军又开始顶牛,事情闹大了,还得朱大典拿主意。

可怜老朱路途劳累,也是想早点休息,结果睡着没有半个时辰,就被左右叫起。

朱大典心中的恼火就甭提了。

他即刻下令两军各自回营,第二天处置。

双方都很给老朱面子,当晚各自回营,此番还是辽镇吃了亏,这城池还是没有进去。

第二天,赵烈发布严令,无论哪里来的军将入城都只能带十个护卫,违者驱离登州。

赵烈目的很简单,就是登州由破虏军控制的现状不能打破,入城兵丁太多绝不可以,当然打出的口号是为了减少扰民。

辽镇军将干脆就是不进城了,受不了这个窝囊气。

而朱大典、高起潜他们已经顾不上这些了,他们发现即日起他们接手了一个烂摊子。

赵烈将登州所有的庶务交给了朱大典,他只负责登州的城防,其他不管。

到此时,朱大典、高起潜发现他们到手的一个烫手山芋,还是甩都甩不脱的。

登州城和水城此时有苟活的四万余百姓,城外有被昌平、保定、山东等处军兵看守的四万叛军俘虏,可是城里只有几百石米粮,五万余的白银。

加上大军共有十二万余张嘴,却是这么点家底,此外,还得恢复登州的耕作,否则冬麦都耕种不得,明日春季如何了局,那会迎来到处是饥荒,流民四起的登莱。

朱大典其实已经内定山东巡抚了,而从山东左布政使迁至登莱巡抚的陈应元还没有到任,但是此时他还肩负巡抚登莱的责任。

如果一个安置不好,闹出乱子来,朝廷第一怪罪的肯定不是陈应元而是他朱大典。

高起潜更是如此,天子的日子过的多苦逼,他是一清二楚,他此行一个监督文臣武将,再有就是平定叛乱后,尽量少给朝廷添麻烦,这是万岁爷临行前交代的,朝廷财赋窘迫到极点。

两人面对一箩筐烂事发愁,结果还有加码的。

登莱下属威海卫、大嵩卫、成山卫等几处卫所在指挥使带领下,各自统带两三千兵马前来驰援。

这些位指挥使听闻登州被赵烈收复时,都是没想来,太没脸面了,这些卫所在叛乱期间一日三惊,甚至有的军户叛逃去投靠叛军,弄的是风声鹤唳。

他们能守住卫所就是不错,何谈其他,没想到赵烈只是率领靖海卫兵马就三次大败叛军,收复登州。

这让很多指挥使差点喷出一口老血来,他娘的你能不能不这么能干,你赵烈这么能干,同是指挥使我等岂不是太无能。

所以谁也没想到登州给赵烈庆贺,赵烈你自己玩去吧。

当朝廷大军来到登州的消息传来,这就不一样,那是必须得去,表明自己的态度,否则还想不想在大明官场混了。

他们到得登州后,朱大典和高起潜理都没理这几条杂鱼,激战正酣战事紧迫时,他们一个不见,此时平叛完毕一个个都来了,歇着去吧。

他们只好找都司报备。

如今的都司就剩下一个掌总的,黎有德。

汤谦被执,杨景堂满门自焚,三巨头剩下了这么个第三巨头。

黎有德接待了这些军将,听到了这些军兵的诉苦,他们已经是近一年没有领到粮饷了,登莱巡抚都被执了,谁还管他们,能坚持到现下已是不错了。

但是,如今他们坚持不下去了,用他们的话讲这几个月都是用他们自家私财贴补军户,如果再没有粮饷,军户就要掌控不足了,闹饷是肯定的。

黎有德也晓得此事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登莱几个卫所数万军户真有可能闹饷,有些活不下去的军户卖儿卖女的都有,甚至有合家自裁的。

