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采儿,你怎么回来了?奥,到你了,上来吧!”

采儿忍住羞,慢吞吞爬上龙床,而张嫣则趁机滚向龙床的里侧,将中间的位置完全让出来。

申时,外交部长方逢年求见。

朱由检刚刚休息完毕,就在前厅召见了方逢年。

“陛下!”方逢年长跪在朱由检面前。

“方爱卿勿需多礼,起来吧,看茶。”朱由检从方逢年的脸色上可以看出,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

“谢陛下!”方逢年也不客到,稳稳当当地落在座椅上,“陛下,臣已经会见过大臣的使者。”

“如何?”朱由检高高地端坐龙椅上,身形不动。

方逢年含笑答道:“陛下,大臣王对《明城盟约》的绝大部分没有异议,只是在大城国内推广汉语汉话一事,有些微词。”

“奥。”朱由检轻笑,“方爱卿是如何应对的?”

“陛下,这等伎俩,如何经得起推敲?”方逢年露出狐狸一样狡猾的目光,“臣责问大臣的使者,大城的第一任国王乌通王,乃是汉人之后,难道他的子孙忘记了他的出身?难道他的子孙们,忘记了他是在汉人的辅佐下,才建立的王朝?难道他的子孙忘记了,这些年大明对大城的帮助?”

“哈哈哈……”朱由检不禁大笑,乌通王是汉人的后裔,乃是历史传说,真假难辨,但现在大明处于强势地位,大城国内应该不敢抵赖,“方爱卿的理由,真是太充分了,哈哈哈……”

“陛下,大城的使者果然不敢反驳。”方逢年端起面前茶杯,轻轻啜饮了口,“看来,他们也只是试探大明的底线。”

朱由检头,“嗯,那他们还有别的意见吗?”

“没有了,陛下。”方逢年向朱由检拱拱手,“实际上大城王朝的普缔国师已经在盟约上签字,只要为臣签了字,盟约就正是生效了。”

“奥!”朱由检放下心来,这可是大明的第一份对外盟约,揭开了大明对外关系新的篇章,有了这个盟约,今后大明与其他的藩属国的关系,也就有了正式的样本。

汉话、儒教、驻军,是推广大明软实力的重要保证,特别是汉话,许多年以后,这些国家及时不能合并入大明,也脱不开大明的落印。

“陛下,这份盟约……”

“既然普缔已经签字,爱卿也签了吧,盟约就算正是生效了。”朱由检端起茶杯,轻轻用杯盖拂去残余的茶叶,“这次出使大明的,不是普缔吗?”

“陛下,出使大明的,乃是大城的左相赖布,据赖布说,一来普缔年事已高,难以长途奔波,二来大城要向大明派遣常驻使节,这位赖布,就是大城的首位使节。”

朱由检放下茶杯,稍稍思索了一会,“方爱卿,现在双方没有异议了吗?”

“没有了,陛下。”方逢年欠身向朱由检行了一礼,“现在赖布在等待陛下的回应,只要陛下同意了,盟约就将生效。”

“嗯。”朱由检微微头,“既然赖布将常驻京师,那就给他划块府邸吧……江米巷吧,让他们挂上使馆的牌号。”

“江米巷?”方逢年似乎有些舍不得,“陛下,可是天安门至崇文门的那一段大街?这里可是漕米入京的通道,有名的繁华之地。”

“朕知道。”朱由检早就思索好了,“正因为这里繁华,朕才要让他们看看,以后还会有其他国家常驻京师,这里将成为各国的使馆区。”

方逢年还是没听懂,“陛下,那这里原有的商户怎么办?他们愿意迁出吗?”

朱由检轻笑,“方爱卿不用担心,先给大城王国选定使馆,其他的国家,将来再说,朕会让财政部会同工商部,在京师重新辟出商业区,逐步将这里的商户迁移出去。”

“陛下,既然要重新辟出商业区,不如将使馆区防止在新开辟的地方,也省得这些商户反对,还可以节省拆迁的费用。”方逢年到会精打细算。

朱由检不相信商户能阻挡国家的规划,而且使馆区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建立,如果遇上商户转行,有房子出售的,财政部可以先买下来,即使没有商户出售,朝廷也可以强行征地,这个时代,应该没有钉子户,即使有钉子户,也要让他们明白,国家利益为重。

