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民国之烽烟-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PS:我知道这类小说属于慢热型的,况且又是新人,再加上我的文笔能力有限,无法写出都市的风流,魔幻的绚丽,在这里还是仍是想要厚着脸皮求点点击,求支持,求收藏

第十一章:明心见性(求收藏)

这rì,韩争,王闲和其他一些公费留德学员,全都是根据学堂的要求和安排,来到码头,准备乘坐学堂事先与德国领事馆议定的德国商船出发。

这艘商船是一艘以燃煤为主动力,来往于东亚地区和德国之间,其主要的职责就是用来进行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货物运输和掠夺贸易。

因这次众人在时间上走的略显有些匆忙,原先运送他们这批学员预定的是一艘豪华客轮,而实际上,众人看到的却是一艘装满货物的货船,但是这样以来,倒是也有不少的好处,至少不过海上安全xìng却是提高了不少,对那些商人来说,这些货物可都是钱呀。

而且船上自己也配备着武器以护卫船只在海上的安全,自然比一般客船还要更加的保险安全。

这次同行的所有学员共有将近二十人,而且都是学堂第七届的各班科中的优秀毕业生,蒋校长还是坚持了自己内心的公正,至于会不会因为此事得没得罪其他人,这就不是韩争能知道的了。

这么多人挤在三个不大的船上工作人员专用的休息室中,可以想见,空间有多么拥挤,其中,韩争就和王闲等人安排在一个休息室内。

此时离出国的时候,已经有一个多星期了,船却是现在刚刚航行到了印度洋海域,途中曾靠近陆地的印度等地码头补充过两次淡水和一些食品之后,又重新航行,这一路上竟是一直没怎么停过。

在海上漂着这么长时间,大家刚坐船出海的新鲜劲已经慢慢过去,随之而来的,变成无聊疲乏甚至于厌倦,商船之上没有娱乐设施,没有酒水点心,有的只是皮肤被海风吹的黝黑,却是傲慢异常的德国水手。

这rì,海上风平浪静,外面的天sè慢慢黑暗了下来,韩争和大家挤在一个房间中,感觉实在是有点沉闷,和同室的几位打声招呼,自己向外面的甲板走去。

在旁边走廊路过的外国船员略有点怪异和轻视的眼神中走过,韩争心里更加的郁闷,倒不是因为对方的轻视,而是他由此感受到的那种东西——中国,这个曾经的巅峰国度再终究是沦落成了一个任人欺凌的窘境,再也不能捍卫自己在世界的地位。

韩争心情沉闷的走到甲板上,看着船下略显幽深而又黑暗的海水,然后大大的呼了一口气,当感觉有些目眩的时候,这才抬起头来,下意识的向着船只来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扭过头,迎着海风……

这几天以来,韩争离别时的伤感也渐渐的抚平,然后压抑在了心里面。

静静的站在甲板上,感受着微微有点咸的海风,听着海水拍打船舷的声音,韩争在这一刻心绪蓦然放开了。

“自己既然走到了这一步,那么就要一直走下去,自己怎么说也是这片神奇的土地养育的儿女,无论是前生还是今世。不管前面是悬崖还是坦途,来到这个世界,总要走一遭的。”

他用手用力的按住自己的胸口,歇尽全力的按耐住自己想要大喊发泄的冲动,张开双臂,面朝大海,什么都不用想,就这样静静的感受着一九一零年印度洋上的夜sè。

而这时韩争的背后有脚步声传来,同时伴随着王闲的声音:“少武,怎么那么好兴致,过来吹风了?”王闲半开玩笑的打趣道。

“在屋子里感觉太闷了,就想出来透透气。”韩争没有回头,轻声的应道。

王闲信步走到他身边坐了下来,陪着韩争静静的坐了一会。然后忽然开口说了一句:“我想兄弟们了。”

接着又再次陷入了沉默。

韩争听到了他的这句话,想起了登船时的情景,他的那些好友们终究是从教官那里打听到了他的出发rì期,还是赶去送送他们两人了。

那天他们所有的人面对着彼此都有些沉默,陈锋他们一一走上前向韩争敬了一个军礼,把他们带来的两个包裹交给他,并告诉他教官说不来送了,只是要求他们帮着对方把这个包裹交给韩争,而另一个包裹却是兄弟们给他的。

