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大丈夫-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骆养性知道李景对宗超是很看重的,一直担心宗超的安全,年初甚至让马五把宗超召回来。
不过宗超要查清郑芝龙的底细,坚决不肯回来,对此李景也很无奈,只得命人严密保护宗超的安全。
而宗超在福建待了这么久能够安全无恙,自是赖于安全部的人保护。
当然,宗超在福建都做了什么事情,骆养性也一清二楚,因为很多事情本就是宗超让安全部的人进行调查的。
对宗超的能力,骆养性真的是很佩服,这个人是个文人,但是敢深入虎穴调查郑芝龙,就这份胆识,骆养性自知远远不及。
骆养性尤其佩服宗超的分析能力,这个人总能从一些很普通的事情当中找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加以判断。
比如说年前宗超就跟他说过李景要对郑芝龙用兵,当时骆养性根本就不相信,在骆养性看来,大明的水军都已经不成样子了,所有的战舰加一起还没有郑芝龙的零头多,哪里敢跟郑芝龙动手?<;
br/>;
要对郑芝龙动手,怎么也得几年以后,等大明的水军拥有能跟郑芝龙抗衡的舰队才行。而且李景当时的战略目标是辽东的女真人,打完女真人怎么也得休养生息几年。
但是宗超在仔细给骆养性分析之后,骆养性相信了。
宗超只给骆养性讲了两件事,一个是大明财政的收支情况,另一个就是李景的性格。
宗超告诉骆养性,大明现在的财政如此艰难,以李景的性格决不能容忍大明的海外贸易被郑芝龙垄断,眼看着每年上千万的税收流失。
虽然大明的水军实力远不如郑芝龙,但是地面部队的实力也远非郑芝龙可及,而且海上实力再强大,终究离不开陆地,尤其郑芝龙的部属大都是福建本地人,这些人不可能撇家舍业的跟郑芝龙在海上流浪。因此,对郑芝龙用兵,李景的胜面还是很大的。
而要想把握更大一些,就必须细致地了解郑芝龙以及他的部属的情况,从中找出一些可以利用的东西。
因为郑芝龙的部队并不是铁板一块,他的部属大多是海盗出身,很多都是吞并了别的海盗以后,收拢过来的,其中就有郑芝龙的老对头刘香的属下,这些人当中难免会有心怀旧主对郑芝龙不满的。
如果能找出这些人,对他们进行利诱,令他们倒向朝廷这一面,便会瓦解郑芝龙一部分实力。此消彼长之下,朝廷的胜算又大了几分。
在听完宗超的分析之后,骆养性对宗超已经是彻底信服。
果然,不久之后李景便让宗超到福建调查郑芝龙,临走前宗超向骆养性求助,骆养性当即承诺给宗超提供最大的帮助,并下令福建安全部的人完全听从宗超的调遣。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宗超的职务虽高,但是品级却差了许多。
这主要是因为宗超的资历太浅。
而且由于宗超资历太浅,李景担心他难以服众,因此,虽然任命他为情报部的二把手,却没有给他安排具体职权。在大多数人眼里,他还是马五的幕僚。宗超也知道情报部里面的人都是跟随马五多年的老人,肯定不愿听从他这个初来乍到并且没有具体权力的二把手的话。虽然宗超是奉了李景的命令调查郑芝龙,下面的人不敢不听话。可调查郑芝龙如此隐秘的事情,宗
超焉敢用不信服自己的下属?
第四百七十一章 海上霸权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宗超才找骆养性帮忙。
骆养性是在整顿锦衣卫的时候加入到李景的麾下,跟宗超一样,也属于新丁。
不过骆养性这个新丁跟宗超这个新丁可不一样,虽然骆养性也是新丁,但骆养性的下属大多是锦衣卫的成员,这些人都是他的老部下,骆养性的命令他们绝不敢不听。
而且正因为骆养性也是新丁,必然想在李景面前好好表现一下,因此必定会全力以赴地帮宗超把事情办妥。这种情况下,用安全部的人当然比用情报部的人更能令宗超放心。
宗超动用安全部的人帮他做事,李景自然知晓,像这种事骆养性肯定要跟马五汇报,而马五也肯定会告诉李景。
李景也知道宗超的难处,因此并没有说什么,没有说什么其实就等于是默许。
另外,李景心里也有一层心思,他想看看这个曾经令人闻之丧胆的锦衣卫的办事能力到底怎么样。
现在李景让骆养性褒奖跟宗超办事的人,说明李景对这些人的能力非常满意。
李景不可能不满意,这帮人用大半年的时间几乎把郑芝龙以及他的得力部属查了个底儿掉。在郑芝龙的势力范围内,在没有惊动郑芝龙的情况下能做到这个地步,可以说十分得了不起。
看到宗超送回来的资料,李景都有些佩服这帮人。李景自知,就算他亲自去了,恐怕也不可能比这些人做得更好。
也正是基于这些资料,李景才决定先以大义责令郑芝龙听从朝廷的命令,如果郑芝龙不听从朝廷的命令才对郑芝龙动手。
因为宗超在信中说,郑芝龙虽然跋扈嚣张,不服从上司的调遣,俨然是泉州和福州一带的土皇帝,但是郑芝龙对当地的老百姓却是极好,在当地极得人心,尤其深得泉州老百姓的拥戴。
说实话,刚看到这个消息时,李景真有些不敢相信。在李景的想象中,郑芝龙这帮海盗不抢老百姓就不错了,还能对老百姓好?
