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民国之烽烟-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给我狠狠的杀!”韩争想都没想的说道,一句话决定了那些人的命运。

王闲出去之后按照韩争的吩咐把那些士兵全都抓了起来,把这十一人的事情也全都曝光出来,士兵们这才知道缘由。

下午四点的时候,韩争把营里面的事情处理好之后,就派人到城中宣传,宣布明天中午午时在城南的乱坟岗处决抓起来的鸦片贩子。

第二天上午,县城很快就热闹起来,陆陆续续的不断有人从城中各处走出来,然后来到城南的乱坟岗,静静的等待着韩争一行人的到来,连许多乡下的人都来了许多,有看热闹的,有瞧刺激的,但更多的却是看着这些恶徒报应的。

在韩争到来之前,李莹找到了韩争,也要跟着过来,韩争看对方坚持和倔强,也就同意下来。

其实李莹心中在决定要陪着韩争走下去之后,那么就首先要融入对方的生活,习惯他,接受他。

到达地点之后,看到到场的这么多人,韩争并没有意外,昨天宣传的时候就想到了这种结果。

自己走上临时搭建的台子上面,手往下按了按,大家顿时安静了下来,静静的等着这个渐渐得到他们尊敬的年轻军官的讲话。

“乡亲们,大家想必都知道来这里的所为何事,我不想说那些虚的了,自从剿灭水匪之后,本以为咱们该安居乐业,好好过rì子了,但有这些蛀虫在,如何安心?今天让大家来就是让大家见证这颗毒瘤的覆灭!”

韩争说完之后,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把所有的鸦片贩子都带了上来,接着在验明身份之后,全部蒙上眼睛被士兵们推搡着站成一排。

随之,在众人屏住呼吸的注目之中,韩争的手势狠狠的落了下来,顿时枪声想起,汩汩鲜血飞溅当场。

场下寂静声落针可闻,就这样二十多条活生生的生命在数千观众的注目之下成为过去,直到好久之才想起阵阵欢呼声,和一些受害者家属的悲泣声混杂成一片,最后全都变成一大片的整齐的高呼声。

“青天大老爷!”

“青天大老爷!”

············

站在台子后面的李莹本来看到这些人在枪声中死去,还有些害怕,但此时听到阵阵的欢呼声,感受着民众的快乐,不自觉间鼻头有些发酸,再看向韩争时,眼中不知道何时,已经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第八十二章:初步的发展

一九一二年二月,韩争终于在自己的地盘上举起了屠刀,杀出一片安宁,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当地人还沉浸在对于烟贩的血腥杀戮中,同时,韩争又令在县城设下四座戒烟所,把吸食鸦片的瘾君子送了进去。

但是这件事虽然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却也很快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弹,不过在二月份,却是在韩争的强力镇压之下,还没有显露出来。

同是二月,南北双方正式和谈结束,经过种种的利益交换,双方在停战条件上慢慢达成一致,形成了停战共识。

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一rì,比后世的历史晚了整整四十天,但是历史上该发生的,仍然发生了。

南北和谈结束,双方相继撤兵,段祺瑞收兵回汉口之后没呆几天,又接到北方命令,再次自汉口退回驻孝感。

同时,十四rì段祺瑞派自己手下总参赞官靳云鹏自汉口出发,直达běijīng,北方顿时波澜诡异起来,随后,袁世凯对手下各主要将领,下达秘密训令,示意手下联合向朝廷施加压力,强调共和。

共和之事,再次甚嚣直上,清廷岌岌可危。

二月十九rìrì,段祺瑞秉承袁世凯意旨,第三次联名四十六名北洋高级将领电促清廷退位,“立定共和政体”。

同时,袁世凯、徐世昌、冯国璋、王士珍等人,又表面上集体致电段祺瑞,请其劝告各将领切勿轻举妄动,以观察清廷反应。

清廷一rì三惊。

二十一rì,段祺瑞又联合第一军八名协统以上将领,共同发表电报,,并声称将“率全体将士入京”,并在随后的二十五rì,将司令部从湖北孝感又往北迁到河北保定,作出进京逼宫的姿态,二十六rì直接到京。

至此,全国各地一片沸腾,倒清大势已成,二月二十八rì,清隆裕太后迫于各方面压力,终于下诏清帝退位,从此满清zhèngfǔ的在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结束了!