韩争认认真真的向每一个好友加同学回了一个军礼,只说了一句话:“等我回来,我们要一起干一番大事业。”说完就转头上船离开了。

一直到船只开出很远很远,韩争还能看到他们在岸边挥手送别的身影。

接着韩争又想到了教官包裹里在一些衣物和资助的生活费,以及衣服中间夹着的那张便条上的简短的四个字“君子自强!”韩争感觉胸腔里面什么要爆发出来似的,甚至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

于是扭头开口对着身边的王闲慨然到:“总有一天,我们回来时,中国就是我们的天下。”

王闲听到这句话吓了一跳,抬头看着这位以前的竞争对手和现在的好友韩争,似是想要认真的看出他这句话的真实意思,但只看到了那双仿佛燃烧火焰的一双眼睛:“你愿意我们一起为我们的祖国奋斗吗?我们总是要改变这个国家的,这个国家也需要我们。”

王闲耳边传来韩争的幽幽的声音,低沉的让人仿佛就此陷入沉沦,这句话仿佛终于勾起了王闲内心的深藏的心火。

“愿意,为中华!”他情不自禁的狠声回答道。而韩争听到他的话后,伸出自己的一双手用力的拍了他的肩膀一下。

韩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和王闲说起这些话,也许是知道太多,压抑太久,想找个人倾诉亦或是迷茫太久豁然开朗之后的一种发泄吧。

一直到许多年后,他们都功成身退时,王闲在年老写自己的回忆录的时候,他都不知道以自己的xìng子为什么当时就那么大脑一阵空白之后,想都不想的答应了韩争。是韩争当时燃烧着火焰的双眼,还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一时冲动,亦或是其他?他自己都弄不清楚了。

他们两人并排在甲板上又坐了一会儿,之后才相伴着走回船舱,而外面只有印度洋的海水和海风见证着两个年轻人刚刚的谈话和躁动的内心。

此时的夜sè更加的深沉了,既然这是黎明前的最黑暗,那么黎明也快来了吧——

自那夜那次的谈话之后,韩争和王闲的之间的关系也变得亲近起来,在没有人其他人时,他们总会谈论着自己的理想和对未来的看法,韩争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将来或许走的路越发清晰起来,同时王闲也慢慢感受到了韩争的理想,或者说野望。

那么,就且看这两个少年人,如何搅动中国的将来吧……

这艘客船航行了整整的四个多星期的时间,在坚船利炮之下,宵小退避,一路还算很顺利,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也就是在四星期后的一个早晨,他们一行终于到达了德国面向世界的门户——汉堡港,这里原本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尤其是前几年掠夺贸易发达,更是繁荣无比。

但是现在,他们看到的,却是由于当前欧洲的紧张局势已经开始初现开来,这里不再仅仅是一个优良的商业港口,甚至军舰可是大批进驻。

一行人刚下船,所有的学员在这里第一次踏在了这片西方的土地上,大家看着眼前不远处的整整齐齐的德国舰队和到处是隆隆机器声,以及正在建设的大型厂房,码头。几乎所有的学员都被这种从所未见的画面深深的震撼着,他们的脑海中从来没有想到过这种如做梦幻一般的画面,这——就是工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魅力。

韩争虽然前世到处都是工厂和机器化生产,但回到现在已经有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里,几乎都快忘记了以前的这种场面,在国内也从没有在看到过这种画面,恍恍然然间似乎重又回到的二十一世纪一般,直到过了好一会之后他才反应过来。

韩争看了一旁仍被震撼的王闲,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些恶狠狠的说道:“看到了吗?这就是为什么西洋国家能够占我领土,欺我百姓的原因,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们的祖国也会变的更加强大,再也不用受到欺凌,这也是我的梦想,我们要一起开创一个新的中国,比这要更强大的中国,你有信心吗?”