但是当李景得知郑芝龙的班底主要是泉州和福州人,李景心中顿时释然。
郑芝龙部众数万,谁家没有个仨亲俩好
?实际上当地的老百姓跟郑芝龙的部属都沾亲带故。郑芝龙对当地的老百姓好,其实就是对部下好。是为了笼络人心,团结部属。
郑芝龙要是不笼络住下属,怎会有人替他卖命?恐怕早就被别的海盗给吞了,怎么可能达到今天这个地步?
而且根据宗超发回来郑芝龙的资料来看,郑芝龙可称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
郑芝龙万历三十二年出生于泉州府南安县石井乡一个小官吏家庭,原名一官,字飞黄。
郑芝龙十七岁那年,因家庭生计艰难,带着两个弟弟到广东香山澳(澳门)投奔舅舅黄程。
黄程是个海商,在澳门从事海外贸易。郑芝龙到了以后,黄程将他留在身边做帮手。
郑芝龙很聪明,很快跟舅舅学会经商贸易,并且在经商的过程中学会了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
在跟葡萄牙人打交道中,接受天主教洗礼,教名贾斯帕,领名尼古拉,外国人称他为尼古拉。一官。
黄程见郑芝龙很能干,便让他跟着李旦(泉州人)的船押一批货物到日本贩卖。在日本期间,郑芝龙寄身李旦门下,帮李旦做生意,成为当时最有势力的海上李旦的部下。
李旦觉得郑芝龙有能力而且很可靠,将他收为义子,并交给他一些资产和船只让他到安南(越南)做生意,没过几年,郑芝龙便成为巨贾。
郑芝龙居住在日本期间,曾受到日本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的接见,并对他十分看重,后来郑芝龙还娶了一位日本女人做妻子,生了个儿子取名郑森(即郑成功)。
其时荷兰在海上实力极强,他们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经常在海上抢劫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商船,并一度占领澎湖。
而在此期间,郑芝龙曾被李旦派往澎湖,给荷兰人担任通译。不过由于荷兰正跟大明对峙,双方不可能有贸易来往,因此郑芝龙并没有排上什么用场。
但正是因为这次机会,令郑芝龙跟荷兰人有了交往,双方开始合作,郑芝龙算是正式上了贼船,当了一名海盗。
可能是觉得跟荷兰人合作没什么意思,也可能是奉了义父李旦之命,郑芝龙跟荷兰人合作了不到一年,便离开荷兰人开始单干。
数月后,李旦去世,郑芝龙接受了李旦的财产和势力,随后郑芝龙从福建招徕郑兴、郑明、郑彩、杨耿、陈晖等部将,成为一方海盗首领。
李旦死后,东南沿海最大的海盗势力共有三支,一支是盘踞在日本的李旦之子李国助,一支是盘踞在台湾的颜思齐,还有一支是许心素,大本营在福建。
郑芝龙抛弃了郑森(郑成功)的母亲娶了颜思齐的女儿为妻,颜思齐无子,死后他所拥有的财产和舰船为郑芝龙所得。
颜思齐死后,郑芝龙重新联络了一众海盗首领,结为十八芝,并从此改名郑芝龙,郑芝龙被众人推为盟主。
十八芝的成员分别为:郑芝龙、杨天生、施大(施琅的父亲)、杨六,杨七,钟斌、李国助、刘香、李魁奇、洪旭、甘辉、何斌、郑芝虎、郑芝豹、郑芝莞、郑芝凤、郭怀一、陈衷纪。
其中李天生和陈衷纪后来死于李魁奇之手,何斌和郭怀一后来则投靠了荷兰人。
由于郑芝龙深知内地虚实,又熟悉海外贸易,海盗同盟在沿海一带往来无人可敌,成为东南沿海最大的武装集团。
天启六年,福建大旱,郑芝龙利用这个机会,率领船队袭击福建沿海各地,并击败金门和福建的官兵以及许心素海盗集团,这一来郑芝龙声势更盛。
在福建饥荒之时,郑芝龙还从泉州招抚了数万饥民到台湾垦荒,沿海饥民和无业者也竞相投奔。
眼见无法消灭郑芝龙,明廷无奈只好招抚。
但郑芝龙的弟弟在见了泉州知府之后觉得朝廷没有诚意,便鼓动郑芝龙离开泉州,朝廷第一次招抚郑芝龙失败。
实际上郑芝龙不光跟大明为敌,对荷兰人也同样不放过,屡屡打劫荷兰人的商船,天启七年,驻台荷军跟郑芝龙发生战争,结果荷兰人大败。