“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自去年年底南方各省民军起事,而其余各省纷纷响应,令华夏遭殃,民生倒悬,因此,命袁世凯遣派人员与南方民军代表商讨国内大局,解民生于倒悬,熄华夏之战火,议开国会,共商国是。”

“然最近几月以来,南北双方各持己见,彼此相责,致使国事难平,民生一rì难安。而今国民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不忍因一家一姓之荣辱而致兆民之水火。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将统治之权还之于民,经各方商议从此国家定为共和立宪之国体。以安国内万民之心,以慰先民华夏之志。”

“当兹新旧代谢之际,现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以宣布南北统一,实现共和,全权组织共和zhèngfǔ,与各省万民以协商统一之办法。总期人民安宁,人心复归于共和,建立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虞舜之治成,岂不快哉!钦此。”

随着清帝诏书的下达,虽然比历史上晚了十六天,但是清廷这个词依然被扫尽了历史的垃圾堆。

袁世凯曾在少年是常说:“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jīng兵,便可横行天下。”

而此时袁世凯也的确达到了人生的顶峰,全国为其叫好之声不绝于耳,被称为“救中华危亡之即倒,解民生之倒悬。”

对于袁世凯来说,真真正正的是“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而此时仍然还在坚持的满清遗老遗少们,也只有铁良等几人死死的抓住手中能利用的一切权利,企图抓住已经灭亡的清zhèngfǔ最后的衣角。

北洋各军各将领整天喜气洋洋,直觉自己的这个团体已经成为中国的主宰和民族的英雄。

南方zhèngfǔ自停战和谈开始,相继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召开各种会议,以应对袁世凯上台以后对南方各省的清洗和报复,而在这种情形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再次重视起来。

在孙中山心中,不为其他,只是希望为民国留下看得见的未来,一旦袁世凯上任以后,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阻止袁世凯对民国政体肆意践踏,独断专行。

但是孙中山依然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南北兵戎相见,必然会导致各地军阀林立,百姓民不聊生,为了尽量的避免发生这种事情,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孙中山不想自己辛苦一生的心血因为袁世凯而付诸东流。

不管南方各省如何的想法,为了自己的利益,但终究对孙中山的提议全部支持。

但此时,这个已经刚刚建立在南方没多久就已经呈现暮sè的过气zhèngfǔ,开始显现出了该有的颜sè,到处一片混乱,军心浮动。

而各个政客,也开始寻求自己的出路,向北方还是继续留在南方,这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选择题,但终究也要矜持一下的。

三月初,南方开始派代表去往北方请袁世凯来南京就职,以上位为民国大总统,这也是南方为了限制袁世凯权利的一种小手段,但是袁世凯早就看透了这一点。

南方多次请愿都是无疾而终,袁世凯继续以各种理由和使出各种手段推脱,坚持不愿来南方就职,而要在北方就职。

最后,已经无力回天的南方,只得在英法rì等国列强的干涉下,撕去了最后一层遮羞布,也失去了限制袁世凯的最佳机会,再次向着北方妥协,南方孙中山的所有准备一时废去一半。

一九一二年,三月二十一rì(历史中是三月十rì),袁世凯正式在běijīng就任为民国大总统,各个外国列强相继发来贺电,正式承认袁世凯在中国的合法地位。

有人欣喜,自然就有人忧愁。

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满清最后的忠实者,在袁世凯就职之前爆发出了自己最后的一声哀嚎。

二十八rì清zhèngfǔ退位诏书发布以后,铁良等人当rì痛哭流涕,大声哀嚎,联合载洵、载涛、良弼等人一起来去找奉隆裕太后,反对袁世凯,反对南北议和,反对清帝退位,并愿意舍身成为满清最后的一个忠臣,扶保幼主和太后杀出běijīng城,重返东北满人龙起之地。

隆裕太后听后大吃一惊,自己一个女人都能看出来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已经看清了的她,如何还愿意带着小皇帝冒险而处于死地?!