王闲回过神来看了看身边的这位好友,又看了看远处舰艇形成的钢铁的森林和发出隆隆声的巨大厂房,在脑海中幻想着他们巨大的战争输出能力,不禁怦然心动,但是随之想到国内一穷二白的工业,却无法想象出中国若出现这种胜景将如何如何,不由的变得犹豫起来:“可我们……”

然而不待王闲把话说完,抬头却看到韩争眼中自信和坚定的火焰,转而又狠狠的点了点头,疯狂就疯狂吧……

负责接待的德方军校的人员来了,是这次他们将要就学的柏林军事学院此次的负责接待的联络员。

联络员用德国人xìng格中特有的倨傲看了他们一眼,在他的眼中,这群中国人和没开化的野蛮人差不多,自己也选择xìng的忽视了华夏曾经拥有的文明曾让世界汗颜。

对于他来说,此时要不是学院硬xìng安排给了他这个谁都不愿接下的任务,他才不来呢。

即使被逼着学了一些中文,但也懒得用,直接用德语说道:“你们好,欢迎来到德国就学。”就不在说什么了,转身往商船船长那里去办交接去了。

幸好由于学堂有一些德国的教官,为了出国,也学习过一段时间的简单德语,基本交际还是能听懂的。

不过不听懂还好,听懂了反而这也更让他们气愤。

“少武,这就是军校方面的联络接待员?基本的礼节都不懂吗?这也太气人了。”王闲刚刚从刚才的震撼中清醒,这时候看着走开的联络员,此时也忍不住了。

其他学员夜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

“有什么值得生气的?他们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政治实力都比我们要强,弱肉强食的世界就是这样,而我们此时来这里要做的的就是要学习,这点委屈都受不了了?等到我们有实力了,早晚有一天我们要让他们重新认识我们。”韩争回道。

联络员办好交接倒也没用太长时间,只是不情不愿的慢慢的走过来,接着对他们说道:“这里离柏林还有一段时间的路,所以你们先要做一段时间的火车才能到达,你们先准备准备,马上就要出发了。不过要快,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在这里浪费掉。”

对于韩争来说,不管德国方面对待他们冷淡也好,热情也罢,但将近两个月的海上航行终于结束了。

德国,这个世界他看到的第一个工业国家就这样呈现在了他的面前,带给他的不仅是震撼还有野心。

那么,德国,我韩争来了——

第十二章:图书馆记事(求收藏)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是德国着名的陆军战术“闪电战”和“坦克战”的首先开创和提出者,被后世尊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

古德里安出生于一八八八年六月十七rì,在原本后世的历史中,他曾先是毕业于柏林陆军军官学校,后来最终一步步成为德国二战时期陆军总参谋长。

而从一九零一年到一九零七年的六年时间里,古德里安却是一直读于军事学校和柏林陆军军官学校。

并在古德里安学成毕业后,以一名中尉的身份,参加了他父亲的指挥部队。

在一九零八年,自感自身不足的古德里安,曾经到梅斯的军事学院学习,并在此时晋升为少尉,至于后来,又回到了原来的部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骑兵部队担任指挥官和参谋。

一九二二年,古德里安被调到德国的陆军运输处,并在此时开始确立了自己机械化观念。

一个优秀的人才,总不乏耀眼的时候,青年时的古德里安,就极其的具有创造xìng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他在接触过德国现有的各种制度之后,并不满足于德国陆军当时现有的战术、技术和兵器之间的配合,内心好强的他,决定自己去趟出一种全新的战术思想……

因此,在闲暇之时,古德里安就常常利用战术演习和兵棋推演的机会,多次发表自己的关于战车将成为地面战场主宰的全新观念和最初的理念,并得到了军队之中的肯定和支持。

在一九三一年,正是由于古德里安的不断努力,成功出任德国首个摩托化部队总监部的参谋长,并于一九三四年七月,德国组建了装甲部队,希特勒派古德里安为装甲兵的第一任总监,他在这时候,自己的机械化作战思想逐步完善,并开始提出自己较为详细的战术思想:坦克集群的高速进攻!

