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879-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斯大林办公室的电话响了十来声,也没人接,斯维尔德洛夫大吃一惊,感觉到大势已去,派人去找斯大林,结果得到的消息,是斯大林正带着青年近卫军,正在莫斯科红场接受列宁同志的检阅!
“斯大林这狗娘养的东西!”斯维尔德洛夫大声咒骂了一句,随即头脑冷静下来,他觉得自己的阴谋天衣无缝,没有败露,至少没有证据,他自己还是党内的二号人物。
于是,斯维尔德洛夫装作什么也没发生过,亲自去克里姆林宫外迎接热情列宁同志回党内工作。他见了列宁,满脸笑容,立即宣布辞去苏维埃和布尔什维克的主席职务,由列宁同志重新主持工作,他试图重新赢得乌里扬诺夫的信任。
列宁立即接受了斯维尔德洛夫的辞职,宣布自己的身体已经恢复,拿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力,并没有立即处置斯维尔德洛夫。
斯维尔德洛夫极力讨好列宁,但他很快发现,已经到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乌里扬诺夫,对布哈林、托洛茨基都不再信任,更何况是他,留着他,只是为了制约布哈林和托洛茨基。列宁的权力日益稳固之后,斯维尔德洛夫感觉不妙,慌慌张张跑到乌克兰躲了一阵子。但是,乌克兰很快被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军队收复,斯维尔德洛夫只好乘火车由乌克兰返回莫斯科。
这一次,列宁没有再心慈手软,他叫来了斯大林,对他说:“斯大林同志,斯维尔德洛夫要回国了,你知道的,斗争是残酷无情的!”
斯大林点点头,对列宁说:“放心,我知道怎么做!”
斯维尔德洛夫在回莫斯科的途中,时局很乱,斯维尔德洛夫这个党内二号人物、列宁的亲密助手,在一个铁路工人集会上发表演讲。然而,饥肠辘辘的工人们,根本无心听他空洞的说教,高喊着:“你这花言巧语的骗子,我们只要面包,我们不要什么主义!”
一群情激奋的青年工人,对斯维尔德洛夫大喊着“你这骗子”,如潮水向斯维尔德洛夫冲了过去,其中一位年轻人,他用削尖的铁管子,刺穿了斯维尔德洛夫的胸膛!把锋利的铁管插进了他的心脏,斯维尔德洛夫的鲜血,顺着冰冷的铁管子流了出来,染红了肮脏的地面。在场的契卡驱散集会人群,布尔什维克的二号人物斯维尔德洛夫横卧在冰凉的地上,很久后才被送到医院,回到莫斯科后就猝然病逝。
斯维尔德洛夫死后,契卡搜查了斯维尔德洛夫的私人保险柜,并有惊人发现:保险柜里塞满了金条、宝石、重要文件和外币,此外还有印着各种假名字的外国护照。此前,布尔什维克的宣传机构一向把斯维尔德洛夫描绘为一位革命的苦行僧,保险柜里的新发现却与此完全不相称。乌里扬诺夫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下令封存了这些保险柜。因为这时,如果布尔什维克党的“二号人物”被世人知道背叛了革命,要谋杀伟大的革命领袖,那效果不堪设想,至少在党内会造成严重的思想混乱。所以,对斯维尔德洛夫的猝死,布尔什维克对外宣称,他死于西伯利亚一种严重的感冒病毒,但在给布尔什维克内部的高层传达文件说,斯维尔德洛夫是在对铁路工人的一次公开演讲时被刺杀。
斯维尔德洛夫去世后不久,布尔什维克还给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乌里扬诺夫等全体布尔什维克领导人都集体演了一场戏,假装为斯维尔德洛夫的死大为悲痛,落下伤心的泪水。乌里扬诺夫甚至抚着胸口,痛心疾首地说:“斯维尔德洛夫不在了,对苏维埃来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以后要另外组织一个几十人的机构才能完成他一个人的工作”。
斯维尔德洛夫死后,列宁有意培养有着残酷意志的斯大林接替斯维尔德洛夫的位置,来制约布哈林、托洛茨基,这让布哈林、托洛茨基这些布尔什维克的大佬很不满意,但也没有办法。斯大林对布哈林等人并不畏惧,极力鼓吹列宁的领袖地位,在布尔什维克大搞对列宁的个人崇拜。
斯维尔德洛夫的葬礼举行后不久,又有人跑到莫斯科市党委书记扎戈尔斯基的办公室窗户边,往里扔了一颗炸弹,这位斯维尔德洛夫的密友被炸得粉身碎骨,一命呜呼。列宁便任命斯大林做了莫斯科市党委书记,不久他被增选为布尔什维克的中央委员,在布尔什维克高层有了一席之地。
不过,经过这一番权力斗争的折腾,加上布尔什维克在国内施行掠夺的经济政策,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地区发生了大饥荒,一个冬天饿死数百万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军队趁机反扑,双方战斗激烈,爆发了全面的内战!另外,在欧洲,由于担心大革命的蔓延,德国、英国、法国、奥匈帝国等竟然联合起来,组织了20万的联军,准备武力干涉俄国内政,消灭布尔什维克。乌里扬诺夫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危机重重,只好向中国求救。
李经述接到乌里扬诺夫的求救电报,马上召开了紧急会议,召集袁世凯、徐世昌、段祺瑞、刘步蟾等人商讨,看要不要出兵支持乌里扬诺夫。对此,其实李经述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分裂沙俄!