但是看铁良依旧坚持的脸sè,隆裕太后被逼之下,只能暂时答应下来。

二月二十八rì晚上,消息泄露,袁世凯在这种时候就怕出什么乱子,对几人如何会放过?命令陆建章带领手下士兵强行抓捕这些满清的最后遗老遗少们。

但此时几人虽然在最后时刻得知消息泄露逃离běijīng,但是在běijīng的基业也被彻底打散,整整三rì,满清遗族的忠诚士兵,全被血腥清洗。

而逃跑的那些人,则是寓居于天津等地,开始寻找rì本这一“外援”,并时往来于青岛、大连及rì本等地,与肃亲王善耆等继续策划复辟清室。

但历史的cháo流终究不会因为几人的反抗而反复,在这个二月,依然浩浩荡荡。

袁世凯成为民国大总统,给韩争这个挂在北洋名下,却是被忽视,没人管没人问的孤军,也带来了不少好处。其中一项就是对所有北洋军出征战士的犒赏,虽然落在韩争手里的也仅仅只有不到两千块大洋,但对于急需银钱的韩争来说无异于是非常有用,而且自己的在皖势力,也让周围其他各方变得有所忌惮。

现在韩争账面上所有的银钱,总共已经有三万八千块,这其中并不包括即将来钱的淮盐之利。

在二月底的时候,郑荣已经领着船回来的,就像韩争所说的一样,淮盐的官盐盐场并不像放弃这块地方,因此对韩争派去的人并没有为难的意思,所有的手续办起来都很顺利,当然韩争在里面并没有少花钱塞进去,但比起淮盐垄断之利却是什么都值得了。

当郑荣回来的时候,整整的运来了上千公斤的食盐,虽然对于皖北来说,仍然有些不足,但是后续几次运输也相继的运来,这样一来,北方食盐匮乏之弊大大缓解。

韩争更是利用食盐的买卖,把势力扩散到了亳县和阜阳县城一带,并缓慢的持续向周围扩散着,到目前为止,已经往外发卖将近五千多公斤食盐,而获得的收益已经足以支撑军中消耗,大大的提高了韩争发展的底气。

现在的船只已经变成了四艘,其中有一艘还是烧煤炭的小火轮,这让韩争不仅能够运输食盐,也能够运送更多的东西进来和出去。

李莹也在轮船第二次去采买淮盐和一些商品的时候坐船离开了,在离开之前李莹终于鼓起了自己的勇气,抛开了心中的矜持和家人方面的一切顾虑,在上船的时候向韩争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心思。

韩争无法给对方承诺,只能告诉对方,两年对方毕业之后,如果对方还能够喜欢自己,自己也得到对方家庭的认可之后,会娶对方。

李莹心中大喜,终于得到了韩争的承诺,虽然离开对方不舍,但也是满足而去。离开之后虽然通信不便,但每隔半个月,总会收到李莹的来信,在信中诉说着家长里短,并告诉韩争不要给自己回信,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韩争心中感动于对方的善解人意,但仍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回一封。

在这期间,李莹的父亲李逸如不知什么时候知道了他们之间的事情,对方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和民族资本家,在上海有自己开办的私人银行,并没有反对两人的意思,也没有表示同意。

但不管出于对韩争救了自己女儿的感激还是对韩争的考验,在韩争这段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却是帮了不少的忙。

韩争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李莹父亲的帮助,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在涡河两岸建立起了一个小型的面粉厂和纺织厂,也幸好此地人多,劳动力足够使用,况且韩争在此地也颇有威望,大家也愿意过来。

因此,韩争并不愁人口劳动力的事情,粮食和原料却是在本地收获之前只能从亳县等地运来,补充消耗,对于销路韩争更是不愁,直接运到上海或者沿海等地,以及军中消化,不愁销售不出去。

开办面粉厂和纺织厂的银钱大都是从营里面拿出来的,挂上韩争的名字,但收益都大部分拿出来放在营里作为士兵们福利和扩大生产之用,几乎每个士兵在获得自己的军饷之后,在月末都会收到或多或少的红利,因此营中士气旺盛。