黎有德并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他只能请示,向谁请示,当然是赵烈。

如今黎有德对赵烈的感激那是滔滔不绝,如果不是赵烈在登州失陷前用赵海明的名义将他一家诓来,想来他也是同汤谦一个下场。

说实话,叛军真是拿刀枪威逼他为其做事,黎有德真是没法不顾家小的性命,也只能昧心的为叛军出力。

因此是赵烈将他拉出了这个泥潭,如今是敢不效命。

如今他大事小情第一个就是请示赵烈,至于朱大典、高起潜,嗯,对不住,你们不是还得走嘛,这登州还得是赵家说了算,这点黎有德是看的真真的。

赵烈的答复很简单,如今登莱的民政军政都在督师和监军手中,因此,还得由两位朝廷大员处置。

黎有德这才向朱大典和高起潜禀报,并发出警报,也算是烽火预警了,登莱卫所坚持不足了,有昔日固原的危险。

固原也是因为欠饷,在建奴入寇前,军户闹饷杀死军将官吏,必死巡抚武之望,很多军兵向东投向了陕西乱匪,大大加强了陕西乱匪的军力,可说是当时民乱扩大的重要因由。

朱大典和高起潜听闻是大吃一惊,如果刚刚平叛,登莱卫所再有兵乱,他们俩去职待勘都是轻的。

两人接见了诸位指挥使,这几位道贺平叛之后,就是诉苦不断,甚至有军将大哭起来,说是如今军令传不出三里,其他千户所都不听号令了,无他,没有粮饷约束。

朱大典好言安慰,说的话不碍乎就是一切都会有的,朝廷不会不管登莱卫所的。

其实他心里有数,恐怕朝廷真没有钱粮支应了,只是平叛就将朝廷财赋耗尽。

朱大典甚至出城看望了登莱的卫所军兵,其瘦弱破败让朱大典心惊胆战,登莱完了。

登莱战兵在叛乱中战死、逃亡、附逆为之一空,卫所兵欠饷如此地步,还有效命朝廷的心思和能力了吗。

什么拱卫京畿东南,支援辽镇,袭扰辽南,这都是成为一纸空文。

当晚,两巨头碰了碰,如今这个局面不尽快解决不行了。

“高大人,如今最快捷的办法就是让三万援军回返驻地,登莱决计供应不起了。”朱大典拱手道。

如果这些军兵离开就是少了数万张嘴,这会大大减轻登莱的负担。

“此是当然,只是可恨赵烈如今还是不交出登莱、水城,如大军回返,赵烈会不会……”高起潜看向朱大典。

这里面意味明显,赵烈会不会反了。

“决计不会,如是如此,赵烈早已同孔有德合流了,甚至在后面暗中援助孔有德,让朝庭同孔有德两败俱伤才好。”

朱大典摇摇头道。

“再有,赵家也算忠义,到了此处我才晓得,早在天启五年赵家父子就在旅顺斩首建奴数百级,京畿、宣川更是不用讲了,如是有了异心,宣川之战就是自损实力了。”

高起潜一想也对,京畿之战,赵家也算是大明有名的骁将了,如果有了心思正是保存实力,何必在宣川与建奴血拼,据说近半伤亡。

想来也是建奴的战力强横,赵家家丁不付出大的伤亡也难于取胜,这说明赵家还真不是早有异心。

“我看赵家是想成为登莱的李成梁和祖大寿。”朱大典询问的看向高起潜。

高起潜一想,嗯,还真是,两者太像了,就是半独立的藩镇了。

想当年李成梁家丁八千,祖大寿如今的家丁也有数千,就是在锦州握着,说是抵御建奴,还不如说是中立。

“这个不可能,万岁爷绝不会将登莱总兵的职位交给赵家。”高起潜摇摇头,万岁爷对赵家的提防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历经数年了。

当时赵烈不过是小小千户在京畿立下大功时,万岁爷就是不让其掌控战兵,果然,即使不入战兵营,赵烈的实力还是大涨,如今是拥有数千强兵的指挥使了,如果掌控而来战兵,如今岂不是不可制。

“登莱总兵不可行,外镇总兵呢。如果没有实职要职,赵家不会放手的。”朱大典摇摇头,心道万岁爷不允,问题是如今赵家允不允朝庭接管登州。

“如此不若同赵烈商议一下,将事情摆开,总好过如今这个局面,登莱等不起了。”

高起潜点点头同意了朱大典的安排,事到如今只能如此了。

第389章讨价还价

赵烈在三百名护卫随扈下来到巡抚衙门,今日的会晤赵烈等待多时了,他早就预料到有这么一天,但是没想到朱大典和高起潜拖得这么久,可见多么的不情愿。

赵烈的护卫照例有一百人在官署外警戒,其他两百名护卫随着赵烈进入官署,将庭院挤得是满满当当。

对于大明督师的操守,赵烈向来嗤之以鼻,斩杀大将不是一回两回了,赵烈可是不想拿项上人头试试朱大典高起潜的胆略。

入得官厅,朱大典居于主位,高起潜在侧位,两位今天看起来心情不错,脸上带笑的看着赵烈,甭管是真笑还是假笑,最起码比上两番见面好看些。

“赵烈拜见督师大人,监军大人。”赵烈跪拜见礼。

“请起。”朱大典笑着一抬手。

高起潜还是那副高冷范,板着脸点点头。

赵烈也是浑不在意,指着天子的近臣能对他有好脸色简直是笑谈,除非不要前程了。

“赵大人,此番请你来,是有要事相商。”朱大典端起茶碗示意了一下。

赵烈端起茶碗,笑道:“督师大人但有机宜尽管吩咐,赵烈敢不从命。”