崇祯即位后,再次招抚郑芝龙,这次福建巡抚熊文灿终于成功将郑芝龙招降。郑芝龙被授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
崇祯元年,福建又遭大旱,郑芝龙在熊文灿的支持下,每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再度招纳饥民数万人赴台,安置饥民在台湾定居。应该说,郑芝龙是台湾历史上组织大规模移民的第一人。
郑芝龙接受招安以后,原先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刘香等人心有不甘,把自己的人马拉出去继续干海盗的营生。
而十八芝势力最强的海盗首领李魁奇以及钟斌,杨六,杨七等人也跟郑芝龙反目。
在几次对李魁奇作战失利以后,郑芝龙答应荷兰人的条件,让荷兰人帮着他对付李魁奇等人,在荷兰人的帮助下,郑芝龙先后击败了李魁奇,杨六等部,整合了这些海盗势力。
但是由于郑芝龙无力达成跟荷兰人私下议定的条约,荷兰人跟郑芝龙反目,跟刘香勾结起来,在一段时间内对郑芝龙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崇祯五年,郑芝龙部与刘香的船队在福州附近遭遇,双方发生激战,刘香败退。
次年荷兰人为迫使大明开放贸易,企图用武力强占东南沿海,在刘香的帮助下,向厦门的郑芝龙部发动突袭,歼灭郑芝龙主力战舰二十余艘。
厦门海战失败后,明廷官员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找人跟荷兰人疏通,希望荷兰人不要再伤害百姓,但被荷兰人回绝,并准备再度向郑芝龙发起进攻。
得知这个消息后,郑芝龙重整舰队,誓师出征,不久在澎湖与荷军遭遇,焚毁荷兰船只一艘,生擒将领一名,溺死荷军数百。
随后双方在金门料罗湾展开大战,郑芝龙报仇心切奋勇当先,大败刘香荷兰联军。
经此一战,郑芝龙声势大振,荷兰军只好放弃与刘香的合作,改为跟郑芝龙修好,并表示以后不再前往福建寻求跟大明的贸易往来,由郑芝龙派船到台湾进行贸易。
郑芝龙也不愿长期树敌,很快答应了荷兰的条件。
崇祯七年三月,刘香不满荷兰人跟郑芝龙修好,率部趁夜袭击荷兰人的城堡(即热兰遮城),因被哨兵发现,袭击失败,刘香连夜逃离台湾。
次年刘香在广东被郑芝龙击溃,刘香引火**。此役中,郑芝龙最疼爱的弟弟郑芝虎战死。刘香死后,东南沿海终于恢复平静,原来害怕海盗伏击的中国商船开始源源不断地驶往台湾,每月均有二三十艘商船到达台湾。郑芝龙在取得制海权之后,随即利用官方身份合法掌控东西洋贸易,凡是途径东南沿海的各国商船,均需经过郑芝龙的同意方能进行贸易。
第四百七十二章 底细
也就是说各国商人要想在东南亚一带进行海上贸易,全都得向郑芝龙缴纳保护费。
而且郑芝龙并不满足于只收取保护费,他自己同样也进行海外贸易,他的船队往来于日本、台湾、福建、吕宋、及东南亚各国,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从宗超送回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国安部的人对郑芝龙调查的十分详尽。
这些资料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用处,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郑芝龙在发家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巧取,有豪夺,有争战,有杀戮。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比如说郑芝龙第一支海上力量来自于李旦,李旦死后,他的财产和势力全部落入郑芝龙的手中。
但是李旦还有个叫李国助的儿子,李国助也在进行海上贸易并且兼职海盗的营生,李旦怎么可能把自己全部的财产交给一个外姓人而不是交给自己的亲生儿子?