看起来,韩争的一切都进入大发展时期,但韩争并没有放松下来,因为他知道袁世凯登上民国总统之位以后,自己安稳发展的rì子就不多了,相对于将来的局势,而自己此时的实力却还是太小了,不足以让自己有所作为。

因此韩争决定在南北双方再次打起来之前,自己也要提前对周边动手,至少要把阜阳和亳州拿下来作为自己的发展之地,这样自己才能算得上一个地方小军阀。

而要拿下两地容易,却也要有正当的理由,而最主要的是自己要有让周边没人敢说话的实力,那就只有依靠手下的武力。

因此韩争决定在发展的时候,开始有计划的招兵,现在正好是农闲时候,距离秋收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在秋收之前足够自己练出可用之兵和足够时间拿下这两地来发展自己。

第八十三章:扩军决议

这rì,天气晴好,韩争思考好今后发展规划之后,直接让卫兵把军中的几位将领找来。

卫兵应了一声,直接往校场走去,天气已经渐暖,校场之上人声沸腾,各军不停的训练着作战技能。

王闲等人得到韩争的命令之后,匆匆安排好士兵训练,来到韩争办公室。

几人来的时候,韩争已经坐在会议桌的主位上坐下等待了,几人相互招呼一声,然后依次坐好。

由于韩争威望在军中益盛,在正式场合,韩争不发话时,已经很少有人在开会期间胡乱插嘴,尤其是说到正事。

英对于自己这群好友和手下的转变,虽然是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但心中也不免有些遗憾。

“多余的话就不说了,这次找你们来,主要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征兵扩军。”外面的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了韩争的肩头,韩争站了起来,开口说了一句。

下面几人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之前韩争透过这方面的口风,所以在听到之后,并不惊讶,只是静静的等待着韩争接下来的安排。

因为扩军是是韩争军当前最为迫切之事,尤其是最近事情刚进入正轨,发展也稳定下来,这件事情已经不能再继续拖下去了。

在坐的几人,向杰和曹德彪这两人在韩争确定这件事情之后最为兴奋,他们两人早就认为现在的士兵太少了,带起来也没劲,打起仗来,小规模的还行,但是一旦发生稍微大些的战役,人数的问题机会凸现出来,最终成为制约韩争军发展的最大障碍。

涡阳这地方,现在的发展势头良好,随着淮盐入手,各工厂相继进入盈利期,每个月都有将近五千块大洋的进账,待到来年,发展更会迅速,倒是难免有人窥视,只有实力强大了才能保证自己的发展的果实。

韩争看了王闲一眼,开口问道:“王队长,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就说出来,大家在一起讨论。”

王闲看到韩争把自己提出来,只好开口道:“营长,扩军之事,我举双手赞同,咱们的兵员却实太少了,一旦发生意外,很难控制住局势,的确需要扩军,但是否是有些早?咱们这时候刚刚进入正轨,咱们要不要在等一段时间在扩军,到秋季的时候,如果一切稳定,粮食充足之时在扩军?”

王闲看到李峰和陈锋等一些人也是点头附和,知道他们都是一个意思。

但自己如何不知道这件事情看起来有些急迫?但根据自己后世的记忆,南北战争不去说他,就说自己旁边的事情就会发生一件大事——白狼匪患。

一旦这件事真的发生,自己没有强有力的军队,不但会失去乱中取利的机会,还会可能发生对方只是派出一小部分的人过来,自己手下的这三百人根本不够塞牙缝的,也就是说,自己所有的努力都将会付诸东流的局面。

但这种事情只有自己知道,是说不出来的,就是拿出来,也难以让手下人相信和信服,不过扩军之事,韩争早就决定下来,更不可能妥协,这时候也只好从其他方面来说服几人支持自己扩军行动。

“这次扩军,对我来说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你们说的事情我也知道,你们担心的,我也同样想到了,但是你们还要看到的是,咱们已经具备了扩军的条件,同时客观上来讲,咱们现在所处的局势也要求咱们不得不扩军了。”