高起潜听闻嗤笑了一下,他对于赵烈此言表示可笑,在空寂的大厅内很是清晰。

当然今日谈话高起潜就是扮白脸的,也没什么太大顾及。

赵烈眼皮都没瞭他一下,径直喝茶,同高起潜没什么可谈的。

“赵大人,此番平叛后,登州残破,百姓流离失所,本官与高大人也是忙于此事无暇他顾,今日终于有些闲暇,故此唤来赵大人,就是商议向朝庭和天子请功的事宜。”朱大典向北拱了拱手。

“向天子和朝廷请功乃是两位大人职责所在,下官不敢多言。”赵烈笑道。

“之所以与赵大人商议,那是因为此番赵大人所立的殊功,以区区数千兵马三战三捷剿灭近十万叛军,确是有大功于社稷。因此,本官向朝庭请功之前还是想问问赵大人的意思,赵大人属意何职啊。”朱大典笑眯眯道。

赵烈闻言假意思量片刻。

“赵大人,按说升迁事宜都是内阁和天子决断,向来由不得官员自身好恶,只是赵大人战功彪炳,我等也是特例询问下赵指挥的意思,望赵大人千万小心回答为上。”高起潜阴冷的声音传来。

赵烈朗声一笑,“赵烈一家世代居于登莱,素来仰慕戚爷的事宜长大,因此不愿离开登莱,经孔有德、李九成等贼祸乱,家乡残破不堪,某心如刀绞,下官不才愿自荐为登莱总兵官,为朝廷镇守登莱,袭扰建奴身后,为天子分忧。”

高起潜冷笑着看看赵烈,你终于将你的筹谋说了出来,呵呵,果然是登莱总镇。

“赵大人说笑了,赵大人如今年不过三十,毕竟资历尚浅,我大明还没有如此年轻的总镇,想来内阁不会核准。”朱大典笑着摇头,心道你有所求就好,且有的谈了。

“作为军将,凭的就是战功,下官七八年来同建奴多番大战,几无败绩,请问朱大人大明有几位总兵能有某的军功,为何不能选贤任能。”赵烈显得有些激动,音调大了些。

“赵大人勿急,总兵一职不但要自身勇武,也要资历足够,才能压服其他众将,毕竟总兵一旦出征不但掌控自家人马,也要派遣其他军马,甚至同其他军镇的总兵参将配合作战。”朱大典笑着解释了一番。

“就是,例如辽镇总兵官,就要统领山海总兵、锦州总兵,宁远参将等一同作战,如资历不住,压服不住,不定会出什么乱子。”高起潜懒洋洋道。

“下官本欲为国任事尽忠,看来有些好高骛远了,让两位大人见笑了。”赵烈自嘲道,脸面上身为寂寥。

“这个,唉,本督不忍伤了赵大人忠君爱国之意。”朱大典正容道:“决议上书为赵大人建言,只是登莱乃是仅次于辽镇的大军镇,朝廷阁老们恐忧虑赵大人年轻气盛,不会核准,如任宁夏、山西等处总兵官赵大人之意如何。”

“赵大人可是要深思熟虑,我等二人也是为国惜才这才破格举荐,年纪轻轻就任总兵官也是国朝头一份了。”敲边鼓的高大人适时出现,真是相当之及时。

“多谢两位大人美意,家乡残破至此,赵烈怎能在此时背离,万万不可啊。”赵烈推辞道。

哼哼,早料到你等要调虎离山了。

“如此,着实难办。”朱大典痛心疾首状,让人一看就是很为赵烈惋惜。

装,接着装,都是影帝,都是后世奥斯卡级别的,赵烈如果看不出两人一唱一和的逼其就范那就白白在两世历练这么久了。

“既然大人如此为难,赵烈倒是可以退一步,登莱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如何。”赵烈说出了他的第二个目的。

“嘶,这个。”朱大典惊诧道:“登莱都司下辖九个卫数万军兵,是仅次于辽东都司的大卫所,事情也是难办啊。”

“是啊,赵大人的要求都很让我等为难。”高起潜一脸便秘状。

其实两人昨天商议良久,估摸朝廷只能同意赵烈到外地任总兵,或是登莱都司任职,至于参将之流就不用提了。

赵烈只手剿灭近十万叛军,收复登州,朝廷再是不愿也不能如此苛待功臣,无他,怕其他军将心寒,如今天下动荡,正是提振军心士气的时候,如果伤了将士敢战之心就不好办了。

“如此不提也罢。”赵烈也是很无奈,脸上露出不忿之色。

“嗯。”朱大典略一思量,“也非不可,只是,赵大人,听闻你赵家豪富,此事为真否。”

赵烈心道来了,“家中昔日略有资财,只是京畿和此番大战已是将其耗尽。”

朱大典笑呵呵的点点头,心道,我听闻人说上番京畿之战后你也是如此说的,结果此番你的军兵多出不少,谁信啊。

“此国难之际,如赵大人鼎力相助登莱渡过难关,想来我等向朝廷上书,内阁诸公和万岁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