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小驸马-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述道:“州衙明年会拿钱贷给你等,利息很低,但是不多,只能买数亩地。如今东莱用工之处很多,你等修完大堤,可以外出做工,积蓄一些,再加上州衙所贷,可以置些田地吃饱肚子。在东莱只要用心出力,以后肯定能过上好日子的。”

民工听完,乐滋滋地回去了。周瑜问道:“新造官田数量很大,流民也是可怜,又在此出了不少力,分些也是合适。”

姜述问诸葛亮道:“亮儿以为如何?”

诸葛亮道:“目前地多人少,我也以为可以分些给他们。”

姜述道:“外地人干活便分给他们田,本地人也有在此干活的,如何处理?能在此干活便分到田,本地其他人如何处理?”

两人细想一下,恍然大悟。

姜述道:“若是不劳而获,众人不知珍惜;若是分配不公,便会添乱生事。处理政事一点人情不讲,便有些过于苛刻呆板;要讲人情,但要有个度,不能太过。卖地所得虽多,还没看在我眼里。让州衙贷钱贷粮给流民,又不让他们贷得太多,这就是度。如此流民不能不劳而获,只要劳动就可以生存下去。百姓都有怜悯之心,只要补助合理也不会计较。”

随着天气转冷,大堤须在近期合拢,否则冻土层厚了,用工太多,而且效率很慢,各县追加人丁,眼看大堤马上成型,又出了件不大不小的事。

国渊派小吏前来禀报:“侯爷,大堤裂了道大缝,百姓议论纷纷,国大人让下官请您过去看看。”

只是一道裂缝,其实不是大事,只是费些工夫,加固一下就可以解决。但在这个年代,类似事情会联想到鬼神,若不及时处理,会引起民间流言。国渊让人请姜述过去,也是因为姜述在民间的神奇传说,处理这类事情事半功倍。

姜述到了现场,见裂缝虽大,因为是枯水期,水位很低,没有漫堤。边上聚着无数百姓,遇到这种事情,没了心思筑堤,在一旁议论纷纷。

姜述认真观察过后,唤来相关人仔细问了一下,分析原因应是冻裂。筑堤时就近用的沼泽旁边的土层,含水量太大,当初没看出什么异样,现今夜间气温降得厉害,产生冻缝很正常。

寻出原因就好应对了,招呼百姓往前聚聚,姜述大声道:“天气骤寒,土质多水,形成冻缝,实属平常。众人散了吧。”

考虑到可能还有类似情况,姜述让国渊安排人手,巡视堤岸,发现类似情况立即补救。国渊带着属下,在工地连续呆了几天,顶着寒风,不分昼夜,让所有民工尤其是流民非常感动,感觉东莱官员与别处大不一样,没有架子不说,处理事情十分认真负责。

姜述从库区回府,天色已晚,给周氏请安后,转身要去书房,刚出屋门,迎面正逢一位少女走来。少女见到姜述,连忙行礼道:“夫君。”

姜述抬头看时,少女美眸也望过来,两目相交,少女脸色微红,连忙低下头去。姜述笑道:“一娘,来给母亲请安?”

少女正是杜一娘,原被周氏收为义女,又与姜述有了婚约,因为住在外院,早晚都来给周氏请安。杜一娘行刺姜述之时,虽然很是美丽,但还未长开,只过了年余时间,似花苞绽放,如盛开的花朵一般艳丽。

姜述上前拉着杜一娘,笑道:“我也刚去给母亲请过安,陪我去书房说会话。”

杜一娘被姜述拉住小手,娇脸红得如牡丹一般,又不舍得摔开,任由姜述拉着去了书房。姜述走进书房,与杜一娘坐在古琴前,调了调弦,弹起一曲小调,唱道:“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

杜一娘坐在姜述身侧,早没了女强人影子,成了温顺的可人,美眸温柔如水。悠扬的琴曲十分动听,一娘沉浸在美妙的意境中,不由想起往事。

第一卷姜述篇第99章一娘收房

从刺客到义兄妹,又从义兄妹到夫妻,这是一个传奇故事。少年身上不知有什么魔力,不知何时偷走了一娘的芳心。或许从那次失手被擒而被放出,从那次他说怜悯心之时,便已情魔深种。

杜一娘自小强梁,很有主见,但是面对姜述,再也强梁不起来,甚至没有一点刁蛮影子。心中既然装着少年的影子,而那少年却又高高在上,只能以柔克刚。或许还有一丝自卑,文事与少年无法相比,就连深以为傲的武艺,也比不上少年,如何强梁起来?