这是一个瓜分沙俄帝国的好机会,可以联合欧洲联军,把沙皇俄国分裂成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十余个国家,这样一来,中国西北防线的压力,就可以大大减轻!而且,中国可以像当初苏联把中国东北的工业设施都抢回国内那样,中国可以派军队到莫斯科等地,把沙俄的工业设备和机器都运送到远东和东北地区,这样一来,中国的工业实力又可大大增强。李经述召开了这次高级官员的会议,是想调整对俄国布尔什维克的支持的外交政策,因为到1907年春,俄国国内形势极度紧张,饥荒蔓延。农村中贫农在布尔什维克的鼓动下,对富农进行了尖锐的斗争,杀害富农40余万人。富农反对粮食进行“共产”,开始用武力抵制布尔什维克的战时*粮食政策。而中农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意识到,在布尔什维克上台之前,民主和自由是多与少的问题,布尔什维克上台执政后,俄国的自由和民主变成了有和无的问题。于是,俄国立宪会议失败之后,俄国的立宪民主党人以及社会革命命党人和孟什维克,这时也结成了反对布尔什维克的统一阵营。与此同时,美国、意大利、土耳其、罗马尼亚、希腊等国,也都派兵加入欧洲联军,准备武装干涉沙俄,打算把俄国布尔什维克镇压下去。李经述觉得,虽然在历史上布尔什维克曾经挫败过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但在1908年前后,世界大战还没爆发,布尔什维克没有夺取全国政权,绝对没有获胜的可能性。在大会上,李经述首先表态说:“诸位,此时如果我们再支持布尔什维克,我们的敌人,将是整个世界的国家,不只英国要跟我们翻脸,而且我们是跟全人类为敌。我们都没有办法说服我们的士兵去为了正义而战斗。而且。沙俄‘北极熊’过于庞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始终会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斯拉夫人一有机会。就会吞并别国的国土。我的意见:不如趁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瓜分俄国,将其分裂成十几个甚至是数十个小国。这样我们才可以一劳永逸。分裂沙俄,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外交总长伍廷芳说:“我同意大总统的意见。这次多个国家决定武装干涉沙俄,消灭布尔什维克,不是没有原因的。‘干涉’这个词,带有主动插手、干预他人他国内部事务的意味,但不是任何国家都有能力进行对外干涉的,各国对沙俄的干涉,不单纯是意识形态冲突,打击沙俄的国家各怀心思。法国要报拿破仑军队被打败之仇,德意志帝国要扩张,奥匈帝国要巴尔干,土耳其要恢复往日的荣光,大英帝国要永远在日不落帝国的太阳照耀下充当世界领导力量。另外,除欧洲列强等大国外,其余都是自原沙俄帝国版图中分离出来的中小民族国家。这些国家当时不光有着同布尔什维克政权强烈对抗的一面,而且还含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根深蒂固的仇视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力图摆脱俄罗斯帝国羁绊的民族**倾向和情绪在内。所以,世界大势,浩浩荡荡,我们中国应该加入到分裂沙俄的行动中去!我可以马上去联系各国外交部长,表明中国的态度!”
“好!”李经述点点头,大声说:“我们对沙俄的外交政策是该要调整了!”