韩争说着这句话之后,看了各有所思的众人一眼,这才继续说道:“咱们扩军此时有三大优势,第一:枪弹粮足,不说咱们缴获的水匪的那批武器和弹药,就是最近咱们陆续从上海走私路购进来的步枪就有三百多支,且质量甚至比原来军营中发下来的还要好,重机枪也在李逸如先生的帮助下也弄来了十挺左右,轻机枪二十多支。”

“粮草咱们最近也收购了许多,加上面粉存货,足够再招兵五百人吃上一年的,看今年的情形,咱们也是风调雨顺,到秋时必是一个大收之年,到时候咱们还可以大量的从农民手中购进粮食。”

“第二:咱们的军饷充足,收入方面自不必说,淮盐之利只要掌握手中,咱们就有支撑二千一下军队的经济实力,更别说其他的,这是咱们这次扩军最大的依靠,咱们有实力扩军,并在半年的时间里基本成军。”

“第三:咱们的群众基础好,现在大家都知道,自从咱们消灭水匪和烟贩以来,得到广大当地群众的支持,又在这里初步发展了实业和教育,到时不会出现咱们在河北那种状况。这三点足以让我们这次扩军顺顺利利,不会出现什么变数!”

韩争说道这三点,自己也是有些骄傲和自豪,自己虽然刚到这里此地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就取得这种成绩,并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军民关系和谐,经济稳定发展等等。

虽然是刚刚见成果,但是已经把整个涡阳地区的气氛带动起来了,到处都是生机涌现,再也不像以往那般死气沉沉,这些都让韩争说起话来底气充足。

韩争的自信也开始感染到了坐在下手的所有人,想到大家一起把这里建设成这样,也满是自豪,在心中也开始不自觉的倾向于韩争的观点。

“但是,若仅仅只有这三点的话,就像王闲提出来的一样,我也不会这么急着扩军,所以我要让大家知道下面的这些事情,我们看似安稳的环境并不像表面我们想像的那么安全。”

说完自己内部的优势,韩争自然开始说起外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首先就是咱们周围的几个地方,尤其是阜阳县和蒙城县等地的会党组织,人员众多,当地已经被这些人实际控制,刚刚接到的情报,大家想必都看了,咱们实际上,周围每一个势力都可能是咱们的敌人!”

“而且,这些人里面的人员彪悍,在去年又一次发大水,最近刚刚才好转过来,咱们这边禁烟,又是封锁了涡河两岸,已经严重的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咱们这边的发展能不让他们垂涎?他们建设起来不行,但是要是搞些破坏却是好手,一旦咱们今年秋季丰收,他们必然会发难,到时候咱们那什么去挡?”

韩争说到这些,他们也渐渐的回应过来,眉头不自觉的皱了起来,想着到时周围几地的会党集体过来进犯的时候,依靠自己这区区三百人,要是一方赶过来,或许能够抵挡,但是就像韩争所说的那样,周围几地,几乎都被会党组织控制,他们结成团伙,一起行动,若是集体进犯,自己这些人难以抵挡,更别说保护发展成果了。

而且这时候民国初建,各地混乱不堪,到时候自己等人被别人吞的渣都不剩,也不会有人理会。

“还有一点,大家应该注意到了,咱们今年风调雨顺,但咱们也应该看远点,尤其是咱们的邻居河南一地,最近两年匪患严重,今年又是大旱之年,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爆发大规模的匪患,一旦发生,咱们这里即使不是对方主攻的方向,却必定也会受到冲击,大家都应该有些紧张感,一旦发生变故,咱们也要有些自保之力。”

这时下面的几人是真正紧张了,差点冷汗都出来,之前他们一直局限于本地的发展,只想着眼前的大好局面,却是没有想到自己周围的各种危机。

即使偶尔听到一些风声,却也没有在意,总以为那些危险的事情离自己很远,自己只要照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岂不知人不犯人,人也要犯你?!

而此时唯一没有一点担心的就是向杰和曹德彪两人,这两人自从水匪之事和烟贩之事见血之后,遇见这种事情更是有些疯狂了。

曹德彪呼吸急促,看到旁边几人都不说话,自己想也不想的站起来就说道:“营长,我支持咱们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