一曲终了,杜一娘还沉浸在回忆里,只听耳边有人说道:“最近还练字吗?”杜一娘如梦方醒,见姜述正在似笑非笑地看着她,道:“练过,却总是写不好。”

姜述铺好纸,婢女上前研墨,杜一娘开始写字。一娘的字其实写得不错,虽然还没有神韵,但是十分工整。姜述接过笔,逐一指正,一娘认真地听,然后接过笔,又认真练习起来。

西汉以肥腴为美,东汉则以苗条为美,人比黄花瘦,才是美人的最佳境界。所以士人看女子之美,不在乎胸部大小,屁股大小,而在乎苗条。杜一娘很苗条,胸臀却不小,也许与从小练武有关,苗条而又婀娜多姿。

一个男人认真做事时最有魅力,其实道理相通,看一个女人认真练字,也是极美的一种享受。姜述突然发现一娘的脸庞极美,平常并未注意,从近处仔细端相,五官异常精致,若非皮肤稍黑,甚至不差于貂婵。

一娘练完字,左手揉捏着右手手腕,见姜述痴痴地望着她,脸色变得透红,芳心又有些窃喜,嗔怪道:“有什么好看的?”

姜述猛然醒过神来,不好意思地笑笑,道:“我刚才忽然发现,你的五官特别精致,正想如何将你的绝美容颜画下来。”

杜一娘更是娇羞无限,低头说道:“我真得美吗?我感觉诸位姐姐都比我漂亮。”

姜述将一娘抱在怀里,轻轻吻向她的樱唇,一娘挣扎一会,不慎被姜述捉住机会,不小心连丁香也被擒住。待姜述放开一娘时,她已是浑身发软,气喘吁吁。

被抢走初吻的一娘,并没有生气,贴在姜述怀里,幽幽地说道:“我以前喜欢一个邻家少年,以为不会再喜欢别人,如今想起来真是好笑。”

“邻家少年?叫什么名字?长得什么模样?”姜述被勾起强烈的好奇心。

“少年姓秦名宜禄,很俗的一个名字,面色很黑,长相普通。他家里很穷,但他很好强,后来去了北疆从军。现在想起来,可能那不是喜欢,而是怜悯。”杜一娘说完,深情地望着姜述,又道:“自从你上次放了我,我的心里满满的都是你,你的身份高贵,许多次我强迫要忘记你,但都没有成功,那时我才知道什么是爱。”

姜述十分感动,将杜一娘拥在怀中,双手轻抚她柔软的背部,忽然一段记忆涌将上来,不由喃喃说道:“秦宜禄,不是吕布的部将吗?”那段记忆渐自清晰,姜述断定若非自己穿越,引起种种变化,杜一娘与秦宜禄原本应是夫妻,后来秦宜禄战死,杜一娘被曹操强行纳入房中,其子秦朗被曹操收为义子。

姜述紧紧盯着一娘如花的容颜,史上曹操宠爱有加的杜夫人,如今已是他的未婚妻。杜一娘不知姜述的内心变化,她自从认识姜述以来,尝到了少女的苦涩与甜蜜、相思和忧愁,尽管夜色已晚,可她打心底里不愿离开姜述,只要守在他的身旁,即使没有片言只语,她也感觉舒适如意。

杜一娘今日身着一件葱绿色外罩,映衬着俏丽的粉脸更是诱人遐思,姜述克制不住,轻轻在她如玉的娇容上轻吻一下。在甜言蜜语的攻击下,一娘不由羞得抬不起头来,芳心怯怯之际,再次被姜述搂在怀里。

时间似乎停下脚步,连凄厉的寒风也停了下来,古朴典雅的书房内,只剩下澎湃的热情。杜一娘沉浸在幸福中,所有的一切似乎变得无关紧要,只剩下让人沉迷的浓情蜜意。高挑窈窕的娇躯被姜述压在下面,杜一娘已经春光外泄,裸露在外的玉肤腻滑雪白,晶莹如玉,令人目眩神迷。

她的神情纯真羞涩,宛若空谷幽兰,楚楚动人。姜述见佳人明媚的双眸饱含春意,神情又羞又怯,甚是惹人怜爱,平昔英气勃勃的美女,却是如此纯真羞涩。

这个夜晚注定要成为两人最值得纪念的时刻,晃动的烛光下,杜一娘显得美丽优雅,秀丽无伦,那双蕴含无限深情的美眸,让姜述心神俱醉,不能自已。

她的腰身纤细狭长,富有韧性,线条极其优美诱人,肌肤白腻如玉,柔嫩光滑,微微起伏的脊椎和光滑圆润的曲线,透露出女性特有的柔美。她的**圆润丰满,双腿浑圆结实,修长优美,在烛光辉映下充满了无与伦比的美感!