第186章武装干涉
陆军总长段祺瑞出身底层,他对布尔什维克一直表示很同情,问外交总长伍廷芳:“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国家联合起来对付苏俄?”
伍廷芳清了清嗓子,回答段祺瑞道:“刚才大总统也提到,斯拉夫人天生对土地就很贪婪。十九世纪,俄国实行积极的领土扩张政策,贪婪的斯拉夫人发动了多次战争,在欧亚树敌颇多。比如,为了实现长久以来进入地中海的夙愿,沙俄以解放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为名义,发动了第十次俄土战争,战争后召开的柏林会议,导致了信奉东正教的斯拉夫人国家——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王国建立。于是,沙俄帝国与奥匈帝国交恶,由于奥匈帝国的干涉,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沙俄帝国仍然没有获得通往地中海的出海口,巴尔干半岛,现在都成了一点即炸的火药桶。”
李经述点点头,表示赞同伍廷芳的意见,然后他看了一眼徐世昌,对他说:“既然我们决定瓜分俄国,我们就要充分了解它。徐主席掌管东北和远东,长期和俄国佬打交道,在后方支持布尔什维克的事,一直也是你在操心,你全面给大伙介绍一下沙俄那边的情况,包括历史和现状。”
徐世昌点点头,站起身来,拿出一幅欧洲和亚洲的地图,给在座的高级官员和将领说:“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俄罗斯帝国,它简称沙俄,1547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沙皇俄国即诞生。1721年,彼得一世与瑞典王国进行北方战争胜利,俄罗斯参政院授予俄国沙皇‘俄罗斯皇帝’头衔,俄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帝国。此后,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国共有1亿2560万人,到1905年,人口在一亿五千万左右。”
李经述说:“当年拿破仑的军队横扫欧洲,率领了60万大军侵略俄国,比俄国正规军大两倍以上,而且装备更加精良。但在拿破仑推进的同时,俄国使用焦土战争的策略,拿破仑的军队遇上俄国寒冷的冬天,使得拿破仑遭遇了灾难性的惨败:不到3万人回到法国。所以,我们现在也不能小瞧沙俄呀,要想分裂沙俄,我们必须制定全面详实的计划,不可轻敌!”
听李经述说不可轻视沙俄,梁启超站起来补充说:“我前几年去沙俄和欧美等国访问,听说俄罗斯帝国还有附庸国和保护国,比如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和图瓦共和国等。除俄罗斯本土外,另外还有8个省在芬兰,10个省在波兰。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共拥有59个省和顿河区。较大的城市如圣彼得堡、敖德萨、尼古拉耶夫等还有**于省的管理机构,是个庞然大物啊,要吞吃掉可不容易。”
李经述说:“确实是这样,殖民沙俄帝国不现实,我准备分裂沙俄。梁总长既然去沙俄访问过,不妨给我们讲讲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改革为什么会失败?这对我们理解沙俄的现状有好处,据我所知,沙皇尼古拉二世不是昏君,他对国内改革还是很热心的。”
梁启超回答说:“沙皇尼古拉二世确实不是昏君,他对权力也并非到了贪婪的地步。尤其是在中俄战争中大败之后,他在国内的制政权进行了一些政治体制改革。例如,去年,用作支持沙皇的最高议会被建立,并在政府首脑的名义下,设立了俄罗斯首相。俄国政府由其所有的政府部门和它们的部长组成,各部长并列在下:皇家法庭法官、外交部长、战争部长、海军司令、经济部长、工商业部长、国务部长、农业部长、交通部长、司法部长、教育部长,这跟我们共和国的政治机构设置差不多。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尼古拉二世甚至将俄罗斯帝国的国旗由罗曼诺夫皇室的皇帝私人御旗——金底黑色的双头鹰,更改为三个平行长方形,自上而下颜色分别为白、蓝、红三色。最近俄罗斯的选举制度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05年,尼古拉二世还在凯瑟琳宫设立了参议院,颁布新的法律,理论上的功能赋予了它同美国最高法院相同的权力:拒绝实施与基本法律相抵触的措施,帝国杜马组成了俄罗斯国会的下议院,共有442个席位,代表俄罗斯人民发声。除了中亚之外的每一个省,都会推举几个议员,他们大多来自大城市。但他们还必须通过由农民、公民和地主阶级的决选才能正式出任议员。”
李经述说:“噢,还有这等事,那沙俄为什么还会大乱?”