“各国的使馆,主要是为了和大明朝廷的各部交流、协商,江米巷距离三院六部非常近,方便朝廷与各国使馆人员来往。”

“臣明白了!”方逢年向朱由检拱手行礼,“陛下,臣告辞了,臣立即去安排大城国的使馆。”

送走了方逢年,朱由检觉得不能老是窝在乾清宫了,张嫣的肚皮虽然诱人,但外面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他去完成。

原本就打算去中五省、南五省看看新政的施行情况,南洋数个新设立的省份,特别是兰竹省,他更放心不下。

朱由检早就准备南巡,但朱慈烺的出生,让他暂时放弃了南巡的念头,准备等到朱慈烺满月之后,再去南方检查新政的落实情况,但这样的事情过不完,朱慈烺满月之后,还有百日,将来还有婉儿、王美玉的孩子。

第471章南巡

大明崇祯五年(公园1632年)七月初五,朱由检离京南巡,南巡的重,是江南、浙江、湖广、广东这些赋税大省,特别是江南省与浙江省。

朱由检知道新政的实施,必然损害南方商户的利益,特别是征收工商税,但南方的商人抵制到什么程度,他要亲自看看。

因为府兵逐步解散,而三海关总兵马世龙的军队已经在京师整编完毕,因此,马世龙的第三十二军、左辅的第三十三军、何可纲的第三十四军,早在五月底就去了南方。

马世龙沿着北京至南京的水泥大道,一路去了南京,左辅则沿着海路,在杭州湾登陆,而何可纲则沿着北京至广州的水泥大道,取道河北、河南,直接赶赴武昌。

这样在朱由检南巡之前,江南省、浙江省、湖光省这三个赋税大省,已经在京师军的直管之下。

朱由检的随行人员只有百名,除了侍卫长付小剑率领二十名级侍卫,还有王慕九率领的八十名亲兵。

这一百零一人都骑着高头大马,从京师出发,沿着天津府、河间府、济南府、徐州府、凤阳府、滁州,从浦口码头渡江,微服来到南京城。

南方很少有骑兵,这百余匹良马的阵势太过吓人,朱由检让王慕九带着八十名亲兵,以及所有的战马,去军营暂居,但不要暴露此行的目标。

付小剑与二十名侍卫则是步行,仅仅跟在朱由检的身边。

南京城作为大明开国时的都城,一共有四道城墙,最里面的是宫城,俗称紫禁城,有御河环绕,宫城之外,是护卫宫城的皇城,南京六部基本上就在皇城内,但现在已经被朱由检裁撤了。

皇城的外围,是京城,也是应天府城,城墙周长可达七十里,这是大明最大的一座城市,超过现在京师的北京城。

在京城的外围,还有外郭城,周长达到一百二十里,共有十八座城门,这里不仅拱卫京城,也是居民区和商业区集中的地方。

朱由检清晨从城西的江东门入了城,沿着江东门街、西街头、三山门外大街,从三山门入了京城。

这里是一片皇家园林,也称“西苑”,“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但今天艳阳高照,作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的“莫愁烟雨”,朱由检没有机会领略。

油市街、陡门桥、南市楼、三山街、大中街、奇望街、太平里,是同一条几乎笔直的宽阔大街,将应天府与江宁县分而治之,北为应天府,南为江宁县。

朱由检从三山街右转,拐向南市的大功坊、花市大街,这里属于江宁县管辖,却是京城最为宽阔的街道,也是最繁华的商业区,著名的秦淮河穿越聚宝门,将这片区域与聚宝山分割开来。

一行人在“三元酒楼”面前停下。

付小剑低声对朱由检说:“爷,现在已经是午时了,要不要先用膳?”

朱由检抬头看了酒楼,见前来用餐的人已经不少,这才说道:“就在此用餐吧,不要惊扰了当地的百姓。”

“是,听爷的吩咐。”付小剑一面回答,转身对身边的一名侍卫说道:“去,在二楼上寻一个雅间。”

“不用,就在大厅用餐!”朱由检低声道,“大厅热闹,我们何必将自己包裹起来?”

付小剑顿时苦着脸,“爷,大厅人多耳杂,怕不安全,还是……”

朱由检轻笑道:“小剑,你忘了我们来此的初衷了?”