一九三九年,古德里安升任为第十九军军长,并在闪击波兰的战役中把自己提倡的“闪击战”理论应用于战场之中,并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从此机械化作战理念纳入军队训练的rì程表上。

直到一九四五年五月十rì,古德里安才被美军所俘虏,终结了自己风起云涌的一生。

其实,在整个二战期间,无论是在西线的对法战争,还是后来在东线的对苏战争,身后都有他的影子,并在这些战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创造了一系列史上空前的胜利。

但是现在,这位未来的德国古德里安上将却不知道是否是由于韩争的到来引起的蝴蝶效应,亦或者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总之使得原来的历史发生了一些不知名的改变,致使古德里安并没有在一九零八年离开其父亲的指挥部队之后,回到到梅斯的军事学院学习。

而是由于在部队中古德里安看到了种种军队由于作战行军速度而产生的种种弊端而陷入了迷茫之中,而这种迷茫促使着古德里安下定决心辞别了父亲的指挥部队,并且他在家赋闲一年之后,于一九零九年时离开其父亲的指挥部队,回到了柏林陆军军官学校继续进修学习,想要在这里解开自己的困惑,更希望在这里找到自己一位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友人。

而他最喜欢去的地方,莫过于就是在图书馆看一些最先进的军事理论教程和研究一些军事思想,学习一些先进的军事理论,而他却不知道的事,他能在这里结识了一位来自远东的中国朋友。

韩争这些人总算是在军校之中安定了下来,虽然不怎么受待见,但是对于他们这些学员来说,却不得不说,在这里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自从到陆军军官学习后,韩争最大的发现,就是了解到了自己在国内所学的军事理论和知识在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的时候,之间巨大的差距和不足,为此,韩争不得不找到自己的现任教官,获得了一张图书借阅证。

教官维斯,虽然看起来是一个有点清瘦而又冰冷严肃的一个人,但在训练中,韩争却能够感受到对方身体内部隐藏着的那种强烈的爆发yù望,这并不是教官冰冷的面孔能够遮掩下来的。

维斯是柏林本地人,以前也是毕业于陆军军官学校的一个高材生,对方并于一九零六年和一九零八年期间,在德军陆军部中服过两年兵役,由于在服役期间表现优秀,而且当时没有发生战事,在陆军军官学校的要求下,又被陆军部调到了这里当起了教官。

维斯不像那些年轻的学员一样,他对于那些东方来的军校留学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歧视,当然,更谈不上高看,但骨子里的骄傲也没有使他能对韩争等人真真正正的平等对待。

但是韩争在军事训练和理论学习过程中的认真劲,却是赢得了维斯的欣赏,慢慢的转变了他对这批东方学员的态度。

所以,当韩争有些忐忑的找到维斯帮忙申请办理图书证之时,这位维斯教官倒也没有难为他,还极其难得的鼓励了他,并告诉韩争今后如果有什么需要或者其他帮助,可以去直接找维斯教官本人……

由此可见,维斯对于韩争倒是颇为欣赏的。

对于韩争来说,这位德国本地的教官维斯是值得别人尊重的,不仅仅是他的军事知识和理论的高素养,还有他对待所有学员尤其是他们这些东方学员的最起码的尊重,而正是这种尊重,总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

这rì上午下课过后,韩争匆匆的和王闲打了一声招呼,拿着到手没多久的图书证往校图书馆跑去,自从拿到图书证之后,韩争大多数空闲时间,就是在图书馆度过的,这么好的资源不用,那时候可就是真真的浪费。

而且对于韩争来说,德语虽然说的不是很好,但看一些书籍还是基本看懂是没问题的。

在韩争刚进图书馆,各种书籍带着阵阵的油墨香味,直冲韩争视野之中,自从来到这个世界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规模的图书馆,即使在前世也不是常常能看到的。

虽然说在国内的保定陆军军官学堂也有自己的藏书室,但无论图书规模还是图书种类和内涵都没有什么可比xìng。

这种时候整个图书馆里静悄悄的,充满了借阅书籍的年轻人,而在这里读书的每一个人都各自找到自己一个位置静静的阅读着。

韩争把图书证交给管理员登记过后,对于其惊异的眼神,自己这段时间也渐渐的习惯以至于免疫对方的这种眼神了,因此倒并没有什么不自在,自顾自的向图书馆内走去。

韩争根据索引标签,走到书架旁找起了自己想要的几本书籍,其中内容都是涉及到关于欧洲自资本主义确立以来的有关军事和经济类的研究和回顾,这几本书倒是不怎么难找,很快就从书架里面拿出几本,然后准备找一个地方静静读书。

就在这时候,韩争在回头时正好看到旁边有一位德国的青年手中正拿着一本书在阅读,而其旁边,还有一个位子是空着的,韩争也就直接走到那人的身边,用德语问了一句:“我可以在这里坐下吗?”