姜述兴奋起来,再也忍耐不住,拦腰抱起佳人身体,把她轻轻地放在榻上。一娘玉颊晕红,星眸半闭,小口微张,不住喘息,如云的秀发散乱地披在肩上。烛光辉映,晕红的秀脸、媚骨天生的绝世身体,有说不尽的妩媚动人。

火焰在姜述心中熊熊燃烧,杜一娘明白将要发生什么,玉脸通红,胸口急促地起伏着,望着伏身下来的姜述,颤声道:“夫君,你……你……”

姜述缓缓动作,佳人丽靥晕红,柳眉轻皱,香唇微分,秀眸轻合,一副说不清楚究竟是痛苦还是愉悦的诱人娇态。她玉齿轻咬,微皱双眉,承受着一波重似一波的冲击,似痛苦,又似欢乐。娇音如诉如泣,似歌非歌,宛若仙声,不断地挑动着姜述的心弦,更加激起无限热情。良久,室内疾风骤雨方才停下,两人深情相拥。

腊月二十一,护民大堤即将竣工。远处大锅里猪肉飘香,这是竣工典礼结束后犒劳民工的酒饭。所有百姓逐渐完成手中活计,涌将过来,黑压压挤满了长达数里的河堤。

还有不少百姓继续干活,日上中午时分,几十个百姓用大锤夯实最后数米堤坝。几十柄大锤不停打夯,许多民工已经按捺不住,不时发出欢呼之声。

姜述大呼道:“再锤一百下,大伙儿一齐喊起号子!”

几十个大汉大力锤打,众人喊着号子数着数。

“……五、四、三、二、一。”

最后一声数完,欢声雷动,民工在跳跃,在欢呼,在流泪,在拥抱。看着百姓疯狂的样子,周瑜拭着眼泪,道:“太感人了。”

姜述笑了笑,道:“我们回吧,让他们热闹一天,明天都去惠民堤了。”

周瑜问道:“惠民堤何时竣工?”

姜述道:“众人合力,三二天的事。”

周瑜道:“年前干完活,百姓年后就会轻松下来。”

姜述笑着摇摇头,道:“你的实务还是欠缺,大堤只是主体工程,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下边的沼泽地要改造成良田,中间要修成道路,每两十顷地就有一个方格道路,至少得忙到春耕时候。还要种植桑柳,挖渠建桥,怎会如此简单?”

周瑜感谓道:“兄长考虑得真细。”

姜述道:“作为官员,不能随意拍板,要三思而后行,这些规划早在施工前就制定好了,不仅要考虑施工,还要考虑人的因素,平衡相关各方面的利益,让参与此事的人从中都能受益。”

过完年,大家再去看时,只见两道大堤如同两个巨无霸,耸立在近山边缘。对于东莱百姓来说,这几乎就是神迹,无数百姓涌来观看。站在大堤上,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堤坝,再看堤下挥汗如雨的百姓,不由啧啧称奇。

年后周瑜、诸葛亮随姜述又去看大堤,显得兴奋异常,诸葛亮道:“若是都如这般开发,江东、江南、岭南等地都会开发出无数良田,百姓便有地可种了。”

姜述摇头道:“很难,寻常官员很难做到,即使能做到,中原百姓乡土观念浓郁,若无天灾**,很难说服他们迁移。江东、江南近些,还有无地百姓愿意去,至于岭南,又热又潮又远,有多少百姓愿意去?”

两小沉默,无语以对。姜述又道:“就算江东、江南、岭南都如东莱这般开发好,百姓衣食无忧,就会多生子女,人口将会急速膨胀,国家就这么大,又能养活多少人?未来不能仅限于国内之地,外面还有新大陆,人口多了就移过去,这就是开疆拓土之大业。要实现大业,国内需要安定的环境,还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未来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

第一卷姜述篇第100章大堤安全

州牧整天待在东莱不合适,本想年后马上赶去齐郡,但是东莱大局全面铺开,诸事繁多,一直呆到二月初。大堤太过重要,出事不仅会冲毁良田,还会让百姓死伤无数,临行前姜述又去视察大堤,贾诩等文武随行。