“啊……可是……”付小剑可不管微服私访,他是侍卫统领,一旦朱由检安全出了问题,他可是要承担所有的罪责。

“小剑,如果不能深入百姓当中,那我们还不如呆在京师,呆在皇宫。”朱由检理解付小剑的苦衷,“这样吧,等会入席,你叫上两名侍卫,咱们四人同桌,算是加强保卫,其余的人,另开一桌吧!”

“爷,奴才怎么可以和爷同席?奴才们还是站着吧!”付小剑虽然知道朱由检的武功深不可测,但朱由检是皇帝,如果需要亲自动手,那就是侍卫们的失职。

“出门在外,哪有那么多规矩?”朱由检一挥手,“去吧,迟了怕是没有座位了。”

“是,爷……”付小剑还想再说什么,但他见朱由检的态度十分坚决,只好让人先去订座位,同时也让其他人做好保护朱由检的准备。

朱由检暗笑,朗朗乾坤,那里有那么多坏人,而且这还是要面对大明的皇帝,谁吃饱了撑着敢谋反不成?

不一会儿,刚才进去的那名侍卫回来了,“爷,座位订好了,是两个紧挨着的饭桌。”

“进去之后,千万别吓着百姓。”朱由检还有些不放心,“也别太过拘束,让别人看出端倪。”

二十人在靠近大门不远的相怜饭桌上就做,付小剑紧挨着朱由检,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好保护朱由检。

虽然朱由检穿着粗布大褂,看起来像个商人,但一行人数太多,又是衣着整齐,还是吸引了不少的目光。

好在大厅里都是普通的百姓,大家关心的都是自己的饭食,只要朱由检不抢夺他们的饭食,他们也不会招惹朱由检。

不过,这里都是普通的市民,他们最关心的不是新政,而是他们的肚皮,朱由检匆匆扒了两碗白米饭,就离开了酒楼。

“陛下,如果要从坊间了解百姓对新政的态度,也许茶肆更好。”付小剑凑近朱由检,低声说道。

朱由检随口问道:“小剑,为什么这么说?”

“大厅吃饭,大家都是为了吃饱肚子,吃完了还得让出座位。”付小剑想了想,继续道:“喝茶就不同了,可以算是品茶,喝茶的人有的是时间,话题自然就多了些。”

“奥!”朱由检来自后世,平时为了创业,生活节奏太快,除非是为了公关、合约,根本不可能在茶室品茶,虽然听说过发达国家的小镇,还保留着古典的那种悠闲,但在中央王朝,这种茶文化已经消失了。

“陛下……”付小剑迟疑着问道。

“行,小剑,咱们就去茶肆。”朱由检微笑着说道,“能静下心来,在茶肆中评评这百姓茶,也是不错呀!”

一行人沿着继续朝前走,在南门大街上找到一个叫“天涯”的茶肆。

茶肆正对着南门大街,店铺相当宽阔楼下是一个巨大的公用茶厅,朱由检大略数了数,约有二十八张茶桌,这些茶桌显然是为普通的茶客准备的,但生意不错,几乎爆满。

二楼上是一个个分割开来的雅间,茶水应该好些,估计是为高档的茶客准备的,或者是作为商务活动的场所。

朱由检对付小剑说:“小剑,待会我们两进去喝茶,其余的人,就让他们在附近转悠一会吧!”

付小剑急了,他低声争辩道:“爷,那可不行,万一……”

朱由检毫不在意,他轻笑道:“哪有那么多万一?”

要是再后世,朱由检还担心车祸洪水什么的,特别是恐怖袭击,但在大明,皇权的威压实在太大了,如果不是实在活不下去,又有核心人物领头,谁会和皇帝过不去?

“爷,多少留两个人吧?其余的人就在附近!”付小剑还是不放心,眉头早就皱成上弦月了,他几乎是哀求朱由检了。

“小剑,不用担心。”朱由检向付小剑招招手,“只有我们两人在一起,才更像是来自京师的商人,其余的侍卫,就让他们在四面潜伏吧!”

“是,爷!”付小剑立即安排侍卫们隐伏在茶肆周围,只要任何风吹草动,这些侍卫们就会立即冲进茶肆。

付小剑伴着朱由检入了茶肆,小二热情倒是热情,“两位客官,里面请。”回头一看,发现一家没有空位了,“对不起,客官,大厅没有茶桌了,两位是去楼上的雅间,还是愿意在楼下挤一挤?”

付小剑欲待上二楼的雅间,朱由检却是答道:“那就挤一挤吧!”

小二满脸堆笑:“两位客官,这边请,这边的茶桌上只有两人,空得很!”