“沙俄打乱恰恰是因为改革放开了人民手脚上的镣铐。”梁启超回答说:“因为沙皇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没有改变君主制的体制,沙皇仍然拥有解散杜马和参议院的全力,尼古拉二世的确还真解散了国家杜马,导致沙俄的立宪派对沙皇彻底失望。战争彻底掏空了沙俄帝国薄弱的经济基础,并让原本就不稳定的人心再次波动,濒于崩溃的边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工厂停产和粮食奇缺,引起了失业和饥荒。随着沙俄对外战争的失败和经济危机,在我们中国的支持下,布尔什维克迅速壮大,并在1905年冬天控制了莫斯科,还控制了俄罗斯的很多地区。但在乌里扬诺夫遭到刺杀后,尼古拉二世在圣彼得堡指挥60万军队反扑。”
李经述问:“我最近一直在关注沙俄的局势,听说沙俄国内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党派,立宪民主党人、社会革命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结成了反对布尔什维克的统一阵营。布尔什维克为何到了今天众叛亲离的局面?”
梁启超说:“据我了解,除了早期共产共妻的恐怖政策,俄国的布尔什维克打着民主和自由的幌子上台,自由和民主从‘多和少’,变成了‘有和无’,不如沙皇制时期。而且布尔什维克口口声声说代表人民,又极其厌恶具体的每个人民,杀人如麻,契卡对人民的暴力恐怖,让人们看清了他们的面目。”
徐世昌说:“是的。现在各国对付布尔什维克被俘虏的党卫军,直接都是用机枪扫射而死。根本不把他们当战俘。因为各国的军队认为,会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的军队。不配称为军人。”
李经述说:“确实如此。我们是不能再支持这样的恐怖活动。现在沙俄国内的反对派,有哪些比较偏向民主一点?”
徐世昌说:“社会革命党。所以克伦斯基当了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急先锋,是因为在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国内党派中,俄国社会革命党的实力最为强大。因为俄国社会革命党历史悠久。起源于‘十二月党人’。‘十二月党人’很有意思,他们很多是贵族。文化教育水平、政治素质和远见都很高,他们从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不怕流血牺牲,努力探寻俄国社会的出路。英勇地发起了向俄国制制度的第一次冲击,推进俄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在俄国国内深得民心。他们在1825年12月就发动了反沙皇制制度的十二月起义。”
李经述说:“这段历史我看欧洲史书时看到过,这次起义也很有趣,早在1821年,一批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俄国贵族军官就成立了革命组织,谋划起义,主张建立共和国或君主立宪政体。1825年11月19日,在南方塔甘罗格军港检阅军队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病逝,八天后这个消息传到圣彼得堡,宫廷内部出现混乱。因为按照皇统世系,亚历山大一世去世后,皇位应该由他的大弟弟康斯坦丁继承,但康斯坦丁是一位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王公,他因为同一个与皇族没有血缘关系的波兰女子结婚,宣布放弃皇位。亚历山大一世生前指定他的第二个弟弟尼古拉为皇位继承人,但有关的诏书在亚历山大一世生前并未公布,而是密藏于沙俄东正教教会、枢密院和国务会议。亚历山大一世逝世,本应继承皇位的尼古拉却在圣彼得堡向远在华沙的哥哥康斯坦丁效忠,康斯坦丁则坚决拒绝皇位,并根据亚历山大一世的密诏,宣布向在圣彼得堡的弟弟尼古拉一世效忠。两位兄弟都不当沙俄皇帝,因华沙与圣彼得堡相距遥远,往返书信无法及时送达,因此在俄国一时形成了皇统中断的混乱局面。”