很显然,郑芝龙肯定是使用了一些手段把李旦的财产从李国助手中夺来的。
也正是为此,在刘香跟荷兰人联合对抗郑芝龙的时候,李国助也加入到刘香的阵营,后来在郑芝龙跟刘香金门海战的时候李国助倒戈,投降大明。
李国助虽然成为郑芝龙的部下,但他真正投降的乃是朝廷而不是郑芝龙个人,他对郑芝龙的仇恨并没有随着他的投降而消失,他只是迫于郑芝龙的强势,暂时不敢反抗而已。
跟李国助情形类似的还有海盗钟斌,杨六,杨七等人,这些人原本都是郑芝龙的拜把兄弟,也就是十八芝的成员。
郑芝龙接受朝廷招安之时,因给把兄弟们保举的职务不高,这些人跟刘香一样对郑芝龙不满,纷纷独立单干,李魁奇和杨六等人后来被郑芝龙先后击败并擒获。
但是这些人都是曾经称雄海上的一方霸主,不可能对郑芝龙完全臣服。
李景要对郑芝龙用兵,这些人很有可能会成为李景的助力。
但是在李景没有决定动手之前,这些人宗超是不能去惊动的。有道是,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
如果宗超提前策反这些人,
一旦事情泄露,被郑芝龙得知,那宗超和安全部的人便会有生命危险。这时李景还没有派部队进驻福建,如果郑芝龙起兵造反,可以想见福建会被郑芝龙祸害成什么样子。
现在李景已经开始布置用兵事宜,那么策反这些人就要提上日程。
要是宗超还在福建坐镇的话,那策反之事自然是宗超主持,但是李景要向宗超询问更多的细节,以此来决定该如何对郑芝龙用兵,自然不可能再让他回到福建,那策反这些人的任务就要着落在安全部的头上。
但是安全部的人打探消息是把好手,要他们说服李国助等人跟郑芝龙对抗,李景却不知安全部的人有没有这个能力,这就要向骆养性询问了。
端起茶杯,李景轻轻饮了一口,然后对骆养性道:“骆兄,这次你的属下做的很好,但是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们,就是不知他们有没有这个能力。”
骆养性闻言忙道:“大帅请说。”
李景从桌上拿出一份名单递给骆养性道:“这些人跟郑芝龙之间或是有恩怨,或是跟郑芝龙的理念不同,如果能让他们倒向朝廷,便会极大地削弱郑芝龙的实力。你觉得你在福建的下属有没有能力策反他们?”
骆养性点点头,接过名单仔细地看了一遍。
看完之后,骆养性脸上忽然露出一丝不解之色,骆养性没想到李景在这份名单上只选了三个人,而且其中有一个还是郑芝龙的儿子。
要知道宗超送回来的资料骆养性都看过,他也知道宗超送回这些人的资料是什么目的。在骆养性看来,有些人应该很容易被拉拢过来,但是李景并没有选择这些人。
见骆养性一脸疑惑,李景笑了笑道:“是不是觉得名单上的人有些少?”
骆养性点点头道:“我觉得被郑芝龙所杀的李魁奇,杨六,杨七等人的后人更容易能咱们拉拢过来,另外,刘香还有几个有实力的部属,这些人应该也可以拉拢过来。”
李景摇摇头:“人多泄密的可能性会更大,人越少才越保密。另外,有些人我们拉拢过来用处不大,反而会给我们增添很多麻烦。”
轻轻点了点骆养性手中的名单,李景接道:“你看看这些人的资料,第一个李国助,他是李旦的儿子
,李旦用一生积累的财产被郑芝龙夺去,郑芝龙成就了一番霸业,而他却沦落为郑芝龙的下属。换做你,你能甘心么?”
骆养性摇头道:“自是心有不甘。”
李景笑道:“所以,只要我们对他许以官职,让他和我们一起干掉或者赶走郑芝龙,他肯定愿意替我们做事。可以说,这个人我们是最有把握将他拉过来的。”
骆养性闻听连连点头。
李景接道:“第二个是钟斌,这个人也是郑芝龙的把兄弟,而且曾经是李魁奇的部下。
李魁奇曾经是十八芝中实力最强的海盗头子,为人心狠手辣,狡诈无信。为了钱财,两个把兄弟都死在他的手里,郑芝龙在他手里吃过不少苦头。
后来钟斌跟李魁奇反目,投靠了郑芝龙,令李魁奇实力大损,郑芝龙这才在荷兰人的配合下把李魁奇打败。也就是说,如果不是钟斌反水,郑芝龙和李魁奇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但是后来钟斌却并未受到郑芝龙的重用,你说,他能甘心吗?”