贾诩一直忙着手头诸事,第一次来到大堤,站在大堤上,看着下边新开的良田,道:“主公,沧海变成了桑田。”

姜述笑道:“沼泽不是沧海,若是沧海,我们就无能为力了。”

贾诩感叹道:“看到这些,今年粮草不愁了。”

姜述笑道:“这些都是小事,待与子仲好好商议一下,得重新制定商税,蛋糕越做越大,总不能光做亏本生意。”

汉代的税收很杂,管理很乱,有些官员弄不明白,索性不管细节,以收税名义摊派,弄得百姓苦不堪言。其实按照汉制,只有几个大宗税,田宅等不动产与农畜等大宗商品交易必须立契约,官府从中征一定的税率,称为契税。城廓税分为屋税与地税,屋税分十个等级按间交纳税务,地税是指屋舍地基与空闲地段或者菜园子,税率不是很高,胜在量大,也是朝廷重要的税种之一。还有各种形式的商税,包括匠役、和买、科配、买卖,还有榷场税、舶税、矿税等。

其余税收还好说,商税最是混乱。商税在朝廷税赋里占的份额不大,最高时不到六分之一,现今仅占二十分之一。东莱发展以农为本,以商为纲,因此理顺商税是件大事。以前蓬莱、威海实行免税优惠政策,下半年开始征收商税,以现今的交易额看,依最新规定的比例罗列征收,商税得占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以上。因此商税问题急待研究确定,这几日姜述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贾诩现在辅佐处置合州政事,税收也是其中之一,道:“以主公之见如何行之?”

姜述道:“朝廷规制商税繁多,不宜管理,我想将商税按规模分为两类,规模大的按照交易额征收,小规模的按铺面征收定额税。再按货品分为三类,如盐、铁、硫、硝等官营或官民合营者为一类,高档奢侈品为一类,日常物品为一类,至于实施细则,还得请文和会同相关人等仔细考虑。”

贾诩道:“喏。”

姜述又道:“商税理出头绪,要尽快完善,尽早公布实施。否则待交易量上来了,再改税制阻力就会大上许多。”

姜亚正在视察路桥工程,从远处望见姜述车驾前来,领着数人走近前来。姜述见姜亚晒黑了不少,想是近期费了不少心,说道:“黑了不少,吃苦了。”

“不敢,再苦也没有家主苦。”姜亚搓着手道。

姜亚是姜家族人,所以称姜述为家主。

姜述道:“明日我去齐郡,县里有什么事吗?”

姜亚道:“有一件事需与家主商议,县里大户找了数次,想联合官府共同成立织坊,如何处置?”

姜述笑道:“官府不要参与,他们想搞就让他们搞,没有经验去郡城织坊学习,让他们控制好质量,别砸了东莱织品的品牌。”

姜亚喜道:“遵命。”

姜述围着大堤转了一圈,仔细观察一遍,没有发现不妥之处,也就放下心来。贾诩在旁忽道:“若是有人蓄意破坏,却是甚难防范。”

从大坝开工建设开始,姜述心中就稳稳感觉不安,此言直接点中根源所在。姜述当即停下脚步,沉思半晌,道:“堤岸太长,确实不好防备。”

贾诩寻思半晌,道:“安排兵丁巡防,少则效果不大,多则耗费兵力。若县中组织附近民兵,配发武器,成立护堤营,日夜巡防,或可防范。”

姜述拍掌称妙,道:“文和之策,应可为之。”

姜述随即召集相关文武,详细研究一番,即刻成立护堤营,为常设民兵编制,郡衙提供武器,县衙负责组织,周边壮丁轮换入营,结合民兵制度,出台相应政策,研究制度细则,每日两班巡防,确保大堤安全。

寻出不安的来源,彻底去了心病,姜述顿觉心清气爽。贾诩又道:“盐铁专营为朝廷规制,其余物品执行专营,是否有与民争利之嫌?”

姜述想了一会,道:“盐铁等均按常规,硫硝石炭诸物涉及军事,暂以官营先行控制,太平之时再行放开。”

诸葛亮突然提出一个问题,道:“若将国家分为三个群体,官府、富者、贫者。官府、贫者占据财富少,而富者占据财富多,若官府出资统一经营商业,如此官府坐收巨利,产品直接售给贫民,富者将会逐渐消失,此法是否可行?”

姜述前世少年时经历过计划经济,知晓官营体制弊端太多,道:“这办法似乎是好,但是这个体制可行否?人人清政,或许可行。只要贪腐存在,此法断不可行。”

诸葛亮问道:“官营体制不行,为何民营体制能行?”