古德里安正在静静的思考着问题,当听到一个略微生硬的德语时,不禁有点奇怪的抬头看了声音来源之人一眼,待看到是一个东方人后,愣了一下,然后很快的点了点头,心想这大概就是前几天来自那个东方神秘sè彩国度的学生吧。

韩争拿着手里选好的一本书,对着那人道声谢,然后像往常一样,默默的坐在一旁,沉浸到自己的世界之中。

然而,这次韩争却是很快感觉有人碰了他一下,不由惊异的抬头,却是正好迎上那名德国青年的眼睛,那里面充满了好奇和惊异。

“有什么事吗?”韩争有些莫名的向对方问道。

“你不是来我们这里学习先进军事思想理论的吗,怎么看起了以前的历史?”古德里安看着他手中的书问道。

原来是对方看到韩争手中不是一本军事书籍,而是一本关于以往的历史,才忍不住问了一句。

韩争略微疑惑的看了对方一眼,不知道对方为什么要问这种问题,不过倒也没有什么好掩藏的,直接回答了他:“这有什么不对的?我来这里学习军事,但我们那里无论是工业还是军队都没有这里发达,最新的理论虽好,但有些并不适应我们那里的现状。在这里我想我应该首先了解欧洲的发展历程,不论是军事还是经济,然后去和我们国内作对比,至少要心中清楚,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况且经济是军事战争的基础,当然要看一些经济类的书籍,来加深对军事的了解,看到军事真正的发展脉络。”

这样的回答倒是让古德里安有些惊异了起来,不禁高看了对方一眼,他倒没想到这个东方人会有这样的见解,这时也了解了为什么刚刚自己发问时,对方为什么眼中露出诧异神sè,不过,韩争的回答,却是勾起了古德里安把话题继续深入谈下去的兴趣。

“那你能说说现在战争和今后战争的发展趋势吗?”刚问完这句话,古德里安就意识到自己有点冒失了,这个东方来的学生怎么可能知道现在战争今后的发展趋势?能了解军事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已经很了不起了。

不过韩争虽感到怪异于对方的话,倒是也能根据后世的一些史实说上一些:“根据我对这里历史的粗略的了解,我认为在欧洲现在战争必然会向着多元化的兵种发展,纯陆军冲锋的时代已经慢慢的过去了,空军虽刚刚起步但发展前景广大,它的重要xìng是毋庸置疑的,而陆军的机动化也越来越重要,如果有种方法能使步兵能够提高攻击速度和高速行军的能力,在战场上,这种高机动化意味着能抓住更多的战场机遇,抢占更多的先机。在我国这条路还很远,不过,我相信早晚有一天我们也会赶上来——”

韩争也没有说的太详细,毕竟现在还没有坦克和大型的冲锋装甲车。

忽然感觉身前有股粗重的喘气声,忙抬头看去,只见这位德国青年学生正两眼兴奋的看着自己,这倒是让他有点吃不准了。

古德里安心里的激动简直难以抑制,以前他对步兵作战的研究虽有这方面的倾向,但还有些朦胧,也没有人重视。

而这次能在这里遇见眼前这一个和自己理念相同的年轻人,即使对方是一个东方人,但足够使自己把对方作为一个知音来看待了。

“我是古德里安,请问你是?”古德里安颇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刚开始对韩争还有些轻视,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这也让他有点不好意思,况且到现在还不知道对方的姓名。

“古德里安?不会那么巧吧,我刚才可是借鉴了后世的那个德国上将的理论说的,眼前难道就是那位?”韩争刚听到对方姓名,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