骆养性闻言默默摇了摇头。
李景又指了指名单上最后一人笑道:“最令你奇怪的是这个人吧?”
骆养性苦笑道:“大帅,你居然想让郑芝龙的儿子造他老子的反,这能行么?”
李景正欲作答,忽听门外一人笑道:“骆兄,大帅看人何时有不准的时候?”
李景一怔,随即喜道:“勇超回来了?快进来!”
李景话音刚落,就见房门推开,小九和宗超笑着走了进来。
小九一边走一边笑道:“刚才侍卫带宗大人过来,我本想进来通报,可他说等你们说完话再通报,谁知刚才听了你们说话,他又忍不住插嘴。”
李景闻言笑道:“你不懂,勇超想趁我跟骆大人谈话之时整理一下头绪,却不想我和骆大人正说起如何对付郑芝龙,这就给他提供了一个思路,于是他就插嘴了。”
宗超闻言长身一礼道:“大帅深知人心,世所罕见。”
李景摆摆手笑道:“别说好听的了,过来坐。”
“多谢大帅。”宗超躬身施了一礼,在
李景身旁坐下。
李景笑了笑,给宗超倒了杯茶,递了过去。
宗超接过茶杯放到桌上,冲李景抱了抱拳道:“大帅这份养气的功夫是越来越深了,卑职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景摇摇头笑道:“我若沉不住气,你们便会跟着慌乱,你们要是慌乱,下面恐怕便要乱成一团。所以我不得不稳啊!”
宗超笑道:“所以说,我们跟着大帅办事,心里面踏实啊!”
李景摇摇头,看了看宗超笑道:“半年不见,你马屁的功夫见涨啊!不会是到了福建以后学的吧?”
旁边骆养性闻听不由轻笑起来。
宗超笑了笑道:“说起来还真是到福建以后学的,没办法,在福建我要跟各色人等打交道,不拍马屁不行啊!”
李景闻言默默点了点头,良久,李景叹了口气道:“勇超,难为你了。”
宗超笑道:“只要能把大帅交代的差事办好,我跟人拍点马屁算得了什么。”
李景点点头:“这次你的差事办得很好,有了这个资本,以后就没人敢说闲话了,以后就可以负责具体事务了。”
宗超闻言起身抱拳道:“多谢大帅抬举。”
李景摆摆手:“坐下说话。”
等宗超重新坐下,李景接道:“刚才骆兄问我,让郑芝龙的儿子造他老子的反可行么?郑芝龙那边所有的资料都是你搜罗的,你来跟骆兄解释一下。”
宗超点点头,转身冲骆养性拱了拱手道:“这次宗某到福建,承蒙骆兄大力相助,宗某在此谢过了。”
骆养性回了一礼道:“这些客气话就不要说了,咱们都是给大帅办事,用不着分彼此,何况日后骆某也有用得着宗兄的地方,到时宗兄关照一下我就行了。”
宗超忙道:“一定!一定!”
顿了顿,宗超接道:“刚才大帅说要策反郑芝龙的儿子,骆兄有些不信,在我看来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郑芝龙这个儿子虽然只有十六岁,可是品性跟郑芝龙完全不同,郑芝龙此人眼中只有个人的利益,根本不顾国家,但是这个儿子却是深明大义,常劝父亲尽心报效朝廷。”“哦?
”骆养性奇道:“我虽然看过下面的人送回来的资料,但对郑芝龙的儿子倒是没太在意,只记得郑芝龙这个儿子好像是在日本出生的,郑芝龙对他好像很器重。”
第四百七十三章 物以类聚
这孩子七岁入塾,塾师见他聪颖好学,为他改名森,意指可造之材。郑森十五岁那年入南京太学,成为钱谦益的学生,钱谦益很器重他,为他取字大木,认为他日后能成为栋梁之才。
我估计就是在这些老师的熏陶下,郑森才识大体明大义,从小就立志报效国家。”
骆养性轻轻点了点头,策反郑芝龙的儿子事关重大,宗超自不会是人云亦云,想必是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