朱由检在一张只有两位客人的茶桌前坐下,付小剑紧挨着朱由检,他冲着正要离去的小二说:“小二,上茶,上好茶。”

茶桌上原先的两位茶客正在低声说着什么,朱由检和付小剑的到来,显然打扰了他们,年长一的茶客低声道:“要想喝好茶,得去二楼的雅间,这里可没什么好茶!”

另一名茶客轻轻晃动手中的瓷杯,接口道:“现在可不比去年,都是商人,怕是也无法承担雅间的茶水钱,何况是外地的商人。”

付小剑大怒,“你……”

朱由检从桌底下踩了下付小剑,示意他不要多言,然后转首对两位原先的茶客说道:“两位如何得知朕……真的是外地的商人?”

“哈哈,这还不好猜?”年长的茶客哈哈大笑,似乎听到了天方夜谭的故事,“你们这身打扮,加上是外地口音,不是外地商人是什么?”

第472章新政

“高见!”朱由检夸赞了一句,心中却是暗暗得意自己的伪装之术,“老丈的眼力,真是不错,可是,你们刚才为何说,我们这样的商人,就上不得二楼的雅间?”

稍年轻的茶客两眼一睨,显得相当不屑,“你们只有两人,又未带随从,显然不是富商大户,最多就是富商家里的杂役一类,自然去不得雅间。”

“两位的洞察力都是惊人,在下实在佩服得紧。”朱由检明捧暗骂了一句,“这样吧,两位的茶钱,在下一并付了,算是交个朋友!”

“得了吧!”年轻的茶客打量着手中的茶杯,又偷看了眼楼顶,“这点茶钱,我们还是付得起,你要是有心,就请我们去楼上的雅间坐坐!”

“雅间?”朱由检一愣,初次见面,哪有这样的?明知道老子没钱,却偏偏要上雅间,他假装踌躇了一会,最后终于下定决心,“好,就楼上的雅间,二位请!”

“这位兄弟只是开个玩笑,当不得真!”年长的茶客瞪了他“兄弟”一眼,又向朱由检拱拱手,“楼上的雅间可是贵得很,至少要二两银子。”

“没关系,交个朋友而已!”朱由检使个眼色,让付小剑先行将一楼的茶钱结了。

“这怎么好意思?”年长的茶客哆嗦着。

“在下出来南京,能结实两位这样的朋友,乃是在下的荣幸。”朱由检哈哈一笑,朝内堂高叫一声:“小二!”

四人在小二的指引下,来到二楼,选了靠里一点的雅间,朱由检与二人重新见过礼。

朱由检自然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王信,京城的一位皮货商。

而那两名茶客,年长的叫周儒生,乃是一个员外,年轻一点的茶客,叫做刘中俊,开着一间杂货店。

两人都算不上世家巨富,要论起资产,朱由检估计,也就比普通百姓的日子稍微好过点。

朱由检向两人抱拳行礼,“两位东主,在下于京师做些小买卖,听说南方繁华,想来南京碰碰运气,不知道两位有什么好的建议?”

“皮货?”刘中俊的热情,顿时被浇上一瓢冷水,“王东主,皮货在南京,可不是个好去处,南京没有大寒,即便偶尔下雪,时间也不会太久,自然用不着皮衣,就是在下的杂货店,也从不经营皮货。”

朱由检知道弄巧成拙了,但他总不能说要出售水泥、玻璃、香水,这些独特的产品,无疑会暴露他的身份,他想了想,还有自鸣钟,“刘东主,在下还有一种货物,叫做自鸣钟,乃是产自西洋……”

周儒生皱起眉头,“此物不仅普通百姓,就是我等也是闻所未闻,一时之间,怕不好出售。”顿了顿又道:“我们受了你的茶水之恩,自当实言相告,王东主还是不要介怀才好。”

“哪里!多亏了周东主实言相告,在下才不会做那无用之功。”朱由检拱拱手,眼神里闪现一丝失望,瞬息不见,“看来,是在下考虑不周,这次南下,只当是游历江南了。”随即自嘲似的笑笑,“不过,看看也不错,下次再来,就不会无的放矢了!”