“确实是这样的。”徐世昌说:“十二月党人正是利用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势,选举了近卫军团长特鲁别茨科依担任起义军总指挥,并且拟定了《告俄国人民宣言》,宣布推翻沙皇政府,立即召开立宪会议,成立临时政府,同时宣布废除农奴制,解放全国农奴,但是12月14日,由十二月党人军官带领的近卫军团体按照计划开进彼得堡的枢密院广场,在彼得一世的纪念像下近卫军排列好战斗方阵,到下午起义军人数增至3000余人,周围还有2万余名拥护起义的老百姓。然而尼古拉一世早有防备,他在12月14日凌晨就紧急召开国务会议宣布继位,派出大量的军队将枢密院广场层层包围,这时原定担任起义军总指挥的特鲁别茨科依临阵脱逃而不见踪影。在尼古拉一世数次下令开炮之后,广场上响起了激烈的炮声、枪声、人喊和马嘶声,起义最终被镇压,被打死的起义军官兵和老百姓共计1271人。十二月党人领袖彼斯特尔、雷列耶夫、卡霍夫斯基等被处以极刑。”
“我们现在要尽快联系英国、德国等国家。”李经述对伍廷芳说:“我看到报纸,听说英、法、意三国政府首脑会议作出了支援南高加索民族主义分子的决定。乌里扬诺夫和各国代表,都在等着中国表态,你先去跟各国代表秘密联络,表明我们的立场。我们会表面上支持布尔什维克,派军队占领莫斯科等地,然后再开始彻底清除布尔什维克。你去邀约各国代表到北京商定对俄的战争计划。中国的唯一条件,就是各国不和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政府合作,我们要分裂沙俄帝国。”
伍廷芳说:“这么做甚好,英国、美国等国家,都一直担心中国会站在布尔什维克那一边,这样一来,世界大战就无法避免了。现在中国决心维护人类的公义,我相信欧美等国家一定会支持中国在俄国的正义行动。此前在伦敦召开的协约国总理和外长联席会议,就通过了关于‘对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权联合进行武装干涉’的决议。”
不久,中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土耳其、罗马尼亚、希腊等国秘密商定了瓜分沙俄帝国的计划。战争永远不可能是免费的,各国形成共识,不仅打算彻底把俄国布尔什维克镇压,而且还要瓜分俄国。各国达成协议,在海上由中国派军舰到海参崴,英国海军封锁控制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掌握制海权。同时,俄国反对派组成的统一阵营成俄罗斯白卫军,其部队从协约国联军获得步枪10万支、机枪2千余挺,火炮4百门,还有大量被服、装具和弹药的支援,展开对约100万布尔什维克的清剿行动。
达成协议后,各国的军队行动很迅速,1908年3月,英国、法军舰运送军队在诺沃罗西斯克、敖得萨和塞瓦斯托波尔登陆,两国联军登陆部队总数达13万人,迅速占领巴统、梯弗里斯、巴库及其他一些城市和地区。德*队担心英国、法国独占了俄国的利益,迅速派出登陆部队于3月6日占领摩尔曼斯克。德军也于4月在芬兰登陆,驻泊于赫尔辛福斯的波罗的海舰队,只得十分艰苦地向喀琅施塔得转移。4月29日,驻乌克兰的德国占领者,抬出盖特曼斯科罗帕德斯基执政。5月8日,德军占领顿河罗斯托夫,扶植了一个富农,哥萨克“国家”,即所谓“顿河大军”,头目是再次在顿河区挑起内战的哥萨克头领克拉斯诺夫。5月25日,德军应格鲁吉亚孟什维克之请,在格鲁吉亚登陆。
土耳其在南高加索发动战争。5月26日至28日,南高加索联邦分裂为依附于德国和土耳其干涉者的三个资产阶级国家,即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5月底,捷克斯洛伐克军,也在协约国的策划和挑唆下,发动叛乱。
不久,各国联军开始派军队进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加里西亚和乌克兰,这些地方相继成立了新政府。沙俄各地的布尔什维克死伤数十万,成了瓮中之鳖。
此时,陷入绝境的布尔什维克,没有意识到中国已经不再支持他们。他们不仅没能团结一致对外,还陷入斯大林和布哈林、捷尔任斯基、托洛茨基等人的争权夺利中——乌里扬诺夫很欣赏拥有坚强意志和铁腕手段的斯大林,认为斯大林是“一个极好的格鲁吉亚人”,但布哈林等人却认为斯大林只是一个投机分子,他公开评论斯大林说:“斯大林这个人很坏、残酷、狂傲、狠毒、爱报复、心胸极为狭窄。我迟早要收拾他,撤掉他的一切职务。”
第187章斯大林夺权
斯大林出生在极端贫困的家庭中,从小经常遭到打骂,长大后在教会学校饱受摧残,这让仇恨深深地嵌入了他的性格中,使他成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