姜述笑道:“此中涉及利益分配制度问题。民营经商,得利归自己,多劳多得,自会尽心尽力。官营体制,利润皆归官府,性质截然不同。做事者尽心去做,受益归了官府,其心理失衡,就会产生贪腐。做事者不尽心去做,产生损失,皆由官府承担。其中人为因素太重,人都有私心,所以官营体制很难管理。再则无商不兴,全部官营体制,市场僵化,再无活力,经济就会衰败,甚至倒退。”

巡完大堤,一行人赶往齐郡,糜贞、步练师两女随行。两位名媛皆以去齐郡看望兄长为名,实际目的大家心知肚明。姜述担心旅程劳顿,让糜贞、步练师坐自己的车驾,虽有婚约,但是担心惹人议论,又让周瑜、诸葛亮上车同行以避嫌,车驾宽敞,人多也热闹。沿途姜述巡防军政民政,发现许多问题,大多都即时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也让随行属官记录下来,回去研究解决方案。周瑜、诸葛亮一路跟随左右,姜述又刻意教导,两人受益非浅,长了不少见识。

到达齐郡,姜述手头事务太多,让两小暂回国学学习,两小互视一眼,磨磨蹭蹭不走。姜述问道:“为何不走?”

周瑜道:“国学诸先生学问虽高,却讲不出治政治民的道理,只是学些大而空洞的死知识,如今我与亮儿皆读完四书五经,能做文章诗赋,回到国学受益不大,想跟随兄长身边,一边读书,一边长些见识。”

姜述笑谓贾诩道:“文和,这两个家伙甚是聪慧,想学些实务,再去国学不太合适,空闲之时,你多指教他们一下。”

贾诩曾经教过周瑜,道:“主公之命,安敢不从。”

姜述对两小道:“文和先生答应了,以后我为你们布置作业,不懂之处多问我和文和先生。去吧,跟郑先生打个招呼,就说我让你两人跟随见习实务。国学新开兵科、医科,安排时间定期过去学习,对未来有益无害。”

两小欢呼一声,自去国学寻找郑玄。姜述目送两小远去,对贾诩道:“文和看两个小家伙如何?”

贾诩笑道:“若是教导有方,可为济世之才。”

贾诩说完告辞先回州衙,周瑜、诸葛亮已走,车厢内只剩下姜述、糜贞、步练师,两女都不提去见兄长一事。毕竟是未过门的妻妾,姜述也不会赶两女下车,两女也卯上了劲,随姜述直至齐郡姜府大宅,神色自然,下了马车,跟随姜述入府。

周氏搬到东莱,大宅也留有不少家丁、婢女,都不认识糜贞、步练师,见两女跟随姜述同来,想要安排宿处,又不知两女底细,一时不知如何安置。管家姜琏望着两女随同姜述到了书房,不好进房去问,有些左右为难。

糜贞是糜家嫡女,在糜家派头很大,贴身婢女小兰也不是善茬,嚷嚷道:“这里是谁主事?”

姜琏上前,道:“此处是我主事,不知姑娘有何吩咐?”

小兰道:“我等跟随少夫人过来,怎么没人帮着安顿?”

姜琏知道东莱府第共有四房,正妻万年公主,虽未见面,但是公主何等排场?若来此处,必会有人提前过来安排。另外一位是甄姜,大婚之前曾经来过姜府,姜琏早就认识。另两位新妇一位是任红昌,在姜府住了数年,大家也都熟悉。如此想来,小兰所说少夫人,必是另一位新妇。姜琏想到这里,以为小兰是新妇的婢女,连忙招呼道:“荷叶,你引这位姑娘去少夫人新房;阿林,你引诸位护卫去外院安顿。”两人听命上前,各自引人安置去了。

看到糜贞从人得到安置,步练师贴身婢女巧儿,虽然性格弱些,却觉得似是受了欺辱,心道步练师与姜述也有婚约,未来在姜家地位未必低于糜贞,如此厚此薄彼,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上前对姜琏说道:“这位管事,我等也是少夫人从人,晾在这里什么意思?莫非瞧不起我家小姐?”

第一卷姜述篇第101章卧室之争

姜琏当下傻了眼皮,少爷在东莱娶了几位?刚安排了一位,怎地又出来一位?上前陪笑道:“不知姑娘跟随那位少夫人?”

巧儿道:“少夫人刚才不是进书房了吗?”

姜琏更是蒙了,道:“刚才进房的是少夫人?”

巧儿当即急了,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