“也好,也好。”周儒生一面替朱由检惋惜,但另外一面,他也庆幸朱由检没有商业上的事情麻烦他了,“南京乃江南繁华之所,货物销量很大,只要找准机会,不怕将来银子烫手。”

“那是。”朱由检浅浅一笑,“在下初来南京,一切仰仗两位。”又向两人行礼,“不知刚才两位所说的,商人不上二楼雅间,却是为何?难道店家由此规定吗?不像呀!”

“那倒没有,店家从来只认银子。”周儒生皱起眉头,“只是朝廷要开征商税,对商家来说,却是要蜕层皮,王东主是富商大户,自然不会在乎这点银子,但我们小户人家……”他将探寻的目光投向朱由检,“王东主来自京师,听说北五省早就开征商税,究竟官府是如何开征的?对我们商家又有哪些不利的影响?”

“原来两位是担心这个?”朱由检长舒一口气,终于要进入他关心的话题了,他稍稍思考片刻,“不过十五税一,也很正常,与农业税一样,北五省的商人,也没感觉到巨大的压力。”

刘中俊显得有些激动,“可是,我们自己挣的钱,凭什么要交给朝廷?”

“慎言,慎言!”朱由检指了指雅间的顶棚,“其实刘东主这样的话,在下等以前也是责问过,但细想之下,其实也不对,两位想想,我们商人,为什么能平平安安挣钱?”

“为什么?”刘中俊刚才被朱由检吓一跳,这会才醒悟过来,但朱由检的意思,他实在没听明白。

“两位东主,在下说句良心话,咱们商人能正常经商、挣银子,靠的是自己的本事,这是不错。”朱由检小口呷茶,“但是,如果没有地方官府,谁来保护我们的财产?如果没有边疆的士兵,谁又来保卫我们的国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朱由检不待两人回答,继续说道:“如果没有国泰民安的大环境,我们商人如何挣得钱财?相信两位都不愿生活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地方吧?”朱由检微微叹口气,“宁做太平犬,不作乱世人,你们生活在南方,是没有见过鞑子南侵的惨状呀,十室九空,尸体遍地,连老人孩子都不放过,最惨的是姐妹们,哎……”

“这……”刘中俊一时语塞,他似乎被朱由检描绘的惨状吓住了。

周儒生瞪了刘中俊一眼,示意他不要乱说,然后对朱由检道:“王掌柜,如果单纯交点赋税,倒不是什么问题,关键是……万一官府在这上面做上文章,我们商人,可就惨了!”

“原来周东主是担心官府借机加码?”朱由检明白了二人的担忧,在大明时代,法制不健全,这种担忧是很正常的,“这个……在下实在不知道,但是在京师,应该没有发生这样的事,只要商人足额纳税,官府绝不干涉正常营业,偶尔查点,只是看看商户是否偷逃赋税。”

“京师在皇帝眼皮底下,官员们自然不敢做下手脚,但在江南,恐怕……”周儒生还是担心不已,大明的潜规则在这些商人眼中,已经根深蒂固了。

“这个,周东主似乎不用担心。”朱由检为新政当起了说客,“京师高官云集,原先贪墨成风,但新皇登基以来,已经大为改观,这次的新政,大批锦衣卫在各地明察暗访,一旦官府执行有误,必将遭到朝廷的惩处。”朱由检为了打消疑虑,继续说了句:“别说商户,就是耕作的百姓,也是依法纳税,没听说官府敢随意加码的。”

“大明真的依法行事了?”刘中俊抬起头,紧紧盯住朱由检,似乎朱由检的回答,能解决他这方面的疑虑。

“至少在下看起来,真的是这样。”朱由检又补了一句,“再说了,大明的赋税非常清晰,百姓都是知晓,官员就是加码,自己也得不到。”

“自古官官相卫,难道官员们不能联合贪墨?”刘中俊还是不信。

朱由检轻笑,“刘东主有所不知,陛下治理贪墨,乃是实行自上而下监督法,比如知县贪墨,一旦发现,不但知县要查处,知府也会因为监管不严,一并获罪,如此严厉,谁敢贪墨?”

周儒生似乎第一次听说到这样的事,他疑惑地看向朱由检,“王掌柜,如此说来,那各级官员……不是,如此下去,还有人愿意为官吗?”

“这个……好像没有出现,只是听说,一旦官员贪墨,不论多少,永世不得为官。”

“如果不为官,那他们还能干什么?”刘中俊这样的小商人,似乎最怕官府,对官员的惩处,他倒显得幸灾乐祸。

“那他们就要掂量掂量,一旦被查处,家产充公,他们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